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董上声 [dòng tǒng][kǒng,孔][zǒng,急遽趋事貌。][倥偬]徿[音总。草名。《尔雅·释草》素华轨鬷。][音蓊。暗声。]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孔明孔鸾孔多孔庙孔业孔修孔急孔雀绿
孔子孔硕孔道孔周孔宣孔殷孔劳孔雀翎
孔孟孔翠孔父孔嘉孔威孔隙孔鼎孔郑
孔门孔昭孔艰孔皆孔阜孔燕孔群孔雀石
孔雀孔窍孔棘孔壬孔教孔宣父孔雀扇孔鸟
孔圣孔堂孔释孔老孔兄孔偕孔蹠孔雀舞
孔融孔公孔壁孔姬孔章孔穴孔胶孔脩
孔颜孔林孔墨孔盖孔炽孔虔孔雀屏孔目
孔方孔方兄孔席孔武孔阳孔曾孔聃孔樽
孔时孔北海孔怀孔彰孔疚孔子庙孔罅孔粒

词语解释:孔明  拼音:kǒng míng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郑玄 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2).很明达;很明晰。《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羣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选·张衡〈思玄赋〉》:“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吕向 注:“言天监视甚明,用辅佑诚信仁德矣。” 唐 王维 《冬笋记》:“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难……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礼乐。斯其大者远者,况承顺颜色乎,况温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听卑,神鉴孔明。不然笋曷为出哉。”
(3).指明显。 唐 韩愈 《残形操》诗:“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4). 诸葛亮 的字。 三国 蜀 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 末,隐居 隆中 ,世称“卧龙”。 刘备 三顾草庐,他提出联 吴 抗 曹 的策略,遂成为 刘备 的主要谋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赤伏起頽运, 卧龙 得 孔明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杀你晓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画八卦的 伏羲 。”
词语解释:孔子  拼音:kǒng zǐ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 ,字 仲尼 。 鲁国 人。《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词语解释:孔孟  拼音:kǒng mèng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并称。 晋 张协 《洛禊赋》:“於是搢绅先生,啸儔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 孔 孟 ,宾慕 颜 柳 。临涯咏唫,濯足挥手。”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 邹 ,后始卓犖称 軻 丘 。”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麟死九鼎沦,万世无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圣。” 清 朱轼 《〈张子全书〉序》:“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 孔 孟 为法。”
词语解释:孔门  拼音:kǒng mén
孔子 的门下,借指儒家。 汉 王充 《论衡·问孔》:“论者皆云:‘ 孔 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唐 李乔 《赠边将》诗:“翻师平 碎叶 ,掠地取 交河 。应笑 孔 门客,年年羡四科。” 唐 魏仁归 《宴居赋》:“ 孔 门之道,一以贯之。” 宋 朱熹 《道统一·颜曾思孟》:“ 孔 门只一箇 颜子 ,合下天资纯粹;到 曾子 便过於刚,与 孟子 相似。”
词语解释:孔雀  拼音:kǒng què
(1).鸟名。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差。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 云南 。可供观赏,羽毛亦为装饰品。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唐 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假文羽於孔雀兮,而使擅夫佳丽。” 宋 孙光宪 《八拍蛮》词:“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钟宽洪 《你好,亲爱的北京》诗:“ 毛主席 向孔雀借来了翅膀,托着边疆的孩子,飞到 北京 !”
(2).指羽扇。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二:“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曰:“孔雀,即羽扇。”又引《唐六典》曰:“尚輦局,掌舆輦伞扇。大朝会,则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旧翟羽扇, 开元 初改为绣孔雀。”
词语解释:孔圣  拼音:kǒng shèng
(1).非常圣明、英明。《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 向 。” 朱熹 集传:“孔,甚也;圣,通明也。”
(2).对 孔子 的尊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二:“ 孔圣 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唐 皇甫冉 《送孔党赴举》诗:“家承 孔圣 后,身有 鲁 儒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 孔圣 铸 颜 事,垂之千载餘。”亦称“ 孔圣人 ”。 浩然 《石山柏》:“千百年留下来的穷山沟嘛,不是一天两早晨能变富的;亘古没有人拜过 孔圣人 ,乍开始搞文化事业,哪能没有困难呢?”
