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物外 拼音:wù wài
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汉 张衡 《归田赋》:“苟纵心於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晋书·艺术传·单道开》:“﹝ 道开 ﹞后至南海,入 罗浮山 ,独处茅茨,萧然物外,年百餘岁,卒於山舍。” 唐 许玫 《题雁塔》诗:“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鐘鼓又催还。” 元 萨都剌 《和靖墓》诗:“自爱烟霞居物外,岂知名姓落人间。” 郁达夫 《晴雪园卜居》诗:“ 元龙 好据胡牀卧, 徐福 真成物外游。”词语解释:云外 拼音:yún wài
(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
(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
(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宋 家铉翁 《念奴娇·中秋纪梦》词:“縹緲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词语解释:天外 拼音:tiān wài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词语解释:身外 拼音:shēn wài
自身之外。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諛之説。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清 陆次云 《出门》诗:“堂上有慈亲,身外无昆季。”词语解释:尘外 拼音:chén wài
犹言世外。 汉 张衡 《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 孟浩然 《武陵泛舟》诗:“坐听閒猿啸,弥清尘外心。” 清 曹寅 《花笑轩步月留别蒲庵》诗:“鐘声尘外梦,花笑静中情。”词语解释:此外 拼音:cǐ wài
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 唐 元稹 《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我有主恩羞未报,君於此外更何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杜少卿 道:‘只要一百二十两?此外可还再要?’”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词语解释:里外 拼音:lǐ wài
从里到外。表示整个、全部。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集仙观醮》:“ 德安府 应城县 集仙观 ,罹兵火之后,堂殿頽圮。 乾道 初元, 南昌 法録 吴道士 自 淮南 来领观事……十年之间,里外一新。”《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一时里外男女家人丫鬟小厮,黑压压跪了一屋子、半院子。”词语解释:山外 拼音:shān wài
(1). 太行山 以东地区。 战国 时泛指 秦 以外的六国地区。《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啟,不窥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战国策》:“ 范雎 谓 秦王 曰, 秦 今反闭关,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 穰侯 为国谋不忠,大王计有所失也。”
(2).山的外边。 唐 张说 《侍宴蘘荷亭应制》诗:“山外闻簫管,还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 山家宗 ”。
词语解释:山家宗 拼音:shān jiā zōng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 宋 代分为两派:一为 晤恩 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 四明尊者知礼法师 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词语解释:分外 拼音:fèn wài
(1).本分以外。《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不责非职之功,下不务分外之赏,吏无兼统之势,民无二事之役,斯诚为国要道,治乱所由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而不闻大道者,乃欲以智计力取分外之事,岂不愚哉!”《红楼梦》第七七回:“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人民日报》1975.5.28:“ 杜医生 本职工作做得好,分外的事也抢着干。”
(2).格外;特别。 唐 高蟾 《晚思》诗:“虞泉冬恨由来短,杨叶春期分外长。”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红楼梦》第七八回:“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3).另外。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吴宣教 足足取勾了二千数目,分外又把些零碎银两送与众家人,做了东道钱。”
(4).过分。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这廝那狠毒心如蜂蠆,荒淫心忒分外。”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六○回:“七姑太太又笑道:‘……论起你的才干来,固然,休说一个区区警务处长,便做一个督军、巡阅,也并非分外。’”词语解释:帘外 拼音:lián wài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諫一员,帘外监试。”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参见“ 帘官 ”。
词语解释:帘官 拼音:lián guā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词语解释:方外 拼音:fāng wài
(1).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
(2).域外;边远地区。《史记·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魏书·程骏传》:“今天下虽謐,方外犹虞。”
(3).京畿之外。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 明肃太后 临朝,一日问宰相曰:‘ 福州 陈絳 ,贜污狼藉,卿等闻否?’ 王沂公 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 沂公 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
