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共15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四壁东壁奎壁寺壁椒壁山壁疥壁护壁
石壁铁壁坚壁灵壁孔壁拂壁穴壁鸣壁
赤壁墙壁无壁隔壁诗壁层壁汉壁退壁
绝壁粉壁崖壁邻壁峻壁霞壁赵壁那壁
面壁屋壁向壁凿壁悬壁剑壁重壁列壁
峭壁题壁天壁穿壁鲁壁幽壁龙壁闲壁
挂壁油壁破壁城壁危壁呵壁龛壁桀壁
青壁画壁高壁红壁圭壁深壁荪壁遗壁
素壁空壁一壁照壁云壁削壁严壁秀壁
半壁岩壁断壁留壁复壁闭壁军壁垒壁

词语解释:四壁  拼音:sì bì
(1).四面墙壁。《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餘明之照四壁者。” 唐 姚合 《药堂》诗:“四壁画远山,堂前耸秋山。”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朝来啟户牖,山光照四壁。”
(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 夜亡奔 相如 , 相如 乃与驰 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后以“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诗:“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不然典取鷫鸘裘,四壁 相如 堪白头。”
(3).指屋内的四面。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甖缸。”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单则听颯剌剌风摇树摇,啾唧唧四壁寒蛩絮,一片愁苗,怨苗。”
(4).四面营垒。《新唐书·杨行密传》:“ 鏐 将 危全讽 列四壁,皆万人, 珣 谓诸将曰:‘为诸君击中壁,食其穀以归。’乃夜击之, 全讽 走。”
词语解释:石壁  拼音:shí bì
陡立的山岩。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 博 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下临溪水,水际石壁杰立,高百许丈。” 唐 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清 唐孙华 《至桐城换篮舆行山径中》诗:“石壁四围成小市,云峰半豁见平田。”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
词语解释:赤壁  拼音:chì bì
(1).山名。指 汉献帝 建安 十三年(公元208年) 孙权 与 刘备 联军大破 曹操 军队处。在今 湖北 武昌 西 赤矶山 ,与 汉阳 南 纱帽山 隔 江 相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今 纱帽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昔 周瑜 与 黄盖 诈 魏武 大军处所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 武昌 赤壁 弔 周郎 , 寒溪 西山 寻漫浪。”一说,谓 湖北 蒲圻 西之 赤壁山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 赤壁山 在县( 蒲圻县 )西一百二十里,北临 大江 ,其北岸即 乌林 ,与 赤壁 相对。即 周瑜 用 黄盖 计,焚 曹公 舟船败走处。故 诸葛亮 论 曹公 危於 乌林 是也。”
(2).即 赤鼻矶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辰时,过 赤壁 ,洎 黄州 临皋亭 下。 赤壁 ,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巖之境, 东坡 词赋微夸焉。”参见“ 赤鼻磯 ”。
词语解释:赤鼻矶  拼音:chì bí jī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词语解释:绝壁  拼音:jué bì
陡峭的山壁。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絶壁,夕息在山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汉水 又东南逕 瞿堆 西,又屈逕 瞿堆 南,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 宋 苏轼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 迈 乘小舟至絶壁下。”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时而有开花的山谷,时而有歌唱的溪水,但却不是没有悬崖、绝壁,不是没有恶兽、风险。”
词语解释:面壁  拼音:miàn bì
(1).面对墙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谢无奕 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 ,肆言极駡。 王 正色面壁不敢动。”《聊斋志异·瑞云》 清 但明伦 评:“斯时也:前之修贄而后得见者,今且面壁而不敢见之。”
(2).指闭门独处,不与闻外事。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方将求田问舍,为三百年之养;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常梦锡》:“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 常 曰:‘垂幃痛饮,面壁而已。’”
