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宁馨宁处宁哥宁固宁边宁武子宁晏宁集
宁当宁静宁一宁安宁帖宁生宁晷宁遫
宁馨儿宁心宁意宁乐宁昌宁了宁柢宁位
宁耐宁所宁侯宁渠宁奈宁戚歌宁考宁佳
宁亲宁方宁岁宁息宁和宁子宁肃宁业
宁许宁底宁康宁乱宁定宁绸宁殷宁乂
宁止宁人宁贴宁济宁觐宁缺毋滥宁民宁告
宁王宁神宁便宁附宁辑宁盈宁顺宁候
宁居宁极宁日宁体宁省宁泰宁野宁南
宁谧宁家宁丁宁宇宁歌宁折不弯宁靖宁俗

词语解释:宁馨  拼音:níng xīn
晋 宋 时的俗语,“如此”、“这样”之意。 唐 刘禹锡 《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 中华 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寧馨。” 宋 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六朝兴废餘丘壠,空使姦雄笑寧馨。” 元 曹之谦 《白菊》诗:“数枝的皪照秋清,何物为花乃寧馨。”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诗:“几人有儿得寧馨,万金之产良非诬。”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宁馨阿堵》、 金 王若虚 《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辩》、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宁馨》
词语解释:宁当  拼音:níng dāng
难道;岂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寧当学博士邪!’”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寧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误将来,何所索乎!” 宋 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诗:“清霜早晚至,何草不能黄?寧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词语解释:宁馨儿  拼音:níng xīn ér
晋 宋 时俗语,犹言这样的孩子。《晋书·王衍传》:“ 衍 ,字 夷甫 ,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 山涛 , 涛 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媪,生寧馨儿!’”《南史·宋纪中·前废帝》:“太后疾篤,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曰:‘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寧馨儿。’”后用为对孩子的美称,犹言好孩子。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引 唐 张谓 诗:“家无阿堵物,门有寧馨儿。” 清 赵翼 《亡室程恭人忌辰》诗:“漫有床前阿堵物,也多膝下寧馨儿。” 巴金 《家》六:“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庆幸有了这样的一个‘宁馨儿’。”
词语解释:宁耐  拼音:níng nài
亦作“ 寧奈 ”。 忍耐。《朱子语类》卷七十:“以刚遇险,时节如此,只当寧耐以待之。且如涉川者,多以不能寧耐致覆溺之祸。” 元 姚燧 《普天乐》曲:“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踌躇千万百遍,终是执仇心切,只得寧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寧耐些。”
词语解释:宁亲  拼音:níng qīn
(1).使父母安宁。 汉 扬雄 《法言·孝至序》:“孝莫大於寧亲,寧亲莫大於寧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帝元后哀策文》:“钦若皇姑,允迪前徽。孝达寧亲,敬行宗祀。” 宋 陆游 《谢赦表》:“一日三朝,虽极寧亲之大养;四方万里,尚忧庶狱之无辜。”
(2).省亲。 唐 李白 《送王孝廉觐省》诗:“寧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宋 张孝祥 《多丽》词:“去国虽遥,寧亲渐近,数峰青处是吾州。”
词语解释:宁许  拼音:níng xǔ
如此;这样。 唐 陆畅 《惊雪》诗:“怪得北风急,前庭月如辉。天人寧许巧,翦水作花飞。”许,一本作“ 底 ”。 宋 杨万里 《过贤招渡》诗之二:“柳上青虫寧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
词语解释:宁止  拼音:níng zhǐ
(1).安乐。止,无实义。《诗·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寧止。”
(2).安处。 汉 蔡邕 《让高阳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犹且踧踖,无心寧止,况臣无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谓所当止。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词语解释:宁王  拼音:níng wáng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书·大诰》:“用寧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受命曰寧王。” 孙星衍 疏:“ 郑 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郑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谓 文王 为寧王, 成王 亦谓 武王 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 文王 ,“寧”当作“文”。参阅 曾运乾 《尚书正读》
