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妖氛 拼音:yāo fēn
亦作“ 妖雰 ”。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词语解释:妖气 拼音:yāo qì
(1).妖异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
(2).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语解释:妖娆 拼音:yāo ráo
亦作“ 妖饶 ”。
(1).妩媚多姿。 唐 何希尧 《海棠》诗:“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嬈。” 宋 柳永 《合欢带》词:“身材儿,早是妖嬈。算风措,实难描。”《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説不尽万种妖嬈,画不出千般艷冶。” 明 陆采 《明珠记·邮迎》:“金花粉,玉镜臺,粧罢妖嬈增百倍。”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嬈。”
(2).指娇媚的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嬈,用搔首兮屏营。” 赵幼文 校注:“嬈, 宋 刊本《曹子建文集》作‘饶’。” 唐 法宣 《和赵王观妓》:“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嬈。”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 清 李渔 《怜香伴·请封》:“儘咱们掠了金钱,掳了丝縑,夺了妖嬈,方显得勇冠华夷,威行近远的 中山 年少。”
(3).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嬈。”词语解释:妖艳 拼音:yāo yàn
亦作“ 妖艷 ”。
(1).艳丽。《初学记》卷二七引 三国 魏 锺会 《菊花赋》:“乃有 毛嬙 西施 荆 姬 秦 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隋书·五行志下》:“ 陈后主 时,有 张贵妃 、 孔贵嬪 ,并有国色,称为妖艷。”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三月和风满 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这是个年轻的 中国 女人,站在一个老太婆的洋伞旁边,服装阔绰而妖艳。”
(2).指美女。 隋 卢思道 《美女篇》诗:“ 京洛 多妖艳,餘香爱物华。”《旧五代史·皇甫遇王清等传论》:“惑妖艳以丧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妖艷 春秋 首二 姜 ,致令 齐 卫 紊纲常。”词语解释:妖红
妇女勾引男子并与其私通词语解释:妖星 拼音:yāo xīng
古代指预兆灾祸的星,如彗星等。《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晋书·惠帝纪》:“ 尉 氏雨血,妖星见于南方。”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 蔡州 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河水。”词语解释:妖姬 拼音:yāo jī
美女。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一:“念我平居时,鬱然思妖姬。” 南朝 陈 后主 《玉树后庭花》诗:“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唐 韩愈 《龊龊》诗:“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清 孙枝蔚 《陈》诗:“可怜 后主 词名大,不遇 金陵 王气新。老将无权同草莽,妖姬有貌拟天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数十妖姬,扶公主交拜。”词语解释:妖气 拼音:yāo qì
(1).妖异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
(2).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语解释:妖妍 拼音:yāo yán
(1).艳丽。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尽妖妍於图画,极凶悖於人理。”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箇时无数併妖妍,箇里无穷总可怜。” 宋 陆游 《西湖春游》诗:“清明后,上巳前,千红百紫争妖妍。” 清 孙枝蔚 《清明日阎再彭携歌童泛舟城北》诗之二:“众情悦妖妍,同志贵真率。”
(2).指美女。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一:“三川穷名利, 京洛 富妖妍。”词语解释:妖孽 拼音:yāo niè
(1).指物类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死麟》:“ 河南 光山县 有一麟,亦牛所孕,其产时,光怪照耀,比邻皆谓火发来救,愚民不识,詈为妖孽,共击死。”
(2).指妖魔鬼怪之类。《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
(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姦伪不萌,妖孽伏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折附片》:“所可虑者,独在此謡传不实,真信不通,人心摇动,则妖孽潜滋。” 叶紫 《星》第五章:“今年就是清扫妖孽的年辰呀!”
