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姿媚姿仪姿度姿神姿首姿操姿影姿姿媚媚
姿态姿韵姿彩姿形姿欢谑姿望姿婎姿势
姿容姿颜姿性姿致姿态万方姿慧姿式姿器
姿色姿意姿表姿美姿采姿肆姿制 
姿质姿貌姿情姿相姿调姿意妄为姿体 
姿年姿状姿禀姿语姿才姿格姿宇 

词语解释:姿媚  拼音:zī mèi
犹妩媚。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二:“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南朝 梁 徐防 《长安有狭斜行》:“小妇多姿媚,红纱映削成。”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自顾屯钝极,出语少姿媚。”
词语解释:姿态  拼音:zī tài
(1).神情举止;容貌体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季伦 爱婢名 翔凤 ……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 南朝 梁 吴均 《三妇艳诗》:“少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聪慧过人,姿态出众。” 丁西林 《一只马蜂》:“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2).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宋 叶适 《宝婺观记》:“日月风雨,借其姿态;雾烟气靄,相为吐吞。”《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花却奇怪,见人来看,姿态愈艳。”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
(3).诗文书画意趣的表现。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 宋濂 《跋东坡颍滨遗墨后》:“力追 羲 献 而姿态横逸。”
(4).谓风俗、气度。如: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词语解释:姿容  拼音:zī róng
外貌;仪容。《三国志·吴志·刘繇传》:“姿容美好, 孙权 爱敬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潘岳 妙有姿容,好神情。” 唐 欧阳詹 《有所恨二章序》:“自别来,无忆不至於襟怀,无想不至於姿容,愿一促膝,惄如也。”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此人姿容俊伟,器宇轩昂,毕竟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徐迟 《牡丹》四:“她光洁的肤色,美丽的姿容,哀愁的眼睛,多么动人。”
词语解释:姿色  拼音:zī sè
(1).相貌姿态。《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时 钱塘 有个名妓,唤做 朝云 ,姿色甚美,而性情不似杨花。”
(2).指美貌。《三国志·魏志·魏明帝纪》“虽不能听,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红楼梦》第九二回:“大凡有些姿色的,都不敢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章:“每晚当 道静 来到 宋郁彬 书房的时候,这位苍白、瘦削但也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就手里拿着一点活计守在旁边。”
词语解释:姿质  拼音:zī zhì
(1).天资;禀赋。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所谓文学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生王之术,而姿质足以履行其道。”姿,一本作“ 资 ”。《楚辞·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 汉 王逸 注:“姿质鄙钝,寡所知也。”《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宝》:“ 宝 姿质雍容,柔而不断。”
(2).谓形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初,婢埋时,年十五六,及开冢后,姿质如故。”《魏书·序纪·平文帝》:“姿质雄壮,甚有威略。” 唐 薛调 《无双传》:“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 ,姿质明艷,若神仙中人。”
词语解释:姿年  拼音:zī nián
容貌年龄。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词语解释:姿仪  拼音:zī yí
(1).容貌,仪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 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 疑其傅粉。”《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本朝名臣传》:“ 钱若水 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
(2).谓美好的仪态。《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有姿仪,大音声, 侯太守 器之,以女妻焉。”《新唐书·岑文本传》:“﹝ 文本 ﹞性沉敏,有姿仪。”
词语解释:姿韵  拼音:zī yùn
姿貌,风韵。 宋 陶穀 《清异录·仙宗》:“ 朱起 家居 阳翟 ,年踰弱冠,姿韵爽逸。”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一出:“小生姓 崔 名 护 , 博陵 人也。自负才情,兼饶姿韵。”
词语解释:姿颜  拼音:zī yán
姿容;面貌。《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 西施 ﹞姿颜妖丽,兰麝芬馥。”
词语解释:姿意  拼音:zī yì
