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13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稷契宿契符契灵契司契诚契胶漆契参契
交契托契情契一契幽契断金契玉契金书铁契
相契末契缘契金石契齐契协契税契典契
默契深契冥契券契期契鱼契绳契质契
妙契夙契合契勘契投契死契原契身契
心契夔契旧契仙契皋契金契至契赞契
道契密契左契共契结契右契印契乌贼契
同契神契世契官契襟契戾契贤契卖契
事契书契雅契契契白契玄契谐契卖身契
真契金兰契执契文契赏契潜契分契丹书铁契

词语解释:稷契  拼音:jì qì
稷 和 契 的并称。 唐 虞 时代的贤臣。 汉 王逸 《九思·守志》:“配 稷 契 兮恢 唐 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汉 蔡邕 《再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闻 稷 契 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 唐 杜甫 《客居》诗:“ 稷 契 易为力, 犬戎 何足吞。” 明 方孝孺 《四月一日蒙赐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怀古偶作》诗:“徒抱 稷 契 心,莫覩 唐 虞 禪。”
词语解释:交契  拼音:jiāo qì
(1).交情;情谊。 唐 王勃 《与契苾将军书》:“僕与此公,早投交契,夷险之际,始终如一。”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去路政长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亲。”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那里为些些赌赛絶了交契,小小输嬴丑了面皮。”《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吾与 公明 交契深厚,非比他人。”
(2).朋友。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倒招了个女娇娃结眷姻,和你这老禪师为交契。”《西游记》第六七回:“我们又不与他有亲,又不相识,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
(3).结交;交好。《水浒传》第九十回:“昔日与 燕将军 交契,不想一别有十数个年头,不得相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俩人交契,专以义气为重,何乃以财利介意?”
词语解释:相契  拼音:xiāng qì
相合;相交深厚。 唐 南卓 《羯鼓录》:“﹝ 王皋 ﹞命取食柈,自选其极平者,遂置二棬於柈心,以油注之棬中,棬满而油不浸漏,盖相契无际也。” 宋 陈灌 《满庭芳》词:“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希。”《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马叙伦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三机正当三止三观,其意亦与 南岳智者 所説相契。”
词语解释:默契  拼音:mò qì
(1).暗相契合。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后。”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四》:“精诚默契於苍穹,膏泽久覃於黎庶。” 沉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2).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钱基博 《辛亥江南光复实录》:“而 苏州 民党 朱熙 、 朱廷炬 、 彭翼东 三人者,至 上海 ,造 燮和 ,言 程德全 有默契,可以无虞援师之至也。”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的这样许多言论行动,既然和敌人 汉 奸的所有这些言论行动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怎么能够不使人们疑心你们和敌人 汉 奸互相勾结,或订立了某种默契呢?”
(3).秘密约定。 茅盾 《子夜》二:“ 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词语解释:妙契  拼音:miào qì
神妙的契合。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宋 秦观 《和程给事赟闍黎化去之什》:“早因妙契窥 曹洞 ,竟以清芬继 肇生 。” 明 唐顺之 《登孙登啸台》诗:“清浄同 河上 ,沉冥异 竹林 ,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词语解释:心契  拼音:xīn qì
(1).心中领会;心中向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心契九秋干,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原来吾丈精於丹道,学生见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园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来大隐居。”
(2).谓志同道合。 宋 张滋 《送赵季言知抚州》诗:“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閒话最长。”《宋史·刘清之传》:“ 吕伯恭 、 张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 若虚 有心契曰 李君 ,讳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平贼》:“见如今,全盛时,掛冠裳,解铁衣,山林远避寻心契。”
词语解释:道契  拼音:dào qì
(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歧路灯》第七三回:“彼时结为道契。今日特便道过访,不料已物故几年。”
(3).谓与佛、道有缘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4). 清 末,外国人在 中国 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便拿了这契据,到道署里转道契。”
词语解释:同契  拼音:tóng qì
(1).契合。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上同契於 稷卨 ,降合颖於 伊 望 。”《晋书·宣帝纪》:“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 宋 秦观 《王朴论》:“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
