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孟子孟母孟韩孟婆孟乐孟什维克孟加拉国孟织
孟轲孟春孟陬孟襄阳孟娵孟享孟庑孟戏
孟光孟津孟门孟荀孟说孟飨孟姜女孟槐
孟郊孟劳孟邻孟尝君孟青孟鸟孟宗竹孟极
孟夏孟诸孟月孟家蝉孟竹孟仲叔季孟姑姑孟潴
孟冬孟秋孟贲孟姜孟姥孟公孟姥孟博登车孟艺
孟尝孟浪孟侯孟亭孟常孟公投辖孟姜女调孟青棒
孟浩然孟阳孟叟孟晋孟猪孟嘉落帽孟林笋孟良崮战役

词语解释:孟子  拼音:mèng z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词语解释:孟轲  拼音:mèng kē
(约前372——前 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词语解释: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东汉 隐士 梁鸿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隐居于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生。后至 吴 。 鸿 为佣工,每食时, 光 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宋 司马光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 孟光 饮,共插花枝煮药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 孟光 ,状元才可超于 司马 ,堪为佳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孟光 同隐,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为虚语。”
词语解释:孟郊  拼音:mèng jiāo
(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现在浙江省德清县)人。他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词语解释:孟夏  拼音:mèng xià
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楚辞·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词语解释:孟冬  拼音:mèng dōng
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唐 元稹 《书异》诗:“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孟冬时享宗庙,颁宪书,乃国之大典。”
词语解释:孟尝  拼音:mèng cháng
见“ 孟尝君 ”。
词语解释:孟尝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即 田文 , 战国 齐 贵族,封于 薛 (今 山东 滕县 南),称 薛公 ,号 孟尝君 。为 战国 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一度入 秦 , 秦昭王 要杀害他,赖门客中擅长狗盗鸡鸣者的帮助而逃归。后卒于 薛 。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宾客諫之百通,则不听也。”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士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要学那 石太尉 的奢华, 孟尝君 的气概。”亦省作“ 孟尝 ”。《战国策·秦策四》:“ 王 问左右曰:‘今之 如耳 、 魏齐 ,孰与 孟尝 、 芒卯 之贤?’” 汉 贾谊 《过秦论》:“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晋 张华 《游侠篇》诗:“ 孟尝 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孟尝 习狡兔,三窟赖 冯諼 。” 明 李贽 《赠两禅客》诗:“ 孟尝 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絶可怜。”
词语解释:孟浩然  拼音:mèng hào rán
(689-740)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后为荆州从事。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春晓》《过故人庄》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词语解释: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 的母亲。姓 仉 。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晋 潘岳 《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母 邻。”《宋史·苏易简传》:“及 易简 参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 孟母 也。’”
词语解释:孟春  拼音:mèng chūn
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首《鷓鴣天》説孟春景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孟春之月,昏参中,旦尾中,而他月则不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人群有是,乃如雷霆发于孟春,而百卉为之萌动,曙色东作,深夜逝矣。”
词语解释:孟津  拼音:mèng jīn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残暴,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词语解释:孟劳  拼音:mèng láo
宝刀名。亦泛指宝刀。《穀梁传·僖公元年》:“孟劳者, 鲁 之宝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沉閭、孟劳,须 楚 砥以敛锋。” 唐 权德舆 《唐故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赠太师刘公墓志铭》:“比屋之人被縵胡而挥孟劳,不知书术。” 宋 梅尧臣 《问答》诗:“美人赠我万钱贵,何必翦犀夸孟劳。” 宋 黄庭坚 《别蒋颖叔》诗:“金城千里要人豪,理君乱丝须孟劳。”
词语解释:孟诸  拼音:mèng zhū
亦作“ 孟猪 ”。亦作“ 孟瀦 ”。 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 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 ,被 孟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 杜预 注:“ 孟诸 , 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 ,游 孟诸 。” 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 青州 藪曰 望诸 。’ 郑玄 云:‘ 望诸 , 孟瀦 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 孟诸 。” 清 劳伯言 《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卫 ,敌纵邻封作 孟猪 。”