(4).世俗礼法之外。《文子·精诚》:“ 老子 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繫于俗。’”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 ( 阮籍 )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宋 陆游 《白发》诗:“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5).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诗:“方外三贤人,惠然来相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净洗……敢进斝于舟中,愿缔盟于方外。”
(6).指方外之人。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顾况 志尚疎逸,近于方外。”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学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属,进书献画,望泽希荣。”
(7).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孔颖达 疏:“‘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词语解释:内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 二郎神 。”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郑玄 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
(3).指朝廷和地方。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僕射公忠贤,德为内外所宗。”《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王晳 注:“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5).自身和外物。《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郭象 注:“内我而外物。”
(6).内心和外表。《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7).指修身和行事。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8).指女子和男子。《荀子·天论》:“礼义不脩,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礼记·内则》:“凡内外,鷄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内外,谓尊卑长幼,莫不皆然也。”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但见一道青烟,冲天而起……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 青州 ,约摸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据《开国方略》载,天女所生始祖传数世而遭难,又数世而肇祖生,当不过十世内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说少了,我说是一万内外。”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僧从》:“隐居 始丰 瀑布山 ,学兼内外,精修五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释 慧远 ,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词语解释:无外 拼音:wú wài
(1).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何休 注:“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絶义。”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2).犹无穷,无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吕氏春秋·下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高诱 注:“道在大能大,故无復有外。”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这 阴山 ……其大无外,其高无比。”
(3).没有外物。《庄子·则阳》:“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郭象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4).指远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惠泽播於黎苗,威灵振乎无外。” 晋 傅玄 《喜霁赋》:“播仁风於无外。”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若帝之初,达四聪於无外。”
(5).犹言没有两样。《晋书·刑法志》:“ 江 左无外,蛮陬来格。” 宋 司马光 《劝学歌》:“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词语解释:世外 拼音:shì wài
尘世之外;世俗之外。 唐 李白 《杂题》诗序:“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跡,足寄此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那地方名画如山积,山水林树,置身其中,几疑世外。”词语解释:户外 拼音:hù wài
室外露天处。例如: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例如:在户外度过白天。词语解释:海外 拼音:hǎi wài
(1).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今特指国外。《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四海之外率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之所不能睹。” 宋 曾巩 《送江任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异域之处;或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 巴金 《中国人》:“他远离祖国三十多年,已经在海外成家立业。”
