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无妄诈妄昏妄诡妄讹妄迂妄纰妄狡妄
诸妄破妄伪妄诳妄谵妄欺妄嚣妄瞽妄
虚妄庸妄骄妄僭妄凶妄违妄讪妄矫妄
迷妄谬妄贪妄陋妄谗妄浅妄讝妄祛妄
诞妄邪妄谄妄躁妄蚩妄将妄苟妄瞀妄
狂妄愚妄谲妄乱妄险妄悖妄妖妄 
尘妄痴妄诬妄冒妄谋虚逐妄惑妄疏妄 
怪妄缪妄诙妄谛妄灶妄恣妄奸妄 

词语解释:无妄  拼音:wú wàng
(1).指《易》卦“无妄”。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偕。”
(2).谓邪道不行;不敢诈伪。《管子·宙合》:“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 宋 朱熹 集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3).指灾祸变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刘良 注:“无妄惟时,当穷灾之时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参阅《易·杂卦》及 韩康伯 注。
(4).意外;不期然而然。《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而君以惯暇逢仓猝,整习遇草野,厌冠而返,可谓无妄之辱矣!”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无妄》:“无妄,元亨利贞。” 程颐 传:“无妄者,至诚也。”
(2).谓真实,真相。《庄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3).不测;意外。《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 颜师古 注:“取《易》《无妄卦》为义。”参见“ 无妄之灾 ”。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鲍彪 注:“无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府君大怒曰:‘吾闻之,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
词语解释:无妄之灾  拼音:wú wàng zhī zāi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谓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诬遭灾。后称平白无故受害为“无妄之灾”。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於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夏主簿 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贜州官收在监里。”亦作“ 无妄之灾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设在 北京 ,也是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但还是遭些无妄之灾。”
指意外的灾祸。《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竟非无妄之灾,莫见有瘳之候。”
词语解释:诸妄  拼音:zhū wàng
所有,一切。《汉书·李广传》:“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妄犹凡也。”
词语解释:虚妄  拼音:xū wàng
荒诞无稽。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於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一切根本的根本若不究诘一下,重新估定的评价能保没有虚妄么?万一有虚妄,立足点就此消失。”
词语解释:迷妄  拼音:mí wàng
暗于事理;虚诞荒谬。《管子·山权数》:“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今之言禪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之者悵悵然,益入於迷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正信不立,又乌从比较而知其迷妄也。”
词语解释:诞妄  拼音:dàn wàng
荒诞虚妄。 唐 裴铏 《传奇·萧旷》:“无信造作,皆 梁 朝四公诞妄之词尔。”《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初, 誌斗 尝斥 祥 诞妄要功,人疑为 祥 所杀。” 沉钧儒 《〈申屠氏〉序言》:“至于观者经验,则积久所得,亦有可略而言者:(一)不宜过于诞妄。”
词语解释:狂妄  拼音:kuáng wàng
(1).放肆妄为;妄自尊大。《荀子·强国》:“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宋 苏辙 《再乞责降李伟札子》:“凡 伟 所言,大率狂妄,不疑如此,由此朝廷信以为实,为之发兵调夫。”《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是书生狂妄,不回他几字,他只道我不知其意,只管歪缠。” 茅盾 《一个女性》六:“大家还给她一点面子,她反倒更加狂妄!”
(2).用作书疏中自谦之词。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凟天威,甘俟斧鉞,不胜陨越之至。”《说岳全传》第四回:“小子年幼无知,一时狂妄,望老先生恕罪!”
词语解释:尘妄  拼音:chén wàng
佛教语。谓世俗的虚妄。 唐 白居易 《题座隅》诗:“平生荣利心,破灭无遗餘,犹恐尘妄起,题此於座隅。” 明神宗 《续入藏经序》:“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
词语解释:怪妄  拼音:guài wàng
(1).怪诞虚妄。《隋书·经籍志二》:“至 晋 太康 元年, 汲郡 人发 魏襄王 冢,得古竹简书……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
(2).古怪狂妄。《明史·文苑传二·桑悦》:“时 常熟 有 桑悦 者,字 民懌 ,尤怪妄,亦以才名 吴中 。”
词语解释:诈妄  拼音:zhà wàng
欺诈诬妄。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清 林则徐 《沥陈民间烟土枪具仍宜收缴片》:“此等藉词摇惑,以严为宽,实属诈妄之尤,亟宜痛加惩创。”
词语解释:破妄  拼音:pò wàng
破除妄念。 明 宋濂 《报恩说》:“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之路。”
词语解释:庸妄  拼音:yōng wàng
浅陋妄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 汉 唐 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皆庸妄宾僚,俶造斯语。”亦指浅陋妄为之人。 唐 陆龟蒙 《卜肆铭》:“故幽赞之蓍,前列之龟,乃化为庸妄之器。”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幸深加宝秘,勿使庸妄窥之,以泄至道。”
词语解释:谬妄  拼音:miù wàng
荒谬背理。《后汉书·刘玄传》:“惟割既往谬妄之失,思隆 周文 济济之美。”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若臣苟为谬妄,无益国家,请罪死不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此种谬妄,我于短评中已曾屡次道及,然无效,盖此辈本不读书耳。”
词语解释:邪妄  拼音:xié wàng
乖谬;不合常理。 宋 叶适 《陈君墓志铭》:“奉持其心,不使一思虑杂於邪妄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自省念虑或涉邪妄。”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
词语解释:愚妄  拼音:yú wàng
愚昧而狂妄。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今乃愚妄,自比六国。” 清 袁枚 《新齐谐·偷画》:“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 叶圣陶 《倪焕之》二九:“残暴、愚妄、卑鄙、妥协,这些才是世间真正的主宰!”