(3).指孔子的学说、思想。 唐 张说 《孔子堂杜预赞》:“猗歟 杜侯 ,发挥 孔圣 ,《春秋》既立,王道以正。”
词语解释: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词语解释:孔颜  拼音:kǒng yán
孔子 与其弟子 颜渊 的并称。《魏书·肃宗纪》:“来岁仲阳,节和气润,释奠 孔 颜 ,乃其时也。”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 孔 颜 。” 宋 刘克庄 《哨遍》词:“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 孔 颜 犹有遗旨。”
词语解释: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汉书·食货志下》“钱圜函方”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圆而内孔方也。” 晋 鲁褒 《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问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陈维崧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
词语解释:孔时  拼音:kǒng shí
适时;及时。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友朋亲视兮药物甚良,饮食孔时兮所欲无妨。”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惟我寿皇,圣孝孔时。”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自 唐 之衰,夷擅中国,迨于有 元 ,人胥于狄,赫赫 太祖 ,受命孔时。”
词语解释:孔鸾  拼音:kǒng luán
孔雀和鸾鸟。常喻指美好而高贵者。《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上则有鵷雏孔鸞。”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孔,孔雀也;鸞,鸞鸟也。”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宋 叶适 《送龚叔虎》诗:“去从孔鸞翔,勿受斥鷃呼。” 明 何景明 《九咏》:“睇孔鸞之翠盖,像苍虬之玉音。”
词语解释:孔硕  拼音:kǒng shuò
硕大。《诗·大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朱熹 集传:“硕,大也。” 唐 韩愈 《祭董相公文》:“肫肫元臣,其德孔硕。” 宋 司马光 《潞国公文公先庙碑》:“豢牲孔硕,导黍及稷。” 明 李东阳 《篁墩赋》:“彼阜兮孔硕,莽修竹兮藂生。”
词语解释:孔翠  拼音:kǒng cuì
(1).孔雀和翠鸟。亦单指孔雀。 汉 王粲 《迷迭赋》:“色光润而采发兮,似孔翠之扬精。”《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 李善 注:“孔,孔雀也;翠,翠鸟也。” 唐 李德裕 《怀鸮赋》:“标静素於鸿鵠,赋妍华於孔翠。” 清 朱彝尊 《迈坡塘·寄龚蘅圃》词:“西堂冷,孔翠应凋锦羽。”
(2).孔雀、翠鸟的羽毛。《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艰、孔翠、虎魄。”《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以金银为鎧胄,具装饰以孔翠。”
(3).喻精华。《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除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词语解释:孔昭  拼音:kǒng zhāo
十分显著彰明。《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郑玄 笺:“孔,甚;昭,明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曾无暂应,皆咎在无缘而反诬,至法空搆。呜呼,神鉴孔昭,侮圣人之殃,亦可畏也。”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激扬之水兮,白石有凿。 李公 之来兮,雪 虞 人之恶。厥德孔昭,折狱既清。五教大行,殷云雷之声。”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爰宅将军,为门为殿,天子之命,显应孔昭。”
词语解释:孔窍  拼音:kǒng qiào
(1).洞孔,常指眼、耳、口、鼻等器官。《韩非子·解老》:“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淮南子·精神训》:“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内有四辅,若心之有肝肺脾肾也;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体孔窍也。”
(2).指心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难道是我福至心灵,竟把聪明孔窍都洗开了不成!?”
词语解释:孔堂  拼音:kǒng táng
孔子 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之瑟奚为於 丘 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 。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言偃 昭烈於 孔 堂, 员武 迈功於诸侯。”《晋书·石崇传》:“ 崇 尝入太学,见 颜回 、 原宪 之象,顾而叹曰:‘若与之同升 孔 堂,去人何必有间。’”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纲书》:“立身行道,终始如一,儻值 夫子 ,必升 孔 堂。”
词语解释:孔公  拼音:kǒng gōng
指 孔子 。《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 ,风雅无别耳。” 吕延济 注:“ 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诗》《风》《雅》无异焉。” 三国 魏 曹植 《盘石篇》:“乘桴何所志,吁嗟我 孔公 。” 晋 潘岳 《西征赋》:“忆江使之反璧,告亡期於 祖龙 。不语怪以徵异,我闻之於 孔公 。”
词语解释:孔林  拼音:kǒng lín
孔子 及其后裔的墓园。在 山东 曲阜市 城北门外,有林道与城区相连。面积约三千亩,环以高墙。林内古木参天,有享殿等建筑,历代碑刻、石兽等很多。是我国著名的古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元 揭傒斯 《孔林图诗》:“ 尼山 之下,有 洙 有 泗 ;有蔚 孔林 ,在 泗 之涘。”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三十:“石鼓摩挱拜 孔林 ,每谈佛性説仙心。”
