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嬖子嬖女嬖臣嬖御士嬖昵嬖艳嬖童 
嬖孽嬖御嬖妾嬖媚嬖御人嬖佞嬖色 
嬖幸嬖人嬖姬嬖大夫嬖近嬖僮嬖爱 
嬖宠嬖奴嬖媵嬖惑嬖褒嬖习嬖竖 

词语解释:嬖子  拼音:bì zǐ
犹庶子。姬妾所生之子。《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南朝 梁 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主有三殆:倍德而好色,亲諂諛,远忠直,嬖子众多,嫡嗣无立,是一殆也。”
词语解释:嬖孽  拼音:bì niè
(1).受君主宠爱的小人。指庶妾、宦官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省闥清浄,嬖孽不生,兹谓政平。”
(2).谓宠爱庶子。《晋书·周札传》:“昔 宋文 失礼, 华乐 荷不臣之罚; 齐灵 嬖孽, 高厚 有从昏之戮。”
词语解释:嬖幸  拼音:bì xìng
亦作“ 嬖倖 ”。
(1).得宠;宠爱。 汉 刘向 《列女传·殷纣妲己》:“ 妲己 者, 殷紂 之妃也,嬖幸於 紂 。”《魏书·谷浑传》:“太后嬖幸 郑儼 ,惧 绍达 间构於帝。”《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 献公 有嬖幸大夫二人,曰 梁五 、 东关五 。”
(2).被宠爱的人。指姬妾、倡优、侍臣等。《后汉书·杨震传》:“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厚嬖幸而薄战士,流声色而忘庶事。”《隋书·炀帝纪下》:“皇太子 勇 内多嬖幸,以此失爱。”《明史·徐文溥传》:“舍 豹房 而居大内,远嬖倖而近儒臣。”
词语解释:嬖宠  拼音:bì chǒng
(1).受宠爱;宠爱。《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於男之知以援外权。” 尹知章 注:“妇人既得君之嬖宠,又因大臣之智以引其外权,则何为而不成也。”《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无真叟》:“有 亚禄 者,年已冠,虽色艺未衰,而人皆嬖宠幼穉。”
(2).指受君主宠爱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嬖宠而用三良。” 杜预 注:“七年杀嬖臣 申侯 ,十六年杀宠子 子华 也。”《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匱。”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嬖宠不得邀厚禄;贵戚不得窃尊位。”
(3).特指受君主宠爱的妃嫔。《左传·昭公三年》:“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旧唐书·后妃传序》:“然而三代之政,莫不以贤妃开国,嬖宠倾邦。”
词语解释:嬖女  拼音:bì nǚ
受宠爱的姬妾。《战国策·楚策一》:“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南史·循吏传序》:“彫欒綺节,珠窗网户,嬖女幸臣,赐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殫人命未快其心。”
词语解释:嬖御  拼音:bì yù
(1).宠幸。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厨无宿肉,器不鏤雕,夙丧嬪儷,妾不嬖御。”
(2).受宠幸的姬妾、侍臣。《逸周书·祭公》:“汝无以嬖御固庄后。” 孔晁 注:“嬖御,宠妾也。”《宋史·吴泳传》:“毋以旨酒违善言,毋以嬖御嫉庄士。”
词语解释:嬖人  拼音:bì rén
身份卑下而受宠爱的人。指姬妾、侍臣、左右等。《左传·昭公七年》:“ 卫襄公 夫人 姜氏 无子,嬖人 婤姶 生 孟摰 。”《孟子·梁惠王下》:“ 鲁平公 将出,嬖人 臧仓 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 赵岐 注:“嬖人,爱幸小人也。”《宋书·张畅传》:“ 义宣 将为逆,遣嬖人 翟灵寳 告 畅 。”《新唐书·卢群传》:“ 郭子仪 家与嬖人 张 昆弟讼财不平,又言嬖人宅匿珍宝。”
词语解释:嬖奴  拼音:bì nú
得宠的奴仆。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大和 九年秋, 沐 方説 涯 之嬖奴,以导所欲。 涯 始一召见款曲,而许微官处焉。”
词语解释:嬖臣  拼音:bì chén
受宠幸的近臣。《韩非子·说疑》:“故《周记》曰:‘无尊妾而卑妻,无孽适子而尊小枝,无尊嬖臣而匹上卿,无尊大臣以拟其主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 孔子 适 卫 ,因嬖臣 弥子瑕 以见 卫夫人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八:“且 张易之 、 昌宗 ,后之嬖臣也。”
词语解释:嬖妾  拼音:bì qiè
犹爱妾。《左传·宣公十五年》:“初, 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南史·臧质传》:“ 质 顿兵不肯时发,又顾恋嬖妾,弃军营垒,单马还城。”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殆不可复》:“寳马香车,偕着咱娇妻嬖妾。想当初寒困堪嗟。” 清 唐甄 《潜书·远谏》:“亦有嬖妾, 南威 、 西子 ,身之蛊也。”
词语解释:嬖姬  拼音:bì jī
受宠爱的姬妾。
词语解释:嬖媵  拼音:bì yìng
爱妾。 唐 刘蜕 《复崔尚书书》:“希权门以媚嬖媵,随众口以赞曲私。”
词语解释:嬖御士  拼音:bì yù shì
受君主宠爱的小臣。《逸周书·祭公》:“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礼记·缁衣》:“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郑玄 注:“嬖御士,爱臣也。”
词语解释:嬖媚  拼音:bì mèi
(1).谄媚取宠。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是故世主之於贵戚也,爱其嬖媚之美,不量其材而授之官,不使立功自託於民,而苟务高其爵位,崇其赏赐。”
(2).指亲近宠爱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是以明圣之君於正道也,不专驱於贵宠,惑於嬖媚,不弃疏远,不轻幼贱,又参而任之。”
词语解释:嬖大夫  拼音:bì dài fū
官名,下大夫的别称。《左传·昭公元年》:“ 子晳 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 杨伯峻 注:“ 晋 、 郑 、 吴 皆谓下大夫为嬖大夫。”《国语·吴语》:“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
词语解释:嬖惑  拼音:bì huò
宠爱迷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自此昼来宵往,嬖惑殊甚。”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庞女》:“ 胡 自是嬖惑此婢甚欢。”
词语解释:嬖昵  拼音:bì nì
(1).宠幸亲昵。《北史·宇文化及传》:“ 化及 , 述 长子也……太子嬖昵之。”《隋书·刘行本传》:“ 行本 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间哉!’”
