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共248,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老大事大五大壮大崇大久大犹大遗大
小大不大措大开大天来大极大强大坐大
广大两大莫大多大松大纵大重大昌大
四大作大满大到大硕大刚大保大庞大
斗大高大横大眼大中大肥大月大享大
许大正大尊大倚大弘大意大放大没大
宽大光大必大阿大宏大浩大矜大做大
长大三大好大张大尾大头大倒大散大
天大夸大自大木大旷大业大显大侈大
远大博大都大大大恢大人大盛大托大

词语解释:老大  拼音:lǎo dà
(1).年纪大。《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八:“我们所要自勉的,是要使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不要听任思想随着年龄的老大而也老朽起来。”
(2).谓古老。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因为他的话是一个老大的国家想用反抗的精神,一下子返老还童,也就必定被 富善先生 视为梦想。”
(3).称排行第一的人。《红楼梦》第十六回:“那 薛老大 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柳洲 《风雨桃花洲》:“老人姓 赵 ,按排行叫 赵老大 。”
(4).方言。称船主或主要的船工。 树棻 《枯苏春》第五章二:“特委已经研究过了,决定把这项护送任务交给 陈老大 去负责执行。他是我们的老交通,在 运河 和 太湖 周围当船工快五十年了。”
(5).帮会中称首领。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我 胡彪 依靠三爷虎威,脱胎换骨。还望各位老大,提拔提拔,我才能步步登高。”
(6).很;非常。《西游记》第二三回:“自过了 流沙河 ,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我看了老大吃了一惊。” 叶圣陶 《夜》:“于是,本来惴惴的又加增老大的不自在。”
词语解释:小大  拼音:xiǎo dà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词语解释:广大  拼音:guǎng dà
(1).指面积、空间宽广、宽阔。《礼记·曲礼上》:“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楚辞·招魂》:“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史记·大宛列传》:“见 汉 之广大,倾骇之。” 宋 秦观 《醉乡好》词:“醉乡广大人间小。” 巴金 《家》十五:“然而在这个公馆的围墙外面,在广大的世界中又怎样呢?”
(2).宽广高大。《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宋 司马光 《乞罢将官状》:“各修筑所治之城,州城稍高,县城次之,不必广大。”
(3).扩张;扩大;扩充。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其起兵而攻胡 粤 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晋书·沮渠蒙逊载记》:“所以远授 西海 者,盖欲广大将军之国耳。”《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九六年重阳洞林寺藏经记》:“其(指佛教)所传法旨,自 东汉 时流入 震旦 ,歷 魏 晋 数朝,以至 隋 唐 ,名公大士,润色敷畅,增衍广大。”
(4).指胸襟开阔,局度宽宏。《礼记·乐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 孔颖达 疏:“广大,谓志意宏大。”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羽》:“故闻其宫声,使人温润而广大;闻其商声,使人方正而好义。” 巴金 《第四病室》:“我感激她的关心,而且更使我感动的是我接触到了她的广大的心。”
(5).指内容博大渊深。《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尸子》卷下:“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 宋 叶适 《著作佐郎钱君墓志铭》:“稍长,学知古人统绪广大高远,则遂慨然叹曰:‘时文不足为矣!’”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见佛经,则服其广大;见 宋 人语录,又服其平易超脱。”
(6).指声音洪大。《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广大,谓鐘鼓也。”
(7).宽大,宽厚。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伏维执事察其身之疾而从之尽其才,怜其亲之欲而养之尽其性,以完朝廷宽裕广大之政。”
(8).指范围广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
(9).指人数众多。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以它的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
词语解释:四大  拼音:sì dà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词语解释:斗大  拼音:dǒu dà
(1).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周 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后。’”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 介子 定远 辈,投笔立功,勒铭 燕然 ,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2).用于对大的物体,形容其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斗大一城,尚如海上神山之可望不可即。”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生﹞间作一画,而江城斗大,风雅絶稀,故再世 龙眠 ,絶少知音问鼎。”
词语解释:许大  拼音:xǔ dà
(1).这般大。《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 隋 侯白 《启颜录·侯白》:“ 白 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椀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金史·五行志》:“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怪不得老兄往常在衙门里有许大声名。”
(2).这般多;许多。《前汉书平话》卷中:“可惜许大车马,多争天下……陛下百万雄兵,驍将莫知其数,皆总不及於 项羽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信笔潦草写去,中间有许大议论,尚未得发出。”
(3).非常;甚。《西游记》第二十回:“洞门外来了一个雷公嘴毛脸的和尚,手持着一根许大粗的铁棒,要他师父哩!”
