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首字词组
孙子孙刘孙竹孙供奉孙庞孙妇孙媳妇孙猴子
孙枝孙曾孙女孙词孙敖孙邮孙少爷孙婿
孙郎孙弘孙曹孙许孙辞孙谢孙康映雪孙业
孙吴孙叔孙心孙楚楼孙男弟女孙遁孙接孙悟空
孙谋孙阳孙登啸孙大圣孙敬闭户孙络孙息妇 
孙儿孙息孙思邈孙行者孙少奶奶孙让孙友 
孙孙孙山孙卿子孙孟孙女婿孙金孙囡 

词语解释:孙子  拼音:sūn zi
(1).子孙后代。《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郑玄 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晋 傅玄 《西征将军歌》:“假我皇祖,绥予孙子。” 唐 杜甫 《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宋 岳珂 《桯史·吁天辩诬通叙》:“既復其官爵,又赐之冢地,疏以宠命而禄其孙子。”
(2).儿子的儿子。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杜甫 拾遗乘醉而言曰:‘不谓 严挺之 乃有此儿也!’ 武 恚目久之,曰:‘ 杜审言 孙子拟捋虎鬚耶?’” 宋 陆游 《江村》诗:“拈得一书还嬾看,卧听孙子诵琅琅。”《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赵爷 今年五十九岁,两个儿子,四个孙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奶奶,叫我的小孙子给您捎了点乡下玩意儿。”
即 荀子 ( 荀况 )。《战国策·楚策四》:“今 孙子 ,天下贤人也。” 鲍彪 注:“ 孙子 , 荀卿 。”参见“ 孙卿子 ”。
词语解释:孙卿子  拼音:sūn qīng zǐ
即 荀卿 , 荀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 赵 人” 司马贞 索隐:“名 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后亦谓之 孙卿子 者,避 汉宣帝 讳改也。” 清 谢墉 《〈荀子〉序》:“考 汉宣 名 询 , 汉 时尚不讳嫌名……盖‘荀’音同‘孙’,语遂移易。”
词语解释:孙枝  拼音:sūn zhī
(1).从树干上长出的新枝。《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梧桐生於 嶧山 阳巖石之上,採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古文苑·沉约〈箎〉诗》:“ 江南 簫产地,妙响发孙枝。” 章樵 注:“诗言 江 南之地,产竹多良,可为乐器,孙枝又其特异者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序:“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诗:“江上松楠深復深,满山风雨作龙吟。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潭柘寺 ﹞有银杏一株,大合抱。 圣祖 临幸寺中,树发孙枝一。 高宗 再幸,又发孙枝一。”
(2).喻孙儿。 宋 陆游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词语解释:孙郎  拼音:sūn láng
(1).指 三国 吴 孙策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为人,美姿颜,好笑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时年少,虽有号位,而士民皆呼为 孙郎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孙策 当先出马,高声大叫:‘ 孙郎 在此!’众军皆惊。”
(2).指 三国 时 吴 主 孙权 。 唐 王维 《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赵殿成 笺注引《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 , 吴兴 人也。 孙权 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按, 孙权 曾骑马射虎,马被虎伤, 权 投以双戟,虎却。参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词语解释:孙吴  拼音:sūn wú
(1). 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 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 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 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 杨倞 注:“ 孙 ,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 ; 吴 ,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 。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 孙 吴 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
(2). 三国 时 吴国 ,因王室姓 孙 ,历史上也称 孙吴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 汉 宛陵县 地, 后汉 建安 十三年, 孙吴 分置 寧国县 。”
词语解释:孙谋  拼音:sūn móu
顺应天下人心的谋略。孙,通“ 逊 ”。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孙谋,以燕翼子。” 郑玄 笺“孙,顺也……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一说,“孙谋”是为子孙筹划的意思。 朱熹 集传:“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唐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为其身计,保乎忠贞,将为孙谋,貽以清白。” 宋 黄庭坚 《神宗皇帝挽词》之一:“孙谋开二圣,末命对三灵。今代谁 班 马 ,能书汗简青。”
