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玄妙 拼音:xuán miào
(1).《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道家所称的“道”深奥难识,万物皆出于此。后因以“玄妙”指“道”。 汉 牟融 《理惑论》:“﹝ 牟子 ﹞鋭志於 佛 道 ,兼研 老子 五千文,含玄妙为酒浆,翫《五经》为琴簧。”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存志太虚,安心玄妙。”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七:“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四折:“草菴内谈玄妙,蒲团上讲道德,万事休题。”
(2).指 魏晋 时代清谈的玄理。《世说新语·文学》“ 裴冀州 释二家之义” 刘孝标 注引《管辂传》:“ 裴使君 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
(3).形容事理深奥微妙,难以捉摸。《吕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三国志·魏志·方技传论》:“ 周宣 之相梦, 管輅 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絶技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那做人处世的道理,太广大了,太玄妙了。”
(4).泛指微妙的道理或诀窍。《红楼梦》第一二○回:“这是我亲眼见的,并非鬼怪,况听得歌声,大有玄妙。” 胡适 《漫游的感想·麻将》:“他们从不向我这位麻将国的代表请教此中的玄妙。”词语解释:二妙 拼音:èr miào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词语解释:墨妙 拼音:mò miào
(1).精妙的文章。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虽 渊 云 之墨妙, 严 乐 之笔精……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臣所恨才非墨妙,思乏笔精;不能赞扬休祚,歌咏圣德。”
(2).精妙的书法。 唐 鲁收 《怀素上人草书歌》:“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进德 ﹞弹琴读书,或展古人墨妙,临写不释手。”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所嫌腕弱但涂蚓,敢詡墨妙堪笼鹅。”
(3).精妙的绘画。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相府徵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 虎头 墨妙能频寄,马乳蒲萄不待求。”词语解释:微妙 拼音:wēi miào
(1).精微深奥。《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汉 赵岐 《〈孟子〉题辞》:“儒家惟有《孟子》閎远微妙,緼奥难见。”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祕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与之言,微妙玄远,多出意表。”
(2).指精微深奥的道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孟宗献 ﹞坐卧讽咏深思,已而尽得其法,下笔造微妙,再试,魁於乡、於府、於省、於御前,天下号 孟四元 。” 阿英 《盐乡杂信四》:“不知我佛如来,跑到森林中四十九日悟道时,亦曾参透此中微妙否?”
(3).谓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多一个人,我就不至于孤掌难鸣,而且,在微妙的关头,您又懂得怎样转换空气,把事情缓和下去。” 张洁 《沉重的翅膀》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相当微妙。得失全在反掌之间。”
(4).精细巧妙。《孙子·用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荀子·议兵》:“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 杨倞 注:“微妙,精尽也……诸侯有能精尽仁义,则能起而兼危此数国。”
(5).犹细小。《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微妙,犹细小。”词语解释:众妙 拼音:zhòng miào
(1).一切深奥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北史·隐逸传·徐则》:“夫道得众妙,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 唐 李白 《大猎赋》:“括众妙而为师,明无幽而不烛兮。” 金 元好问 《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之一:“静坐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説长生。”
(2).众多的妙趣。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借指道教。《唐大诏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遂使殊方之典,鬱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乘之后。”词语解释:绝妙 拼音:jué miào
极其美妙。《北齐书·郑述祖传》:“ 述祖 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絶妙。” 宋 叶适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惊人句,散尽麤浮使鬼钱。”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魏 贾将 有奴善别水,尝乘舟於 黄河 中流,以匏瓠接 河 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絳,以酿酒,名崑崙觴,芳味絶妙。” 冯骥才 《雕花烟斗》二:“如此一来,一只普普通通的烟斗便变成一件绝妙的艺术品。”词语解释:英妙 拼音:yīng miào
(1).年少而才华出众的人;少年英俊。 晋 潘岳 《西征赋》:“ 终童 山 东之英妙, 贾生 洛阳 之才子。” 隋 薛道衡 《豫章行》:“ 江 南地远接 闽 甌 , 山 东英妙屡经游。”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王公行状》:“ 子野 英妙,不衒文干进,当世佳士也。”
(2).美好的少壮时期。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3).优美。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陆枢密秀夫诗序》:“﹝ 秀夫 ﹞字 君实 ,文笔英妙。”词语解释:要妙 拼音:yào miào
亦作“ 要眇 ”。
(1).精深微妙。《老子》:“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三国志·吴志·刘惇传》:“ 惇 於诸术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穷尽要妙,著书百餘篇。”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诗:“高论探要妙,佳句裁清新。”
(2).美好貌。《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王逸 注:“要眇,好貌。” 晋 成公绥 《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丝竹之音要眇,木革之音杀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仰视,一雏姬凭阁上,妖姿要妙,不觉注目发狂。”词语解释:神妙 拼音:shén miào
亦作“ 神眇 ”。 神奇巧妙。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从先 武皇帝 ……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唐 杜甫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明 刘基 《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夫造化之神妙,岂夫人之所能穷哉!” 章炳麟 《程师》:“是故古之作述者,有所授受,必传之其人,岂独深錮其学,以为神眇,不可輒闻耶!”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我的意思,书法要达到深凝匀称才算神妙。”词语解释:道妙 拼音:dào miào
(1).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宋 真德秀 《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 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
(2).指文章。 唐 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梁 之 刘勰 ,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词语解释:精妙 拼音:jīng miào
(1).精微奥妙。《吕氏春秋·本味》:“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吾观近古以来,尤精妙者,唯 京房 、 管輅 、 郭璞 耳。”《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今僧尼往往依傍法服,五诫粗法尚不能遵,况精妙乎!”
