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共13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寒威风威等威军威龙威福威戎威木威
令威丁令威南威助威伊威敛威树威权威
天威作威严威凶威阴威刑威劲威电威
霜威兵威神威申威积威信威陵威凌威
炎威霁威虎威雄威疾威盾威独威养威
皇威英威灵威肆威孔威八威狐威专威
武威畏威祲威声威假威淫威毒威宿威
宣威德威明威耀威示威尊威制威霆威
恩威无威奋威震威逞威大威发威分威
余威国威扬威棱威威威宸威金威阃威

词语解释:寒威  拼音:hán wēi
严寒的威力。 唐 方干 《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诗:“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乾峭触前轩。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 宋 梅尧臣 《雪中通判家饮回》诗:“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 鲁迅 《野草·风筝》:“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词语解释:令威  拼音:lìng wēi
即 丁令威 。传说中的神仙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丁令威》:“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唐 白居易 《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 辽东 老 令威 。” 明 高启 《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 令威 语?”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归去 令威 犹海鹤,朅来斥鷃笑溟鹏。”
词语解释:天威  拼音:tiān wēi
(1).上天的威严;上天的威怒。《书·君奭》:“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文选·张衡〈西京赋〉》:“礔礰激而增响,磅礚象乎天威。” 薛综 注:“磅礚,雷霆之音,象天之威怒。”
(2).指雷电。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故称。 晋 潘岳 《狭室赋》:“若乃重阴晦冥,天威震曜。”
(3).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敢不下拜。”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二:“十二年来多战塲,天威已息阵堂堂。”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 清 黄遵宪 《台湾行》诗:“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4).犹言神威。《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孟获 ﹞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词语解释:霜威  拼音:shuāng wēi
(1).寒霜肃杀的威力。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岂彫贞於岁暮,不受令於霜威。” 唐 王勃 《九日怀封元寂》诗:“九日郊原望,平野徧霜威。” 宋 曾巩 《赏南枝》词:“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羣卉争知。” 明 何景明 《答卢侍御樊氏洞中观梅见怀之作次韵》:“未假霜威同索笑,却因丽藻独伤春。”
(2).严威。《晋书·索綝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 唐 李白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诗:“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词语解释:炎威  拼音:yán wēi
(1).酷热的威势。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吟风起天籟,蔽日无炎威。” 叶玉森 《一雨》诗:“炎威尔何物,一雨便长驱。”
(2).比喻权势。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七出:“笑奸雄枉把炎威煽,赖君王明圣镜高悬。”
词语解释:皇威  拼音:huáng wēi
(1).犹大惧。皇,通“ 惶 ”。《逸周书·尝麦》:“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 朱右曾 校释:“皇,大;威,畏。”
(2).指皇帝的威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 晋 潘岳 《西征赋》:“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词语解释:武威  拼音:wǔ wēi
(1).军事威力。《管子·版法》:“武威既明,令不再行。”《史记·秦始皇本纪》:“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2).古代将军名号。 唐 李商隐 《少将》诗:“族亚 齐 安陆 ,风高 汉 武威 。”此指武威将军 刘尚 。
词语解释:宣威  拼音:xuān wēi
宣扬威力。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每荒服请罪,远夷慕义;宣威授指,实寄宏略。”《新唐书·阎立本传》:“﹝ 阎立本 ﹞既辅政,但以应务俗材,无宰相器。时 姜恪 以战功擢左相,故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嘲。” 明 杨一清 《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继絶君王义,宣威将帅功。”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驄马宣威临阵日,羯胡丧胆渡 江 时。”
词语解释:恩威  拼音:ēn wēi
恩惠与威力。多指仁政与刑治。《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诗:“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利州》:“七年, 豹 復与 颜 相仇杀,帝敕总兵官 吴亮 宣布恩威,令各罢兵。”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让他们打成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吗?”