词语解释: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即孔方。语出 晋 鲁褒 《钱神论》。 宋 黄庭坚 《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絶交书。” 元 无名氏 《满庭芳》曲:“做嘴脸是追魂的变态,冷鼻凹是板障的招牌,不拣谁难教赛。若是孔方兄到来,便禁住俺娘乖。”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试看九泉下一滴何曾到,一任伊孔方兄满前堆,只怕他阎罗老订名召。” 清 王韬 《肊谭·肃官方》:“卓异荐举,皆孔方兄为之斡旋也;注闕得官,皆阿堵物为之居间也。部吏上下其手,利不至则例不行,天下遂成一利世界。” 邹韬奋 《信箱·错误的眼光》:“因为缺了孔方兄做伴侣,便由‘钱’的‘中落’而连带陷入‘势’的中落。”亦省作“ 孔兄 ”。 元 曹伯启 《戏赠曹鸾举》诗:“孔兄正羞涩,趑趄色氤氲。”参见“孔方”。
词语解释: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汉书·食货志下》“钱圜函方”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圆而内孔方也。” 晋 鲁褒 《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问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陈维崧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
词语解释:孔北海  拼音:kǒng běi hǎi
即 孔融 。 汉 末文学家, 建安 七子之一。因其曾为 北海 相,故称。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朝瞻 孔北海 ,时用 杜荆州 。” 唐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多惭 孔北海 ,传教及衡门。”
词语解释:孔多  拼音:kǒng duō
很多。《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意欲从君,谗言孔多。” 明 何景明 《明山草堂赋》:“嗟哉駟马兮,忧患孔多。”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重商主义》:“故在今日生计界发荣滋长之时代,此等方策,流弊孔多。”
词语解释:孔道  拼音:kǒng dào
(1).大道;通道。 汉 扬雄 《太玄·羡》:“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 范望 注:“大道平易,舍而不从,而从蹊径,故为忧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国》:“﹝ 婼羌国 ﹞去 阳关 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孔道犹言大道,谓其国僻在西南,不当大道也……《説文》曰:‘孔,通也。’故大道亦谓之通道,今俗语犹云通衢大道矣。”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史书》:“ 师古 曰:‘孔道者,穿山险而为道,犹今言穴径耳。’此又误矣。孔道止谓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后言‘不当大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第一节:“次日就到一个 龙山庙 的面前的大路去,此路乃是 赤山约 、 北笏约 、 赤岸约 、 河口约 交通的孔道,每日都有无数农民在此经过。”
(2).指地道。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罗汉将去,谓其人曰:‘从后七日,当雨沙土,填满此城,略无遗类,尔宜知之,早图出计。’……此人心知必然,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后,雨沙土满城中。其人从孔道出,东趣此国,止 媲摩城 。”
(3).必经之道;四通八达之地。 宋 文天祥 《海船诗序》:“自狄难以来,从 淮 入 浙 者必由海,而 通 为孔道也。”《明史·忠义传·张春》:“ 天启 二年, 辽 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 山东 僉事, 永平 、 燕建 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 山海关 , 永平 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六奇 世居 潮州 ,为 吴观察 道夫 之后,略涉诗书,躭游卢雉,失业荡产,寄身邮卒,故於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諳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至于都会,地当孔道,则五方杂错,民族不纯,祠堂之制,视之蔑如也。” 郭小川 《长江组歌·双虹颂》:“西边一座桥,东边一座桥,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孔道。”
(4).由 孔子 倡始的儒家之道。 唐 韩愈 《进学解》:“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我总相信现在的阔人都是聪明人;反过来说,就是倘使老实,必不能阔是也。至于所挂的招牌是佛学,是 孔 道,那倒没有什么关系。”
词语解释:孔父  拼音:kǒng fù
指 孔子 。《后汉书·申屠刚传》:“损益之际, 孔父 攸叹。” 李贤 注引《说苑》曰:“ 孔子 读《易》,至《损》《益》,则喟然而叹。” 晋 王坦之 《废庄论》:“ 孔父 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颜子 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 明 何景明 《火营墅治田圃种树》诗:“谅怀原生耻,庶悟 孔父 嘆。”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 孔父 绪言,著在《论语》,而《诗》《传》《礼记》,旁出者多。”
词语解释:孔艰  拼音:kǒng jiān
很难知;很艰难。《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郑玄 笺:“孔,甚;艰,难。” 孔颖达 疏:“其持心甚难知也。”《新唐书·杨再思传》:“世路孔艰,直者先祸。” 明 刘基 《上陵》诗:“惟昔先皇,创业孔艰。” 清 林则徐 《致姚春木王冬寿书》:“三復紬绎,背汗心铭,恨不能作累日面谈,以倾衷臆。又值 河 事孔艰之际,昕夕在畚鍤间,未遑裁答。”
词语解释:孔棘  拼音:kǒng jí
(1).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2).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词语解释:孔释  拼音:kǒng shì
儒家与佛教的并称。《南史·徐勉传》:“以 孔 释 二教殊途同归,撰《会林》五十卷。”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案论 孔 释 其道既同;救物之假,亦不容异。” 宋 吕祖谦 《卧游录》:“始得优游山林之下,纵心 孔 释 之书,触兴为诗……乐有餘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生子》:“正是门阑多喜气, 孔 释 送生儿。”
词语解释:孔壁  拼音:kǒng bì
