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女儿 拼音:nǚ ér
(1).犹言女子。《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 赵王 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
(2).多指年轻的未婚女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南朝 宋 鲍照 《代北风凉行》:“北风凉,雨雪雱, 京洛 女儿多妍粧。”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 洛阳 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餘。”《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分开人,看见一个女儿。”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忽然阵阵清风,从前山脚下吹来一片歌声,哀婉凄凉,分明是女儿声息。”
(3).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水浒传》第六九回:“原来 程太守 有个女儿,十分颜色。” 老舍 《骆驼祥子》五:“老头子一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到了老年反倒怕起自己的女儿来。”
(4).蚕的别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词语解释:女子 拼音:nǚ zǐ
(1).泛指女性。《诗·鄘风·载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后汉书·五行志五》:“ 武陵 充县 女子 李娥 ,年六十餘,物故。”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虑民间女子,未闲姆训。”
(2).处女。《礼记·杂记上》:“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郑玄 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 太史公 疑 子房 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3).女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 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北齐书·后主穆后传》:“母名 轻霄 ,本 穆子伦 婢也,转入侍中 宋钦道 家,姦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 钦道 女子也。”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二男一女……女子嫁 兴元 参军 郑博古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女子适以寡来归家居,见其父殁,亦自縊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 白梅英 。”词语解释:女萝 拼音:nǚ luó
亦作“ 女罗 ”。 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 王逸 注:“罗,一作萝。”《汉书·礼乐志》:“丰草葽,女罗施。” 唐 元稹 《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古直 《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广雅·释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四·松萝》。词语解释:女郎 拼音:nǚ láng
年轻女子。《南齐书·文学传·贾渊》:“ 孝武 世, 青州 人发古冢,铭云‘ 青州 世子, 东海 女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 木兰 是女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右一女郎,才及笄耳。”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那学生和那女郎到底放弃了一面旗子。”词语解释:女娲 拼音:nǚ wā
(1).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参见“ 女媧氏 ”。
(2).相传为 夏禹 之妃, 涂山氏 之女。《史记·夏本纪》“予娶 涂山 ” 司马贞 索隐:“《系本》曰‘ 涂山氏 女名 女媧 ’,是 禹 娶 涂山氏 号 女媧 也。”亦称“ 女娇 ”、“ 女趫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禹 因娶 涂山 ,谓之 女娇 。”《汉书·古今人表》:“ 女趫 , 禹 妃, 涂山氏 女,生 启 。”
(3). 太行山 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山》:“《十道山川考》, 太行山 为天下之脊,一名 王母 ,一名 女媧 。”
词语解释:女娲氏 拼音:nǚ wā shì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词语解释:女伴 拼音:nǚ bàn
女性伴侣。 唐 孟浩然 《庭橘》诗:“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笑将女伴携双手,闲向空庭看海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若诸女伴,见亦无妨。” 茅盾 《路》一:“他叹一口气,拿眼睛瞅着他的女伴。”词语解释:女墙 拼音:nǚ qiáng
亦作“ 女墻 ”。
(1).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於城。”《宋书·南平穆王铄传》:“ 宪 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诗:“官舍已空秋草緑,女墻犹在夜乌啼。”《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
(2).泛指矮墙。《红楼梦》第一○二回:“﹝ 尤氏 ﹞便从前年在园里开通 寧府 的那个便门里走过去了,觉得凄凉满目,臺榭依然,女墻一带都种作园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郁达夫 《沉沦》五:“见沿高壁的那山面上,有一道女墙,围住着几间茅舍。”参见“ 女垣 ”。
词语解释:女垣 拼音:nǚ yuán
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即女墙。《墨子·旗帜》:“到女垣,鼓七,举五帜。”《周书·裴宽传》:“女垣崩尽, 陈 人遂得上城。” 唐 李贺 《贵主征行乐》:“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王琦 汇解:“女垣,即女墙,城上小墻也。”词语解释:女工 拼音:nǚ gōng
