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尚存 拼音:shàng cún
现在还存在。例如:办事处的遗迹尚存。词语解释:长存 拼音:cháng cún
(1).长生,不死。 汉 张衡 《西京赋》:“若歷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 唐 寒山 《诗》之二八○:“自古诸哲人,不见有长存。”
(2).指经久存在、长久保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 清 刘大櫆 《补溪草堂歌为顾学正备九作》:“曾将草露比富贵,惟有处士名长存。”
(3).旧时钱庄的长期存款。词语解释:不存 拼音:bù cún
(1).不存在。《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颜师古 注:“不存,不可得安存也。”词语解释:所存 拼音:suǒ cún
谓心志所在。《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朱熹 集注:“心所存主处。” 明 方孝孺 《戆窝记》:“余少慕古之戇者,欲起 长孺 、 子布 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词语解释:温存 拼音:wēn cún
(1).抚慰,体贴。 唐 韩愈 孟郊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少奶奶一言不发,只管抽抽噎噎的哭,大少爷坐在旁边,温存了一会。”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她冷淡得很,他想说几句温存的话,她便用方法挡住了。”
(2).温暖。 唐 司空图 《修史亭》诗之一:“渐觉一家看冷落,地炉生火自温存。”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二折:“风颯颯怎地捱,冷颼颼难受忍,这时月富豪家有分,则俺这穷汉每无处温存。” 萧红 《生死场》二:“吹口哨,响着鞭子,他觉得人间是温存而愉快。”
(3).温柔和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箇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话儿摩弄,意儿谦洽,休猜做败柳残花。”《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若是阿哥这样肚里又明白,笔下又来得,做人且又温存小心,走到势要人家,怕道不是重用?”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体态温存,丰神娟秀,望之如碧水芙蓉,纤尘不染。”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一:“有时它像是远方吹来的一支儿歌,温存而又委婉,恰似春日垂杨柳梢在脸上拂过。”
(4).保暖养息。《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原没有大病,不过是劳乏了,兼着了些凉,温存了一日,又吃了一剂药,疏散一疏散,至晚也就好了。”词语解释:常存 拼音:cháng cún
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礼不常存。”《宋书·范晔传》:“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隋书·经籍志四》:“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词语解释:自存 拼音:zì cún
(1).自谋生计。《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赦诏》:“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 唐 韩愈 《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
(2).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宋 苏辙 《闭门》诗:“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3).保全自己。《商君书·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 宋 杨万里 《国势》卷中:“奄是数者而有之,而日夕惴焉不能以自存,常若敌人之制其命,是挟千金而忧贫,有 孟賁 之力而忧弱者也。” 明 周履靖 《咏竹》:“自存君子操,不向俗人看。”词语解释:仅存 拼音:jǐn cún
(1).勉强存在。《荀子·强国》:“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史记·张仪列传》:“四战之后, 赵 亡卒数十万, 邯郸 仅存。” 宋 何坦 《西畴常言》:“仅存之国,厉民以自养,而无復有政治也。故其君民相与危寄,惴惴然朝不谋夕矣。”
(2).只存在。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於东城六十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努力表示那伟大广博的大湖所仅存的一点生意。”词语解释:生存 拼音:shēng cún
(1).活着;活下去。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夫圣人之於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生存处交广,连榻舒华茵。”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慨其生存,孰与死灭!”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2).指在世的人。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古人选文,不録生存,杜标榜也。”
(3).存在。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诗之一:“一片青山几今昔,百年华屋记生存。”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没有文学以前, 俄罗斯 民族已经生存发展。” 管桦 《惩罚》二:“如果我们这些人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民族永久的生存,换来劳动人民的解放,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4).生活。 巴金 《家》四:“她突然感觉到这种生存的单调,心里有点难过。” 艾青 《怜悯的歌》:“请告诉我你是什么人?在这繁华的都市怎样生存?”词语解释:司存 拼音:sī cún
(1).执掌;职掌。《论语·泰伯》:“籩豆之事,则有司存。”《晋书·桓冲传》:“臣司存閫外,輒随宜处分。”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周礼六官》:“有六卿,分职率属,各有司存。”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东方主生,西方主杀,各有司存,岂宜并用?”
