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姬姜桂姜周姜乾姜鼠衔姜廉姜大姜 
生姜蜀姜子姜麦句姜三姜恭姜猴姜 
山姜孟姜庶姜高良姜黄姜姜洋姜姜姜 
共姜茈姜玉姜鬼子姜伯姜绿须姜痴鼠拖姜 
齐姜黄姜贞姜干姜不姜苗姜  

词语解释:姬姜  拼音:jī jiāng
(1). 春秋 时, 周 王室姓 姬 , 齐 国姓 姜 ,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左传·成公九年》:“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预 注:“ 姬 姜 ,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 汉 班固 《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 姬 姜 。”
(2).称美妇女的宗族。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 ,仁深圣善。”
(3).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 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 , 炎帝 姓 姜 ,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旧唐书·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宋 叶适 《怀远堂》诗:“盘筵化蒲莧,歌舞讳姬姜。”
词语解释:生姜  拼音:shēng jiāng
姜的新鲜根茎。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亦可入药。《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既已得鱼,恨无 蜀 中生薑耳。”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姙娠者,又不可啖生薑,令儿多指。”《红楼梦》第三十回:“﹝ 凤姐 ﹞笑问道:‘这们大热的天,谁还吃生薑呢?’众人不解意。”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词语解释:山姜  拼音:shān jiāng
(1).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其根、种子和花均可供药用。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山姜花》:“山薑花,茎叶即薑也。根不堪食。於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煎服之,治冷气甚效。” 宋 苏轼 《地黄》诗:“崖蜜助甘冷,山薑发芳辛。”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山薑》:“山薑生南方,叶似薑,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薑,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
(2).术的别名。参阅《尔雅·释草》 宋 邢昺 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术》
(3).杜若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
词语解释:共姜  拼音:gòng jiāng
周 时 卫 世子 共伯 之妻。 共伯 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诗·鄘风·柏舟序》:“柏舟, 共姜 自誓也。 卫 世子 共伯 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 明 朱权 《荆钗记·议亲》:“闷怀耿耿, 共姜 誓盟,慕贞洁甘守孤零。” 清 陈维崧 《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词:“叹碧海天青,蟾孤兔老,六十载 共姜 。”
词语解释:齐姜  拼音:qí jiāng
《诗·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 ?” 郑玄 笺:“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 周 朝的 齐国 为 姜 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 齐姜 指 齐 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娶妻非 齐姜 ,置田非膏腴;结交非 平原 ,或牧或樵渔。”
词语解释:桂姜  拼音:guì jiāng
肉桂与生姜。常用的调味品。 元 耶律楚材 《鹿尾》诗:“韭花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薑。”
词语解释:蜀姜  拼音:shǔ jiāng
蜀 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 阳朴 之薑。” 高诱 注:“ 阳朴 ,地名,在 蜀郡 。”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诗:“ 越 桂留烹 张翰 鱠, 蜀 薑供煮 陆机 蓴。”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 杨 檖,略带冰霜荐 蜀 薑。”
词语解释:孟姜  拼音:mèng jiāng
(1). 春秋 时 齐 为 姜 姓,故称 齐 君之长女为 孟姜 。亦泛指世族妇女或美貌女子。《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 孟姜 ,洵美且都。” 毛 传:“ 孟姜 , 齐 之长女。”《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 孟姜 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如云女,如云女,颜如 孟姜 ; 秦淮 里, 秦淮里 ,宛如 濮上 。” 清 孙枝蔚 《木槿》诗:“岂为 孟姜 色,须邀诗客夸。”
(2).即 孟姜女 。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俗传 秦 筑 长城 ,有 范郎 之妻 孟姜 ,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一哭而城为之崩。” 清 无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来雪花飞, 孟姜 雪里送寒衣。”参见“ 孟姜女 ”。
(3).传说为 孤竹君 的侍女。因被献给 殷纣王 而投井自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才满十五岁的 孟姜 --啊啊,可怜的 孟姜 !她便在那年离开了我们了……她流了多少眼泪呵!”