词语解释:宽大  拼音:kuān dà
(1).面积或容积大。《汉书·景帝纪》:“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乾坤虽宽大,所适装囊空。”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有了这条宽大的公路,到 青龙潭 去迎龙王,真正省力了!” 丁玲 《母亲》一:“他觉得半年来没有看见的姑奶奶,象老了十年,在宽大的衣衫里,更瘦了似的。”
(2).大度;宽厚,不苛刻。《文子·上仁》:“ 老子 曰:‘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寧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史记·高祖本纪》:“今 项羽 僄悍,今不可遣。独 沛公 素宽大长者,可遣。” 宋 陈师道 《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延见吏民,问所疾苦,諭以宽大之意,使无鞭扑之忧。”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题目示出处》:“ 宋 制试士,示以题目出处,其宽大如此。” 冰心 《三年》:“你是个得胜者,应当有得胜者的同情与宽大。”
(3).引申指对犯错误者或犯罪者从宽处理。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六章:“你的罪名,我们一条一条都跟你记着,宽大你一回两回,未必能宽大你三回五回。”
词语解释:长大  拼音:zhǎng dà
(1).体貌高大壮伟。《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 屠中少年有侮 信 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丈夫气刚精,不必在长大。” 沙汀 《替身》:“保长有三十岁,又长大,又结实。”
(2).指体貌高大壮伟的人。《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孔颖达 疏:“经云举长大者,谓用长大之人。故 王肃 云:‘举形貌壮大者。’”
(1).成长为大人。《释名·释姿容》:“匍匐,小儿时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百喻经·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王﹞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是在 北京 长大的,在 北京 成的家。”
(2).指年龄增大。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年既长大,则已知记诵佔毕词章之习,非所以反身而崇德。”
词语解释:天大  拼音:tiān dà
如天之大。谓极大。《水浒传》第四一回:“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做个天大人情,去打了 无为军 ,杀得 黄文炳 那厮,也与 宋江 消了这口无穷之恨。”《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万先生 ,你的这件事,不妨实实的对我説,就有天大的事,我也可以幚衬你。”
词语解释:远大  拼音:yuǎn dà
(1).辽远广阔。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指高远弘大的志向、前途、职位等。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臣本布衣,不谋远大。”《北齐书·杨愔传》:“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宋 孙复 《谕学》诗:“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兄为糊口所累,恐悮了兄的远大。”
(3).长远而广阔,不限于目前。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伏以閤下朴厚清明,讜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於朝廷。”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珍宝。” 茅盾 《喜剧》:“现在我佩服你毕竟是高明,见识远大!”
词语解释:事大  拼音:shì dà
指小国侍奉大国。《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
词语解释:不大  拼音:bù dà
(1).衰落,不昌盛。《后汉书·史弼传论》:“ 史弼 頡頏严吏,终全 平原 之党,而其后不大,斯亦未可论也。” 李贤 注:“不大谓子孙衰替。”
(2).表示次数不多。《汉书·田叔传》:“王以故不大出游。”《红楼梦》第四四回:“ 袭人 特特的开了箱子,拿出两件不大穿的衣裳。”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到南方来了》:“楼下有彩色电视,但我不大看。”
(3).表示程度不深。《南史·王敬则传》:“ 敬则 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 丁玲 《团聚》:“他不大喜欢发牢骚。”
词语解释:两大  拼音:liǎng dà
两者并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物莫能两大, 陈 衰,此其昌乎!”《孔子家语·本姓解》:“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 唐 杜甫 《草堂》诗:“其势不两大,始闻蕃 汉 殊。”
词语解释:作大  拼音:zuò dà
摆架子。《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既来考试,为何参见不跪?如此作大么?”
词语解释:高大  拼音:gāo dà
(1).重大,重要。《韩非子·难一》:“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
(2).又高又大。 宋 苏轼 《超然台记》:“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几年不看见,你也长得这么高大了!” 李大我 《同心结》:“阿妈尼瘦小的身影在地上摇晃着,越来越变得高大。”
(3).使高大;增高加大。《易·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晏子春秋·谏下二二》:“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韶华 《梁上君子》:“他又觉得自己高大起来,他好像变成了一个站在群山中的巨人,群山都在他的脚下了。”
(4).骄傲自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5).指年岁大。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俺两箇年纪高大,去不的了。”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四折:“ 薛仁贵 家中,有一双父母,年纪高大,无人侍养。”《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 添祥 道:‘我年纪高大,去不得。’”
词语解释:正大  拼音:zhèng dà
(1).弘正极大。《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王弼 注:“弘正极大,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2).公正无私。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捨之则藏。”
(3).端正不邪;正当。多指人的言行。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真聪明,真猛烈,真正大,不意 衡湘老 乃有此儿,又不意 衡湘老 更有此侄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少奶奶却依着正大道理做事,不依从他,这个自是神人共敬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 石永公 每当有群众在他面前拉谈起 石得富 这种‘不正大’的行为,就觉得是给党丢脸的事。”