(2).有司;官吏。 南朝 陈 沉炯 《为周弘正让太常表》:“儻九宾闕相,封禪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自餘常事,请付司存,巨细以闻,恐疲神思。”词语解释:存存 拼音:cún cún
(1).谓保全、育成已存者。《易·繫辞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孔颖达 疏:“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万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万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谓稟其始也,存谓保其终也。”《庄子·田子方》:“ 楚王 与 凡君 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君 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意以为获无用之虏,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渊;远救於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天地虽以生生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王侯虽以存存为功,而未能令存者无患。”
(2).存在,保持。 宋 范仲淹 《太子宾客谢公梦读史诗序》:“以公生平之心,蹈於斯,诚於斯,故精义存存,著於神明而不乱矣。”词语解释:见存 拼音:jiàn cún
顾念我。 宋 王安石 《谢张学士书》:“惟足下不遗,以朋友之心见存,不胜幸甚!”
现存。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若诸佛见存,一切洞彻,而威神之力,诸法自在,何为不曜光仪於当今?”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赏誉》:“﹝ 唐文宗 ﹞又谓之曰:‘卿家有何旧书詔?’对曰:‘比多失坠,惟簪笏见存。’”词语解释:相存 拼音:xiāng cún
(1).互相问候。《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李善 注引《说文》:“存,恤问也。”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共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词语解释:默存 拼音:mò cún
谓形不动而神游。《列子·周穆王》:“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既寤,所坐犹嚮者之处,侍御犹嚮者之人。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王问所从来。左右曰:‘王默存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兴元 城固县 有 韦氏 女,两岁能语,自然识字,好读佛经……至八岁,忽清晨薰衣靚粧,默存牖下。父母讶移时不出,视之,已蜕衣而失,竟不知何之。”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求此诗》:“覊枕未容春梦断, 青都 宛在默存中。”词语解释:幸存 拼音:xìng cún
侥幸生存;侥幸保存。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今幸存者,惟 基 与先生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然此卷以文为戏,颇有可观,亦旧籍之幸存者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涛声》上常有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文章,这脾气和我很相反,并不是幸存的原因。”词语解释:永存 拼音:yǒng cún
长存不灭。《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 黄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明 陈子龙 《南溟》诗:“彝伦永存,兆民其章。”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章:“同志们抬着战友的尸体,把他和青山一起作伴,一起永存。”词语解释:操存 拼音:cāo cún
(1).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 孔子 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朱子全书》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 宋 李光 《赠赵璚夫》诗:“操存有约要真见,记问夸多只謏闻。”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丹经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药是收敛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先生平昔涉歷艰险,操存有素,故祸福不足以动心。”
(2).指操守、心志。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诗:“愿言励操存,千里同襟期。”词语解释:思存 拼音:sī cún
思念,念念不忘。存,铭记在心。《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郑玄 笺:“此如云者,皆非我思所存也。”《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 吕向 注:“思虑所存也。”词语解释:具存 拼音:jù cún