词语解释:孟秋  拼音:mèng qiū
秋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北史·燕凤传》:“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三年孟秋辛卯,候降于州之后堂。”
词语解释:孟浪  拼音:mèng làng
(1).疏阔而不精要;荒诞而无边际。《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成玄英 疏:“孟浪,犹率略也。”《隋书·礼仪志四》:“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夺容刀及席。” 宋 司马光 《乞罢刺陕西义勇第五上殿札子》:“若以臣所言皆孟浪迂阔,不可施行,则臣之智识愚闇,无以勉强变更,不可久污諫諍之列。” 明 吴承恩 《寿王可斋七秩障词引》:“得手应心,奚事揣摩之计,入经出传,耻为孟浪之谈。”
(2).指虚无缥渺的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闺晤》:“纵然,有妇糟糠,鷄鸣成梦想,齐眉成孟浪,那曾教夫壻觅封侯,倚门凝望。”
(3).粗率;疏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庾杲之 注《扬都赋》,言 卢龙山 在 平冈城 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琼花》:“ 麟 考琼花、玉蕊、山矾、栀子,四种迥异, 用修 合而一之,大为孟浪。”《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我还怕 胡举人 孟浪,再三叮嘱他,叫他把这折半的道理告诉你们管事的。”
(4).卤莽;冒昧。《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朱弘昭 ﹞又遗 敬瑭 书,言:‘ 重诲 举措孟浪,若至军前,恐将士疑骇,不战自溃。’” 胡三省 注:“孟浪犹言张大而无拘束也。”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正如老医看病极多,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次早开门,各官又进见,少师开口问道:‘昨日那位孟浪的官人在哪里?’”《天雨花》第一回:“且不可孟浪,误入虎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老夫一言,勿嫌孟浪。”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我虽然很后悔乱作题记的孟浪,但我仍然要在自己的集子里存留,记此一件公案。”
(5).犹浪迹、浪游。 元 迺贤 《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诗:“我生胡为自役役,孟浪江湖竟何益?”《好逑传》第七回:“我 铁中玉 孟浪风尘,茫无所主,究竟不知该何游何学。”
(6).放浪;放荡。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日费千金,且当歷年饥饉,而争举孟浪不经,皆予所不解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敢瞒大人,这事有个委曲,非孟浪男女宣淫也。”
词语解释:孟阳  拼音:mèng yáng
(1).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
(2).春末夏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词语解释:孟韩  拼音:mèng hán
孟子 与 韩愈 的并称。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孟 韩 之温醇, 迁 固 之雄刚, 孙 吴 之简切,投之所嚮,无不如意。” 元 杨奂 《谒庙》诗:“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冯阑。渊源自古尊 洙 泗 ,祖述何人似 孟 韩 !”
词语解释:孟陬  拼音:mèng zōu
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为孟春月,故称。《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王逸 注:“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汉书·律历志上》:“闰餘乖次,孟陬殄灭。” 清 赵翼 《门神》诗:“五彩桃符耀孟陬,司閽常赖职勤修。”
词语解释:孟门  拼音:mèng mén
(1).古山名。在今 河南 辉县 西。 春秋 时为 晋国 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侯 遂伐 晋 ,取 朝歌 ,为二队,入 孟门 ,登 太行 。” 杜预 注:“ 孟门 , 晋 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殷紂 之国,左 孟门 ,右 太行 。”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开帘览镜悲难语,对面相看 孟门 阻。”
(2).古山名。在 陕西 宜川 东北、 山西 吉县 西,绵亘 黄河 两岸,又称 龙门 上口。《山海经·北山经》:“ 孟门 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堊,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 龙门 未闢, 吕梁 未凿, 河 出於 孟门 之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孟门 ,即 龙门 之上口也。实谓 黄河 之巨阨,兼 孟津 之名矣。”
词语解释:孟邻  拼音:mèng lín
孟母 的邻居。借指好邻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歷下 辞 姜 被, 关西 得 孟 邻。” 王闿运 《蔡夫人墓志铭》:“庶比 孟 邻,耻居 关 外。”参见“ 孟母 ”。
词语解释: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 的母亲。姓 仉 。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晋 潘岳 《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母 邻。”《宋史·苏易简传》:“及 易简 参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 孟母 也。’”
词语解释:孟月  拼音:mèng yuè