(2).犹同志;同心。 晋 陆机 《赠顾令文为宜春令》之四:“比志同契,惟予与子。”《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丁譁》:“繾綣覯良宵,千载结同契。”
词语解释:事契  拼音:shì qì
犹情谊。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颀启》:“惟事契之稠重,实愚冥之幸会。” 宋 秦观 《婚书》:“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结。”
词语解释:真契  拼音:zhēn qì
(1).知己,意志相合者。 金 王若虚 《忆之纯》诗之一:“幼岁求真契,中年得伟人。”
(2).谓妙趣,真意。 明 自悦 《续兰亭会补任城吕系诗》:“兰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散怀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词语解释:宿契  拼音:sù qì
(1).犹宿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投閒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 唐 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谓 总 曰:‘ 萧郎 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 清 曹寅 《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识画图犹宿契,年年灵树祝长春。”
(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 、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 , 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 。 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 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 :“后三年当令迎卿。”
(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 孔子 与 渔父 合机。”
(4).大愿,宏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
词语解释:托契  拼音:tuō qì
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周阳珪》:“饮 河 既足,自外皆休。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唐 温庭筠 《投宪丞启》:“运租船上,便获甄才;避雨林中,俄闻託契。” 元 范梈 《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结髮。”
词语解释:末契  拼音:mò qì
(1).犹下交。指长者对晚辈的交谊。《文选·陆机〈叹逝赋〉》:“託末契於后生,余将老而为客。” 李周翰 注:“末契,下交也。”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伊昔 临淄亭 ,酒酣託末契。” 仇兆鳌 注:“公为后辈,故云末契。” 宋 沉辽 《送夏八赴南陵》诗:“高堂老人八十一,不问衰微论末契。” 清 钱谦益 《康文初六十序》:“诸公晚託末契於余,余因以识 孟修 ,且交於 孟修 之子 文初 。”
(2).犹下交。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者的交谊。 唐 温庭筠 《上蒋侍郎启》:“某闻有以疎贱而间至贵者,古人之所讥笑;有以单外而蘄末契者,君子之所兢戒。”
(3).犹下交。称别人对自己的交谊的谦词。 宋 陆游 《答交代杨通判启》:“某猥以陈人,偶叨末契。”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余幸得託末契,有 朱 陈 之好。”
词语解释:深契  拼音:shēn qì
深厚的交情。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贞白》:“﹝ 贯休 与 王贞白 ﹞遂订深契。”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同事有 何郎 ,英怀托深契。”
词语解释:夙契  拼音:sù qì
(1).往昔的交情。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至于亲邻之道,夙契逾深,无改曩怀,增感弥篤。” 宋 苏轼 《求婚启》:“ 中郎 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仰缘夙契,祇听俞音。” 明 高启 《喜吕山人见过江馆》诗:“非君怜夙契,谁肯过柴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玉磬山房文误》:“ 恭城 与编修同官翰林,有夙契。”
(2).前世的因缘。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今夕相会,岂非夙契?愿见去岁相约之媒。”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侍郎喜谈因果,尤重师生之义,尝以为文字渊源,三生夙契,虽父子不能相假云。”
词语解释:夔契  拼音:kuí qì
亦作“ 夔卨 ”。 帝 舜 二贤臣之名。 夔 典乐, 契 为司徒。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夔 卨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富弼赠太师》:“ 庆历 之盛,朝多伟人,维 范 与 富 ,才业名位,实相先后,海内称诵,见於声诗,比之 夔 契 。”
词语解释:密契  拼音:mì qì
(1).犹密友。《晋书·王敦传论》:“ 王敦 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 淮 海,望实逾隆,遂能託鱼水之深期,定金兰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兴。” 明 吴承恩 《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亲友某等或联桑梓高源,或袭芝兰密契。倚玉同芬,或缔 陈 荀 之好;断金投分,或通 王 贡 之交。”《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 应熊 ,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 延儒 在也。”