(4).雅正弘大。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雋永。”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 孟氏 而下,唯 周子 之《通书》, 张子 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词语解释:光大  拼音:guāng dà
(1).光明正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 明 方孝孺 《送周宗传省亲序》:“吾独慕其时道德文学之美,形诸事业,著於简册,皆崇伟光大,非后世可及。”
(2).显扬;发展。 宋 苏轼 《赠韩维三代·祖保枢鲁国公敕》:“朕方图任股肱之臣,以光大祖宗之业。”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科学不但更加证明了 中国 文化的高深,还帮助了 中国 文化的光大。”
(3).充分。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六:“说得光大一点,我顶多可当成了 四川 境内的如蛆如猬的一个军阀。”
(4).广大。《易·坤》:“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上》:“光大,犹广大也。”《汉书·董仲舒传》:“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按, 杨树达 《汉书窥管》卷六:“光与广古音同,光当读为广,光大即广大也。”
(5).宽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夫有道之主,含垢善恕,知人心之不可同,出处之各有性,不逼不禁,以崇光大。”
词语解释:三大  拼音:sān dà
(1).指道、天、地。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拟兹三大,宾是四门。歷试诸难,咸熙庶绩。” 吴兆宜 注引《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指君、父、夫。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五》:“《春秋》张三大,治三细……三大:君、父、夫;三细:臣、子、妇。”
词语解释:夸大  拼音:kuā dà
(1).夸耀。《诗·秦风·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 汉 郑玄 笺:“矜,夸大也。国人夸大其车甲之盛,有乐之意也。”
(2).言过其实。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宋书·索虏传》:“言贵称情,不在夸大。”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变雅》:“观夫《鹿鸣》以下诸篇,其於君臣兄弟朋友之间,无不曲当,而未尝有夸大之辞。”
(1).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夸张。《公羊传·庄公九年》“曷为伐败” 汉 何休 注:“据内不言败绩,曷为自夸大其伐而取败。”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 司马迁 云无 尧 以天下让 许由 事。 扬雄 亦云夸大者为之。”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二幕:“ 匡 ?(做着夸大的吃惊的表情)有这样奇怪的姓吗?”
(2).夸赞,夸耀。 宋 王禹偁 《答郑褒书》:“天下举人日以文凑吾门。其中杰出羣萃者,得 富春 孙何 、 济阳 丁谓 而已。吾尝以其文夸大于宰执公卿间。”
词语解释:博大  拼音:bó dà
宽广;广大。《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孝章皇帝 ,至孝烝烝,仁恩博大。”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圣人之道虽高深博大,然其要不过乎修己以治人。” 草明 《乘风破浪》第六章:“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地毯把他包围了。他陶醉在这种具有潜移默化力量的雄伟博大的田园景色里。”
词语解释:五大  拼音:wǔ dà
(1).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等五种人。《左传·昭公十一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云:“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晋书·李特载记》:“《传》云‘五大不在边’,将军起兵始尔,便遣 李庠 握强兵於外,愚窃惑焉。”
(2).指知、武、工、商、农。《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3).佛教称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为五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宝亮》:“二施等於前,五火陈於后。” 唐 窥基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 章炳麟 《无神论》:“凡云幻有者,固与絶无有别,若意识为幻有,五大亦属幻有。”
词语解释:措大  拼音:cuò dà
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 新郑 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復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 新郑 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 郑 有 醋沟 ,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説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类说》卷四十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江陵 号衣冠藪泽,人言琵琶多於饭甑,措大多於鯽鱼。”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太祖 曰:‘安得宰相如 桑维翰 者,与之谋乎?’ 普 对曰:‘使 维翰 在,陛下亦不用,盖 维翰 爱钱。’ 太祖 曰:‘苟用其长,亦当护其短。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读书的功名须奋发,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为措大。”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陈自明》:“酸措大正气逼人,妾不愿近。”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四:“还有天才、学问等也是空的,不过是穷措大在那里吓人的傲语。”
词语解释:莫大  拼音:mò dà
最大,没有比这更大。例如:他这样处理问题,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词语解释:满大  拼音:mǎn dà
自满自大。《管子·宙合》:“此言尊高满大,而好矜人以丽,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 唐 元稹 《崔蔇检校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制》:“先帝賚予以保衡者,唯司空 度 。 度 亦齐慄祗畏,不自满大,慎简其属,毗于厥政。”
词语解释:横大  拼音:héng dà
谓声音洪大。《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而鐘,音之器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於物” 晋 杜预 注:“槬,横大不入。”
词语解释:尊大  拼音:zūn dà
(1).至高至大;尊贵伟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言其尊大以成功也。”《旧唐书·礼仪志一》:“明配尊大,昊天是也。”《旧唐书·窦建德传》:“后 世充 废 侗 自立,乃絶之,始自尊大,建天子旌旗。”《明史·李文忠传》:“ 景隆 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
(2).敬重。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小生素重天伦,看了生身的父母,极其尊大,不敢在他面前浪措一词。”