(1).指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的妇女。《周礼·天官·序官》:“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郑玄 注:“女工,女奴晓裁缝者。”《墨子·辞过》:“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为身服。”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使农夫逸豫於疆畔,女工吟咏於机杼,固非 质 之所能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窃观於《诗》……其所言者,盖农夫女工筑室治田,师旅祭祀饮尸受福,委曲之常务。”
(2).指女子所作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淮南子·齐俗训》:“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 鶯鶯 ,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针黹女工不用讲,就那操持家务,支应门庭,真算得起 安老爷 的一位贤内助。” 沙汀 《困兽记》二八:“她的女工原是很出色的,那些久已搁置不问的绣花绷子,重又把她吸引住了。”
(3).女性的工人。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又因改葬贵妃娘娘,重把坟塋建立。恐土工窥见玉体,要另选女工四百。” 茅盾 《子夜》十三:“被丝车的闹声震惯了耳朵的女工们虽然并没听得外边天空的雷,却是听得他们自己中间的谈话。”
(4).指女仆。 鲁迅 《彷徨·祝福》:“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词语解释:女真 拼音:nǚ zhēn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居住在 乌苏里江 和 黑龙江 流域等地。 周 时称 肃慎氏 。 汉 、 三国 、 晋 称 挹娄 , 南北朝 时称 勿吉 , 隋 唐 时称 黑水靺鞨 , 五代 时始称 女真 。后属 辽 ,因避 辽 主 耶律宗真 讳,改称 女直 。 宋 时曾建立 金 国。 明 后期 努尔哈赤 统一 女真 各部,建立“ 后金 ”政权,其子 皇太极 改号为 清 ,改称“ 女真 ”为“ 满洲 ”。1644年入 关 ,不久统一全国。
(2).女道士。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二:“道学已通神,香花会女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洪觉范 尝为长短句赠一女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羡女真度世, 西池南岳 游俱到。”词语解释:女巫 拼音:nǚ wū
(1).古代以歌舞迎神、掌占卜祈祷的女官。《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弔,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2).指以装神弄鬼,搞迷信活动为职业的女人。 唐 李贺 《神弦》诗:“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鼕鼕。”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竇 梦至 华岳祠 ,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我只道你做媒人,联姻眷,又谁知是女巫惯把魑魅遣。”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九:“这个寡妇不只做着女巫,并且还招揽一些人来赌钱。”词语解释:女色 拼音:nǚ sè
女子的美色。《荀子·乐论》:“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晋书·五行志下》:“自 咸寧 太康 之后,男宠大兴,甚於女色。” 唐 无名氏 《迷楼记》:“ 煬帝 晚年,尤迷女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且看多少女色,那有玩花而亡。”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只有糊涂蛋和废物,才不看情势贪图女色哩。”词语解释:女弟 拼音:nǚ dì
妹妹。《战国策·楚策四》:“ 赵 人 李园 ,持其女弟,欲进之 楚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弟 女嬃 有女为 营陵侯 刘泽 妻, 泽 为大将军。” 唐 崔颢 《相逢行》:“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女弟 苏美 ,霜管题梅,早已丝联家室。”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已而 王夫人 女弟所生女亦至,即 薛宝釵 ,较长一年,颇极端丽。”词语解释:女桑 拼音:nǚ sāng
小桑树。《诗·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郑玄 笺:“女桑,荑桑也。” 朱熹 集传:“女桑,小桑也。” 汉 枚乘 《七发》:“女桑河柳,素叶紫茎。”《尔雅·释木》:“女桑,桋桑。” 郭璞 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 清 王夫之 《九昭》:“飘女桑之季叶兮,哀弱丧之便娟。”词语解释:女牛 拼音:nǚ niú
织女星和牵牛星。 唐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诗:“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夕》:“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词语解释:女家 拼音:nǚ jiā
婚姻关系中女方之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 张耳 以故致千里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词语解释:女乐 拼音:nǚ lè
歌舞伎。《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定公 与 季斯 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词语解释:女人 拼音:nǚ rén