(1). 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 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宋 周越 《法书苑·李阳冰书》:“ 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 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元 柳贯 《尊经堂诗》:“ 济南 耄言出, 孔 壁发神秘。”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
(2).指 孔 壁古文经书。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 孔 壁,固古文也,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
词语解释:孔墨  拼音:kǒng mò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与 墨 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 的并称。亦指儒 墨 二派。《韩非子·显学》:“ 孔 墨 之后,儒分为八, 墨 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 孔 墨 。 孔 墨 不可復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今文学言治则称 尧 舜 ,道行则言 孔 墨 ,授之政则不达。”《梁书·本纪总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唐 韩愈 《读〈墨子〉》:“ 孔子 必用 墨子 , 墨子 必用 孔子 ,不相用,不足为 孔 墨 。”
词语解释:孔席  拼音:kǒng xí
指 孔子 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唐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早须归天阶,不能安 孔 席。”参见“ 孔席不暖 ”。
词语解释:孔席不暖  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
谓 孔子 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唐 韩愈 《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 禹 过家门不入, 孔 席不暇暖,而 墨 突不得黔。”
词语解释:孔怀  拼音:kǒng huái
原谓甚相思念。《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郑玄 笺:“维兄弟之亲,甚相思念。”《隶释·汉慎令刘修碑》:“ 建寧 四年五月甲戌卒,二弟 龙 纯 ,挛哀孔怀。”后用为兄弟的代称。《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叙》:“ 辰 不以闇浅,得因孔怀之亲,数与 輅 有所諮论。” 管辰 , 管辂 之弟。《晋书·熊远传》:“ 尧 取 舜 于仄陋, 舜 拔贤于巖穴, 姬公 不曲绳于天伦, 叔向 不亏法于孔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机 《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 士璜 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既痛矣,即为甚思,何故言有如也?观其此意,当谓亲兄弟为孔怀。”
词语解释:孔庙  拼音:kǒng miào
见“ 孔子庙 ”。
词语解释:孔子庙  拼音:kǒng zǐ miào
纪念和祭祀 孔子 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 山东 曲阜 孔 庙为最早、最大。 曲阜 孔 庙原为 孔子 故宅, 鲁哀公 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 明 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 大成殿 、 奎文阁 、碑亭等。 大成殿 前有杏坛,传说为 孔子 讲学处。 唐 贞观 时,下诏各州县皆立 孔 庙。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既新作 孔子 庙,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其餘六十子……皆图之壁。”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然而 明 末有些士大夫,曾捧 魏忠贤 入 孔 庙,被以衮冕,现在却还不至此。”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凰翔》:“五岳的庙宇, 曲阜 的 孔 庙 孔 林…… 瑞金 和 延安 等等的革命圣地,这一切都在他心上,都属于他的工作。”
词语解释:孔周  拼音:kǒng zhōu
孔子 与 周公 的并称。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生平企仁义,所学皆 孔 周 。”
词语解释:孔嘉  拼音:kǒng jiā
非常美好。《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褵,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郑玄 笺:“嘉,善也,其新来时甚善。” 高亨 注:“孔,甚也。嘉,美好。”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褻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 清 管同 《恩县四女祠碑》:“炎 刘 之间,畴则志之,其志则诬,其行孔嘉。”
词语解释:孔皆  拼音:kǒng jiē
(1).普遍。《诗·周颂·丰年》:“为酒为体,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毛 传:“皆,徧也。”
(2).指普遍降福。 唐 元稹 《病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皆。”
词语解释:孔壬  拼音:kǒng rén
亦作“ 孔任 ”。 大奸佞。《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 驩兜 ,何迁乎 有苗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孔 传:“ 禹 言 有苗 驩兜 之徒甚佞如此。” 孔颖达 疏:“巧言令色为甚佞之人。”《后汉书·郅恽传》:“昔 虞舜 辅 尧 ,四罪咸服,谗言弗庸,孔任不行,故能作股肱,帝用有歌。” 李贤 注:“孔,甚也;任,佞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姦声不入耳,巧言寧孔壬。”
词语解释:孔老  拼音:kǒng lǎo
孔子 与 老子 的并称。 汉 枚乘 《七发》:“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孔 老 览观, 孟子 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然后闔门讲习道德,观览乎 孔 老 之论,庶几乎 松 乔 之福。”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自三五以来,暨于 孔 老 ,洗心佛法,要将有人,而献酬之跡,曾不乍闻者何哉?”