犹任意。姿,通“ 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花儿﹞全仗人去护惜他,却反姿意抝折,於心何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张皮雀 ﹞姿意饮啖,喫得盘无餘骨,酒无餘滴。”
词语解释:姿貌  拼音:zī mào
(1).姿容;体态。《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美姿貌,喜著 越 布单衣。”《新唐书·柳泽传》:“姿貌魁异, 高祖 奇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姿貌如仙,服饰炳燿。”
(2).指美好的容貌。《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长壮有姿貌。”
(3).指身材。《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武王 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词语解释:姿状  拼音:zī zhuàng
形貌。《南齐书·刘瓛传》:“ 瓛 姿状纤小,儒学冠於当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姿状正与, 颖士 相类,无少差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每赴省试,必梦 胡 僧,姿状雄伟。”
词语解释:姿度  拼音:zī dù
(1).犹禀赋,气度。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晋书·陈元达载记》:“彼人姿度卓犖,有笼罗宇宙之志。”《周书·王盟传》:“ 盟 姿度弘雅,仁而汎爱。”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宋澥》:“﹝ 宋澥 ﹞姿度高洁,不乐从仕。”
(2).姿态,风度。 唐 戴孚 《广异记·黎阳客》:“姿度闲远,昂然秀异。”《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倣虏謳舞,姿度闲冶。”
词语解释:姿彩  拼音:zī cǎi
见“ 姿采 ”。
词语解释:姿采  拼音:zī cǎi
亦作“ 姿彩 ”。 仪容风采。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精神昂老鹤,姿彩媚潜虯。”《新唐书·郑畋传》:“ 畋 为人仁恕,姿采如峙玉。”
词语解释:姿性  拼音:zī xìng
(1).品行;性格。《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彭羕 ﹞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2).天资,禀赋。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长子诗序》:“予二子,长曰 道生 ,姿性可教。”《明史·隐逸传·孙一元》:“ 一元 姿性絶人,善为诗,风仪秀朗。”
词语解释:姿表  拼音:zī biǎo
姿态,仪容。《梁书·王茂传》:“姿表瓌丽,须眉如画。”《宋史·真宗纪一》:“幼英睿,姿表特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元少先生》:“筵既撤,则公子出拜,年十五六,姿表秀异。”
词语解释:姿情  拼音:zī qíng
纵情;尽情。姿,通“ 恣 ”。《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绰 ﹞游猎无度,姿情强暴,云学 文宣 伯为人。” 叶圣陶 《倪焕之》十:“声音像小溪一样轻快地流去,仿佛听姣媚的女郎在最动情的时候姿情地昵语。”
词语解释:姿禀  拼音:zī bǐng
天资,禀赋。《明史·儒林传一·赵汸》:“﹝ 赵汸 ﹞生而姿禀卓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虽君得之姿禀,然耳濡目染,其受门第之益,抑又可诬耶!”
词语解释:姿神  拼音:zī shén
容貌,神态。《魏书·释老志》:“从者 务勿尘 ,姿神奇伟,登仙於 伊闕 之山寺。”《南史·袁粲传》:“有 妙德先生 , 陈国 人也。气志深虚,姿神清映。”
词语解释:姿形  拼音:zī xíng
容貌体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骑无以过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温嶠 初为 刘琨 使” 刘孝标 注引《语林》:“初, 温 奉使劝进, 晋王 大集宾客见之, 温公 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
词语解释:姿致  拼音:zī zhì
(1).容貌举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
(2).美好的姿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头容目光,皆能运转,助其姿致。”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蝉声不再像午间那样焦燥急迫,悠闲地颇有摇曳的姿致。”
词语解释:姿美  拼音:zī měi
美好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九:“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前后数十”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曹冲 ﹞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
词语解释:姿相  拼音:zī xiāng
资容,仪态。《魏书·释老志》:“既生,姿相超逸者三十二种。” 唐 韩愈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姿相丰端,不见闕亏。”
词语解释:姿语  拼音:zī yǔ
犹妙语。 唐 孟郊 《寄崔纯亮》诗:“羣辩有姿语,众欢无行歌。”
词语解释:姿首  拼音:zī shǒu
(1).美丽的容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秦穆公 之女颜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见其姿首纳为妃,岂合君王有此理。” 唐 张鷟 《游仙窟》:“有一婢名 琴心 ,亦有姿首。” 郭沫若 《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他的妻必然还相当地年轻而有姿首。”