(4).比喻女色。 唐 元稹 《莺莺传》:“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5).犹祸害,危害。《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 吴国 。”词语解释:妖怪 拼音:yāo guài
(1).恉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孔丛子·执节》:“若 中山 之穀,妖怪之事,非所谓天祥也。”《汉书·循吏传·龚遂》:“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 遂 , 遂 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监者盗其鐘铁,用充铸鏵,及鏵成而作鐘鸣响,人谓之妖怪。”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之后, 南京 虽繁盛益增,然近年屡有妖怪。 元光 间,白日虎入 郑门 。又,吏部中有狐跃出,宫中亦有狐及狼。”
(2).旧谓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明日视之,乃老狐也。自是亭舍更无妖怪。”《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文素 曰:‘臣启我王,此剑能断天下人间一切妖情鬼怪。鬼怪若见此剑,咸皆惊怖,无所逃遁。’王曰:‘寡人宫中有何妖怪?’” 巴金 《灭亡》第三章:“好像有什么妖怪要夺去他底宝物似的。”词语解释:妖饶 拼音:yāo ráo
见“ 妖嬈 ”。
词语解释:妖娆 拼音:yāo ráo
亦作“ 妖饶 ”。
(1).妩媚多姿。 唐 何希尧 《海棠》诗:“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嬈。” 宋 柳永 《合欢带》词:“身材儿,早是妖嬈。算风措,实难描。”《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説不尽万种妖嬈,画不出千般艷冶。” 明 陆采 《明珠记·邮迎》:“金花粉,玉镜臺,粧罢妖嬈增百倍。”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嬈。”
(2).指娇媚的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嬈,用搔首兮屏营。” 赵幼文 校注:“嬈, 宋 刊本《曹子建文集》作‘饶’。” 唐 法宣 《和赵王观妓》:“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嬈。”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 清 李渔 《怜香伴·请封》:“儘咱们掠了金钱,掳了丝縑,夺了妖嬈,方显得勇冠华夷,威行近远的 中山 年少。”
(3).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嬈。”词语解释:妖魔 拼音:yāo mó
妖精魔怪。亦以喻邪恶势力。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存之警后世,古鑑照妖魔。”《西游记》第八三回:“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如后队妖魔十分作怪,要点兵前去护阵,总听佐将号令,必俟杀灭后方准起行。”词语解释:妖邪 拼音:yāo xié
(1).妖异怪诞。 汉 王延寿 《梦赋》:“嗟妖邪之怪物,岂干真人之正度。”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宋 襄城 李颐 ,其父为人不信妖邪。”《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却説 李傕 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於军中。”
(2).指鬼怪神祟及其危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隋书·艺术传序》:“医巫所以御妖邪,养性命者也。”
(3).能用邪术害人的妖人。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是比诸盗贼之用闷香,拐带之用迷药,妖邪之用蛊毒,以攫人财而害人命者,殆有甚焉。”
(4).喻奸佞之人。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5).犹夭斜。袅娜多姿。 宋 苏轼 《荷华媚·荷花》词:“每悵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词语解释:妖丽 拼音:yāo lì
(1).艳丽。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昔者 西施 心痛而卧於道侧,姿颜妖丽,兰麝芬馥,见者咸美其容而念其疾,莫不踌躇焉。”《宋书·百官志上》:“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护衣服,奏事 明光殿 。”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开最早,而妖丽夺目。”
(2).指艳丽的女子或花朵。《汉书·梁怀王刘揖传》:“ 梁国 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客赠芍药》词:“数枝清晓烦驰骑。向小窗、依稀重见, 芜城 妖丽。”
(3).形容歌声之婉转动听。 宋 聂冠卿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词:“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鶯乱花隔。”词语解释:妖韶 拼音:yāo sháo
妖娆美好。 晋 陆机 《七征》:“舒妍辉以妖韶,若陵危之未安。” 唐 温庭筠 《惜春词》:“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韶,一本作“ 嬈 ”。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态。”词语解释:妖精 拼音:yāo jīng
(1).指流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沴气朝浮,妖精夜殞。” 倪璠 注引《南史·梁元帝纪》:“及 魏 军至栅,是夜有流星坠城中。”
(2).妖怪精灵之类。《隋书·五行志上》:“ 开皇 中,掖庭宫每夜有人来挑宫人。宫司以闻。帝曰:‘门卫甚严,人何从而入。当是妖精耳。’”《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把此剑去深宫之内壁上掛之,人见不怕,如妖怪见之,失声叫走,便是妖精。” 明 唐顺之 《鼎砚铭》:“嗤尔者谓尔无腹不可以承公餗,识尔者谓尔有灵可以辟妖精。”
(3).比喻以姿色迷人的女子。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他近来娶了两个妖精,十分碍眼。” 茅盾 《小巫》:“老太太又在前面屋子里拍桌子大骂:‘宠了个妖精,就和嫡亲女婿生事了!’”