词语解释:必大  拼音:bì dà
谓后世必然兴旺。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且吾闻 唐叔 之封也, 箕子 曰:‘其后必大。’ 晋 其庸可冀乎?” 唐 严维 《送李秘书往儋州》诗:“ 玄成 知必大,寧是泛沧浪。”
词语解释:好大  拼音:hǎo dà
(1).喜好做大事。《管子·侈靡》:“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 郭沫若 等集校:“好大即好大喜功之意。” 明 何景明 《功实篇》:“ 汉武 之才,过於 文景 ,承三世之富厚,不易纪而虚耗者,好大无厌也。”参见“ 好大喜功 ”。
(2).喜欢夸大。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或问:‘ 尧 将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耻,有诸?’曰:‘好大者为之也。’”《后汉书·西域传论》:“然好大不经,奇譎无已。”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 杜工部 甫 云‘黛色参天二千尺’其言盖过,今才十丈。古之诗人好大,其事率如此也。”
词语解释:好大喜功  拼音:hǎo dà xǐ gōng
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今多用以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办事铺张浮夸。《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於多爱,復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於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离间其左右,既侈其好大喜功之念,又发其殴贤用佞之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唉唉!他原不是好大喜功、喜欢为公众事务活动的人呀。”
词语解释:自大  拼音:zì dà
(1).自尊大;自负。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元和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三:“近时士大夫,喜高自大,瞋目抵掌,有孩抚一世之态,皆弃於 孔子 者也。”
(2).自己夸大。《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孔丛子·居卫》:“ 子思 谓 孟軻 曰:‘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予观僧之徒,所以经於石,文於碑,盖欲相与为不朽计,且欲自大其本术。” 宋 王禹偁 《再答张扶书》:“僕以为 雄 ( 扬雄 )自大之词也,非格言也,不可取而为法矣。”
词语解释:都大  拼音:dōu dà
(1).官名。 宋 置。主管铸钱贸易之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本朝制置使,始於 杨允恭 。 太宗 命 允恭 为 洛苑 副使, 江淮 、 两浙 都大发运,擘画茶盐捕贼事。”《正字通·大部》:“都大,官名。 宋 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刑序官。”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2).原来;本自。 唐 元稹 《和乐天题王家亭子》:“都大资人无暇日,泛池全少买池多。” 唐 杜牧 《云》诗:“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宋 邵雍 《有客吟》:“枉尺直寻何必较,此心都大不求全。”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都大”条。
词语解释:壮大  拼音:zhuàng dà
(1).长大成人。《汉书·元帝纪》:“﹝ 孝元皇帝 ﹞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日磾 二子皆为上弄儿,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 石磾 见之即杀之。”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今闲老矣,日夜惟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而某之兄嫂尚皆客殯而不葬也,其心有不乐於此。”
(2).变得强大;使强大。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了。”如:壮大革命队伍。
(3).庞大;宏伟。《北齐书·武成帝纪》:“又有神见於后园 万寿堂 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辨其面,两齿絶白,长出於脣。”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閎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
(4).粗大;粗壮结实。《南史·垣护之传》:“ 苍梧 明夕自至领府扣门,欲害帝。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两个更夫,一个生得顶高细长,叫着‘杉槁尖子 张三 ’;一个生得壮大高粗,叫着‘压油墩子 李四 ’。” 鲁迅 《彷徨·祝福》:“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词语解释:开大  拼音:kāi dà
开拓;扩展。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方东树 ﹞少学於 惜抱 ,而不为其説所囿,能自开大,以成一格。”
词语解释:多大  拼音:duō dà
(1).多么。 元 李致远 《粉蝶儿·拟渊明》曲:“问因宜把功名弃。岂不见 张良 、 范蠡 ,这两箇多大得便宜。”
(2).多么大。《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即如这位 张太太 方才乾噉了那三碗白饭……他就怎么吃下去了,你看他有多大横劲!” 茅盾 《子夜》六:“虽然坐在这里,对于他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多大帮助。”
(3).用于反问句,意谓不大。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多大的喜事,就要这些!”《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方才听见你説的是个戏子家,戏子家有多大汤水弄这位奶奶家去!”
词语解释:到大  拼音:dào dà
(1).到后来;结果。 唐 王维 《黄雀痴》诗:“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东西南北飞。”
(2).见“ 到大来 ”。
词语解释:到大来  拼音:dào dà lái
十分;非常;多么。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怎如得您这出家儿清静,到大来一身散诞。”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四折:“俺一家儿都往 深州 饶阳县 县令之任去。到大来欢喜杀我也。” 明 沉自徵 《鞭歌妓》第一折:“那愚汉他每日喫食屙溺,如养猪喂狗一般。识甚天高地下,到大来心地安閒。”亦省作“ 到大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度流光电掣,转浮世风车,不归来到大是痴呆。”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我夜月离 秦 邦,飞星投 赵 国,无瑕玉寳得全归。到大是喜,喜。”
词语解释:眼大  拼音:yǎn dà
形容眼高,看不起人。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四折:“[ 柳毅 云]:‘我与小娘子素不相知,有甚么忆旧来?’[正旦做微笑科,云]:‘ 柳官人 ,你好眼大也!’”
词语解释:倚大  拼音:yǐ dà
自恃年长。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当初倚大呵,装儇主婚;怎知我嫉妬呵,特故里破亲。”《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伯杨 曰:‘兄然倚大,识此阵么?’”
