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末字词组
婚姻宗姻通姻世姻赘姻邑姻携姻眷姻
亲姻成姻连姻帝姻九姻末姻密姻 
昏姻联姻族姻六姻买卖婚姻儿女姻对姻 
旧姻外姻私姻天姻内姻下姻托姻 
睦姻结姻托姻议姻包办婚姻戚姻缔姻 
良姻灵姻国姻费加罗的婚姻邻姻毕姻完姻 

词语解释:婚姻  拼音:hūn yīn
(1).男女结为夫妻;嫁娶。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茧紬縑练者,婚姻之嘉饰也。” 唐 牛肃 《纪闻·季攸》:“后月一日,可合婚姻。”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八:“婚姻是爱的结束,也是爱的尝试,也是爱的起头!”
(2).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奉巵酒为寿,约为婚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回避》:“《宋史·选举志》,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自緦麻以上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皆牒送。”
词语解释:亲姻  拼音:qīn yīn
亦作“ 亲婣 ”。 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 亮 之被害也, 羕 时年八岁,镇南将军 裴楷 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汉 代之于 匈奴 ,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词语解释:昏姻  拼音:hūn yīn
亦作“ 昏因 ”。亦作“ 昏婣 ”。
(1).嫁娶;结婚之事。《诗·鄘风·蝃蝀》:“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礼记·经解》:“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郑玄 注:“昏姻,谓嫁取也。” 晋 潘岳 《怀旧赋》序:“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 东武 戴侯 杨君 ,始见知名,遂申之以昏姻。”一本作“ 婚姻 ”。
(2).亲家;夫妻关系,姻亲关系。《诗·小雅·角弓》:“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高亨 注:“昏姻,指姻戚。”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愈 以守官,不获弔送。昏姻之好,以哀以悲。敬致微礼,公其歆之。”《金史·世戚传序》:“然则四十七部之中亦有不通昏因者矣,其故则莫能詰也。” 梁启超 《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故特创此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通昏婣。”
词语解释:旧姻  拼音:jiù yīn
(1).原先的配偶。《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郑玄 笺:“壻之父曰姻。” 马瑞辰 通释:“旧姻,即弃妇自称其家旧为夫所因也。新特,谓新妇……笺以旧姻为壻之父,新特为新外昏,特来之女,并失之。”按,当从 马 说。弃妇谓自己为原先丈夫的配偶,故曰“旧姻”。
(2).原先的姻亲,即俗所谓“老亲”。《汉书·王吉传》:“反怀诈諼之辞,欲以攀救旧姻之家。” 晋 刘琨 《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词语解释:睦姻  拼音:mù yīn
亦作“ 睦姻 ”。
(1).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睦,亲於九族;姻,亲於外亲。”后因以“睦婣”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虽睦姻之风可以厚俗,而贬损之意有如过中;言观以思,颇恐且愧。” 清 刘大櫆 《华埠救灾赞》:“昔在司徒,教民三物;既急睦婣,爰崇任恤。”
(2).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光武 休言战, 唐尧 念睦姻。”
词语解释:良姻  拼音:liáng yīn
好姻缘。 唐 刘长卿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诗:“岂知偕老重,垂老絶良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母不忍显拒,惟徧託媒氏,急为别觅良姻。”
词语解释:宗姻  拼音:zōng yīn
皇家的姻亲。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奕叶貂蝉后,宗姻乐静閒。”
词语解释:成姻  拼音:chéng yīn
成婚。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去年第二妹嫁 王补之 者,不幸疾不起,以二女甥失其所依,而 补之 欲继旧好,遂以娣妹归之,此月初亦已成婣。”
词语解释:联姻  拼音:lián yīn
结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时 万氏 又富又贵,又与皇亲国戚联姻,豪华无比,势焰非常。”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説那里话,门当户对,正好联姻。”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他警告自己这回不要再嫉妒了,没看见官与官永远应当拜盟兄弟与联姻吗?”