(2).指 唐 李宪 。 睿宗 长子,封 宁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为 让皇帝 。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权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宁 ,称 宁王 。自号 臞仙 ,又称 涵虚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
词语解释:宁居  拼音:níng jū
安居。《左传·桓公十八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来脩旧好。”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 居易 忝奉詔条,愧无政术,既逢愆序,不敢寧居。” 明 李东阳 《鲜卑儿》诗:“使汝温饱相歌呼,胡为虐彼无寧居。”
词语解释:宁谧  拼音:níng mì
安定平静。《周书·文帝纪下》:“朕所以垂拱九载,实资元辅之力,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今岁秋防无警,朝野寧謐,皆老师之所遗也。”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江面幽暗,静穆而宁谧。”
词语解释:宁处  拼音:níng chǔ
犹言安处,安居。《国语·晋语二》:“群臣莫敢寧处,将待君命。”《淮南子·泰族训》:“夷狄伐中国,民不得寧处,故蒙耻辱而不死,将欲以忧夷狄之患,平夷狄之乱也。”《后汉书·徐穉传》:“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
词语解释:宁静  拼音:níng jìng
(1).谓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文子·上仁》:“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寧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明 陈子龙 《蔡氏鼎易蔡序》:“壮不求仕,贫不问资,淡泊寧静,若将终身,则先生之得于《易》深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所谓閒者,少思寡欲,寧静恬淡而已。”
(2).安定。《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曹公 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静四海。”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四郊未寧静,垂老不得安。” 清 李渔 《比目鱼·巧会》:“夫人,你且到 莫渔翁 家裡暂住几时,等地方寧静之后,我差人来接你。”
(3).平静;安静。 朱自清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刘白羽 《长江三日》:“现在,船上的人都已酣睡,整个世界也都在安眠,而驾驶室上露出一片宁静的灯光。”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这种鸟,不管在露水湿润的早晨,还是在宁静的中午和朦胧的月夜,听来都各有情趣。”
词语解释:宁心  拼音:níng xīn
安心;耐心;静心。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且寧心,度岁华,恐年过,生计乏。”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喒这屯营扎寨寧心等,瞋目攒眉侧耳听。”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三折:“将品竹纔拈定,寧心听,似簫韶九成。”
词语解释:宁所  拼音:níng suǒ
安宁的处所。《旧唐书·刑法志》:“或谓陛下爱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喁喁,莫知寧所。”
词语解释:宁方  拼音:níng fāng
安定四方。《魏书·高闾传》:“用能闢国寧方,征伐四剋。”
词语解释:宁底  拼音:níng dǐ
见“ 寧许 ”。
词语解释:宁许  拼音:níng xǔ
如此;这样。 唐 陆畅 《惊雪》诗:“怪得北风急,前庭月如辉。天人寧许巧,翦水作花飞。”许,一本作“ 底 ”。 宋 杨万里 《过贤招渡》诗之二:“柳上青虫寧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
词语解释:宁人  拼音:níng rén
安定民众。《书·大诰》:“予曷其不于前寧人图功攸终。” 孔 传:“我何其不於前 文王 安人之道谋立其功所终乎!”《后汉书·左雄传》:“臣闻柔远和邇,莫大寧人,寧人之务,莫重用贤。”
词语解释:宁神  拼音:níng shén
(1).安定其心神。 汉 扬雄 《法言·至孝序》:“孝莫大於寧亲,寧亲莫大於寧神。”
(2).犹凝神。凝聚神思。《恨海》第五回:“寧神一想,原来还睡在炕上,炕几上的灯已经灭了。那伙客人骑来的驴子,全拴在院子里,在那里嘶叫,才知是做着梦。”
词语解释:宁极  拼音:níng jí
谓宁静至极之性。《庄子·缮性》:“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寧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成玄英 疏:“深固自然之本,保寧至极之性。”一说谓极宁静。见 陈鼓应 今注。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寧极和钧,屏京维服。”
词语解释:宁家  拼音:níng jiā
(1).使家庭安定。《晋书·孔坦传》:“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寧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也!”