犹具在。《汉书·扬雄传赞》:“自 雄 之没至今四十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后汉书·王允传》:“又集 汉 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 允 有力焉。”词语解释:诗存 拼音:shī cún
诗的选集。有别集,如 清 鲁一同 的《通甫诗存》;有总集,如 清 曹庭栋 编的《宋百家诗存》。词语解释:记存 拼音:jì cún
挂念关注。 宋 文同 《贺洪雅知县陈秘丞状》:“遽承占问之及,良荷记存之深。” 明 赵南星 《答王锺嵩书》:“南北各天,数枉记存,何殷殷也。”词语解释:安存 拼音:ān cún
(1).安定生存。《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袭迹於 齐 晋 ,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豫》:“ 禹 凿 龙门 ,通利水源。东注沧海,民得安存。”《汉书·董仲舒传》:“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自是之后,彊臣专政,上诡天时,下违众议,亡安存之本,邀一时之利,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获安。”
(2).安抚存恤。《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季布 得知心里怕,甜言美语却安存。” 宋 苏辙 《乞分别邪正札子》:“盖小人不可使在朝廷,自古而然矣;但当置之於外,每加安存,使无失其所。”
(3).犹安歇。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须是有量忖,又没箇村庄道店好安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词语解释:与存 拼音:yǔ cún
参与其间。《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赵岐 注:“天下之乐,不得与此三乐之中。”词语解释:抚存 拼音:fǔ cún
(1).安抚;抚慰。《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翌州 。”《后汉书·张纯传》:“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修復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 宋 岳飞 《奏复西京捷状》:“于初二日早收復 西京 了当,已抚存官吏居民,各安职业。” 宋 陈亮 《与韩元咎尚书元吉书》:“是以冒昩请謁,而尚书抚存教诫若素出门下者,幸甚过望。”
(2).抚慰死者的亲属。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呜呼哀哉!”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抚存感往者,取 潘子 悼亡为题。”词语解释:临存 拼音:lín cún
亲临省问。《汉书·严助传》:“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 颜师古 注:“存谓省问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切望 七郎 姑一临存,而 七郎 终以负债为憾,不肯至。”词语解释:余存 拼音:yú cún
剩馀,留存。 唐 韩愈 《落齿》诗:“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餘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词语解释:图存 拼音:tú cún
(1).谋划国家存亡大计。《史记·淮阴侯列传》:“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2).谋求生存。《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 雄 感念怨痛,号泣昼夜,心不图存,常有自沉之计。”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七节:“ 中 日 战争的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 的严重危机,促使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词语解释:留存 拼音:liú cún
存留,保存。《元典章·圣政二·体察》:“他每説少有不交裁减,只依旧留存。”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至于木刻,最好是多与留存,因为小幅者多……每页至少可容两幅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四:“以往的记忆很模糊了,但是有一个记忆,特别是与 望江楼 有关的,却很鲜明地留存着。”词语解释:偷存 拼音:tōu cún
偷生;苟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无德而贵,岂敢偷存;才怯任重,物所不恕。”《隋书·河间王弘传》:“今 王世充 屡被摧蹙,自救无聊,偷存晷漏,詎能支久?”词语解释:兼存 拼音:jiān cún
都存有;都具备。 唐 杜甫 《秋峡》诗:“常怪 商山 老,兼存翊赞功。” 唐 李铣 《孙武试教妇人战赋》:“盖利德之并用,故文武而兼存。”词语解释:库存 拼音:kù cún
指库中现存的现金或物资。《清会典事例·户部·库藏》:“库存均足敷用。”词语解释:乐存 拼音:lè cún
犹乐生。《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表 亦合兵军 襄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参见“ 乐生 ”。
词语解释:乐生 拼音:lè shēng