词语解释:阿大  拼音:ā dà
(1).对 晋 王忱 的昵称。 忱 ,小字 王大 ,故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王恭 随父在 会稽 。 王大 自都来拜墓。 恭 暂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餘日方还。父问 恭 :‘何故多日?’对曰:‘与 阿大 语,蝉连不得归。’”
(2).方言。掌柜;经理。 郭沫若 《水平线下·百合与番茄上》:“我为生活关系,不能不就一职业,而此职业之名目,乃是大东农场的营业主任--其实好听些说叫主任,直说便是店里的阿大。” 巴人 《白眼老八》:“他回家时逢人便说:‘这种勾当我干不下去,阿大(即经理)、账房吃饭了,还要我站在桌旁添饭。’”
(3).方言。称子女中排行最大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阿大格娘》:“《青箱杂记》卷三:‘ 岭 南风俗,相呼不以行第,惟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呼其父母。’……按今 越 中村俗相呼阿大格爹、阿二格孃,乃呼母为婶,皆似沿 宋 岭南之俗称。然《左传》 声伯 之母,则以子名呼父母,古已有之。”《新民晚报》1990.9.12:“ 上海 人总是把家中的孩子从大到小称之为‘阿大’、‘阿二头’、‘阿三头’。”
词语解释:张大  拼音:zhāng dà
张得很开。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眼珠一转,又瞥见了他的宝贝 阿萱 却正张大了嘴巴,出神地贪看那位半裸体的妖艳少妇呢!”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 严一峰 先生和我谈话时,她总是张大眼睛。”
(1).扩大;夸大。《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 孔 传:“言当张大六师之众。” 宋 司马光 《言寿星观御容札子》:“意欲张大事体,广有兴修,自为劳效,别图恩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上司官,张大威权,专好諂奉,反害正直的。” 邹韬奋 《办事上需要的几个条件》:“我们平常办事,固然用不着张大其辞。”
(2).发扬光大。 明 唐顺之 《叶包菴先生寿序》:“ 顺之 碌碌在弟子中,进不能张大先生之教以行于世,退復不能推衍先生之説以淑于人。” 清 刘大櫆 《阮君墓志铭》:“吾观 阮 氏之先,世著其德,而君能张大之。”
(3).高涨;炽盛。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二人方回,而虏骑四面剽掠,势亦张大。”《英烈传》第六二回:“自此之后, 友定 益肆跋扈,遂有雄据 福建 之心,兴兵取了诸郡,声势甚是张大。”
(4).犹猛烈。《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注:“越婢者,发越之力如婢子之职,狭小其制,不似大青龙之张大也。”
词语解释:木大  拼音:mù dà
宋 代戏曲脚色名。 宋 黄庭坚 《鼓笛令·戏咏打揭》词之四:“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动鼓板的非常,做杂剧的委实长,妆倬歌呆木大,长打手浪猪娘。”
词语解释:大大  拼音:dà dà
(1).方言。称父亲。《霓裳续谱·二月春光实可夸》:“伤心煞了我,泪如麻。不知道是孩子的大大,奴家的他,将来是谁家,落在那一家?” 菡子 《纠纷》:“小 来顺子 三岁就死了他大大,是被土匪吓死的。”
(2).称祖父。
词语解释:崇大  拼音:chóng dà
(1).宏大;高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侨 闻 文公 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臺榭,以崇大诸侯之馆。”《后汉书·朱穆传》:“故夫天不崇大则覆幬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博。” 明 方孝孺 《答许廷慎书》:“载籍所该,太半皆不得意者之辞也,然后世卒光明崇大。”
(2).尊崇光大。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词语解释:天来大  拼音:tiān lái dà
形容极大。 宋 辛弃疾 《鹧鸪天·三山道中》词:“閒愁做弄天来大,白髮栽埋日许多。”《水浒传》第十七回:“如今被帅府钧帖,立等要这一干人,天来大事,你却説小贼。”
词语解释:松大  拼音:sōng dà
松软粗大。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藏女之服饰》:“髮辫以坚细为佳,与内地妇女髮辫以鬆大为贵者稍异。”
词语解释:硕大  拼音:shuò dà
(1).高大。《诗·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韩非子·难二》:“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有木有木,硕大而长。”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硕大,结实,豪放,爽直,一个将军所必需的种种本色,爸爸无不兼备。”
(2).肥大;巨大。《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淮南子·原道训》:“禽兽硕大,毫毛润泽。”《朱子语类》卷六六:“一阳在上,如硕大之果,人不及食,而独留於其上。”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树上成熟的上等的木瓜也的确是很好吃的。它芳香、甜美、柔软,而且果实硕大。”
(3).正大。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孰如我公,硕大光明。”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自是及本朝,硕大俊杰之人继起相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 文忠公 得时行道……故发为诗章,皆中和硕大之声,无穷愁鬱抑之思。”
词语解释:中大  拼音:zhōng dà
宋 代京官候选人的别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近世京朝官曰太中,选人曰中大。”
词语解释:弘大  拼音:hóng dà
广大;宽大;巨大。《诗·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郑玄 笺:“弘,广也。”《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辽史·太宗纪上》:“召 敬瑭 至行在所,赐坐。上从容语之曰:‘吾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殆天意也。观汝雄伟弘大,宜受兹南土,世为我藩辅。’”
词语解释:宏大  拼音:hóng dà
