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儿媳 拼音:ér xí
即儿媳妇。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天佑太太 正搂着两个孙子,怕他们吓着。听到儿媳的话,她把孩子交过去,轻轻的走出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宾县 他儿媳的娘家捎封信来说:他们那儿来了工作队。”词语解释:养媳 拼音:yǎng xí
见“ 养媳妇 ”。
词语解释:养媳妇 拼音:yǎng xí fù
幼时即领而养之,待长大后方成婚的儿媳妇。语本《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饮食居处,衣服礼节,有似 句丽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其嫁娶之法,女年十岁,已相设许。壻家迎之,长养以为妇。”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家族》:“养媳妇,《三国志·东夷传》:‘ 沃沮国 女至十岁,壻家即迎之,长养为妇。’今人所谓养媳妇是也。”亦省称“ 养媳 ”。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有养媳十二三龄,依夫姊而居。”《戏曲剧本选集·蓝桥会》:“ 韦郎 一去无音信,我在中途遇强人,卖与 蓝家 做养媳,从此跳下陷人坑。”词语解释:小媳
谦称自己的儿媳词语解释:令媳
尊称别人的儿媳词语解释:子媳
女媳词语解释:弟媳 拼音:dì xí
弟妇。《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兄弟,你自然是娶过弟媳的了。”《红楼梦》第五七回:“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 篆儿 悄悄的递给 鶯儿 。”词语解释:等郎媳 拼音:děng láng xí
旧俗,未有儿子,先娶儿媳,等有了儿子,且长大成人,再行成亲。这种儿媳谓之“等郎媳”。是过去不合理婚姻的产物。《人民日报》1951.10.13:“ 芮传家 原先的妻子也是等郎媳,比他大好几岁,他妻子嫌他年纪小,在外面有了‘相好’,夫妻结婚六年多,一直同床异梦。”词语解释:童养媳 拼音:tóng yǎng xí
见“ 童养媳妇 ”。
词语解释:童养媳妇 拼音:tóng yǎng xí fù
幼女受人领养,长成为人儿媳者。《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立了个儿子,替他讨了个童养媳妇。”亦省称“ 童养媳 ”。 巴金 《坚强的战士》:“他梦到他住在破庙里,一天吃不饱穿不暖,把亲生的女儿送给别人作童养媳。” 冰心 《最后的安息》:“ 惠姑 迟疑了一会,忽然想她一定是一个童养媳了。”词语解释:姑媳 拼音:gū xí
婆母与儿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姑媳彼此反唇,夫妻偶尔角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老太太定席,请 宪太太 当中坐下,姑媳两人,一面一个相陪。”词语解释:婆媳 拼音:pó xí
婆婆(丈夫的母亲)和儿媳妇。例如:婆媳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