(3).佛教语。《五灯会元·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当 魏 孝明帝 孝昌 三年也,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后因以称坐禅,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隻履提归 葱岭 去。”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禪面壁。”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之四:“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禪机返泰初。”
(4).喻常人的静坐养神。《红楼梦》第六四回:“ 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5).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方渭仁 少年负气自豪。里中时有文会,每当同人搦管拈题,苦吟面壁; 方 与 毛会侯 ,輒握手修篁怪石间,相与纵谭天下事。” 清 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诗:“ 皖中 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长面壁。”
(6).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废止了野蛮的酷刑,而用文明的面壁,记过和扣分。”
词语解释:峭壁  拼音:qiào bì
陡削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其下层巖峭壁,举岸无阶。”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三休俯乔木,千级攀峭壁。”《老残游记》第九回:“北窗看着离山很近,一片峭壁,穿空而上,朝下看,像甚深似的。” 杨朔 《海市》:“特别是城北 丹崖山 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 蓬莱阁 更有气势。”
词语解释:挂壁  拼音:guà bì
挂于壁上。比喻搁置不用。《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詔书挂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门,无求而不可。”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至如 汉 代《公羊》,擅名三传, 晋 年《庄子》,高视六经,今并挂壁不行,缀旒无絶。” 宋 陆游 《秋思》诗之五:“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挂壁冠。”
词语解释:青壁  拼音:qīng bì
(1).青色的山壁。《晋书·隐逸传·宋纤》:“﹝ 马岌 ﹞铭诗於 石壁 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其上青壁斗絶,沉于渊源,莫究其极。” 清 厉鹗 《同张妙峰探梅西溪留宿永兴寺》诗:“扁舟掠云林,侧帽望青壁。”
(2).指青山。 前蜀 贯休 《上东林和尚》诗:“让紫归青壁,高名四海闻。”
(3).车壁涂以青色。《隋书·礼仪志五》:“三品已上通幰车则青壁。”
词语解释:素壁  拼音:sù bì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素壁丹墀,实隆家贵。”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宣和画谱·郭熙》:“至攄发胸臆,则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巖岫巉絶,峰峦秀起。”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
词语解释:半壁  拼音:bàn bì
(1).半堵墙壁。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唐 王季友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谁见荒池开白莲,可怜半壁锁寒烟。”
(2).半山腰。 唐 李白 高霁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 九华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3).半边。 唐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诗:“半壁楼臺秋月过,一川烟水夕阳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张生 ﹞歪着头避着,通红了面皮,筵席上软摊了半壁。” 明 沉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人在雨声深处。”
(4).即半壁江山。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区区借得 荆 襄 地,撑住西南半壁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式耜 方以大学士 临桂 伯留守 桂林 ,西南半壁,倚为长城,事之成败,尚未可知。” 郭沫若 《恢复·怀亡女》:“我们已经扫荡了中原的半壁, 长江 流域的租界也快要次第收还。”参见“ 半壁江山 ”。
词语解释:半壁江山  拼音:bàn bì jiāng shān
谓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清 黄景仁 《满江红·吴大帝庙》词:“半壁江山成夜火,一生事业凭春水。” 巴金 《谈〈第四病室〉》:“既然有人从一滴水中看出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在一个病室里看到当时半壁江山的 中国 社会呢?”
