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首字词组
墟落墟曲墟场墟野墟棘,墟榛,墟莽墟垒墟榛墟期
墟里墟烟墟镇墟墅墟聚墟域墟天墟棘
墟墓墟井墟集墟曲,墟聚,墟墅墟莽墟土墟巷 
墟市墟日墟囿墟期,墟日墟坟墟塉墟拘 

词语解释:墟落  拼音:xū luò
(1).犹墟墓。 晋 夏侯湛 《张平子碑》:“於是乃剪其墟落,宠其宗人,使奉其四时,献其粢盛。”
(2).村落。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宋 王安石 《示张秘校》诗:“月出映沟坻,烟升隐墟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鐘声散墟落,灯火见人家。”
词语解释:墟里  拼音:xū lǐ
村落。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 明 何景明 《还至别业》诗之一:“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清 曹寅 《葛渔城》诗:“落日下高原,驱车见墟里。”
词语解释:墟墓  拼音:xū mù
丘墓;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於民而民哀。”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復不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留供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餘,各捧书蹲坐。”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流风至 汉 不絶,今在墟墓间犹见有石刻神祇怪物圣哲士女之图。”
词语解释:墟市  拼音:xū shì
乡村市集。 宋 范成大 《晓出古城山》诗:“墟市稍来集,筠笼转山忙。”《文献通考·征榷一》:“又詔乡落墟市贸易皆从民便,不许人买扑收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虚实》:“今墟市之称,义取朝实暮虚也。” 许杰 《墟期》:“这墟市的市面,是在街的南头。”
词语解释:墟曲  拼音:xū qǔ
犹墟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时復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唐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澹荡动云天,玲瓏映墟曲。”
词语解释:墟烟  拼音:xū yān
犹言烟尘。比喻虚无的事物。 赵清阁 《梦》:“旧时代,将美好的生活化为墟烟,变成了梦,新时代,将理想的梦变成了现实!”
词语解释:墟井  拼音:xū jǐng
犹村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有客尝过墟井,繫马民舍篱下,虎来瞰篱,客为惧。”
词语解释:墟日  拼音:xū rì
中国 南方如 湘 、 赣 、 闽 、 粤 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 孙中山 《平定广西之演讲·行易知难》:“这种交易的情形,好象你们 广西 现在的大城小墟,每月中三六九或二五八的‘墟日’一样。” 许杰 《墟期》:“为什么每一个墟日,还是满箩满箩的排着的呢?”
词语解释:墟场  拼音:xū chǎng
集镇;市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从田中西北行一里餘,抵北山下,稍西復北,一里,逾其坳,有墟场,为 马站 街房。” 清 赵翼 《土歌》:“春三二月墟场好,蛮女红妆趁墟嬲。” 孙超群 《配合主力反“围剿”》:“一条冷清清的山沟变得比墟场还要热闹。”
词语解释:墟镇  拼音:xū zhèn
集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边海乡农业生产合作社》:“ 边海乡 靠海,离山也不远,而且接近墟镇,是有可能大力开展副业和开荒的。” 瞿琮 《唱给铜鼓的歌》:“一个默默无闻的墟镇,这里出产着松木、楠竹。”
词语解释:墟集  拼音:xū jí
墟市。 许地山 《狐仙》:“什么叫做半开化,我不懂。那要到济良所去挑选妻子的才是半开化呢。因为那和到墟集里去买牛羊是同一条道理。”
词语解释:墟囿  拼音:xū yòu
村落园囿。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
词语解释:墟野  拼音:xū yě
犹荒野。《隋书·食货志》:“吏在贪残,官无攸次,咸资鏹货,动移旬月,顿卧墟野,欲返不能,死人如积,不可胜计。”
词语解释:墟墅  拼音:xū shù
指乡间房舍。 宋 叶适 《怀远堂》诗:“稍復卓墟墅,渐能满囷仓。”
词语解释:墟曲,墟聚,墟墅
乡间房舍
词语解释:墟期,墟日
市集日
词语解释:墟棘,墟榛,墟莽
废墟榛莽;荒野
词语解释:墟聚  拼音:xū jù
犹村落。《新唐书·曹王明传》:“繇 荆 抵 乐乡 二百里,其间墟聚凡数十,不井饮, 皋 始命凿井以便人。”
词语解释:墟莽  拼音:xū mǎng
废墟榛莽;荒野。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栖於 会稽 ,国为墟莽,身为鱼鳖。”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湮沦磨灭,散弃於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 明 宋濂 《凝道记·采苓符》:“生民流亡,倀倀无所依,以墟莽为楼馆。”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又其时先世塋墓尽为势家所侵没,先生每独往荆榛墟莽之间,访求数十年不倦。”
词语解释:墟坟  拼音:xū fén
墟墓。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敬问墟坟,企佇原隰。”
词语解释:墟垒  拼音:xū lěi
犹堡垒。 明 袁宏道 《广庄·齐物论》:“天地之间,无一物无是非者。天地,是非之城也……古往今来,是非之战场墟垒也。”
词语解释:墟域  拼音:xū yù
故城;遗址。 晋 郭璞 《流寓赋》:“思 文公 之所营,盖 成周 之墟域。”
词语解释:墟土  拼音:xū tǔ
丘陵之地。
词语解释:墟塉  拼音:xū jí
谓荒废贫瘠。《隋书·炀帝纪上》:“但 成周 墟塉,弗堪葺宇。今可於 伊 洛 营建 东京 ,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
词语解释:墟榛  拼音:xū zhēn
(1).犹墟莽。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缮 鲁州 之坚垒,食力兼储;资 陇右 之威声,墟榛渐闢。”
(2).犹荒废。《新唐书·令狐彰传》:“始, 滑 当寇衝,城邑墟榛, 彰 躬训吏下,检军力农,法令严,无敢犯者。”
词语解释:墟天  拼音:xū tiān
即墟日。 张贤华 《小镇的墟天》一:“冷清虽则冷清,逢上旧历三、六、九墟天,方圆大几十里的山里人,挑着各式山货,络绎不绝地四面八方涌来。”
词语解释:墟巷  拼音:xū xiàng
荒废的街巷。《晋书·食货志》:“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尚书郎官自出採稆,或不能自反,死於墟巷。”
词语解释:墟拘  拼音:xū jū
《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后以“墟拘”喻孤居一隅,见闻不广。 清 赵翼 《同北墅漱田观西洋乐器》诗:“始知天地大,到处有开闢。域中多墟拘,儒外有物格。”
词语解释:墟期  拼音:xū qī
犹墟日。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章:“天乎!使此微虫早落吾手,待邻村墟期,必得善价。” 许杰 《墟期》:“这是一九四○年五月中间的 东庆 墟的一个墟期。”
词语解释:墟棘  拼音:xū jí
墟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杀败吾民,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国为墟棘,身为鱼鳖,孤之怨 吴 ,深於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