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首字词组
孩儿孩婴孩儿菊孩赤无知孩子王孩子们孩名孩抱
孩提孩子孩孺孩子跟妇女孩乳孩子话孩儿茶孩气
孩童孩幼孩子的房儿孩子气孩儿们孩子头孩虎孩弄
孩稚孩虫孩提赤子初心孩咍孩儿参孩中颜孩赤孩笑

词语解释:孩儿  拼音:hái ér
(1).幼儿;儿女。《书·康诰》“若保赤子” 孔 传:“爱养人,如保孩儿赤子,不失其欲。”《后汉书·公孙述传》:“孩儿老母,口以万数。”
(2).特指儿子。《宣和遗事》前集:“﹝那妃子﹞却抱养 禄山 做孩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话説 大梁 有箇富翁姓 张 ,妻房已丧,没有孩儿,只生一女,招得箇女婿。”
(3).长辈称呼儿孙或儿孙对长辈自称。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太母宣諭曰:‘ 范侍讲 求去甚力,故勉徇其请。昨日孩儿(谓 哲宗 )再三留他,可諭与且为孩儿留,未可求出。’”《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见父亲立意要去,便道:‘爹爹既然要去,把酒来戒了,孩儿方才放心。’”
(4).对仆人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是日 张生 正鬱闷,闻言点头微哂,道‘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
词语解释:孩提  拼音:hái tí
(1).幼小;幼年。《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赵岐 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唐 元稹 《莺莺传》:“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红楼梦》第五回:“那 宝玉 也在孩提之间,况他天性所禀,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何其芳 《〈燕泥集〉后话》:“这个名字我很喜爱,因为它使我记起了孩提时的一种欢欣。”
(2).幼儿;儿童。 唐 元稹 《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床。”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诲,教诲的心聪慧。” 清 骆秉章 《自订年谱·十九年己亥》:“﹝靖逆将军﹞唯知供应丰盛,养尊处优而已,如孩提之情性,作稚子之行为。”
词语解释:孩童  拼音:hái tóng
幼儿;儿童。《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於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后汉书·皇后纪序》:“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贪孩童以久其政,抑贤明以专其威。”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悵。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西游补》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 虞美人 能词善赋之才。”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那里有他孩童时期熟识的景物,跟形成他最初认识人生的种种事情。”
词语解释:孩稚  拼音:hái zhì
亦作“ 孩穉 ”。 幼年;幼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无遗,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惟 积 洎 稹 ,幼遭閔凶。 积 未成童, 稹 生八岁,蒙騃孩稚,昧然无识。” 唐权 德舆 《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羈孤望予禄,孩穉待我餔。”
词语解释:孩婴  拼音:hái yīng
幼儿;幼小。《隶释·汉童子逢盛碑》:“捬育孩婴,弱而能言。”《黄庭内景经·呼吸》:“延我白首返孩婴。”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新唐书·李训传》:“是时暴尸旁午,有詔弃都外,男女孩婴相杂厠。”
词语解释:孩子  拼音:hái zi
小孩,儿童。亦指儿子;子女。《墨子·明鬼下》:“播弃黎老,贼诛孩子。” 汉 王充 《论衡·本性》:“ 紂 之恶在孩子之时, 食我 之乱见始生之声。孩子始生,未与物接,谁令悖者?” 唐 皇甫氏 《原化记·崔慎思》:“﹝妇人﹞谓 崔 曰:‘某幸得为君妾二年,而已有一子。宅及二婢,皆自致,并以奉赠,养育孩子。’”《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朱源 娶了 瑞虹 之后,彼此相敬相爱,如鱼似水,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朱源 好不喜欢。” 鲁迅 《彷徨·孤独者》:“总而言之,关键就全在你没有孩子。你为什么老不结婚呢?”