词语解释:东壁  拼音:dōng bì
(1).室东侧的墙壁下。《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復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2).指东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掛胡牀。”
(3).指东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贽 《南询录叙》:“ 赵老 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於东壁,上人以诸生而为诸生讲举业於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声相闻。”
(4).东边。《水浒传》第七六回:“东壁一队人马,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 张华 《杂诗》:“东壁正昏中,固阴寒节升。”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离宫在南则壁在室东,故称东壁。”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休夸东壁图书府,赛过西垣翰墨林。”
词语解释:铁壁  拼音:tiě bì
(1).坚黑如铁的石崖。 元 杨维桢 《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
(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积 《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词语解释:墙壁  拼音:qiáng bì
亦作“墻壁”。
(1).院子或房屋的四围。多以砖石等砌成,垂直于地面。《后汉书·献帝纪》:“羣僚飢乏,尚书郎以下自出採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老爷看那两间屋子苇席棚顶,白灰墙壁,也挂两条字画。” 谌容 《人到中年》十三:“进入手术室宽阔的走廊,四周高大的墙壁刷成淡绿色,使屋内的光线变得很柔和。”
(2).喻赖以依靠的人或力量。《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咱有这个墙壁,合他见官,可也胆壮些。”
词语解释:粉壁  拼音:fěn bì
(1).指白色墙壁。 南朝 梁 顾野王 《舞影赋》:“图长袖于粉壁,写纤腰于华堂。”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高堂粉壁图 蓬 瀛 ,烛前一见沧洲清。”
(2).指 宋 元 时代张贴法令、书写告示的墙壁。《朱子语类》卷一○八:“又如孝弟忠信,人伦日用间事,播为乐章,使人歌之,倣《周礼》读法,遍示乡村里落,亦可代今粉壁所书条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穀,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
(3).引申为将法令、告示写在粉刷成白色的墙壁上。《元典章·户部六·伪钞》:“有令有司严加禁治,畧节真书罪赏,排门粉壁,使民知惧,递相觉察。”《元典章新集·刑部·总例》:“仰所在官司多出文榜,排门粉壁明白晓諭。”
词语解释:屋壁  拼音:wū bì
(1).房屋的夹墙。《书序》:“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
(2).指 孔 壁所藏之典籍。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屋壁餘无几,焚阬逮可伤。”
(3).房屋的墙壁。《汉书·王莽传下》:“桃汤赭鞭鞭洒屋壁。” 唐 元稹 《翰林学士承旨记》:“昔 鲁共王 餘 画先贤於屋壁以自警。”
词语解释:题壁  拼音:tí bì
(1).谓将诗文题写于壁上。 唐 孟浩然 《秋登张明府海亭》诗:“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老残游记》第六回:“那知刚才题壁,在砚臺上的墨早已冻成坚冰了,於是呵一点写一点。” 阿英 《灰色之家》四:“我是喜欢看题壁文字的,尤其是‘东坡题跋’,‘曝书亭题跋’。”
(2).指题写在壁上的诗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欧阳文忠 尝言曰:‘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 宋 杨万里 《题荐福寺》诗:“晓起巡簷看题壁,雨声一片隔林来。”
词语解释:油壁  拼音:yóu bì
见“ 油壁车 ”。
词语解释:油壁车  拼音:yóu bì chē
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 谢粲 説 鏘 及 随王 子隆 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苏小小 ﹞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 油壁 ”。 唐 李商隐 《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明 高启 《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
词语解释:画壁  拼音:huà bì
(1).在壁上作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雍 族人 悌 ﹞父以寿终, 悌 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闋而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倘遇旗亭歌者,不能不画壁也。”
(2).绘有图画的墙壁。 北周 庾信 《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 唐 温庭筠 《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3).指绘在壁上的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相国寺 旧画壁乃 高益 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商喜画》:“京师外城西南隅 圣安寺 ,寺殿有 商喜 画壁。”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参见“ 壁画 ”。