(2).方言。谓放肆、神气。《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他再来逼你,叫他提防,我要出他的花样。 上海 地方还轮不着他海外哩。”《海上花列传》第十七回:“我看仔 双玉 倒讨气,耐不过多仔几个局,一歇海外得来,拿 双宝 来要打要駡。”
(3).方言。极言其多。《海上花列传》第五九回:“耐生意海外得来,故是成日成夜,出来进去。”
(4).方言。表示程度相当高。如:他客气得海外。词语解释:岭外 拼音:lǐng wài
指 五岭 以南地区。《后汉书·顺帝纪》:“ 九真 太守 祝良 、 交阯 刺史 张乔 慰诱 日南 叛 蛮 ,降之, 岭 外平。” 唐 高适 《送柴司户之岭外》诗:“ 岭 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宋 梅尧臣 《和次道金桔》:“谁传 岭 外信,尚带霜前叶。”《宋史·狄青传》:“又破沿江九州,围 广州 , 岭 外骚动。”词语解释:关外 拼音:guān wài
(1).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东地区。《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惧,於是乃废太后,逐 穰侯 ,出 高陵 ,走 涇阳 於 关 外。”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 关 外客,行到 关 西多致书。”
(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泛指关隘以外。《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沉阳 。’”
(5).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词语解释:野外 拼音:yě wài
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禁厉。”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出乎邑门,至野外。” 唐 杜甫 《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在地狱的旁边。”词语解释:江外 拼音:jiāng wài
江 南。从中原人看来,地在 长江 之外,故称。《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 夏口 以上必拔,而 江 外之郡不守。”《魏书·董峦传》:“ 峦 ,字 仲舒 , 营阳 人。 真君 末,随父南叛。虽长自 江 外,言语风气犹同华夏。”《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乃送璽书,暴 后主 二十恶。又散写詔书,书三十万纸,徧喻 江 外。” 清 顾炎武 《真州》诗:“击楫来 江 外,扬帆上旧京。”词语解释:中外 拼音:zhōng wài
(1).表里,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慤。” 孔晁 注:“表里如一。”
(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 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歷官中外。”
(4).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 之世,会 呼韩 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 中国 的主子。”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 《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7).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 《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復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 王堪 传,不諳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 , 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 《幽闲鼓吹》:“某与 贺 ( 李贺 )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於溷中矣!”词语解释:塞外 拼音:sài wài
(1).要塞之外。《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引军出 卢龙塞 ,塞外道絶不通。”
(2).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汉书·武帝纪》:“遣因杅将军 公孙敖 筑塞外 受降城 。”《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诸新降 胡 初在塞外,数为 师子 所驱掠,皆多怨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凉冬气劲,塞外草衰。” 艾青 《骆驼》诗:“你来自塞外的生客啊--披着无光茸乱的干毛。”词语解释:郭外
城外词语解释:郊外 拼音:jiāo wài
(1).指距都邑百里之外的地方。《墨子·尚贤上》:“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孙诒让 间诂:“《周礼·载师》, 杜子春 注云:‘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又引《司马法》云:‘王国百里为郊。’”
(2).泛指城外。 唐 刘禹锡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緑杨阴, 江 中沙屿明。”《水浒传》第十一回:“﹝ 王伦 ﹞动问 柴大官人 近日无恙, 林冲 答道:‘每日只在郊外猎较乐情。’”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词语解释:空外 拼音:kōng wài
野外;天外。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谁道我随 张博望 ,悠悠空外泛仙槎。” 宋 赵若愚 《柳梢青》词:“空外笙簫,人间笑语,身在 蓬莱 。” 元 曾允元 《月下笛》词:“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词语解释:鸟外 拼音:niǎo wài
指高空。 唐 岑参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诗:“红亭出鸟外,驄马繫云端。”词语解释:剑外 拼音:jiàn wài
(1).指 四川 剑阁 以南地区。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剑 外忽传收 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宋 王銍 《补侍儿小名录》:“自 禄山 之乱,父仓皇 剑 外,母 程氏 乃流落 襄阳 。” 清 钱谦益 《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 剑 外官人君若此,山头廷尉我何如!”
