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字书 拼音:zì shū
(1).以字为单位,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玉篇》等。《魏书·江式传》:“ 式 於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颜真卿 撰《韵海镜源》……先起《説文》为篆字,次作今文隶字,仍具别体为证,然后注以诸家字书解释。” 宋 郑樵 《〈通志〉总序》:“字书眼学,韵书耳学,眼学以母为主,耳学以子为主;母主形,子主声,二字俱失所主。”
(2).古代指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其微者,至於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於教化。”词语解释:字画 拼音:zì huà
(1).文字的笔画、笔形。 宋 陈恩 《书苑菁华》卷六:“ 杜 氏之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自 秦 汉 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张浚书》:“ 宋 张魏公 手书謁 范文正公 祠一絶……字画甚拙,诗亦劣。”
(2).即书画。书法和绘画作品的统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八:“ 唐 末 五代 ,文章藻丽,字画随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张二 抱扇叩头而出,才走出府门,早有好事的,见是 苏东坡 的字画,都情愿出千钱一柄。”《红楼梦》第三七回:“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想想这所屋子除了啃我们字画的耗子还有什么?”词语解释:字句 拼音:zì jù
文章里的字眼和句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於字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所争,祇今文古文字句,亦无关宏旨。”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这封信,简直同我二十年前留给她爹的那封信一样,字句都差不多。”词语解释:字人 拼音:zì rén
(1).抚治百姓。《后汉书·吴延史卢赵传赞》:“ 吴翁 温爱,义干刚烈。 延史 字人,风和恩结。”《隋书·刑法志》:“始乎劝善,终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县令,字人之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为煦煦孑孑,薄而不为。”
(2).许配于人。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老旦]请问娘子,青春多少,可有尊堂,曾嫁过丈夫了么?[旦]年方十六,尚未字人。”《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处有一位富家女子……父母双亡,又没兄弟,今年已是二十二岁,还未字人。”词语解释:字民 拼音:zì mín
抚治、管理百姓。《逸周书·本典》:“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隋书·经籍志二》:“君臣忠义之节,经国字民之务,盖亦勤矣。” 清 钮琇 《觚賸·公归集》:“﹝ 陆稼书 ﹞慈惠字民,强毅任事,一时有神君之颂。”词语解释:字义 拼音:zì yì
字词的意义。《魏书·儒林传·孙惠蔚》:“今求令四门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祕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义。” 唐 陈夷行 《〈九经字样〉奏状牒文》:“或经典相承,与字义不同者,具引文以注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 妾颇认得字义,见了府牒,不敢不信。”词语解释:字脚 拼音:zì jiǎo
犹字眼。引申指事物的极微部分、一丁点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你兴词告状可不许你带我一个字脚。”《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你就把二百两银子交到我跟前,少我个字脚儿,我合你到学道跟前讲讲!”词语解释:字体 拼音:zì tǐ
(1).文字的不同体式。如汉字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汉 蔡邕 《篆势》:“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南史·江淹传》:“时 襄阳 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 王僧虔 善识字体,亦不能諳,直云似是科斗书。” 唐 韩愈 《石鼓歌》:“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
(2).由有代表性的著名书法家所形成的风格独特的书体。《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善草隶,为时楷法,自云善效 钟元常 、 王逸少 而微变字体。” 宋 梅尧臣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诗:“长廊 颜頵 碑,字体家法传。”
(3).字的形体结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嘉道 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但两边墙上却还留着一副毛笔书写的、字体端丽的楷书对联。”词语解释:字学 拼音:zì xué