四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 晋 潘尼 《皇太子社》诗:“孟月涉初旬,吉日唯上酉。”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
词语解释:孟贲  拼音:mèng bēn
战国 时勇士。《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 孟賁 远矣。” 孙奭 疏引《帝王世说》:“ 秦武王 好多力之人, 齐 孟賁 之徒并归焉。 孟賁 生拔牛角,是谓之勇士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虽 賁 育 之勇不及陛下” 司马贞 索隐引《尸子》:“ 孟賁 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多力何必 孟賁 、 乌获 ;逸容岂唯 郑旦 、 毛嬙 。” 唐 罗隐 《芳树》诗:“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则 秦王 不肯歛手下 沙丘 , 孟賁 不合低头入 蒿里 。” 明 何景明 《赠向先生序》:“ 孟賁 之力,罢於累试; 由基 之巧,废於百发。” 宁调元 《壬子感事》诗之一:“六朝金粉推 红玉 ,七郡良家尽 孟賁 。”
词语解释:孟侯  拼音:mèng hòu
诸侯之长。《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 孔 传:“ 周公 称 成王 命,顺 康叔 之德,命为孟侯。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使 康叔 为之。” 孔颖达 疏:“五侯之长,五等诸侯之长也。”《吕氏春秋·正名》:“ 齐湣王 , 周 室之孟侯。”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书》有孟侯之名,记表元良之德。”
词语解释:孟叟  拼音:mèng sǒu
对 孟子 的尊称。《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见 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赵岐 注:“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 孟子 去齐,老而之 魏 ,故王尊礼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夫守微言於将坠者, 周 孔 之遐武也;情孳孳以为利者, 孟叟 之罪人也。”
词语解释:孟婆  拼音:mèng pó
传说中的风神。 宋 徽宗 《月上海棠》词:“ 孟婆 且与我,做些方便。” 宋 蒋捷 《解佩令·春》词:“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裊。怎禁他 孟婆 合皁。” 清 赵翼 《湖上》诗之二:“连日狂飇捲地来, 孟婆 作意把花摧。”
词语解释:孟襄阳  拼音:mèng xiāng yáng
即 孟浩然 。 唐 代著名诗人, 襄州 襄阳 人,故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且 孟襄阳 学力下 韩退之 远甚,而其诗独出 退之 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词语解释:孟荀  拼音:mèng xún
(1). 孟子 和 荀子 。分别为 战国 时期儒家两大学派的代表,故常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研夫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辞雅。”
(2).指《孟子》《荀子》二书。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汉 世诸子,《太玄》《法言》,实不在《孟》《荀》下。”
词语解释:孟尝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即 田文 , 战国 齐 贵族,封于 薛 (今 山东 滕县 南),称 薛公 ,号 孟尝君 。为 战国 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一度入 秦 , 秦昭王 要杀害他,赖门客中擅长狗盗鸡鸣者的帮助而逃归。后卒于 薛 。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宾客諫之百通,则不听也。”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士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要学那 石太尉 的奢华, 孟尝君 的气概。”亦省作“ 孟尝 ”。《战国策·秦策四》:“ 王 问左右曰:‘今之 如耳 、 魏齐 ,孰与 孟尝 、 芒卯 之贤?’” 汉 贾谊 《过秦论》:“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晋 张华 《游侠篇》诗:“ 孟尝 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孟尝 习狡兔,三窟赖 冯諼 。” 明 李贽 《赠两禅客》诗:“ 孟尝 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絶可怜。”
词语解释:孟家蝉  拼音:mèng jiā chán
(1). 宋 代衣饰名。 宋 朱彧 《萍洲可谈》:“﹝ 哲宗 ﹞时, 孟氏 皇后,京师衣饰画作双蝉,目为 孟 家蝉。” 宋 姜夔 《观灯口号》之三:“游人总戴 孟 家蝉,争托星毬万眼圆。”
(2). 宋 代著名妓女。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歌馆》:“﹝平康诸坊﹞皆羣花所聚之地……前辈如 赛观音 、 孟家蝉 、 吴怜儿 等甚多,皆以色艺冠一时,家甚华侈。”
词语解释:孟姜  拼音:mèng jiāng
(1). 春秋 时 齐 为 姜 姓,故称 齐 君之长女为 孟姜 。亦泛指世族妇女或美貌女子。《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 孟姜 ,洵美且都。” 毛 传:“ 孟姜 , 齐 之长女。”《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 孟姜 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如云女,如云女,颜如 孟姜 ; 秦淮 里, 秦淮里 ,宛如 濮上 。” 清 孙枝蔚 《木槿》诗:“岂为 孟姜 色,须邀诗客夸。”
(2).即 孟姜女 。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俗传 秦 筑 长城 ,有 范郎 之妻 孟姜 ,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一哭而城为之崩。” 清 无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来雪花飞, 孟姜 雪里送寒衣。”参见“ 孟姜女 ”。
(3).传说为 孤竹君 的侍女。因被献给 殷纣王 而投井自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才满十五岁的 孟姜 --啊啊,可怜的 孟姜 !她便在那年离开了我们了……她流了多少眼泪呵!”
