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词组
四季昆季春季群季节季标季伯仲叔季旺季
五季月季衰季时季艰季楼季杪季旱季
绮季展季末季小季午季逊季摽季柳季
叔季陵季冬季僦贷季储季干季换季一年四季
二季秋季柳下季冉季雨季像季浇季渔季
玉季伯季阳季绮里季乾季黄梅季淡季孟仲叔季
三季夏季汉之季危季麦季中季湿季盛季

词语解释:四季  拼音:sì jì
(1).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每季三个月,以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为一季的开始。 汉 蔡邕 《月令问答》:“春,木王。木胜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属季夏,犬属季秋,故未羊可以为春食也。” 唐 张蠙 《次韵和友人冬日书斋》:“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彫。” 杨朔 《荔枝蜜》:“ 广东 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闲着。”
(2).农历四个季月的总称。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问·刺要论》:“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王冰 注:“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谓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后,土寄王十八日也。”
词语解释:五季  拼音:wǔ jì
(1).即 后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五代。 宋 叶绍翁 《南屏兴教磨崖》:“ 钱塘 自 五季 以来,无干戈之祸。”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后世如 六朝 之割裂,如 五季 之紊乱,草泽英雄,崛起一时。” 陈天华 《猛回头》:“到 五季 ,又是个,外强中弱,俺同胞,遭杀戮,好不心伤。”
(2).中医以四时配五行而为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词语解释:绮季  拼音:qǐ jì
见“ 綺里季 ”。
词语解释:绮里季  拼音:qǐ lǐ jì
(1). 汉 初隐士。“ 商山 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 商山 , 汉高祖 征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 高祖 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 高祖 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 綺季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于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儔,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唐 李商隐 《商於》诗:“割地 张仪 诈,谋身 綺季 长。”
(2).泛指隐士。 明 万泰 《留别董西来》诗:“且喜 何郎 能似舅,不妨 綺季 未称臣。”
词语解释:叔季  拼音:shū jì
(1).幼年时。《淮南子·缪称训》:“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 高诱 注:“言自少而至长。”
(2).弟辈;弟弟。 唐 元稹 《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没之日,三子不侍,无一言之念,知叔季之可以教姪也。” 宋 曾巩 《蔡京起居郎制》:“而尔之叔季,并直同升,其於荣遇,世罕及者。”
(3).没落;末世。《魏书·释老志》:“叔季之世,闇君乱主,莫不眩焉。”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清 黄景仁 《杂诗》:“叔季交道薄,所往多干矛。”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明 唐伯虎 《报文徵明》, 王稚钦 《答余懋昭》二书,差堪叔季。”
(5).犹言差别。 清 唐甄 《潜书·居心》:“天地之气有叔季,故其生人也有厚薄。”
词语解释:二季  拼音:èr jì
(1).指 夏 殷 两代的末世。《晋书·秦秀传》:“ 周公 弔二季之陵迟,哀大教之不行,於是作謚以纪其终。”
(2).指兄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屈 宋 长逝,无堪与言。起予者谁,得我二季。”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一翁二季对相望,奇宝横道驥服箱。”
(3).两个季度。《新唐书·王彦威传》:“坐祝辞误,夺二季俸,削一阶。”
词语解释:玉季  拼音:yù jì
对人兄弟的美称。 前蜀 贯休 《杜侯行》:“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明 王九思 《锦上花·寿康对山太史》套曲:“阳春白雪起歌声,金昆玉季足怡情。”
词语解释:三季  拼音:sān jì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末期。《国语·晋语一》:“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韦昭 注:“季,末也。三季王, 桀 、 紂 、 幽王 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颜师古 注:“三季, 三代 之末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黄 虞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 清 方苞 《西邻愍烈女》:“昔先王知民性……自三季以后,民抗敝以巧法。”
(2).指 春秋 鲁昭公 时的 季孙氏 、 仲孙氏 、 叔孙氏 。《吕氏春秋·察微》:“以 鲁国 恐不胜一 季 氏,况於三 季 同恶。”
词语解释:昆季  拼音:kūn jì
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玄宗 於诸昆季,友爱弥篤,呼 寧王 为大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终日品诗论画而已。更有 夏淡安 、 揖山 两昆季,并 繆山音 、 知白 两昆季。”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而 皖 中 胡子 朴安 、 寄尘 昆季,咸翩然来游焉。”
