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得失散失丧失违失阙失佹得佹失冒失遵而不失
不失误失亏失错失耗失阿忒迷失讹失遵而勿失
自失时失损失酒失缺失阿失谬失陷失
无失患失十失乱失坠失队失冒不失交臂相失
打失过失行失愆失危失费失冒冒失失隐失
坐失遗失语失放失责失蹑失记功忘失亲失
遂失差失荡失销失芒然自失蹶失跌失丢失
前失疏失乖失消失荒失陨失蹉失遏失
中失走失去失输失茫然若失负失逸失鸡虫得失
迷失颇失亡失三失茫然自失千虑一失倒失机难轻失

词语解释:得失  拼音:dé shī
(1).得与失。犹成败。《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2).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 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 ,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7).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词语解释:不失  拼音:bù shī
(1).不偏离;不失误。《易·随》:“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颖达 疏:“以所随之处不失正道,故出门即有功也。”《论衡·量知》:“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銖。” 刘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点差错。”
(2).不遗漏;不丧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义:“恢恢疎阔而自无漏网之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3).还算得上;不愧。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元》:“故蹈 元 之辙,不失为小乘;入 宋 之门,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吴荪甫 干笑着说:‘能进能退,不失为英雄。’”
词语解释:自失  拼音:zì shī
(1).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赴势公子 勃然自失,肃尔改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 太宗 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 魏徵 对曰:‘臣愚不能尽知,唯 霍王元轨 ,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
(2).自己失去时机。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惟父老审图之,无自失。”
(3).失身。《易·比》:“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程颐 传:“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
(4).自己逃逸。失,通“ 逸 ”。《庄子·应帝王》:“明日又与之见 壶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
词语解释:无失  拼音:wú shī
(1).没有失误。《老子》:“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无失矣。”
(2).不遗漏。《文献通考·经籍十三》:“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无失於彼。”
(3).没有损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次夜,果有偷匿后园竹中,知有备,无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饮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乱,四名无失,五名护戒。”
词语解释:打失  拼音:dǎ shī
丢失,遗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 《端阳节》四:“ 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词语解释:坐失  拼音:zuò shī
白白地失掉。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自然坐失盐利常数,所云获利一倍,臣所未见。” 清 陈天华 《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 中国 暗杀之举,甚为幼稚。前此虽有行之者,而其人皆有畏死之心,逡巡不决,事机坐失。”
词语解释:遂失  拼音:suì shī
坠失;废弛。遂,通“ 坠 ”。《墨子·法仪》:“暴王 桀 、 紂 、 幽 、 厉 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於天下。” 孙诒让 间诂:“遂与队通。《易》‘震遂泥’,《释文》云:‘遂, 荀 本作队。’俗作坠,义同。《淮南子·天文训》 高 注云:‘队,陨也。’”《墨子·非命下》:“﹝ 桀 、 紂 、 幽 、 厉 ﹞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 孙诒让 间诂:“遂与队通。”
词语解释:前失  拼音:qián shī
(1).以前的过失。《后汉书·张晧传》:“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2).指马的前足失陷。《三国演义》第七回:“其马前失, 瓚 ( 公孙瓚 )翻身落於坡下。” 柳杞 《好年胜景》:“就在这时,一连几颗子弹打中了‘小走龙’,它打了前失又站起来。”
(3).谓失足向前跌倒。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有时候,后边的人走着走着,猛地打了个前失,将身子扑到他前头那个人的脊梁上。”
词语解释:中失  拼音:zhōng shī
犹得失。《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 郑玄 注:“中,中礼者也;失,失礼者也。故书中为得。 杜子春 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甲铁主义论者,一与仅知语言之 满洲 人,再与仅知语言之三荒服人夸言平等,而忘利害中失之端,其癥结非难破也。”
词语解释:迷失  拼音:mí shī
(1).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金史·程寀传》:“而圣驾崎嶇沙砾之地,加之林木丛欝,易以迷失。”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五:“这时他在那里,他会不会迷失在路上?”
