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壮士壮游壮龄壮容壮阳壮卒壮志凌云壮贝
壮心壮节壮颜壮烈壮月壮士声壮室壮阔
壮志壮丽壮丁壮事壮武壮佼壮发冲冠壮采
壮年壮思壮盛壮伟壮冰壮侗语族壮实壮美
壮岁壮健壮语壮长壮勇壮士解腕壮制壮缪侯
壮观壮齿壮胆壮举壮热壮布壮工壮苗
壮怀壮县壮情壮城壮厉壮士断腕壮固壮钱
壮图壮猷壮儿壮强壮汉壮猛壮辞壮火
壮气壮大壮严壮意壮旺壮戏壮骑壮泉
壮夫壮发壮士歌壮剧壮族壮文壮郡壮气凌云

词语解释:壮士  拼音:zhuàng shì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治 蒲 ,请见於 孔子 曰:‘ 由 愿受教於夫子。’ 子 曰:‘ 蒲 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史记·货殖列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北史·齐炀王宪传》:“既至殿门, 宪 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於别室,至即执之。 宪 辞色不挠,固自陈説。”《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贺兰进明 ﹞惧师出且见袭,又忌 巡 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 霽云 壮士,欲留之。”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絛。”《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猿》:“选壮士三十人,持兵负粮,巖栖野食。”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一:“戈壁滩上的黑砂哟,埋没过千万壮士的梦幻。”
(2).体健力大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来晨熟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
(3).指武士装束的人。《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还有一个朱缨花袞的长官,一个赤面白髯的壮士。”
(4). 太平天囯 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 清 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论》:“至武秀才等则改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参阅 太平天囯 《钦定士阶条例》
词语解释:壮心  拼音:zhuàng xīn
豪壮的志愿,壮志。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大过》:“钟鼓夜鸣,将军壮心; 赵国 雄勇,鬭死 滎阳 。”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唐 钱起 《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诗:“白髮壮心死,愁看国步移。” 宋 陆游 《书愤》诗:“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公知为我故,悲歌壮心溢。”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廿载江湖负壮心,终看 吴 越 岁星临。”
词语解释:壮志  拼音:zhuàng zhì
豪壮的志愿、襟怀;伟大的志向。《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传论》:“而 张俭 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北史·王罴王思政尉迟迥王轨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唐 骆宾王 《边城落日》诗:“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明 李东阳 《吕梁洪二十韵》:“高歌逆天风,壮志方慷慨。” 毛泽东 《到韶山》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词语解释:壮年  拼音:zhuàng nián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 陆游 《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王统照 《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词语解释:壮岁  拼音:zhuàng suì
壮年。 唐 白居易 《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宋 陆游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邓溥 《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 扬子 知。”
词语解释:壮观  拼音:zhuàng guàn
(1).雄伟的景象。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故圣王不替,而修礼地祇,謁款天神,勒功 中岳 ,以章至尊,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元,皇皇哉,此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贬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採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赫壮观于今古,嶪摇荡于乾坤。”