(2).秘密相约。《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从伯 怀恭 为 北海 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 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 北海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杨褒》:“ 褒 妻乃异志於 褒 , 褒 莫知之,经岁时。后 褒 妻与外密契,欲杀 褒 。”
(3).密切契合。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由是观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夫佛学在北之与经学,固不如其在南与玄学之密契。”
词语解释:神契  拼音:shén qì
(1).谓与神灵相合。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君碑》:“君雅操明允,威厉不猛……知机达要,通含神契。”《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吕向 注:“谋策所出无极,思与神合也。”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三》诗:“为人极清真,緲默见神契。”
(2).犹神交。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明公养素畜德,进业及时,屡承嘉音,愿託神契。” 清 方文 《赠林殿颺》诗:“我虽面未覿,十载有神契。”参见“ 神交 ”。
词语解释:神交  拼音:shén jiāo
(1).谓心意投合,深相结托而成忘形之交。《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子瑜 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 子瑜 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孤与 子瑜 ,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閒也。” 唐 骆宾王 《秋日送尹大赴京》诗序:“虽道术相望,协神交於灵府,而风烟悬隔,贵申心於翰林。”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神交忆昔许相同,死别生离一梦中。”
(2).指彼此慕名而未谋面的交谊。 元 刘南金 《和黄溍卿客杭见寄》:“十载神交未相识,卧淹幽谷恨羈穷。” 成仿吾 《〈张闻天早年译剧选〉序》:“我与 闻天同志 是神交在先,谋面在后。”
(3).梦魂相交会。形容思慕的深切。《文选·沉约〈和谢宣城诗〉》:“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 吕向 注:“梦有六候,皆魂神所交也。与 谢朓 相去既远,但神交而已,故疲於梦寐而思虑所存也。”
(4).谓通过神灵而相交。《文选·班固〈答宾戏〉》:“ 殷 説 梦发於 傅巖 , 周 望 兆动於 渭 滨。 齐 宁 激声於康衢, 汉 良 受书於 邳 垠,皆俟命而神交。” 说 、 望 、 宁 、 良 ,分别指 傅说 、 太公望 、 宁戚 、 张良 四贤人。 刘良 注:“言上四人皆待天命,是神灵之交。”
词语解释:书契  拼音:shū qì
(1).指文字。《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序》:“古者 伏羲氏 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陆德明 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 珪 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东南临海,西北不临海,书契所能言,无有言西北海状者。”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
(2).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 孙诒让 正义:“凡以文书为要约,或书於符券,或载於簿书,并谓之书契。”《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契。”
词语解释:金兰契  拼音:jīn lán qì
至交;深厚的友谊。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明 陈所闻 《步步娇·拟美人七夕述怀》套曲:“我爱你兴翩翩广结金兰契,量汪汪江海托襟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太史公》:“昔共金兰契,苦口似相规。”
词语解释:符契  拼音:fú qì
(1).犹符节。《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 符节 ”。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符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词语解释:符节  拼音:fú jié
(1).古代符信之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管子·君臣上》:“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 注:“符节印璽所以示其信也。”《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
(2).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史记·高祖本纪》:“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軹道 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3).单指使者所持之节。《史记·乐毅列传》:“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於 赵 。”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凡今庙堂进拟符节次,得不鉴 公孺 之论而益精其选!”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舟车之险,悬崖断堑,石芒林立,侧足仅可投步,水濆漩倾侧,船行乱石间,以故符节不通,人跡罕至。”
词语解释:情契  拼音:qíng qì
交谊,交情。《宋书·鲁爽传》:“ 爽 与 义宣 及 质 相结已久, 义宣 亦欲资其勇力,情契甚至。”《北齐书·高乾传》:“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効,相与虽则君臣,实亦义同兄弟,宜共立盟约,以敦情契。”《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臣与之同遇先帝,出入三朝,薄有情契。”