(1).小学,文字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故《説文》至今为字学之宗。”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段成式 ﹞牧 庐陵 日,常游山寺。读一碑文,不识其间两字……客有以此两字遍諮字学之众,实无有识者。”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晋 宋 人书法妙絶,未必尽晓字学……又 韩择木 八分以擅名,谓之不识字,是也。”
(2).关于书法的学问。 唐 王建 《赠太虚卢道士》诗:“书卖八分通字学,丹烧九转定人年。”《宣和书谱·王邃》:“大抵字学之玅, 晋 人得之为多,而 王 氏之学尤盛焉。”词语解释:字形 拼音:zì xíng
文字的形体。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异体,心既託声於言,言亦寄形於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寄琅邪山李阳冰篆奉答》诗:“并寄 阳冰 古篆字,字形矫矫龙蛇起。”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象者天所生也,数者物所呈也,字者人所制也,列象数而成字形,乃斯文之起源。”词语解释:字印 拼音:zì yìn
即印刷用的活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脣,每字为一印……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词语解释:字数 拼音:zì shù
中文字或外文词的数目或数量。例如:六部中篇小说,字数从一万七千到三万五千。词语解释:字势 拼音:zì shì
写字的笔势、笔法。 晋 卫恒 《四体书势·序古文》:“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 楚 事者最为工妙。 恒 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 唐 薛存诚 《御题国子监门》诗:“笔锋迴日月,字势动乾坤。”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壁间餘清诗,字势颇拔俗。”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右军 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於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词语解释:字样 拼音:zì yàng
(1).文字形体的规范;字形。 唐 陈夷行 《〈九经字样〉奏状牒文》:“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画点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唐干禄字样模本》:“右干禄字样模本, 颜真卿 书。”
(2).指用在某处的字眼、词语。 元 侯克中 《菩萨蛮·客中寄情》套曲:“待写箇平安字样,都是俺虚脾拍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填词老手,用惯此等字样,始能点铁成金。”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之一:“法律是说保护私有财产,无‘确保’字样。”词语解释:字符 拼音:zì fú
一般以相连或相邻的笔画在空间排列成的图形形式来表示数据的基本标记,如字母或数字
相邻位的一个小集合,用以表示一段作为一个单元编址或处理数据,经常对应一数字或字母词语解释:字模 拼音:zì mú
浇铸铅字的模子,用紫铜或锌合金制成。也叫铜模。词语解释:字微 拼音:zì wēi
(1).同“ 字尾 ”。《史记·五帝本纪》:“鸟兽字微。” 裴駰 集解:“乳化曰字。《尚书》‘微’作‘尾’字。《説文》云‘尾,交接也’。”
(2).抚爱幼辈。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及春秋高,於内外属高曾行,而慈幼字微,愈久弥篤。”词语解释:字孤 拼音:zì gū
抚爱孤儿。语本《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马援 奉嫂,不冠不入; 氾毓 字孤,家无常子。”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字孤之情,不待遗意。”《宋史·李宗谔传》:“二兄早世,奉嫂字孤,恩礼兼尽。”词语解释:字迹 拼音:zì jì
亦作“ 字蹟 ”。
(1).文字的笔画形体。《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跡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怎么这些批语的字,都摹仿着我的字迹,连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来。”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迹……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厌烦。”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清 王洁 《哑孝子传》:“途见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门下,而敛其烬於 黄河 。”
见“ 字跡 ”。词语解释:字面 拼音:zì miàn
(1).文句中的字眼。 宋 陆韶 《词旨·词说》:“ 周清真 之典丽, 姜白石 之骚雅, 史梅溪 之句法, 吴梦窻 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説家常话,略不作意。” 鲁迅 《伪自由书·再谈保留》:“最近的例,则如各报章上,‘敌’呀,‘逆’呀,‘伪’呀,‘傀儡国’呀,用得沸反盈天……谁料得到‘某机关通知:御侮要重实际,逆敌一类过度刺激字面,无裨实际,后宜屏用’。”
(2).文字表面上的意义。词语解释:字眼 拼音:zì yǎn
(1).诗文中精要关键的字或词。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 龙友 不知,那书中都有字眼暗号,人那里晓得?”