(2).景象雄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蔑丘陵之邐迤,亚五岳之嵯峨,言壮观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逸群奔踶,驭之者愈众,剽悍神勇,颇为壮观。” 刘白羽 《日出》:“从黎明前的沉沉的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烧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3).增添雄伟宏壮的气象;使景象宏伟可观。《水浒传》第五八回:“ 杨志 起身再拜道:‘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更欲集《全宋词》,则亦不过壮观 鄴 架,於本原无涉,亦可不必。”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尝徵 土尔扈特 攻 西雅斯科 ,谓 土尔扈特 无用,用以壮观而已。”
词语解释:壮怀  拼音:zhuàng huái
豪壮的胸怀。 唐 韩愈 《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明 张煌言 《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 清 龚自珍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词语解释:壮图  拼音:zhuàng tú
壮志,宏伟的意图。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雄心摧於弱情,壮图终於哀志。”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二:“羸形不画 凌烟阁 ,只为微才激壮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程瑀 ﹞尝寄诗与乡人云:‘试问青山圆也未,不应久负壮图心。’” 朱德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一:“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 夏衍 《长途》:“到 广西 腹地来垦荒了……有这样的壮图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战之前也是很难想象的吧。”
词语解释:壮气  拼音:zhuàng qì
(1).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 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2).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杜 所居号 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词语解释:壮夫  拼音:zhuàng fū
(1).豪壮之士,豪杰。 汉 枚乘 《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唐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 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沉砺 《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
(2).成年人;壮健的人。 唐 韩愈 《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宋 苏轼 《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热之变,便自委顿。仁人君子,当意外将护,未可以壮夫常理期也。”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乃礱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
词语解释:壮游  拼音:zhuàng yóu
谓怀抱壮志而远游。 元 袁桷 《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二十韵》:“壮游诗句豁,古戍角声悲。”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你担簦躡蹻还壮游,我席门尘榻遥相候。”《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昔人曾云:读万卷书,不可不行万里路。如你这等英年,正是为国宣力的时候,作这趟壮游也好。” 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穿插敌防千百里,壮游堪羡快生平。”
词语解释:壮节  拼音:zhuàng jié
壮烈的节操。《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收 就 於 钱唐县 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就 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安 深奇其壮节,即解械,更与美谈,表其言辞,解释郡事。”《三国志·魏志·吕布臧洪传论》:“ 陈登 、 臧洪 并有雄心壮节, 登 降年夙陨,功业未遂, 洪 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唐 白居易 《汉将李陵论》:“设使 陵 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心赏延於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高渐离击筑》诗:“壮节悲迟暮,羈魂迫固穷。”
词语解释:壮丽  拼音:zhuàng lì
