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末字词组
媻姗姗姗诮姗贻姗便姗笑姗嬽姗 

词语解释:媻姗  拼音:pán shān
见“ 媻珊 ”。
词语解释:媻珊  拼音:pán shān
亦作“媻姍”。亦作“ 媻跚 ”。
(1).犹蹒跚。行走艰难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媻珊勃窣,上金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媻姗”。 宋 文天祥 《赠刘矮跛相士》诗:“媻姗三尺躯,举止如不扬。” 清 林云铭 《林四娘记》:“﹝鬼﹞媻跚於地,冷气袭人。”
(2).飘动貌。 宋 黄庭坚 《满庭芳》词:“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
词语解释:姗姗  拼音:shān shān
(1).动作缓慢貌。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大胆秀才》:“须臾见一丽女子,自棺中姗姗而出。” 朱自清 《旅行杂记》二:“那时我总以为第二句应该开始了,岂知一等不来,二等不至,三等不到……四拍拍毕,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才姗姗的来了。”
(2).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叶圣陶 《隔膜·阿菊》:“伊姗姗地走入场中,给伊的小友做伴侣去了。”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月儿初还在丝丝柳影后窥看,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如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了池西。”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 黄梅霜 一把拉住 李槐英 的胳膊跟在 刘文蔚 的身后,姗姗地扭着腰肢向人群中间走过去。”参见“ 姗姗来迟 ”。
(3).形容人的气度飘逸潇洒。《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髮,仙骨姗姗。”《花月痕》第七回:“ 丹晕 、 曼云 自是好脚色, 掌珠 、 秋香 秀骨姗姗,也过得去。”
词语解释:姗姗来迟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1).语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 李夫人 不已,方士 齐 人 少翁 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颜师古 注:“姗姗,行貌。”后因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小芗传》:“ 小兰 如芙蓉女儿,明秀无匹,姗姗来迟,媚不可言。”
(2).形容来得很晚。 黄远庸 《虚三级省制案之轮廓》:“蹉跎復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异之服色、姗姗来迟者,则所谓虚三级省制案者也。”
词语解释:诮姗  拼音:qiào shān
讽刺;讥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戚友共誚姗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堪舆》:“既而辞去,以煤炭大书一火字於碑阴, 张 见之,誚姗不已。”
词语解释:贻姗  拼音:yí shān
招致讪笑、非议。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 曹孟德 、 李少卿 、 桓灵宝 、 杨处道 之外,能復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貽姗。”
词语解释:便姗  拼音:biàn shān
步履安详貌。一说衣服飘舞貌。
词语解释:笑姗  拼音:xiào shān
见“ 笑訕 ”。
词语解释:笑讪  拼音:xiào shàn
亦作“笑姍”。 讥笑。 清 姚鼐 《赠侍潞川》诗:“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
词语解释:嬽姗  拼音:yuān shān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