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姓名 拼音:xìng míng
姓和名字。《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曾参 之处 费 , 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 宋 苏轼 《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词语解释:姓字 拼音:xìng zì
姓氏和名字,犹姓名。《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铭誌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水浒传》第六回:“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词语解释:姓氏 拼音:xìng shì
(1).姓和氏。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秦 汉 以后,姓、氏不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遗脱。”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氏族》:“姓氏之称,自 太史公 始混而为一。”
(2).指姓名。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 调皮骡子 砍了几个木橛,刮了一刮,用歪歪斜斜的字迹记下了他们的姓氏,插在他们的墓前。”词语解释:姓系 拼音:xìng xì
姓氏宗族的源流系统。《新唐书·儒学传中·路敬淳》:“尤明姓系,自 魏 晋 以降,推本其来,皆有条序,著《姓略》、《衣冠系録》等百餘篇。”词语解释:姓望 拼音:xìng wàng
姓氏郡望。 唐 张鷟 《游仙窟》:“僕因问曰:‘主人姓望何处?夫主何在?’ 十娘 答曰:‘儿是 清河 崔公 之末孙。’”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按, 唐 代一姓之中又以郡望区别门第高下,故举姓氏时并举原籍郡名以为标志。词语解释:姓第 拼音:xìng dì
姓氏行第。姓下加排行以代姓名。如 元稹 称 元九 , 张籍 称 张十八 之类。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每岁上巳日,许宫女於 兴庆宫 内 大同殿 前与骨肉相见……有初到亲戚便相见者,有及暮而呼唤姓第不至者,涕泣而入。”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朱通判》:“而於岸侧得小歷一卷,乃羣盗常日所用口食歷,姓第具在,凡十有七人……西至 长沙 ,见人卖广药于肆,试以姓第呼之,輒回首。”词语解释:姓号 拼音:xìng hào
(1).姓氏。《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仓氏 、 庾氏 是也。”
(2).夜晚识别敌我的一种暗号,如口令。《宋书·沉攸之传》:“前锋有五军在 虎槛 ,五军后又络驛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 谓军吏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乃就一军请号,众咸从之。”词语解释:姓族 拼音:xìng zú
(1).大族,望族。《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故姓族之殷,不与王侯婚者,不以其五品不和睦,闺门不洁盛耶?”《后汉书·朱穆传》:“臣闻 汉家 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 李贤 注:“引用士人有族望者。”
(2).姓氏家族。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窃寻 璋之 姓族,士庶莫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四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