(1).泛称成年女子。 汉 班昭 《女诫·妇行》:“女有四行……此四者女人之大德。”《梁书·贺琛传》:“朕颇自计,不与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餘年。”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女人羞自嫁,方便待渠招。’”《再生缘》第二一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2).指妻子。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夫女人一生的事,只靠在夫主身上。”《红楼梦》第四六回:“叫你女人和他説去。” 鲁迅 《花边文学·推己及人》:“这钻不出来的原因,我想是一定为了我的女人和两个孩子的吵闹。”词语解释:女史 拼音:nǚ shǐ
(1).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詔后治内政。”《汉书·外戚传下·班倢伃》:“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隋 世 王劭 上疏,请依古法,復置女史之班,具録内仪,付於外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陞女史,陞宫官,以至六局掌印。”
(2).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苕生 太史序 玉亭女史 之诗曰:‘离象文明,而备位乎中;女子之有文章,盖自天定之。’” 清 赵翼 有《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
(3).古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词语解释:女婿 拼音:nǚ xù
亦作“ 女婿 ”。
(1).女儿的丈夫。《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 教其女壻 咸阳 令 阎乐 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 上林 。”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门阑多喜气,女壻近乘龙。”《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看他一表人材,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女壻,须不辱了门面。”《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这 安公子 纔作了一天的女婿,又遇见这等一个不善词令的丈母娘。”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一点没有把 祥子 当作候补女婿的意思。”
(2).丈夫。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壻。”《红楼梦》第四四回:“明日我叫你女婿替你赔不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 改霞 曾经不断地这样思量过:‘要是我有 生宝 这样一个女婿,那我可有福啦!’”词语解释:女花 拼音:nǚ huā
犹言女儿。《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姪男姪女养活。”词语解释:女功 拼音:nǚ gōng
旧谓妇女从事的纺织、刺绣、缝纫等。《周礼·地官·酇长》:“趋其耕耨,稽其女功。” 郑玄 注:“女功,丝枲之事。”《史记·货殖列传》:“於是 太公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唐 于鹄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缝製虽女功,尺度手自持。”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女復知女功,婉嫕有典刑。”参见“ 女工 ”。
词语解释:女工 拼音:nǚ gōng
(1).指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的妇女。《周礼·天官·序官》:“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郑玄 注:“女工,女奴晓裁缝者。”《墨子·辞过》:“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为身服。”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使农夫逸豫於疆畔,女工吟咏於机杼,固非 质 之所能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窃观於《诗》……其所言者,盖农夫女工筑室治田,师旅祭祀饮尸受福,委曲之常务。”
(2).指女子所作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淮南子·齐俗训》:“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只生得个小姐,小字 鶯鶯 ,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针黹女工不用讲,就那操持家务,支应门庭,真算得起 安老爷 的一位贤内助。” 沙汀 《困兽记》二八:“她的女工原是很出色的,那些久已搁置不问的绣花绷子,重又把她吸引住了。”
(3).女性的工人。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又因改葬贵妃娘娘,重把坟塋建立。恐土工窥见玉体,要另选女工四百。” 茅盾 《子夜》十三:“被丝车的闹声震惯了耳朵的女工们虽然并没听得外边天空的雷,却是听得他们自己中间的谈话。”
(4).指女仆。 鲁迅 《彷徨·祝福》:“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词语解释:女奴 拼音:nǚ nú
(1).女奴隶。《周礼·天官·序官》“女酒三十人” 汉 郑玄 注:“女酒,女奴晓酒者。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
(2).婢女;侍女。 唐 元稹 《唐故盐铁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 贞元 初,蝗且俭,我先太君白府君货女奴以足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大抵是那少年女奴。” 明 高启 《宫女图》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 西园 侍宴迴。”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黑白传》:“ 范母 谓为 董氏 逼死,率女奴登门詬駡。”
(3).猫的别名。 五代 张泌 《妆楼记·女奴》:“猫,一名女奴。”词语解释:女事 拼音:nǚ shì
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事。《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管子·立政》:“工事竞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国之贫也。”词语解释:女红 拼音:nǚ gōng