(2).泛指语句中的字或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刘生 不信,只见吏部出榜为判上落了字眼,果然无名。”《老残游记》第十回:“古人下字眼都是有斟酌的。” 鲁迅 《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如:挑字眼;抠字眼。词语解释:字母 拼音:zì mǔ
(1).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宋 王应麟 《玉海·艺文·小学》:“ 光 ( 司马光 )有《切韵指掌图》,以三十六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字母》:“三十六字母, 唐 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於僧 守温 , 温 亦 唐 末沙门也。”
(2).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如: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词语解释:字债 拼音:zì zhài
文字的债务。指应许为人作文写字而拖欠未作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冶亭 侍郎典试 江 南,先有人抄其两絶句来,云:‘镇日丹铅笑未遑,书生习气总荒唐,文魔字债轮番应,客到时閒客去忙。’”词语解释:字氓 拼音:zì méng
字民。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先王所以长世,后睿所以字氓,纘金图之要,辅枢厤之机者也。” 唐 骆宾王 《对策文》:“出震登皇,垂衣裳而驭籙;乘乾践帝,顺舒惨而字氓。”参见“ 字民 ”。
词语解释:字民 拼音:zì mín
抚治、管理百姓。《逸周书·本典》:“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隋书·经籍志二》:“君臣忠义之节,经国字民之务,盖亦勤矣。” 清 钮琇 《觚賸·公归集》:“﹝ 陆稼书 ﹞慈惠字民,强毅任事,一时有神君之颂。”词语解释:字育 拼音:zì yù
(1).生育、蕃育。《列子·黄帝》:“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穀常丰。”
(2).抚育;抚治。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词》:“今属睿圣御天,元台分閫,敷弘道德,字育蒸黎。” 宋 王禹偁 《送廖及序》:“惨舒之权,虽制于郡国;字育之道,亦繫于令长。”词语解释:字音 拼音:zì yīn
文字的读音。 叶圣陶 《祖母的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可是声音的情感化,必须有抑扬停挫,在念剧词时候,便不能不把几个字音拉长。”词语解释:字养 拼音:zì yǎng
抚养;养育。《三国志·魏志·曹真传》“ 晏 , 何进 孙也。母 尹氏 ,为 太祖 夫人。 晏 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列女传》:“ 司马宣王 闻而嘉之,听使乞子字养,为 曹氏 后,名显于世。” 唐 钱珝 《韦师贞光禄卿制》:“ 师贞 强仕之岁,继为字养,纠率之官,三善之名,四书於籍。”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词语解释:字史 拼音:zì shǐ
谓书法的典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 柳 骨 颜 筋, 张旭 张颠 , 羲之 献之 。”词语解释:字爱 拼音:zì ài
抚爱;爱护。《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是不慈” 孔 传:“於为人父不能字爱其子,乃疾恶其子,是不慈。”《孝经·孝治》“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清 皮锡瑞 疏:“子者,爱也。言字爱於小人也。”词语解释:字纸 拼音:zì zhǐ
(1).写有文字的纸条或纸片。《水浒传》第一一九回:“ 燕青 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次日早晨,军人收拾字纸一张,来报覆 宋先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吴继之 ﹞在拜匣里面,翻出了三张字纸。”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王沂公生》:“ 宋 王沂公 之父,见字纸遗坠,必掇拾以香汤洗烧之。一夕,梦 宣圣 拍其背曰:‘汝何以重吾字纸之勤也?’”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庙旁是一座焚化字纸的砖炉,炉口上方横写着四个大字道:‘敬惜字纸’。”词语解释:字帖 拼音:zì tiè
写着简单话语的纸条,多为通知、启事之类。《红楼梦》第二二回:“ 袭人 笑道:‘姑娘请站着,有一个字帖儿,瞧瞧写的是甚么话。’”《恨海》第六回:“仍旧写几个字帖儿,在码头上要路贴下,説明我们已经南下。”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放大)押司解包,见里面全是银子,夹有字帖。(加圈)上写‘事不宜迟’。”
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 冰心 《斯人独憔悴》:“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 唐 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词语解释:字仿
