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婢子婢妾婢妮婢女婢贱婢妾鱼婢膝奴颜婢学夫人
婢仆婢使婢婿婢作夫人婢鱼婢屣鱼婢媵 

词语解释:婢子  拼音:bì zǐ
(1).婢女所生之子。《礼记·内则》:“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 郑玄 注:“婢子,所通贱人之子。”
(2).用作詈词。《晋书·何劭传》:“ 劭 初亡, 袁粲 弔 岐 , 岐 辞以疾。 粲 独哭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魏书·杨大眼传》:“时 元 始怀孕,自指其腹谓 甑生 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 瑾 驰入府,以首示 吴王 曰:‘僕已为大王除害。’王惧,以衣障面,走入内,曰:‘舅自为之,我不敢知。’ 瑾 曰:‘婢子不足与成大事!’”
(1).女奴;使女。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顾婢子,语剌剌不能休。”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惠吉异术》:“师逆告其徒曰:‘某人夫妇少选至,勿令其婢子入。’及二人至,元无婢自随。”《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更有许多婢子、婆儿服侍围随。”
(2).指妾。《礼记·檀弓下》:“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 郑玄 注:“婢子,妾也。”《晏子春秋·杂上二》:“ 婴 岂其婢子也哉!其縊而从之也!”
(3).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 杜预 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
词语解释:婢仆  拼音:bì pú
谓男女奴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僕求容,助相説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豪家多婢僕,门内颇骄奢。”《新五代史·杂传·王殷》:“及为刺史,政事有小失,母责之, 殷 即取杖授婢僕,自笞於母前。”
词语解释:婢妾  拼音:bì qiè
妾与使女。《墨子·七患》:“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穅不厌。”《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而 霖 性麤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
词语解释:婢使  拼音:bì shǐ
婢妾;使女。《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进军界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帝 《典略》:“ 绍 母亲为婢使, 绍 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
词语解释:婢妮  拼音:bì nī
婢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都市钱陌》:“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长短使用。”
词语解释:婢婿  拼音:bì xù
与婢私通的人。《汉书·何并传》:“先是 林卿 杀婢壻埋冢舍, 并 具知之,以非己时,又见其新免,故不发举。” 颜师古 注:“婢婿,外人与其婢姦者也。” 宋 任广 《书叙指南·奸秽赃墨》:“婢所私通曰婢壻。”
词语解释:婢女  拼音:bì nǚ
使女;女仆。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阿富》:“余悦其藴藉可人,故常过谈,今不知所之,意必是大家婢女。” 巴金 《家》三:“ 淑华 今年不过十四岁,却也装出大人的样子来责骂婢女了。”
词语解释:婢作夫人  拼音:bì zuò fū rén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羊欣 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后因谓刻意摹仿,而才力短弱不能神似者为“婢作夫人”。《宣和画谱·道释叙论》:“若 赵裔 、 高文进 辈於道释亦籍籍知名者,然 裔 学 朱繇 ,如婢作夫人,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词语解释:婢贱  拼音:bì jiàn
指女奴。《北齐书·孙腾传》:“初,北境乱离,﹝ 腾 ﹞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
词语解释:婢鱼  拼音:bì yú
即妾鱼。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鲫》:“《尔雅翼》:鱖鯞名旁皮鯽,又名妾鱼、婢鱼,以其行以三为率,一前二后,如妾婢然,故云。”参见“ 妾鱼 ”。
词语解释:妾鱼  拼音:qiè yú
鱼名。又名婢妾鱼。今称鳑魮鲫。《尔雅·释鱼》“鱊鮬,鱖鯞” 晋 郭璞 注:“小鱼也,似鮒子而黑,俗呼为鱼婢, 江 东呼为妾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妾鱼》:“江海间有鱼,游必三,如媵随妻,先一后二,人号为婢妾鱼。 唐 诗:‘江鱼羣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兄弟。’”参阅 宋 罗愿 《尔雅翼·释鱼二》
词语解释:婢妾鱼  拼音:bì qiè yú
即妾鱼。今名鳑魮鲫。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三“江鱼羣从称妻妾”自注:“ 江 沱 间有鱼,每游輒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尔雅翼·释鱼二》:“鱖鯞,似鯽而小,黑色而扬赤,今人谓之旁皮鯽,又谓之婢妾鱼,盖其行以三为率。一头在前,两头从之,若媵妾之状,故以为名。”参见“ 妾鱼 ”。
词语解释:妾鱼  拼音:qiè yú
鱼名。又名婢妾鱼。今称鳑魮鲫。《尔雅·释鱼》“鱊鮬,鱖鯞” 晋 郭璞 注:“小鱼也,似鮒子而黑,俗呼为鱼婢, 江 东呼为妾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妾鱼》:“江海间有鱼,游必三,如媵随妻,先一后二,人号为婢妾鱼。 唐 诗:‘江鱼羣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兄弟。’”参阅 宋 罗愿 《尔雅翼·释鱼二》
词语解释:婢屣鱼  拼音:bì xǐ yú
鱼名。鲽鱼目。分布于沿海。身体扁平,吸着力强,贴在海底,以沙中的小虾、螃蟹、小鱼为食。《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临海异物志》:“婢屣鱼,口近腹下,形似妇人屣。”
词语解释:婢膝奴颜
谓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简公雪冤》:“他日徼倖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梁启超 《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弟如畏死,则何难媕阿闒冗,婢膝奴颜,以求自身之安乐於名场宦海之间。”参见“ 奴颜婢膝 ”。
词语解释:奴颜婢膝  拼音:nú yán bì xī
形容谄媚讨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明史·刘策传》:“今秉政者 从哲 , 文炳 乡人,奴颜婢膝,任好为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我不像一班奴颜婢膝的,只知道巴结上司,自以为规矩的了不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可是反过来看看我们的统治者吧--他们荒淫无耻,他们对外奴颜婢膝,甘心卖国求荣。”
词语解释:婢媵  拼音:bì yìng
犹婢妾。《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又数年无子,乃令善相者召诸爱妾而示之,皆云非其人,又悉以诸婢媵示焉。时后为宫人……相者惊云:‘此其人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母在故居,殊不知 崔生 纳室; 崔生 以不告而娶,但啟以婢媵。”
词语解释:婢学夫人  拼音:bì xué fū rén
婢女学作夫人,比喻刻意去学,却总不能像。例如:他这日见两奶奶都戴着双翠雁儿,也把那只戴在头上,婢学夫人,十分得意。——《儿女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