词语解释:孟姜女  拼音:mèng jiāng nǚ
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 秦始皇 时人。因丈夫 范喜良 被迫筑 长城 ,为丈夫万里送寒衣,及至, 范郎 已死,哭于城下,城为之崩,尸骸现露。后投海死。故事最早出现于 唐 代,可能由 春秋 时“杞梁妻”哭夫崩城事附会而成。后来通过说唱、戏剧、歌曲等形式,流传颇广。现东关外 凤凰山 上有 孟姜女 庙。《敦煌曲子词·捣练子》:“ 孟姜女 , 杞梁 妻,一去 烟山 更不归。” 宋 周煇 《北辕录》:“次过 范郎庙 ,庙塑 孟姜女 。偶坐配享者, 蒙恬 将军也。” 清 无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来梅花岭头开, 孟姜女 寻夫到此来。”
词语解释:孟亭  拼音:mèng tíng
亭名。在今 湖北省 钟祥 县境内。《新唐书·文艺传下·孟浩然》:“ 王维 过 郢州 ,画 浩然 像于刺史亭,因曰 浩然亭 。 咸通 中,刺史 郑诚 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 孟亭 。”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 罗池 誌庙文, 孟亭 画壁影,故事倘可循,私心窃有请。”
词语解释:孟晋  拼音:mèng jìn
努力进取;进取。《文选·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羣兮,辰倏忽其不再。”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孟,勉也。晋,进也。” 唐 权德舆 《比部郎中崔君元翰集序》:“无溢言曼辞以为夸大,无諂笑柔色以资孟晋。” 元 方回 《送刘都事五十韵》:“为言耻孟晋,如病夏畦胁。”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人心进化,孟晋不已。”
词语解释:孟乐  拼音:mèng lè
孟子 所说的人生三件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宋 邵雍 《答人放言》诗:“已全 孟 乐君无限,未识 蘧 非我有餘。”
词语解释:孟娵  拼音:mèng jū
古代美女名。《楚辞·严忌〈哀时命〉》:“璋珪杂於甑窐兮, 陇廉 与 孟娵 同宫。” 王逸 注:“ 陇廉 ,丑妇也。 孟娵 ,好女也。”
词语解释:孟说  拼音:mèng shuō
即 孟贲 。 战国 秦武王 时的大力士。后常用指勇力过人者。参见“ 孟賁 ”。《史记·秦本纪》:“ 武王 有力好戏,力士 任鄙 、 乌获 、 孟説 皆至大官。王与 孟説 举鼎,絶臏。八月, 武王 死。族 孟説 。”
词语解释:孟青  拼音:mèng qīng
即孟青棒。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侍御史 侯思止 , 醴泉 卖饼食人也。罗告準例酧五品。於上前索御史,上曰:‘卿不识字。’对曰:‘獬豸岂识字?但为国触罪人而已。’遂授之。凡推勘,杀戮甚众。更无餘语,但谓囚徒曰:‘不用你书言笔语,但还我 白司马 。若不肯 来俊 ,即与你 孟青 !’横遭苦楚非命者不可胜数。 白司马 者, 北邙山 司马坂 也。 来俊 者,中丞 来俊臣 也。 孟青 者,将军 孟青棒 也。”参见“ 孟青棒 ”。
词语解释:孟青棒  拼音:mèng qīng bàng
唐 代人名。借指打犯人的刑棍。《新唐书·酷吏传·侯思止》:“ 思止 本人奴,言语俚下,尝按 魏元忠 ,让曰:‘亟承 白司马 ,不尔受 孟青 。’ 洛阳 有 白司马坂 ,将军有 孟青棒 ,即杀 琅邪王 冲 者。”
词语解释:孟竹  拼音:mèng zhú
见“ 孟宗竹 ”。
词语解释:孟宗竹  拼音:mèng zōng zhú
竹的一种。又名 江南 竹。其笋供食用。《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宗 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 宗 入竹林哀嘆,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 孟宗 , 江夏 人,为避 吴 主 孙晧 字讳,改名 仁 。亦省作“ 孟竹 ”。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二:“旧径已知无 孟 竹,前溪应不浸 荀 星。”
词语解释:孟姥  拼音:mèng lǎo
传说中的船神名。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齐歌迎 孟姥 ,独舞送 阳侯 。”详“ 孟公孟姥 ”。
词语解释:孟公孟姥  拼音:mèng gōng mèng lǎo
传说中的船神。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鸡骨卜》:“南方除夜,及将发船,皆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占吉,即以肉祀船神,呼为 孟公 孟姥 ;其来尚矣。按 梁 简文帝 《船神记》云:‘船神名 冯耳 。’《五行书》云:‘下船三拜三呼其名,除百忌。又呼为 孟公 孟姥 。’”
词语解释:孟常  拼音:mèng cháng
即 孟尝 。《韩非子·难三》:“今之 如耳 、 魏齐 孰与曩之 孟常 、 芒卯 ?” 宋 邵雍 《四公子吟》:“ 孟常 居先, 信陵 居亚。”详“ 孟尝君 ”。