词语解释:孙儿  拼音:sūn ér
儿子的儿子。常为祖父母对孙子的称呼或孙子对祖父母的自称。 唐 牛僧孺 《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 宋 朱熹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诗之一:“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籤满架垂。”《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儿,我不容易看养你到而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孙儿 惠禄 ,请祖爷爷的金安。”
词语解释:孙孙  拼音:sūn sūn
孙儿。多用于爱称。《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等他中了举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你两个再一个人给我们抱上两个孙孙。”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替你告诉,先告诉表嫂,她想着要抱孙孙,就不会待你那样了。”
词语解释:孙刘  拼音:sūn liú
(1). 三国 吴 主 孙权 和 蜀 主 刘备 的并称。《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孙 刘 二氏,割有 交 益 。” 刘良 注:“ 孙 刘 ,谓 孙权 、 刘备 也。” 南朝 梁元帝 《与武陵王纪书止蜀军东下》:“地拟 孙 刘 ,各安境界。”《周书·静帝纪论》:“ 静帝 越自幼冲,绍兹衰绪。内相挟 孙 刘 之诈,戚藩无 齐 代 之彊。” 元 萨都剌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 孙 刘 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
(2). 三国 魏 孙资 和 刘放 的并称。《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刘 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諛之声,每过其实也。”《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曰:‘ 辛毗 有云, 孙 刘 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 金 元好问 《杨之美尚书挽章》诗:“千古 孙 刘 有餘责,一时 燕 许 更谁同。”
(3). 晋 孙绰 和 刘惔 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名士。事见《晋书》本传。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清言不屈, 孙 刘 詎减於中军。”
词语解释:孙曾  拼音:sūn zēng
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宋 陆游 《湖村》诗:“老人不用夸顽健,时看孙曾浴画盆。”
词语解释:孙弘  拼音:sūn hóng
即 公孙弘 。字 季 , 西汉 菑川 人。少时为狱吏,年四十余始治《春秋公羊传》,以熟悉文法吏治,被 武帝 任为丞相,封 平津侯 。 唐 李商隐 《哭刘司户蕡》诗:“空闻迁 贾谊 ,不待相 孙弘 。” 唐 欧阳詹 《送族叔阳行元落第回广陵序》:“ 孙弘 无十上之勤, 商鞅 无再干之劳也。”参阅《汉书·公孙弘传》
词语解释:孙叔  拼音:sūn shū
即 孙叔敖 。 春秋 楚 人, 蔿 氏,名 敖 ,字 孙叔 ,一字 艾猎 。 楚庄王 时任令尹,注意发展生产,使 楚 日渐富强。 邲 之战,协助 庄王 指挥 楚 军,大败 晋 兵。事见《史记·楚世家》《墨子·所染》:“ 楚庄 染於 孙叔 沉尹 。”《韩非子·难四》:“故 楚庄 举 孙叔 而霸, 商辛 用 费仲 而灭。”
词语解释:孙阳  拼音:sūn yáng
(1).即 伯乐 。《庄子·马蹄》“及至 伯乐 曰:‘我善治马’” 唐 陆德明 释文:“ 伯乐 姓 孙 ,名 阳 ,善驭马。 石氏 《星经》云:‘ 伯乐 ,天星名,主典天马, 孙阳 善驭,故以为名。’”《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驥踌躇於弊輂兮,遇 孙阳 而得代。” 王逸 注:“ 孙阳 , 伯乐 姓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虽有 孙阳 之手,而无騏驥之足,则不得致千里矣。”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金 元好问 《虞坂行》诗:“ 孙阳 騏驥不竝世,百万亿中时有一。”
(2).复姓。 汉 有 孙阳放 。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孙息  拼音:sūn xī
子孙。《后汉书·方术传上·折像》:“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增益产业,何为坐自殫竭乎?”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尝闻 南阳山 ,有菊环清泉。居人饮其流,孙息皆华颠。” 宋 黄庭坚 《寄老庵赋》:“寄吾老於孙息,厌羣雏之嗸嗸。” 金 元好问 《挽赵参谋》诗之二:“雅道湮沉易,幽光发越难。高门有孙息,玉立看儒冠。”