词语解释:缘契  拼音:yuán qì
犹缘分。一般指交友的缘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僧伽何国人》:“然余何人也,而和尚辱与同行,得非夙世有少缘契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受杖准地狱》:“ 詮 回语之曰:‘弟子今此何所职掌,且於老僧有何缘契,而勤勤若此也。’”
词语解释:冥契  拼音:míng qì
(1).默契;暗相投合。《晋书·慕容垂载记》:“宠踰宗旧,任齐懿藩,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谋而合。”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君岂亦学 黄 老 而有得者耶?抑天资冥契,与道合真,不自知其至於斯也。”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读之久,而吾之心与古人之心冥契焉,则往往有神解独到。”
(2).指天机,天意。《旧唐书·高祖纪》:“然 李氏 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
(3).指意气相投的知音好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支道林 ﹞谓人曰:‘昔匠石废斤於 郢 人, 牙生 輟弦於 钟子 ,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藴结,余其亡矣。’” 清 黄景仁 《哭龚梓树》诗之二:“十年旧雨阻 燕 云,把袂俄惊冥契分。”
(4).指内心的至诚。 唐 骆宾王 《灵泉颂》:“顾我罔极,因心感至,冥契动天,甘泉涌地,泠泠无竭,蒸蒸不匱。”
(5).在阴间缔结的婚约。《宣和书谱·小字三教经》:“ 彩鸞 泣谢,諭 萧 曰:与汝自有冥契,今当往人世矣。”
词语解释:合契  拼音:hé qì
(1).相符合;相一致。《后汉书·张衡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惟乐能感,与神合契。”
(2).融洽;意气相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諫,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西游记》第一回:“ 美猴王 领一群猿猴、獼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 花果山 ,暮宿 水帘洞 ,合契同情。” 清 姚鼐 《哭陈东浦方伯三十二韵》:“纵非情合契,应惜韵孤标。”
(3).符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牙璋,判合之器也。当於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
(4).核验符契。 明 王世贞 《说部》:“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契焉。”
词语解释:旧契  拼音:jiù qì
旧交。 宋 苏辙 《再次前四首韵》之二:“科第联翩叨旧契,利名踈阔少新忧。”
词语解释:左契  拼音:zuǒ qì
(1).左券。《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权归於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皆自夙世来,徵验若左契。”
(2).符契之左半。 宋 司马光 《送周密学沆真定安抚使》诗:“玉帐前茅举,铜鱼左契分。”《宋史·舆服志六》:“ 高宗 建炎 三年,改铸虎符,枢密院主之,其制以铜为之,长六寸,阔三寸,刻篆而中分之,以左契给诸路,右契藏之。”参见“ 左符 ”。
词语解释:左符  拼音:zuǒ fú
符契的左半。 汉 制,太守出任执左符,至州郡合右符为验。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人持左符去,马逆北风行。” 宋 苏轼 《送吕昌明知嘉州》诗:“横空好在脩眉色,头白犹堪乞左符。”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 汉 太守之官,必得左符以出,至郡用以为验。盖右符先以留州,故令以左合右也。”
词语解释:世契  拼音:shì qì
犹世交。 宋 范仲淹 《依韵答韩侍御》:“虽叨世契与隣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某资虽顓庸,心輒喜善,敢缘世契,上布公言。” 明 宋濂 《药房樵唱序》:“公之子 履 与其门人 黄琪 ,编辑遗橐,鍥之文梓,乃缘世契之深远,以首简为属。”
词语解释:雅契  拼音:yǎ qì
(1).十分契合。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 刘真长 之远致,雅契高风。”
(2).交情。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垂雅契於长年,叙情交於累世。”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虽无雅契,特以同郡之故,医疗棺敛,寄攒遣发,皆一力任之。”
词语解释:执契  拼音:zhí qì
(1).谓手持凭证,以相验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按,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卷十五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谓把握契机。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执契之道,垂衣不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又见陛下以为执契则羣下用情,躬亲则庶官无党。”《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可以执契而居简,无为而不宰。”
词语解释:灵契  拼音:líng qì
(1).地契。授予天下的凭证。《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符灵契,黄瑞涌出。” 李善 注:“玄符,天符也;灵契,地契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天剖神符,地合灵契。”
(2).谓与神灵有缘。 明 杨慎 《词品·郝仙女庙辞》:“採苹水中,苍烟白雾,俄失其所在。母哀求水滨,愿言一见,良久异香袭人,隐约於波渚间曰:‘儿以灵契,託蹟綃宫。’”
词语解释:一契  拼音:yī qì
