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宋去声 [gòng,供设,名词][详注1][fèng,隙也][zhòng,厚也][zhòng,种植][zòng,放纵][详注2][fèng][冲着][详注3][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徿[méng]


注1:从 仆从。《说文》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前汉·扬雄传》赵昭仪,每上甘泉常法从。《注》师古曰:以法言当从耳。一曰从,法驾也。《后汉·百官志》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又《集韵》《类篇》似用切,音颂。同宗也。《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释名》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又《集韵》子用切。与纵同。《礼·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注2:雍 《广韵》九州名。雍,拥也。东崤,西汉,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释文》雍,于用切。○按尔雅释地作雍。又《韵会》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国,在河内山阳县。《释文》雍,于用反。
注3:恐 《广韵》区用切《集韵》《韵会》《正韵》欺用切。疑也,虑也,亿度也。今省作迅。俗从几,误。
末字词组
培壅决壅蔽壅停壅偏壅障壅沙壅头壅
无壅逋壅营壅鄣壅闭壅梗壅积壅 
烦壅阏壅蹈壅遮壅迟壅滞壅稽壅 

词语解释:培壅  拼音:péi yōng
(1).于植物根部堆土以保护其根系,促其生长。 宋 梅尧臣 《和谢廷评栽竹》:“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宋史·苏云卿传》:“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2).引申为养护;巩固。 前蜀 贯休 《古意》诗之九:“茫茫尘土飞,培壅名利根。”《宋史·仁宗纪四》:“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 宋 三百餘年之基。”
词语解释:无壅  拼音:wú yōng
(1).没有阻塞,畅通。《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贄往来,道路无壅。” 唐 高士廉 《〈文思博要〉序》:“同兹万顷,塍埒自分;譬彼百川,派流无壅。” 元 欧阳玄 《赐经筵官酒》诗:“玉漏聪无壅,重瞳视不流。”
(2).没有积压、积滞。《南齐书·鄱阳王锵传》:“ 鏘 在官理事无壅,当时称之。”
词语解释:烦壅  拼音:fán yōng
(1).积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至如官曹案牘,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餘裕。”
(2).郁闷。 宋 王安石 《雪诗》:“还当困炎热,以此涤烦壅。” 明 李东阳 《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诗:“临歧欲别无所赠,颇觉尘襟剧烦壅。”
词语解释:决壅  拼音:jué yōng
亦作“决壅”。
(1).除去水道的壅塞。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
(2).消除壅蔽。 三国 魏 桓范 《政要论·决壅》:“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决壅之务在於进下,进下之道在於博听。”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今年秋宪副 张公 始来,决壅疏塞,剔蠧振坠。”
词语解释:逋壅  拼音:bū yōng
拖延积压。《宋书·废帝纪》:“顷列爵叙勋;詮荣酬义,条流积广,又各淹闕,岁往事留,理至逋壅,在所参差,多违甄飭,赏未均洽,每疚厥心。”
词语解释:阏壅  拼音:è yōng
谓阻滞,不能推行。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二:“昔者, 仲尼 嘆王化之閼壅,慨然称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词语解释:蔽壅  拼音:bì yōng
(1).蒙蔽。《楚辞·九章·惜往日》:“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諛而日得。”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清 方苞 《书〈孙文正传〉后》:“而为所蔽壅者,乃忧勤恭俭明察之君。”
(2).阻塞障隔。《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自兹以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縉绅之道塞,贤能蔽壅。” 清 方苞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 司马迁 ﹞於《屈原传》,感忠贤之蔽壅,而阴以寓己之悲愤。”
词语解释:营壅  拼音:yíng yōng
军营的屏障。《晋书·天文志上》:“垒壁阵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垒也,主军卫为营壅也。”
词语解释:蹈壅  拼音:dǎo yōng
见“ 蹈雍 ”。
词语解释:蹈雍  拼音:dǎo yōng
亦作“ 蹈壅 ”。 投水而死。《汉书·邹阳传》:“是以 申徒狄 蹈雍之 河 , 徐衍 负石入海。” 颜师古 注:“雍者, 河 水溢出为小流也。言 狄 初因蹈雍,遂入 大河 也。” 宋 叶清臣 《松江秋泛赋》:“ 申屠 临 河 而蹈壅, 伯夷 登山而食薇。”
词语解释:停壅  拼音:tíng yōng
停滞积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质明入内,废务一日,假故既频,事易停壅。”
词语解释:鄣壅  拼音:zhāng yōng
阻隔。
词语解释:遮壅  拼音:zhē yōng
见“ 遮拥 ”。
词语解释:遮拥  拼音:zhē yōng
亦作“ 遮壅 ”。 犹言拥聚阻拦。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岁餘受代,酋长 拓拔建宗 等七百餘众遮拥不欲去。” 宋 范仲淹 《答窃议》:“宣抚 田舍人 ……至 庆州 ,目击军民蕃部等,借留 滕 侯,遮壅于道。”
词语解释:偏壅  拼音:piān yōng
谓流布不均,阻滞不畅。《宋书·明帝纪》:“鸿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国故频罹,仁泽偏壅。”
词语解释:闭壅  拼音:bì yōng
堵塞。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
词语解释:迟壅  拼音:chí yōng
谓水流迟滞淤塞,不通畅。《宋书·始兴王濬传》:“所统 吴兴郡 ,衿带重山,地多污泽,泉流归集,疏决迟壅,时雨未过,已至漂没。”
词语解释:障壅  拼音:zhàng yōng
阻挡。《吕氏春秋·君守》:“离世别羣而无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 高诱 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能自卑谦名誉者,不可防障。”
词语解释:梗壅  拼音:gěng yōng
淤塞。《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 郑 、 白渠 梗壅,民不得岁。 知柔 调 三辅 ,治復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
词语解释:滞壅  拼音:zhì yōng
谓臃肿而不灵活畅通。 清 方苞 《书〈淮阴侯列传〉后》:“然使战 韩 之前,具列两国之将佐、三败之时地,则重膇滞壅,其体尚能自举乎?”
词语解释:沙壅  拼音:shā yōng
广东 食品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食语·茶素》:“以糯米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煮之,名沙壅。”
词语解释:积壅  拼音:jī yōng
谓长久受蒙蔽。《南齐书·周颙传》:“众生之稟此形质,以畜肌膋,皆由其积壅痴迷,沉流莫反,报受秽浊,歷苦酸长,此甘与肥,皆无明之报聚也。”
词语解释:稽壅  拼音:jī yōng
稽延阻塞。《魏书·李冲传》:“本所以多置官者,虑有令僕闇弱,百事稽壅,若明独聪专,则权势大併。”《新唐书·刘洎传》:“於时,尚书省詔敕稽壅,按成復下,弥年不能决。”
词语解释:头壅  拼音:tóu yōng
方言。第一次所施的肥料。 茅盾 《水藻行》三:“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