(2).精致美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宋史·王著传》:“诸家字体,洞臻精妙。”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词语解释:入妙 拼音:rù miào
谓达到神妙之境。多形容诗文或技艺高超。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故得入妙。”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放翁 诗,善用‘阴’字,以心地清閒,故体帖得到。如‘乞借春阴护海棠’,‘正开郤要日微阴’,‘月过花阴故故迟’,‘春在轻阴薄靄中’,无不入妙。”词语解释:高妙 拼音:gāo miào
(1).美善之至。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汉 朝又悬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二曰通经学,三曰法令,四曰刚毅多略。”
(2).指技艺高超。《北史·姚僧垣传》:“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时所推。” 元 耶律楚材 《〈苗彦实琴谱〉序》:“公善於琴事,为当今第一。尝游於京师士大夫间,皆服其高妙。”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更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妙的医疗技术。”
(3).高才妙手。《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本造》:“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4).借指朝贵。《文选·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 吕向 注:“高妙,谓朝之贵者。言不能追参朝贵,復如鸟之歛翼,栖轩於故林。” 宋 范成大 《胡长文给事挽词》:“结綬参高妙,垂绅侍邃清。”
(5).高明巧妙。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与中国人》:“这在 中国 恰好相反,正认为高妙的文雅而表示绝艺的地方。”词语解释:谈妙 拼音:tán miào
谈说宗教义理。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词:“老佛更堪笑,谈妙説虚空。”词语解释:笔妙 拼音:bǐ miào
谓笔中妙品。 晋 王羲之 《笔经》:“製笔之法……直中绳,勾中钩,方圆中规矩,终日握而不败,故曰笔妙。”词语解释:穷妙 拼音:qióng miào
(1).极尽精妙。 汉 扬雄 《羽猎赋》:“游观侈靡,穷妙极丽。” 汉 马融 《长笛赋》:“穷妙极巧,旷以日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然巧一也,至於穷妙入神,在人自悟。”
(2).极力寻找玄妙的境界。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诗:“探奇极遥瞩,穷妙閲清响。”词语解释:巧妙 拼音:qiǎo miào
精巧美妙;灵巧高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正始 九年举秀才”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 何尚书 神明精微,言皆巧妙。”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 安禄山 於 范阳 以白玉石为鱼龙鳧雁,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鐫巧妙,殆非人工。” 柔石 《二月》二十:“回答的话真巧妙,使人坠在五里雾中。”词语解释:奇妙 拼音:qí miào
希奇神妙;美妙。《晋书·律历志中》:“弃其论,背其术,废其言,违其事,是必使 洪 奇妙之式不传来世。”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四折:“则听的仙音一派多奇妙。” 郭小川 《在社会主义高潮中》诗:“我们年青一代的命运是何等奇妙呵!”词语解释:轻妙 拼音:qīng miào
(1).轻盈美妙;轻捷美妙。《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美繁手之轻妙兮,嘉新声之弥隆。” 宋 柳永 《两同心》词:“綺筵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 元 赵孟頫 《海子上即事与李子构同赋》:“游骑等閒来洗马,舞靴轻妙迅飞鳧。”
(2).轻便;轻巧。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妇人线靴线鞋》:“ 开元 以来,例著綫鞋,取轻妙便于事。”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呀’,‘要得么’,‘好’,这些小字眼被他轻妙地插在别人的话语中间,就好像他说了许多话似的。”词语解释:造妙 拼音:zào miào
谓臻于奇妙之境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三士问相》:“ 李弼 仕至朝奉郎宗子博士, 翁楶 至承议郎 台州 通判,相者可谓造妙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二》:“其论君道、国政、民情、兵略,无不造妙。”词语解释:清妙 拼音:qīng miào
亦作“ 清玅 ”。
(1).轻清。指天体。《淮南子·天文训》:“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2).清高美好。亦指清高美好之士。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委辞召贡,保此清妙。”《三国志·吴志·王蕃楼玄等传论》:“ 胡冲 以为 玄 、 邵 、 蕃 一时清妙,略无优劣。”