(1).健壮美丽。《庄子·列御寇》:“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 成玄英 疏:“壮,多力;丽,妍华。”《汉书·息夫躬传》:“﹝ 息夫躬 ﹞容貌壮丽,为众所异。”《北史·魏章武王太洛传》:“子 融 ,字 永兴 ,仪貌壮丽,性通率有豪气。”《西游记》第五一回:“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 哪吒 。”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宋 秦观 《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诗之二:“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恆念绸繆於牖户,控八荒而在闥,益坚壮丽之山河。” 郁达夫 《孤独》:“快看那灿烂的晚霞呀!多么壮丽,却又多么优美。” 杨沫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战士奔向战斗岗位的壮丽图画。”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唐 李白 《大猎赋》序:“ 白 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 曹 、 刘 、 鲍 、 谢 ,亦无益於用。”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稍欲理其废絶,辞已壮丽,博而不约,鲜温润之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其年 能作壮语,然悲者多而丽者少,惟《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金缕曲》一闋……最为壮丽。”
词语解释:壮思  拼音:zhuàng sī
豪壮的情思。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唐 王勃 《游冀州韩家园序》:“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衝斗杓。”
词语解释:壮健  拼音:zhuàng jiàn
(1).强壮;强健。《史记·田叔列传》:“ 仁 ( 田仁 )以壮健为 卫将军 舍人,数从击匈奴。”《北齐书·韩贤传》:“ 韩贤 ,字 普贤 , 广寧 石门 人也。壮健有武用。”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 黄信 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个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马上擎着那口丧门剑,连夜便下 清风寨 来。” 茅盾 《秋收》三:“看去并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然而这东西据说抽起水来就比七八个壮健男人还厉害。”
(2).强健的人。《史记·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贵壮健,贱老弱。”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司徒 王允 ,以 布 ( 吕布 )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降虏东击 胡 ,壮健尽不留。”
(3).雄壮劲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句壮健飞动,可以想见 花卿 之雄。” 明 陈子龙 《〈佩月堂诗稿〉序》:“壮健刚激入於武武,则厉求其和平而合於大雅,葢其难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陕西 兴平县 有 霍去病 冢,冢前有石胡人、石马、石牛等雕像。这种雕像形体虽较质朴,但与墓中 霍去病 的丰功伟业配合起来,却显得气象壮健,意义深长。”
词语解释:壮齿  拼音:zhuàng chǐ
壮年。齿,年齿。 晋 左思 《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又苦其半生之美盛荣乐,得志盖益何几?而壮齿不居,荣必惧辱,乐实连忧。”《隋书·令狐熙传》:“昔在壮齿,尚不如人。况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器资 诗略云:‘翁行尚壮今老矣,儿昔未生今壮齿。’”
词语解释:壮县  拼音:zhuàng xiàn
富庶繁盛的县。《新唐书·杜洪传》:“ 神福 ……以 永兴 壮县,馈餫所仰,既得 鄂 半矣,遂进围 鄂州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二:“壬辰早发 苏稽 ,午过 符文镇 ,两镇市井繁遝,类壮县。” 明 归有光 《送嘉定县令序》:“ 吴 为东南大都,而 嘉定 边海,疆土最广,号称壮县。”
词语解释:壮猷  拼音:zhuàng yóu
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 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 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 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 南朝 陈 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 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 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词语解释:壮大  拼音:zhuàng dà
(1).长大成人。《汉书·元帝纪》:“﹝ 孝元皇帝 ﹞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日磾 二子皆为上弄儿,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 石磾 见之即杀之。”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今闲老矣,日夜惟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而某之兄嫂尚皆客殯而不葬也,其心有不乐於此。”
(2).变得强大;使强大。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了。”如:壮大革命队伍。
(3).庞大;宏伟。《北齐书·武成帝纪》:“又有神见於后园 万寿堂 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辨其面,两齿絶白,长出於脣。”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閎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