(4).喻凶恶的敌人或作恶害人的坏人。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诗:“闻説 武安君 ,万里驱妖精。” 杨朔 《蓬莱仙境》:“命运要不是捏在各样吃人妖精的手心里,拿着人民当泥团搓弄,而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人民便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历史,新的命运。”词语解释:妖祲 拼音:yāo jìn
犹妖氛。比喻寇乱。《宋书·竟陵王诞传》:“既妖祲廓清,大明升曜,幽显宅心,远邇云集。”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戎机习短蔗,妖祲浄 长榆 。”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歷歷革前弊,拳拳扫妖祲。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参见“ 妖氛 ”。
词语解释:妖氛 拼音:yāo fēn
亦作“ 妖雰 ”。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词语解释:妖气 拼音:yāo qì
(1).妖异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
(2).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语解释:妖姿 拼音:yāo zī
艳丽的姿容。 南朝 梁 萧子范 《罗敷行》:“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宋 王禹偁 《杏花》诗之三:“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两未匀。”词语解释:妖冶 拼音:yāo yě
(1).艳丽。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青琴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嫺都。”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皓齿明眸,异常妖冶。”
(2).指艳而不正。 明 归有光 《山茶》诗:“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冰心 《往事二》三:“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3).指美女。 汉 张衡 《七辩》:“鼙鼓协吹,竽籟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京室多妖冶,粲粲都人子。”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
(4).佚荡貌。 晋 陆机 《文赋》:“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词语解释:妖娴 拼音:yāo xián
闲雅。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诗:“空劳慰顦顇,妍唱剧妖嫻。”集注引 童宗说 曰:“妖嫻,谓闲雅。”一本作“ 妖嫺 ”。词语解释:妖鸟 拼音:yāo niǎo
怪鸟。 唐 韦应物 《杂体》诗之二:“古宅集祅鸟,羣号枯树枝。” 唐 刘禹锡 《秋萤引》:“撮蚊祅鸟亦夜飞,翅如车轮人不见。”词语解释:妖彗 拼音:yāo huì
(1).彗星。古人认为彗星预兆灾祸,故称。《晋书·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谓扫星……见则兵起,大水。” 清 黄景仁 《冬青树引和谢皋羽别唐珏韵》:“杜宇啼碧千年枝,西来妖彗曳长尾。”
(2).比喻寇贼。 唐 穆员 《骠骑大将军刘公墓志铭》:“伟哉 段公 ,与我同德,将灭妖彗,载清宸极。” 明 陈子龙 《平陵东》诗:“炎精中烬妖彗红, 平陵 松柏生秋风。”词语解释:妖梦 拼音:yāo mèng
反常之梦;妖妄之梦。《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 晋 之妖梦是践。” 杜预 注:“ 狐突 不寐而与神言,故谓之妖梦。”按, 狐突 与神言事,见《僖公十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词语解释:妖魅 拼音:yāo mèi
指妖魔鬼怪之类。《西京杂记》卷一:“旧传此镜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 宣帝 从危获济。”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瑶函真跡在,妖魅敢扬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秦时人》:“毛人招之曰:‘吾非妖魅,乃 秦 时筑 长城 卒。’”词语解释:妖祥 拼音:yāo xiáng
