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埋堙 拼音:mái yīn
犹埋藏。 宋 王安石 《车螯》诗:“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堙。” 宋 王安石 《题玉光亭》诗:“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词语解释:郁堙 拼音:yù yīn
(1).犹郁塞。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鬱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惜鬱堙不偶,义勇徒激,皆不入於正。” 章炳麟 《徐锡麟等哀辞》:“ 专诸 、 聂政 死二千年,刺客之传,鬱堙弗宣。”
(2).湮灭。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不书所作,使盛迹鬱堙,是貽林涧之媿。”词语解释:井堙 拼音:jǐng yīn
谓堵塞水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侯 会 楚子 伐 郑 ,当 陈 隧者,井堙木刊, 郑 人怨之。” 杜预 注:“堙,塞也。”词语解释:距堙 拼音:jù yīn
亦作“ 距闉 ”。 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孙子·谋攻》:“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曹操 注:“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杜牧 注:“距闉者,积土为之,即今之所谓垒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 明镐 以 贝州 城峻,不可攻,谋筑距闉,度用工二万人,期三十日可与城齐。” 清 姚椿 《舟过长寿感赋》诗:“寇来何坦如,不用设距堙。”词语解释:方堙 拼音:fāng yīn
亦作“ 方歅 ”。亦作“ 方諲 ”。 即 九方皋 。 春秋 秦国 之善相马者。《文选·张协〈七命〉》:“ 秦 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若 赵 之 王良 , 秦 之 伯乐 、 九方堙 ,尤尽其妙矣。”《广韵·平真》:“ 秦穆公 时有 方歅 ,一名 皋 ,善相马也。或作諲。”参见“ 九方堙 ”。
词语解释:九方堙 拼音:jiǔ fāng yīn
即 九方皋 。《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训》均作 九方堙 。堙,亦作歅,见《庄子·徐无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譬之 九方堙 之识骏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此乃 九方歅 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清 冯应榴 《哭陆朗夫中丞前辈八十韵》:“固知千里足,必遇 九方歅 。”词语解释:九方堙 拼音:jiǔ fāng yīn
即 九方皋 。《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训》均作 九方堙 。堙,亦作歅,见《庄子·徐无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譬之 九方堙 之识骏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此乃 九方歅 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清 冯应榴 《哭陆朗夫中丞前辈八十韵》:“固知千里足,必遇 九方歅 。”词语解释:通堙 拼音:tōng yīn
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新唐书·杜亚传》:“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彻壅通堙,人皆悦赖。”词语解释:筑堙 拼音:zhù yīn
筑土堙塞。《朱子语类》卷七九:“ 孟子 亦云 禹 疏九河、瀹 济 漯 而注之海,盖皆自下流疏杀其势耳。若 鯀 则只是筑堙之,所以九载而功弗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