词语解释:孔姬  拼音:kǒng jī
孔子 和 姬旦 ( 周公旦 )的并称。 唐 陆龟蒙 《自怜赋》:“服猛鷙兮捕龙螭,吾无力支;大 舜 禹 兮张 孔姬 ,吾其庶几。” 宋 王禹偁 《吾志》诗:“致君望 尧 舜 ,学业根 孔 姬 。” 宋 苏轼 《诸宫》诗:“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 孔 姬 。”
词语解释:孔盖  拼音:kǒng gài
以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亦泛指华丽的车舆。《楚辞·九歌·少司命》:“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王逸 注:“言司命以孔雀之翅为车盖。”《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方丘歌》:“笙颂合,鼓鼗会,出桂旗,屯孔盖。”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上帝命》:“璇题玉除,龙路孔盖;得之非心,逊亦云易。”
词语解释:孔武  拼音:kǒng wǔ
非常勇猛。《诗·大雅·韩奕》:“ 蹶父 孔武,靡国不到。” 郑玄 笺:“ 蹶父 甚武健,为王使於天下,国国皆至。” 唐 颜真卿 《唐故容州都督元君表墓碑铭》:“炳文华国,孔武寧屯。” 明 何景明 《雁门太守行》:“嗟哉太守亦孔武,时时较猎西山下。”
词语解释:孔彰  拼音:kǒng zhāng
见“ 孔章 ”。
词语解释:孔章  拼音:kǒng zhāng
亦作“ 孔彰 ”。 非常显明;十分显著。《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言甚明可法。”《墨子·非乐上》:“呜乎,舞佯佯,黄言孔章。”《后汉书·顺帝纪》:“ 汉 德盛明,福祚孔章” 李贤 注:“孔,甚也;章,明也。”《明史·雒于仁传》:“ 虞舜 温恭,和以致祥; 秦皇 暴戾,羣怨孔彰。”
词语解释:孔业  拼音:kǒng yè
指儒家学说。 晋 陶潜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诗:“ 周生 述 孔 业, 祖 谢响然臻。”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五:“ 马公 述 孔 业,託始有餘悲。”
词语解释:孔宣  拼音:kǒng xuān
即 孔子 。因 唐 代追谥为“ 文宣王 ”,故称。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夫以 孔宣 之将圣也,故行 夏 之时,服 周 之冕,先王之法服,乃自此之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毕矣。” 唐 白居易 《赠杓直》诗:“世路重禄位,恓恓者 孔宣 。”
词语解释:孔威  拼音:kǒng wēi
很威严;很庄严。 唐 韩愈 《琴操·越裳操》:“自 周 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
词语解释:孔阜  拼音:kǒng fù
很高大。《诗·秦风·驷驖》:“駟驖孔阜,六轡在手。” 孔 传:“阜,大也。”
词语解释:孔教  拼音:kǒng jiào
(1).指 孔子 的学说主张。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倚 孔 教者,所以潜成学圣,学圣不出《六经》。”《晋书·阮籍传赞》:“ 老 篇爰植, 孔 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
(2).认为儒家的学说主张与佛、道一样,具有宗教性质,故称之为“孔教”。 清 赵翼 《书所见》诗:“ 孔 教所到处,无不有佛教,佛教所到处, 孔 教或不到。”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儒教为孔子所创考》:“考见 孔子 创教名目义旨,儒之为 孔 教,遂成铁证矣。” 胡适 《〈吴虞文录〉序》:“ 吴先生 和我的朋友 陈独秀 是近年来攻击 孔 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
词语解释:孔兄  拼音:kǒng xiōng
见“ 孔方兄 ”。
词语解释: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即孔方。语出 晋 鲁褒 《钱神论》。 宋 黄庭坚 《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絶交书。” 元 无名氏 《满庭芳》曲:“做嘴脸是追魂的变态,冷鼻凹是板障的招牌,不拣谁难教赛。若是孔方兄到来,便禁住俺娘乖。”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试看九泉下一滴何曾到,一任伊孔方兄满前堆,只怕他阎罗老订名召。” 清 王韬 《肊谭·肃官方》:“卓异荐举,皆孔方兄为之斡旋也;注闕得官,皆阿堵物为之居间也。部吏上下其手,利不至则例不行,天下遂成一利世界。” 邹韬奋 《信箱·错误的眼光》:“因为缺了孔方兄做伴侣,便由‘钱’的‘中落’而连带陷入‘势’的中落。”亦省作“ 孔兄 ”。 元 曹伯启 《戏赠曹鸾举》诗:“孔兄正羞涩,趑趄色氤氲。”参见“孔方”。
词语解释: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汉书·食货志下》“钱圜函方”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外圆而内孔方也。” 晋 鲁褒 《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问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 清 陈维崧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
词语解释:孔章  拼音:kǒng zhāng
亦作“ 孔彰 ”。 非常显明;十分显著。《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言甚明可法。”《墨子·非乐上》:“呜乎,舞佯佯,黄言孔章。”《后汉书·顺帝纪》:“ 汉 德盛明,福祚孔章” 李贤 注:“孔,甚也;章,明也。”《明史·雒于仁传》:“ 虞舜 温恭,和以致祥; 秦皇 暴戾,羣怨孔彰。”
