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婚嫁 拼音:hūn jià
嫁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 唐 杜荀鹤 《题田家翁》诗:“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后出乘舆》:“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 清 方文 《江上望小青山怀倪臣北》诗:“明年婚嫁事粗毕,布衲芒鞵任所从。”词语解释:婚姻 拼音:hūn yīn
(1).男女结为夫妻;嫁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茧紬縑练者,婚姻之嘉饰也。” 唐 牛肃 《纪闻·季攸》:“后月一日,可合婚姻。”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八:“婚姻是爱的结束,也是爱的尝试,也是爱的起头!”
(2).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奉巵酒为寿,约为婚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回避》:“《宋史·选举志》,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自緦麻以上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皆牒送。”词语解释:婚宦 拼音:hūn huàn
结婚与作官。《宋书·郑鲜之传》:“ 文皇帝 以 东关 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年登婚宦,暴慢日滋。”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某齠齓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词语解释:婚娶 拼音:hūn qǔ
嫁娶;结婚。《后汉书·周举传》:“顺四节之宜,适阴阳之和,使男女婚娶不过其时。”《宋史·赵安仁传》:“其甥 董灵运 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水浒传》第十五回:“原来 阮 家兄弟三个,只有 阮小二 有老小, 阮小五 、 阮小七 都不曾婚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后来守制三年,不便婚娶。”词语解释:婚友 拼音:hūn yǒu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朋友。《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 孔 传:“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姻僚友。” 宋 黄庭坚 《寄上高李令怀道》诗:“ 李侯 湖海士,瓜葛附婚友。” 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辞》:“一旦遘疾,预告终期,召婚友入榻前与之言别,意甚恳恳。”词语解释:婚媾 拼音:hūn gòu
(1).婚姻;嫁娶。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夫婚媾之结,义无逼迫,彼则简择而求,此则可意乃许。”《隋书·南蛮传·林邑》:“每有婚媾,令媒者齎金银釧,酒二壶,鱼数头至女家。”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不但 柳生 的婚媾难谐,连 张生 与 琼莲 也无日作合。”
(2).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孔丛子·独治》:“今以礼言耶,则无不拜,且宗族婚媾又与众宾异敬者也。”词语解释:婚礼 拼音:hūn lǐ
婚姻的礼节。古代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今指结婚仪式。《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传》:“ 耶律德光 乃为 延寿 娶 从益 妹,是为 永安公主 。公主不知其母为谁,素亦养於妃,妃至京师主婚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 牛 復叮嚀,速就婚礼。” 丁玲 《小火轮上》:“她和几个朋友去赴一个婚礼。”参阅《仪礼·士昬礼》。词语解释:婚田
女子出嫁时,陪嫁的田地词语解释:婚会 拼音:hūn huì
婚礼;结婚。 隋 王通 《中说·魏相》:“ 裴嘉 有婚会, 薛方士 预焉。酒中乐作, 方士 非之而出。” 宋 苏轼 《乞改居丧婚娶条状》:“今使之释丧而婚会,是值使民以色废礼耳,岂不过甚矣哉。”词语解释:婚冠 拼音:hūn guān
(1).婚礼和冠礼。《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南朝 齐 宗躬 《孝子传》:“ 华宝 八岁, 义熙 中,父从军,语 宝 曰:‘吾还,当营婚冠。’”
(2).指婚冠的年龄,喻年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词语解释:婚期 拼音:hūn qī
结婚的日期。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我是在这年冬天和 焕竞 结婚的。婚期那天,当我快到省委驻地时,一进山沟,瞥见 罗维道 同志在地上拾毛栗子。”词语解释:婚事 拼音:hūn shì
有关结婚的事。有时专指婚礼。例如:办理婚事。词语解释:婚室 拼音:hūn shì
娶妻成家。 唐 薛调 《无双传》:“我一子,念之可知也,恨不见其婚室。 无双 端丽聪慧,我深念之。异日无令归他族。”词语解释:婚亲 拼音:hūn qīn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孔丛子·独治》:“夫婚亲之义,非宗贤之类也。”《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吴 大将 全琮 , 孙权 之婚亲重臣也。”《晋书·裴楷传》:“ 楷 子 瓚 娶 杨骏 女……及 骏 诛, 楷 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词语解释:婚姤
