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塞上塞色塞涂塞垣春塞聪塞上曲塞性塞规
塞鸿塞人塞途塞邑塞白塞祷塞子塞箔
塞垣塞上翁塞氛塞芦塞噎塞怨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塞纳河
塞雁塞声塞角塞绝塞默塞具塞叟塞贤
塞路塞耳塞满塞车塞职塞擦音塞咎塞裔
塞下塞口塞渊塞隔塞徼塞井夷灶塞嘿塞话
塞马塞道塞关塞表塞别塞井焚舍塞包袱塞维勒的理发师
塞尘塞南塞望塞上马塞音塞匿塞思黑塞种
塞管塞笳塞塞塞上秋塞狗洞塞令塞内加尔塞诘
塞曲塞责塞虏塞内塞上江南塞瓦定理塞陋塞耳偷铃

词语解释:塞上  拼音:sāi shàng
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 长城 内外。《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 。” 唐 杜甫 《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宋 曾巩 《西湖》诗之一:“塞上马归终反覆, 泰山 鴟饱正飞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无人谈及,并不晓塞上有此渠可漕矣。”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霣少微星。”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陕西 民歌《塞上要唱江南乐》:“随着歌声过 黄河 ,塞上要唱江南乐。”
词语解释:塞鸿  拼音:sāi hóng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词语解释:塞垣  拼音:sāi yuán
(1).本指 汉 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 长城 ;边关城墙。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 秦 筑长城, 汉 起塞垣,所以别外内异殊俗也。”《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张铣 注:“塞垣, 长城 也。” 金 元好问 《发南楼度雁门关》诗之二:“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右 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前蜀 韦庄 《送人游并汾》诗:“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
词语解释:塞雁  拼音:sāi yàn
亦作“ 塞鴈 ”。 塞鸿。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 元 萨都剌 《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参见“ 塞鸿 ”。
词语解释:塞鸿  拼音:sāi hóng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词语解释:塞路  拼音:sāi lù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词语解释:塞芦  拼音:sāi lú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词语解释:塞下  拼音:sāi xià
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史记·高祖本纪》:“ 卢綰 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明 刘绩 《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兵增不征讨,苦哉塞下民。”
词语解释:塞马  拼音:sāi mǎ
(1).塞上的马。 北周 庾信 《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惊夜,塞马暗嘶羣。” 唐 元稹 《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明 马銮 《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乌息,频年塞马骄。”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唐 杜牧 《赠李侍御》诗:“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宋 司马光 《自嘲》诗:“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效款》:“塞马去无凭准, 楚 弓丧何须问。”
词语解释:塞尘  拼音:sāi chén
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 韩愈 《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宋 陆游 《北望》诗:“寧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宋 杨万里 《虞丞相挽词》之三:“但令元气壮,患不塞尘开。”
词语解释:塞管  拼音:sāi guǎn
塞外胡乐器。以芦以首,竹为管,声悲切。 唐 杜牧 《张好好诗》:“繁絃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冯集梧 注:“北人吹角以惊马,一名笳管,以芦为首,竹为管。”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三:“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宋 晏殊 《清商怨》词:“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词语解释:塞曲  拼音:sāi qǔ