词语解释:月季  拼音:yuè jì
花名。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茎有刺,奇数羽状复叶,四季开花,多深红、粉红,偶有白色,可供观赏。花及根、叶,均可入药。也称月季花。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记》:“月季花: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蘤。” 宋 杨万里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诗:“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至於梅萼争妍,草木萌动,迎春、探春、水仙、月季,百花接次争艷矣。” 老舍 《赶集·微神》:“门前有一架细蔓的月季,满开着单纯的花,全是浅粉的……月季花对于我是有些端阳前后的暗示。”
词语解释:展季  拼音:zhǎn jì
指 柳下惠 。《文选·张衡〈西京赋〉》:“ 展季 桑门,谁能不惑?” 薛综 注引 韦昭 曰:“ 柳下 , 展禽 之邑; 季 ,字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 段生 蕃 魏国 , 展季 救 鲁 人。” 李善 注:“ 展季 , 柳下惠 也。”
词语解释:陵季  拼音:líng jì
末世,衰微之世。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之一:“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政缺雅乖,风漓化改。”
词语解释:秋季  拼音:qiū jì
(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当农历七月至九月。
词语解释:伯季  拼音:bó jì
(1).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孔丛子·连丛子下》:“吾闻 孔氏 自三父之后,能传祖之业者,常在於叔祖;今观《连丛》所记,信如所闻。然则伯季之后,弗克负荷矣。” 明 张居正 《先考观澜公行略》:“ 謇祖 生三子,长 鉞 ,仲即 镇 ,季 釴 …… 镇 豪宕任侠,不事生产,又弗业儒,然 騫祖 顾独爱之,踰於伯季远甚。”
(2).兄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薛公神道碑文》:“近世诸 薛 羣从伯季,死丧犹相功縗者数十人。”
词语解释:夏季  拼音:xià jì
见“夏天”
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词语解释:夏天  拼音:xià tiān
夏季。 唐 王建 《昭应官舍书事》诗:“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 渭 屋多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因为近来笔底下甚忙,加之夏天的扇子又多,夜以继日的都应酬不下,实在腾不出工夫来。” 贾祖璋 《萤火虫》:“﹝萤火虫﹞蛹淡黄色,夜间也能发光。到夏天就化作能飞行的成虫。”
词语解释:春季  拼音:chūn jì
一年第一季。即从立春至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习惯上亦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宋史·选举志三》:“每春季,太学、辟雍生悉公试,同院混取。” 丁玲 《一九三○年上海(之一)》:“一些漂亮的王孙小姐,都换了春季的美服。”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地蟋蟀原分春秋二季,春季的多在田间泥草里,秋季的多在人家附近石罅里瓦砾中。”
词语解释:衰季  拼音:shuāi jì
衰微末世。《后汉书·丁鸿传》:“昔 周 室衰季, 皇甫 之属专权於外,党类强盛,侵夺主埶,则日月薄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庶几得忠实之士,不致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 明 张居正 《答宪长周友山言弭盗非全在不欲书》:“论者乃不惟 舜 皋 之所以致理者,而独用懦者姑息之説,衰季苟且之政以挠之,其无乃违明詔而诡国法乎?”
词语解释:末季  拼音:mò jì
犹末世。谓衰微的时代。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方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諮趣荣贵。”
词语解释:冬季  拼音:dōng jì
一年的第四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词语解释:柳下季  拼音:liǔ xià jì
春秋 鲁 柳下惠 的别称。《国语·鲁语上》:“ 文仲 闻 柳下季 之言,曰:‘信吾过也, 季子 之言不可不法也。’”《吕氏春秋·审己》:“ 齐 攻 鲁 ,求岑鼎。 鲁君 载他鼎以往, 齐侯 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 鲁侯 曰:‘ 柳下季 以为是,请因受之。’”参见“ 柳下惠 ”。
词语解释: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春秋 鲁 大夫 展获 ,字 季 ,又字 禽 ,曾为士师官,食邑 柳下 ,谥 惠 ,故称其为 展禽 、 柳下季 、 柳士师 、 柳下惠 等。以 柳下惠 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镜花缘》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 柳下惠 坐怀不乱了。”
词语解释:阳季  拼音:yáng jì
指春季。《南齐书·乐志》:“阳季勾萌达,炎徂溽暑融。”
词语解释:汉之季  拼音:hàn zhī jì
吴 鼓吹曲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吴鼓吹曲》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汉之季》者,言 孙坚 悼 汉 之微,痛 董卓 之乱,兴兵奋击,功盖海内也。当 汉 《思悲翁》。”
词语解释:群季  拼音:qún jì
诸弟。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 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 。” 惠连 , 谢灵运 ( 康乐 )族弟。
词语解释:时季  拼音:shí jì
季节。 郭沫若 《羽书集·长沙哟再见!》:“或者也怕是时季使然吧。假使是在春夏之交,绿叶成荫的时候,或许感触又有两样吧。”