同“ 女功 ”。 《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鏤,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颜师古 注:“红读曰功。”《旧唐书·代宗纪》:“戊寅,詔:‘纂组文绣,正害女红。’”《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平氏 ﹞从小学得一手好针綫,思量要到箇大户人家教习女红度日,再作区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念奴前身业重,绑十指筝絃簫孔;慵线懒针,几曾解女红。” 丁玲 《韦护》第一章:“ 丽嘉 早已习惯得很会玩,女红的事,她生来便不屑于作。”词语解释:女生 拼音:nǚ shēng
女学生。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禁止女学生往游艺场和公园;并通知女生家属,协同禁止。” 巴金 《家》五:“二表哥说他们学堂明年下学期要招女生,我想去投考。”词语解释:女曲 拼音:nǚ qū
酒曲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女曲》﹝集解﹞引 苏恭 曰:“女麴,完小麦为饭,和成罨之,待上黄衣,取晒。”参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词语解释:女兄 拼音:nǚ xiōng
姐姐。《说文·女部》:“姊,女兄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新唐书·长孙诠传》:“ 詮 女兄为 韩瑗 妻。” 宋 黄庭坚 《嘲小德》诗:“欲嗔主母惜,稍慧女兄夸。” 清 方苞 《赵孺人翟氏墓志铭》:“姑既殁,迎姑之女兄于家。”词语解释:女冠 拼音:nǚ guān
亦称“ 女黄冠 ”。 女道土。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诗:“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堦前碎玉明。” 宋 刘克庄 《紫泽观》诗:“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你看石墻四耸,尽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閧。”词语解释:女贞 拼音:nǚ zhēn
木名。凌冬青翠不凋,其子可入药。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欃檀木兰,豫章女贞。”《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晋 苏彦 《女贞颂》:“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女贞》﹝集解﹞引 苏恭 曰:“女贞叶似冬青树及枸骨。”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女贞凌严冬,艳不数桃李。”词语解释:女媭 拼音:nǚ xū
亦作“ 女须 ”。
(1). 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 女嬃 , 屈原 姊也。” 郭沫若 《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
(2).后以为姊的代称。 宋 姜夔 《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 ,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 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宋 姜夔 《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 ,左 白湖 ,右 云梦 。”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词语解释:女士 拼音:nǚ shì
(1).旧谓有士人操行的女性。《诗·大雅·既醉》:“其僕维何,釐尔女士。” 孔颖达 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 唐 张说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衣冠礼乐,耳目所徵,号之诸生,实为女士。” 清 钱谦益 《继妻王氏仍前封制》:“割儿女婉孌之私,成丈夫慷慨之节,若尔者可谓女士矣。”
(2).用为对女子的敬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大家闺秀。”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苏州晤归夫人佩珊索题其集》词:“人生才命相妨,男儿女士,歷歷俱堪数。”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我跟 金女士 是朋友,什么解释全是多馀的。”
(3).妇女和男子。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舘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都者,美也。《诗》云:‘彼都人士。’以帝王所居,文物整齐,女士閒雅为美,故曰都门,曰都人。”词语解释:女英 拼音:nǚ yīng
(1).相传为 尧 次女, 舜 妃。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帝 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2).指少女。 明 叶宪祖 《团花凤》第一折:“呀,原来是一个女娘,问谁家女英,问谁家女英,正在芳龄,为何投身深穽。”词语解释:女男 拼音:nǚ nán
儿女。《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变文》:“女男得病阿娘忧。”《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变文》:“直待女男安健了。” 蒋礼鸿 通释:“女男,就是儿女。”词语解释:女郎花 拼音:nǚ láng huā
木兰或辛夷的别名。 唐 白居易 《题令狐家木兰花》诗:“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宋 陆游 《春晚杂兴》诗之五:“笑穿居士屩,闲看女郎花。”自注:“ 唐 人谓辛夷为女郎花。” 宋 陆游 《春晚出游》诗之二:“王孙草生与阶齐,女郎花发乳鶯啼。”词语解释:女孙 拼音:nǚ sūn
孙女。《史记·陈丞相世家》:“ 张负 女孙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汉书·张汤传》:“其女孙 敬 为 霍氏 外属妇,当相坐。” 颜师古 注:“女孙,即今所谓孙女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许相公 家见招,妻以女孙,便憩息於此。”词语解释:女丑 拼音:nǚ chǒu