词语解释:孟姜女  拼音:mèng jiāng nǚ
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 秦始皇 时人。因丈夫 范喜良 被迫筑 长城 ,为丈夫万里送寒衣,及至, 范郎 已死,哭于城下,城为之崩,尸骸现露。后投海死。故事最早出现于 唐 代,可能由 春秋 时“杞梁妻”哭夫崩城事附会而成。后来通过说唱、戏剧、歌曲等形式,流传颇广。现东关外 凤凰山 上有 孟姜女 庙。《敦煌曲子词·捣练子》:“ 孟姜女 , 杞梁 妻,一去 烟山 更不归。” 宋 周煇 《北辕录》:“次过 范郎庙 ,庙塑 孟姜女 。偶坐配享者, 蒙恬 将军也。” 清 无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来梅花岭头开, 孟姜女 寻夫到此来。”
词语解释:茈姜  拼音:zǐ jiāng
即紫姜。嫩姜。《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茈薑蘘荷,葴橙若蓀。”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子薑也。” 宋 杨万里 《牵牛花》诗:“浪言偷得星桥巧,只解冰盘染茈薑。”
词语解释:黄姜  拼音:huáng jiāng
姜黄。根茎入药,又可以做黄色染料。 唐 刘禹锡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採擷黄薑蕊,封题青琐闈。” 宋 苏轼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诗:“黄薑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词语解释:周姜  拼音:zhōu jiāng
(1). 宋 代词家 周邦彦 与 姜夔 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 苏 辛 、 周 姜 为一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猛起奋末,诚 苏 辛 之罪人;尽态逞妍,亦 周 姜 之变调。”
(2).指 太姜 。《诗·大雅·思齐》:“思媚 周姜 ,京室之妇。” 毛 传:“ 周姜 , 大姜 也。”参见“ 大3姜 ”。
词语解释:子姜  拼音:zǐ jiāng
初生的嫩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生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薑,或作子薑,宿根谓之母薑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生姜》:“四月取母薑种之。五月生苗……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薑。”
词语解释:庶姜  拼音:shù jiāng
指 姜 姓众女。《诗·卫风·硕人》:“庶 姜 孽孽,庶士有朅。” 高亨 注:“庶,众也。庶 姜 , 齐国 陪嫁和送嫁的一些 姜 姓女子。”后用以称同宗众女。《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含灵握文,异于庶姜。”
词语解释:玉姜  拼音:yù jiāng
传说中的毛女名。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秦 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 谷春 教食松叶,遂不飢寒,身轻如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秦镜诗》引 袁潘 诗:“惟有 玉姜 今不死,莲花掌上五云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读屈翁山诗有作》词:“ 白帝祠 边三尺雪,正值 玉姜 思嫁。”
词语解释:贞姜  拼音:zhēn jiāng
春秋 齐侯 女, 楚昭王 夫人之谥号。王出游,留夫人 渐台 之上。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之,忘持其符,夫人不肯行。使者归取符,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王曰:“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 贞姜 。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后多用为贞节守义的典故。 汉 阮瑀 《止欲赋》:“重行义以轻身,志高尚乎 贞姜 。”
词语解释:乾姜
晾干的生姜块茎。中药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痺湿,菟丝、蓯蓉之补虚乏……俗人犹谓不然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乾薑》:“乾薑,以母薑造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拄拐上虬鬚节,握着乾薑般五个指头。”
词语解释:麦句姜  拼音:mài jù jiāng
天名精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
词语解释:高良姜  拼音:gāo liáng jiā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毛,花白色。块根可制健胃剂。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高良薑》:“高良薑,种自 高凉 ,故名。不曰‘凉’者,言为薑之良也。其根为薑。”
词语解释:鬼子姜  拼音:guǐ zi jiāng
方言。菊芋的别名。 汪曾祺 《迷路》:“水开了,就一碗一碗喝起来,同时嚼着和辣椒、柚子皮腌在一起的鬼子姜。”
词语解释:干姜  拼音:gān jiāng
晾干的生姜块茎。中药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痺湿,菟丝、蓯蓉之补虚乏……俗人犹谓不然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乾薑》:“乾薑,以母薑造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拄拐上虬鬚节,握着乾薑般五个指头。”
词语解释:鼠衔姜  拼音:shǔ xián jiāng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竹轩》:“﹝ 徐本 ﹞独嗜书,每得一书,手自披对,缺板脱字,则界乌丝栏纸,乞善书者补之。笑谓人曰:‘吾犹老鼠搬生薑,劳无用也。’”后以“鼠衔薑”形容劳而无用。 清 陶琏 《示诸生》诗:“入世翻同虫食蓼,著书笑比鼠衔薑。”