边远地区的乐曲。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词语解释:塞色  拼音:sāi sè
指塞外的景象。 前蜀 贯休 《出塞曲》:“塞色干戈束,军容喜气屯。”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 杞梁 骨出土。”
词语解释:塞人  拼音:sāi rén
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二郎山 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词语解释:塞上翁  拼音:sāi shàng wēng
塞翁。 唐 高适 《金城北楼》诗:“垂竿已谢 磻溪 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词语解释:塞声  拼音:sāi shēng
塞外胡族的乐曲。 唐 元稹 《黄草峡听柔之琴》诗之一:“胡笳夜奏塞声寒,是我乡音听渐难。”
词语解释:塞耳  拼音:sè ěr
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下不钳口,上不塞耳,则可有闻矣。”《列子·力命》:“於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塞耳,背阪面隍亦不坠仆也。”《三国志·魏志·王脩传》:“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戒淫亵》:“戏文中花面插科,动及淫邪之事……无论雅人塞耳,正士低头,惟恐恶声之污听。”
词语解释:塞口  拼音:sāi kǒu
犹塞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沉采石 夫人……《出塞曲》云:‘ 汉 王不轻战,命将守塞口。行行日已远,夜夜惊刁斗。’”参见“ 塞门 ”。
词语解释:塞门  拼音:sài mén
(1).屏,影壁。《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 管氏 亦树塞门。” 邢昺 疏:“塞犹蔽也。《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是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你每日倚着塞门桩子使唤俺,今以后叫你闻着俺的风声脑子疼。”
(2).闭门。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 敬通 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新唐书·食货志二》:“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
(3).谓门户阻塞。形容登门之人众多。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王彦伯 自言医道将行,时列三四灶煮药于庭。老少塞门而请。”
边关。《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旦刷 幽 燕 ,昼秣 荆 越 。” 李善 注:“塞,紫塞也。有关,故曰门。” 宋 曾巩 《边将》诗:“汛扫沙磧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明 李梦阳 《送李中丞赴镇》诗:“塞门萧萧风马鸣, 长城 雪残春草生。”
词语解释:塞道  拼音:sè dào
边塞要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闕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 高闕戍 。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
词语解释:塞南  拼音:sāi nán
边塞以南的地区,指中原。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宋 王安石 《入塞》诗之一:“尚有 燕 人数行泪,回头却望塞南流。”
词语解释:塞笳  拼音:sāi jiā
塞外的胡笳。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
词语解释:塞责  拼音:sè zé
(1).尽责;补过。《韩诗外传》卷十:“及母死三年, 鲁 兴师, 卞庄子 请从。至见於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 公孙弘 )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宰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
(2).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明史·张逵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掛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
词语解释:塞涂  拼音:sāi tú
见“ 塞途 ”。
词语解释:塞途  拼音:sāi tú
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 元 ( 杨调元 )归,权厝于 八仙庵 ,弔者塞途。”
词语解释:塞途  拼音:sāi tú
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 元 ( 杨调元 )归,权厝于 八仙庵 ,弔者塞途。”
词语解释:塞氛  拼音:sāi fēn
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 宋 苏轼 《韩康公挽词》之二:“旧学严诗律,餘威靖塞氛。”
词语解释:塞角  拼音:sāi jiǎo