谓符契相合为一。后即借指全部相合。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南齐书·沉驎士传》:“鱼县兽槛,天下一契。” 宋 黄庭坚 《大沩喆禅师语录序》:“十方一契,尽为祖业,驴负麟角,羊蒙虎皮,来者峥嶸,皆纳败闕。”
词语解释:金石契  拼音:jīn shí qì
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唐 孟郊 韩愈 《遣兴联句》:“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词语解释:券契  拼音:quàn qì
契据。《战国策·齐策四》:“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淮南子·主术训》:“券契束帛,刑罚斧鉞,其於以解难,薄矣。”《魏书·释老志》:“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
词语解释:勘契  拼音:kān qì
验对鱼契。 唐 宋 之制,殿门开闭要核对鱼契。其制,以檀木刻鱼形,分为左右,左留中,右置门使处,鱼契左右相合始开殿门,谓之勘契。 唐 刘邺 《侍漏院吟》:“玉堂帘外独迟迟,明月初沉勘契时。”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旧制,郊祀礼成,驾还闕门,有勘契之仪……其制如勘箭之仪, 熙寧 中,詔罢其制。” 宋 王应麟 《玉海·器用·皇祐文德殿鱼契》:“皇城司上新作 文德殿 香檀鱼契,契有左右,左留中,右付本司。各长尺有一寸,博二寸八分,厚六分,刻鱼形,凿枘相合,缕金为文。车驾至门,勘契官执右契奏,阁门使降左契,勘契官跪奏勘毕,奏云:‘外契合。’”参见“ 勘箭 ”。
词语解释:勘箭  拼音:kān jiàn
宋 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即开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大驾卤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宋史·礼志一》:“南郊,乘舆所过,必勘箭然后出入。”参见“ 勘契 ”。
词语解释:仙契  拼音:xiān qì
道家语。谓与仙人有前缘、情分。 明 高启 《赠陶篷先生》诗:“逢余向沧洲,笑落头上巾。谓余有仙契,泥滓非久沦。”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一折:“既知上仙之名,小生亦有宿缘仙契,今夜得遇,愿请至小亭中,以遂于飞之愿。”
词语解释:共契  拼音:gòng qì
相契合;一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竺法兰 ﹞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 天竺 学者之师。时 蔡愔 既至彼国, 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
词语解释:官契  拼音:guān qì
(1).官府的书契、符信。《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孙诒让 正义:“官契,即小宰八成之书契也。” 唐 王建 《赠胡泟将军》诗:“朱牌面上分官契,黄纸头边押勅符。”
(2).民间典卖田产向官府纳税注册的契据。《文献通考·征榷六》:“﹝ 宋 乾道 ﹞七年,臣僚言:民间典卖田产,必使之请官契,输税钱。”
词语解释:契契  拼音:qì qì
愁苦貌。《诗·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毛 传:“契契,忧苦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草草眷徂物,契契矜岁殫。” 清 钱谦益 《张季公墓表》:“东阡北陌,亲串往来之地,步武错迕,契契不能以相从。”
词语解释:文契  拼音:wén qì
买卖或借贷双方所立的文书契约。《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纶 ﹞次作《諭民诗》五十絶……其诗有云:‘文契多欺岁月深,便将疆界渐相侵,官中验出虚兼实,枷锁鞭笞痛不禁。’”《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请了几个有名的经纪,将祖遗的厅房上座几所……亲笔填了文契,托他絶卖。”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我过去接来一看,是一张发黄的卖身文契。”
词语解释:司契  拼音:sī qì
(1).掌握契据。《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任继愈 注:“司契的人,只凭契据来收付,所以显得从容。”
(2).掌管法规。《文选·左思〈魏都赋〉》:“上垂拱而司契,下缘督而自劝。” 李周翰 注:“上则垂衣拱手,执法契以御天下。”《新唐书·刘蕡传》:“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玄默无为,端拱司契。”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法律治民,不如无为之化,上有司契,则其埶亦互相牵连,不可中止。”
(3).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晋 陆机 《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紜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以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 明 张居正 《种莲子戊午稿序》:“盖天禀超軼,有兼人之资,得司契之匠,其所著述,虽不效文士踵躡陈蹟,自不外於矩矱。”
词语解释:幽契  拼音:yōu qì
(1).冥合,默契。《晋书·韩恒载记》:“受命之初,有龙见於都邑城,龙为木德,幽契之符也。”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下》:“又若运谋设奇,幽契鬼神,驱驾豪彦,尽其力能,用能累殿方州。”
(2).隐微的心情或契机。 唐 卢纶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诗:“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徵。” 明 唐顺之 《雁训》:“然犹荐绅动色,焜焜燿燿,若天授幽契,而神界秘宝焉者。”
词语解释:齐契  拼音:qí qì
(1).同心默契。《晋书·桓温传》:“允应灵休,天人齐契!”《南齐书·氐传》:“宣播朝威,招诱 戎 种,万里齐契,响然归从。”
(2).志趣相同的人。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之一:“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3).犹合契。谓相符合。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得不为託心无神鬼,齐契於 董生 耶?”