词语解释:孔炽  拼音:kǒng chì
很猖獗,很嚣张。《诗·小雅·六月》:“ 玁狁 孔炽,我是用急。” 毛 传:“炽,盛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洎王道云亡,霸图孔炽,大小相併,强弱相攻,区区子男,宗庙不保。”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卷三:“倭驾千艘东下,声势孔炽。”
词语解释:孔阳  拼音:kǒng yáng
极鲜明;很明亮。《诗·豳风·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朱熹 集传:“其朱者,尤为鲜明。”《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昭明堂,明堂孔阳。” 吕向 注:“孔,甚也;阳,明也。”
词语解释:孔疚  拼音:kǒng jiù
非常难过;很痛苦。《诗·小雅·杕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郑玄 笺:“疚,病也。”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我独孤煢,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
词语解释:孔修  拼音:kǒng xiū
亦作“ 孔脩 ”。
(1).长。《诗·大雅·韩奕》:“四牡奕奕,孔脩且张。 韩侯 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毛 传:“脩,长;张,大。” 郑玄 笺:“ 韩侯 乘长大之四牡,奕奕然以时覲於 宣王 。”
(2).治理得很好。《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孔 传:“水、火、金、木、土、穀甚修治,言政化和。”《宋书·武帝纪中》:“及外积全国之勋,内累戡 黎 之伐,芟夷强妖之始,藴崇姦猾之源,显仁藏用之道,六府孔修之绩,莫不云行雨施,能事必举,谅已方轨於三、五,不容於典策者焉。”
词语解释:孔殷  拼音:kǒng yīn
(1).众多;繁多。《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曾运乾 正读:“孔,甚也。殷,盛也。”《魏书·乐志》:“及 孝昌 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 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乃营宝刹,於兑之方,左瞰都城,右眺崇岗。力出于民,财出于府,费虽孔殷,民不与苦。”
(2).很紧急;很急迫。《清史稿·德宗纪一》:“归政伊邇,时事孔殷,密摺封奏,请仍书皇太后圣鉴,披览后施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军总统冯国璋致内阁陆军部电》:“又地方款项一空,宏大规模,废弃可惜。工匠薪餉,待发孔殷。必有筹维,方能举办。”
词语解释:孔隙  拼音:kǒng xì
(1).空隙;孔窍。《大集大虚空藏经》卷七:“譬如有孔隙处风入其中,摇动於物有往来相。菩萨亦尔,若心有间隙,心则摇动,以摇动故,魔则得便,是故菩萨护於心不令间隙。” 唐 卢仝 《月蚀诗》:“今夜吐燄长如虹,孔隙千道射户外。” 唐 姚合 《买太湖石》诗:“背面淙注痕,孔隙若琢磨。”
(2).引申指门路。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是自立名色,自开孔隙,以与公正良民作骗局矣。”
词语解释:孔燕  拼音:kǒng yàn
十分安乐、闲适。《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郑玄 笺:“孔,甚;燕,安也。” 宋 沉括 《扬州九曲池新亭记》:“诸臣友朋,孔燕俟俟。”
词语解释:孔宣父  拼音:kǒng xuān fù
旧时对 孔子 的尊称。《曲阜县志》卷二二:“﹝ 唐 贞观 十一年﹞秋七月,尊 孔子 为 宣父 ,詔 兖州 作 闕里 孔子庙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开柙出虎, 孔宣父 不责他人;当路斩蛇, 孙叔敖 盖非利己。”
词语解释:孔偕  拼音:kǒng xié
甚为整齐。意谓同心尽兴。《诗·小雅·宾之初筵》:“酒既和旨,饮酒孔偕。” 朱熹 集传:“孔,甚也。偕,齐一也。”
词语解释:孔穴  拼音:kǒng xué
(1).洞孔;穴洞。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嶧孔。”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冰心 《寄小读者》一:“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
(2).人体的穴位。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四支六府,痾瘵所缠,苟详其孔穴,则砭灼无误,此养生之尤急也。”《旧唐书·太宗纪下》:“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
词语解释:孔虔
非常虔诚
词语解释:孔曾  拼音:kǒng zēng
孔子 与其弟子 曾参 的并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自序》:“推 武 周 达孝之源,究天地明察之理,故能心契 孔 曾 ,权衡醇驳也。”
词语解释:孔子庙  拼音:kǒng zǐ miào