词语解释:痴妄  拼音:chī wàng
亦作“痴妄”。 犹言痴心妄想。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流具》:“汝竟想吃天鹅肉耶,何痴妄乃尔。” 茅盾 《速写二》:“那是痴妄的,然而同时也是圣洁的,虔诚的。”
词语解释:缪妄  拼音:miù wàng
荒谬无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而谓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明 杨慎 《跋赵东山春王正月辨》:“ 汉 制大抵袭 秦 ,故首十月非係十月至 灞上 也, 秦 之繆妄不足言。”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观 汝纶 所为文辞,不应与 紓 同其繆妄,或由性不絶人,好为奬饰之言乎!”
词语解释:昏妄  拼音:hūn wàng
无知妄为。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邓伯道 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词语解释:伪妄
虚假,不真实。《诗·大雅·桑柔》“朋友已譖” 郑玄 笺“譖不信也” 唐 孔颖达 疏:“谗僭,是伪妄之言,故为不信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凡幻戏之术,多係伪妄。”
词语解释:骄妄  拼音:jiāo wàng
骄纵狂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边疆提锁将军,久握兵权,常来朝覲,则心生敬畏,如 吴三桂 、 耿精忠 辈,皆以久不朝覲,遂生骄妄。”
词语解释:贪妄  拼音:tān wàng
需求无厌和无知妄作。 清 袁枚 《新齐谐·谢经历》:“甥又作书与舅,復请再调, 谢 憎其贪妄,不答。”
词语解释:谄妄  拼音:chǎn wàng
阿谀奉承,荒唐虚妄。 唐 刘承庆 《明堂灾后求直言疏》:“通事舍人 逢敏 奏称, 弥勒 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臺须臾散坏,斯实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
词语解释:谲妄  拼音:jué wàng
欺诈妄为。《新唐书·裴延龄传》:“ 陆贄 为宰相,帝素所信重,极论其譎妄不可任。帝以为排媢,愈益厚 延龄 。”
词语解释:诬妄  拼音:wū wàng
(1).谓以不实之词蒙骗人。 清 方苞 《辨明堂位》:“以是观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诬妄也。盖欲言 周公 践阼,则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践阼耳。”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
(2).谓以不实之词冤枉别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 孙中山 《敬告同乡书》:“公等何不一察实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诬妄 康 梁 一至於是耶?”
