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姬姜姬周姬妾姬易姬刘姬文  
姬公姬侍姬人姬仆姬汉姬吕  
姬孔姬国姬姒姬伯姬化姬媵  

词语解释:姬姜  拼音:jī jiāng
(1). 春秋 时, 周 王室姓 姬 , 齐 国姓 姜 ,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左传·成公九年》:“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预 注:“ 姬 姜 ,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 汉 班固 《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 姬 姜 。”
(2).称美妇女的宗族。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 ,仁深圣善。”
(3).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 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 , 炎帝 姓 姜 ,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旧唐书·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宋 叶适 《怀远堂》诗:“盘筵化蒲莧,歌舞讳姬姜。”
词语解释:姬公  拼音:jī gōng
(1).指 周公 姬旦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 黄帝 、 虞舜 、 姬公 、 孔父 ,世之所仰而信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自 周 命维新, 姬公 定法。”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 姬公 之几舃,奏 崇伯 之肤功。”
(2).指 周文王 姬昌 。《文选·张协〈七命〉》:“其基德也,隆於 姬公 之处 岐 。” 李善 注:“ 姬公 , 文王 也。”
(3).泛指 周 天子。 清 赵翼 《自鸣钟》诗:“刻漏法本自中土, 轩帝 姬 公几荒度。”
词语解释:姬孔  拼音:jī kǒng
周公姬旦 与 孔子 的并称。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 姬 孔 之教,与日月以悬天。” 宋 欧阳修 《回贺李待制柬之启》:“伏惟某官懿文经国,敏识造微,学探 姬 孔 之渊源,世济 皋 夔 之德业。”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上谈礼乐祖 姬 孔 ,下议制度轻讐玄。”
词语解释:姬周  拼音:jī zhōu
周 朝。《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未若 姬周 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皇世语言简朴,或徒有义训,未造正文。逮及 姬周 ,则有一训而数文者。”
词语解释:姬侍  拼音:jī shì
侍妾。《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初尚父 郭子仪 病甚,百官造省,不屏姬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使数卒鲜衣袒臂,奉其酒饌。姬侍环於他客,杯盘狼藉。” 清 俞正燮 《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第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姬侍窥覘之地。”
词语解释:姬国  拼音:jī guó
姬 姓之国。指 周 王朝。 唐 韩愈 《和杜相公太清宫》:“耒耜兴 姬 国,輴欙建 夏 家。”
词语解释:姬妾  拼音:jī qiè
妾。《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 下邳王 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姬妾嫡庶,诸子分争。”《后汉书·陈敬王羡传》:“夫人姬妾多为 丹陵 兵 乌桓 所略云。”《红楼梦》第二回:“﹝ 林如海 ﹞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舍亲是在 上海 做买办的,多了几个钱,多讨了几房姬妾。”
词语解释:姬人  拼音:jī rén
妾。《燕丹子》卷下:“﹝ 秦王 ﹞召姬人鼓琴。” 南朝 梁 王僧孺 有《为姬人自伤》《何生姬人有怨》诗。见《玉台新咏》卷六。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 姬人 樊素 ,善歌;妓人 小蛮 ,善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屡娶姬人,无能诗者。”
词语解释:姬姒  拼音:jī sì
(1).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太姒 。《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有如 姬姒 ,助集 周 邦。”
(2).谓 周 和 夏 。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故论开济,则功軼于 姬 姒 ;颂熙洽,则治匹乎 唐 虞 。”
词语解释:姬易  拼音:jī yì
《周易》。 周 , 姬 姓,故称。 宋 范仲淹 《试笔》诗:“况有南窗 姬 《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词语解释:姬仆  拼音:jī pú
家妓;婢妾。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某家本富,居在朔方。主人拥旄,逼为姬僕。”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家有姬僕声乐,其间端丽者至多。”
词语解释:姬伯  拼音:jī bó
即 周文王 姬昌 。《文选·张衡〈东京赋〉》:“仪 姬伯 之 渭 阳,失熊羆而获人。” 薛综 注:“ 姬伯 , 文王 为 西伯 也。”
词语解释:姬刘  拼音:jī liú
周 朝和 汉 朝。 周 , 姬 姓, 汉 , 刘 姓,故称。《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向使 宣皇 采 姬 刘 之制,览圣哲之术,分命贤戚,布於内外……虽使卧赤子,朝委裘,社稷固以久安,亿兆可以无患矣。”
词语解释:姬汉  拼音:jī hàn
(1). 周 朝和 汉 朝。《宋书·礼志三》:“爰洎 姬 汉 ,风流尚存。” 唐 康骈 《剧谈录·含元殿》:“识者以为自 姬 汉 之代迄于亡 隋 ,未有如斯之盛。”
(2).借指汉族建立的国家。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姬 汉 旧邦,无取杂种。”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而 魏收 以 元 氏出於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 桑乾 於 姬 汉 之国。”
词语解释:姬化  拼音:jī huà
谓 周文王 姬昌 的德化。 晋 潘岳 《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 姬 化而生棘。”
词语解释:姬文  拼音:jī wén
即 周文王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惟陛下远览 姬文 二 虢 之援,中虑 周成 召 、 毕 之辅,下存 宋昌 磐石之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 武丁 姬文 不独治,而 傅説 吕尚 不永弃。”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稷 契 身佐 唐 虞 ,有大功於天地, 商武 姬文 ,所以膺图受籙。”
词语解释:姬吕  拼音:jī lǚ
周公 姬旦 和 吕尚 的并称。喻贤能的辅弼之臣。《宋书·周朗传》:“今天子以 炎轩 之德,冢辅以 姬 吕 之贤,故赫然发怒,将以 匈奴 衅旗,惻然动仁,欲使餘氓被惠。”
词语解释:姬媵  拼音:jī yìng
妾。《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一幸姬媵,病卧累旬。”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瓌 三品,合置姬媵。”《宣和遗事》前集:“时道士有俸……皆外蓄妻子,置姬媵。”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将搂之乎》:“四海寻姬媵, 三齐 谁舅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