(4).在壁上划记号。《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 永贞 元年,﹝ 汉阳公主 ﹞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詡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词语解释:壁画  拼音:bì huà
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 汉武帝 画诸神像于 甘泉宫 , 宣帝 图功臣像于 麒麟阁 ,也都是壁画。自 魏 晋 到 唐 宋 ,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 敦煌 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 明 清 卷轴盛行,壁画渐衰。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 晋 代,壁画是 梁 年。” 唐 段成式 张希复 《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殫,后人新画何汗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江瀆庙 西厢有壁画犊车。”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太微宫 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 吴道子 的手笔。”
词语解释:空壁  拼音:kōng bì
(1).空荡荡的墙壁。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诗:“古琴藏虚匣,长剑掛空壁。”
(2).谓守兵尽出营垒。《史记·淮阴侯列传》:“ 赵 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 赵 壁,拔 赵 帜,立 汉 赤帜。”《后汉书·耿弇传》:“ 鐘城 人闻 祝阿 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夜四鼓,城中知有援至,潜縋士卒来约,明旦将空壁逆战。”
词语解释:岩壁  拼音:yán bì
陡峭如墙的山崖。 唐 白居易 《游石门涧》诗:“常闻 慧远 辈,题诗此巖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幸 蜀 回,车驾次 剑门 ,门左右巖壁峭絶。”
词语解释:奎壁  拼音:kuí bì
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平山冷燕》第十六回:“二兄青年高才,焕奎壁之光,润文明之色。”
词语解释:坚壁  拼音:jiān bì
(1).加固壁垒。《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闻 汉王 在 宛 ,果引兵南。 汉王 坚壁不与战。” 宋 秦观 《边防下》:“坚壁不战,自养其锋。”
(2).坚固的壁垒。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鲍照 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 茅盾 《子夜》五:“这是能够射穿任何坚壁的枪弹似的眼光,即使 屠维岳 那样的镇定,也感得些微的不安了。”
(3).隐藏物资不使落到敌人手里。《后汉书·陈俊传》:“ 俊 言於 光武 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絶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明 唐顺之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诗:“计藏处女深坚壁,势激惊雷迅擣巢。” 杨朔 《〈铁流〉的故事》:“凡是多余的东西,都要坚壁起来,免得累赘。”
词语解释:无壁  拼音:wú bì
(1).没有墙壁。《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五》:“四面芙蓉池,朱堂敞无壁。” 宋 范成大 《高淳道中》诗:“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无壁树空阴。”
(2).没有限界或边际。 唐 韩愈 《祭张员外文》:“ 洞庭 漫汗,粘天无壁。” 宋 杨万里 《贺罗巨济山居》诗之六:“草远天无壁,苔深水有衣。”
词语解释:崖壁  拼音:yá bì
山崖的陡立面。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孟冬方首路,强饭取崖壁。” 明 王守仁 《瘞旅文》:“夫衝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飢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癘侵其外,忧鬱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词语解释:向壁  拼音:xiàng bì
面对墙壁。多表示心情不悦或不欲与人接谈。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夫人遂转向壁,歔欷不復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东亭 转卧向壁嘆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 张福 ﹞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向壁,置不闻。”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忽复停针,瞪目向壁……自伤生涯惨淡。”
词语解释:天壁  拼音:tiān bì
高耸入天的崖壁。极言山崖峭壁之高。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 仇兆鳌 注:“天壁,谓壁高插天。” 宋 陈师道 《和黄充实游南山》:“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词语解释:破壁  拼音:pò bì
(1).破损颓坏的墙壁。 宋 苏轼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诗之三:“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鐘音。” 明 孙柚 《琴心记·相偕抵舍》:“权消受破壁青苔,残叶户,小茅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文襄款客》:“士人返舍,依然寒灯如豆,破壁頽垣犹如故也。”