词语解释:孩幼  拼音:hái yòu
(1).幼儿。 汉 焦赣 《易林·渐之大畜》:“襁褓孩幼,冠带成家,出门如宾,父母何忧。”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诗:“却视王霸图,股掌弄孩幼。”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刲股疗疾》:“严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耐寒劲健。”
(2).幼小。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庆会》诗:“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词语解释:孩虫  拼音:hái chóng
幼虫,初生之虫。《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 郑玄 注:“为伤萌幼之类。”
词语解释:孩儿菊  拼音:hái ér jú
(1).菊的一种。 宋 范成大 《菊谱》:“紫菊,一名孩儿菊,花如紫茸,丛茁细碎,微有菊香,或云即泽兰也。” 宋 史正志 《菊谱》:“孩儿菊,紫萼白心,茸茸然叶上有光,与他菊异。”
(2).兰的一种。 元 方回 《订兰说》:“古之兰,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 元 方回 《秋日古兰花》诗:“緑叶梢头紫粟攒,《离骚》经里古秋兰。时人误唤孩儿菊,惟有诗翁解细看。”
词语解释:孩孺  拼音:hái rú
幼童。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尼即 都亭侯 之第四女也。挺慧晤於旷劫,体妙解於当年。而性调和绰,不与凡孩孺同数,弱龄便神情峻彻。” 唐 元结 《〈七不如〉序》:“ 元子 常自愧不如孩孺。” 宋 叶适 《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太孺人始也劳而后食尔。暨失主单特,空手鞠孩孺,心教意飭,隐然律程,日就岁成。”
词语解释:孩子的房儿
衣胞
词语解释:孩提赤子初心
孩子的纯洁之心
词语解释:孩赤无知
年幼无知
词语解释:孩子跟妇女
孩子与妇女
词语解释:孩子气  拼音:hái zi qì
(1).孩子似的脾气或神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那童子﹞身上一团孩子气。”《荡寇志》第七七回:“十九岁了。虽是十九,还是孩子气。” 巴金 《灭亡》第十三章:“他是一个天真的人,虽然已经成年,却还有孩子气,还没失掉赤子心。”亦省作“ 孩气 ”。 冰心 《山中杂记》十:“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小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气的。”
(2).脾气或神气象孩子。 冰心 《寄小读者》二:“你真是越来越孩子气子,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这时他开始有点儿心慌--今天还没有去见 余校长 谈个着落,就孩子气地跑到海边游逛起来。”
(3).孩子般的口气。《红楼梦》第八二回:“ 代儒 笑道:‘你方才节旨讲的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
词语解释:孩咍  拼音:hái hāi
憨笑。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围释》:“你看我一朵红云上将臺,他望眼孩咍。”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二出:“凑着个骑鲸客,醉得孩咍,把一座龙门险撞歪。”
词语解释:孩子王  拼音:hái zi wáng
旧时对启蒙教师的贬称。 清 蒲松龄 《学究自嘲》:“墨染一身黑,风吹鬍子黄;但有一线路,不作孩子王。”如谚语: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词语解释:孩乳  拼音:hái rǔ
谓幼小。《后汉书·虞延传》:“ 延 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於沟中。”
词语解释:孩儿们  拼音:hái ér men
旧小说戏曲中头领对部下的称呼或部下对头领的自称。《水浒传》第三二回:“﹝ 燕顺 ﹞问道:‘孩儿们那里拿得这个牛子?’小嘍囉答道:‘孩儿们正在后山伏路,只听得树林铜铃响……一跤绊翻,因此拿得来。’”《水浒传》第五七回:“ 鲁 杨 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与 呼延灼 交战,两个厮拼了他一日。”
词语解释:孩儿参  拼音:hái ér cān
人参的一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有本山参……又有孩儿参,颇具人形,皆山中产。”《广群芳谱·药谱一·人参》:“其有手足面目似人形者,更神效,谓之孩儿参;而假伪者尤多。”
词语解释:孩子们  拼音:hái zi men
(1).指两个以上的孩子。《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原来 安老爷 喝酒不大吃菜……因此点心不过用了些, 褚大娘子 便叫人端去让姨奶奶吃完,散给那些孩子们了。”
(2).孩儿们。 清 李渔 《凰求凤·报警》:“分付孩子们,但有报边疆大事的,就着他进来。”参见“ 孩儿们 ”。
词语解释:孩儿们  拼音:hái ér men
旧小说戏曲中头领对部下的称呼或部下对头领的自称。《水浒传》第三二回:“﹝ 燕顺 ﹞问道:‘孩儿们那里拿得这个牛子?’小嘍囉答道:‘孩儿们正在后山伏路,只听得树林铜铃响……一跤绊翻,因此拿得来。’”《水浒传》第五七回:“ 鲁 杨 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与 呼延灼 交战,两个厮拼了他一日。”
词语解释:孩子话  拼音:hái zi huà
孩子所说的话。谓天真幼稚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老爷 听了,笑了一笑,説道:‘孩子话!’”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不出来,现在我怎么能带你出去?--你这不是孩子话么?”