(4).粗大;粗壮结实。《南史·垣护之传》:“ 苍梧 明夕自至领府扣门,欲害帝。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两个更夫,一个生得顶高细长,叫着‘杉槁尖子 张三 ’;一个生得壮大高粗,叫着‘压油墩子 李四 ’。” 鲁迅 《彷徨·祝福》:“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词语解释:壮发  拼音:zhuàng fā
(1).额前丛生突下之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宫 ( 曹宫 )读书已,曰:‘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髮,类 孝元皇帝 。’” 颜师古 注:“壮髮当额前侵下而生,今俗呼为圭头者是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巾帻考》:“ 蔡邕 《独断》曰:‘ 汉元帝 额有壮髮,不欲人见,故加巾幘以包之也。’”
(2).谓成年人的头发,引申指壮盛时期。 唐 王昌龄 《途中作》诗:“羇旅悲壮髮,别离念征衣。”
词语解释:壮龄  拼音:zhuàng líng
壮岁,壮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壮龄缓前期,頽年追暮齿。” 唐 李德裕 《春日独坐思归》诗:“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游嵩而韵之》:“ 欧阳 称壮龄,疲软屡颠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生 ﹞客 意大利 之南方,终以壮龄而夭死,谓一生即悲剧之实现,盖非夸也。”
词语解释:壮颜  拼音:zhuàng yán
少壮时的容颜;壮美的容颜。 明 高启 《秋日山中》诗:“壮颜岂草木,憔悴同此时。”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南窜随春色,东行识壮颜。”
词语解释:壮丁  拼音:zhuàng dīng
(1).旧时称达到服劳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犹言丁壮。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佑 差役勑:人户差役,除耆长、户长、壮丁须正身充役,其餘公人如愿顾人充代者,并许任便。”《宋史·食货志上六》:“朝廷审定民役,差募兼行,斟酌补除,极为详备……其五曰:壮丁皆按户版簿名次实轮充役,半年而更。”
(2).旧时称达到服兵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亦指由民籍转入军籍者。《宋史·兵志五》:“ 治平 二年, 广南西路 安抚司集 左 、 右 两江四十五溪洞知州、洞将,各占隣迭为救应,仍籍壮丁,补校长,给以旗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纪隆平》:“乡村农夫,离父母,弃妻子,投充壮丁,生不习兵而驱之死地,以故乌合瓦解,卒无成功。” 清 林昌彝 《守御四策》:“今宜札飭沿海州县,按所属陆路四乡大小村庄,查明每村共有壮丁若干,作为民勇。” 邹韬奋 《关于征兵的问题》:“他有一天被一个县长请去吃饭,看见警察抓进三个面无人色的贫苦农民。他问县长这抓来的是什么?县长答说这是抽来的壮丁。”
词语解释:壮盛  拼音:zhuàng shèng
(1).健壮。《战国策·燕策二》:“今太子闻 光 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二:“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宋 李纲 《中兴至言序》:“譬犹康强之人,负持壮盛,蔑卫生调摄之经,得阴阳乖沴之疾,邪气深入,不务以毒药攻治,而故用参术和之,以图安全,何可得哉?”《儒林外史》第六回:“令弟平日身体壮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
(2).兴旺,兴盛。 清 顾炎武 《昔有》诗:“时会互反覆,壮盛岂有常。”
(3).壮大,有气势。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又整顿水陆官兵,号令严明,声势壮盛。”
词语解释:壮语  拼音:zhuàng yǔ
(1).豪壮的言语。《晋书·谯刚王逊传》:“ 敦 ﹝ 王敦 ﹞果谓 钱凤 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擘开苍玉巖,椎破铜山铸铜虎。何故为此语?是欲为壮语耶?”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西堂 ﹞长调稍可,壮语工於綺语也。” 陈毅 《初游良口》诗:“我闻此语甚欣喜,喜闻英雄作壮语。”
(2).侈谈,大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 桓麟 《七説》以下, 左思 《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餘家。或文丽而义睽,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瓌奇之服饌,极虫媚之声色。”
(3).我国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和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词语解释:壮胆  拼音:zhuàng dǎn
(1).指胆略勇壮者。 唐 员半千 《陇头水》诗:“喋血多壮胆,裹革无怯魂。”
(2).使胆大。 李季 《五月端阳·遇难》诗:“手电白白一道光,白狗们为壮胆胡乱打枪。”
词语解释:壮情  拼音:zhuàng qíng
豪壮的情怀、抱负。《后汉书·马援传赞》:“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明德 既升,家祚以兴。” 唐太宗 《入潼关》诗:“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词语解释:壮儿  拼音:zhuàng ér
犹健儿。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壮儿过 大梁 ,如上 龙门 也。”
词语解释:壮严  拼音:zhuàng yán