(2).泛指 蜀 地。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 湘 南 剑 外民。”词语解释:霞外 拼音:xiá wài
(1).云外,高远之处。 唐 崔湜 《江楼夕望》诗:“ 楚 山霞外断, 汉水 月中平。” 宋 杨万里 《雪巢赋》:“ 赤城 兮霞外, 天台 兮云表。”
(2).谓与世隔绝,远离尘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亭亭物表,皎皎霞外。” 唐 宋之问 《答田徵君》诗:“传闻 潁阳 人,霞外漱灵液。” 明 宋濂 《曾君石表辞》:“府君被服儼雅,挥麈谈笑,皦然如霞外人。”词语解释:象外 拼音:xiàng wài
(1).犹物外,物象之外。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散以象外之説,畅以无生之篇。”《三国志·魏志·荀恽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斯则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藴而不出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所居必焚香扫地而坐,冥心象外。”
(2).谓尘世之外。 唐 钱起 《过瑞龙观道士》诗:“得兹象外趣,便割区中缘。” 唐 寒山 《诗》之二九○:“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 明 何景明 《寺僧留宿》诗:“水月人间地,香灯象外天。” 清 超源 《梦故友程风衣》诗:“自言身朽心不朽,象外风月皆吾友。”
(3).谓写诗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意境超乎常法之外。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象外句》:“ 唐 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谓之象外句。”词语解释:意外 拼音:yì wài
(1).料想不到;意料之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 ﹞答对甚有音辞,出 济 意外。” 宋 苏轼 《辞免起居舍人第二状》:“若骤膺非分之宠,恐别生意外之忧。” 清 杜濬 《九日一草亭时将与天章别感赋》:“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 巴金 《军长的心》三:“他这句意外的问话倒把我难住了。”
(2).指意料之外的不幸事件。《宋书·谢述传》:“如其已致意外, 述 亦无心独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 太宗 以 五代 文人失职,虑生意外,故厚其廪禄,俾编集诸类书。”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词语解释:不外 拼音:bù wài
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 明 张居正 《进世宗御笔疏》:“伏望皇上万几之暇,特加省閲,则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然求其细意熨贴,亦不外此数语。” 毛泽东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到 延安 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这个道理。”词语解释:阃外 拼音:kǔn wài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晋书·陶侃传》:“閫外多事,千緖万端,罔有遗漏。” 唐 白居易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近见诗中叹白鬚,遥知閫外忆 东都 。”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朝中天子三宣,閫外将军一令。”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盈庭昏庸衰谬之臣,既已心灰胆落,失所凭藉,惟依閫外诸将帅以为重。”
(2).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3).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4).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词语解释:事外 拼音:shì wài
(1).指尘世之外。 晋 孙绰 《竺法汰赞》:“事外萧洒,神内恢廓。”《晋书·乐广传》:“ 广 与 王衍 俱宅心事外,名重於时。”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行》:“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2).犹局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奏罪人已伏法,而杀人者脱然事外。”如:置身事外。
(3).对外进行战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烦其兵役,凟其交际,虚内事外。”词语解释:霄外
云霄之外,天外词语解释:度外 拼音:dù wài
(1).心意计虑之外。置度外,犹言不介意。《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天下悉定,惟独 公孙述 隗嚣 未平。帝曰:‘取此两子置度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汝既来,须将此身并置度外,始得。”
(2).法度之外。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礼。《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曹公 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赠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礼。”《南史·谢朏传》:“ 武帝 请诛 胐 。 高帝 曰:‘杀之则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 殷石汀 以司马督两 广 ,专征伐,为首揆 高新郑 相知,以故得度外行事如此。”词语解释:格外 拼音:gé wài
(1).额外;另外。《南史·张绪传》:“ 元徽 初,东宫官罢,选曹拟舍人 王俭 为格外记室。” 宋 岳飞 《奏辞母亡格外赙赠及协办葬事札子》:“奉圣旨 岳飞 母身亡,已降指挥起復於格外,特赐银绢一千匹两,令户部支给。” 沙汀 《闯关》:“就这样吧。也格外找不出办法来了。”