(2).回家。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这事问成了也,干证人都着寧家去。”《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官府只得将僧 可常 追了度牒,杖一百,发 灵隐寺 ,转发寧家当差。将 新荷 杖八十,发 钱塘县 转发寧家,追原钱一千贯还郡王府。”《水浒传》第二二回:“又得知县一力主张,出一千贯赏钱,行移开了一个海捕文书,只把 唐牛儿 问做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寧家。” 明 沉鲸 《双珠记·遇赦调边》:“将 赵甲 、 钱乙 ,召保在外,待赃银完日发放寧家。”
词语解释:宁哥  拼音:níng gē
唐玄宗 对其兄 宁王 的昵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上知之,大笑,书报 寧王 云:‘ 寧哥 大能处置此僧也。’” 宋 刘克庄 《明皇按乐图》诗:“戏呼 寧哥 吹玉笛,催唤 花奴 打羯鼓。”
词语解释:宁一  拼音:níng yī
亦作“ 寧壹 ”。 安定统一。《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浄,民以寧一。”《宋书·沉文秀传》:“今天下已定,四方寧壹,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策》:“臣伏以今之刑法, 太宗 之刑法也;今之天下, 太宗 之天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壹,行於今,而人未休和?”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寧一。”
词语解释:宁意  拼音:níng yì
使之安心。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君幼有嘉表,克岐克嶷,不见异物,习与性成。孝于二亲,养色寧意,蒸蒸雍雍,虽 曾 、 閔 、 颜 、 莱 ,无以尚也。”
词语解释:宁侯  拼音:níng hòu
谓顺王命的诸侯。《周礼·考工记·梓人》:“祭侯之礼,以酒脯醢,其辞曰:‘惟若寧侯,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
词语解释:宁岁  拼音:níng suì
安宁的岁月。《国语·晋语四》:“自子之行, 晋 无寧岁,民无成君。” 唐 杜甫 《喜雨》诗:“何由见寧岁,解我忧思结。”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而 汉 时 河 决 酸枣 、 瓠子 、 馆陶 ,泛溢 淮 、 泗 、 兖 、 豫 、 梁 、 楚 诸郡,歷 魏 、 晋 、 唐 、 宋 、 元 、 明 ,数千百载,迄无寧岁。”
词语解释:宁康  拼音:níng kāng
安宁康乐。《文子·精诚》:“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时,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国家寧康。”《汉书·叙传下》:“匪怠匪荒,务在农桑,著于甲令,民用寧康。”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寧康?”
词语解释:宁贴  拼音:níng tiē
见“ 寧帖 ”。
词语解释:宁帖  拼音:níng tiē
亦作“ 寧贴 ”。
(1).安定;平静。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脱因水旱,穀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寧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去了 红娘 归书舍,坐不定何曾寧贴,倚门专待西厢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悔惧交集,终夜而病。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寧帖。” 叶圣陶 《火灾·啼声》:“睡觉不得宁贴的,莫过于怀中抱着婴孩的母亲了。”
(2).妥贴。《朱子全书》卷二六:“不则却须改仁为义,以去阴而就阳,方得寧贴,然又恐无比理。”
词语解释:宁便  拼音:níng biàn
安宁便利。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选付,治以和简,人以寧便。”
词语解释:宁日  拼音:níng rì
和平安定的日子
词语解释:宁丁  拼音:níng dīng
孤独貌。《魏书·张彝传》:“改牧 秦 蕃,违离闕下,继以谴疾相缠,寧丁八岁。”
词语解释:宁固  拼音:níng gù
(1).犹巩固。《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改易时敝也。”
(2).谓安康长寿。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人主之自爱其身也,亦莫不欲其寿考寧固。”
词语解释:宁安  拼音:níng ān
安定;安宁。《后汉书·和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復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寧安边境。”《后汉书·鲁恭传》:“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穀价常贵,人不寧安。”
词语解释:宁乐  拼音:níng lè
安乐。《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寧乐在君,忧慼在臣。”《易·比》“不寧方来” 唐 孔颖达 疏:“此是寧乐之时,若能与人亲比,则不寧之方,皆悉归来。”
词语解释:宁渠  拼音:níng qú
难道;如何。《史记·张仪列传》:“吾不及 苏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 赵 乎?为吾谢 苏君 , 苏君 之时, 仪 何敢言。且 苏君 在, 仪 寧渠能乎?” 司马贞 索隐:“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词语解释:宁息  拼音:níng xī