庄严,装饰美盛。《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却説 郑信 思念 日霞仙子 不已,於 绵江 之傍建造 日霞行宫 ,极其壮严。岁时亲往行香。”
词语解释:壮士歌  拼音:zhuàng shì gē
亦称“ 壮士声 ”。 战国 末, 荆轲 欲刺 秦王 ,与 燕 太子丹 诀别 易水 ,作歌曰:“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壮士歌”即指此。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有 田僧超 者,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 崔延伯 甚爱之…… 延伯 危冠长剑耀武於前, 僧超 吹壮士笛曲於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延伯 每临阵,常令 僧超 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
词语解释:壮容  拼音:zhuàng róng
(1).青壮年时的容貌。《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华佗 ﹞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
(2).年轻美丽的容颜。《文选·左思〈魏都赋〉》:“ 易 阳壮容, 卫 之稚质; 邯郸 躧步, 赵 之鸣瑟。” 张铣 注:“壮容,少年美丽之容。 易 阳, 易水 之阳,中多美女。稚质,童颜也。”
词语解释:壮烈  拼音:zhuàng liè
(1).豪壮激越。《后汉书·袁绍传》:“ 配 意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奋果毅之壮烈,骋干戈以静难者,武人也。”《旧唐书·黄巢传》:“ 河中 节度使 王重荣 神资壮烈,天付机谋,誓立功名,志安家国。”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聪》:“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巴金 《灭亡》第九章:“他当以自己底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底工作。”
(2).壮盛。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然公以壮烈,方进为於圣世;而某苶然衰疾,特待尽於山林。”
(3).谓功业。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要之白首期,壮烈施元元。”
词语解释:壮事  拼音:zhuàng shì
犹言壮举,大事业。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有老谋者,必有壮事。”
词语解释:壮伟  拼音:zhuàng wěi
(1).健壮魁伟。《北史·薛彪子传》:“ 彪子 姿貌壮伟,明断有父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无何,一男子来,躯甚壮伟,亦投禾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又有 宋元成 ,身躯壮伟多黠智,乃勾通 东昌 、 曹州 、 大名 诸逆贼。”
(2).雄伟;雄健。《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 世宗 征 淮 , 朴 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宋 费衮 《梁溪漫志·作诗豪语》:“ 欧公 作《庐山高》,气象壮伟,殆与此山争雄,非公胸中有 庐山 ,孰能至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墨池编》曰:‘今列於廊庙,布於臺阁,復有数公,有若 韩魏公 骨力壮伟, 文潞公 风格英爽, 介甫 相国笔老不俗。’” 草明 《乘风破浪》五:“艺术家把 延河 的壮伟的激情与骄傲的喜悦摄取下来,创作一支歌曲叫《延河颂》。”
词语解释:壮长  拼音:zhuàng cháng
(1).成年人,尊长。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句践 与 吴 战於 浙江 , 石买 为将,耆老壮长进諫曰:‘夫 石买 ,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2).长大成人。 宋 叶适 《戴夫人墓志铭》:“﹝ 戴夫人 ﹞又不幸死早,二子未极壮长。”
词语解释:壮举  拼音:zhuàng jǔ
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 吴晗 《学习伟大祖国的历史》:“ 郑和 就是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航海家,他带领二万几千人七下西洋的壮举,比 哥伦布 的航海事业还早。”
词语解释:壮城  拼音:zhuàng chéng
宋 代军制,专司修建城防的士卒称“壮城”。《宋史·兵志八》:“沿边州军除旧有外,罢增招壮城。”
词语解释:壮强  拼音:zhuàng qiáng
(1).谓强壮有力。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 之力。 管仲 有力, 桓公 能举之,可谓壮强矣。”
(2).年富力强。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世之任意自喜,濒衰老,遇挫抑,而能悔悟者有之矣;未有易虑於壮强之时,改节於无事之际者也。” 明 李东阳 《祭萧文清文》:“君德既茂,而志亦专,而年壮强,而质朴坚。”
词语解释:壮意  拼音:zhuàng yì
豪壮的意气。《后汉书·马援传》:“贼每升险鼓譟, 援 輒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平生壮意,窃爱篇章;忽覿高文,载怀劳佇。”
词语解释:壮剧  拼音:zhuàng jù
(1).气势雄壮的舞台剧,喻壮观的事物或场面。 梁启超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凡百年来种种之壮剧,岂有他哉……英雄哉当如是也。” 茅盾 《虹》十:“时代的壮剧,就要在这东方的 巴黎 开演。” 巴金 《神鬼人·鬼》:“我站在岸边,望着前面海跟风搏斗的壮剧。”