(2).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金陵 安乐寺 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遂以“破壁”为龙或画龙的典故。 明 刘溥 《题画龙》诗:“田畴岁旱望甘霖,破壁须看天上去。”
(3).以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周恩来 《无题》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词语解释:高壁  拼音:gāo bì
(1).高筑壁垒。《孙子·谋攻》“少则能逃之” 三国 魏 曹操 注:“高壁坚垒,勿与战也。”《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姜维 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 王经 当高壁深垒挫其鋭气。”
(2).高的山崖。 唐 杜甫 《石柜阁》诗:“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仇兆鳌 注:“《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
词语解释:一壁  拼音:yī bì
(1).也说“一壁厢”。一边,一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没兴主司逢 葛八 ,贤弟被黜兄荐发。细思堪羡又堪嫌,一壁有眼半壁瞎。”《宣和遗事》前集:“直至中夜, 马县尉 等醒来,不见了那担仗,只见酒桶撇在那一壁厢。”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我且躲在一壁,待先生来时,再作计较。”《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不提防他偷了弹弓,藏过一壁厢。”
(2).也说“一壁厢”。犹言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 郑恒 来相扶回 博陵 去。”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谁知朝廷黄榜招贤,郡中把我名字保申上司去了;一壁厢已有吏来辟召。”《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张姑娘 接过茶来,一壁厢喝着,一壁厢目不转睛的只看着那碗里的茶想主意。” 叶圣陶 《云翳》:“他想起了便取出信笺来,一壁磨墨,一壁凝想。”
词语解释:断壁  拼音:duàn bì
(1).绝壁;峭壁。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八达岭》:“又 会稽 陶崇政 诗:‘千寻粉堞跨山脊,断壁横崖路转生。’”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
(2).倒塌的墙壁。参见“ 断壁頽垣 ”。
词语解释:断壁颓垣  拼音:duàn bì tuí yuán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頽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敌人‘扫荡’三天整,断壁颓垣留血痕。”亦作“ 断壁残垣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 秦始皇 驾崩, 秦二世 登极。 朱贤 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词语解释:寺壁  拼音:sì bì
寺庙壁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四品》:“﹝ 蘧道愍 、 章继伯 ﹞并善寺壁,兼长画扇。”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解蒨》:“全法 章 蘧 ,笔力不逮,通变巧捷,寺壁最长。”
词语解释:灵壁  拼音:líng bì
亦作“ 灵璧 ”。
(1).地名。 秦 末 项羽 破 汉 军于此。 唐 为 零壁镇 , 宋 元祐 间改为县, 政和 间又改 零壁 为 灵壁 。 明 清 属 凤阳府 。今称 灵璧县 ,属 安徽省 ,县治在 灵城镇 。《史记·项羽本纪》:“大破 汉 军。 汉 军皆走,相随入 穀 泗 水,杀 汉 卒十餘万人。 汉 卒皆南走山, 楚 又追击至 灵壁 东 睢水 上。”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恰纔 灵壁 之战, 项王 遣使徵 布 会, 布 与 龙且 有隙,称病不赴。”
(2).即灵壁石。 宋 陆游 《吾家旧藏奇石甚富今无复存者独道石一尚置几案间戏作三绝句》之二:“林虑灵壁俱尤物,散落人间不復还。” 明 袁宏道 《中山观长公雪浪石》诗:“ 峨嵋 积雪裹玄云,坐令灵璧羞季昆。”参见“ 灵壁石 ”。
词语解释:灵壁石  拼音:líng bì shí
石名。产于 安徽省 灵璧县 的 磬石山 。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 泗 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上皇始爱灵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远取太湖。”参阅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灵璧石》、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灵璧》
词语解释:隔壁  拼音:gé bì
(1).一墙之隔。《宋书·范晔传》:“ 曄 在狱,与 综 ( 谢综 )及 熙先 ( 孔熙先 )异处,乃称疾求移考堂,欲近 综 等。见听,与 综 等果得隔壁。”
(2).指邻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坐的所在,与隔壁人家窗口相对,只隔得一个小天井。” 巴金 《灭亡》第五章:“隔壁人家的挂钟响了起来,清清楚楚地敲了七下。”
词语解释:邻壁  拼音:lín bì
指邻家。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匪偷光於邻壁,寧假辉於阳燧。” 唐 李商隐 《自喜》诗:“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词语解释:凿壁  拼音:záo bì
见“ 凿壁偷光 ”。