(1).谓安宁;平静。《史记·秦始皇本纪》:“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復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寧息,岂不难哉!” 宋 范仲淹 《陈乞邠州状》:“俟三二年间,边事寧息,攻守有备,儻圣恩未移,用臣未晚。” 茅盾 《子夜》十八:“午后天气很热,四小姐在房里就象火烧砖头上的蚯蚓似的没有片刻的宁息。”
(2).安定休息。《汉书·哀帝纪》:“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未皇寧息。”《晋书·宣帝纪》:“吾於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寧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诃补罗国》:“其徒苦行,昼夜精勤,不遑寧息。”
词语解释:宁乱  拼音:níng luàn
平息灾祸战乱。《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以来寧乱,及 文 、 武 、 成 、 康 ,而仅克安民。”《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圣期在寧乱,士马兴 太原 。”
词语解释:宁济  拼音:níng jì
安定匡济。《后汉书·顺帝纪》:“朕奉承大业,未能寧济。”《晋书·乐志上》:“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寧济六合,受命应期。”《隋书·梁睿传》:“伏惟大丞相匡赞圣朝,寧济区宇,絶后光前,方垂万代,辟土服远,今正其时。”
词语解释:宁附  拼音:níng fù
安定和归附。 唐 元稹 《刘颇河中府河西令制》:“遂命试领州郡事,众庶寧附,边人宜之。”
词语解释:宁体  拼音:níng tǐ
使身体安适。《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寧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吕延济 注:“寧,安。便,利也。言能开耳目之明,安利人之身体者,乃大王之雄风。”
词语解释:宁宇  拼音:níng yǔ
(1).安定的区域。《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位表百辟,名茂群后,因是荆人,造我寧宇。”《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不侵不叛,各保寧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夷考十五六世纪,适为吾国 元 明 之交,宇宙俶扰靡寧宇,礼乐沦为邱墟。”
(2).指固定的住所。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賔属士吏,各有寧宇。”《明史·李化龙传》:“野多暴骨,民无寧宇。”
词语解释:宁边  拼音:níng biān
使边境安定。《北齐书·魏兰根传》:“更张琴瑟,今也其时,静境寧边,事之大者。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敍,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词语解释:宁帖  拼音:níng tiē
亦作“ 寧贴 ”。
(1).安定;平静。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脱因水旱,穀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寧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去了 红娘 归书舍,坐不定何曾寧贴,倚门专待西厢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悔惧交集,终夜而病。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寧帖。” 叶圣陶 《火灾·啼声》:“睡觉不得宁贴的,莫过于怀中抱着婴孩的母亲了。”
(2).妥贴。《朱子全书》卷二六:“不则却须改仁为义,以去阴而就阳,方得寧贴,然又恐无比理。”
词语解释:宁昌  拼音:níng chāng
安定昌盛。《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色,百姓寧昌。”
词语解释:宁奈  拼音:níng nài
见“ 寧耐 ”。
词语解释:宁耐  拼音:níng nài
亦作“ 寧奈 ”。 忍耐。《朱子语类》卷七十:“以刚遇险,时节如此,只当寧耐以待之。且如涉川者,多以不能寧耐致覆溺之祸。” 元 姚燧 《普天乐》曲:“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踌躇千万百遍,终是执仇心切,只得寧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寧耐些。”
词语解释:宁和  拼音:níng hé
安宁和平。《南齐书·武帝纪赞》:“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词语解释:宁定  拼音:níng dìng
安定。《淮南子·本经训》:“天下寧定,百姓和集。”《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 韦皋 最是豪杰的性子,因见地方寧定,民心归附,预传号令,分付城内城外,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他说在 广州 遇到了八次空袭,有一次最危险了,落弹的地点就在两丈以外,他在生死浑忘的心境中,体验到彻底的宁定。”
词语解释:宁觐  拼音:níng jìn
返里省亲。 唐 贾岛 有《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觐》诗。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家在 江 表,岁一寧覲,旨甘所资,桂玉之困,何尝不以事力干人!”