塞外所吹的号角。 唐 刘得仁 《回中夜访独孤从事》诗:“拥裘听塞角,酌醴话 湘 云。”
词语解释:塞满  拼音:sāi mǎn
布满;填满。《孟子·公孙丑上》“塞於天地之间” 汉 赵岐 注:“养之以义,不以邪事干害之,则可使滋蔓塞满天地之间,布施德教无穷极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六:“在午前十点钟开会的一个长方形的议事厅,早被各学校的代表塞满了。”
词语解释:塞渊  拼音:sāi yuān
谓笃厚诚实,见识深远。《诗·邶风·燕燕》:“ 仲氏 任只,其心塞渊。” 孔颖达 疏:“言 仲氏 有大德行也,其心诚实而深远也。”《汉书·叙传下》:“ 安世 温良,塞渊其德。”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安喜县君成氏墓志铭》:“哀缠圣善,痛七子之无依;文叙塞渊,冀九原之可识。” 宋 叶适 《国子祭酒赠宝谟阁待制李公墓志铭》:“奚夫子之并登兮,独内秉而塞渊。”
词语解释:塞关  拼音:sāi guān
边境上的关隘。《左传·昭公五年》:“ 孟仲 之子杀诸塞关之外,投其首於 寧风 之棘上。” 杜预 注:“ 齐 鲁 界上关。”
词语解释:塞望  拼音:sāi wàng
汉 贾谊 《过秦论》:“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后以“塞望”谓满足别人期望。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肃宗 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词语解释:塞塞  拼音:sāi sāi
往来流动貌。《方言》第十:“迹迹,屑屑,不安也。 江 沅 之间谓之迹迹, 秦 晋 之间谓之屑屑,或谓之塞塞。” 郭璞 注:“皆往来之貌也。” 唐 元稹 《梦上天》诗:“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烟塞塞。”
词语解释:塞虏  拼音:sāi lǔ
指塞外之敌。 唐 李白 《塞下曲》之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 汉 家。”
词语解释:塞垣春  拼音:sāi yuán chūn
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 宋 周密 放舟 西湖 采莲叶,探题赋词,改《塞垣春》《采绿吟》。参见《词谱》卷二五、《苹洲渔笛谱》卷一《采绿吟》序。
词语解释:塞邑  拼音:sāi yì
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穀梁传·僖公二年》:“ 夏阳 者, 虞 虢 之塞邑也。” 范宁 注:“其地险要,故二国以为塞邑。”
词语解释:塞芦  拼音:sāi lú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词语解释:塞绝  拼音:sāi jué
堵塞断绝。《汉书·翟方进传》:“君其孰念详计,塞絶姦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
词语解释:塞车  拼音:sāi chē
交通被车辆堵塞
词语解释:塞隔  拼音:sāi gé
犹阻塞。《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二年》:“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
词语解释:塞表  拼音:sāi biǎo
犹塞外。指 长城 以北的地区。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 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 ,荡平塞表。”《北史·吐谷浑传》:“ 伏连筹 内修职贡,外并 戎 狄 ,塞表之中,号为强富。”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曩者塞表省方,羣 胡 反噬,矢流君侧,围甚 平城 。”
词语解释:塞上马  拼音:sāi shàng mǎ
塞马。 宋 王安石 《戏赠叶致远直讲》诗:“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词语解释:塞上秋  拼音:sāi shàng qiū
词牌名。即“天浄沙”。 宋 无名氏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因名。单调,二十八字,二体。见《词谱》卷一。
词语解释:塞内  拼音:sāi nèi
边境之内。《汉书·匈奴传》:“单于使 咸 报曰:‘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
词语解释:塞聪  拼音:sè cōng
谓塞住耳朵,示不外听。《史记·李斯列传》:“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諫説忿争之辩。”《汉书·东方朔传》:“黈纊充耳,所以塞聪。” 颜师古 注:“黈,黄色也;纊;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於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宋 曾巩 《洪范传》:“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天子端拱无为,塞聪而治。”
词语解释:塞白  拼音:sāi bái
谓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班固 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及诸儒各有所陈, 固 惟窃 叔孙通 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八:“今吏部每选考试监生作经义,有不能记本题者,任意书平日所记文字塞白,名曰‘请客文章’。”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临时强记塞白。”