纪念和祭祀 孔子 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 山东 曲阜 孔 庙为最早、最大。 曲阜 孔 庙原为 孔子 故宅, 鲁哀公 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 明 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 大成殿 、 奎文阁 、碑亭等。 大成殿 前有杏坛,传说为 孔子 讲学处。 唐 贞观 时,下诏各州县皆立 孔 庙。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既新作 孔子 庙,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其餘六十子……皆图之壁。”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然而 明 末有些士大夫,曾捧 魏忠贤 入 孔 庙,被以衮冕,现在却还不至此。”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凰翔》:“五岳的庙宇, 曲阜 的 孔 庙 孔 林…… 瑞金 和 延安 等等的革命圣地,这一切都在他心上,都属于他的工作。”
词语解释:孔急  拼音:kǒng jí
很紧急,很急迫。 清 方苞 《书卢象晋传后》:“当是时边事孔急,凡自求试於军中者,无不立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购买船礮之议, 曾国藩 等是否办理,无从询知。而当此时,事孔急,未便再事因循。”《清史稿·兵志十一》:“以军需孔急,飭工匠多炼西门士钢及贝色麻钢,为製造枪炮之用。”参见“ 孔亟 ”。
词语解释:孔亟  拼音:kǒng jí
很紧急、很急迫。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若谷》:“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筑坝开河,劳费无算。”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先是在军中,我师已孔亟。”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函》:“现军兴需财孔亟,务望从速筹款,陆续匯 沪 ,以应军用。”
词语解释:孔劳  拼音:kǒng láo
非常辛劳、劳苦。《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论》:“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於骤胜,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艰难,狥色禽之荒乐。”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堰无功兮民孔劳,民孔劳兮天不吊。”
词语解释:孔鼎  拼音:kǒng dǐng
正考父 庙之鼎。 正考父 系 孔子 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 正考父 佐 戴 、 武 、 宣 ,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 杜预 注:“ 考父 庙之鼎。”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汤 盘 孔 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 汤 盘, 孔 鼎, 岐阳 之鼓, 岱山 、 邹邑 、 会稽 之刻石……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
词语解释:孔群  拼音:kǒng qún
很协调。《诗·秦风·小戎》:“俴駟孔羣,厹矛鋈錞,蒙伐有苑。” 毛 传:“孔,甚也。” 郑玄 笺:“甚羣者,言和调也。”
词语解释:孔雀扇  拼音:kǒng què shàn
用孔雀尾制作的长柄大扇。椭圆形,径约三尺,柄长丈余,为宫廷仪仗用品。《清史稿·舆服志四》:“世子仪卫,吾仗四,立瓜四,卧瓜二,骨朵二。红罗四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一,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
词语解释:孔蹠  拼音:kǒng zhí
孔子 与 柳下跖 的并称。
词语解释:孔胶  拼音:kǒng jiāo
很扎实、牢固。《诗·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毛 传:“胶,固也。” 郑玄 笺:“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 高亨 注:“孔,很,胶,牢固。”
词语解释:孔雀屏  拼音:kǒng què píng
(1).指 窦毅 招婿终得 唐高祖 李渊 事。《新唐书·后妃传上·昭成窦皇后》:“﹝ 竇毅 ﹞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閲数十,皆不合。 高祖 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为择婿之典。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招婿》:“不用屏中图孔雀,管教仙子近嫦娥。”
(2).绘有孔雀的屏风。 元 张昱 《醉题》诗:“清霄酒压杨花梦,细雨鐙深孔雀屏。”
词语解释:孔聃  拼音:kǒng dān
孔子 与 老子 的并称。 老子 名 聃 。 元 陈基 《谢从义参军自京师还》诗:“脱身党籍走 吴 楚 ,託跡丘园求 孔 聃 。”
词语解释:孔罅  拼音:kǒng xià
孔洞;缝隙。 宋 戴复古 《玉华洞》诗:“忆昨游 桂林 ,岩洞甲天下……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词语解释:孔雀绿  拼音:kǒng què lǜ
绿色碱性有机染料。用来染丝、棉、毛等物。
词语解释:孔雀翎  拼音:kǒng què líng
孔雀的尾羽。 清 代装饰在官帽上,以表示品级。《清会典·礼部四·冠服》:“孔雀翎,翎端三圆文者,贝子戴之。二圆文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駙戴之。一圆文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一等护卫均得戴之。翎根并缀蓝翎。” 清 赵翼 《王将军拔栅歌》:“天子非常赐颜色,小校超迁十二级;擢官游击阶将军,孔雀修翎长一尺。” 清 李德庵 等《夷艘入寇记》:“时, 琦善 已罢大学士,夺孔雀翎,而 怡良 復奏呈 英 夷 香港 伪示,语极狂悖,于是上益震怒,籍 琦善 家产,锁逮来京。”