(2).丢失;丧失。《元典章·吏部八·案牍》:“在后,多有因事发露或侵官钱及迷失钱穀,被告私罪,未经结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的妻子 李氏 ,久为 杨化 寃魂所附,真性迷失。”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并没有神经病,不过感情太盛,有时会迷失了他的理智。”
词语解释:散失  拼音:sàn shī
流散遗失。《北齐书·杨愔传》:“ 愔 所著诗赋表奏书论甚多,诛后散失,门生鳩集所得者万餘言。” 宋 司马光 《河间献王赞》:“ 周 室衰,道德坏,五帝三王之文飘沦散失,弃置不省。”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使一无散失,后人自可即诗以考其生平,惜乎遗落过半。” 孙犁 《澹定集·我的书目书》:“后来又买了《四库全书总目》,是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共四十册,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了。”
词语解释:误失  拼音:wù shī
(1).差错;讹误。《旧唐书·孙伏伽传》:“﹝ 贞观 ﹞五年,坐奏囚误失免官。” 宋 韩琦 《谢放免勘劾相州差壮城兵士表》:“郡条纷冗,难逃误失之愆;使部按绳,当坐旷隳之责。”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误字札子》:“因得疾病之间,考正误失,谨録如后。”
(2).因耽误而丢失。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司机们都想用速度来弥补误失的路程,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向前呜呜飞驰。”
词语解释:时失  拼音:shí shī
节候不正常。《左传·隐公九年》:“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 杜预 注:“ 夏 之正月,微阳始出,未可震电;既震电,又不当大雨雪,故皆为时失。”
词语解释:患失  拼音:huàn shī
生怕失去。《左传·昭公十八年》:“大人患失而惑。” 杨伯峻 注:“患失即《论语·阳货篇》之‘患失之’,患失位也。”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是故过於进,将为患失之鄙夫,过於退,不失为引身之君子。”参见“ 患得患失 ”。
词语解释:患得患失  拼音:huàn de huàn shī
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生怕失掉。谓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语本《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何晏 集解:“‘患得之’者,患不能得之。 楚 俗言。” 宋 文天祥 《御试策》:“牛维马縶,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无怪也。”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人臣患得患失之心根於中,则於人主之前论事不阿諛则逢迎,恐逆鳞而获罪矣。” 魏巍 《夏日三题·欢乐和悲愁》:“看来,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是一切苦恼的根源。”
词语解释:过失  拼音:guò shī
(1).因疏忽而犯的错误。《管子·山权数》:“ 晋 有臣不忠於其君,虑杀其主,谓之公过。诸公过之家,毋使得事君,此 晋 之过失也。”《宋书·向靖传》:“子 植 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其治於恶人无所贷,至其过失则无所不容。”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继续大声地叫喊着,‘我们的过失我们自己担当。’”
(2).因疏忽大意而犯罪。《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过失犹今律过失杀人,不坐死。’……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晋书·刑法志》:“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词语解释:遗失  拼音:yí shī
(1).丢失;丢弃。《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北齐书·皮景和传》:“属 寿阳 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二三:“为了便于发现是否有信件遗失,从那个时候起, 珊裳 和 明纯 间的通信,都编了号码。”
(2).遗漏。《鹖冠子·能天》:“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大小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既显巖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迨 甘泉 分县修志,得六十六人,而国朝画家不过十四人,皆 扬州 土著,书家不过三人,则其遗失多矣。”
(3).失误;过失。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上方幸 河 东,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 安世 识之,具作其事。后购得本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心若怀冰,战战慄慄;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 唐 杜甫 《北征》诗:“虽乏諫諍姿,恐君有遗失。”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庙算无遗失,妖氛快扫除。”
(4).指散失的文章、典籍。《汉书·儒林传赞》:“ 平帝 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贺》:“ 李藩 缀集其歌诗,因託 贺 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每集细加评选,广搜遗失,成一代大观。”
(5).遗忘;忘记。《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汉 郑玄 笺:“ 成王 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之文章,谓 周公 之礼法。” 孔颖达 疏:“又言 成王 所以蒙天之德,泽及子孙者,以其有光光善德,勤行之,不过误,不遗忘,志唯循用旧典之文章,言能遵用 周公 礼法,故得福流子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家人连日疲倦,遗失火烛,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
(6).因失禁而排泄。《后汉书·张湛传》:“ 湛 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篤,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部二·鸡》:“小便遗失,用鷄膍胵一具,并肠烧存性,酒服。男用雌,女用雄。”
词语解释:差失  拼音:chà shī
差错;过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听断十事,差失者五六。”《再生缘》第三回:“醒来自想无差失,白髮公公怎警凶。”
词语解释:疏失  拼音:shū shī
亦作“疎失”。亦作“踈失”。
(1).疏忽失误。《北齐书·卢宗道传》:“有一旧门生酒醉,言辞之间,微有疏失, 宗道 遂令沉之於水。”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侯面闻,恐递中踈失。”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二折:“天色晚了,江水大,风又大,恐有疎失,不如湾船罢。” 明 张居正 《送起居馆论边情记事》:“彼中戒备颇严,谅无疏失。”《说岳全传》第八回:“这里是荒僻去处,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叶圣陶 《倪焕之》九:“他从来不骂学生,口口声声说学生没有一个不好的,小过大错都只是偶然的疏失。”
(2).失落;丢失。《西游记》第十三回:“你可曾疏失了甚么东西?”《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后 月娘 归家,开了门户,家产器物都不曾疎失。”《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 苗镇臺 疏失了海防,被抚臺参拿了。”
(3).疏远;久不晤面。《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从学生进京后,彼此就疎失了。”《再生缘》第三五回:“ 孟 家表妹好姿容,平时疎失今朝见。”
词语解释:走失  拼音:zǒu shī
(1).丧失;丢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汤少则添,慎勿易汤,易汤则走失豆味,全酱不美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你自作自受,你干坏了事,走失了丹,是应得的。”《孽海花》第六回:“这贼既然藏在你床背后,你回去看看,走失什么没有?”