词语解释:小季  拼音:xiǎo jì
(1).最小的弟弟。
(2).成熟时期短的农作物。 何士光 《乡场上》:“去年没有硬喊我们把烂田放了水来种小季,田里的水是满荡荡的。”
词语解释:僦贷季  拼音:jiù dài jì
传说为上古 神农 时人。 歧伯 祖师,医家之祖。《素问·移精变气论》:“ 歧伯 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唐 王冰 注:“先师谓 歧伯 祖世之师 僦贷季 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庙》:“至詔修太医院、三皇庙,仍釐正祀典,正位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配位以 勾芒 、 祝融 、 风后 、 力牧 四人,其从祀: 僦贷季 ……十人。”
词语解释:冉季  拼音:rǎn jì
春秋 时 冉求 和 仲由 的合称。 冉求 ,字 子有 ,亦称 冉有 。 仲由 ,字 季路 ,一字 子路 。二人皆 孔子 弟子,长于政事。古代认为他们是为政者的楷模。 汉 应劭 《风俗通义·正失》:“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 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唐 贾至 《授崔寓给事中制》:“有 冉 季 之政事,兼 应 刘 之词藻。”
词语解释:绮里季  拼音:qǐ lǐ jì
(1). 汉 初隐士。“ 商山 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 商山 , 汉高祖 征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 高祖 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 高祖 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 綺季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于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儔,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唐 李商隐 《商於》诗:“割地 张仪 诈,谋身 綺季 长。”
(2).泛指隐士。 明 万泰 《留别董西来》诗:“且喜 何郎 能似舅,不妨 綺季 未称臣。”
词语解释:危季  拼音:wēi jì
犹乱世。《南史·袁湛传论》:“ 昂 命属崩离,身逢危季,虽独夫丧德,臣节无改。”《南史·梁武帝诸子传论》:“ 南康 为政有方,居丧以礼,惜乎早夭,不拯危季。”
词语解释:节季  拼音:jié jì
(1).节末,节尾。 南朝 宋 谢灵运 《孝感赋》:“贯 庐江 之长路,出 彭蠡 而南浮,于时月孟节季,岁亦告暨,离乡眷壤,改时怀气。”
(2).犹季节。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秋天是收获的节季,我看老百姓们都是喜欢的。”
词语解释:艰季  拼音:jiān jì
艰难时世;乱世。《南齐书·高帝纪下》:“朕以寡昧,属值艰季,推肆勤之诚,藉乐治之数……用获拯溺龕暴,一匡天下。”
词语解释:午季  拼音:wǔ jì
(1).指夏季。《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怎样制定一年的增产计划》:“午季作物……普遍施了一交底肥。”
(2).借指午季农作物。如:收午季;午季登场了。
词语解释:储季  拼音:chǔ jì
太子之弟。《文选·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状〉》:“帝子储季,令行禁止。” 张铣 注:“ 竟陵王 , 武帝 子,故曰帝子。皇太子弟,故曰储季。”
词语解释:雨季  拼音:yǔ jì
雨水多的季节。 艾芜 《山中送客记》:“这个期间, 缅甸 人称为雨季,几乎是天天落着雨。”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七月,正值雨季,在 朝鲜 发生了几十年所未有的洪水灾害。”
词语解释:乾季
雨量稀少的季节,又称“旱季”。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这时正逢干季,一滴雨水也没有。”
词语解释:麦季  拼音:mài jì
麦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节,在各地并不一致
词语解释:标季  拼音:biāo jì
末季,末期。《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阳九之末季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昔 西汉 之标季,余播迁之云始。”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高风扇区宇,頽波激标季。” 林纾 《答蔡元培书》:“故辱公寓书,殷殷于 刘先生 之序跋,实隐示 明 清 标季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
词语解释:楼季  拼音:lóu jì
(1). 战国 魏 时善于腾跳的勇士。《韩非子·五蠹》:“故十仞之城, 楼季 弗能逾者,峭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居编户之列,而望卿相之子孙,是以跛夫之欲及 楼季 也。”
(2).复姓。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逊季  拼音:xùn jì
见“ 逊弟 ”。
词语解释:逊弟  拼音:xùn dì
亦作“ 逊悌 ”。谓敬顺兄长。《礼记·祭义下》“朝廷同爵则尚齿” 唐 孔颖达 疏:“是逊弟敬老之道,通达於朝廷矣。”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滂 清明逊悌,以敏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明 宋濂 《周节妇传》:“诸子逊悌,皆有士行,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让位给弟弟。 周太王 欲立幼子 季历 ,其长子 太伯 、次子 仲雍 同避于 江 南,让位于 季历 。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以为典。 唐 柳宗元 《天对》:“嗟 伯 之仁,逊弟旅岳, 雍 同度厥义,以嘉 吴国 。”一本作“ 逊季 ”。
词语解释:干季  拼音:gān jì
雨量稀少的季节,又称“旱季”。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这时正逢干季,一滴雨水也没有。”
词语解释:像季  拼音:xiàng jì