词语解释:孔郑  拼音:kǒng zhèng
汉 经学家 孔安国 与 郑玄 的并称。《旧唐书·崔仁师传》:“时校书郎 王玄度 注《尚书》《毛诗》,毁 孔 郑 旧义,上表请废旧注。”
词语解释:孔雀石  拼音:kǒng què shí
矿物名。翠绿色,有的有像孔雀尾羽的花纹,多呈葡萄状或肾状,是炼铜的原料,也用做装饰品。
词语解释:孔鸟  拼音:kǒng niǎo
即孔雀。《山海经·海内经》:“有孔鸟。” 郭璞 注:“孔雀也。”《逸周书·王会》:“方人以孔鸟,卜人以丹沙。” 汉 枚乘 《七发》:“混章、白鷺、孔鸟、鶤鵠,鵷鶵、鵁鶄,翠鬣紫缨。”一本作“ 孔雀 ”。参见“ 孔雀 ”。
词语解释:孔雀  拼音:kǒng què
(1).鸟名。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差。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 云南 。可供观赏,羽毛亦为装饰品。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唐 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假文羽於孔雀兮,而使擅夫佳丽。” 宋 孙光宪 《八拍蛮》词:“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钟宽洪 《你好,亲爱的北京》诗:“ 毛主席 向孔雀借来了翅膀,托着边疆的孩子,飞到 北京 !”
(2).指羽扇。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二:“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仇兆鳌 注引 朱瀚 曰:“孔雀,即羽扇。”又引《唐六典》曰:“尚輦局,掌舆輦伞扇。大朝会,则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旧翟羽扇, 开元 初改为绣孔雀。”
词语解释:孔雀舞  拼音:kǒng què wǔ
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云南省 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词语解释:孔脩
见“ 孔修 ”。
词语解释:孔修  拼音:kǒng xiū
亦作“ 孔脩 ”。
(1).长。《诗·大雅·韩奕》:“四牡奕奕,孔脩且张。 韩侯 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毛 传:“脩,长;张,大。” 郑玄 笺:“ 韩侯 乘长大之四牡,奕奕然以时覲於 宣王 。”
(2).治理得很好。《书·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孔 传:“水、火、金、木、土、穀甚修治,言政化和。”《宋书·武帝纪中》:“及外积全国之勋,内累戡 黎 之伐,芟夷强妖之始,藴崇姦猾之源,显仁藏用之道,六府孔修之绩,莫不云行雨施,能事必举,谅已方轨於三、五,不容於典策者焉。”
词语解释:孔目  拼音:kǒng mù
(1).档案目录。 隋炀帝 《答智顗蒋州事书》:“本敕所司,具条孔目,无虑零漏。”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至 范曄 举例,始全録姓名,歷短行於卷中,丛细字於标外,其子孙附出者,注於祖先之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旧唐书·宪宗纪上》:“其送印及呈孔目唱案授案,皆尚书郎为之。”
(2).指(财物)清单。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时 少游 出军五十里,日午不得食,遂行掠, 瓜州 、 扬子 ,鷄犬无遗。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自诣 少游 止之。 少游 长揖,而遣幕佐责 佶 扬子院 财帛孔目。”
(3).旧时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吏人。掌管狱讼、帐目、遣发等事务。始于 唐 代。《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安禄山 ﹞有轻中国之心。孔目官 严庄 、掌书记 高尚 因为之解图讖,劝之作乱。” 胡三省 注:“孔目官,衙前吏职也。 唐 世始有此名,言凡使司之事,一孔一目,皆须经由其手也。”《水浒传》第三十回:“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 武松 性命,只有当案一箇 叶孔目 不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六章:“在 元 代,孔目原是可以左右官府的。”
(4). 清 代在翰林院中置孔目,为低级事务官。
词语解释:孔樽  拼音:kǒng zūn
孔 , 孔融 ;罇,酒杯。 东汉 孔融 好客,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为好客之典。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初命就门,见 东周 之三语;前程不日,俟 西汉 之七迁。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白璧黄金而叠矣,玳簪珠履以加焉。”
词语解释:孔粒  拼音:kǒng lì
犹言每一文钱、每一粒粮。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绍兴 间, 赵静乐 善湘 留守 建康 ,急於财赋,不时差官下诸邑,孔粒以上,概括无遗。”
共12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