词语解释:凿壁偷光  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即以“凿壁偷光”为刻苦攻读之典。《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路。”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亦省作“ 凿壁 ”。 唐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诗:“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自此以外,虽凿壁恒勤,而操觚多繆。”
词语解释:穿壁  拼音:chuān bì
(1).《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暎光而读之。”后以形容学习勤苦。 北周 宇文逌 《〈庾开府集〉序》:“穿壁未勤,映萤愈甚。”
(2).凿通墙壁。《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封爵未下,会 蒙 疾发……时有鍼加, 权 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狂剧时穿壁,羣强几触藩。”
词语解释:城壁  拼音:chéng bì
城墙。《新五代史·杂传·李仁福》:“ 夏州 城壁素坚,故老传言 赫连勃勃 蒸土筑之, 从进 等穴地道,至城下坚如铁石,凿不能入。”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苟岁月迁延,使得修治城壁添兵聚粮而后取之,必倍费力。”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边陲之急慢,粮草之虚实,兵卒之强弱,城壁之坚脆,歷歷在目,朗然在心。”
词语解释:红壁  拼音:hóng bì
红墙。亦指赤色的山壁。《楚辞·招魂》:“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红壁千里,青萼百仞。” 唐 沉佺期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诗:“碧峯泉附落,红壁树傍分。” 唐 许浑 《再游姑苏玉芝观》诗:“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词语解释:照壁  拼音:zhào bì
旧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时 之道 从照壁后已听得矣。”《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你可在我们殿前垒一座照壁,我们可以方便。” 沉仁康 《姑苏城外寒山寺》:“寺前的照壁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新髹了金,光采耀目,字体苍劲而古朴。”
词语解释:留壁  拼音:liú bì
指驻军设防。壁,军垒。《史记·留侯世家》:“愿 沛公 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飢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復进,未晚也。”
词语解释:椒壁  拼音:jiāo bì
(1).以椒和泥所涂的墙壁。多指后妃的居室。 南朝 梁元帝 《县名诗》:“ 蒲洲 涵水色,椒壁杂风吹。” 唐 杜牧 《杜秋娘诗》:“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奩蟠蛟螭。” 元 方回 《长安》诗:“《兰亭》古瘞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2).指后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子衿〉非淫诗》:“岂有椒壁之宠,而写诸彤管者乎。”
(3).泛指宫庭。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伏惟明公殿下,列誉椒壁,蜚声冲汉。”
词语解释:孔壁  拼音:kǒng bì
(1). 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 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宋 周越 《法书苑·李阳冰书》:“ 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 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元 柳贯 《尊经堂诗》:“ 济南 耄言出, 孔 壁发神秘。”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
(2).指 孔 壁古文经书。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 孔 壁,固古文也,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
词语解释:诗壁  拼音:shī bì
被诗人题上诗的墙壁,或专供诗人题诗的墙壁。 宋 王安石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诗:“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明 黄淳耀 《草萍驿有感》诗:“暗苔诗壁古,大树驛亭空。” 清 赵翼 《再到扬州游红桥》诗:“履綦有跡重移屐,诗壁无纱半没尘。”
词语解释:峻壁  拼音:jùn bì
陡峭如壁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南则絶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 金 刘迎 《南口》诗:“危峰张屏幃,峻壁开户牖。”《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此岭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开凿。”
词语解释:悬壁
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词语解释:鲁壁  拼音:lǔ bì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词语解释:危壁  拼音:wēi bì
陡峭的山崖。 唐 李邕 《鹘赋》:“或上棘林,或依危壁,身既稟於乔木,骨将断於贞石。” 清 黄景仁 《登千佛岩遇雨》诗:“贾勇登巉巖,决眥瞰危壁。”
词语解释:圭壁
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词语解释:云壁  拼音:yún bì