(3).清新妙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天壤区区,惟恣五慾,实可愧耻,每以得作才鬼,犹胜顽仙。此 陶隐居 之志也。由是书画皆为清玅。”
(4).清新美妙。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 宋 张先 《玉树后庭花》词之二:“新声丽色千人,歌后庭清妙。” 王统照 《春雨之夜·山道之侧》:“我在驴子背上,无意中嗅着山中清妙的香气,想是由萌发的草木与流泉上蒸发出来的?”词语解释:娟妙 拼音:juān miào
秀美。 宋 刘一止 《点绛唇》词:“洞户香凝,宴开特地风烟好。靚妆娟妙。玉雪光相照。” 宋 范成大 《后巫山高》诗:“ 凝真宫 前十二峯,两峯娟妙翠插空。” 清 龚自珍 《卖花声》词序:“偶客 秣陵 ,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茅盾 《虹》四:“隔壁那家是搬来不久的 湖北 人。男子大概是在什么学校里当教员的罢,女子有一位娟妙的少妇和十七八岁的活泼的姑娘。”词语解释:奥妙 拼音:ào miào
1.深奥微妙。 汉 傅毅 《琴赋》:“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鬱滞。” 唐 贾岛 《寄武功姚主簿》诗:“静棋功奥妙,闲作韵清凄。”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观其议一事,出一言,必能达今古之变通,极天人之奥妙。” 冰心 《寄小读者》六:“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能测度的。”
2.秘密;秘诀。《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是我的行乐图,其中自有奥妙。你可悄悄地收藏,休露人目。”《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他是曾经发达过的人,晓得其中奥妙。”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将要去定多少桌喜酒,怎样把菜码略微一调动便可以省一元钱,而教一般的客人看不出其中的奥妙。”词语解释:胜妙
佳妙。《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奉持少戒,便以为足,不求湼槃胜妙法也。”《全唐诗》卷八五一载 吴越 僧《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之三:“胜妙重重惟祷祝,永资军庶息灾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廷珪 对胶,於百年外方见胜妙。”词语解释:灵妙 拼音:líng miào
神妙;美妙。《云笈七籤》卷四:“ 上清 者,宫名也,明乎混沌之表,焕乎大罗之天。灵妙虚结,神奇空生,高浮澄浄。”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货币是灵妙的,有国者更不能不死死地把持着它。”词语解释:机妙 拼音:jī miào
机微奥妙。《魏书·乐志》:“ 仲儒 不量庸昧,窃有意焉。遂竭愚思,钻研甚久。虽未能测其机妙,至於声韵,颇有所得。”词语解释:极妙 拼音:jí miào
极其美妙;极其巧妙。 晋 张翰 《杖赋》:“惟万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独书。中神性之极妙,岂给口之至味。”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四:“忽见庙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下,生视之,乃结草成者,文理甚细,色白而製度极妙。”词语解释:娇妙 拼音:jiāo miào
俏丽。 宋 张先 《梦仙乡》词:“ 江东 苏小 ,夭斜窈窕。都不胜、 綵鸞 娇妙。”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词语解释:华妙 拼音:huá miào
美妙;优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旧桥首夹建两石柱,螭矩趺勒甚佳,乘舆南幸,以其作制华妙,致之。” 平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 子由 云:‘ 东坡 謫居 儋耳 ,独喜为诗,精鍊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二》:“三子之谈於兹陋矣,此则 晋 人之清谈,非圣门之学,其文华妙,亦非説经之体也。” 叶圣陶 《两封回信》:“他辨认那印着美丽的小花的信笺,仿佛有许多真挚的情思、华妙的辞令在上边。”词语解释:深妙 拼音:shēn miào
深奥微妙。《史记·龟策列传》:“精微深妙,多所遗失。”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商隐》:“古人措词寓意如此深妙,令人感慨不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七》:“实则此为諦当,不必更説向深妙处去。”词语解释:元妙 拼音:yuán miào
(1).玄妙,奥妙。 明 高攀龙 《讲义·仁者其言也訒章》:“凡《论语》言仁,都是朴实头如此。可见为仁,只在言行上,别无元妙。”
(2).道教语。谓深奥微妙之道。《镜花缘》第九三回:“我看贤妹仙风道骨,大约上了 小蓬莱 ,已得了元妙。”词语解释:纤妙 拼音:xiān yāo
见“ 纤妙 ”。词语解释:不妙 拼音:bù miào
不好。 夏衍 《谈自己》:“‘不表示意见’,常常会比‘不出席’更加不妙。”词语解释:佳妙 拼音:jiā miào
美妙。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 布 射 僚 丸, 嵇 琴 阮 啸, 恬 笔 伦 纸, 钧 巧 任 钓,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清 陈衍 《〈辽诗纪事〉叙》:“虽由其国严禁文字出境,亦所作未臻佳妙。”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於是上古文章,冠絶千古……盖其运用之方,独擅佳妙之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七:“一新式的 意大利 钢琴,可以不按自鸣,谱子从琴背插入,机括开时音调佳妙无比。” 冰心 《往事(二)》一:“生命的历史一页一页的翻下去,渐渐翻近中叶,页页佳妙。”词语解释:敏妙 拼音:mǐn miào