词语解释:孟尝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即 田文 , 战国 齐 贵族,封于 薛 (今 山东 滕县 南),称 薛公 ,号 孟尝君 。为 战国 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一度入 秦 , 秦昭王 要杀害他,赖门客中擅长狗盗鸡鸣者的帮助而逃归。后卒于 薛 。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宾客諫之百通,则不听也。”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士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要学那 石太尉 的奢华, 孟尝君 的气概。”亦省作“ 孟尝 ”。《战国策·秦策四》:“ 王 问左右曰:‘今之 如耳 、 魏齐 ,孰与 孟尝 、 芒卯 之贤?’” 汉 贾谊 《过秦论》:“ 齐 有 孟尝 , 赵 有 平原 , 楚 有 春申 , 魏 有 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晋 张华 《游侠篇》诗:“ 孟尝 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孟尝 习狡兔,三窟赖 冯諼 。” 明 李贽 《赠两禅客》诗:“ 孟尝 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絶可怜。”
词语解释:孟猪  拼音:mèng zhū
见“ 孟诸 ”。
词语解释:孟诸  拼音:mèng zhū
亦作“ 孟猪 ”。亦作“ 孟瀦 ”。 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 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 ,被 孟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 杜预 注:“ 孟诸 , 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 ,游 孟诸 。” 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 青州 藪曰 望诸 。’ 郑玄 云:‘ 望诸 , 孟瀦 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 孟诸 。” 清 劳伯言 《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卫 ,敌纵邻封作 孟猪 。”
词语解释:孟什维克  拼音:mèng shí wéi kè
少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分为两派,反对 列宁 主张的机会主义分子,在投票选举党中央机关时,只获得少数选票,被称为“孟什维克”。1912年被驱逐出党。
词语解释:孟享  拼音:mèng xiǎng
亦作“ 孟饗 ”。 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月》:“七月孟秋,例於上旬内车驾诣 景灵宫 ,行孟享之礼。”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黎明,上御玉輅,从以四輅,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饗之数。”
词语解释:孟飨  拼音:mèng xiǎng
见“ 孟享 ”。
词语解释:孟享  拼音:mèng xiǎng
亦作“ 孟饗 ”。 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月》:“七月孟秋,例於上旬内车驾诣 景灵宫 ,行孟享之礼。”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黎明,上御玉輅,从以四輅,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饗之数。”
词语解释:孟鸟  拼音:mèng niǎo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海内西经》:“孟鸟,在 貊国 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词语解释:孟仲叔季  拼音:mèng zhòng shū jì
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
词语解释:孟公孟姥  拼音:mèng gōng mèng lǎo
传说中的船神。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鸡骨卜》:“南方除夜,及将发船,皆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占吉,即以肉祀船神,呼为 孟公 孟姥 ;其来尚矣。按 梁 简文帝 《船神记》云:‘船神名 冯耳 。’《五行书》云:‘下船三拜三呼其名,除百忌。又呼为 孟公 孟姥 。’”
词语解释:孟公投辖  拼音:mèng gōng tóu xiá
孟公 , 陈遵 的字, 西汉 杜陵 人。《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 遵 ,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 遵 霑醉时,突入见 遵 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后遂以“孟公投辖”为喜酒好客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简傲》:“ 陆丽京 饮 陈际叔 家,半坐欲起,谓主人曰:‘ 陈 家惟卜昼耳。’ 际叔 弟 鲁际 对曰:‘君不闻孟公投辖耶?’ 陆 更入坐。”