(2).逃走;逃失。《水浒传》第三九回:“如不要活的,恐防路途走失,就於本处斩首号令。”《西游记》第六六回:“ 弥勒 道:‘一则是我不谨,走失人口;二则是你师徒们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我今来与你收他去也。’”
(3).指人或家畜迷途不返而不知其下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从此又添了牲口,恐怕走失,饮食无暇。”
词语解释:颇失  拼音:pō shī
偏差过失。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唐太宗 临御,每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諫官俱入,小有颇失,随即箴规,故 贞观 之治企及 三代 。”
词语解释:丧失  拼音:sàng shī
失去。《百喻经·牧羊人喻》:“为此漏身之所誑惑,妄期世乐,如己妻息,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 王立 ﹞为主司駮放,资财荡尽,僕马丧失,穷悴颇甚。” 巴金 《怀念萧珊》四:“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 萧珊 翻译的那几本小说。”
词语解释:亏失  拼音:kuī shī
(1).缺失。《北齐书·崔暹传》:“ 世宗 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 暹 每厉色极言, 世宗 亦为之止。”《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七年二月﹞壬午,詔曰:‘ 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灾祥》:“ 太宗 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
(2).闪失。《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止有 杭州 是南国的屏障。若有亏失, 睦州 焉能保守。”
词语解释:损失  拼音:sǔn shī
损毁丧失。《后汉书·和帝纪》:“今年秋稼为蝗虫所伤,皆勿收租、更、芻稾;若有所损失,以实除之,餘当收租者亦半入。” 元 戴表元 《八月十六张园玩月得一字》:“月行虚空中,万古无损失。”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九章:“好人是想把它保卫住,不能让它损失一个粒儿。”亦指损毁丧失的东西。如:这样做,我们的损失可太大了。
词语解释:十失  拼音:shí shī
十项过失。特指苛虐的 秦 政。《汉书·路温舒传》:“臣闻 秦 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一面之祝,远超於 殷 简;十失之叹,永弭於 汉 图。”
词语解释:行失  拼音:xíng shī
行为悖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还过 宜春宫 , 相如 奏赋以哀 二世 行失也。”
词语解释:语失  拼音:yǔ shī
失言;失口。例如:言多语失。
词语解释:荡失  拼音:dàng shī
荡然无存。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宗守盪失,越用遁违。”
词语解释:乖失  拼音:guāi shī
(1).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 刘湛 , 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
(2).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悟 纤微乖失, 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词语解释:去失  拼音:qù shī
丢失。《元典章·吏部八·案牍》:“人等俱係专管案牘人员,年来不为用心关防,多有去失文凴籍歷。”《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且説 张客 到於市中,取珠欲货,不知去失,諕得魂不附体。”
词语解释:亡失  拼音:wáng shī
(1).丧失;丢失;散失。《墨子·非命上》:“亡失国家,倾覆社稷。”《史记·项羽本纪》:“今将军为 秦 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裴度 在中书,印忽亡失。”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贾山 ﹞所言今多亡失,惟《至言》见於《汉书》本传。”
(2).失踪。 郑振铎 《埃娥》:“‘她是亡失了!她是亡失了!’老 埃那克士 想;叹息着,有一个最坏的结果的预测。”
词语解释:违失  拼音:wéi shī
处事失当;过失。《后汉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举刻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於是忍勤苦,忘艰辛,五年将周,一旦违失,既蒙笞辱,又无所得。” 李详 《〈历代诗话续编〉序》:“合二《诗话》观之, 仲祜 之正风轨,惩违失,六义之盛,其殆鍼盲起废。”
词语解释:错失  拼音:cuò shī
错误;失误。《宋书·礼志一》:“又以 慎 灶 犹有错失,太史上言亦不必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李季节 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红楼梦》第七二回:“若有错失,也不苛责他。” 叶圣陶 《祖母的心》:“任你们去胡闹,倘若有点儿错失,不是要我的老命么?”
