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dī 繁体或异体字:齐韵

隄 dī
〈名〉
  • (形声。从土,是声。本义:河堤,堤坝)
  • 同本义
  • 隄,唐也。——《说文》
  • 完堤防。——《礼记·月令》
  • 脩堤梁。——《荀子·王制》
  • 河堤绕绿水。——·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
  • 又如:河堤;海堤;堤埽(堤和埽。亦泛指堤坝);堤唐(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 陶器的底座
  • 蓼菜成行,瓶瓯有堤。——《淮南子》
康熙字典

  •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𠀤音匙。 (支韵)
  • 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氐。 (齐韵)
  • 防也。
  • 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
  • 又《集韻》勻規切,音畦。
  • 沐堤,郡名。
  • 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 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底。 (荠韵)
  • 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𠀤與隄通。
  • 《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