(1).凶兆和吉兆。《周礼·春官·眡祲》:“以观妖祥,辨吉凶。” 郑玄 注:“妖祥,善恶之徵。” 贾公彦 疏:“祥是善之徵,妖是恶之徵。”《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2).指显示灾异的凶兆。《礼记·乐记》:“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祥数见。”《新唐书·李德裕传》:“昔 吴 有圣水, 宋 齐 有圣火,皆本妖祥,古人所禁。”词语解释:妖女 拼音:yāo nǚ
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名都多妖女, 京 洛 出少年。” 南朝 梁 何逊 《嘲刘谘议》诗:“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牀。”词语解释:妖凶 拼音:yāo xiōng
犹邪恶。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一本作“ 妖凶 ”。词语解释:妖蜃
传说中的海中怪物,能吐气成海市蜃楼词语解释:妖术 拼音:yāo shù
旁门左道用以欺人惑众的法术。《魏书·皇后传·孝文幽皇后》:“ 高祖 又让后曰:‘汝母有妖术,可具言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赵州 祖珍俭 有妖术。悬水瓮於梁上,以刃斫之,绳断而瓮不落。”《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六年》:“初, 鉅鹿 张角 奉事 黄 老 ,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学了与民间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为非作歹的,只得叫妖术。”词语解释:妖灾 拼音:yāo zāi
古代指天时、物类的反常现象。《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集解〉序》:“是以妖灾因衅而作。”词语解释:妖雾 拼音:yāo wù
指山林中的瘴气
神话中妖魔施用邪术产生的雾气词语解释:妖幻 拼音:yāo huàn
指怪异的幻术。《北史·魏京兆王子推传》:“时 冀州 沙门 法庆 既为妖幻,遂説 勃海 人 李归伯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如不吾同,当发其妖幻,首於官。”词语解释:妖神 拼音:yāo shén
邪神,非正统的神。《左传·僖公十九年》“ 宋公 使 邾文公 用 鄫子 於 次睢 之社,欲以属 东夷 ” 晋 杜预 注:“此水次有妖神, 东夷 皆社祠之。”《新唐书·太宗纪》:“禁私家妖神淫祀。”《西游记》第三一回:“想那怪不是凡间之怪,多是天上之精,特来查勘,那一路走了甚么妖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旱魃 为虐,见《云汉》之诗……《山海经》实以 女魃 ,似因《诗》语而附会,然据其所言,特一妖神耳。”《太平天囯资料·鄂城纪事诗》:“贼谓庙为妖庙,神为妖神,皆纵火焚之。”词语解释:妖娇 拼音:yāo jiāo
(1).娇美。 唐 司马逸客 《雅琴篇》:“窈窕楼臺临上路,妖娇歌舞出 平阳 。” 明 徐渭 《唐伯虎画崔氏且题次其韵》:“嫁后形容难不老,画中临搨也应陈。 虎头 亦是 登徒子 ,特取妖娇动世人。” 柔石 《二月》八:“女孩子却妖娇地说:‘等一等, 萧伯伯 ,你再等一等。’”
(2).借指娇美的女子。《天雨花》第六回:“ 毛成 接了心如醉,眼看妖娇不转睛。”
(3).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云且住。”词语解释:妖人 拼音:yāo rén
(1).美女。 汉 应瑒 《报庞惠恭书》:“发明月之辉光,照妖人之窈窕。”
(2).有妖术的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未几有妖人 张怀素 号 落托 者谋乱。”《水浒传》第五三回:“ 马府尹 喝道:‘你这厮是那里妖人?如何从半天里吊将下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康熙 间妖人 朱方旦 , 道光 间 薛执中 ,皆挟道术游京师,能驱遣风雷,役使鬼神,先期言休咎,多奇中。”词语解释:妖物 拼音:yāo wù
(1).指怪异、反常的事物。 汉 荀悦 《神怪论》:“逆中和之理,则含血失其节而妖物妄生。”
(2).妖怪,妖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临川 间诸山有妖物,来常因大风雨,有声如啸,能射人。” 宋 徐铉 《稽神录·广陵士人》:“忽有双髻青衣女子……某知其妖物也,惧不敢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即有宫人奔奏:‘妖物至矣!’”