(2).泛指容貌。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姿首清丽,濯濯如春月柳,灩灩如出水芙蓉。”
词语解释:姿欢谑
尽情地欢乐游玩
词语解释:姿态万方  拼音:zī tài wàn fāng
形容因突出的体态,庄严或华美所给人的强烈印象。例如:她像一艘张满帆的船那样姿态万方地走了进来,真是一位仪表庄重的人物,又高又壮,胸脯丰满,用衣服紧紧束住身上过多的脂肪。
词语解释:姿采  拼音:zī cǎi
亦作“ 姿彩 ”。 仪容风采。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精神昂老鹤,姿彩媚潜虯。”《新唐书·郑畋传》:“ 畋 为人仁恕,姿采如峙玉。”
词语解释:姿调  拼音:zī diào
美好的风度。 唐 戴孚 《广异记·汝阴人》:“ 汝阴 男子姓 许 ,少孤,为人白晳,有姿调,好鲜衣良马。”
词语解释:姿才  拼音:zī cái
资质、禀赋。《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干。”《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夷甫 时总角,姿才秀异。”
词语解释:姿操  拼音:zī cāo
资性,节操。《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君长子 爯孝存 ,姿操敦良,耽志好学,博览雅艺。”
词语解释:姿望  拼音:zī wàng
优美的风度。《晋书·郑冲传》:“﹝ 冲 ﹞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晋书·何劭传》:“ 劭 雅有姿望,远客朝见,必以 劭 侍直。”
词语解释:姿慧  拼音:zī huì
美貌、才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温公 丧妇,从姑 刘氏 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
词语解释:姿肆  拼音:zī sì
多指言谈或写作恣意发挥,不受拘束。姿,通“ 恣 ”。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近日 慈谿 姜西溟 为古文学 大苏 ,以纵横姿肆为主。”姿,一本作“ 恣 ”。 章炳麟 《论式》:“檄之萌芽,在 张仪 檄 楚 相,徒述口语,不见缘饰,及 陈琳 、 钟会 以下,专为姿肆。”
词语解释:姿意妄为  拼音:zī yì wàng wéi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词语解释:姿格  拼音:zī gé
仪容,风度。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公姿格竦异,不事脩饰,天然有雅远之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妆略试,无半点尘氛。” 清 陈维崧 《箇侬·丙午元夕雨》词:“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词语解释:姿影  拼音:zī yǐng
姿势;姿态。 艾芜 《三峡中》:“外面一片清朗的月色,已把山峰的姿影、岩石的面部和林木的参差,或浓或淡地画了出来。” 郭小川 《草鞋》诗:“一个小鸟追逐着一个小鸟,以它英雄的姿影炫耀给世界。”
词语解释:姿婎  拼音:zī huī
恣睢。自纵貌。姿,通“ 恣 ”。《说文·女部》:“婎,姿婎,恣也。” 段玉裁 注:“恣,各本作姿,今正。按《心部》:‘恣者,纵也。’诸书多谓暴厉曰恣睢……盖本作姿婎,或用姿睢为之也。《集韵》《类篇》皆云:‘姿婎,自纵皃。’此 许 义也。” 清 钱大昕 《潜研堂文集》卷十一:“‘姿婎’即‘恣睢’之异文,‘姿’与‘恣’通,释‘姿婎’为恣义也。”
词语解释:姿式  拼音:zī shì
身体呈现的样子;架式。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 沙汀 《记贺龙》:“大家都毫无顾忌地演习着使用武器的姿式。”
词语解释:姿制  拼音:zī zhì
亦作“ 姿製 ”。
(1).姿态;仪容。《晋书·陆云传》:“ 华 为人多姿制。”《宋书·傅弘之传》:“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新唐书·张易之传》:“既冠,頎晳美姿製。”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杨小寳 ﹞姿制明浄,眉宇间稜稜露爽。”
(2).指弄姿态。《晋书·陆云传》:“ 华 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鬚。”
词语解释:姿体  拼音:zī tǐ
相貌,身材。《北齐书·高昂传》:“龙眉豹颈,姿体雄异。”《新唐书·李义琰传》:“ 义琰 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
词语解释:姿宇  拼音:zī yǔ
仪容,器宇。《晋书·刘曜载记》:“ 刘生 姿宇神调,命世之才也。”
词语解释:姿姿媚媚  拼音:zī zī mèi mèi
美丽动人的样子。 宋 柳永 《击梧桐》词:“香靨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整整齐齐忒稔色,姿姿媚媚红白。”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我见他姿姿媚媚容仪,我几曾稳稳安安坐地。”
词语解释:姿势  拼音:zī shì
(1).身体呈现的样子。 茅盾 《色盲》三:“他抡开右手的五个指头,很神气地向空间作了个捞捕的姿势。” 巴金 《灭亡》第八章:“他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左手又压在膝盖上,右手空着,准备在说话时做各种姿势。”
(2).状态和形势。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七章:“这是第一个问题里所述的进攻战方针在抗日游击战争处于防御姿势和处于进攻姿势中如何具体地应用的问题。”
词语解释:姿器  拼音:zī qì
资质和才能。《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 敬其姿器,数临候之。”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渊》:“ 左贤王 渊 ,姿器絶人,干宇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