(2).宠爱、亲近的小人。《明史·郑履淳传》:“伏愿奋英断以决大计,勿为小故之所淆;弘濬哲以任君子,勿为嬖昵之所惑。”
词语解释:嬖御人  拼音:bì yù rén
受君主宠爱的姬妾。《礼记·缁衣》:“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郑玄 注:“嬖御人,爱妾也。”
词语解释:嬖近  拼音:bì jìn
(1).宠幸亲昵。 汉 刘向 《列女传·赵灵吴女》:“既见嬖近,惑心乃生。”
(2).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新唐书·黎干传》:“ 干 性贪暴,既復用,不暇念治,专徇财色,附会嬖近,挟左道希主恩,帝甚惑之。”
词语解释:嬖褒  拼音:bì bāo
指 周幽王 的宠妃 褒姒 。《文选·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 褒 以纵慝。” 李善 注:“ 幽王 嬖爱 褒姒 ,竟废 申后 及太子,而以 褒姒 为后。”
词语解释:嬖艳  拼音:bì yàn
宠爱的美女。《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帝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
词语解释:嬖佞  拼音:bì nìng
得宠的奸伪小人。《南史·陈纪下·后主》:“ 后主 愈骄,不虞外难,荒於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三婆》:“是以知乱政不必男戎,移人不必尤物,明或煬于近习,而权或溺于嬖佞,其所由来者渐也。” 冯至 《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在嬖佞当权,皇帝昏庸逸乐的情况下,是再也振作不起来。”
词语解释:嬖僮  拼音:bì tóng
亦作“ 嬖童 ”。
(1).受宠爱的小童。《左传·哀公十一年》:“ 公为 与其嬖僮 江錡 乘,皆死,皆殯。” 陆德明 释文:“僮,本亦作童。”《礼记·檀弓下》亦载此事,作“邻重”。 郑玄 注:“重,皆当为童。童,未冠者之称。” 朱起凤 曰:“嬖童即比童,亦即邻童,若作便嬖解,非特重诬古人,且亦大背经训矣。”见《辞通·一东·童》。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罗九武 从数骑独后,夜宿道中,密为书付其嬖僮前行,教其兵作乱,俟 九武 至 桐 乃止。”
(2).指娈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男子生子》:“ 福建 总兵官 杨富 有嬖童,生二子。”
词语解释:嬖习  拼音:bì xí
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赞》:“ 孝顺 初立,时髦允集。匪砥匪革,终沦嬖习。” 李贤 注:“终溺於私嬖近习也。”
词语解释:嬖童  拼音:bì tóng
见“ 嬖僮 ”。
词语解释:嬖僮  拼音:bì tóng
亦作“ 嬖童 ”。
(1).受宠爱的小童。《左传·哀公十一年》:“ 公为 与其嬖僮 江錡 乘,皆死,皆殯。” 陆德明 释文:“僮,本亦作童。”《礼记·檀弓下》亦载此事,作“邻重”。 郑玄 注:“重,皆当为童。童,未冠者之称。” 朱起凤 曰:“嬖童即比童,亦即邻童,若作便嬖解,非特重诬古人,且亦大背经训矣。”见《辞通·一东·童》。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罗九武 从数骑独后,夜宿道中,密为书付其嬖僮前行,教其兵作乱,俟 九武 至 桐 乃止。”
(2).指娈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男子生子》:“ 福建 总兵官 杨富 有嬖童,生二子。”
词语解释:嬖色  拼音:bì sè
喜爱女色。《后汉书·宦者传论》:“三代以嬖色取祸, 嬴氏 以奢虐致灾。” 李贤 注:“ 夏 以 末嬉 , 殷 以 妲己 , 周 以 褒姒 。”
词语解释:嬖爱  拼音:bì ài
(1).宠爱。《史记·周本纪》:“ 幽王 嬖爱 褒姒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黎氏》:“ 谢 得妇,嬖爱异常,日惟闭门相对,更不通客。”
(2).指受宠爱的人。《新唐书·白居易传》:“是时, 于頔 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 普寧公主 取以献,皆 頔 嬖爱。”
词语解释:嬖竖  拼音:bì shù
受宠幸的宫内小臣。《晋书·王澄传》:“ 颖 ( 司马颖 )嬖竖 孟玖 譖杀 陆机 兄弟,天下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