词语解释:余威  拼音:yú wēi
馀剩未尽的威力。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震于殊俗。” 宋 苏洵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餘威,得为诸侯之盟主百有餘年。”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韜弓矢,餘威休奋。”
词语解释:风威  拼音:fēng wēi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词语解释:丁令威  拼音:dīng líng wēi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词语解释:作威  拼音:zuò wēi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词语解释:兵威  拼音:bīng wēi
军队的威势。《史记·朝鲜列传》:“以故 满 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齐书·神武纪上》:“是时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状 尒朱氏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元年》:“ 赵佗 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 闽越 、 西甌 、 骆 ,役属焉。”
词语解释:霁威  拼音:jì wēi
收敛威怒。《新唐书·魏徵传》:“ 徵 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諫,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霽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此果圣王不能霽威而虚受耶?”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唐祝募缘》:“御史霽威,随命赋牛眠石诗。”
词语解释:英威  拼音:yīng wēi
英勇威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英威既振, 新都 自焚。”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英威扬絶漠,神算尽 临洮 。”《归潜志》卷九引 金 元好问 诗:“英威未觉消沉尽,试向 舂陵 望鬱葱。”
词语解释:畏威
畏惧权势
词语解释:德威  拼音:dé wēi
(1).谓以德行威。《书·吕刑》:“德威惟畏。” 孔颖达 疏:“以德行其威罚,则民畏之而不敢为非。”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况今天子铺德威,蔽能者诛荐受禨。”
(2).恩德与威权。昆曲《十五贯》第四场:“执法严明,德威并行……平生愿,效 包拯 。”
词语解释:无威  拼音:wú wēi
(1).不施威力。《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小国, 晋 楚 所以兵威之……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2).不自重;没有威信。《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遵义》:“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
词语解释:国威  拼音:guó wēi
国家的威势或威严。《管子·法禁》:“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公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旧唐书·牛徽传》:“万一蹉跌,挫国威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苟自强之有策,和亦无损於国威。”
词语解释:等威  拼音:děng wēi
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左传·文公十五年》:“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杜预 注:“等威,威仪之等差。”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服牛马以息负步,序等威以镇祸乱。”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凡民人家国之用,制度等威之异,皆为説以处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帝王致治,在维持风化,辨别等威。”
词语解释:南威  拼音:nán wēi
(1).亦称“ 南之威 ”。 春秋 时 晋国 的美女。《战国策·魏策二》:“ 晋文公 得 南之威 ,三日不听朝,遂推 南之威 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盖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不可以 无盐 宿瘤 之丑,而谓在昔无 南威 西施 之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欵步而入,秋波流慧,娇媚可怜,窃意西子、南威,不是过也。”后因泛指美人。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重轮上瑞暉,西北照 南威 。 南威 年二八,开牖敞重闈。” 宋 徐铉 《寄锺谟》诗:“假中西阁应无事,筵上 南威 幸有情。”
(2).谓南方极热的暑气。《文选·鲍照〈苦热行〉》:“赤阪横西阻,火山赫南威。” 张铣 注:“南方之威色。” 唐 白居易 《秋热》诗:“ 西江 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3).橄榄的别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事物异名》:“南威,橄欖也。”