词语解释:塞噎  拼音:sāi yē
阻塞,哽噎。 宋 文同 《蒲生锺馗》诗:“痛热肿痒快呕吐,塞噎咽喉胀脐肚。”
词语解释:塞默  拼音:sāi mò
犹沉默,不作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 薰 始大悟,塞默而已。”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词语解释:塞职  拼音:sāi zhí
犹称职。 唐 元稹 《裴注授侍御史制》:“当 僧孺 ( 牛僧孺 )慎拣之初,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顾虑於豪黠,而姑以揖让步趋之际为塞职乎?”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词语解释:塞徼  拼音:sāi jiǎo
障塞,要塞。 汉 侯应 《罢边备议》:“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词语解释:塞别  拼音:sāi bié
酬别。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公执酒 亚之 前曰:‘寿。顾此声少善,愿 沉郎 賡扬歌以塞别。’”
词语解释:塞音  拼音:sè yīn
亦称“爆发音”。亦称“破裂音”。 气流通路紧闭然后突然开启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b、p、d、t、g、k。
词语解释:塞狗洞  拼音:sāi gǒu dòng
谓将钱用在不当用处。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宫室》:“《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有塞狗洞语。今人因事用钱,有‘寧塞城门,不塞狗洞’之语。”
词语解释:塞上江南  拼音:sāi shàng jiāng nán
见“ 塞北江南 ”。
词语解释:塞北江南  拼音:sài běi jiāng nán
原指古 凉州 治内 贺兰山 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唐 韦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 贺兰山 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叶圣陶 《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词语解释:塞上曲  拼音:sāi shàng qǔ
(1).新乐府辞。由 汉 横吹曲辞演化而来。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出塞》
(2).琵琶套曲。 清 末 李芳园 根据 华秋苹 《琵琶谱》中的五首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加以发展组合而成。标题改为《宫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总名之为《塞上曲》,并托称 王昭君 所作。见《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词语解释:塞祷  拼音:sāi dǎo
古时酬报神灵的祭礼。《管子·小问》:“ 桓公 践位,令衅社塞祷。”《史记·封禅书》:“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司马贞 索隐:“塞,与‘赛’同。赛,今报神福也。”《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会 昭帝 崩, 胥 曰:‘ 女须 良巫也!’杀牛塞祷。”
词语解释:塞怨  拼音:sāi yuàn
积藏的怨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然则《春秋》义之大者也,得一端而博达之,观其是非可以得其正法,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
词语解释:塞具  拼音:sāi jù
古代酬神祭祀的用具。《后汉书·宦者传·曹节》:“先是 瑀 等阴於明堂中祷皇天曰:‘ 竇氏 无道,请皇天辅皇帝诛之,令事必成,天下得寧。’既诛 武 等,詔令太官给塞具。” 李贤 注:“塞,报祠也,音苏代反。字当为‘赛’,通也。”
词语解释:塞擦音  拼音:sāi cā yīn
由塞音和擦音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发音时,最初形成阻碍的部分完全闭塞,随后渐渐打开闭塞部位,让气流从间隙中摩擦而出。如汉语的z、c(舌尖前塞擦音),zh、ch(舌尖后塞擦音),j、q(舌面前塞擦音)。
词语解释:塞井夷灶  拼音:sāi jǐng yí zào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 晨压 晋 军而陈。军吏患之。 范匄 趋进,曰:‘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 令曰:‘鷄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杜预 注:“示不反。”
词语解释:塞井焚舍  拼音:sāi jǐng fén shè
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南史·沉约传》:“﹝ 林子 ﹞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词语解释:塞匿  拼音:sāi nì
谓阴险妒忌。《逸周书·大戒》:“无擅于人,塞匿勿行,惠戚咸服,孝悌乃明。”
词语解释:塞令  拼音:sāi lìng
古指营塞区内的禁令。《尉缭子·分塞令》:“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
词语解释:塞瓦定理  拼音:sāi wǎ dìng lǐ