(2).亦称“ 壮戏 ”。壮族戏曲剧种。按流行地区可分为 广西 壮剧与 云南 壮剧。由壮族山歌、说唱发展而成。
词语解释:壮阳  拼音:zhuàng yáng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宋 欧阳修 《大热》诗之一:“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词语解释:壮月  拼音:zhuàng yuè
指农历八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 郝懿行 义疏:“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金石萃编·唐阿史那忠碑》:“我壮月以控弦,候朔风以鸣鏑。”
词语解释:壮武  拼音:zhuàng wǔ
勇壮,雄武。《汉书·韩王信传》:“上以为 信 壮武,北近 巩 雒 ,南迫 宛 叶 ,东有 淮阳 ,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 太原郡 为 韩国 ,徙 信 以备胡,都 晋阳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韦 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鬭,常先登陷陈。”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可谓有忠孝焉,有壮武焉。”
词语解释:壮冰  拼音:zhuàng bīng
坚实的冰。《太平御览》卷六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积冰曰凌,壮冰曰冻。”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十五:“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明 归有光 《壬戌纪行》上:“以连日寒,冰雪乍凝,非復壮冰,特船人畏怯时止。”
词语解释:壮勇  拼音:zhuàng yǒng
(1).强健而勇敢;刚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 将 李信 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 太子丹 於 衍水 中,卒得破 丹 , 始皇 以为贤勇。”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夫入虎狼之羣,后知 賁 育 之壮勇。”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 贞元 中有 韦自东 者,义烈之士也。尝游 太白山 ,栖止 段将军 庄; 段 亦素知其壮勇者。”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羣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十:“他虽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但意志的坚强和胆量的壮勇,更胜于他的老子。”
(2).壮勇者;壮丁。 唐 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徙郡县豪杰处之陵邑,选四方壮勇实之边城。”
(3). 宋 代禁军之一。《宋史·兵志二》:“ 陕西 、 河北 ‘振武’, 河北 、 京东 ‘武卫’, 陕西 、 京西 ‘壮勇’……皆为禁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以《宋史》考之云:壮勇, 宋 初禁军,隶侍卫司,以招获羣盗、配近京徒役者拔立。 咸平 以后,递有增补。”
(4).兵勇;士卒。 唐 无名氏 《剑侠传·解洵娶妇》:“妇人并囊橐皆不见,从卒走报, 潜 使壮勇三千人出追捕,亡所获。” 清 龙辑五 《复唐子实书》:“见今餘盗潜匿,土寇横滋,壮勇之散遣无归者,所以剽掠,即逆贼不来,而可虑者甚众。”
词语解释:壮热  拼音:zhuàng rè
高热;高烧。《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其骨法盖有异焉。”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败时气病候》:“时气之病,是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伤人,其病状似伤寒,亦头痛壮热。”《孽海花》第二十回:“壮热不退,淹缠牀褥,足足病了一个多月,才算回头。”
词语解释:壮厉  拼音:zhuàng lì
(1).刚直毅烈。《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仁隆春煖,义高秋云;行絜冰霜,忼慨壮厉。”《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昭 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2).强劲猛烈。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壮厉的海风,蓬蓬地吹来,带着腥咸的气味。”
词语解释:壮汉  拼音:zhuàng hàn
强壮的汉子。 王西彦 《黄昏》:“ 福田 是村子里出名的壮汉,八秤担放在肩上,他不用‘担柱’。”
词语解释:壮旺  拼音:zhuàng wàng
振奋旺盛。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五:“ 胡杏 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做众人的事儿,那劲儿的饱满,那精神的壮旺,那情绪的热烈,叫 周炳 瞧见了,也暗地里赞叹不止。” 蒋牧良 《集成四公》:“想到了那点甜头, 乔世伦 的精神似乎壮旺多了。”
词语解释:壮族  拼音:zhuàng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 宋 始称“撞”。解放后称为“僮族”,1956年改“僮”为“壮”。主要分布在 广西 ,少数居住在 云南 、 广东 。人口近一千四百万。
词语解释:壮卒  拼音:zhuàng zú
勇猛的士兵。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附卷:“先匿壮卒海旁。”
词语解释:壮士声  拼音:zhuàng shì shēng