词语解释:严威  拼音:yán wēi
(1).严肃而威重。《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儼恪,非所以事亲也。” 孔颖达 疏:“严谓严肃,威谓威重。”
(2).敬畏。《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瀆齐盟,无有严威。” 韦昭 注:“严,敬也;威,畏也。”
(3).犹威力,威势。《后汉书·张酺传》:“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復顾其前后,考折厥衷。”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 明 《杀狗记·雪中救兄》:“严威正加,满空中如盐撒下。” 鲁迅 《彷徨·伤逝》:“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
词语解释:神威  拼音:shén wēi
(1).神灵的威德。《云笈七籤》卷九六:“叩商百兽舞,六天摄神威。”
(2).神奇的威力。 唐 李白 《明堂赋》:“崔嵬赫奕,张天地之神威。” 金 秦略 《少室山卓剑峰》诗:“神威洗尽世间讎,电歇雷闲怒气收。”《西湖佳话·岳坟忠迹》:“贼众齐上, 岳公 转起神威,大喝一声,就如平地起一个霹靂,手起鎗落,只是杀人。”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好在我们用 黎元洪 之名所拟通电,尚未发出,不如先将 黎元洪 斩首示众,以扬革命军神威。”
(3). 五代 后梁 禁军名。《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
词语解释:虎威  拼音:hǔ wēi
(1).虎身上一种骨头的名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脇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李吹口》:“虎有威,如乙字,长三寸许,在胁两旁皮下。取佩之,临官而能威众,无官佩之,无憎疾者。”按,二说微异。《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2).威武的气概。 唐 汪遵 《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一叫唤起来,真是有咆哮生风的虎威。”
(3).犹威吓。 清 李渔 《奈何天·醉卺》:“[丑喜介]妙哉!妙哉!被我一阵虎威,弄得他伏伏贴贴。”
(4).旧时对武人的敬称。《水浒传》第二回:“今日小弟 陈达 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逕就死。”
(5). 汉 代 西京 警夜的更署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重以 虎威 、 章沟 ,严更之署。” 吕延济 注:“ 虎威 、 章沟 皆更署名。”
(6). 三国 蜀 都门名。《文选·左思〈蜀都赋〉》:“内则 议殿 、 爵堂 , 武义 、 虎威 宣化之闥。” 刘良 注:“ 议殿 、 爵堂 ,殿堂名也; 武义 、 虎威 ,二门名也。”
词语解释:灵威  拼音:líng wēi
(1).威灵,威势。《史记·乐书》:“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王旅南征,阐耀灵威。”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们都不过是些散仙,终日游戏,不似天君总制江河,灵威显赫。”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故庶人鬼没有贵族鬼那样的灵威赫赫,倒是实在的。”
(2).“ 灵威仰 ”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灵威 参垂步朱轂。”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 灵威 。”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 灵威 。” 清 唐孙华 《立夏日抱灌轩雨坐周羽良乐友顾峙宗枉过小饮》诗:“摘来梅子青犹小,落尽篱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时节,悤悤把酒送 灵威 。”
(3).“ 灵威丈人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寒泛赋》:“未受 灵威 之简,难逢 苍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词语解释:祲威  拼音:jìn wēi
盛大的声威。《文选·左思〈魏都赋〉》:“云撤叛换,席捲虔刘,祲威八紘,荒阻率由。” 李善 注:“祲威八紘,谓北羈单于。” 宋 曾巩 《王制一》:“建尔国家,保兹东夏,视祲威於宰席,增衍食於爰田。”《宋史·乐志十六》:“ 甘泉 卤簿祲威肃,回軫旋衡。”
词语解释:明威  拼音:míng wēi
指上天圣明威严的旨意。《书·多士》:“我有 周 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勑 殷 命终于帝。”《管子·霸言》:“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 晋 刘琨 《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宋 叶适 《代宋彦远青词》:“上穹垂鉴,厥有明威;下人何知,独私恩造。”
词语解释:奋威  拼音:fèn wēi
振威,奋勇。《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明史·艾万年等传赞》:“虽有奋威御敌之臣,而兵孱餉絀。”
词语解释:扬威  拼音:yáng wēi
显示威势。《史记·酷吏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乳兽扬威,苍鹰侧视。”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 辽 。”《杨家将》第二十回:“一者巡抚边军,二者扬威以震北番,令他不敢正视中原。”