词语解释:诙妄  拼音:huī wàng
虚夸不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山海经》 顓頊 、 高辛 之类,皆絶域殊称,与史传全别;惟 黄帝 、 尧 、 舜 等稍无异词,至称葬於某山某地,则什九詼妄也。”
词语解释:诡妄  拼音:guǐ wàng
怪诞荒谬。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十:“ 陈留 蔡邕 字 伯喈 ,避难过 吴 ,读《曹娥碑》文,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其间荒唐诡妄之书,十有七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前世传圣水者皆诡妄不经。”
词语解释:诳妄  拼音:kuáng wàng
欺诈诬妄。 汉 王充 《论衡·治期》:“ 歷阳 之都,一夕沉而为湖,当时 歷阳 长吏,未必誑妄也。”《旧唐书·封常清传》:“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誑妄为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县令道:‘可见是这秃奴誑妄。’”
词语解释:僭妄  拼音:jiàn wàng
越分而狂妄。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輒不避僭妄,窃详和买之法:以钱与民而收绢,犹是补助耕敛之意,公私两有之利也。” 明 朱鼎 《玉镜记·石勒称王》:“昨闻 刘曜 窃据 关 陕 ,亦自称王,如此僭妄,诚匹夫之勇,井底之蛙耳。”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侍卫结衔之误》:“近日武进士改充侍卫者,其门榜皆书‘御前侍卫’,相沿成习,实为僭妄。”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据我所闻,则晨报馆确有这一种太上作者,但我并非其中之一,不过因为先前的师生--恕我僭妄,暂用这两个字--关系罢,似乎亦颇受优待。”
词语解释:陋妄  拼音:lòu wàng
浅陋荒谬。 清 恽敬 《杂记》:“ 吴王 使 干将 作剑二,曰干将、莫邪,《晋书》合之,陋妄乃至于此。”
词语解释:躁妄  拼音:zào wàng
急躁轻率。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浅浮躁妄,为胥辈所轻,有如 李庄 者。”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若无此事而先言之,则为躁妄;若有此事而后言,则又无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后勿如是躁妄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演説聚会之不已,其中或有躁妄之夫,为踰分之举,而即可为彼族之口实。”
词语解释:乱妄  拼音:luàn wàng
悖谬。《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词语解释:冒妄  拼音:mào wàng
(1).犹假冒。 明 李东阳 《〈洛阳刘氏族谱〉序》:“其为谱者,或又傅会冒妄,慕华贵而讳寒畯。”
(2).冒昧不自量。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词语解释:谛妄  拼音:dì wàng
真假。 章炳麟 《与友人论国学书》:“今者钞集襍书,采辑异论,虚实諦妄,一切无辨章者,此虽博若渊溟,亦奚以为!”
词语解释:讹妄  拼音:é wàng
错误荒谬。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文选〉字句》:“ 嘉庆 间,场屋中式文字,习用《文选》字句,往往有讹妄不通者。”
词语解释:谵妄  拼音:zhān wàng
中医指因内热过盛或痰火内扰等原因,以致胡言乱语、情绪失常,或有骚动不宁的症状。《医宗金鉴·痘中杂证上·谵妄》“毒热炽盛犯心经,错语妄言神不清,妄见妄闻志昏憒,黄连解毒服即寧”注:“譫妄者,由毒热炽盛,上干心气,致使错语妄言,神气不清,妄见妄闻,志气昏憒,以黄连解毒汤主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上·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诸热瞀瘛,惊惑譫妄烦乱,啼笑駡詈。”
词语解释:凶妄  拼音:xiōng wàng
凶恶狂妄。《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延龄 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臺贱品,諠諠谈议。”
词语解释:谗妄  拼音:chán wàng
奸诈妄言。《宋书·徐爰传》:“﹝ 徐爰 ﹞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利口谗妄,自少及长。”
词语解释:蚩妄  拼音:chī wàng
痴愚狂妄。 唐 柳宗元 《宋清传》:“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 ,蚩妄人也。’”
词语解释:险妄  拼音:xiǎn wàng
奸险诈伪。《新唐书·李宗闵传》:“ 宝历 时, 李续 、 张又新 等号‘八关十六子’,朋比险妄,朝廷几危。”
词语解释:谋虚逐妄
谋求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
词语解释:灶妄
掌炉煮饭的婢女
词语解释:迂妄  拼音:yū wàng
荒诞,不合情理。《新唐书·外戚传·武士彠》:“帝笑曰:‘尔故 王威 党也,以能罢繫 刘弘基 等,其意可録,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今胡迂妄媚我邪?’”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太守一郡之主,郡中有贤者尚不能知,餘何足问?此犹是圣朝事,若在今日,则举朝訕笑,以为迂妄不及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药村》:“﹝ 刘药村 ﹞又性恶女尼,每於市衢间遇之,必归蒙以红綾被,卧竟日以为厌胜,其迂妄也如此。”
词语解释:欺妄  拼音:qī wàng
欺骗。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若权教所言皆为欺妄,则自然之中无復报应。”《明史·陈友传》:“兵部疑首功不实,指挥 蔡昇 亦奏 友 欺妄。”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日本 人有此印法,盖‘有正’即托彼国印之,而自谓已研究木刻十余年,真是欺妄。”
词语解释:违妄  拼音:wéi wàng
悖谬无理。《后汉书·冯鲂周章等传论》:“权也者,反常者也。将从反常之事,必资非常之会,使夫举无违妄,志行名全。”
词语解释:浅妄  拼音:qiǎn wàng
浅薄妄为。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有 张君平 者,以疏导京东积水,始輟用 汴 夫。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费役为功, 河 日以堙塞。”
词语解释:将妄  拼音:jiāng wàng
同“ 将无 ”。 《庄子·庚桑楚》:“是其於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十:“‘将妄’,与‘将无’同。” 锺泰 发微:“妄,通‘亡’。亡,无也。”
词语解释:悖妄  拼音:bèi wàng
荒谬狂妄。《明史·浦鋐传》:“今 勛 奸大露,陛下业致之理,则 爵 前言未为悖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詆訾古今,高自位置。”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此言竟欲易 中国 拜跪之礼为西人鞠躬,居然请天子降尊,悖妄已极。”
词语解释:惑妄  拼音:huò wàng
迷于邪说。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使弃儒从佛果能成佛,犹不免於惑妄畔教之罪。”
词语解释:恣妄  拼音:zì wàng
肆意妄为。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清湻朴质之气既亡,而骄横恣妄之风以起。”
词语解释:纰妄  拼音:pī wàng
谬误虚妄。《宋书·孝义传·龚颖》:“追惧紕妄,伏增悚栗。”
词语解释:嚣妄  拼音:xiāo wàng
狂妄。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夫人心风俗之既坏,即工诗何益?而况其背谬嚣妄,如 畏庐 所言者耶?”