词语解释:孙山  拼音:sūn shān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吴 人 孙山 ,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託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 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 山 曰:‘解名尽处是 孙山 ,贤郎更在 孙山 外。’”后以 孙山 作为考末名的代称。名落 孙山 、 孙山 之外,皆谓不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塲事毕。 仲芬 文章佳甚,同人决其不出五魁。及揭晓,竟落 孙山 。”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只因仕重资格,不肯俯就功名,虽然落过九次 孙山 ,却不曾挫得我一分鋭气。”《镜花缘》第五二回:“他家一贫如洗,其父不过是个诸生,业已去世,既无钱财,又无势利,因此也在 孙山 之外。”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如制艺之外,一无所长,虽文字极优,亦置 孙山 之外。”
词语解释:孙竹  拼音:sūn zhú
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方丘奏之。” 郑玄 注:“孙竹,竹枝根之末生者。”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春官》:“枝根谓根之横生者,《韩非·解老》所谓曼根,今俗所谓竹鞭是也。鞭所行之末生竹,曰孙竹。” 宋 王安石 《鸟塘》诗:“篱落生孙竹,门庭上女萝。” 清 唐孙华 《东山即事》诗之二:“乳燕已飞孙竹长,浴蚕将罢女桑稀。”
词语解释:孙女  拼音:sūn nǚ
儿子的女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夫人 宋 广州 刺史 纂 之孙女,故犹染 江南 风教。”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待制知制诰》:“时 陈恭公 独为相,其弟妇 王氏 , 冀公 孙女,曾出也。”《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后来就娶了 向太爷 家 王总管 的孙女。”
词语解释:孙曹  拼音:sūn cáo
三国 时 吴 主 孙权 和 魏 主 曹操 的并称。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劫械》:“ 庐江 最上游,赫赫雄藩守。弔 孙曹 争战陈迹空留。”
词语解释:孙心  拼音:sūn xīn
顺从的心。《礼记·缁衣》:“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涖之,则民有孙心。” 郑玄 注:“涖,临也。孙,顺也。” 陆德明 释文:“孙音逊。”
词语解释:孙登啸  拼音:sūn dēng xiào
指 晋 隐士 孙登 长啸事。《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用为游逸山林、长啸放情的典故。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旧游曾对 孙登 啸,新诗欲作 唐衢 慟。”
词语解释:孙思邈  拼音:sūn sī miǎo
(581-682)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患病,刻意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医德高尚,对病人不分贵贱贫富,一心救治。被后人尊为“药王”。
词语解释:孙卿子  拼音:sūn qīng zǐ
即 荀卿 , 荀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 赵 人” 司马贞 索隐:“名 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后亦谓之 孙卿子 者,避 汉宣帝 讳改也。” 清 谢墉 《〈荀子〉序》:“考 汉宣 名 询 , 汉 时尚不讳嫌名……盖‘荀’音同‘孙’,语遂移易。”
词语解释:孙供奉  拼音:sūn gòng fèng
唐昭宗 所喜爱的猴子的称号。 唐 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全唐诗》该诗题解引《幕府燕闲录》:“ 唐昭宗 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 昭宗 赐以緋袍,号孙供奉。故 罗隐 有诗云云。”
词语解释:孙词  拼音:sūn cí
谦逊的话。孙,通“ 逊 ”。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 孔子 ﹞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凡言知,则略无孙词又如此。”
词语解释:孙许  拼音:sūn xǔ
晋 人 孙绰 和 许询 的并称。皆为 东晋 玄学诗人。 南朝 梁 沉约 《谢灵运传论》:“ 文仲 始革 孙 许 之风, 叔源 大变 太元 之气。”
词语解释:孙楚楼  拼音:sūn chǔ lóu
古酒楼名。在 金陵 (今 南京 )城西。后亦泛指酒楼。 唐 李白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诗:“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鉤。朝沽 金陵 酒,歌吹 孙楚楼 。” 宋 王庭珪 《和胡观光登酒楼》诗:“ 李白 夜登 孙楚楼 ,楼中玩月苦淹留。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间第一流。” 清 方文 《答汪大年京师见怀》诗:“雪满 荆軻 市,云停 孙楚楼 。”
词语解释:孙大圣  拼音:sūn dà shèng
即 孙悟空 。《西游记》第二七回:“ 孙大圣 去时,惊动那怪。”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今日欢呼 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参见“ 孙悟空 ”。
词语解释:孙悟空  拼音:sūn wù kōng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又名 孙行者 ,自称 齐天大圣 。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天产石猴,有七十二变的法术,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 唐僧 往西天取经,沿途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具有浪漫主义色采的英雄形象。后人亦常用以比喻本领大的人物。参阅 南宋 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