词语解释: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 ( 桓温 )燕 龙山 ,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以“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登楼 王粲 望,落帽 孟嘉 情。” 唐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诗:“风前 孟嘉 帽,月下 庾公 楼。”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孟嘉 落帽,前世以为胜絶。 杜子美 《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 明 无心子 《金雀记·访花》:“倘篱边短干,肯移 陶令 之前;境上清风,准拟落 孟嘉 之帽。”
词语解释:孟加拉国  拼音:mèng jiā lā guó
南亚国家。临孟加拉湾。面积144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1995年)。首都达卡。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和黄麻。出口以黄麻和麻制品为主。
词语解释:孟庑  拼音:mèng wǔ
东汉 孟光 因与其夫 梁鸿 入 吴 ,曾依居于别人庑下,故称。 清 赵翼 《石女歌为翁悟情作兼柬佩香》:“小姑居处本无郎,正少 孟光 来赁廡。”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藉令没其( 王嬙 、 西施 )倾 吴 宫、照 汉 殿之丰容,而强与 孟 廡齐称, 娥臺 合传,不将疑其狂易乎?”参见“ 孟光 ”。
词语解释: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东汉 隐士 梁鸿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隐居于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生。后至 吴 。 鸿 为佣工,每食时, 光 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宋 司马光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 孟光 饮,共插花枝煮药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 孟光 ,状元才可超于 司马 ,堪为佳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孟光 同隐,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为虚语。”
词语解释:孟姜女  拼音:mèng jiāng nǚ
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 秦始皇 时人。因丈夫 范喜良 被迫筑 长城 ,为丈夫万里送寒衣,及至, 范郎 已死,哭于城下,城为之崩,尸骸现露。后投海死。故事最早出现于 唐 代,可能由 春秋 时“杞梁妻”哭夫崩城事附会而成。后来通过说唱、戏剧、歌曲等形式,流传颇广。现东关外 凤凰山 上有 孟姜女 庙。《敦煌曲子词·捣练子》:“ 孟姜女 , 杞梁 妻,一去 烟山 更不归。” 宋 周煇 《北辕录》:“次过 范郎庙 ,庙塑 孟姜女 。偶坐配享者, 蒙恬 将军也。” 清 无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来梅花岭头开, 孟姜女 寻夫到此来。”
词语解释:孟宗竹  拼音:mèng zōng zhú
竹的一种。又名 江南 竹。其笋供食用。《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宗 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 宗 入竹林哀嘆,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 孟宗 , 江夏 人,为避 吴 主 孙晧 字讳,改名 仁 。亦省作“ 孟竹 ”。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二:“旧径已知无 孟 竹,前溪应不浸 荀 星。”
词语解释:孟姑姑  拼音:mèng gū gū
指 孟光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小郎若个好男儿;又房中娘子贤似 孟姑姑 ,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声。” 吕湛恩 注:“ 孟姑姑 ,谓 孟光 。”
词语解释:孟博登车  拼音:mèng bó dēng chē
东汉 范滂 ,字 孟博 。曾以清诏使巡察 冀州 。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事见《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后因以“孟博登车”为有志治世之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杭海》:“古今治少乱多,以此 孟博 登车, 祖生 击檝。”