词语解释:酒失  拼音:jiǔ shī
酒后的过失。《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数以酒失得过丞相。”《晋书·陶侃传》:“ 侃 悽怀良久曰:‘昔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踰。’”《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王惶恐叩头,谢 承业 曰:‘吾以酒失忤 七哥 ,必且得罪於太夫人, 七哥 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词语解释:乱失  拼音:luàn shī
淫乱放荡。失,泆。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灵声姬颂》:“ 齐灵声姬 ,厥行乱失,淫於 庆尅 。”
词语解释:愆失  拼音:qiān shī
过失。《汉书·王莽传下》:“保成师友祭酒 唐林 、故諫议祭酒 琅邪 纪逡 ……德行醇备,至於黄髮,靡有愆失。”《南史·范泰传》:“ 少帝 在位,多诸愆失, 泰 上封事极諫。” 前蜀 杜光庭 《川主令公南斗醮词》:“因其愆失,灾及生灵。”《明史·席书传》:“乞宥其愆失,俾获自新。”
词语解释:放失  拼音:fàng shī
(1).失,通“ 佚 ”。散失。《史记·太史公自序》:“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淮南子·时则训》:“牛马畜兽有放失者,取之不詰。”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常云:在朝所见,朝廷遗老数人而已……予幸获与之周旋,听其诵説,放失旧闻,多得其详实。”
(2).失,通“ 佚 ”。指散失的事物。 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 东阳 ﹞非徒学力未至,而才不称事……又不能蒐采放失,俾无遗憾,谨序次其所仅存者。”参见“ 放佚 ”。
(3).失,通“ 佚 ”。放纵不受约束。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阿意苟取容幸,将欲放失,低嘿不言者,率多文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事事去学存此天理,则此心更无放失时。”参见“ 放佚 ”。
词语解释:放佚  拼音:fàng yì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词语解释:放佚  拼音:fàng yì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词语解释:销失  拼音:xiāo shī
犹消失。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千岁不肯散,一沃亦销失。”
词语解释:消失  拼音:xiāo shī
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我在这样的地方,视觉本能几乎消失了。” 许地山 《空山灵雨·别话》:“黄昏底微光一分一分地消失了。”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最后,四个文化慢慢地都起着变化,互相吸收、融合,以至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的个别性渐渐消失。”
词语解释:输失  拼音:shū shī
失败;不胜。《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单于见阵输失,心怀不分(忿)。”《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六师 频频输失,心里转加懊恼。” 唐 李商隐 《骄儿》诗:“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叶葱奇 注引 纪昀 曰:“乃知六甲输失,乃与姊双陆不胜耳。”
词语解释:三失  拼音:sān shī
(1).谓过失多。《书·五子之歌》:“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孔 传:“三失,过辈一也。”
(2).古以远游丧亲、臣节不遂、厚交离绝为三失。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丧,一失也。事君奢骄,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三失也。”
词语解释:阙失  拼音:quē shī
(1).失误;错误。 汉 王充 《论衡·顺鼓》:“盗贼亦政所致,比求闕失,犹先发告。”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闕失。”《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旋用御史 徐启文 奏,令中外臣工於时事闕失,直言无隐。”
(2).忽略不知。 明 李东阳 《与李士常书》:“平生每自怪习惰成癖,其於世事多所闕失,若此则非惰之罪也。”
(3).缺漏遗失。 清 陈鳣 《对策》卷三:“又有‘ 刘昭 注补’,今考列代之史,皆有闕失,而以他人之书补入者。”
词语解释:耗失  拼音:hào shī
减少丧失;损耗。《宋史·刘挚传》:“二税科买,色目已多,又概率钱以竭其所有,斯民无有悦而愿为农者,户口当日耗失。”《文献通考·国用三》:“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於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他们施行各种搜括方法,强迫人民补偿耗失的银两。”
词语解释:缺失  拼音:quē shī
缺陷,失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大凡人情,专有一件古怪心理:热落时节,便有缺失之处,只管看出好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学校》:“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对于外国人的指摘 中国 人的缺失,是不很发生反感的。”
词语解释:坠失  拼音:zhuì shī
失去;废驰。《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犹恐其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佐卿》:“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风流日以坠失,士俗日以頽败,宫无素望,人无定品。”《清史稿·礼志三》:“ 明 神 、 熹 二宗,法纪坠失, 愍帝 嗣统,事无可为,虽国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