词语解释:期契  拼音:qī qì
誓约;约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荣 意在 长乐 ,遣苍头 王丰 入 洛 ,询以为主, 长乐 即许之,共剋期契。”《北史·杨侃传》:“ 瓜花 等以期契不会,便相告发,伏辜者十数家。”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无那短封即踈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词语解释:投契  拼音:tóu qì
谓意气或见解相合。 明 唐寅 《金阊送别王尚宝》诗:“投契于君二十年,寻常花月酒杯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是 楚材 曾亲至 汴京 ,盖已闻 遗山 之名而物色之, 遗山 因有知己之感,与之投契,故有‘门下士’之称,非无因至前也。”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三:“这一老一少两代妇女开始谈论一些别的事,她俩越谈越投契。”
词语解释:皋契  拼音:gāo qì
皋陶 和 契 的并称。传说 皋陶 是 虞舜 时刑官, 契 是 虞舜 时司徒。 元 耶律楚材 《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 湛然 忝佐本无功,致主泽民媿 皋 契 。”
词语解释:结契  拼音:jié qì
谓结交相得。 唐 刘知几 《思慎赋》:“ 餘 推诚而裨 耳 , 萧 结契而连 朱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 清 恽敬 《与余铁香书》:“讲习无专门之师,结契无高世之士。”
词语解释:襟契  拼音:jīn qì
襟怀相合。亦指襟怀相契的好友。 唐 李商隐 《为舍人绛郡公上李相公启》:“伏值相公顾以外藩,夙通襟契。”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序》:“凡从游先辈以及石交襟契,所有赠答倡酬之作,必加甄録。”
词语解释:白契  拼音:bái qì
旧指未向官府纳税加盖官印的房地产等文契。 宋 郑刚中 《论白契疏》:“买产之家,类非贫短,但契成则视田宅为己物,故吝惜官税,自谓收藏白契,不过倍纳而止。”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有以白契告首者,追赏及种种费用外,二倍税焉。”《宋史·食货志上二》:“﹝ 绍兴 五年﹞初令诸州通判印卖田宅契纸,自今民间争田,执白契者勿用。”
词语解释:赏契  拼音:shǎng qì
赏识投合;倾慕知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相逢行》:“赏契少能谐,断金断可宝。”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叙徽猷於礼乐,则俎豆纵横;谈赏契於林泉,则烟霞咫尺。”
词语解释:诚契  拼音:chéng qì
谓心意真诚互相投合。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暨 汉宣帝 ,亦单于慕义, 呼韩 来朝,歷纪数千,称者三代。则知非常之运,必待非常之君,诚契感通,斯为难遇。”
词语解释:断金契  拼音:duàn jīn qì
深厚的交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城西有 孔嵩 旧居。 嵩 字 仲山 ,与 山阳 范式 有断金契。”参见“ 断金 ”。
词语解释:断金  拼音:duàn jīn
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 疏:“金是坚固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谓同心协力或情深义厚。《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 董贤 据重,加以 傅氏 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 中山 ,则必同忧,断金相翼。”《晋书·慕容垂载记》:“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臭味不同,奇将军於一见,託将军以断金。”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斯则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 宋 陈师道 《谢端砚》诗:“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小生与 荆兄 悲同抱玉,义切断金。”
词语解释:协契  拼音:xié qì
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 齐神武 既忌 岳 兄弟功名, 岳 惧,乃与 太祖 协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守贞 自谓天人协契,乃自称 秦王 。”
词语解释:鱼契  拼音:yú qì