(3).不祥之物。《新唐书·柳玭传》:“七十万钱,岂於女惜?但釵直若此,乃妖物也。祸必随之。”
(4).指奇巧的器物。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诸洋互市,瓌货日至……往往而有奇技妖物,旁出不穷。”
(5).有妖术的人。《旧唐书·毕师铎传》:“ 用之 一妖物耳,前受 襄王 伪命,作镇 广州 ,迟留不行,志图 淮海 节镇。令公已夺其魄,彼一旦成事,焉能北面事妖物耶!”按, 吕用之 , 唐 高骈 爱将,以左道惑 骈 。故称。词语解释:妖言 拼音:yāo yán
(1).怪诞不经的邪说。《六韬·兵徵》:“妖言不止,众口相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 宣和 间,妖言至多。”《水浒传》第九一回:“ 田虎 乘机纠集亡命,揑造妖言,煽惑愚民。”
(2).犹妄言,胡说。《韩诗外传》卷二:“ 桀 拍然而抃,盍然而笑,曰:‘子又妖言矣!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 唐 元稹 《赛神》诗:“去年大巫死,小覡又妖言:邑中神明宰,有意効 西门 。”
(3). 秦 汉 时罪名之一。《史记·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 唐 刘蜕 《投知己书》:“及 秦 世为之妖言, 东汉 为之党禁,公道畏忌,相顾而野死。”词语解释:妖贼 拼音:yāo zéi
詈词。旧指以妖言惑众倡乱的人。《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甘陵 人 刘文 与 南郡 妖贼 刘鮪 交通,讹言 清河王 当统天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是岁, 鄱阳 妖贼 鲜于琛 改元 上愿 ,有众万餘人。”《明史·神宗纪二》:“十二月壬子, 南京 妖贼 刘天绪 谋反,事觉伏诛。”词语解释:妖风 拼音:yāo fēng
妖怪所带的风。喻不正、恶劣的风气词语解释:妖童 拼音:yāo tóng
亦作“ 妖僮 ”。
(1).美少年。多指男色。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2).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词语解释:妖寇 拼音:yāo kòu
犹盗寇。《南史·王懿传》:“祅寇豕突,恃我远征,既闻凯入,将自奔散。”词语解释:妖惑 拼音:yāo huò
(1).以妖言煽惑。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后汉书·刘陶传》:“时 鉅鹿 张角 伪託大道,妖惑小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世间第一妖惑,莫此为甚,而世犹信之不已,何哉?”