词语解释:宁辑  拼音:níng jí
(1).安定和睦。《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迁 辽东 大守,旬月之间, 薉貉 寧辑。” 宋 范成大 《嘲蚊》诗:“虚空既清凉,家巷得寧辑。”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念蒸民之同柢,岂彼 回 部当为戮民,幸而解怨,则可以寧辑矣。”
(2).安抚;使归顺。《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寧辑东夏。”
词语解释:宁省  拼音:níng shěng
探望年长的亲属。《旧唐书·哀帝纪》:“左拾遗,充史馆修撰 裴瑑 ,以堂叔母危疾在 济源 ,无兄弟侍疾,乞假寧省,从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永清县庙》:“ 房州 永清县 ,去郡东百二十里,山邑残毁,城郭萧条, 穆宗 时有县令至任,逾年,其弟寧省。”
词语解释:宁歌  拼音:níng gē
见“ 宁戚歌 ”。
词语解释:宁戚歌  拼音:níng qī gē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诗:“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词语解释: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词语解释:宁武子  拼音:níng wǔ z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词语解释:宁生  拼音:níng shēng
见“ 宁武子 ”。
词语解释:宁武子  拼音:níng wǔ z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词语解释:宁了  拼音:níng le
一种能学人言的鸟。或即秦吉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宁了》:“一异鸟,身如小鸽,黑翎如八哥,能作人语,絶不含糊。大母呼媵婢,輒应声曰;‘某丫头,太太呌!’……寧了疑即秦吉了, 蜀 敍州 出,能人言。”一本作“ 宁了 ”。
词语解释:宁戚歌  拼音:níng qī gē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诗:“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词语解释: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词语解释:宁子  拼音:níng zǐ
(1).见“ 宁武子 ”。
(2).见“ 宁戚 ”。
词语解释:宁武子  拼音:níng wǔ z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词语解释: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词语解释:宁绸  拼音:níng chóu
丝织品。蚕丝织成,有明显斜纹,绸面平挺,质地结实。织造前预先染色,有素织和花织两类。适于作服装用。因产于 南京 ,故名。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上》:“ 寧 绸、 杭 缎及旧磁器,彼族零星贩去,饰为玩好而已。”
词语解释:宁缺毋滥  拼音:níng quē wú làn
宁可短缺,不要不顾质量而一味求多。 茅盾 《子夜》五:“前天晚上,我们不是决定了宁缺毋滥的宗旨吗?”
