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老妪巫妪青牛妪道妪村妪收生妪喣妪媪妪
翁妪姁妪少妪假妪黄牛妪富妪覆妪媒妪
煦妪瞽妪乳妪里妪酒妪山妪妪妪 

词语解释:老妪  拼音:lǎo yù
(1).老年妇女。《史记·高祖本纪》:“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那庙中先有老嫗也在内躲雨。”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他从海岸上又折向街头来,在一只街角上又遇着刚才那位卖菜的老妪。”
(2).老妇自称。 唐 杜甫 《石壕吏》诗:“老嫗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词语解释:翁妪  拼音:wēng yù
老翁老妇的并称。多指老年夫妇。《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捉搦歌》:“天生男女共一处,但得两个成翁嫗。” 唐 韩愈 《谴疟鬼》诗:“乘秋作寒热,翁嫗所駡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流转至 万全山 中,翁嫗留治圃。”
词语解释:煦妪  拼音:xù yù
亦作“ 煦姁 ”。
(1).抚育;爱抚;长养。《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 郑玄 注:“气曰煦,体曰嫗。” 孔颖达 疏:“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万物也。” 唐 黄滔 《祭宋员外》:“优游五府,辉映双旌;两地之隆崇物望,一方之煦姁人情。” 清 王韬 《智说》:“煦嫗姑息近仁,亦仁之偏也。”
(2).温暖,暖和。 唐 白居易 《岁暮》诗:“加之一盃酒,煦嫗如阳春。”
词语解释:巫妪  拼音:wū yù
巫婆。《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 西门豹 顾曰:‘巫嫗,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旧唐书·程知节传》:“ 知节 谓 秦叔寳 曰:‘ 世充 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呪誓,乃老巫嫗耳,岂是拨乱主乎?’”
词语解释:姁妪  拼音:xū yù
抚育。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 河 灾汎东郡,庐井多堙沦。题舆得贤佐,姁嫗安疲民。” 清 刘大櫆 《阮君传》:“凡四海九州之内,鸟兽草木,无一物而不在姁嫗覆育之中。”
词语解释:瞽妪  拼音:gǔ yù
失明的老妇。《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 定儿 道:‘吾母醉矣。’背负瞽嫗,竟自去了。”
词语解释:青牛妪  拼音:qīng niú yù
神话传说中的土地之神。《辽史·后妃传·太祖淳钦后述律氏》:“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尝至 辽 土 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未几,童謡曰:‘青牛嫗,曾避路。’盖谚谓地祇为青牛嫗云。”
词语解释:少妪  拼音:shǎo yù
少女。
词语解释:乳妪  拼音:rǔ yù
乳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晏安宅妻》:“妇与乳嫗以月二日往焚香。” 清 施闰章 《蠖斋诗话·为陆佥事纪异》:“忽署中老乳嫗发狂作歌,其声凄楚。”
词语解释:道妪  拼音:dào yù
年老之女道士。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 王妙坚 者, 兴国军 九宫山 道嫗也。”
词语解释:假妪  拼音:jiǎ yù
鸨母。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客初至院,则密室供坐,假嫗伺客。”
词语解释:里妪
乡村妇女
词语解释:村妪  拼音:cūn yù
乡村老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冯生 ﹞朝视 十四娘 ,容光顿减;又月餘,渐以衰老;半载,黯黑如村嫗。”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见卖花者,女子为最多,次则村嫗耳。”
词语解释:黄牛妪  拼音:huáng niú yù
指 汉宣帝 外祖母 王媪 。《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宣帝 ﹞求得外祖母 王媪 ,媪男 无故 , 无故 弟 武 皆随使者诣闕。时乘黄牛车,故百姓谓之 黄牛嫗 。”
词语解释:酒妪  拼音:jiǔ yù
酒家老妇。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沽酒老嫗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秤同。” 唐 皇甫松 《大隐赋》:“遇茅狗之迎酒嫗,逢木羊之随 葛由 。”
词语解释:收生妪  拼音:shōu shēng yù
即收生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相传胞衣为人取去,儿必不育,故中家以上,防收生嫗如防盗。”
词语解释:富妪  拼音:fù yù
地神。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 共工 岂復怒,富嫗安得为!”
词语解释:山妪  拼音:shān yù
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女子。参见“ 山公 ”。
词语解释:山公  拼音:shān gōng
(1). 晋 山涛 的别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郭奕 已心醉, 山公 非虚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松》:“尤长启事,不减 山公 。”参见“ 山公启事 ”。
(2). 晋 山简 ,时人亦称 山公 。 简 字 季伦 , 山涛 幼子,性嗜酒,镇守 襄阳 ,常游 高阳池 ,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 戚 牛。” 宋 辛弃疾 《乌夜啼》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 郁达夫 《南天酒楼饯别映霞》诗之一:“ 山公 大醉 高阳 夜,可是伤春为柳枝。”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后汉书·宋均传》“ 浚遒县 有 唐 后 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嫗” 唐 李贤 注:“以男为山公,以女为山嫗,犹祭之有尸主也。”
(4).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 江 登 金山 ,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斑子》:“山魈者, 岭 南所在有之……雄者谓之山公,必求金钱;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护。”参见“ 山丈 ”。
词语解释:山公启事  拼音:shān gōng qǐ shì
晋 山涛 甄拔人物的启奏。《晋书·山涛传》:“ 涛 再居选职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启拟数人,詔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 山公 启事’。” 唐 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 嵇延祖 ,最望 山公 启事来。” 清 吴伟业 《鸳湖曲》:“ 中散 弹琴竟未终, 山公 启事成何用?”
词语解释:山丈  拼音:shān zhàng
雄性山魈。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鸟兽草木》:“山魈, 岭 南有,一足反踵,手足皆三指,雄曰山丈,雌曰山姑。夜扣人门,雄求金繒,雌求脂粉。”
词语解释:喣妪  拼音:xǔ yù
谓生养抚育。《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喣嫗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 孔颖达 疏:“天以气喣之,地以形嫗之,是天喣覆而地嫗育,故言喣嫗覆育万物也。”
词语解释:覆妪  拼音:fù yù
《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 孔颖达 疏:“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万物也。”后以“覆嫗”为庇荫养育。《旧唐书·文宗纪下》:“朕嗣守丕图,覆嫗生类,兢业寅畏,上承天休。”
词语解释:妪妪  拼音:yù yù
和悦貌。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昔者 项王 意乌叱吒,千人俱废,然见人慈爱嫗嫗,人有疾痛,为之涕泣和药。”
词语解释:媪妪  拼音:ǎo yù
年老的妇女。《北史·邢邵传》:“及代,吏人父老及媪嫗,皆远相攀追,号泣不絶。”
词语解释:媒妪  拼音:méi yù
媒婆。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即谩谓媒嫗:‘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侯翁 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嫗谢。’”《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继 又屡次教妻子劝 梅氏 嫁人,又寻媒嫗与他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