词语解释:三姜  拼音:sān jiāng
汉 之 姜肱 与弟 仲海 、 季江 ,以孝友著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梁书·韦放传》:“ 放 性弘厚篤实,轻财好施,於诸弟尤为雍睦。每将远行及行役初还,常同一室卧起,时称为‘三姜’。”
词语解释:黄姜姜  拼音:huáng jiāng jiāng
形容黄而干枯。 沉从文 《八骏图·顾问官》:“小女孩因害疳结病,瘦得剩一把骨头,一张脸黄姜姜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向外凸出。”
词语解释:伯姜  拼音:bó jiāng
舜 臣子 伯夷 的别称。 伯夷 姓 姜 ,能明礼仪以佐 尧 舜 ,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 宋 秦观 《婚书》:“蚤年拥彗,尝趋大丞相之门;末路紬书,实佐先翰林之事。重以世母出於 伯姜 ,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结。”参见“ 伯夷 ”。
词语解释:伯夷  拼音:bó yí
(1).相传为 颛顼 之师。《山海经·海内经》:“ 伯夷父 生 西岳 , 西岳 生 先龙 , 先龙 是始生 氐羌 , 氐羌乞 姓。” 郭璞 注:“ 伯夷父 , 顓頊 师,今 氐羌 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 帝顓頊 师 伯夷父 。” 陈奇猷 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云:‘ 顓頊 师’。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汉书》
(2).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 孔 传:“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贤中》:“ 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伯夷 , 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3).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详“ 伯夷叔齐 ”。
词语解释:伯夷叔齐  拼音:bó yí shū qí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词语解释:不姜  拼音:bù jiāng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 不姜 之山, 黑水 穷焉。” 唐 柳宗元 《天对》:“ 黑水 淫淫,穷于 不姜 。”
词语解释:廉姜  拼音:lián jiāng
即葰。一种香菜。《仪礼·既夕礼》“茵著用荼,实绥泽焉” 汉 郑玄 注:“绥,廉薑也;泽,泽兰也,皆取其香且御湿。”《太平御览》卷九七四引 汉 刘桢 《清虑赋》:“仰秤木韮,俯拔廉薑。”《文选·左思〈吴都赋〉》“薑汇非一” 刘逵 注引《异物志》:“荾,一名廉薑,生沙石中,薑类也。其累大,辛而香,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则成也。 始安 有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廉薑》:“《食经》曰:‘藏薑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薑,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参阅《广雅·释草》“廉薑” 王念孙 疏证。
词语解释:恭姜  拼音:gōng jiāng
春秋 卫 世子 恭伯 (一作 共伯 )之妻。世子早死, 恭 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诗·鄘风·柏舟序》:“《柏舟》, 共姜 自誓也, 卫 世子 共伯 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是诗以絶之。” 晋 潘岳 《寡妇赋》:“蹈 恭姜 兮明誓,咏《柏舟》兮清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事夫执敬,有类於 恭姜 。”
词语解释:洋姜  拼音:yáng jiāng
菊芋的俗称。形状似姜,不辣。可以腌、泡作酱菜。 夏羊 《辩论会上·盐》诗:“还称来了十斤雪花盐,准备把洋姜、萝卜、大蒜一缸泡。”
词语解释:绿须姜  拼音:lǜ xū jiāng
中药材细辛之别名。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词语解释:苗姜  拼音:miáo jiāng
嫩姜。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外差官员﹞奏进神帛、鰣鱼、苗薑等鲜。”
词语解释:大姜  拼音:dà jiāng
周太王 妃, 文王 之祖母,姓 姜 。《国语·周语中》:“夫婚姻,祸福之阶也…… 齐 、 许 、 申 、 吕 由 大姜 。” 韦昭 注:“ 大姜 , 大王 之妃, 王季 之母也。”《诗·大雅·思齐》“思媚 周姜 ” 毛 传:“ 周姜 , 大姜 也。”
词语解释:猴姜  拼音:hóu jiāng
(1).药名。相传 唐玄宗 以其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补。参阅《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补》。引 唐 陈藏器 《本草拾遗》
(2).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
词语解释:姜姜  拼音:jiāng jiāng
争斗剧烈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按,《诗·鄘风·鹑之奔奔》作:“鹊之彊彊,鶉之奔奔。” 郑玄 笺:“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 孔颖达 疏:“《表记》引此,证‘君命逆则臣有逆命’,故註云‘彊彊,奔奔,争鬭恶貌也’。”
词语解释:痴鼠拖姜  拼音:chī shǔ tuō jiāng
亦作“痴鼠拖薑”。 比喻不聪明的人自找麻烦。《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按俗语説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薑,春蚕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