见“ 壮士歌 ”。
词语解释:壮士歌  拼音:zhuàng shì gē
亦称“ 壮士声 ”。 战国 末, 荆轲 欲刺 秦王 ,与 燕 太子丹 诀别 易水 ,作歌曰:“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壮士歌”即指此。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有 田僧超 者,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 崔延伯 甚爱之…… 延伯 危冠长剑耀武於前, 僧超 吹壮士笛曲於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延伯 每临阵,常令 僧超 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
词语解释:壮佼  拼音:zhuàng jiǎo
壮健;壮美。 宋 欧阳修 《本论》中:“今八尺之夫,被甲荷戟,勇盖三军,然而见佛则拜,闻佛之説,则有畏慕之诚者。何也?彼诚壮佼,其中心茫然无所守而然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岁辛卯,相见 苏州 ,怪其消瘦,不类平时壮佼。” 郭沫若 《董老行》:“矍鑠精神尚少年,昂藏气宇尤壮佼。”
词语解释:壮侗语族  拼音:zhuàng dòng yǔ zú
又称“黔台语族”或“侗台语族”。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中国 和 越南 、 老挝 、 泰国 、 缅甸 等国境内。国内的壮侗语族语言分三个语支:壮傣语支、侗水语支和黎语支。在国外,属于这个语族的语言主要有泰语、老挝语、掸语、岱语、侬语等。
词语解释:壮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谓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词语解释:壮布  拼音:zhuàng bù
新莽 时所铸十铜币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銖,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颜师古 注:“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词语解释:壮士断腕  拼音:zhuàng shì duàn wàn
见“ 壮士解腕 ”。
词语解释:壮士解腕  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谓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词语解释:壮猛  拼音:zhuàng měng
(1).壮盛,勇猛。《后汉书·杜茂传》:“ 凉 ( 郭凉 )字 公文 , 右北平 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
(2).汹涌;猛烈。《新唐书·韩愈传》:“臣所领州,在 广府 极东,过海口,下恶水,涛瀧壮猛,难计期程。”《宋史·河渠志五》:“今 御河 上源止是 百门 泉水,其势壮猛,至 卫州 以下,可胜三四百斛之舟。”
词语解释:壮戏  拼音:zhuàng xì
见“ 壮剧 ”。
词语解释:壮剧  拼音:zhuàng jù
(1).气势雄壮的舞台剧,喻壮观的事物或场面。 梁启超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凡百年来种种之壮剧,岂有他哉……英雄哉当如是也。” 茅盾 《虹》十:“时代的壮剧,就要在这东方的 巴黎 开演。” 巴金 《神鬼人·鬼》:“我站在岸边,望着前面海跟风搏斗的壮剧。”
(2).亦称“ 壮戏 ”。壮族戏曲剧种。按流行地区可分为 广西 壮剧与 云南 壮剧。由壮族山歌、说唱发展而成。
词语解释:壮文  拼音:zhuàng wén
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词语解释:壮志凌云  拼音:zhuàng zhì líng yún
形容志向非常远大。凌云,直上云霄。《中国歌谣资料·红军个个是英豪》:“壮志凌云志气高,红军个个是英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八章:“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词语解释:壮室  拼音:zhuàng shì
男子三十称壮年,又值当娶妻室之岁,故称“壮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 郑玄 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旧唐书·刘祥道传》:“壮室而仕,耳顺而退,取其中数,不过支三十年。”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 宋 阮阅 《增修诗话总龟·幼敏门》:“ 李贺 字 长吉 , 唐 诸王孙,七岁以长短之製名动京师……不幸未壮室而终。”
词语解释:壮发冲冠  拼音:zhuàng fā chōng guān
形容气概雄伟豪迈。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眥,壮髮衝冠,按 东海 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词语解释:壮实  拼音:zhuàng shí
健壮结实。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唯怨风冷与暑湿,不知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们从前年轻的时候,身体壮实得真象一头牛。” 叶君健 《火花》十二:“正如 兰兰 说的一样,纸上的蚕儿确实很活泼、壮实。”
词语解释:壮制  拼音:zhuàng zhì
宏伟的制作。《北史·李彪传》:“夫消功者,锦绣彫文是也;费力者,广宅高宇,壮制丽饰是也。”
词语解释:壮工  拼音:zhuàng gōng
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没有专门技术的工人。
词语解释:壮固  拼音:zhuàng gù
雄伟坚固。《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见山势险峻,关形壮固,用何良策,可破此关?”
