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首字词组
堠子堠火堠馆堠吏堠程堠烟堠楼堠鼓

词语解释:堠子  拼音:hòu zǐ
古时筑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计里数的土坛。每五里筑单堠,十里筑双堠。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吴 僧《钱塘白塔院诗》曰:‘到 江 吴 地尽,隔岸 越 山多。’余谓分界堠子语也。”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三折:“出 陈州 五里巴堠子,无明夜到京师。”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宋 谚:‘馋如鷂子,懒如堠子。’”
词语解释:堠火  拼音:hòu huǒ
烽火。 唐 项斯 《边游》诗:“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明 蒋易 《茶村梅陌同步北固山径》诗:“堠火寒依岭,禪鐘静在林。” 清 吴伟业 《雪中遇猎》诗:“ 铁岭 草枯烧堠火, 黑河 冰满渡征鞍。”
词语解释:堠馆  拼音:hòu guǎn
犹馆驿。 唐 杜牧 《渡吴江》诗:“堠馆人稀夜更长, 姑苏城 远树苍苍。” 宋 贺铸 《好女儿》词:“堠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 清 赵翼 《夜宿平山哨》诗:“行尽千峯路未穷,晚投堠舘一灯红。”
词语解释:堠吏  拼音:hòu lì
谓关卡馆驿的小吏。 宋 梅尧臣 《送李殿丞通判处州》诗:“沙头有堠吏,惴立板方敛。”
词语解释:堠程  拼音:hòu chéng
谓道路;旅程。 元 王逢 《乙丑秋书》诗:“静知天运密,老与堠程疎。”
词语解释:堠烟  拼音:hòu yān
烽烟。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忽闻胡骑透重关,千里纷腾起堠烟。”
词语解释:堠楼  拼音:hòu lóu
瞭望敌情的哨楼。《通典·兵五》:“却敌上建堠楼,以版跳出为櫓,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
词语解释:堠鼓  拼音:hòu gǔ
古时守望边境时用以报警的鼓。 元 洪希文 《闻清漳近信》诗:“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