词语解释:孟姜女调  拼音:mèng jiāng nǚ diào
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 四季调 ”。
词语解释:四季调  拼音:sì jì diào
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 清 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词语解释:孟林笋  拼音:mèng lín sǔn
即孟宗竹。指 三国 吴孟宗 哭竹生笋事。 金 段成己 《苏氏承颜堂》诗:“茁哉冬生孟林笋,圉焉日出姜泉鱼。”参见“ 孟宗竹 ”。
词语解释:孟宗竹  拼音:mèng zōng zhú
竹的一种。又名 江南 竹。其笋供食用。《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宗 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 宗 入竹林哀嘆,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 孟宗 , 江夏 人,为避 吴 主 孙晧 字讳,改名 仁 。亦省作“ 孟竹 ”。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二:“旧径已知无 孟 竹,前溪应不浸 荀 星。”
词语解释:孟织  拼音:mèng zhī
指 孟母 断织教子事。 唐 黄滔 《祭钱塘秦国太夫人文》:“训逾 孟 织,智迈 谢 围。”参见“ 孟母 ”。
词语解释: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 的母亲。姓 仉 。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晋 潘岳 《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母 邻。”《宋史·苏易简传》:“及 易简 参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 孟母 也。’”
词语解释:孟戏  拼音:mèng xì
古代传说中驯养百禽的人物。《史记·秦本纪》:“ 大廉 玄孙曰 孟戏 、 中衍 ,鸟身人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翠虬覩 化益 而登玄云,灵凤值 孟戏 而反 丹穴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九:“《括地图》:‘ 孟戏 人首鸟身,为 虞氏 驯百禽。 夏后 末,民始食卵, 孟戏 去之,凤凰随焉。’”
词语解释:孟槐  拼音:mèng huái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孟槐》:“孟槐似貆,其豪则赤,列象畏兽,凶邪是辟。”
词语解释:孟极  拼音:mèng jí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词语解释:孟潴  拼音:mèng zhū
见“ 孟诸 ”。
词语解释:孟诸  拼音:mèng zhū
亦作“ 孟猪 ”。亦作“ 孟瀦 ”。 古泽薮名。在今 河南 商丘 东北、 虞城 西北。《书·禹贡》:“导 菏泽 ,被 孟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余赐女孟诸之麋。” 杜预 注:“ 孟诸 , 宋 泽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 渤澥 ,游 孟诸 。” 张守节 正义:“《周礼·职方氏》:‘ 青州 藪曰 望诸 。’ 郑玄 云:‘ 望诸 , 孟瀦 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谁怜寂寞 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 孟诸 。” 清 劳伯言 《书愤》诗之二:“石填沧海殊 精卫 ,敌纵邻封作 孟猪 。”
词语解释:孟艺  拼音:mèng yì
明 清 科举考试首场所作的第一篇制艺文。又称“首艺”。 清 冯桂芬 《马中书传》:“以孟艺用训詁,为主司所赏,登甲辰榜。”
词语解释:孟青棒  拼音:mèng qīng bàng
唐 代人名。借指打犯人的刑棍。《新唐书·酷吏传·侯思止》:“ 思止 本人奴,言语俚下,尝按 魏元忠 ,让曰:‘亟承 白司马 ,不尔受 孟青 。’ 洛阳 有 白司马坂 ,将军有 孟青棒 ,即杀 琅邪王 冲 者。”
词语解释:孟良崮战役  拼音:mèng liáng gù zhàn yì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山地进攻战。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集中约二十万人向鲁中山区挺进。5月13日当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至蒙阴东北时,华东野战军以五个纵队的兵力对其发起猛烈攻击,战至16日,全歼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此役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有力地配合陕北和其他战场的攻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