即鱼符。鱼形的符信。《新唐书·车服志》:“鱼契所降,皆有敕书。”《宋史·舆服志六》:“今闻皇城司见有木鱼契,乞令有司用木契形状,精巧铸造。”《玉海·器用·皇祐文德殿鱼契》:“皇城司上新作 文德殿 香檀鱼契。契有左、右,左留中,右付本司;各长尺有一寸,博二寸八分,厚六分;刻鱼形,凿枘相合,鏤金为文。”参见“ 鱼符 ”。
词语解释:鱼符  拼音:yú fú
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陆龟蒙 《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 。”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 明 张煌言 《即事柬定西侯》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
词语解释:死契  拼音:sǐ qì
注明不得赎回的契约。《红楼梦》第十九回:“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
词语解释:金契  拼音:jīn qì
指刻有誓文的契券。 唐 权德舆 《题江畔旧居》诗:“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异牟寻 ﹞乃发兵攻 吐蕃 使者杀之,刻金契以献。”
词语解释:右契  拼音:yòu qì
右券。《礼记·曲礼上》:“献粟者执右契。” 郑玄 注:“契,券要也。右为尊。”《战国策·韩策三》:“ 安成君 东重於 魏 ,而西贵於 秦 ,操右契而为公责德於 秦 魏 之主。” 鲍彪 注:“左契,待合而已;右契,可以责取。”
词语解释:戾契  拼音:lì qì
头不正貌。比喻奇邪不正之行。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王君 ﹞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明 唐顺之 《小楼宴坐》诗之二:“自疑戾契终为病,欲学墨杘又不能。” 清 黄宗羲 《陈子文〈再游燕中诗〉序》:“今制復 唐 宋 之旧,由此为大官者不可胜数, 子文 功业不难戾契而至。”
词语解释:玄契  拼音:xuán qì
犹默契。 唐 李华 《杭州龙泉寺故大律师碑》:“默修玄契于文义,受教顿悟于宗师,不由门阶,径造堂室。” 五代 齐己 《拟嵇康绝交寄湘中贯微》诗:“相知在玄契,莫讶入行疏。” 清 周亮工 《与张瑶里书》:“空山落叶,光景更真静者,於此中自有玄契。”
词语解释:潜契  拼音:qián qì
犹默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唐 司马贞 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
词语解释:胶漆契  拼音:jiāo qī qì
犹言胶漆交。 唐 白居易 《伤友》诗:“曩者胶漆契,邇来云雨暌。”参见“ 胶漆交 ”。
词语解释:胶漆交  拼音:jiāo qī jiāo
比喻深厚的交情。 唐 元稹 《说剑》诗:“吾友有寳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词语解释:玉契  拼音:yù qì
(1).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某位姓名。”《新唐书·崔神庆传》:“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诚重慎防萌之意,不可不察。”
(2).借指太子。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视膳斑衣拱,传觴玉契将。”
词语解释:税契  拼音:shuì qì
中国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 孙中山 《说三民主义》:“现时国家岁入,比之亡 清 尚少,欲救其弊,必须实行税契,及平均地权之法。”
词语解释:绳契  拼音:shéng qì
谓结绳刻木以记事。 明 张居正 《敕修东岳庙碑文》:“惟 岱宗 之神,自绳契以来,秩在祝史,通乎上下,今天下郡国,皆有东岳庙。”
词语解释:原契  拼音:yuán qì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原有文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卖身旗下》:“民人奴僕,背主投旗,挟制主人,勒索原契,妻子子财物交与刑部。”
词语解释:至契  拼音:zhì qì
(1).意气极相投合。《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并非舍间的事,却是位至契好友;因他家现无男丁,所以就在荒塋,代他料理。”
(2).交情极深的朋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王文肃密揭之发》:“ 王宇泰 肯堂 为 文肃 至契,已居馆元。”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小侄与令郎忝在同年,又称至契,不但该行侄礼,还当曲尽子情。”
词语解释:印契  拼音:yìn qì