(1).扩充;光大。 汉 班固 《白虎通·号》:“ 黄帝 有天下,号曰 有熊 ,有熊者,独宏大道德也。”《书·盘庚下》“用宏兹賁” 宋 蔡沉 集传:“亦惟欲宏大此大业尔。”
(2).巨大;宏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今者无故又创一司,号曰制置三司条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讲求於内,使者四十餘辈,分行营干於外,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游 海宝 ,见塔心动,遂捐数千金,建造丛林,规模宏大。请 慧光 和尚主持佛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武香楼 ﹞勉强把他头塲文稿看了一遍,不住的击节赞赏道:‘气量宏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三:“然而(战地文化服务处)在国民党的顽固分子的眼中却成了宏大的钉。”
(3).指广大的范围。 明 吴承恩 《拟拣采捕水鸟表》:“更愿广德心於宏大,慎凡动於几微。”
(4).洪亮,响亮。 沙汀 《磁力》:“这时传来一阵宏大的话语声,随着,一个穿着漂亮的矮个子中年人走进来了。”
词语解释:尾大  拼音:wěi dà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后汉书·王仲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言 周 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 宋 秦观 《李训论》:“逮 武帝 用 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詔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臣恐四方守臣,无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参见“ 尾大不掉 ”。
词语解释:尾大不掉  拼音:wěi dà bù diào
(1).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国初,以 唐 为鉴,削方镇之权,以絶尾大不掉之患,是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西字日报论教士之擅权,教民之梗化,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马南邨 《燕山夜话·陈绛和王耿的案件》:“上边用人行政没有精明强干的宰相和他的寮属认真负责,下边的地方官吏则为所欲为,实际上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2).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二·陈友谅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 朱自清 《〈你我〉自序》:“《你我》原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东西;变成那样尾大不掉,却非始料所及。”
词语解释:旷大  拼音:kuàng dà
(1).宽宏。《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2).广大;宽阔。 何其芳 《画梦录·墓》:“翠岩的横屏环拥出旷大的草地。” 萧军 《羊·职业》:“衣袋里本来就空着的,这时候好像更旷大一点。”
词语解释:恢大  拼音:huī dà
犹弘大。《新唐书·论惟贞传》:“ 惟贞 名 瑀 ,以字行。志向恢大。”
词语解释:久大  拼音:jiǔ dà
久远宏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跡并天地而久大。” 宋 苏辙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嚮使陛下推行此道,始终不变,则臣以为久大之功可得而致矣。” 清 王夫之 《思问录·内篇》:“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
词语解释:极大  拼音:jí dà
最大值
极度。例如:忍受极大的折磨。
词语解释:纵大
纵然;即使
词语解释:刚大  拼音:gāng dà
(1).犹粗硬。《礼记·曲礼下》“豕曰刚鬣” 唐 孔颖达 疏:“豕肥则毛鬣刚大也。”
(2).刚直正大。《宋史·李焘传》:“ 燾 性刚大,特立独行。” 金 王若虚 《进士彭子升墓志》:“言论慷慨,仪度不凡,刚大之气,困而不折。”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舍刚大而言养气,不可以为养气也;舍养气而专言为文,不可以言为文也。”
词语解释:肥大  拼音:féi dà
(1).(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部分)肥胖壮实。《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池园洁脩,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晏元献 ﹞幕下, 王琪 、 张亢 最为上客。 亢 体肥大, 琪 目为牛; 琪 瘦骨立, 亢 目为猴,二人以此自相讥誚。”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 天后 任人,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唯取肥大。” 王西彦 《风雪》一:“高高的领子把原是粗矮的颈脖埋没住,好像他那肥大的头是直截了当地栽在肩胛上一般。” 峻青 《秋色赋·李家埠在战斗》:“高粱碧绿的秸杆有一丈多高,擎着肥大而血红的穗子。”
(2).(衣服等)又宽又大。 曹禺 《日出》第一幕:“她穿一件满染油渍,十分肥大的蓝绸褂子。” 老舍 《四世同堂》三:“ 钱先生 穿着件很肥大的旧蓝布衫,袖口与领边已全磨破。”
(3).犹粗大。与劲瘦相对。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他代 潘祖荫 家编的丛书,校勘精细,惜字体太肥大,这恐怕和他的视力不佳有关。”
(4).医学名词。人体的组织或器官由于病变而体积增大的现象。例如高血压病人的左心肥大、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量而引起的肢端肥大等。
词语解释:意大
傲慢
词语解释:浩大  拼音:hào dà
气势、规模、数量等盛大。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宽博浩大,恢廓密微。”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河水浩大,非耙可濬。”《水浒传》第六一回:“钱粮浩大,人物繁华。” 清 吴敏树 《答李香州书》:“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不过此事经费浩大,大约不过空想而已。”