词语解释:讪妄  拼音:shàn wàng
讪谤怨望。妄,用同“ 望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永相公》:“会籍某大臣家,获公尺牘,言万里远行,皆自招罪戾,毫无訕妄之意。”
词语解释:讝妄  拼音:zhán wàng
病中说胡话。《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讝妄无伦,神明已失。”
词语解释:苟妄  拼音:gǒu wàng
胡作非为。 汉 贾谊 《治安策》:“俱亡耻,俱苟妄,则主上最病。” 三国 魏 曹丕 《答司马懿等令》:“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餘者苟妄也。”
词语解释:妖妄  拼音:yāo wàng
(1).怪异荒诞。《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説竞起。” 明 张居正 《答山西崔巡抚计纳叛招降之策》:“何为纳此无用之人,听其妖妄之説,而坏已成之功,失永久之利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 汉 光武帝 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大力提倡妖妄的谶纬之学,藉以证明自己受天命,应该做皇帝。”
(2).指怪异荒诞之说。《孔丛子·叙书》:“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
(3).指妖术,旁门左道。《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四年》:“ 崔玄籍 曰:‘起兵仗顺,犹且无成,况凭妖妄,其能久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赵古元》:“时有 赵古元 者,本名 一平 , 浙 之 山阴 人,惯习妖妄。”
词语解释:疏妄  拼音:shū wàng
亦作“疎妄”。
(1).浅薄无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刘澄之 云‘有 白马塞 , 孟达 登之长叹’,可谓於川土疎妄矣。”
(2).虚妄不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四》:“ 胡氏 云‘心无穷而分有限’,説尤疎妄。分固有限,初不可以限孝子之心。”
词语解释:奸妄  拼音:jiān wàng
谓奸诈虚妄。《后汉书·方术传序》:“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姦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三国志·吴志·孙和传》:“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 和 以为姦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絶之。”《宋书·礼志二》:“及 元后 崩, 莽 乃自服三年之礼。事皆姦妄,天下疾之。” 宋 苏辙 《论冬温无冰札子》:“先帝觉其姦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词语解释:狡妄  拼音:jiǎo wàng
狡猾狂妄。《晋书·羊曼传》:“大鸿臚 陈留 江泉 以能食为穀伯, 豫章 太守 史畴 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 高平 张嶷 以狡妄为猾伯,而 聃 以狼戾为琐伯,盖拟古之四凶。”
词语解释:瞽妄  拼音:gǔ wàng
瞽说妄议。指不切实际的言论。《晋书·刘颂传》:“臣诚未自许所言必当,然要以不隐所怀为上报之节。若万一足採,则微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则国之福也。”
词语解释:矫妄  拼音:jiǎo wàng
假冒妄为;巧诈狂妄。《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论》:“ 安顺 以后,风威稍薄……剽人盗邑者不闋时月,假署皇王者盖以十数,或託验神道,或矫妄冕服。”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 收 之矫妄,其可尽言乎?” 宋 司马光 《叙清河郡君》:“君性和柔敦实,自始嫁至于瞑目,未尝见其有忿懥之色、矫妄之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寺丞 冯必政 者,妖妇 焦奉真 之姪,轻佻矫妄,士伦耻之。”
词语解释:祛妄  拼音:qū wàng
除去虚妄。 清 恽敬 《〈十二章图说〉序》:“是以诸经师不亲睹其制,多推测摹拟之辞,然搜遗祛妄,各有师承。”
词语解释:瞀妄  拼音:mào wàng
错乱荒诞。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石头记》:“又以 贾敬 丙辰进士,故乱其辞,以 寳玉 影 揆叙 ,皆瞀妄不足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