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即或其中有庄头盗典出去的,我们既有印契在手里,无论他典到甚么人家,可以取得回来的。”
词语解释:贤契  拼音:xián qì
长辈对子侄辈或先生对门生弟子的爱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本县权做个主婚,贤契万不可推托!”《镜花缘》第十五回:“此间説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
词语解释:谐契  拼音:xié qì
融洽契合。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加善属文辞,识赏参流,固已谐契风胜,领冠一时矣。”《新唐书·元载传》:“探微揣端,无不谐契。”
词语解释:分契  拼音:fēn qì
情分投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 尧藩 初游 韦应物 门墙,分契莫逆。”
词语解释:参契  拼音:cān qì
参验;参合。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徐真君 ﹞遂得修行烧炼诀,有 赵真君 不远千里访之,以所得秘密与之参契。”
词语解释:金书铁契  拼音:jīn shū tiě qì
见“ 金书铁券 ”。
词语解释:金书铁券  拼音:jīn shū tiě quàn
即丹书铁券。古时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唐 罗隐 《代武肃王钱鏐谢赐铁券表》:“臣 鏐 言,优承恩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铁券》:“ 汉高祖 封功臣,始制铁券。其内鏤字,以金涂之,名曰金书铁券。歷代因之,以赐功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李贤》:“自古有军功者,虽以金书铁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孙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国,或能立功,又与其爵。岂有累犯罪恶,而不革其爵者?”亦作“ 金书铁契 ”。 明 王佐 《格古要论·杂考上·金书铁券考》:“於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始作铁券,其内鏤字,以金涂之,故名金书铁契。”
词语解释:典契  拼音:diǎn qì
旧时典押房屋、土地等财产所立的契约。
词语解释:质契  拼音:zhì qì
契约,契据。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故播敛之早晚,塍畔之出入,质契之昏明,豪弱之交侵,讼诉之搆,官司之辨,皆亲尝之。”《明史·朱纨传》:“ 闽 人 李光头 、 歙 人 许栋 踞 寧波 之 双屿 为之主,司其质契。”
词语解释:身契  拼音:shēn qì
指卖身文契。《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是贵如夫人原来的卖身契一纸,这是新写的身契一纸。” 孙中山 《敬告同乡书》:“死心踏地以图保皇立宪……续长我 汉 人之身契。”
词语解释:赞契  拼音:zàn qì
谓辅佐天子决策。《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爰及赞契,协升景业。” 李周翰 注:“赞助天子令升大业也。契,谓王者所执也。”
词语解释:乌贼契  拼音:wū zéi qì
旧时相传行诈之人用墨鱼腹囊中黑液书写的文契。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上》:“乌贼契, 江 东人取乌贼墨书契以紿人财物。书迹如淡墨,逾年自消,唯空纸耳。”参见“ 乌鰂墨 ”。参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乌贼》
词语解释:卖契  拼音:mài qì
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自此公子每要用银子之处,只写一纸卖契,把田来准去。”《镜花缘》第二五回:“ 唐敖 即将卖契烧毁。” 许地山 《春桃》:“那又何必写卖契呢?”
词语解释:卖身契  拼音:mài shēn qì
被迫出卖人身而立下的文据。 孙中山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大家知道不平等的条约,是甚么东西呢?就是我们的卖身契。” 萧乾 《李媛毑的一生》:“农民们用愤怒的目光望着那堆当年的卖身契,向它吐唾沫,用梭标狠狠地扎。”
词语解释:丹书铁契  拼音:dān shū tiě q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庙。”《资治通鉴·汉高帝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丹书铁契者,以铁为契,以丹书之。”
共13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