词语解释:军威  拼音:jūn wēi
军队的威严或声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自大将军出,未曾斩一裨将,今 建 弃军,可斩以明军威。” 唐 皇甫冉 《送客》诗:“旗鼓军威重,关山客路赊。” 邹鲁 《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总章》:“就其所得之城镇营垒,升立国旗,宣扬军威。”
词语解释:助威  拼音:zhù wēi
帮助增加威势。《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我们就这里买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那两个婆子。” 王西彦 《夜宴》六:“大家给他拍手助威,期待着一幕小喜剧的演出。”
词语解释:凶威  拼音:xiōng wēi
凶恶的威势。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遂令孤城穷守,力屈凶威。”《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 仁智 曰:‘大夫所以尽力於 安氏 者,迫於凶威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朱晃 乘时盗国,一时公卿大夫迫於凶威,鱼伏鼠遯,能全节者无几。”
凶人的威势。《隋书·豆卢毓传》:“ 毓 兄 显州 刺史 贤 言於帝曰:‘臣弟 毓 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兇威,不能克遂。’”
词语解释:申威  拼音:shēn wēi
施展神威。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高祖 虽能申威于 秦 项 ,而屈于 商山 四皓。”《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于时圣帝,赫然申威。” 晋 潘岳 《西征赋》:“出申威於 河 外,何猛气之咆勃;入屈节於 廉公 ,若四体之无骨。”
词语解释:雄威  拼音:xióng wēi
(1).强大的威势。 南朝 梁武帝 《围棋赋》:“用折雄威,致损令名。”京剧《龙江颂》第四场:“鼓起干经千百倍,合龙口上振雄威。”
(2).雄壮威武。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纠纠雄威杀气高,三军帅领显英豪。”《西游记》第十三回:“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
词语解释:肆威  拼音:sì wēi
大逞威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四:“ 唐 时大吏有擅杖官吏之弊, 明 制已革除,然权势在手,亦竟有违例肆威者。”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仿佛世间只有痛苦在向人类肆威,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词语解释:声威  拼音:shēng wēi
声势威风。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贺兰 嫉 廵 远 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范君墓志铭》:“而当是之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於急聚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我 湘乡 实始兴义旅,转战於两 湖 、 江西 、 广西 、 广东 、 河南 、 安徽 诸行省,所在破敌克城,声威烜然,号曰‘ 湘 勇’。”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毛泽东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在此次向南进攻中,旗开得胜,声威大震,改变了西北敌我对比的形势。”
词语解释:耀威  拼音:yào wēi
犹示威。《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吾方耀威 玉门 ,扫平 秦 陇 ,卿固守穷城,稽淹王宪,国有常刑,於分甘乎?”
词语解释:震威  拼音:zhèn wēi
谓以威势使人震恐。《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性残忍不仁”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卓 欲震威,侍御史 扰龙宗 诣 卓 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大定 扬 越 ,震威 衡 楚 。” 唐 杜甫 《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词语解释:棱威  拼音:léng wēi
威势,威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李太白怖州佐》:“ 裴君 不知何如人,至誉其贵而且贤,名飞天京,天才超然,度越作者,棱威雄雄,下慴羣物。”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宋 议深讨, 杨 始奋兵,棱威怵虣,反淳安甿。” 郭沫若 《〈咏史〉之二》:“棱威一代 明成祖 ,骨鯁千秋 方孝孺 。”
威严;威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蘄阳 之役, 桥蕤 授首,稜威南迈, 术 以陨溃。”《晋书·宣帝纪》:“文以纘治,武以稜威。”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 襄君 前建国, 项氏 昔稜威。” 唐 李白 《大猎赋》:“稜威耀乎雷霆,烜赫震于蛮貊。”
词语解释:龙威  拼音:lóng wēi
皇帝的威风。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三:“如若在金銮宝殿之上坐沙发,软拉巴几的卧在里边,岂不有损龙威吗?”