(2).惑人的媚态。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 孙寿 甚美而善为妖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乃国初方堕於井,遂为龙所驱使,为妖惑以诱人,用供龙所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孌童倡女﹞恣为媟狎于其侧,柔情曼态,极天下之妖惑。”词语解释:妖讹 拼音:yāo é
(1).怪诞虚妄。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既不信道,好为訕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北史·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妖讹,不获返其真性。” 五代 徐夤 《寓题杂怀》诗:“大道真风早晚还,妖讹成俗污乾坤。”
(2).指怪诞乖谬之言。《旧唐书·高祖纪》:“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词语解释:妖闲 拼音:yāo xián
美丽而娴雅。 南朝 梁武帝 《戏作》诗:“妖闲逾 下蔡 ,神妙絶 高唐 。”词语解释:妖魑 拼音:yāo chī
犹妖魅,鬼怪。 唐 李颀 《爱敬寺古藤歌》:“风雷霹靂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西游记》第六七回:“驱神使将,拘到妖魑。”词语解释:妖辞 拼音:yāo cí
怪异不正之言。《荀子·正名》:“忌讳不称,祅辞不出。”词语解释:妖玩 拼音:yāo wán
(1).指美女。《楚辞·招魂》:“ 郑 卫 妖玩,来杂陈些。” 王逸 注:“妖玩,好女也。”
(2).怪异的玩好。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后常欲琢毁坏之,乃诫 先主 曰:‘昔 子罕 不以玉为寳,《春秋》美之;今 吴 魏 未灭,安以妖玩经怀?’”词语解释:妖淫 拼音:yāo yín
(1).淫靡。多指乐声。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雅》、《颂》之诗之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宋 周敦颐 《周子通书·乐上》:“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
(2).怪诞邪僻。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妖淫諛佞譸张之説,无所出於其中。” 唐 柳宗元 《贞符》:“后之妖淫嚚昏好怪之徒,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跡、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
(3).轻狂放浪。《平山冷燕》第二回:“举止幽闲,宛如一寒素书生,闺阁脂粉妖淫之态,一切洗尽。”词语解释:妖沴 拼音:yāo lì
(1).犹妖氛。喻寇乱。《南齐书·高帝纪上》:“妖沴载澄,国涂悦穆。” 唐 张九龄 《贺突厥小可汗必是伤死状》:“陛下圣德无远,妖沴自销,不劳师徒,已清朔漠。”
(2).怪异不祥。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虹蜺》:“虹蜺者阴阳不和之气,妖沴之兆也。”词语解释:妖妙 拼音:yāo miào
妖娆美好。 宋 欧阳修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诗:“ 飞琼 始十八,妖妙犹双环。”词语解释:妖媚 拼音:yāo mèi
(1).艳丽妩媚。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今汝所纳新妇,妖媚无双。”
(2).指妩媚而不正派。《武王伐纣平话》卷上:“遂换了女子之灵魂,变为妖媚之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惟其如是之妖媚,故蛊惑其夫,荼毒前妻儿女。” 茅盾 《子夜》十一:“ 刘玉英 眼珠一转,很妖媚地笑了。”词语解释:妖厉 拼音:yāo lì
(1).谓怪异凶险之类的现象。《吕氏春秋·察贤》:“雪霜雨露时,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 高诱 注:“妖,怪;厉,恶。”
(2).鬼怪。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 季 正色责之曰:‘汝为何等妖厉,顾敢然!不亟去,吾将请集道流,绳汝以法。’”词语解释:妖党 拼音:yāo dǎng
犹恶党,逆党。《南史·沉约传》:“既门陷祅党,兄弟并应从诛。”词语解释:妖火 拼音:yāo huǒ
怪异之火。 清 钱谦益 《祭高阳公文》:“野熊啸邑,祅火震礮。”词语解释:妖妖调调
妖里妖气;俏艳而轻佻词语解释:妖凶 拼音:yāo xiōng
亦作“ 妖凶 ”。 妖魅凶物。喻奸邪凶恶的人。 唐 宋若昭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兇。”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见“ 妖兇 ”。词语解释:妖服 拼音:yāo fú
(1).妖冶的服装。 汉 张衡 《七辩》:“美人妖服,变曲为清。改赋新词,转歌流声,此音乐之丽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 明 刘基 《渔樵子对》:“高屋大厦,百鬼所闞;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2).指不祥之服。《晋书·五行志上》:“尚书 何晏 好服妇人之服, 傅玄 曰:‘此妖服也。’”词语解释:妖诞 拼音:yāo dàn