(1).古代祭祀典礼中奏乐歌舞的人员。 明 、 清 两代设乐生、舞生分司其事,合称乐舞生。《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以甲子日与西宫乐生俱诣大圣,陈上古之礼,舞先王之乐。”参见“ 乐舞生 ”。
(2).指 战国 燕 将 乐毅 。《后汉书·邓禹传》:“悲哉! 騭悝 兄弟,委远时柄,忠劳王室,而终莫之免,斯 乐生 所以泣而辞 燕 也。” 明 高启 《咏荆轲》:“先王礼 乐生 ,破 齐 震诸侯。”
谓以生为乐。《列子·杨朱》:“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窶。”《汉书·董仲舒传》:“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宋 曾巩 《叙盗》:“方且结草苇以自託於坏隄毁垾之上,士有飢饿之迫,无乐生之情,其屡发而为盗,亦情状之可哀者也。” 巴金 《生》:“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词语解释:告存 拼音:jū cún
问候,慰问。《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 郑玄 注:“每月致膳。” 孔颖达 疏:“告,谓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词语解释:印存 拼音:yìn cún
见“ 印谱 ”。
词语解释:印谱 拼音:yìn pǔ
辑集玺印篆刻的书籍的通称。亦称“ 印存 ”、“ 印集 ”、“ 印式 ”、“ 印举 ”等。 元 吾丘衍 《学古编》附录《世存古今图印谱式》记有 宋徽宗 《宣和印谱》、 王厚之 《复斋印谱》、 姜夔 《集古印谱》等,均佚。今存以 明 顾从德 《集古印谱》为最早。著名者有 清 汪启淑 《飞鸿堂印谱》、 陈介祺 《十钟山房印举》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司马达甫》:“常收藏 汉 铜印谱最多,用 顾从义 《集古印谱》之例,分为职官、私印,而私印又分为四声,凡十六册。” 清 赵翼 有《题李静庵印谱》诗。词语解释:并存 拼音:bìng cún
同时存在。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九章:“在任何时候,和真理并存的总有错误的认识。”词语解释:慰存 拼音:wèi cún
犹慰问。安慰存问。《孔丛子·抗志》:“ 子思 自 齐 反 卫 , 卫君 馆而问曰:‘先生 鲁国 之士,然不以 卫 之偏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於寡人也。’”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予被废以来,谢客却埽,门庭萧寂,惟 省斋 何太史 时时慰存。”词语解释:孤存 拼音:gū cún
孤单地存在。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维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词语解释:共存 拼音:gòng cún
共同存在。 宋 叶适 《黄文叔周礼序》:“洗涤三坏之腥秽,而一以性命道德起后世之公心,虽未能表是书而独行,犹将合他经而共存也,其功大矣!”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民主党派保留下来,长期共存,对它的成员给予安排。”如: 罗盛教 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 朝鲜 人民永远共存。词语解释:静存 拼音:jìng cún
谓宁静地思虑、省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五:“ 紫阳 分戒慎、恐惧为静存;分隐微、慎独为动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三章五》:“要其学之所得,则当其静存。”词语解释:现存 拼音:xiàn cún
现有或备有的——随时可以交货的。例如:现存物资。
现在有或仍然有生命力的。例如:现存的昆虫种类。词语解释:保存 拼音:bǎo cún
(1).爱护保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苏峻 时, 孔羣 在 横塘 ,为 匡术 所逼。 王丞相 保存 术 ,因众坐戏语,令 术 劝 羣 酒,以释 横塘 之憾。”《隋书·西域传·高昌》:“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寧邦缉政,以全济为大。”
(2).使事物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南史·袁昂传》:“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絶,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於此。”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在那还依旧保存原始时代的朴质的荒野,终身做一个作了工再吃饭的老实女人,也不见得就不是一种幸福。” 沙汀 《困兽记》十一:“现在,那个开明的老绅士虽然搬到 成都 住家去了,但是他所倡导的风气,却被一直保存下来。”词语解释:匪存 拼音:fěi cún
谓非我所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汉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词语解释:点存
评点收藏。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 研生 老兄所点存,实皆足以问之当世。就以此本付刊,良可。”词语解释:诲存 拼音:huì cún
教诲存问。亦用以敬称对方的书信。 宋 欧阳修 《答运使启》:“伏审荣膺帝渥,出领漕权,方怀窃炞之诚,遽辱诲存之惠。”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敢期眷与,特赐诲存。”词语解释:寄存 拼音:jì cún