词语解释:伊威  拼音:yī wēi
虫名。《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陆璣 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妇,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似白鱼者也。”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暮堂蝙蝠沸,破灶伊威盈。” 明 高启 《送林谟秀才东归谒松江守》诗:“长年旅舍破氊冷,坐厌蟋蟀愁伊威。” 清 黄遵宪 《小女》诗:“欲展地球图指看,夜灯风幔落伊威。”
词语解释:阴威  拼音:yīn wēi
(1).犹神威。《宋史·乐志十一》:“相予阴威,厥功浩浩。”
(2).谓阴气浓厚。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合为此山。惟山之阴威润泽之气,又聚而为湫潭。”
(3).菊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 三国 魏 吴普 《本草经》:“菊……一名阴威。”
词语解释:积威  拼音:jī wēi
谓强大的威势。《司马法·定爵》:“容色积威,不过改意。” 宋 苏洵 《权书下·六国》:“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 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於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道:‘先摆一席酒洒家喫。’众人积威之下,谁敢辨其真假?还要他在大王面前方便,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众农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愤慨,但是慑于积威,还是有点敢怒而不敢言。”
词语解释:疾威  拼音:jí wēi
犹暴虐,威虐。《诗·小雅·雨无正》:“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朱熹 集传:“疾威,犹暴虐也。”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皇帝御天下十有八载,此邦之人遭逢疾威,嚚童噭嘑,劫众阻兵,懍懍栗栗,若坠若覆。” 清 唐甄 《潜书·得师》:“及 殷 人叛,庶孽流言, 周公 辟於东都,天降疾威。”
词语解释:孔威  拼音:kǒng wēi
很威严;很庄严。 唐 韩愈 《琴操·越裳操》:“自 周 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
词语解释:假威  拼音:jiǎ wēi
犹言狐假虎威。 唐 元稹 《献事表》:“罪 叔文 之徒而凶邪之党散;悬 惠琳 之首而悖乱之气消;发 承光 之诈而假威之孽除;反 焦陂 之田而蒸庶之情感。”
词语解释:示威  拼音:shì wēi
(1).显示威力。《左传·昭公十三年》:“ 叔向 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 杜预 注:“知 晋 德薄,欲以威服之。”《北史·元澄传》:“ 郑国 寡弱,摄於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以示威。” 萧军 《羊》二:“它已变得残暴,过度地挺起它的脖子,挥舞着长角向它的囚伴示威!”
(2).指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力量和意志的集体行动。 周恩来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只有少数先进分子的单独示威是失策,应准备发动广大的群众性的示威。” 邹韬奋 《经历》四九:“她又领导同学驱逐校长,罢课示威。”
词语解释:逞威  拼音:chěng wēi
犹言耍威风。 清 柯超 《辛壬琐记》:“ 沉 范 率众数百人,先行入城,焚屋逞威。”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她一得到可以逞威的地位如校长之类,不就雇用了‘掠袖擦掌’的打手似的男人,来威吓毫无武力的同性的学生们么?”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第七编第六章第二节:“可是一遇到妖精逞威, 唐僧 被擒,自己对付不了时,他( 猪八戒 )又只得请求 悟空 回来。”
词语解释:威威  拼音:wēi wēi
(1).惩罚当罚者。《书·康诰》:“不敢侮鰥寡,庸庸,祇祇,威威,显民。” 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
(2).华丽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建光燿之长旓兮,昭华覆之威威。” 李善 注:“威,犹威蕤也。”
词语解释:福威  拼音:fú wēi
犹威福。指赏罚予夺。 南朝 梁简文帝 《围城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陈谋謨之啟沃,宣政刑之福威。”
词语解释:敛威  拼音:liǎn wēi
集中威势。《后汉书·仲长统传》:“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敛威峻罚,以苛薄分崩。” 李贤 注:“敛,聚也。言 秦 酷法,以至分崩也。”
词语解释:刑威  拼音:xíng wēi
(1).谓严历执法,使民畏慑。《荀子·议兵》:“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王先谦 集解:“刑当罪使民可畏则强。”
(2).刑罚。《后汉书·应劭传》:“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近世各国刑罚,对於罪人,或夺其自由,或絶其生命,从未有滥加刑威,虐及身体,如体罚之甚者。”
词语解释:信威  拼音:xìn wēi