词语解释:头大  拼音:tóu dà
(1).方言。头昏脑胀。形容事情为难或令人讨厌、害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先生出了题目,要作‘八股’,姪儿先就头大了。”
(2).比喻有头面、有势力、有胆量。《扬州评话选·李逵劫法场》:“他打定了主意:我就站在这个地方,没有哪个头大的敢来碰我哥哥的一根汗毛。”
词语解释:业大  拼音:yè dà
业余大学的简称
词语解释:人大  拼音:rén d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省称。
词语解释:犹大  拼音:yóu dà
据基督教《新约·马太福音》的传说,是受了三十块银币出卖自己老师 耶稣 的叛徒,一般用做叛徒的同义语。
词语解释:强大  拼音:qiáng dà
亦作“彊大”。 谓力量坚强雄厚。《老子》:“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史记·燕召公世家》:“ 晋 公室卑,六卿始彊大。”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 匈奴 ﹞控弦之士四十餘万,自上古已来,唯 冒顿 为彊大。”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上》:“诸侯而弗共王室,恃其强大,自专征伐,而人畏之。”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词语解释:重大  拼音:zhòng dà
(1).谓物体大而沉重。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县旁山上有庙, 世衡 葺之。其梁重大,众不能举。”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小人所腓》:“今之民间輜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
(2).大而重要。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然其事重大,坏之已甚,復之则难。”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明末加派》:“夫国计民生,何等重大,而昧心妄言,以博一己之官,此天地所不容。” 巴金 《灭亡》第十六章:“他把实情告诉了她,不过他附加说,据他看来,案情并不重大。”
(3).指高而重要的官位。《宋书·何偃传》:“ 竣 ( 颜竣 )自谓任遇隆密,宜居重大,而位次与 偃 等未殊,意稍不悦。”
(4).指诗文风格凝重,气象阔大。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褒颂功德五言长韵律诗,最要典雅重大。”
词语解释:保大  拼音:bǎo dà
安稳地居于高位。《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昔圣帝明王,静乱济世,保大定功,文武殊涂,勋烈同归。”《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元兇既夷,宠禄来假。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吕延济 注:“安於大位而能全福者,非德不可也。……保,安;祚,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漱芳》:“ 傅 相以忠谨传家,故能奕禩而保大。”
词语解释:月大  拼音:yuè dà
(1).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魏书·律历志上》:“求次月日所在度术曰:月大加三十度,月小加二十九度,求次日加一度,宿次除之,逕斗去其分一千四百七十七。”《旧唐书·历志三》:“干名与后朔叶同者,月大;不同者,小;无中气者,为闰月。”
(2).指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参见“ 月小 ”。
词语解释:月小  拼音:yuè xiǎo
(1).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竹书纪年》卷上:“﹝ 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2).指公历只有三十天的月份。公历每年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为小月,均三十天;二月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参见“ 月大 ”。
词语解释:放大  拼音:fàng dà
(1).使图样、图像、声音、功能等变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这个何尝是做来顽的,简直照这个小样放大了,可以做大的,里面没有一样不全备。” 张天翼 《欢迎会》:“英雄 艾国魂 和那八个拿手枪马刀的上了场。他们静静地听着 严俊 在后面提,他们就把提的台词在台上放大。咬字的轻重和腔调也全是跟着 严俊 的。”如:放大相片。
(2).扩大。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个人主义和由它放大的本位主义的肥皂水,居然吹起这种大而美丽的泡。” 萧红 《桥》:“于是肺叶在她胸的内面颤动和放大。这次,她真的哭了。”
词语解释:矜大  拼音:jīn dà
骄矜尊大。《后汉书·明帝纪论》:“内外无倖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新唐书·窦建德传》:“ 东海公 未捷,遽自矜大,祸至不日矣。” 宋 秦观 《将帅》:“功成事毕,自视缺然,无矜大之色。”
词语解释:倒大  拼音:dǎo dà
非常;无比。 宋 赵必瑑 《贺新郎·寿陈新渌》词:“户外红尘飞不到,受人间倒大清閒福。”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四折:“淡饭粗衣,山中活计。落托清閒,倒大幽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倘或紕繆,倒大羞惭。” 王季思 注引 毛奇龄 曰:“倒大,絶大也。”
词语解释:显大  拼音:xiǎn dà
显达。 宋 苏舜钦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族间譁然,以谓 韩 氏世不甚显大,而上有亲老且严。”
词语解释:盛大  拼音:shèng dà
(1).兴盛;繁盛;博大。《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故服 匈奴 ,后盛大,取羈属,不肯往朝会。”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曹诵遥团知保州》:“于今四世,子孙盛大,时出能者。”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盖谓圣人之道,原本盛大。”