高耸入云的峭壁。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序:“云壁迥絶,人跡罕到。” 唐 卢纶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诗:“放鹤登云壁,浇花遶石坛。”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委舟 湘 流,往观 南岳 。云壁潭潭,穹林攸擢。”
词语解释:复壁  拼音:fù bì
(1).夹墙,两重而中空,可藏物或匿人。《后汉书·赵岐传》:“﹝ 孙嵩 ﹞游市见 岐 ,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 岐 复壁中数年。”《旧唐书·王涯传》:“前代法书名画,人所保惜者,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厚为垣,窍而藏之复壁。”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金屋翻教营复壁,玉釵亲典为留宾。”
(2).重迭的石壁。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积书巖下小池通,确犖行穿复壁中。”
词语解释:山壁  拼音:shān bì
陡立似壁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锺水》:“ 桂水 出 桂阳县 北界山 ,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掛。”
词语解释:拂壁  拼音:fú bì
覆盖墙壁。《楚辞·招魂》:“蒻阿拂壁,罗幬张些。” 王夫之 通释:“蒻,当作‘弱’,纤也。阿,阿緆,轻縠也。所以为壁衣者纤阿,而用罗为幬。”
词语解释:层壁  拼音:céng bì
指高大的墙壁或岩壁。 唐 郑符 段成式 等《崇仁坊资圣寺诸画联句》:“苍苍鬼怪层壁宽,覩之忽忽毛髮寒。” 元 戴良 《游吴山承天观》诗:“石逕趋巍宫,云甍倚层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峰前石臺鹊起,四瞰层壁,阴森偪侧。”
词语解释:霞壁  拼音:xiá bì
红色的崖壁。 唐 陶翰 《宿天竺寺》诗:“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 唐 李绅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诗之一:“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
词语解释:剑壁  拼音:jiàn bì
峭壁。 唐 武元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江 暮雨连 三峡 ,剑壁危梁上九霄。” 宋 林逋 《湖山小隐》诗之二:“云喷石花生剑壁,雨敲松子落琴牀。”
词语解释:幽壁  拼音:yōu bì
阴暗的墙壁。 唐 刘禹锡 《卧病寄李六侍御》诗:“夜虫思幽壁,槁叶鸣空阶。” 唐 方干 《秋夜》诗:“空窻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词语解释:呵壁  拼音:hē bì
汉 王逸 《〈天问〉序》:“ 屈原 放逐,彷徨山泽。见 楚 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瑋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懣。”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词语解释:深壁  拼音:shēn bì
犹深垒。《史记·高祖本纪》:“愿君王出 武关 , 项羽 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 滎阳 、 成皋 閒且得休。”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词语解释:削壁  拼音:xuē bì
陡峭的山崖。 宋 曾原一 《金精山记》:“削壁堊色,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 披髮峯 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两门外俱削壁千丈,轰列云表。”《老残游记》第二回:“初看 傲来峯 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 徐迟 《黄山记》:“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
词语解释:闭壁  拼音:bì bì
关闭城门。谓只守不战。《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 梁 军围之逾年, 茂贞 每战輒败,闭壁不敢出。”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尝中夜有白虹自 淝水 起,亘数丈,下贯城中,数刻方没,自是 吴 人闭壁踰年,殍殕者甚众。”
词语解释:疥壁  拼音:jiè bì
谓壁上所题书画如疥瘢,令人厌恶。语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大历 末,禪师 玄览 住 荆州 陟屺寺 ,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 张璪 尝画古松於斋壁, 符载 讚之, 卫象 诗之,亦一时三絶。 览 悉加堊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 宋 陈造 《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亦自谦诗画粗劣。 宋 陈造 《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 清 赵翼 《西湖寓楼即事》诗:“衰年敢作重来想,临去多留疥壁诗。”
词语解释:穴壁  拼音:xué bì
(1).凿墙洞。 宋 秦观 《东城被盗得世字》:“有盗穴壁来,攘取逮衾袂。”
(2).借指窃贼。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在 会稽 ,卜居土民 钟氏 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慟不得活,重立赏收赎。”
词语解释:汉壁  拼音:hàn bì
(1). 汉 军壁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得前,復驰还,走入 汉 壁。”