词语解释:孙行者  拼音:sūn xíng zhě
即 孙悟空 。佛教中未剃度的出家人称行者。详“ 孙悟空 ”。
词语解释:孙悟空  拼音:sūn wù kōng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又名 孙行者 ,自称 齐天大圣 。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天产石猴,有七十二变的法术,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 唐僧 往西天取经,沿途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具有浪漫主义色采的英雄形象。后人亦常用以比喻本领大的人物。参阅 南宋 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
词语解释:孙孟  拼音:sūn mèng
荀况 与 孟轲 的并称。皆为 战国 时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晋书·李重传》:“委质受业者千里而应,有 孙 孟 之风, 严 郑 之操。”参见“ 孙卿子 ”。
词语解释:孙卿子  拼音:sūn qīng zǐ
即 荀卿 , 荀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 赵 人” 司马贞 索隐:“名 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后亦谓之 孙卿子 者,避 汉宣帝 讳改也。” 清 谢墉 《〈荀子〉序》:“考 汉宣 名 询 , 汉 时尚不讳嫌名……盖‘荀’音同‘孙’,语遂移易。”
词语解释:孙庞  拼音:sūn páng
孙膑 和 庞涓 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 庞涓 为 魏惠王 将军,忌妒 孙膑 的才能,诳他到 魏国 ,施以膑刑。后 孙膑 秘密回到 齐国 ,任 齐威王 军师,设计大败 魏 军于 马陵 。 庞涓 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他曾笑 孙 庞 真下愚,若是论 贾 马 非英物;正授着西征元帅府,兼领着 陕 右 河中路 。” 王季思 注:“ 孙 庞 ,谓 孙臏 、 庞涓 , 元 人有《马陵道》剧演其事。”
词语解释:孙敖  拼音:sūn áo
即 孙叔敖 。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寝谋惭 汲黯 ,秉羽贵 孙敖 。”参见“ 孙叔 ”。
词语解释:孙叔  拼音:sūn shū
即 孙叔敖 。 春秋 楚 人, 蔿 氏,名 敖 ,字 孙叔 ,一字 艾猎 。 楚庄王 时任令尹,注意发展生产,使 楚 日渐富强。 邲 之战,协助 庄王 指挥 楚 军,大败 晋 兵。事见《史记·楚世家》《墨子·所染》:“ 楚庄 染於 孙叔 沉尹 。”《韩非子·难四》:“故 楚庄 举 孙叔 而霸, 商辛 用 费仲 而灭。”
词语解释:孙辞  拼音:sūn cí
(1).谦逊的言辞。孙,通“ 逊 ”。《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
(2).犹遁辞。故意掩饰本意或避开正题的话。孙,通“ 逊 ”。《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 臧 僖伯 諫……公曰:‘吾将略地焉。’” 晋 杜预 注:“孙辞以略地。”略,巡行。 隐公 本意是观鱼,口头上说略地,所以称为“孙辞”。
词语解释:孙男弟女
泛指晚辈
词语解释:孙敬闭户  拼音:sūn jìng bì hù
汉 人 孙敬 刻苦读书的故事。 五代 李瀚 《蒙求》卷上:“ 匡衡 凿壁, 孙敬 闭户。” 徐子光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字 文宝 ,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繫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词语解释:孙少奶奶  拼音:sūn shào nǎi nɑi
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媳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听説,劈面又是一个巴掌,吓得孙少爷连忙跪下。孙少奶奶知道了,也连忙过来跪着陪不是。”
词语解释:孙女婿  拼音:sūn nǚ xù
孙女的丈夫。《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便是 王老爹 的孙女婿。”
词语解释:孙妇  拼音:sūn fù
孙媳妇。《仪礼·丧服》:“有适子者无适孙,孙妇亦如之。”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淑贞 执孙妇礼甚恭,终夜侍榻前。”参见“ 孙媳妇 ”。
词语解释:孙媳妇  拼音:sūn xí fù
孙儿的妻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媳妇是好的,只愿你们夫妻百年偕老,多子多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虽然媳妇、孙媳妇都在身边,然而和女人们总觉没有甚么谈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勉强做着 曾 家孙媳妇应守的繁缛的礼节。”
词语解释:孙邮  拼音:sūn yóu
古时善驾马者。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昔騏驥之於 吴 坂,可谓困矣,及其 伯乐 相之, 孙邮 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词语解释:孙谢  拼音:sūn xiè
辞谢。孙,通“ 逊 ”。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 辛稼轩 ﹞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徧问客,必使摘其疵,孙谢不可。”