词语解释:壮辞  拼音:zhuàng cí
勇壮的言辞;夸饰的言辞。《魏书·董绍传》:“ 萧宝夤 反於 长安 也, 绍 上书求击之,云:‘臣当出瞎 巴 三千,生噉 蜀 子。’ 肃宗 谓黄门 徐紇 曰:‘此 巴 真瞎也?’ 紇 曰:‘此是 绍 之壮辞,云 巴 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
词语解释:壮骑  拼音:zhuàng qí
慓悍的骑兵,劲骑。《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 兵夜至,围 右贤王 , 右贤王 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宋书·索虏传论》:“自是兵摧势弱,边隙稍广,壮骑陵突,鸣鏑日至,芻牧年伤,禾麦岁犯。”
词语解释:壮郡  拼音:zhuàng jùn
大郡,大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改 徐 ( 徐州 )为府,以其分土为 彭城县 ,并旧属邑而五,南则益以 邳 宿 ,北则益以 邹 济寧 ,便可屹然成壮郡。”
词语解释:壮贝  拼音:zhuàng bèi
钱币名。 汉 贝货五品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
词语解释:壮阔  拼音:zhuàng kuò
雄壮浩大;宏伟开阔。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 大雷 。” 清 管同 《先墓记略序》:“其墓近背 牛首 ,远面 方山 ,高敞壮阔,今俗呼曰 管家山 云。”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 萧敬甫 云:‘用意深远,行文壮阔。’” 冯牧 《沿着澜沧江的激流》:“我曾经在气象万千的 长江 上航行过,为那烟波浩瀚、壮丽森严的奇景而流连咏叹,胸中充满了壮阔和自豪的情感。”
词语解释:壮采  拼音:zhuàng cǎi
壮美的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仲宣 靡密,发端必遒; 伟长 博,通,时逢壮采。” 清 陈维崧 《念奴娇·游京口竹寺》词:“英姿壮采,何其横霸如此!” 梁启超 《锡兰岛卧佛》:“长篇诗为长短句者不难,而五言最难;为奇险语有壮采者不难,为庄严语有风格者最难。”
词语解释:壮美  拼音:zhuàng měi
(1).健美;雄壮美好。《诗·大雅·文王》“ 殷 士肤敏” 汉 郑玄 笺:“ 殷 之臣壮美而敏,来助 周 祭。” 吴樾 《意见书》:“牺牲其身,为天下倡,而復活我祖国 荆 聂 壮美之歷史。” 老舍 《四世同堂》六:“ 天坛 ,公园中苍松翠柏还伴着红墙金瓦构成最壮美的景色。”
(2).美学名词。英语sublime的旧译。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 王国维 《叔本华之美学》:“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
词语解释:壮缪侯  拼音:zhuàng miù hòu
蜀汉 关羽 死后, 后主 景耀 三年追谥为 壮缪侯 。也省称为 壮缪 。《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 旌阳 岂木雕? 壮繆 非泥塑。彰癉明明当面施,人自茫无据。” 清 赵函 《十哀诗·哀虎门》:“ 虎门 将军 壮繆 裔,报国丹心指天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去 当阳 城西七里而近,有地曰 章乡 ,使者之先人 壮繆侯 陵墓在焉。”
词语解释:壮苗  拼音:zhuàng miáo
健壮的幼苗。
词语解释:壮钱  拼音:zhuàng qián
见“ 壮泉 ”。
词语解释:壮泉  拼音:zhuàng quán
新莽 时所铸六种货贝之一。古谓钱曰泉,到处流通之意。《金石索·泉刀属·新王莽泉刀布》:“ 莽 始 建国 ,更作小钱,径六分,文曰‘小泉’,直一重一銖;次幺泉一十,次幼泉二十,次中泉三十,次壮泉四十;因前大泉五十为泉货六种。”亦称“ 壮钱 ”。《汉书·食货志下》:“次一寸,九銖,曰‘壮钱四十’。”
词语解释:壮火  拼音:zhuàng huǒ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词语解释:壮泉  拼音:zhuàng quán
新莽 时所铸六种货贝之一。古谓钱曰泉,到处流通之意。《金石索·泉刀属·新王莽泉刀布》:“ 莽 始 建国 ,更作小钱,径六分,文曰‘小泉’,直一重一銖;次幺泉一十,次幼泉二十,次中泉三十,次壮泉四十;因前大泉五十为泉货六种。”亦称“ 壮钱 ”。《汉书·食货志下》:“次一寸,九銖,曰‘壮钱四十’。”
词语解释:壮气凌云  拼音:zhuàng qì líng yún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水浒传》第六一回:“杀塲临敌处,衝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胆贯日,壮气凌云。”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