词语解释:危失  拼音:wēi shī
犹危亡。《晏子春秋·问上七》:“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词语解释:责失  拼音:zé shī
责其过失。《韩非子·八经》:“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 陈奇猷 集释:“失为过失,属於虚一面,故揆伍以责失,犹言揆於伍以责其过失也。”
词语解释:芒然自失  拼音:máng rán zì shī
见“ 茫然自失 ”。
词语解释:茫然自失  拼音:máng rán zì shī
亦作“ 芒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庄子·说剑》:“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 芒然自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童子欲语,老人引杖击之,童子走松阴,忽然不见,还视老人,亦以亡矣!於是余茫然自失,私识其言。”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全 欧 人士,为之栗然震惊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
词语解释:荒失  拼音:huāng shī
废弃;荒废。《书·盘庚中》:“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国语·楚语上》:“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諫。” 明 李东阳 《再答镜川先生书》:“且当时,时检月閲,尚多遗闕,意不自满;今荒失之餘,加以病嗽,不能勤苦,岂復有所测识。” 清 侯方域 《郭老仆墓志铭》:“然老僕殊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圃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
词语解释:茫然若失  拼音:máng rán ruò shī
犹言茫然自失。 夏衍 《改编〈复活〉后记》:“我也说不出被 帕氏 笔下所描绘的那双 卡丘莎 的茫然若失的眼睛所勾起的是怜悯呢还是苦痛!” 沉西蒙 《南征北战》第二章:“他被这个消息弄得茫然若失,焦虑不安。”
词语解释:茫然自失  拼音:máng rán zì shī
亦作“ 芒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庄子·说剑》:“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 芒然自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童子欲语,老人引杖击之,童子走松阴,忽然不见,还视老人,亦以亡矣!於是余茫然自失,私识其言。”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全 欧 人士,为之栗然震惊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
词语解释:佹得佹失  拼音:guǐ de guǐ shī
(1).谓得与失皆出于偶然。 王闿运 《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旧感图》诗:“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参见“ 佹佹 ”。
(2).时而得,时而失。犹言有得有失。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慨然各以平贼自任,而乃百计仰攻,佹得佹失。”
词语解释:佹佹  拼音:guǐ guǐ
几欲;将要。《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张湛 注:“佹佹,几欲之貌。”
词语解释:阿忒迷失  拼音:ā tuī mí shī
古蒙古语。指六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亦有以畏吾语命名者,如也忒迷失者,七十也,阿忒迷失者,六十也。”
词语解释:阿失  拼音:ā shī
曲从(君上的)过失。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人臣有三罪:一曰导非;二曰阿失;三曰尸宠。以非引上谓之导;从上之非谓之阿;见非不言谓之尸。”
词语解释:队失  拼音:duì shī
丧失。《汉书·王莽传上》:“ 周公 权而居摄,则 周 道成,王室安;不居摄,则恐 周 队失天命。”
词语解释:费失  拼音:fèi shī
耗费。 宋 汪应辰 《论存留田契税钱与执政书》:“然则 四川 所费失者甚多,而朝廷所得者无几。”
词语解释:蹑失  拼音:niè shī
追究过失;批评错误。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善躡失者,指其所跌。” 刘昞 注:“彼有所跌,暂指不逼。”
词语解释:蹶失  拼音:jué shī
亦作“蹷失”。 失足跌倒。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二女﹞能於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新五代史·杂传·冯道》:“过 井陘 之险,惧马蹷失,不敢怠於衔轡。”
词语解释:陨失  拼音:yǔn shī
丧失;失落。《晏子春秋·问上二五》:“ 晏公 问 晏子 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可是我们也不能呵,不能允许巨大的亮星顿然陨失。”
词语解释:负失  拼音:fù shī
犹损失。《宋史·食货志下八》:“三者惟保贷法行之久,负失益多。”
词语解释:千虑一失  拼音:qiān lǜ yī shī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婴 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用“千虑一失”指聪明人即使反复考虑,也难免会有失误的地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著书之家,千虑一失,往往有之。” 章炳麟 《文学说例》:“当 高邮 时,斯二种文法,尚未发见,故必更易旧训,然后可通,是亦千虑一失乎?”