(1).明快,隽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朱文公 云:‘二 苏 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 章士钊 《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辞趣敏妙,为 俞君 激赏。”
(2).敏捷颖悟。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子瞻 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词语解释:妍妙 拼音:yán miào
美好;美妙。 南朝 齐 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若 子邑 之纸,妍妙辉光; 仲将 之墨,一点如漆。” 唐 孙过庭 《书谱》:“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 萧 氏寡而无子……中令於窗隙中窥之,叹其妍妙,乃詰所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此落霞也,与孤鶩不类而类,故见妍妙。”词语解释:空妙 拼音:kōng miào
佛教语。谓空寂精微。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良由衅孽自作,以致业感相应。释氏乃演空妙之微言,阐慈悲之奥义。”词语解释:上妙 拼音:shàng miào
精妙,最好。 隋 江总 《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延阁緗素,校文遗闕;上妙铅槧,誉成碁(朞)月。”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辟谷说》:“辟穀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词语解释:写妙 拼音:xiě miào
谓描绘传神。 唐 卢照邻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穷形尽相,陋 燕 壁之含丹;写妙分容,嗤 吴 屏之坠笔。”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定国》:“每得君诗如得书,宣心写妙书不如。”词语解释:凝妙 拼音:níng miào
庄严玄妙。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禪。”词语解释:秘妙 拼音:mì miào
奥妙;奇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 王积薪 ﹞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 积薪 即出槖中局,尽平生之祕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云笈七籤》卷二:“广大之旨,虽典册未穷;祕妙之基,而玄经可见。”词语解释:新妙 拼音:xīn miào
新颖巧妙。《红楼梦》第七九回:“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却是你在这里住着还可以,我实在不敢当。”词语解释:逞妙 拼音:chěng miào
犹逞巧。 北齐 刘昼 《新论·托附》:“夫燕之巢幕,衔泥补缀,烂若綾纹,虽陶匠逞妙,不能为之,可谓固矣。” 唐 卢照邻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夫鎔金逞妙,徒罄中人之产;架宝崇奢,未阶大乘之化。”词语解释:端妙 拼音:duān miào
美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夜梦女郎,年可十四五,容华端妙。”词语解释:徼妙 拼音:jiǎo miào
精微;微妙。语出《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唐 独孤及 《对诏策》:“至如希微大体,徼妙元键,陛下得 黄帝 之遗珠久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论语〉》:“ 释 氏之棒喝,独属不亲, 老耼 之徼妙,皆为餘食矣。”词语解释:美妙 拼音:měi miào
(1).深奥,奥妙。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微忽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疎也。”
(2).美好奇妙;美好。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在这样的环境里,要领略艺术的美妙,我觉得是万难做到的。” 宋之的 《草地颂歌》:“在这一严寒的高原地带,谁知竟盛产各种各样美妙的水果。”词语解释:超妙 拼音:chāo miào
高超美妙。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寺有 唐 画罗汉一板,笔跡超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想见名臣落笔,自然超妙,不止 曹景宗 之能谐竞病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给我个答复吧,本着你的最柔美最超妙的真心。”词语解释:曼妙 拼音:màn miào
美艳;柔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还有 西班牙 跳舞,多么曼妙的 西班牙 跳舞!”《花城》1981年第1期:“轻盈曼妙的琴声在寂静的荔枝林中回旋着。”词语解释:圆妙 拼音:yuán miào