词语解释:孙遁  拼音:sūn dùn
逃避,遁逃。孙,通“ 逊 ”。《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 汉 郑玄 笺:“孙之言孙遁也。 周公 摄政七年,致大平,復 成王 之位,孙遁辟此成功之美。” 孔颖达 疏:“古之‘逊’字,借‘孙’为之…… 孙炎 曰:‘遁,逃去也。’”《穀梁传·庄公元年》“孙之为言犹孙也” 晋 范宁 注:“孙,孙遁而去。”
词语解释:孙络  拼音:sūn luò
(1).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素问·气穴论》:“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鍼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王冰 注:“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别者。”《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2).借事物的细微线索。 章炳麟 《官制索隐》:“推迹经脉,尽於孙络。相其阴阳,尝其臭味。其作始至微眇,而终甚鉅,为佣众所弗能理者,乃著之於篇。”
词语解释:孙让  拼音:sūn ràng
辞让。孙,通“ 逊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公孙于 齐 ” 晋 杜预 注:“讳奔,故曰孙,若自孙让而去位者。”《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 齐 ” 唐 孔颖达 疏:“昔 帝尧 孙位,以让 虞舜 ;故假彼美事而为之名,犹孙让而去。”
词语解释:孙金  拼音:sūn jīn
《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后因以“孙金”作 孙绰 的别称,亦用以指代文辞工丽的诗文。 唐 李商隐 《祭长安杨郎中文》:“ 孙金 卢米 ,百赋千诗; 桂林 崑嶠 ,一片一枝。” 唐 黄滔 《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辈提 江 笔以云飞,掷 孙 金而羽化。”
词语解释:孙媳妇  拼音:sūn xí fù
孙儿的妻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媳妇是好的,只愿你们夫妻百年偕老,多子多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虽然媳妇、孙媳妇都在身边,然而和女人们总觉没有甚么谈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勉强做着 曾 家孙媳妇应守的繁缛的礼节。”
词语解释:孙少爷  拼音:sūn shào yé
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中堂 的大少爷早已亡故,只剩下一个大少奶奶;还有一个孙少爷,年纪已经不小,已娶过孙少奶奶的了。”
词语解释:孙康映雪  拼音:sūn kāng yìng xuě
晋 人 孙康 刻苦读书的故事。后用为刻苦奋斗的典故。 五代 李瀚 《蒙求》卷上:“ 孙康 映雪, 车允 聚萤。” 徐子光 注引《孙氏世录》:“ 康 家贫无油,常映雪读书。少小清介,交游不杂,后至御史大夫。”
词语解释:孙接  拼音:sūn jiē
谓以谦逊的言辞态度待人接物。孙,通“ 逊 ”。《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 陆德明 释文:“孙音逊。”
词语解释:孙息妇  拼音:sūn xī fù
同“ 孙媳妇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臣为陛下寻得个好孙息妇。”
词语解释:孙友  拼音:sūn yǒu
对朋友谦恭。孙,通“ 逊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 郑玄 注:“孙,顺也。孙于友,视其所志也。” 陆德明 释文:“孙音逊。”
词语解释:孙囡  拼音:sūn nān
方言。孙女儿。《海上花列传》第二六回:“难末我孙囡末,刚刚来里 苏冠香 搭做娘姨,阿要讨气。”
词语解释:孙猴子  拼音:sūn hóu zi
孙悟空 的俗称。详“ 孙悟空 ”。
词语解释:孙悟空  拼音:sūn wù kōng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又名 孙行者 ,自称 齐天大圣 。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天产石猴,有七十二变的法术,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 唐僧 往西天取经,沿途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具有浪漫主义色采的英雄形象。后人亦常用以比喻本领大的人物。参阅 南宋 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
词语解释:孙婿  拼音:sūn xù
孙女的丈夫。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太学博士 顿丘 李于 ,余兄孙壻也。”
词语解释:孙业  拼音:sūn yè
谓专心于学业。孙,通“ 逊 ”。《礼记·学记》:“入学鼓篋,孙其业也。” 陆德明 释文:“孙音逊。”《礼记·学记》“敬孙务时敏” 汉 郑玄 注:“敬孙,敬道孙业也。” 孔颖达 疏:“能敬重其道,孙顺学业。”
词语解释:孙悟空  拼音:sūn wù kōng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又名 孙行者 ,自称 齐天大圣 。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天产石猴,有七十二变的法术,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 唐僧 往西天取经,沿途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具有浪漫主义色采的英雄形象。后人亦常用以比喻本领大的人物。参阅 南宋 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