怪异荒诞。《宋史·方技传序》:“一切焄蒿妖诞之説,皆以巫医为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 华光 显圣, 目连 入冥, 大圣 收魔之属,则太妖诞。”词语解释:妖蛊 拼音:yāo gǔ
(1).艳丽。《文选·张衡〈西京赋〉》:“妖蛊艳夫 夏姬 ,美声畅於 虞氏 。” 刘良 注:“妖蛊,艳美也。”《文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李善 注:“妖蛊,淑艳也。” 唐 温庭筠 《锦鞵赋》:“若乃金莲 东昏 之 潘妃 ,宝屧 临川 之 江姬 。匍匐非 寿陵 之步,妖蛊实 苧萝 之 施 。”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蓇容草溪边兽栎鸟》:“谿边类狗,皮厌妖蛊。”《晋书·郭璞传》:“陛下若以 谷 信为神灵所凭者,则应敬而远之……若以 谷 为妖蛊诈妄者,则当投畀裔土,不宜令褻近紫闈。”词语解释:妖法 拼音:yāo fǎ
犹妖术。《水浒传》第五四回:“离寨渐近, 高廉 在马上作起妖法,却早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寳 就马上披髮仗剑,作起妖法。”参见“ 妖术 ”。
词语解释:妖术 拼音:yāo shù
旁门左道用以欺人惑众的法术。《魏书·皇后传·孝文幽皇后》:“ 高祖 又让后曰:‘汝母有妖术,可具言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赵州 祖珍俭 有妖术。悬水瓮於梁上,以刃斫之,绳断而瓮不落。”《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六年》:“初, 鉅鹿 张角 奉事 黄 老 ,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学了与民间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为非作歹的,只得叫妖术。”词语解释:妖忌 拼音:yāo jì
怪诞的忌讳。 三国 魏 嵇康 《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俗之时日,顺妖忌而逆事理。时名虽同,其用适反。”《后汉书·张奂传》:“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词语解释:妖形怪状 拼音:yāo xíng guài zhuàng
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叶圣陶 《金耳环》:“他离开了营在路上走时,总看见那些妖形怪状又怪好看的女人。”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那副怪样子我就看不惯,野鸡不像野鸡,妖形怪状,男人不在家,不三不四的男人一个个的带到家里来。”词语解释:妖变 拼音:yāo biàn
(1).指反常、怪异的现象或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后汉书·陈忠传》:“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隋书·高祖纪下》:“以平 陈 所得古器多为妖变,悉命毁之。”
(2).灾异和变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邓子龙香木》:“虽云运数前定,何物枯枿,能预示妖变乃尔。”词语解释:妖妄 拼音:yāo wàng
(1).怪异荒诞。《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説竞起。” 明 张居正 《答山西崔巡抚计纳叛招降之策》:“何为纳此无用之人,听其妖妄之説,而坏已成之功,失永久之利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 汉 光武帝 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藉以证明自己受天命,应该做皇帝。”
(2).指怪异荒诞之说。《孔丛子·叙书》:“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
(3).指妖术,旁门左道。《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四年》:“ 崔玄籍 曰:‘起兵仗顺,犹且无成,况凭妖妄,其能久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时有 赵古元 者,本名 一平 , 浙 之 山阴 人,惯习妖妄。”词语解释:妖魔鬼怪 拼音:yāo mó guǐ guài
(1).泛指一切害人的妖怪。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安知他不是箇妖魔鬼怪?”《西游记》第三七回:“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魎邪神。”
(2).比喻坏人。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二章:“你们这些妖魔鬼怪,想当初是多么凶恶,多么猖狂呵!”词语解释:妖妖 拼音:yāo yāo
美盛貌。 唐 舒元舆 《牡丹赋》:“妁妁妖妖,逶逶迤迤。”词语解释:妖婆 拼音:yāo pó
勾引男人陷入危险和受损害境遇的女人词语解释:妖声怪气 拼音:yāo shēng guài qì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词语解释:妖调 拼音:yāo diào
犹妖冶。《红楼梦》第二一回:“这媳妇妖调异常,轻狂无比。”一本作“ 美貌 ”。《红楼梦》第九十回:“况且有时高兴,打扮的妖调非常。”参见“ 妖冶 ”。
词语解释:妖冶 拼音:yāo yě