佛教指像法的末期。 唐 刘禹锡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并引》:“释子 慧则 ,生於像季,思济刼浊,乃学於一支,开彼羣迷。”参见“ 像法 ”。
词语解释:像法  拼音:xiàng fǎ
佛教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
词语解释:黄梅季  拼音:huáng méi jì
即黄梅天。
词语解释:中季  拼音:zhōng jì
犹言兴废盛衰。季,指末世。《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颜师古 注:“中,读曰仲。”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且道有兴废,代有中季。”
词语解释:伯仲叔季  拼音:bó zhòng shū jì
(1).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郑玄 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2).借指事物排列的次序。 唐 李邕 《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礼》《乐》《诗》《书》,伯仲叔季。”参见“ 伯仲 ”。
(3).泛指各国诸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 单 刘 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杜预 注:“伯仲叔季,总谓诸侯。”
词语解释:伯仲  拼音:bó zhòng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汉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传》:“问其姓。曰:‘ 张 。’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 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东林 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 曹寅 《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 王羲之 《与谢安书》:“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 崑崙 之伯仲也。”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学穷 游 夏 之渊源,文列 班 杨 之伯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 西山 兰若, 碧云 、 香山 相伯仲。”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四章:“ 中国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参见“ 伯仲之间 ”。
词语解释:杪季  拼音:miǎo jì
犹末代。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秦 之初兴……降及杪季,骄於得意,穷奢极泰,加之以威虐。”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
词语解释:摽季  拼音:biāo jì
犹衰世。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金陵 昔丧乱,炎运值摽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忆昔时摽季,逢危歷险艰。”
词语解释:换季  拼音:huàn jì
季节更迭。亦谓按季节更换服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眼看该换季了,你还穿着这小棉袄。”
词语解释:浇季  拼音:jiāo jì
道德风俗浮薄的末世。 南朝 宋 刘骏 《通下情诏》:“世弊教浅,岁月浇季。”《旧唐书·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体。”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盖浇季士夫,精神窒塞,唯肤薄之功利是尚,躯殻虽存,灵觉且失。”
词语解释:淡季  拼音:dàn jì
营业不旺盛的季节。跟“旺季”相对。如:贮存保鲜,是以旺补淡解决淡季蔬菜供应问题的一项措施。
词语解释:湿季  拼音:shī jì
雨季。近赤道地区晴天与雨天往往各绵延半年,故一年之中可分干湿两季。
词语解释:旺季  拼音:wàng jì
营业旺盛的季节或某种东西出产多的季节。《人民日报》1982.3.9:“每年6月至8月是生猪出栏旺季,恰恰是销售淡季。”
词语解释:旱季  拼音:hàn jì
在一定的气候型中,该区一年中重复发生一个月或几个月雨量最少的时期
词语解释:柳季  拼音:liǔ jì
柳下惠 的别称。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时移俗易,好贵慕名, 臧文 不让位於 柳季 , 公孙 不归美於 董生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狭 屈氏 之常醒,浊 渔父 之必醉。溷 柳季 之卑辱,褊 夷叔 之高懟。” 晋 潘岳 《西征赋》:“嗟鄙夫之常累,固既得而患失。无 柳季 之直道,佐士师而一黜。”参见“ 柳下惠 ”。
词语解释: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春秋 鲁 大夫 展获 ,字 季 ,又字 禽 ,曾为士师官,食邑 柳下 ,谥 惠 ,故称其为 展禽 、 柳下季 、 柳士师 、 柳下惠 等。以 柳下惠 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镜花缘》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 柳下惠 坐怀不乱了。”
词语解释:一年四季  拼音:yì nián sì jì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 五指山 ﹞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词语解释:渔季  拼音:yú jì
沿海水域鱼类成群出现、利于捕捞的季节。 杨朔 《海市》:“这是最旺的渔季,也是最热闹的海市。”
词语解释:孟仲叔季  拼音:mèng zhòng shū jì
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
词语解释:盛季  拼音:shèng jì
某种事物兴盛的时期。例如:捕鱼盛季;旅游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