(1).亦作“ 女仞 ”。神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女丑之尸 ,生而十日炙杀之。在 丈夫 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 女丑 居山之上。”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女丑尸》:“十日并熯, 女丑 以毙,暴于山阿,挥袖自翳。”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女仞 倚枯, 贰负 抱桎。”仞,一本作“ 丑 ”。
(2).戏剧中的女丑角。词语解释:女娇 拼音:nǚ jiāo
见“ 女媧 ”。
词语解释:女娲 拼音:nǚ wā
(1).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参见“ 女媧氏 ”。
(2).相传为 夏禹 之妃, 涂山氏 之女。《史记·夏本纪》“予娶 涂山 ” 司马贞 索隐:“《系本》曰‘ 涂山氏 女名 女媧 ’,是 禹 娶 涂山氏 号 女媧 也。”亦称“ 女娇 ”、“ 女趫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禹 因娶 涂山 ,谓之 女娇 。”《汉书·古今人表》:“ 女趫 , 禹 妃, 涂山氏 女,生 启 。”
(3). 太行山 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山》:“《十道山川考》, 太行山 为天下之脊,一名 王母 ,一名 女媧 。”
词语解释:女娲氏 拼音:nǚ wā shì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词语解释:女师 拼音:nǚ shī
(1).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文选·宋玉〈神女赋〉》:“顾女师命太傅。” 李善 注:“古者皆有女师,教以妇德,今神女亦有教也。”《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 毛 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女子的楷模。《梁书·皇后传·太宗王皇后》:“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 暕 见之曰:‘吾家女师也。’”
(3).尼姑。《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却説 非空菴 原有两个房头,东院乃是 空照 ,西院的是 静真 ,也是个风流女师。”词语解释:女奚 拼音:nǚ xī
小婢。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戏作》:“安知如今有乐事,能使女奚飞玉觥。女奚年小殊流俗,十月单衣体生粟。” 宋 梅尧臣 《秋日卧疾恭上人来过不及见因以诗答》:“女奚特扣关,问疾提山笠。”词语解释:女妻 拼音:nǚ qī
年少之妻。《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孔颖达 疏:“衰者更盛……枯老之夫,得其少女为妻也。”词语解释:女忧 拼音:nǚ yōu
谓妇人的灾殃。《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左氏传》 文公 十六年夏,有蛇自 泉宫 出,入于国……《诗》曰:‘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又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如先君之数者,公母将薨象也。秋,公母薨。”词语解释:女须 拼音:nǚ xū
见“ 女嬃 ”。
词语解释:女媭 拼音:nǚ xū
亦作“ 女须 ”。
(1). 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 女嬃 , 屈原 姊也。” 郭沫若 《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
(2).后以为姊的代称。 宋 姜夔 《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 ,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 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宋 姜夔 《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 ,左 白湖 ,右 云梦 。”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词语解释:女权 拼音:nǚ quán
妇女在社会上应享的权利。 陈家鼎 《洞庭湖中感唐希陶见赠原韵酬之》:“民权容易女权难,一叶危舟渡此关。” 柳亚子 《放歌》:“女权痛零落,女界遭厄殃。”词语解释:女道 拼音:nǚ dào
女道士。《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参见“ 女冠 ”。
词语解释:女冠 拼音:nǚ guān
亦称“ 女黄冠 ”。 女道土。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诗:“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堦前碎玉明。” 宋 刘克庄 《紫泽观》诗:“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你看石墻四耸,尽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閧。”词语解释:女学 拼音:nǚ xué
(1).旧时指以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四项内容教育妇女。 清 黄遵宪 《为同年吴德潚寿其母夫人》诗:“吁嗟三代后,女学将毋忘。”
(2).也泛指女子教育。 郑观应 《盛世危言·女教》:“ 中国 之人,生齿繁昌,心思灵巧,女范虽肃,女学多疏。”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参见“ 妇学 ”。
(3).女子学校。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前面》九:“从前,以自由恋爱而闹翻了 湖南 ╳╳女学的就是她。”
词语解释:妇学 拼音:fù xué
谓对妇女的教育。《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贾公彦 疏:“掌妇学之法者,谓妇人所学之法,即妇德已下是也。”词语解释:女戎 拼音:nǚ róng
犹女祸。《国语·晋语一》:“ 史苏 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 韦昭 注:“戎,兵也。女兵,言其祸由姬也。”《国语·晋语一》:“乱必自女戎。”《新唐书·长孙无忌等传赞》:“天以女戎间 唐 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无论人情之必不能,而亦不得谓之明矣。”参见“ 女祸 ”。