显示威力。信,通“ 伸 ”。《史记·春申君列传》:“今王使 盛桥 守事於 韩 , 盛桥 以其地入 秦 ,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汉 贾谊 《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而 匈奴 欺侮侵掠,未知息时于焉,望信威广德难。”《后汉书·文苑传·杜笃》:“信威於征伐,展武乎荒裔。” 李贤 注:“信读曰申。”
词语解释:盾威  拼音:dùn wēi
指军队的兵力和士气。 宋 毛滂 《次韵曹子方》:“盾威正赫忽衰残,人意浑如水面宽。”
词语解释:八威  拼音:bā wēi
道教谓八方之神。《黄庭内景经·黄庭》:“重堂焕焕明八威。” 梁丘子 注:“八卦之神,曰八威也。”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窃以挟八威之策,则神物莫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三:“八威先启行,五老同我游。”
词语解释:淫威  拼音:yín wēi
(1).谓盛大的礼节仪式。《诗·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毛 传:“淫,大;威,则。”一说,谓大德。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九章二》:“亦如诸侯之得与祭,亦以射择,而 宋公 之有淫威, 鲁侯 之为懿亲,则不待选於射而必与焉。”
(2).滥用的威力。 唐 柳宗元 《贞符》诗序:“孰称古初朴蒙空侗而无争,厥流以讹,越乃奋敚鬭怒振动,专肆为淫威?” 明 徐渭 《雷》诗:“淫威神卤莽,侥倖鬼揶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过十餘日,竟无消息,心始安。王自是淫威亦少杀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四章:“他想到了反动统治者的淫威;想到了多少爱国人士只为争取起码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被系囹圄,甚至因此上了断头台。”
词语解释:尊威  拼音:zūn wēi
称对方威严的敬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掛怀。”《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拜上僚兄相公座前:所有薄亲 刘丈 ,近日从 济州 来,因看灯火,误犯尊威,万乞情恕放免。”
词语解释:大威  拼音:dà wēi
(1).犹大畏。最可畏惧的事。指祸乱。《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朱谦之 校释引 罗振玉 曰:“ 敦煌 庚本作‘大畏至矣’。”
(2).大的权威;大的威势。《战国策·齐策六》:“且吾闻,傚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
词语解释:宸威  拼音:chén wēi
帝王的威严。 唐 宋之问 《松山岭应制》诗:“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宋 曾慥 《类说》卷七引《东宫奏记·宣宗得人君法》:“上临御天下,得人君法。每宰臣 延英 奏对,左右前后无一人立。纔处分,宸威不可仰视。奏事下,三四刻,龙颜忽怡然,曰:‘可以闲话也。’询閭里闲事,语宫中燕乐,无所不至。一刻以来,宸威復整肃,是将还宫也,必有戒厉之言。”
词语解释:戎威  拼音:róng wēi
军威。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 黄池 通霸业, 赤壁 畅戎威。”
词语解释:树威  拼音:shù wēi
树立威势。 唐 陆贽 《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自昔哲王以道化下,不竭物以充欲,不劳人以树威,亿兆之心如戴父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汤刘二御史再谴》:“则 王端毅 ,亦其所不愜也,意其人以搏击树威,亦 嘉靖 初给事 史道 ……之流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在历史上,这结果是正如 铢堂 先生所说:‘乃是 中国 的社会不树威是难得帖服的’,所以活该有‘ 扬州 十日’和‘ 嘉定 三屠’。”
词语解释:劲威  拼音:jìn wēi
严重的威胁。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二:“ 阴山 饶苦雾,危节多劲威,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
词语解释:陵威  拼音:líng wēi
谓以威势使之折服。《晋书·孙楚传》:“偏师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奋伐,罙入其阻,并敌一向,夺其胆气。”《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爰始协规,则翼赞景业,陵威致讨,则克剪梟鲸。”
词语解释:独威  拼音:dú wēi
犹言专一威权。《管子·幼官》:“原无象,胜之本定独威,胜,定计财,胜。”
词语解释:狐威  拼音:hú wēi
喻爪牙的淫威。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狐威假白额,梟啸得黄昏。”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由》:“是必其有所慑焉,而不敢涉他想者矣;否则有所假焉,自欺欺人以逞其狐威者矣。”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六岁的时候,触犯了 刘瑾 八虎的狐威,被谪贬为 龙场驿 驿丞。”
词语解释:毒威  拼音:dú wēi
凶恶的威势。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私产制度的遗恩!你偶像创造的遗恩!比那洪水的毒威还要剧甚!”