词语解释:外姻  拼音:wài yīn
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左传·隐公元年》:“士踰月,外姻至。” 杜预 注:“姻,犹亲也。”《后汉书·皇后纪序》:“妖倖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外姻远近至,名列通夜臺。”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宋 陆游 《祭王侍御令人文》:“惟是孤生,实忝外姻。”参见“ 外亲 ”。
词语解释:外亲  拼音:wài qīn
(1).旧指女系的亲属。如母、祖母的亲族,及女、孙女、诸姊妹、诸侄女、其他诸姑的子孙等。《仪礼·丧服》:“传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也。外亲之服皆緦也。”《后汉书·李膺传》:“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 曹操 。 张孟卓 与吾善, 袁本初 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 曹 氏。”《红楼梦》第十八回:“ 王夫人 启道:‘现有外亲 薛王氏 及 寳釵 、 黛玉 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2).犹外戚。《汉书·淳于长传》:“是时,帝舅 曲阳侯 王根 为大司马票骑将军,辅政数岁,久病,数乞骸骨。 长 以外亲居九卿位,次第当代 根 。”《资治通鉴·汉成帝绥和二年》:“ 傅太后 从弟右将军 喜 ,好学问,有志行。 王莽 既罢退,众庶归望于 喜 。初,上之官爵外亲也, 喜 独执谦称疾。”
(3).表面亲善。《晋书·宣帝纪》:“ 孙权 刘备 ,外亲内疏, 羽 之得意, 权 所不愿也。”
词语解释:结姻  拼音:jié yīn
结为婚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有女未笄,私窃慕之,遂有偷香之説,密约登第结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仇鬼下隶》:“僕名 杨慈 ……其子名 巽志 ,遂思结姻士族,以卸奴名。”《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杨小峯 就接 淑儿 母子到 扬州 地方,赁房居住,等了 元礼 荣归,随即结姻。”《花月痕》第五一回:“当经 子善 、 子秀 説合, 小珠 与 靚儿 结姻。”
词语解释:灵姻  拼音:líng yīn
与神灵结合的婚姻。 唐 潘雍 《赠葛氏小娘子》诗:“曾闻仙子住天臺,欲结灵姻愧短才。”《全唐诗》卷八六四载《与崔渥冥会杂诗》:“当此不知多少恨,至今空忆在灵姻。”
词语解释:通姻  拼音:tōng yīn
犹通婚。《魏书·奚康生传》:“ 叉 ( 元叉 )以其通姻,深相委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张待问》:“县有 卢伯达 者,与 曹侍中 利用 通姻,復凭世廕,大为邑患。”
词语解释:连姻  拼音:lián yīn
(1).亦作“ 连婣 ”。两家通过婚姻关系结成亲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浚 因求为妾,父兄不许。 络秀 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婣贵族,将来或大益。’”《南齐书·刘悛传》:“ 悛 歷朝见恩遇。 太祖 为 鄱阳王 鏘 纳 悛 妹为妃。 高宗 又为 晋安王 宝义 纳 悛 女为妃,自此连姻帝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新安 人例工製墨, 方于鲁 名最著。 汪太函 司马与之连姻,奬饰稍过,名振宇内。”《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时 僧格 与 约苏穆尔 连婣,相与为姦。”
(2).指姻亲。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身体章》:“女有公婆和妯娌,男有哥嫂与连姻。”
词语解释:族姻  拼音:zú yīn
亦作“ 族婣 ”。 家族和姻亲。《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子木 曰:‘夫独无族姻乎?’” 杨伯峻 注:“族,同宗;姻,亲戚。” 唐 元稹 《唐左千牛韦珮母段氏墓志铭》:“凡 韦氏 之族姻闻其丧,莫不亲者悲,疏者嘆,不亦善处其身哉?” 宋 王安石 《泰兴令周孝先哀辞》:“吁嗟于思兮孝于父母,施於族婣兮亦及朋友。” 清 梅曾亮 《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吏所入,衣食其族婣者十餘家。”
词语解释:私姻  拼音:sī yīn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唐 韦应物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诗:“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
词语解释:托姻  拼音:tuō yīn
托附结为婚姻。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而託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宋 沉辽 《祭外姑彭城县君文》:“呜呼!託姻门下,行二十年,东西会散,恩爱缠绵。”
词语解释:国姻  拼音:guó yīn
帝王的姻亲。《晋书·外戚传·王蕴》:“ 谢安 谓 藴 曰:‘卿居后父之重……可暂临此任,以紓国姻之重。’”《宋书·王僧达传》:“门爵国姻,一不贬絶。” 唐 白居易 《与茂昭诏》:“卿望重勋贤,寄崇藩镇,谋参庙算,宠接国姻。”
词语解释:世姻  拼音:shì yīn
世代联姻。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青海 与 準噶尔 ,故世姻也,亦世仇。”
词语解释:帝姻  拼音:dì yīn
皇帝的姻亲。犹外戚。《宋史·钱端礼传》:“皇长子 邓王 夫人, 端礼 女也。殿中侍御史 唐尧封 论 端礼 帝姻,不可任执政,不报。”
词语解释:六姻  拼音:liù yīn
犹六亲。《北史·杨椿传》:“故六姻朋友无憾焉。”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九玄七祖,同霑洪泽,六姻九族,咸沐玄慈。”
词语解释:天姻  拼音:tiān yīn
(1).皇家姻亲。《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臣寒门顇族,人凡质陋,閭阎有对,本隔天姻。” 唐 陆龟蒙 《苔赋》:“则有 卫 霍 天姻, 金 张 世族。”
(2).与仙人所结之姻亲。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玉管会 玄圃 ,火枣承天姻。”
词语解释:议姻  拼音:yì yīn
犹议婚。《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奴四人为堂姊妹,皆闺阁处子,尚未议姻。”《清夜钟》第十三回:“到家,所生一子年已长大,正在议姻。” 清 王士禛 《居易录》:“父怒曰:‘此非人也,何议姻之有?’”