词语解释:女祸 拼音:nǚ huò
(1).旧称君主宠信女子或女主执政而使国事败坏为女祸。《新唐书·睿宗玄宗纪赞》:“自 高祖 至于 中宗 ,数十年间,再罹女祸, 唐 祚既絶而復续。”
(2).指受君王宠信或亲自执政而给国家带来灾祸的女子。 元 独乐园主 《咏史》:“纷纷女祸握神器,扰扰藩镇横戈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故 汉 唐 宋 女祸、夷狄、乱臣、贼子迭出而不至遽亡。”词语解释:女图 拼音:nǚ tú
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陈女图而镜鑑兮,顾女史而问《诗》。”《北史·后妃传下·愍皇后萧氏》:“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词语解释:女流 拼音:nǚ liú
妇女;妇道人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今 杭城 有女流 熊保保 及后辈女童皆效此,説唱亦精。”《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知县看他容貌不差,问道:‘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 巴金 《家》三二:“家里只有我一个女流,你表弟年纪又小。”词语解释:女身 拼音:nǚ shēn
(1).处女。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徐氏 既归 金 尉, 金 尉见其是女身,又宦家儿女,又凡事晓得大体,称所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 柳郎 ,奴家依然还是女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宗仁 明晓得 春花 不是女身,却容貌出众,风情动人。”
(2).女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只可惜是个女身,又已做了出家人,一时无处伸冤。”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一见女身,永为囚繫;无贵无智,役隶於男。”词语解释:女娥 拼音:nǚ é
(1). 娥皇 和 女英 的并称。《文选·张衡〈西京赋〉》:“ 女 娥 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李善 注:“ 女 娥 , 娥皇 、 女英 也。”
(2).美女。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谐宫商。” 唐 杜牧 《洛阳》诗:“疑有女娥西望处, 上阳 烟树正秋风。”词语解释:女娲石 拼音:nǚ wā shí
(1).本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之石。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墬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洒尽天汉流,蒸烂女媧石。”
(2).后称具异彩之石为女娲石。《太平御览》卷五二引 南朝 宋 王歆之 《南康记》:“ 归美山 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峩峩秀上,切霄隣景,名曰女媧石。”词语解释:女夷 拼音:nǚ yí
传说中掌万物生长之神。后世亦以为花神。见 明 陈懋仁 《庶物异名疏》、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淮南子·天文训》:“ 女夷 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穀、禽鸟、草木。” 高诱 注:“ 女夷 ,主春夏长养之神也。”词语解释:女垣 拼音:nǚ yuán
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即女墙。《墨子·旗帜》:“到女垣,鼓七,举五帜。”《周书·裴宽传》:“女垣崩尽, 陈 人遂得上城。” 唐 李贺 《贵主征行乐》:“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王琦 汇解:“女垣,即女墙,城上小墻也。”词语解释:女侍 拼音:nǚ shì
(1).女的文书侍从人员。《宋书·百官志上》:“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护衣服,奏事 明光殿 。”
(2).侍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与姊妹及诸女侍咸在。”
(3).女招待。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一伙女侍,在店里和饮客大谈文学,思想起来,好不肉麻煞人也。”词语解释:女宗 拼音:nǚ zōng
女子的楷模。 汉 刘向 《列女传·宋鲍女宗》:“ 女宗 者, 宋 鲍苏 之妻也。养姑甚谨…… 宋公 闻之,表其閭,号曰‘女宗’。” 清 钱谦益 《母蒋氏赠孺人制》:“庶几释孝子之悲,亦以章女宗之德。”词语解释:女主 拼音:nǚ zhǔ
(1).主妇。《礼记·丧大记》:“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
(2).王后或太后。《荀子·强国》:“相国舍是而不为……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肇有 元城 沙鹿 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
(3).多指临朝执政的女统治者。《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 吕 氏。”《后汉书·皇后纪序》:“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 唐 李濬 《松窗杂录·狄仁杰》:“相自贵尔,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花月痕》第四七回:“这 倭 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词语解释:女美 拼音:nǚ měi
柔婉貌。《荀子·赋》“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梁启雄 释:“女好,即女媄。此言:蚕身似女媄,蚕头似马首。”参见“ 女好 ”。
词语解释:女好 拼音:nǚ hǎo
柔婉。《荀子·赋》:“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杨倞 注:“女好,柔婉也。”词语解释:女好 拼音:nǚ hǎo