仿照字样学写字词语解释:字纸篮 拼音:zì zhǐ lán
字纸篓。 冰心 《两个家庭》:“这时三哥脸上才转了笑容,一面把那朵白纸花摘下来,扔在字纸篮里。”参见“ 字纸篓 ”。
词语解释:字纸篓 拼音:zì zhǐ lǒu
盛放废字纸的篓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鴇妇﹞走到房里去,拿了一个字纸篓来道:‘我委实不曾接收他的,要就团在这里,这里没有便是他带去了。你自己找罢,我不识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词语解释:字舞 拼音:zì wǔ
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舞者,乐之容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 唐 王建 《宫词》之十七:“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傀儡子》:“字舞者,以身亚地布成字也。今庆寿锡燕,排场作‘天下太平’字者是也。”词语解释:字节 拼音:zì jié
一个二进制数字序列,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数字单元,一般比一个字短。例如:一个8比特的字节。词语解释:字萌 拼音:zì méng
字民。萌,通“ 氓 ”。《北史·羊祉传》:“及其没也,又加显赠,言 祉 诚著累朝,効彰出内,作牧 岷 区,字萌之绩骤闻。詔册褒美,无替伦望。”参见“ 字民 ”、“ 字氓 ”。词语解释:字纸簏 拼音:zì zhǐ lù
字纸篓。 陈望道 《〈文心〉序》:“我们做中学生的时候所受的,不是一些繁繁碎碎、像从字纸簏里倒出来的知识,就是整部的《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参见“ 字纸篓 ”。
词语解释:字纸篓 拼音:zì zhǐ lǒu
盛放废字纸的篓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鴇妇﹞走到房里去,拿了一个字纸篓来道:‘我委实不曾接收他的,要就团在这里,这里没有便是他带去了。你自己找罢,我不识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词语解释: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拼音:zì jīng sān xiě , wū yān chéng mǎ
文字经过多次转抄,“乌”、“焉”误为“马”字。比喻事经辗转,易出讹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如彪 曰:‘句句实,字字真,岂有虚假?’ 嫩 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况事已隔日,汝等诗人更多附会,往往诬妄好人,那足为凭!’”词语解释:字札 拼音:zì zhá
犹字迹。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是日 斋诚 密记其诗,后藏其曾孙 益孺 处,余尝亲见之,用小粉牋,字札极草草。”参见“ 字迹 ”。
词语解释:字迹 拼音:zì jì
亦作“ 字蹟 ”。
(1).文字的笔画形体。《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跡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怎么这些批语的字,都摹仿着我的字迹,连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来。”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迹……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厌烦。”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清 王洁 《哑孝子传》:“途见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门下,而敛其烬於 黄河 。”
见“ 字跡 ”。词语解释:字乳 拼音:zì rǔ
生育。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梁书·孝行传·韩怀明》:“有双白鳩巢其庐上,字乳驯狎,若家禽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蜀椒》:“﹝主治﹞女子字乳餘疾。”词语解释:字纸篓 拼音:zì zhǐ lǒu
盛放废字纸的篓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鴇妇﹞走到房里去,拿了一个字纸篓来道:‘我委实不曾接收他的,要就团在这里,这里没有便是他带去了。你自己找罢,我不识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词语解释:字码儿 拼音:zì mǎ ér
数码词语解释:字条 拼音:zì tiáo
写有简短内容的纸条,便条。 巴金 《灭亡》第三章:“这是她从前在他那里借去的一本小说。他想她一定夹得有字条在书里面。”词语解释:字据 拼音:zì jù
书面的凭证,如合同、契约、收据、借条等。《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这里只有二千银子,就全拿了去,可得大少爷写个字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 龙大人 叫我来办,是有凭据给我的。’説罢,取出字据来给 弥轩 看。” 李广田 《水的裁判》:“如今老人都不在了,既没字据,又没保人,凭空来讹诈!”词语解释:字格 拼音:zì gé