犹寄放。《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他昨日忽然交给我一块砚台,説是一个人寄存的;还説他走后定有人来取这砚台。”《三侠五义》第二九回:“没有银子要银子,及至有了银子,他又説夤夜之间难拿,暂且寄存,明日再拿罢。可恶的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 亮臣 路过 天津 时,又把我寄存 杏农 处的行李带了来。”词语解释:普存 拼音:pǔ cún
普遍富足。《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晋 潘岳 《藉田赋》:“人力普存,祝史正辞。”词语解释:救存 拼音:jiù cún
拯救,保全。《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天子以 绍 为太尉”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 绍 耻班在 太祖 下,怒曰:‘ 曹操 当死数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词语解释:苟存 拼音:gǒu cún
苟且生存。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今来在此,苟存而已,将图大事,復仇雪耻,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愉快一时,无深计远虑。”《晋书·刘毅传》:“往年国难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苟存。”词语解释:顾存 拼音:gù cún
照拂存问。 金 元好问 《望卢氏西南熊耳岭》诗:“时为顾存慙吏报,偶成期会殆天怜。” 施国祁 注:“先夫人墓,乱后故吏辈岁时致祭。”词语解释:交存 拼音:jiāo cún
交与存放。例如:交存批准书。词语解释:下存 拼音:xià cún
支取一部分之后还存若干数目。如:这笔存款提了二十元,下存八十元。词语解释:荡然无存 拼音:dàng rán wú cún
全都毁坏,消失尽净。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取妻不取同姓》:“ 唐 人最重谱牒,而 五代 以后,则荡然无存。”《清史稿·灾异志二》:“五月, 万载潭埠 火,市店民房荡然无存。”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里是敌人轰炸的重点之一……站台和车站早已被炸得荡然无存。”词语解释:赅存 拼音:gāi cún
都俱有。 明 徐光启 《刻〈同文算指〉序》:“数之原其与生人俱来乎?始於一,终於十,十指象之,屈而计诸,不可胜用也。五方万国,风习千变,至於算数,无弗同者;十指之賅存,无弗同耳。”词语解释:贮存 拼音:zhù cún
储藏。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由于它容易腐烂,所以既不好贮存,运输起来损耗又大。”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种遗憾似乎一直贮存在我的记忆深处。”词语解释:依存 拼音:yī cún
依附而存在。 闻一多 《什么是儒家》:“缓冲阶层依存于奴隶社会,那么 冉求 之辈的替主人聚敛,也就等于替缓冲阶层自掘坟墓。”词语解释:起存 拼音:qǐ cún
(1).存放。《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是那京边起存的钱粮明白每两要三分火耗。”
(2).起码的储蓄额。如:一元钱起存。词语解释:删存 拼音:shān cún
经过删除保留下来。 茅盾 《无题》二:“关于女主角的描写……这三千多字还是删存的精华。” 茅盾 《无题》二:“这删存的经过,如果他肯记述出来,当然就是一篇《创作方法》。”词语解释:储存 拼音:chǔ cún
聚积保存。 杨朔 《蓬莱仙境》:“顺着山势,高高低低修了好多座小水库,储存山水,留着浇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勤快的小学毕业生没事的时候,他就储存忙天用的垫牛圈土。”词语解释:运亡为存 拼音:yùn wáng wéi cún
犹言救亡图存。 汉 刘向 《〈战国策〉序》:“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词语解释:健存 拼音:jiàn cún
健在,健康地活着。 鲁迅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见别人死的死伤的伤,只有他健存,自己就觉得怎样了不得,这么那么夸耀战场上的威雄。”词语解释:俨存 拼音:yǎn cún
很分明地保存、存在。 清 钱学伦 《语新》卷上:“春秋虽高,幽閒贞静,儼存大家风范。”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还有方在待晓的一个希望,犹尚俨存。” 夏衍 《写方生重于写未死》:“可是他们‘灵魂深处’,却依然还俨存着一个难攻不落的‘小资产阶级的王国。’”词语解释:过存 拼音:guò cún
(1).登门拜访。《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 李贤 注:“过犹问也。”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闷即君过存,高谈豁蒙蔽。”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
(2).充足地储存。《南齐书·陈显达传》:“但国家边防,自应过存备豫。”词语解释:软语温存
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词语解释:遗存 拼音:yí cún
(1).遗留;留存。《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顾旧要於遗存,得十一於千百。” 李善 注:“遗,餘也。言顾久要於遗存之中,得十一於千百之内。”《说唐》第十回:“贤人,你丈夫既然亡过,遗存寡妇孤儿。”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这种弃尸的风俗在作《易》当时好像还有些遗存。”