柔婉。《荀子·赋》:“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杨倞 注:“女好,柔婉也。”词语解释:女丈夫 拼音:nǚ zhàng f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仪,妾不忍也。子行矣。’ 子胥 行,反顾女子,已自投於 瀨水 。於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后以“女丈夫”指妇女中的英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 东吴 女丈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世上夸称女丈夫,不闻巾幗竟为儒。”词语解释:女丁 拼音:nǚ dīng
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词语解释:女博士 拼音:nǚ bó shì
(1).女性博士官。《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 甄皇后 ﹞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
(2).后用作对才女的美称。词语解释:女人拜 拼音:nǚ rén bài
女子立拜屈膝之状。一说以两手当胸前,身体微曲为礼。《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与 归宗 麻谷 同去参礼 南阳国师 。师先於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 归宗 便於圆相中坐, 麻谷 作女人拜。”《续传灯录·明辩禅师》:“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曰:‘莫怪下房媳妇触忤大人好。’”词语解释:女仆 拼音:nǚ pú
被迫去做困难、乏味或卑下的工作的人。例如:分间出租房屋的女仆里外奔忙。
女主人的贴身女仆;侍女,丫头词语解释:女公子 拼音:nǚ gōng zǐ
(1).诸侯之女。《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雩,讲于 梁 氏,女公子观之。” 杜预 注:“女公子, 子般 妹。”按即 鲁庄公 之女。
(2).尊称他人的女儿。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我 秦氏 婢 娟奴 ,日伴女公子。” 鲁迅 《二心集·新的“女将”》:“ E女士 ,F大学肄业,为 G先生 之第五女公子。”参见“ 公子 ”。
词语解释:公子 拼音:gōng zǐ
(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仪礼·丧服》:“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 郑玄 注:“公子,君之庶子也。”《礼记·服问》:“传曰,有从轻从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 孔颖达 疏:“公子谓诸侯之妾子也。”《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 郑玄 注:“适而传世曰世子,餘则但称公子而已。”《诗·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 孔颖达 疏:“诸侯之子称公子。”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夫 信陵 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诸侯之女亦称公子。《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於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嫌,羣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何休 注:“谓女公子也。”《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颜 淫九公子於宫中,因以纳贼,则末知其为 鲁 公子与? 邾娄 公子与?”
(3).尊称有权势地位的人;称富贵人家的子弟。《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宋 苏轼 《王定国真赞》:“雍容委蛇者,贵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事一时传遍了 临安府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 宋五嫂 鱼羹吃。” 丁玲 《母亲》:“一个是公子脾气,细事不管,一个是小姐脾气,百事不问。”
(4).敬称他人之子。词语解释:女酒 拼音:nǚ jiǔ
(1).古代宫廷中酿酒的女奴。《周礼·天官·序官》:“女酒三十人。” 郑玄 注:“女酒,女奴晓酒者。”
(2).酒名。旧俗生女即酿酒贮藏,至女嫁时方取出宴客,故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草曲》:“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贺客,谓之女酒,其味絶美。”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广 南富家生女,即蓄酒藏之田中,至嫁方取饮,名曰女酒。”亦称“ 女儿酒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女儿酒者,乡人於女子初生之年,便酿此酒,迨出嫁时,始开用之。”词语解释:女界 拼音:nǚ jiè
对妇女的总称。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女子军之跃起》:“数年以来,教育益溥,女界虽渐放光明,而扩张职权,尚无端倪。” 柳亚子 《放歌》:“女权痛零落,女界遭厄殃。”词语解释:女布 拼音:nǚ bù
细麻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 李贤 注:“ 盛弘之 《荆州记》曰:‘ 秭归县 室多幽闲,其女尽织布,至数十升。’今 永州 俗犹呼贡布为女子布也。”词语解释:女德 拼音:nǚ dé
(1).犹妇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国语·晋语八》:“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南朝 齐 王融 《永嘉长公主墓志铭》:“肃穆妇容,静恭女德。”
(2).女色。《史记·晋世家》:“ 重耳 爱 齐 女,毋去心…… 齐 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汉书·杜周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 颜师古 注:“女德不厌,言好色之甚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盘于游田,耽于女德,三代之亡恒必由此。”
(3).尼姑。《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词语解释:女娲氏 拼音:nǚ wā shì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词语解释:女将 拼音:nǚ jiàng