词语解释:孩子头  拼音:hái zi tóu
(1).在一群孩子中当头的孩子。
(2).爱同孩子们玩的成年人。
词语解释:孩中颜  拼音:hái zhōng yán
童颜。幼儿的面色。《云笈七籤》卷九六:“须臾变衰翁,廻为孩中颜。”《云笈七籤》卷九八:“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
词语解释:孩名  拼音:hái míng
为婴儿命名。引申为婴儿时期。语出《礼记·内则》:“子生三月,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陆德明 释文:“孩字又作咳。”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因念自孩名之逮于羈丱,十三年不能为成人,岂忍一朝之忿,驱而杀之。”
词语解释:孩儿茶  拼音:hái ér chá
药茶名。又名乌爹泥、乌垒泥。能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止血去湿,生肌定痛,疗一切疮疡。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乌爹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药中有孩儿茶,医者尽用之……俗因治小儿诸疮,故名孩儿茶也。”
词语解释:孩虎  拼音:hái hǔ
小老虎。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杉鸡竹兔不自惜,孩虎野羊俱辟易。”
词语解释:孩赤  拼音:hái chì
初生婴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禁溺子女》:“杳孩赤以沉踪,永无再生之路。”
词语解释:孩抱  拼音:hái bào
(1).幼年;幼小。《列子·杨朱》:“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昬老,几居其半矣。”《后汉书·周章传》:“ 和帝 崩, 邓太后 ……贪 殤帝 孩抱,养为己子,故立之。”《晋书·庾峻传》:“君二父孩抱经乱,独至今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璘 甚陋, 裴公 戏之曰:‘ 赵公 本不丑。孩抱时,乳母怜惜,往往抚弄云:“作丑子,作丑子。”因此一定。’ 赵公 大咍。”
(2).犹怀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词语解释:孩气  拼音:hái qì
见“ 孩子气 ”。
词语解释:孩子气  拼音:hái zi qì
(1).孩子似的脾气或神气。《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那童子﹞身上一团孩子气。”《荡寇志》第七七回:“十九岁了。虽是十九,还是孩子气。” 巴金 《灭亡》第十三章:“他是一个天真的人,虽然已经成年,却还有孩子气,还没失掉赤子心。”亦省作“ 孩气 ”。 冰心 《山中杂记》十:“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小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气的。”
(2).脾气或神气象孩子。 冰心 《寄小读者》二:“你真是越来越孩子气子,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这时他开始有点儿心慌--今天还没有去见 余校长 谈个着落,就孩子气地跑到海边游逛起来。”
(3).孩子般的口气。《红楼梦》第八二回:“ 代儒 笑道:‘你方才节旨讲的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
词语解释:孩弄  拼音:hái nòng
玩弄,欺弄。 宋 陈亮 《送吴恭父知县序》:“犬羊小丑,孩弄中国如无人。”
词语解释:孩笑  拼音:hái xiào
特指婴儿笑。孩,小儿笑。《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汉 赵岐 注:“在襁褓知孩笑。” 三国 魏 曹植 《金瓠哀辞》:“在襁褓而抚育,向孩笑而未言。”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孩笑之时,见之者知其孝友;能言之际,听之者许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