(2).规模大;隆重。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况所受祖宗光明盛大之基业,岂可不为之深思远虑,措之於安平坚固之地,以保万世无疆之休哉!” 鲁迅 《书信集·致唐诃》:“关于木展的刊物,也都收到,如此盛大,是出于意外的。”
词语解释:遗大  拼音:wèi dà
失掉大的。 宋 王存 《复验馀姚道中》诗:“圣人於赤子,爱重若彼至。谨小以遗大,谁其原帝意。”
赋予重大之任。 宋 刘敞 《离忧赋》:“卒抚心以抑志兮,谅投艰以遗大。”参见“ 遗大投艰 ”。
词语解释:遗大投艰  拼音:wèi dà tóu jiān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 传:“我 周 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 宋 俞文豹 《清夜录》:“遗大投艰,孰念敷宁之计;任重致远,实维弘毅之贤。”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策问一》:“窃以谓我皇上冲年践阼,二后在天,遗大投艰,正閔予访落之日,而东方小丑,作孽于 白山 、 黑水 之间。” 易宗夔 《新世说·排调》:“遗大投艰,固非常人所能,然亦未可概期之贤者也。” 明 海瑞 《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锦臺 不变塞於今日之官矣,不变於既闲且逸,人不深责之官,变之於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词语解释:坐大  拼音:zuò dà
(1).逐渐强大起来。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 孙策 坐大,遂并 江东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是 唐玄宗 把当时天下的将近三分之一和盘送给了 安禄山 ,使得他庞然坐大。”
(2).高傲自大。《明史·外国传二·安南》:“ 灝 雄桀,自负国富兵强,輒坐大。”
词语解释:昌大  拼音:chāng dà
(1).犹盛大。《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昌,盛也。”
(2).昌盛;发扬光大。《诗·周颂·雝》“克昌厥后” 汉 郑玄 笺:“又能昌大其子孙。”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自友朋凋丧,志业殆絶,唯望 化光 伸其宏略,震耀昌大,兴行於时,使斯人徒,知我所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君命中本无子嗣,上帝以公行善,赐公一子,昌大其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忠勤公黔志列传》:“由太僕而后益昌大,今所称 新城王 是已。”
(3).强大。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故天子欲与诸侯争权,诸侯欲与乡大夫、士争权者,以民之从违为胜负,而民之权力乃昌大无比也。”
词语解释:庞大  拼音:páng dà
大;巨大。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但事实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儿女太多,又都成年了。” 老舍 《四世同堂》九:“他们有极大的侵略野心,而没有整个的用兵计划与庞大得足以一鼓而攻下 华北 的兵力。”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庞大的厂屋关上黑铁板的窗,叫人联想到害疮毒的人身上贴的膏药;烟囱矗立在高头,不吐出一丝一缕的烟,像绝了气的僵尸。”
词语解释:享大  拼音:xiǎng dà
谓享有的食禄优厚。借指爵位高。《国语·周语一》:“任重享大者必速及。”
词语解释:没大
没有怎么
词语解释:做大  拼音:zuò dà
(1).自大;摆架子。《朱子语类》卷九六:“﹝ 韩退之 ﹞资才甚高,然那时更无人制服他,便做大了,谓世无 孔子 ,不当在弟子之列。”《水浒传》第七五回:“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若使顾惜体面,让他一两遍,他就做大起来。”
(2).旧时妻妾之间,为妻的称做大,充妾的称做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文姬 是先娶的,须让他做大;这边 朱 家,又是官家小姐,料不肯做小,却又两难。”
词语解释:散大  拼音:sàn dà
普遍而广大。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雷震百里,风亦如之,至於 太山 不崇朝而徧雨天下,异於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
词语解释:侈大  拼音:chǐ dà
(1).盛大;宏大。《国语·吴语》:“伯父秉德已侈大哉。”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听其言,则侈大而可乐;责其效,则汗漫而无当,此皆好名之过深。”
(2).放纵自大,骄纵。《吕氏春秋·士容》:“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新唐书·刘汉宏传》:“﹝ 汉宏 ﹞既有七州,志侈大,輒曰:‘天下方乱,卯金刀非吾尚谁哉?’”
(3).扩大。《汉书·霍光传》:“太夫人 显 改 光 时所造塋制而侈大之。”
(4).张大;夸大。 清 龚自珍 《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又知夫美其德,纪其甸宣,颂其燕喜福禄,而侈大其受命於王,车骑之庶,锡賚之多者,古之宾客,再拜避席,择言之所言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乃 汉 人侈大之言,不可信。”
词语解释:托大  拼音:tuō dà
(1).谓身居高位而不被事务牵缠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时人目 庾中郎 善於託大,长於自藏。”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 敳 虽居职任,未尝以事自婴,从容博畅,寄通而已。” 清 卢存心 《蜡谈》:“口吃而不语,可谓善於自藏;才拙而能行,寧非长於託大。”
(2).谓妄自尊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可不託大,不嫌贫。” 朱自清 《民众文学谈》:“他们託大惯了。”
(3).指因骄傲而疏忽大意。《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虽然如此,未可託大,可使 魏延 助之。”
共248,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