词语解释:冒失  拼音:mào shī
匆遽;鲁莽。《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树枝上一扑,扑冒失了,跌了下来。”《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时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现在还不到发狠的时候!”
词语解释:讹失  拼音:é shī
讹谬失误。 唐 沉既济 《选举论》:“按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及年代久远,讹失滋深,至於 齐 隋 ,不胜其弊。” 清 曾安世 《校〈九灵山房遗稿〉题词》:“姑辨正其讹失,而举所散见於他书者,补刻附於编餘,则俟诸将来焉。”
词语解释:谬失  拼音:miù shī
错误。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故就 伊氏 之言论之,则有足以正 梁氏 之谬失,而畅吾人前説者三焉。”
词语解释:冒不失  拼音:mào bù shī
方言。轻率,鲁莽。 李克 《地道战》:“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这样冒不失地说了两句。”
词语解释:冒冒失失  拼音:mào mào shī shī
过分地随便对待。例如:谁让你不敲门就冒冒失失闯进来的?
词语解释:记功忘失  拼音:jì gōng wàng shī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是以 武帝 捨 安国 於徒中, 宣帝 徵 张敞 於亡命。”一本作“ 记功忘过 ”。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夫保全旧臣恩礼不替者,国家之盛典也;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词语解释:跌失  拼音:diē shī
跌倒;闪失。《列子·汤问》:“趣走往还,无跌失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只教点得一心灯,保你游行无跌失。”
词语解释:蹉失  拼音:cuō shī
过失;失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凡巧妙之术,中间必有不稳处。如步步蹋实,即小有蹉失,终不至折肱伤足。” 清 高其倬 《蓟州城》诗:“长计一蹉失,塞马仍纵横。”
词语解释:逸失  拼音:yì shī
散失;失落。 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及往反故邑,回翔旧都,道途篋笥间逸失过多。”《〈宛署杂记〉出版说明》:“《永乐大典》中曾载有 元 代的《析津志》,已经逸失了。”《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 日本 政局时而动荡,内阁藏书也有部分逸失。”
词语解释:倒失  拼音:dǎo shī
损失。 明 归有光 《马政议》:“ 江 南十一户共养马一匹, 江 北五户共养马一匹,以丁多之家为马头,专养一马,餘令津贴以备倒失买补。”
词语解释:遵而不失  拼音:zūn ér bù shī
见“ 遵而勿失 ”。
词语解释:遵而勿失  拼音:zūn ér wù shī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 高帝 与 萧何 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 参 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亦作“ 遵而不失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词语解释:遵而勿失  拼音:zūn ér wù shī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 高帝 与 萧何 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 参 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亦作“ 遵而不失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词语解释:陷失  拼音:xiàn shī
因失误而亏损。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若朝廷尽行臣言,必有五利。纲梢饱暖,惜身畏法,运餽不大陷失,一利也。”
词语解释:交臂相失  拼音:jiāo bì xiāng shī
犹言交臂失之。 唐 冉元一 《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赧王》:“知人之明,圣哲所难。英雄以此自任,每至交臂相失。”
词语解释:隐失  拼音:yǐn shī
散失,缺少。 清 梅曾亮 《〈黔记〉序》:“先生初至 黔 ,时以文献隐失,府县志多缺不修,乃檄各学校官访乡士大夫藏图书金石歌謡涉 黔 事者最上学政,为《黔记》一书。”
词语解释:亲失
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
词语解释:丢失  拼音:diū shī
失去;遗失。 老舍 《四世同堂》三:“ 北平 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冰心 《张嫂》:“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太监》:“用这颗珠子做的珠顶冠,我曾经戴用过,伪 满 垮台时把它丢失在 通化 大栗子沟 了。”
词语解释:遏失  拼音:è shī
见“ 遏佚 ”。
词语解释:遏佚  拼音:è yì
断绝;丧失。《书·君奭》:“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 孔 传:“惟众共存在我后嗣子孙,若大不能恭承天地,絶失先王光大之道,我老在家则不得知。”《汉书·王莽传上》引作“遏失”。
词语解释:鸡虫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宋 王安石 《绝句》之五:“鸡虫得失何须筭,鹏鷃逍遥各自知。”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民国 以来,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词语解释:机难轻失  拼音:jī nán qīng shī
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 宋 岳飞 《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嚮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