词语解释:制威  拼音:zhì wēi
犹擅权。《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
词语解释:发威  拼音:fā wēi
显示威风。《晋书·祖逖传》:“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 逖 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南齐书·张敬儿传》:“ 元徽 之季,听 高道庆 邪言,欲相讨伐,发威施敕,已行外内。”《红楼梦》第五五回:“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他尊重,你们就藐视欺负他。” 刘半农 《卖萝卜人》诗:“警察忽然发威,将他撵出门外。”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我跟 陈掌柜的 说不来,他发威,我就死顶他!”
词语解释:金威  拼音:jīn wēi
秋令的威力。 唐 刘威 《旅中早秋》诗:“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
词语解释:木威  拼音:mù wēi
植物名。即乌榄。树高丈余,叶似楝叶,果实如橄榄,名木威子。《齐民要术·木威》引 晋 顾微 《广州记》:“木威,树高丈,子如橄欖而坚,削去皮,以为粽。” 石声汉 校释:“木威,即乌欖……见《岭南杂记》。”《齐民要术·木威》引 晋 顾微 《广州记》:“粽,应作棕。”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木威子》
词语解释:权威  拼音:quán wēi
(1).权力,威势。《吕氏春秋·审分》:“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周纪上论》:“昔者水运将终,羣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2).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丁玲 《过年》:“只觉得舅舅仍然很尊严,很大,高不可及,只呼吸都象表示出有与凡人不一样的权威。”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因为佩服 默吟 ,他才觉得 默吟 有裁判他的权威。”
(3).统治,威慑。 萧红 《生死场》一:“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4).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孟伟哉 《一座雕像的诞生》:“‘先生们!有何观感?’我国的一位雕塑权威……直接讲出法语,询问一位有着 别林斯基 发型的外宾。”
词语解释:电威  拼音:diàn wēi
雷电之威。 唐 皇甫松 《大隐赋》:“轰然一瞬,电威风驰。”
词语解释:凌威  拼音:líng wēi
犹施威。 南朝 宋 何承天 《雍离篇》诗:“西川无潜鳞,北渚有奔鲸。凌威致天府,一战夷三城。”
词语解释:养威  拼音:yǎng wēi
培植、保持威力。《荀子·礼论》:“寝兕、持虎、鮫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新唐书·裴度传》:“不如养威 河北 ……以营 阳穀 ,则人人殊死,贼势穷矣。”《明史·冯元飇传》:“平时养威自重,遇天下有事,輒曰:‘昭代本无相名,吾儕止供票拟。’”
词语解释:专威  拼音:zhuān wēi
独擅威势。 汉 贾谊 《过秦论》:“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晋书·周处传》:“﹝ 钱凤 ﹞欲自託於 充 ,谋灭 周氏 ,使 充 得专威 扬 土。”
词语解释:宿威  拼音:sù wēi
素有的威名。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天兵四临,北合南逋,公以宿威,首执 楚 俘。”
词语解释:霆威  拼音:tíng wēi
雷霆之怒,盛怒。 清 李渔 《慎鸾交·厌贫》:“富能敌贵,把黄金掷冠;财能清忿,把霆威变欢。”
词语解释:分威  拼音:fēn wēi
(1).施威慑敌。《鬼谷子·分威》:“分威法伏熊。” 陶弘景 注:“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2).侵分君上权威。《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
词语解释:阃威  拼音:kǔn wēi
谓悍妇的气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江城 与其二姊悍妬相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閫威自鸣得意。”
共13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