(2).特别,异乎寻常。 宋 侯寘 《风入松》词:“少年心醉 杜韦娘 ,曾格外疎狂。” 元 耶律楚材 《请容公和尚住竹林疏》:“我 容公禪师 一条生铁脊,两片点钢唇,参透 济 下,没把鼻禪説得格外无滋味话呵。” 老舍 《骆驼祥子》二:“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词语解释:言外
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词语解释:沙外 拼音:shā wài
犹言大漠以北。指北方边远地区。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拨乱寧民,应天受命,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词语解释:荒外 拼音:huāng wài
八荒之外。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后汉书·班超传》:“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 唐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诗:“春色遶边陲,飞花出荒外。”《明史·范济传》:“将无倖功,士无夭閼,远人自服,荒外自归。”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此羣书中……大抵言荒外之事则云 东方朔 、 享宪 ,关涉 汉 事则云 刘歆 、 班固 。”参见“ 荒服 ”。
词语解释: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禹贡》:“五百里荒服。” 孔 传:“要服外之五百里,言荒又简略。”《史记·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荒服仍 周 甸,深山尚 禹 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閒猪犬。”参见“ 五服 ”。词语解释:向外 拼音:xiàng wài
(1).朝外面。 宋 朱熹 《与刘子澄书》:“近觉向来为学,实有向外浮泛之弊。不惟自误,而误人亦不少。”
(2).以外;开外。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词语解释:员外 拼音:yuán wài
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个开线铺的员外 张士廉 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颇有点员外的风度,招待起朋友来倒还洒脱得很。”参见“ 员外郎 ”。
词语解释:员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 晋武帝 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 隋 开皇 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后,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由是 殷侯侑 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政 ﹞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词语解释:在外 拼音:zài wài
处于户外;在…以外;出外。例如:为将在外,自当奋勇。词语解释:河外 拼音:hé wài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絳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河外考》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史记·秦本纪》:“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史记·苏秦列传》:“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词语解释:人外 拼音:rén wài
犹世外。《后汉书·陈宠传》:“ 勤 字 叔梁 ,篤性好学,屏居人外,荆棘生门,时人重其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志深轩冕,而汎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词语解释:望外 拼音:wàng wài
出乎意料之外。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望外之恩,实符大賚;非常之锡,乃溢生涯。” 唐 贾岛 《送令狐綯相公》诗:“数行望外札,絶句握中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穷途周济,殊出望外。” 王统照 《纪梦》:“舅舅自然欢喜,她也是望外,而老太太每天怒骂声却也更多。”词语解释:补外 拼音:bǔ wài
谓京官调外地就职。 宋 曾巩 《又祭亡妻晁氏文》:“今蒙恩补外,道出东南,敢启菆官,进登舟御,閒关回阻,将致乡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教职屡为考官》:“ 陈观 字 子澜 ,以乡荐授 福建 延平府 教授,岁满调 湖广 黄州府 ,陞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 武昌府 ,又调 荆州府 。”词语解释:其外 拼音:qí wài
此外;另外。例如:只有他在那儿,其外没有人了。词语解释:徼外 拼音:jiǎo wài
塞外,边外。《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 邓通 盗出徼外铸钱。”《梁书·诸夷传·海南》:“其徼外诸国,自 武帝 以来皆朝贡。” 宋 司马光 《五哀诗·马伏波》:“ 汉 令班 南海 ,蛮兵避 鬱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收復诸土司,又收……新土司徼外地四、五千里入版图。”词语解释:膜外 拼音:mó wài
犹身外。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九和林卿韵》词:“贪膜外荣,遗身后臭, 曄 也平生漫传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至於宦辙升沉,一官如屣,久已膜外置之矣。”词语解释:自外 拼音:zì wài
(1).自视为外人;自行疏远。《史记·刺客列传》:“ 光 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於宫。” 南朝 梁武帝 《答袁昂诏》:“朕遗射钩,卿无自外。”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此事屑屑,不足为长者言。然辱爱幸之深,不敢自外於门下,故復陈説。”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唯厚辱推许,相期以古人,不敢自外,敬陈所闻,以供采择。”
(2).置身于事物之外。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明 刘基 《双清诗序》:“上人虽欲自外於物,而物不能外之也。”