词语解释:宁盈  拼音:níng yíng
谓生活安定富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劝农功》:“则百姓戴父母之德,乐仁侯之利,未有不毕力农功而妇子享寧盈之庆者也。”
词语解释:宁泰  拼音:níng tài
安宁太平。《荀子·赋》:“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寧泰。”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川主修周天醮词》:“上愿国祚遐长,圣朝寧泰,戈鋋自息,文轨大同。”《明史·后妃传一·仁宗诚孝张皇后》:“是时海内寧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物必先上皇太后。”
词语解释:宁折不弯  拼音:níng shé bù wān
宁可折断也不弯曲。比喻宁可牺牲,绝不屈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大丈夫既然起义,就应该不管啥时候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铁汉子,硬骨头宁折不弯,打了败仗更需要有一股冲天正气。”《诗刊》1977年第9期:“您挺直呵,宁折不弯,冲锋不止。”
词语解释:宁晏  拼音:níng yàn
安定;平静。 晋 陆云 《祖考颂》:“咸黜凶丑,区域寧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沓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隋 时,天下寧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
词语解释:宁晷  拼音:níng guǐ
安定的时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送往迎来,日无寧晷。”
词语解释:宁柢  拼音:níng dǐ
使根底牢固。 唐 元载 《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公有济世戡难之才,遗物离人之政,自深根以寧柢,每乘流而汩波。”
词语解释:宁考  拼音:níng kǎo
谓亡父。《书·大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图功。” 屈万里 今注:“寧考,即文考。文考,乃金文中习见之语,谓亡父也。”
词语解释:宁肃  拼音:níng sù
安定清静。《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外 胡 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寧肃,百姓怀之。”
词语解释:宁殷  拼音:níng yīn
安定富庶。《晋书·乐志上》:“ 文 武 发挥,茂建嘉勋。修己济治,民用寧殷。”
词语解释:宁民  拼音:níng mín
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淮南子·泰族训》:“故为治之本,务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宋书·武帝纪中》:“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寧民绥治,犹有未遑。”
词语解释:宁顺  拼音:níng shùn
安定归顺。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所断,旋乾转坤,关机闔开,雷厉风飞,日月清照,天戈所麾,莫不寧顺。”
词语解释:宁野  拼音:níng yě
旧时迷信者谓车的精灵。《法苑珠林》卷五八引 南朝 梁 无名氏《白泽图》:“故车之精名寧野,状如輼车,见之伤人目;以其名呼之,不能伤人目。”
词语解释:宁靖  拼音:níng jìng
安定;安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若应权通变,以寧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水浒后传》第三七回:“三岛虽平,二十四岛未尽慑伏,必要逐岛巡歷,将好言抚慰,使他怀德畏威,不敢倡乱,方得寧靖。”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
词语解释:宁集  拼音:níng jí
(1).谓安居。 汉 王充 《论衡·宣奴》:“虽无物瑞,百姓寧集,风气调和,是亦瑞也。”
(2).犹停息,止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耽试》:“其传臚一事,待干戈寧集,偃武修文,可諭知多士。”一本作“ 寧辑 ”。
词语解释:宁遫  拼音:níng chì
即 宁戚 。《吕氏春秋·勿躬》:“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 宁遫 ,请置以为大田。” 高诱 注:“ 宁遫 ,即 宁戚 。” 毕沅 曰:“古戚、速同音,遫即速。”
词语解释:宁位  拼音:níng wèi
谓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陈书·废帝纪》:“今三元改历,万国充庭,清庙无追,具僚斯在,言瞻宁位,触感崩心。”
词语解释:宁佳  拼音:níng jiā
安好。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书》:“令子来,承体候寧佳,甚慰甚慰。”
词语解释:宁业  拼音:níng yè
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晋书·冯跋载记》:“今疆无虞,百姓寧业,而田亩荒秽,有司不随时督察,欲令家给人足,不亦难乎!”
词语解释:宁乂  拼音:níng yì
安定太平。 宋 苏轼 《明堂赦文》:“赖帝貺临,海寓寧乂。三垂之兵靡警,万邦之年屡丰。”
词语解释:宁告  拼音:níng gào
指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后汉书·陈忠传》:“ 高祖 受命, 萧何 创制,大臣有寧告之科,令於致忧之义。”
词语解释:宁候  拼音:níng hòu
安心等待。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得嗣》:“母亲且自宽怀寧候,若要团圆,除是荡平贼寇。”
词语解释:宁南  拼音:níng nán
指 明 左良玉 。 左 于 崇祯 十七年封 宁南伯 ,故称。 清 黄宗羲 《柳敬亭传》:“ 寧南 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寧南 皆不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我 老苏 与他同乡同客,只得远来 湖 广 ,求救於 寧南 左侯 。”
词语解释:宁俗  拼音:níng sú
谓使民风宁静和睦。《晋书·华谭传》:“臣闻五帝殊礼,三王异教,故或禪让以光政,或干戈以攻取。至於兴礼乐以和人,流清风以寧俗,其归一也。”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