(1).书写文字的格式。 唐 窦蒙 《题〈述书赋〉语例字格后》:“句则两字三字,五言四言,而於其以之间,或六或八,改时革命之际,举一相从。虑学者致疑,仍施朱点发,此则语之理例,别有字格存焉。”
(2).词牌曲调关于填词制曲的字数的规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或彼曲与此曲,牌名巧凑,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数不符。如其可增可减,即增减就之,否则任其多寡,以解补凑不来之厄,此字格之不能尽符也。”词语解释:字斟句酌 拼音:zì zhēn jù zhuó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 宋 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 汉 儒所及。”《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説话,只管是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个跑堂儿的,他可晓得甚么叫作名胜!”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结论三》:“所有的发言、报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词语解释:字类 拼音:zì lèi
根据基本的字体设计变化而成的各种不同的字体,如细体字、黑体字、粗黑体等词语解释:字约 拼音:zì yuē
字据、契据。《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人凭字约官凭印。”词语解释:字挟风霜 拼音:zì xié fēng shuāng
喻文笔褒贬森严词语解释:字母表 拼音:zì mǔ biǎo
用以书写一种或一种以上语言的任何特定的一套字母;尤指按习惯顺序排列的这样一套字母词语解释:字牝 拼音:zì pìn
指母马。《史记·平準书》:“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羣,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皆乘父马,有牝马閒其閒则相踶啮,故斥不得出会同。”词语解释:字盘 拼音:zì pán
活字的分格盘词语解释:字汇 拼音:zì huì
(1).字典一类的工具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羣书,广採风土,然后成立。” 明 梅膺祚 撰《字汇》,收三万三千馀字。
(2).词汇;词语。 鲁迅 《准风月谈·答“兼示”》:“ 施先生 对于青年之文法拙直、字汇少,和我的《感旧》,不就是不肯‘存而不论’么?” 邹韬奋 《经历》十:“例如作文,每出一个题目,必先顾到学生们所已吸收的知识和所能运用的字汇。”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我们从货币与物品的两个字汇可以窥察古代商业的原始状态。”词语解释:字正腔圆 拼音:zì zhèng qiāng yuán
读音吐字正确,说唱行腔圆润。例如:那个外国留学生唱了一段京戏,居然也字正腔圆。词语解释:字例 拼音:zì lì
造字的条例。指六书。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不见通学,未尝覩字例之条。” 段玉裁 注:“字例之条,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叚借六书也。”参见“ 六书 ”。
词语解释:六书 拼音:liù shū
(1).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三家所列之名称、次第,大同而小异。
(2).亦称“ 六体 ”。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 汉 许慎 《〈说文〉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秦始皇帝 使 下杜 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左书,即 秦 隶书。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晋书·卫恒传》说与此同。参见“ 六体 ”。词语解释:字号 拼音:zì hào
(1).以文字所作的符号。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六月》:“詔自今给降空名官告綾纸,令官告院各立字号,吏部置籍。”《辽史·仪卫志三》:“金鱼符七枚,黄金铸,长六寸,各有字号,每鱼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将,使者执右半,大小、长短、字号合同。然后发兵。”《水浒传》第四六回:“ 石秀 道:‘与你些银两,回与我一把朴刀用如何?’ 小二哥 道:‘这个却使不得,器械上都编着字号。我小人喫不得主人家的棍棒,我这主人法度不轻。’”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入闈时,另编字号於堂廡,不得混杂号舍中,以防倒换凑助等弊。”
(2). 北宋 皇宫的采买机构。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京师置杂物务,买内所须之物。而内东门復有字号,径下诸行市物,以供禁中。”
(3).指旗号、名号。《封神演义》第五九回:“且説 殷洪 改了 西周 号色,打着 成汤 字号,一日到了 西岐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我虽作 张 家女儿,却得借重他家这个 安 字儿虚掛个招牌字号。” 杨朔 《雪花飘飘》:“ 百岁 问道:‘你准知道是八路军么?’那个农民说:‘他们自己报的字号,还有错?’”