(2).犹 孔 壁。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 秦政 晚谬,乃致燔烧; 汉高 宏规,未遑庠序。而 叔孙生 、 伏生 皆博士故官, 杜田生 、 申公 亦先朝旧学,摭拾 秦 灰之后,宝藏 汉 壁之先。” 周予同 注释:“相传《古文尚书》《逸礼》等均於 汉武帝 时发壁藏得之。《汉书》卷三十六《刘歆传》:‘及 鲁恭王 坏 孔子 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於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汉书·艺文志》略同。”
词语解释:赵壁  拼音:zhào bì
(1). 韩信 击 赵 ,佯弃鼓旗,诱 赵 军空壁逐利,即驰入 赵 军壁垒,遂大破 赵 军。事载《史记·淮阴侯列传》《宋书·胡藩刘康祖等传论》:“盖乃 赵 壁拔帜之机, 官渡 熸师之日。” 清 王省山 《奉檄调赴军营途中杂书》诗:“ 韩信 赵 壁摧, 曹操 袁 军盪。”
(2).借指敌军的营垒。 清 赵文哲 《充斋枉顾复出一章》诗:“飞将军号 君孰锡 ,一帜翩然驰 赵 壁。”
词语解释:重壁  拼音:zhòng bì
(1).复壁。即夹墙。《晋书·沉充传》:“﹝ 充 ﹞败归 吴兴 ,亡失道,误入其故将 吴儒 家, 儒 诱 充 内重壁中。”
(2).指城墙。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日应诏》:“旭日临重壁,天眷极中京。”
词语解释:龙壁  拼音:lóng bì
(1).斑斓的山壁。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况空青之丽宝,亦挺山海之不测,其所处则峻巘层石,龟穴龙壁。”
(2).山壁名。在 广西 柳州 附近。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潯水 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 龙壁 。其下多秀石,可砚。”
词语解释:龛壁  拼音:kān bì
壁龛。 唐 于鹄 《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诗:“云庭无履跡,龕壁有灯烟。”
词语解释:荪壁
以荪草装饰墙壁
词语解释:严壁  拼音:yán bì
整治壁垒。 唐 孙樵 《书田将军边事》:“春夏则耕蚕以资衣食,秋冬则严壁以俟寇虏。”
词语解释:军壁  拼音:jūn bì
军营壁垒。《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 汉 郑玄 注:“军壁曰垒。” 贾公彦 疏:“军壁曰垒者,军行之所拟停之处,皆为垒壁,恐有非常,故云军壁曰垒也。” 唐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诗:“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明 何景明 《九日》诗:“故国遗军壁,孤城傍虏营。”
词语解释:护壁  拼音:hù bì
室内墙面或柱身外加的表面层。常用水泥砂浆、磨石子、瓷砖、木材或油漆等材料做成。借以保护墙面、柱身免受污损,并起装饰作用。一般高度为一、二米,有时可高至挂镜线或顶棚底。
词语解释:鸣壁  拼音:míng bì
谓在壁根鸣叫。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若嫠妇之夜哭,寒虫之鸣壁。”
词语解释:退壁  拼音:tuì bì
犹退守。壁,营垒;引申为驻扎,防守。
词语解释:那壁  拼音:nà bì
犹那边。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楔子:“后来他那壁生了个孩儿,唤做 秦脩然 。”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小人不认的那壁姐姐。”《水浒传》第二八回:“却纔茶罢,只见送饭的那个人来请道:‘这里不好安歇,请都头去那壁房里安歇。’”
词语解释:列壁  拼音:liè bì
(1).陡立的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
(2).谓四周之壁。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 吴王 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词语解释:闲壁  拼音:xián bì
亦作“间壁”。
(1).隔壁。《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辞了长老并众僧人,离了 五臺山 ,径到鐡匠间壁客店里歇了。”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秋日,余病初愈,以 芸 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 沧浪亭 ,先令老僕约守者勿放闲人。”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2).隔着墙壁。《红楼梦》第五五回:“ 探春 和 李紈 相住间壁。” 清 郑珍 《〈邵亭诗钞〉序》:“室人每间壁交謫,乃方埋头蘸朱墨,参考互校,或拄颊擫管,垂目以思,如不闻。”
词语解释:桀壁  拼音:jié bì
峭壁。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氿泉傍出,潺湲於东檐;桀壁对跱,硿礲於西霤。”
词语解释:遗壁  拼音:yí bì
残存的壁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悉 秦 赵 故垒遗壁旧存焉。” 宋 曾巩 《彭城道中》诗:“ 楚 汉 旧歌流俚耳, 韩 彭 遗壁冠荒墟。”
词语解释:秀壁  拼音:xiù bì
陡峻的崖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荆州 清溪秀壁,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山之苍颜秀壁巔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词语解释:垒壁  拼音:lěi bì
(1).军营的围墙或工事。《墨子·备城门》:“復使卒急为垒壁,以盖瓦復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七月, 赵 军筑垒壁而守之。” 宋 苏辙 《臣事策》:“息兵而为营,三军之士其心在垒壁,而其气在御。”
(2).犹城堡。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 春秋 、 战国 之时,画国而守,大为城邑,小为垒壁,百里之国,皆有边面。”
共15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