(3).自别;自异。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前日为端午,家悬蒲艾,盛于往年,敝寓亦悬一束,以示不敢自外生成之意。”
(4).犹此外。《北史·后妃传论》:“ 武成 好内,并具其员,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北齐书·恩倖传·穆提婆》:“自 武平 之后, 令萱 母子势倾内外矣。庸劣之徒皆重跡屏气焉。自外杀生予夺不可尽言。”
(5).对外。《南史·萧子云传》:“性吝,自外答餉不书好纸,好事者重加赂遗,以要其答。”
(6).犹在外。《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欒氏 自外,子在位,其利多矣。”词语解释:局外 拼音:jú wài
(1).棋局之外。 宋 刘克庄 《象奕》诗:“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
(2).与某事无关;与某事无关者。《清史稿·德宗纪二》:“以 日 俄 搆兵, 中国 守局外中立例,宣喻臣民。”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船政》:“ 闽 厂以经费支絀告者屡矣,局外不察,从而议之,至谓工厂可撤,轮船可废。”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这是局外的说话,只觉得无善法以调停两间而已。”词语解释:以外 拼音:yǐ wài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处所、时间、数量的界限之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閒人。”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小官﹞权留麾下,替他掌百官之朝参,通各国之使命,以外运筹设计,让之 张良 ,点将出师,属之 韩信 ,皆与小官无涉。”如: 长城 以外;三天以外;年纪在四十以外。词语解释:出外 拼音:chū wài
(1).离家外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水浒传》第六十回:“出外一里,不如屋里。” 王西彦 《病人》:“寒暄过后, 郝立明 先生就不嫌唐突地邀约我出外散步。”
(2).谓超出某种范或界限。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他没精打采,很是疲倦,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象五十出外。”词语解释:生外 拼音:shēng wài
(1).物外;世外。 南朝 梁 沉约 《长歌行》:“生外苟难寻,坐为长叹设。”
(2).疏远;见外。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四章:“你只是少来两回,怎么倒生外起来了?”词语解释:区外 拼音:qū wài
域外,远方。 晋 潘岳 《籍田赋》:“笋簴嶷以轩翥兮,洪鐘越乎区外。”词语解释:化外 拼音:huà wài
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 唐 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梟首其乡,家属迁化外。” 沈从文 《苗民问题》:“ 湘西 在过去某一时,是一例被人当作蛮族区看待的。虽愿意成为附庸,终不免视同化外。”词语解释:作外 拼音:zuò wài
当作外人;见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弟兄休作外,几盏儿淡酒,聊復致谢。”词语解释:休外 拼音:xiū wài
(1).谓官员休假在家。《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重 伯玉 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权动朝右。每暂休外,轩盖填门。”参见“ 休沐 ”。
(2).犹言见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满捧金巵,夫人道箇无休外。” 凌景埏 校注:“无休外,不要见外的意思。”
词语解释:休沐 拼音:xiū mù
休息洗沐,犹休假。《汉书·霍光传》:“ 光 时休沐出, 桀 輒入,代 光 决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初学记》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宋 范成大 《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 郑观应 《议院》:“惟礼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开院议事。” 郁达夫 《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乘抟风。”词语解释:余外 拼音:yú wài
除此以外。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此诚得酒意,餘外徒繽纷。”《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又由洋务总办斟酌添了两条,餘外无甚改动。”词语解释:嚣外 拼音:xiāo wài
尘世之外。《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引《元道康》:“海内栖隐,尽名誉耳,独卿知道,卓然嚣外,所以神祇敬属,万灵归德。”词语解释:相外 拼音:xiāng wài
犹见外,当外人看待。《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既是 童奶奶 吩咐,俺们不敢相外,扰三钟。”词语解释:越外 拼音:yuè wài
(1).越出分外。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2).方言。犹格外。 王汶石 《通红的煤》:“天气冻,后半夜了,有风,河水越外冷。”
(3).除此之外,另外。 歧路灯 《第二三回》:“我送二十两,与尊翁老人家做件衣服。越外盘费三千。”词语解释:发外 拼音:fā wài
显现于外。《礼记·乐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孔颖达 疏:“谓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顺积於心中,言词声音发见於外,是英华发於身外。”《淮南子·缪称训》:“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繫於中,而欲发外者也。”词语解释:见外 拼音:jiàn wài
(1).谓了解外部情况。
(2).不当自己人看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范 见便叙寒温,乃屈 楚宾 :‘愿过敝舍,无见外也。’”《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连声叫道:‘叔叔却怎地这般见外,自家的骨肉,又不伏侍了别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已经收下了,东西也不多,又是给 巧珠 的,退回去,反而见外了。”词语解释:静外 拼音:jìng wài