(4).指名气。《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緑林中的字号人儿,听见我 邓九公 在那里歇马,就连那旁边左右的草茨儿也未必好意思的动一根!” 老舍 《骆驼祥子》四:“﹝ 刘四爷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 刘四爷 都有。” 老舍 《骆驼祥子》五:“ 刘四爷 也有点看不上……凭他的人物字号,他不能自讨没趣的对 祥子 有什么表示。他只能从眼角边显出点不满的神气,而把嘴闭得紧紧的。”
(5).指供儿童识字用的小纸片。《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小的时候,关煞花苗都过,交了五岁, 安老爷 就叫他认字号儿,写顺朱儿;十三岁上就把《四书》、《五经》唸完,开笔作文章作诗都粗粗的通顺。”
(1).钱庄、商店、客栈等的名称。《老残游记》第三回:“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庄,叫个日昇昌字号,匯了八百两寄回 江 南 徐州 老家里去。” 老舍 《赵子曰》第一:“ 钟鼓楼 后面有好几家公寓,其中一家,字号是天台。”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他抖起来了,如今字号不叫‘福聚小店’了,叫‘福聚旅馆’。”
(2).指商店,商行。《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而且他 南京 有卖买, 上海 有卖买,都是同人家合股开的。便有他现在 南京 一爿字号里做挡手的一个人,其人姓 田 ,号 子密 ,是 徽州 人。” 邹韬奋 《经历》四七:“那时我在 辣斐德路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上办《生活》周刊,他已在一家趸批疋头的字号里做账房先生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他挖空心思想了字号的名称:叫福祐行。”词语解释:字孕 拼音:zì yùn
怀胎;生殖。《元史·世祖纪十一》:“敕禽兽字孕时无畋猎。”词语解释:字典 拼音:zì diǎn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编排,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词语解释:字幕 拼音:zì mù
(1).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上等处映出的文字。如:片名,制片单位,摄制人员名单,关于影片内容的说明,唱词,外语译文以及无声影片中的对白等等。
(2).文艺演出时配合放映的文字。其内容与作用大致同于影片或电视上的字幕。词语解释:字幅 拼音:zì fú
写着大字的条幅或横幅词语解释:字指 拼音:zì zhǐ
文字的含意。《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散骑常侍 陈留 苏林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林 字 孝友 ,博学,多通古今字指,凡诸书传文閒危疑, 林 皆释之。”词语解释:字块 拼音:zì kuài
供初学者识字用的方形小纸块或小纸片,每块或每片上写一个字或词。 浩然 《石山柏》:“他把这些字块,一个个贴在桌子上、柜子上、门板上。”词语解释:字墨 拼音:zì mò
(1).文墨,指文辞的情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 石田先生 已病亟, 文恪 即遣人问之, 石田 书一絶为谢……字墨惨淡,遂为絶笔。”
(2).文字,文化知识。 沙汀 《堰沟边》:“他读过两年私馆,字墨早丢生了。” 克非 《春潮急》二十:“在 梨儿园 老一辈庄稼人中, 松林 老汉是唯一懂得字墨的人。”词语解释:字尾 拼音:zì wěi
交尾,动物交配。 章炳麟 《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者犹众。”词语解释:字典纸 拼音:zì diǎn zhǐ
一种高级薄型书籍纸。纸页较薄,洁白细致,强韧耐折,不透明性好。常用于印刷字典、词典、手册等篇幅较多、使用率较高的书籍。词语解释:字马 拼音:zì mǎ
(1).怀孕的马。《汉书·食货志下》:“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2).指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等数字,旧时商人用以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数字。词语解释:字里行间 拼音:zì lǐ háng jiān
字句之间。亦指文章的某种意思或感情在字句中间隐约透露出来。语出 南朝 梁 简文帝 《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於行间,珠玉生於字里。”《官场维新记》第二回:“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 巴金 《新生·五月二日》:“我把杂志翻开,我仔细地读着。从封面到末页,我找不出一线光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一片惨痛的呼声。” 张健 《〈格列佛游记〉译本序》:“字里行间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词语解释:字顺文从 拼音:zì shùn wén cóng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序》:“其间独照之匠,若 荆川 、 遵巖 、 震川 ,变 秦 汉 为 欧 曾 ,易詰屈謷牙为字顺文从。”参见“ 文从字顺 ”。
词语解释:文从字顺 拼音:wén cóng zì shùn
行文用字,妥帖通顺。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繫传》、《春秋》,俱出圣笔,其文从字顺,盖如此也。”《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这 贾 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家读书,人也长得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文从字顺。”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词语解释:字调 拼音:zì diào
字音的高低升降。也叫声调。词语解释:字谜 拼音:zì mí
以字为谜底的谜语。 南朝 宋 鲍照 《字谜诗》之一:“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钱振伦 注:“井字。按:四八一八,合则五八,五八,四十也。” 清 周亮工 《字触》卷五:“‘贺、资’-- 荆公 字谜: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