(2).指保存下来的前代遗迹或遗物。《晋书·律历志上》:“然徒捃採遗存,以成一时之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最近,在 湖南 澧县 等地又发现了属于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当代》1984年第3期:“本市东南方,有一处银波浩淼的巨大的古代湖泊遗存,那是一座盐湖。”词语解释:平存 拼音:píng cún
犹言在世,健在。《太平广记》卷二八○引《大业拾遗·炀帝》:“帝平存之日,爱惜书史,虽积如山丘,然一字不许外出。”词语解释:齿弊舌存 拼音:chǐ bì shé cún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老子 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齿弊舌存,含垢藏疾。”词语解释:麾存 拼音:huī cún
谓派人收存。 明 张居正 《寿陈松谷相公书》:“不腆薄币,阶长公而布之台座,少致冈陵之祝。惟鉴其诚悃,曲赐麾存,幸甚。”词语解释:佚存 拼音:yì cún
散失而复得以保存。多指古籍而言。 清 嘉庆 中, 日本 林衡 (号 天瀑山人 )辑有《佚存丛书》,所收均为我国散失已久的古籍。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明 人此类小说,佚存在 日本 者闻颇不少也。”词语解释:一息尚存 拼音:yī xī shàng cún
还有一口气。意谓还活着,生命尚未终止。《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宋 朱熹 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息尚存,且得重返故乡。”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我只须一息尚存,必须秉笔直书。”词语解释:残存 拼音:cán cún
残缺不全地存留下来。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儿女英雄传评话》本五十三回,今残存四十回,题 燕北闲人 著。”词语解释:封存 拼音:fēng cún
封闭起来保存。 吴晗 《忆西谛先生》:“总有这一天,这些被长期封存在库房里的资料会重见天日的。” 艾青 《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我才知道我的书一直被列为禁书:图书馆封存不借。”词语解释:推亡固存 拼音:tuī wáng gù cún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孔 传:“有亡道则推而亡之,有存道则辅而固之。”《左传·襄公十四年》:“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汉书·宣帝纪赞》:“遭值 匈奴 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词语解释:注存 拼音:zhù cún
关注问候。旧时书信用语。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之十四:“令弟至,拜翰貺,极感注存。”词语解释:潜存 拼音:qián cún
暗中存在。例如:他必是与城中潜存的、有害于义和团的一种力量相勾串,正像他曾与三义庙的假团勾串过一样。词语解释:收存 拼音:shōu cún
收留保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缴凭》:“其凭须细加检点,仍照式誊写一张收存。” 邹鲁 《中国同盟会》:“凡各地会员盟书,均须交至本会收存。” 冰心 《南归》:“﹝胎发﹞是母亲珍重的用红线束起收存起来的。”词语解释:施蛰存 拼音:shī zhé cún
(1905- )作家,学者。浙江杭州人。震旦大学肄业。曾主编《现代》杂志。1937年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早年所作小说受弗洛伊德影响,注重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有小说集《上元灯》、《将军底头》等。在文学翻译、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亦有成绩。有《施蛰存文集》。词语解释:遍存 拼音:biàn cún
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 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词语解释:救亡图存 拼音:jiù wáng tú cún
拯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生存。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欲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你要团结抗 日 ,救亡图存呀!”词语解释:惠存 拼音:huì cún
(1).关心问候。 唐 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故可洽赏当年,相欢卒岁;寧復惠存旧好,追思昔游。”
(2).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如:某某惠存。词语解释:岿然独存 拼音:kuī rán dú cún
经过变故后唯一存在的人或物。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南史·何胤传》:“寻而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唯 胤 所居室岿然独存。”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髫髮覊孤,託身炎厉;藐是餘庆,岿然独存。” 明 袁宏道 《场屋后记·缑山》:“古蹟皆荒,唯 天后 碑刻,岿然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