词语解释:费加罗的婚姻  拼音:fèi jiā luó de hūn yīn
剧本。法国博马舍作于1778年。阿尔马维华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将与侍女苏珊娜结婚。伯爵企图诱骗苏珊娜以施行初夜权。费加罗设下种种圈套捉弄伯爵。最后伯爵夫人与苏珊娜互换服装约伯爵于夜晚在花园幽会,伯爵向假苏珊娜大献殷勤,突然灯光齐明,伯爵被迫向夫人下跪求饶。
词语解释:赘姻  拼音:zhuì yīn
谓入赘成婚。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不数月, 川 督出缺,余蒙恩升授,为昔年赘姻作幕之地,旧游重来,一时传为佳话。”
词语解释:九姻  拼音:jiǔ yīn
九族姻亲。泛指亲族。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钱塘 曰:‘ 涇阳 之妻,则 洞庭君 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
词语解释:买卖婚姻  拼音:mǎi mài hūn yīn
把妇女当作商品,索取财物为结婚条件的婚姻形式。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词语解释:内姻  拼音:nèi yīn
女眷方面的姻亲。《新唐书·卢士玫传》:“ 刘总 入朝,与 士玫 故内姻,乃请析 瀛 、 鄚 两州,用 士玫 为观察使。”
词语解释:包办婚姻  拼音:bāo bàn hūn yīn
不经男女双方同意,强行为他们订下的婚姻
词语解释:邻姻  拼音:lín yīn
邻里姻亲。 明 李贽 《寿刘晋川六十序》:“此则邻姻、戚里、子姓、族属诸人皆能为公道之,而何待余也耶!”
词语解释:邑姻  拼音:yì yīn
同邑中的姻亲。《歧路灯》第一回:“邑姻有仕於 中州 者,知 灵宝公 至叔大人,已传四世。”
词语解释:末姻  拼音:mò yīn
远亲。《北史·张谠传》:“ 讜 性开通,篤於接恤, 青 齐 之士,虽疏族末姻,咸相敬视。”
词语解释:儿女姻  拼音:ér nǚ yīn
儿女亲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刘小鲁尚书》:“ 刘小鲁 ,先大父同年进士,亦 夷陵州 人,与 江陵 相儿女姻也。”亦称“ 儿女姻亲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后 永之 同举戊午乡榜,官至粮道,晚年结儿女姻亲。”
词语解释:下姻  拼音:xià yīn
下嫁。 南朝 齐 谢朓 《孝武宣贵妃诔》:“天宠方隆,王姬下姻。”
词语解释:戚姻  拼音:qī yīn
亦作“ 戚婣 ”。 姻亲。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王家戚姻,主婿舅甥,贵莫与京,富不可名。”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于是不告戚婣交友,直走京师,日与贵公卿接。”
词语解释:毕姻  拼音:bì yīn
(1).谓长辈为晚辈完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考事已过, 六老 又思量替儿子毕姻。”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 牛太师 选定今日与小姐毕姻,请状元早赴佳期。” 清 尹会一 《答刁鉴齐书》:“春间儿女毕姻,相崇朴素,力矫浮华。”
(2).泛指男女结婚。《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唐璧 ﹞想 黄小娥 今已长成,且回家毕姻,然后赴京未迟。”
词语解释:携姻  拼音:xié yīn
远亲。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囊篋细大安提提,六亲携婣欢如归。”
词语解释:密姻  拼音:mì yīn
关系近的姻亲。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时 韩魏公 与 范文正公 ,适自 陕 来朝, 竦 之密姻有令于 閺 者,手録此颂,进于二公。”
词语解释:对姻  拼音:duì yīn
相匹配。《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凤 从幼育於外家,就与表兄对姻。只有 娇鸞 未曾许配。”
词语解释:托姻  拼音:tuō yīn
托附结为婚姻。
词语解释:缔姻  拼音:dì yīn
联姻,结为婚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 颜俊 有个好高之病,立誓要拣个絶美的女子,方与缔姻,所以急切不能成就。”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清 胡仲甫 《〈小螺庵病榻忆语〉跋》:“初予缔姻 孙氏 ,有 张姥 往来两家。”
词语解释:完姻  拼音:wán yīn
完婚。 明 史可法 《家书》九:“吾弟完姻后,即当下帷,流光荏苒,不可错过。”《红楼梦》第九七回:“﹝ 贾宝玉 ﹞盼到今日完姻,真乐得手舞足蹈。” 郁达夫 《迟桂花》:“后来于於寒假暑假回国的期间,也曾央原媒来催过完姻。”
词语解释:眷姻  拼音:juàn yīn
夫妻。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奩房和你为眷姻。”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倒招了个女娇娃结眷姻,和你这老禪师为交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