结婚词语解释:婚假 拼音:hūn jià
国家给予结婚者的法定假期。例如:婚假三天。词语解释:婚妻 拼音:hūn qī
妻。《逸周书·皇门》:“譬若匹夫之有婚妻,曰:‘予独服在寝’,以自露厥家。”词语解释:婚变 拼音:hūn biàn
夫妻离婚或分居等婚姻关系的变化词语解释:婚姻法 拼音:hūn yīn fǎ
规定有关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词语解释:婚娅 拼音:hūn yà
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新唐书·顾彦朗传》:“ 建 素有吞噬心,以 彦朗 与婚婭,久未忍。”《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 山东 之人质,故尚婚婭,其信可与也……及其弊,则尚婚婭者先外族,后本宗。”词语解释:婚仪 拼音:hūn yí
结婚的仪式。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记得幼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名目忘却了,一家正在结婚,而勾魂的无常鬼已到,夹在婚仪中间,一同拜堂,一同进房,一同坐床。”词语解释:婚书 拼音:hūn shū
婚姻的文约。《儒林外史》第十四回:“现今丫头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这些事,料想要不回来,不如趁此就写一张婚书,上写收了他身价银一百两。”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只要你日后待我娃好,有这婚书,没这婚书都一样嘛。”词语解释:婚戚 拼音:hūn qī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宋书·后妃传·王藻》:“清官显宦,或由才升,一叨婚戚,咸成恩假。”词语解释:婚帖 拼音:hūn tiē
旧时订婚,由男女家写明订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换的柬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无论他出身微贱,总是明媒正娶的……有他的礼书、婚帖在这里。”词语解释:婚外恋 拼音:hūn wài liàn
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词语解释:婚启
议婚的书信。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婚启》:“ 至元 间, 平原郡公 赵氏 与芮 , 宋 福王 也。其子娶 全竹斋 少保之女。婚啟内一联云,‘休光 蓟 北,苟安公位之居;回首 江 南,惟重母家之念。’”词语解释:婚因 拼音:hūn yīn
男女结为夫妻。因,通作“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有失望于世之人曰 阿勒戈 ,慕是中絶色,因入其族,与为婚因。”词语解释:婚生 拼音:hūn shēng
合法嫡生,具有完全的子女权利和义务。例如:婚生子。词语解释:婚生子女 拼音:hūn shēng zǐ nǚ
正式结婚后出生的孩子词语解释:婚族 拼音:hūn zú
有婚姻关系的家族。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叔氏婚族,实在其湄。”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是以前后二 汉 ,咸以抑后党安,进婚族危。”词语解释:婚约 拼音:hūn yuē
男女双方对婚姻的约定。 宋 皇都风月主人 《绿窗新话·崔娘子死为柳妻》:“小娘子不乐适 王 家,夫人是以偷成婚约,君可两三日就礼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他不想毁掉了婚约,同时又不愿女儿嫁个无职无钱的穷光蛋。”词语解释:婚对 拼音:hūn duì
婚配。《晋书·卫瓘传》:“ 武帝 敕 瓘 第四子 宣 尚 繁昌公主 , 瓘 自以诸生之胄,婚对微素,抗表固辞,不许。”《南齐书·刘瓛传》:“﹝ 刘瓛 ﹞年四十餘,未有婚对。”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女已长,婚对当及时,不宜缓也。”词语解释:婚家 拼音:hūn jiā
亲家。《汉书·酷吏传·王温舒》:“其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它罪而族。”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 崔茂伯 女,结婚 裴祖 儿,婚家相去五百餘里。” 宋 王得臣 《麈史·惠政》:“后予奉使於 闽 ,与 仲宽 为婚家,法当避, 仲宽 罢去。”词语解释:婚币 拼音:hūn bì
婚娶的聘礼。《新唐书·杨虞卿传》:“ 虞卿 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 淮南 ,委婚币焉。”词语解释:婚配 拼音:hūn pèi
婚姻配偶,男女结为夫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你多大年纪,曾有婚配来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五·李姓非一》:“又詔禁 陇西 李氏 诸姓,不得自相婚配。”《红楼梦》第九三回:“他倒拿定一个主意:説是人生婚配,关係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闹得的。”川剧《柳荫记》第四场:“这是月下老人,专管男女婚配之事。”词语解释:婚阀 拼音:hūn fá
婚姻门第。《旧唐书·王锷传》:“ 鍔 附 太原 王翃 为从子,以婚阀自炫。 翃 子弟多附 鍔 以致名宦。”词语解释:婚耦 拼音:hūn ǒu
婚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宗藩·谷王反覆》:“ 永乐 四年,以嫌被幽,举族錮钥,其子孙至自相婚耦,至 正统 间始释自便。”词语解释:婚飞 拼音:hūn fēi
性成熟社会性昆虫(例如蜜蜂)的飞翔,飞行时进行交配并且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词语解释:婚龄 拼音:hūn líng
结婚的年龄。亦特指法定的结婚最低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