(1).女性将领。《宋史·叛臣传中·李全上》:“上有龙虎上将军者,贯银甲,挥长槊,盛兵以出,旁有绣旗女将驰枪突斗。”《水浒传》第四八回:“那来军正是 扈家庄 女将 一丈青扈三娘 。” 鲁迅 《二心集·新的“女将”》:“做起戏来,因为是乡下,还没有《乾隆帝下江南》之类,所以往住是《双阳公主追狄》,《薛仁贵招亲》,其中的女战士,看客称之为‘女将’。”
(2).今用以比喻能干的妇女。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我还得回去问问我那些女将们愿意不愿意哩。”词语解释:女学士 拼音:nǚ xué shì
宫中女官名。《陈书·皇后传·张贵妃》:“以宫人有文学者 袁大捨 等为女学士。”《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土尚宫宋氏》:“女学士,尚宫 宋氏 者,名 若昭 , 贝州 青阳 人。”后亦用以泛称有才学的女子。 宋 陆游 《南唐书·高越传》:“ 文进 仲女有才色,能属文,号女学士,因以妻 越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且是女学士,诗词俱大高。”词语解释:女妓 拼音:nǚ jì
(1).亦作“ 女伎 ”。女乐,歌妓。《晋书·王敦传》:“时 王愷 、 石崇 以豪侈相尚, 愷 尝置酒, 敦 与 导 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 愷 便敺杀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丞相 作女伎,施设床席, 蔡公 先在坐,不説而去。”《魏书·高阳王雍传》:“ 灵太后 许赐其女妓,未及送之, 雍 遣其阉竪 丁鹅 自至宫内,料简四口,冒以还第。”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癸酉,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卷二:“达官家多畜女伎。”
(2).即 女歧 ,传说中的神女。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女妓 九子,为氏先兮。”参见“ 女歧 ”。
词语解释:女歧 拼音:nǚ qí
(1).传说为 夏 朝 浇 之嫂。《楚辞·天问》:“ 女歧 缝裳,而馆同爰止。” 王逸 注:“ 女歧 , 浇 嫂也。”
(2).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名。《楚辞·天问》:“ 女歧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歧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歧,一本作“ 岐 ”。词语解释:女歧 拼音:nǚ qí
(1).传说为 夏 朝 浇 之嫂。《楚辞·天问》:“ 女歧 缝裳,而馆同爰止。” 王逸 注:“ 女歧 , 浇 嫂也。”
(2).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名。《楚辞·天问》:“ 女歧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歧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歧,一本作“ 岐 ”。词语解释:女教 拼音:nǚ jiào
旧时谓对女子进行的教育。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自女教衰微,而世之为人子者,多不获其所。”词语解释:女童 拼音:nǚ tóng
(1).谓少女。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有一女童,伏于帜下,愿有謁于王。”《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女童入殿,咸莫觉知。”
(2).称未成年女子。《西游记》第五九回:“ 行者 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词语解释:女堞 拼音:nǚ dié
即女墙。 元 柳贯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因以为寄》:“ 乌桓 落日稍沉西,南极青山女堞低。”参见“ 女墙 ”。
词语解释:女墙 拼音:nǚ qiáng
亦作“ 女墻 ”。
(1).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於城。”《宋书·南平穆王铄传》:“ 宪 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诗:“官舍已空秋草緑,女墻犹在夜乌啼。”《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
(2).泛指矮墙。《红楼梦》第一○二回:“﹝ 尤氏 ﹞便从前年在园里开通 寧府 的那个便门里走过去了,觉得凄凉满目,臺榭依然,女墻一带都种作园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郁达夫 《沉沦》五:“见沿高壁的那山面上,有一道女墙,围住着几间茅舍。”参见“ 女垣 ”。
词语解释:女垣 拼音:nǚ yuán
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即女墙。《墨子·旗帜》:“到女垣,鼓七,举五帜。”《周书·裴宽传》:“女垣崩尽, 陈 人遂得上城。” 唐 李贺 《贵主征行乐》:“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王琦 汇解:“女垣,即女墙,城上小墻也。”词语解释:女孩 拼音:nǚ hái
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三仙姑 有个女孩叫 小芹 。”如:他们家的那个女孩长得可真好。词语解释:女妖 拼音:nǚ yāo
德国民间传说中的妖精,有关它的样子的说法很多,但一般都说它像个女人或一半像人,一半像鱼,住在美丽的水晶宫里,对人很不友善。例如:缭绕不散,尖锐刺目,伤感扰人,有如女妖叫声,有如气笛长鸣。
施行妖术的女人。例如:听说一个老女妖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鸽子。
西方传说中有九个小妖陪伴的妖精
男人在睡梦中与他性交的妖魔词语解释:女馆 拼音:nǚ guǎn
太平天囯 妇女的编制。 太平天囯 因行军作战的需要,在军队中长期实行男女隔绝制度,取消家庭生活。建都 天京 (今 南京 )后,正式将这制度推广到一般群众中,在城内设女馆,组织编入女馆的妇女主要参加劳动,有时也参加战斗或防守城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情汇纂》:“凡护父救夫惜子者亦多杀之,餘则悉驱归女馆,以女管长统辖之。”词语解释:女神 拼音:nǚ shén
神话中女性的神。 袁珂 《中国古代神话》第四章:“那么说这 武罗神 是一个像‘山鬼’样妖媚的女神大约是不错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