(1).艳丽。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青琴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嫺都。”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皓齿明眸,异常妖冶。”
(2).指艳而不正。 明 归有光 《山茶》诗:“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冰心 《往事二》三:“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3).指美女。 汉 张衡 《七辩》:“鼙鼓协吹,竽籟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京室多妖冶,粲粲都人子。”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
(4).佚荡貌。 晋 陆机 《文赋》:“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词语解释:妖雰 拼音:yāo fēn
见“ 妖氛 ”。
词语解释:妖氛 拼音:yāo fēn
亦作“ 妖雰 ”。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词语解释:妖气 拼音:yāo qì
(1).妖异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
(2).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词语解释:妖靡 拼音:yāo mí
(1).艳丽华美。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僕将为君子説游观之至娱,演声色之妖靡。”
(2).指美女。《列子·汤问》:“妖靡盈庭,忠良满朝。”词语解释:妖里妖气 拼音:yāo lǐ yāo qì
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多以形容女性。 李强 杜印 《在风雨中长大》:“随着一串尖脆的笑声,一个穿得妖里妖气的女人走拢来说。”词语解释:妖野 拼音:yāo yě
修饰,使貌美。《易·繫辞上》“冶容诲淫” 唐 陆德明 释文:“言妖野容仪,教诲淫泆也。”词语解释:妖幸 拼音:yāo xìng
亦作“ 妖幸 ”。 指以姿色得幸于君的嫔妃美人。《后汉书·皇后纪序》:“妖倖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拾遗记·后汉》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夫后族之盛,专挟内主之威,皆以党嬖强盛,肆嚣於天下,妖幸侵政,擅椒房之亲。”
见“ 妖倖 ”。词语解释:妖言惑众 拼音:yāo yán huò zhòng
以妖异不经之言欺诳、煽惑众人。《魏书·刑罚志》:“其 延陵 法权 等所谓月光童子 刘景暉 者,妖言惑众,事在赦后,亦合死坐。”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妖惑众》:“状若佯狂,妖言惑众。 蜀 之聋俗,莫不皈依。”《红楼梦》第六七回:“世上这些妖言惑众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近来有些奸细隐藏在和尚、道士里面,到处妖言惑众,妄想灭 清 复 明 。”词语解释:妖由人兴 拼音:yāo yóu rén xīng
谓妖异祸变因人之行为违背常道而产生。《左传·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隋 王度 《古镜记》:“前后令至,皆祠謁此树,不则殃祸立即也。 度 以为妖由人兴,淫祠宜絶。”词语解释:妖眚 拼音:yāo shěng
(1).指灾异。 汉 刘瑜 《延熹八年举贤良方正上书陈事》:“怨毒之气,结成妖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苟错其方,则为妖眚。”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奏凯》:“且喜鲸鯢已获,见东海之无波;妖眚顿消,仰太阳之普照。”
(2).妖异之气。喻黑暗腐朽的统治。词语解释:妖异 拼音:yāo yì
(1).反常怪异的现象。《后汉书·郎顗传》:“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后汉书·谢弼传》:“臣闻和气应於有德,妖异生乎失政。” 宋 方勺 《青溪寇轨》:“ 方腊 生而数有妖异,一日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
(2).鬼怪。《后汉书·栾巴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资产以祈祷。 巴 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乃悉毁坏房祀,翦理姦巫,以是妖异自消。”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商》:“ 商 谓其深山穷谷,非能居焉,疑为妖异,忽遽而返。”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王上舍》:“此为妖异,不言而知。”
(3).美艳奇异。 明 袁宏道 《墨畦》:“午间红晕一点如腮霞,花之极妖异者。”词语解释:妖咎 拼音:yāo jiù
灾异。《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今卦中见象而不见其凶,知非妖咎之徵,自无所忧也。”词语解释:妖僮 拼音:yāo tóng
见“ 妖童 ”。
词语解释:妖童 拼音:yāo tóng
亦作“ 妖僮 ”。
(1).美少年。多指男色。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2).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