佛教语。谓圆满融通。《楞严经》卷二:“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元 蒙润 《四教仪集注》:“三諦圆融,不可思议,名圆妙。”词语解释:婉妙 拼音:wǎn miào
美好;美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新妇小名 阿美 ,颇婉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审諦之,则苗条婉妙,絶代美姝也。” 刘半农 《诗的修养》:“于榛狉蒙昧之世,忽然做了些灵秀婉妙的诗出来。”词语解释:妖妙 拼音:yāo miào
妖娆美好。 宋 欧阳修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诗:“ 飞琼 始十八,妖妙犹双环。”词语解释:敷妙 拼音:fū miào
谓草拟诏书。语本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寅亮大宝,敷纶妙秘。”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果乘驄马发嚣书,復道郎官稟纶詔……高门有閲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参见“ 敷纶 ”。
词语解释:敷纶 拼音:fū lún
宣诏。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话言之詔,貽在英粹。寅亮大宝,敷纶妙秘。”词语解释:殊妙 拼音:shū miào
犹绝妙。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九:“神力既殊妙,倾 河 焉足有?”《杂宝藏经·莲华夫人缘》:“王见是女端正殊妙,语仙人曰:‘与我此女。’”词语解释:角妙 拼音:jiǎo miào
谓竞斗巧妙。《文选·傅毅〈舞赋〉》:“於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李善 注:“ 晋灼 《汉书》注曰:埒,等。言鬭巧妙也。” 张铣 注:“角鬭巧妙。”词语解释:贤妙 拼音:xián miào
才德美好的人。《三国志·魏志·蒋济传》:“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愿大简贤妙,足以充‘百斯男’者。”词语解释:谐妙 拼音:xié miào
诙谐精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近与接谈,言语谐妙。心爱敬之。”词语解释:童妙 拼音:tóng miào
犹少小。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皇后兄弟、主壻外孙,年虽童妙,未脱桎梏。” 汪继培 笺:“妙,读为眇。”词语解释:窍妙 拼音:qiào miào
犹巧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北词传授》:“其中有 巧孙 者,故 马氏 粗婢,貌奇丑而声遏云,於北词关捩窍妙处,备得真传,为一时独步。”词语解释:窈妙 拼音:yǎo miào
亦作“ 窈眇 ”。亦作“ 窈渺 ”。
(1).精微;幽远。 汉 牟融 《理惑论》:“其广大之外,剖析其寂;窈妙之内,靡不纪之。”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
(2).美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观窈眇之奇舞,听 云和 之琴瑟。” 唐 刘复 《游仙》诗:“ 王母 何窈眇,玉质清且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南山 之外,又为小山,名曰 芙蓉城 ,穷极窈眇。”词语解释:韶妙 拼音:sháo miào
(1).美妙。 宋 贺铸 《惜奴娇》词:“赋深情,华年韶妙。”
(2).指年少之时。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韶妙如何有远图,未能相为信非夫。”词语解释:莫名其妙 拼音:mò míng qí miào
没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说不出道理来。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叶圣陶 《隔膜·一生》:“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也莫名其妙。” 梁斌 《红旗谱》三六:“ 贵他娘 也莫名其妙,心里想:‘老头子们又咕咕什么事情了?’”词语解释:莫明其妙 拼音:mò míng qí miào
同“ 莫名其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説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明其妙。”词语解释:诡妙 拼音:guǐ miào
谓奇谋妙计。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意者有他诡妙,可以擒之,则臣不知,不然未见深入之利也。”词语解释:伟妙 拼音:wěi miào
宏伟精妙。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其亚利山德大学,特称学者渊薮,藏书至十万余卷,较以近时,盖无愧色。而思想之伟妙,亦至足以铄金。”词语解释:冲妙 拼音:chōng miào
犹玄妙。《魏书·释老志》:“夫学迹冲妙,非浮识所辩;玄门旷寂,岂短辞能究。”《北史·魏纪一·明元帝》:“ 宣武 帝皇体得一之玄远,应自然之冲妙,大行大名,未尽盛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隋栖霞寺请天台智者大师疏》:“殫其理窟,究其冲妙。”词语解释:丽妙 拼音:lì miào
美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水》:“﹝猩猩﹞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词语解释:协妙 拼音:xié miào
谓与人同样巧妙。 南朝 梁 刘昭 《〈后汉书〉注补志序》:“协妙 元卓 ,律历以详;承洽 伯始 ,礼仪克举。”词语解释:谈玄说妙