设x、y、z分别为△abc的三边bc、ac、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ax、by、cz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则bxxc·cyya·azzb=1。由意大利数学家塞瓦发现而得名,其逆命题也成立。
词语解释:塞性  拼音:sāi xìng
蔽塞真性。《庄子·骈拇》:“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 成玄英 疏:“塞其真性也。”一说,塞为“搴”字之误,意为举,拔取。擢德塞性,谓标榜自己的道德品格。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上·庄子》:“塞与擢义不相类。塞当为搴。擢搴,皆谓拔取之也。《广雅》曰:搴,取也,拔也。此言世之人,皆擢其德,搴其性,务为仁义,以收名声。”
词语解释:塞子  拼音:sāi zi
塞住容器口使内外隔绝的东西。 周立波 《阿金的病》:“助手慌张地打开一个玻璃瓶的塞子。”
词语解释: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拼音:sāi lú sī yě shēng dòng wù bǎo hù qū
在非洲坦桑尼亚东南部。占地约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动物种类最多的天然游猎区之一。区内60%为原始森林,有许多珍奇植物,并多热带动物,尤以犀牛、鳄鱼、河马、水牛为数最多,还有大象35万头。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往。
词语解释:塞叟  拼音:sāi sǒu
塞翁。 明 刘基 《病足戏呈石末公》诗:“塞叟于今知匪祸, 周 鷄从此免为牺。”
词语解释:塞咎  拼音:sāi jiù
抵补罪过。《后汉书·列女传·盛道妻》:“君可速潜逃,妾自留狱,代君塞咎。”《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 温 与 袁术 交关,遂笞杀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大兵交际,难可齐壹,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
词语解释:塞嘿  拼音:sāi hēi
塞默。 宋 司马光 《上皇太后疏》:“臣是用日夜焦心陨涕,侧足累息,寧前死而尽言,不敢幸生而塞嘿也。”
词语解释:塞包袱  拼音:sāi bāo fú
行贿
词语解释:塞思黑  拼音:sāi sī hēi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词语解释:塞内加尔  拼音:sāi nèi jiā ěr
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962万平方千米。人口790万(1993年)。首都达喀尔。大部分为平原。地处热带,雨、旱两季分明。世界主要的花生及其制品出口国。磷酸盐开采、渔业和旅游业都较重要。
词语解释:塞陋  拼音:sāi lòu
闭塞鄙陋。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国内塞陋,稍有一二同志慷慨捐助,然一切费用不足者犹极鉅。”
词语解释:塞规  拼音:sāi guī
一种量具,做成圆柱形状,用来检查孔的直径
词语解释:塞箔  拼音:sāi bó
广东 一带渔人列竹箔捕鱼,谓之“塞箔”。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人多以捕鱼为业》:“岁三月大禾已蒔,鱼始上田,渔人以箔三方依田塍,一方依水,潮至则张而大,潮退则卷而小,是为塞箔。”
词语解释:塞纳河  拼音:sāi nà hé
法国河流。源于郎格勒高原,注入拉芒什海峡。长776千米,流域面积78万平方千米。法国重要内河航运大动脉,流经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区,货运量居全国第一。上游建有水电站。
词语解释:塞贤  拼音:sāi xián
谓不用贤者。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圣王之制,无塞贤之路。”
词语解释:塞裔  拼音:sāi yì
指塞外民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县人 樊衡 ……虽白面书生,有雄胆大略,深识可以轨时俗,长策可以安塞裔。”
词语解释:塞话  拼音:sāi huà
顶撞人的话。《红楼梦》第八三回:“你还是我的丫头,问你一句话,你就和我摔脸子,説塞话!”
词语解释:塞维勒的理发师  拼音:sāi wéi lè de lǐ fà shī
剧本。法国博马舍作于1775年。西班牙塞维勒城的阿尔马维华伯爵钟情于贵族小姐罗西娜,而罗西娜被垂涎于她的监护人巴托洛医生严加看管。伯爵听从理发师费加罗计谋,乔装进入罗西娜家与罗西娜成婚。及至巴托洛发觉,罗西娜已成为伯爵夫人。
词语解释:塞种  拼音:sāi zhǒng
见于我国古代史籍的游牧部族名,即国外记载的Saka。操 伊朗 语族的语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昔 匈奴 破 大月氏 , 大月氏 西君 大夏 ,而 塞王 南君 罽宾 。 塞 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 疏勒 以西北, 休循 、 捐毒 之属,皆故 塞 种也。”
词语解释:塞诘  拼音:sāi jié
回答问题。《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詰;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 东州 ,僕为仇敌。”
词语解释:塞耳偷铃  拼音:sè ěr tōu líng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常作“掩耳盗铃”
共8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