淡漠世事,自外于尘俗。谓隐遁避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张巨和 ﹞常穴居,而 朗 居 琨瑞山 ,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不同,并以静外致称。”词语解释:远外 拼音:yuǎn wài
指边远地区。《宋书·谢晦传》:“到任以来,首尾三载,虽形在远外,心係本朝,事无大小,动皆咨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削其封爵,夺其恩数……至欲謫至远外,祸且不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艰,犹於咫尺不能有济,何况远外。”
疏远,不亲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长沙王 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词语解释:流外 拼音:liú wài
隋 唐 时九品以下官员的通称。流外本身也有品级,经考铨后,可递升入流,成为流内,称为入流。其京师官署吏员多以流外官充任。《周书·宣帝纪》:“伪 齐 七品以上,已敕收用,八品以下,爰及流外,若欲入仕,皆听预选,降二等授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诠曹》:“旧良醖署丞,门下典仪,大乐署丞,皆流外之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以臣使事之所及,一路数千里之间,州县之吏,出於流外者,往往而有,可属任以事者,殆无二三。”参见“ 流内 ”。
词语解释:流内 拼音:liú nèi
隋 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 唐 宋 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通典·职官一》:“ 隋 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大 唐 自流内以上并因 隋 制。”《隋书·刑法志》:“合赎者,谓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命户部尚书 温仲舒 、右丞 向敏中 与吏部流内銓注拟选人。”词语解释:领外 拼音:lǐng wài
指 五岭 以南地区。领,古“岭”字。《后汉书·南蛮传》:“ 秦 并天下,威服 蛮夷 ,始开 领 外,置 南海 、 桂林 、 象郡 。” 宋 王明清 《挥麈录》卷二:“ 绍兴 间,以告訐流 领 外,不知所终。”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作图经,访 领 外。”词语解释:券外 拼音:quàn wài
谓契合于外界;务外。《庄子·庚桑楚》:“券外者,志乎期费。” 王先谦 集解:“言契合乎外者,志欲穷极其财用也。” 陈鼓应 注译:“务外的人,志在於求取财用。”词语解释:画外 拼音:huà wài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阼,改为司空,进封 乐平乡侯 ”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粮畜於食,勇畜於势,虽坐曜烈威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復稽顙以求改往而效用矣。”《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权 子不至,车驾临 江 而还”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今将休息,栖 备 高山,沉 权 九渊,割除摈弃,投之画外。”词语解释:域外 拼音:yù wài
(1).境外;国外。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思所以功超域外,道迈寰中。”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驼峯来域外,凤吹入云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且决定域外著名图籍若干,译为华文,布之国内。”
(2).喻宽泛。《汉书·邹阳传》:“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於昭旷之道也。”词语解释:峤外 拼音:qiáo wài
即 岭 外,指 五岭 以南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僕乃得罪 嶠 外,遐路窈然。”词语解释:疏外 拼音:shū wài
亦作“疎外”。 疏远见外。《三国志·蜀志·刘永传》:“ 皓 ( 黄皓 )既信任用事,譖构 永 于 后主 , 后主 稍疎外 永 ,至不得朝见者十餘年。”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明 张居正 《答南列卿陈我度》:“比闻公不乐南行,谓孤听譖言,有所疏外於执事者,此过疑也。”词语解释:室外 拼音:shì wài
户外,露天。例如:室外游戏。词语解释:宙外 拼音:zhòu wài
犹天外。《南齐书·乐志》:“粹训宸中,仪形宙外。”词语解释:请外 拼音:qǐng wài
谓请求外放作地方官。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避荣言屡切,请外志难回。”词语解释:额外 拼音:é wài
(1).在定额或定例以外。《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此外如敢额外影占人户,其本官当行朝典。”《明史·黎贯传》:“其假朝命以徵取者谓之额,而自挟以献者谓之额外。”《红楼梦》第二回:“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他先前行医也还赚几个额外的钱。”
(2).旧时官制指定员之外(的官)。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额外大学士》:“ 尹奉 为额外大学士,即今之协办也。”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由于他是一个老战兵。见‘额外’‘守备’这一类小官时,也得谦谦和和的喊一声‘总兵’。”词语解释:缴外
边界外;国外词语解释:丐外 拼音:gài wài
旧谓京官请求出任地方官。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及 仲秉 为刑部侍郎,触一权贵,匄外得 丹阳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三》:“坐缴奏 谢霩然 ,赐出身,除御史。忤旨失眷,改工部侍郎,匄外以朝散郎、 集英殿 脩譔知 婺州 。”词语解释:坰外 拼音:jiōng wài
荒郊,远野。《列子·黄帝》:“ 禾生 、 子伯 , 范氏 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於田更 商丘开 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