谈论玄妙的事理。《朱子语类》卷十六:“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於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説妙之病。”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曰修身,见皆实事,不但谈玄説妙已也。”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故尝妄意以为今日之学,寧守先儒之説,拘拘为寻行数墨,而不敢谈玄説妙,自陷于不知之妄作。”词语解释:造微入妙 拼音:zào wēi rù miào
形容达到微妙的境界。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贺方回 ‘淡黄杨柳带栖鸦’, 秦处度 ‘藕叶清香胜花气’二句,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琴趣》:“鸣弦转軫,要先有鉤深致远之怀,不规规於絃手之间,期较工拙,便为造微入妙。”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运意琢句,造微入妙,极其形容之工,真可企媺 孤山 。”词语解释:幼妙 拼音:yòu miào
幽微。《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復扬。” 刘良 注:“幼妙,细声。”词语解释:闳妙 拼音:hóng miào
亦作“ 閎眇 ”。 深远微妙。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二:“ 唐 自 大中 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復有前辈閎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於俗尚,不能拔出。” 明 徐渭 《〈逃禅集〉序》:“其道甚閎眇而难名,所谓无欲而无无欲者也。” 章炳麟 《原儒》:“今令辩士艺人閎眇之学皆弃捐儒名,避师氏贤者路,名喻则争自息。”词语解释:粗妙 拼音:cū miào
丑恶与美好。《法苑珠林》卷四:“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麤妙异容,苦乐殊跡。”词语解释:隽妙 拼音:jùn miào
亦作“隽妙”。 隽永美妙。 宋 苏轼 《〈黄庭经〉赞》:“而画予二人像其后,笔势雋妙,遂为希世之寳。”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诗餘莫盛于 元 ,而 仁甫 所作尤称雋妙,至今流传人间者无多。”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八章:“结构都很弘丽,内容也极动人,遣辞也很隽妙。”词语解释:幽妙 拼音:yōu miào
见“ 幽眇 ”。
词语解释:幽眇 拼音:yōu miǎo
亦作“ 幽渺 ”。亦作“ 幽妙 ”。 精深微妙。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 宋 朱熹 《题沉公雅卜居图》诗:“言论覈幽妙,理乱穷端由。”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诗:“论文忽幽渺,境拟月寒硤。”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然其《荡妇秋思赋》……却是具有很幽渺的抒情的成分的。”词语解释:体贴入妙 拼音:tǐ tiē rù miào
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檀栾卿》:“姿容艷丽,性格柔婉,所演剧甚多,俱能体贴入妙。”词语解释:浅妙 拼音:qiǎn miào
犹纤巧。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应物 《郡斋忆山中》诗,淡远浅妙,亦从 陶 出…… 唐 人诗,浅妙者不少,而拙重者难得,以不知合资质与学力为一也。”词语解释:宏妙 拼音:hóng miào
雄劲高妙。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 象山 先生作《王荆公祠堂记》,笔力宏妙,自谓:‘断百餘年未了底公案,圣人復起,不易吾言。’”词语解释:烂妙 拼音:làn miào
姣艳。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韩晋公 镇 淛西 , 戎昱 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烂妙, 昱 情属甚厚。”词语解释:曲尽其妙 拼音:qǔ jìn qí miào
曲折深入地将其奥妙处都表达出来。形容表达的技巧很高明。《文选·陆机〈文赋〉》:“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吕向 注:“委曲尽其妙道矣。”《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五:“尅意雕琢,曲尽其妙。”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此文不但释《庄》具有新义,并实写清谈家之心胸,曲尽其妙。”词语解释:纤妙 拼音:xiān miào
亦作“ 纤玅 ”。
(1).细柔曼妙。 汉 马融 《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
(2).精细美妙。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射团》:“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於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 明 方孝孺 《题黄东谷诗后》:“金鏘玉戛,宫鸣徵和,有瓌奇纤玅之观,而无枯淡寒陋之态。”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谁家儿郎絶纤妙,马上探丸花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