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末字词组
石埭湖埭牵埭翠樾埭前埭塘埭  
堰埭陂埭塘埝,塘埭津埭牛埭   

词语解释:石埭  拼音:shí dài
石筑的堤岸。 宋 林逋 《上湖闲泛檥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诗:“青山连石埭,春水入柴扉。”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词语解释:堰埭  拼音:yàn dài
壅水的土坝。用于提高上游水位,以便水运或灌溉。《旧唐书·宪宗纪上》:“乙丑,罢 江 淮 私堰埭二十二,从转运使奏也。”《宋史·河渠志四》:“帝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虽置堰埭,又歷 吕梁 滩磧之险,非可漕运,罢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 明 李日华 《紫桃轩又缀》云:‘ 唐 宋 时, 嘉 湖 地皆悬流,重重设堰埭,用牛挽船。’”
词语解释:湖埭
湖的堤坝
词语解释:陂埭  拼音:bēi dài
堤岸。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之二:“ 江 淮 忽中断,陂埭何重重?”
词语解释:牵埭  拼音:qiān dài
牵引船过坝。古时河流水浅不利行船处,筑土坝,中间留航道,两岸立转轴,船过时用粗绳连结转轴,用人或牛推动转轴,将船引过去。埭,用土堵水,即土坝。《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輒迅檝助之。” 宋 王安石 《泛舟清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寄康叔》诗:“牵埭欲随流水远,放船终碍画桥低。”
词语解释:塘埝,塘埭
塘坝
词语解释:翠樾埭
绿荫覆盖的堤坝
词语解释:津埭  拼音:jīn dài
水道船舶往来征税处。《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擿宗断族,排轻斥重,胁遏津埭,恐喝传邮。”
词语解释:前埭  拼音:qián dài
方言。上次。《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前埭老爷屋里做生日,叫倪格当差。”
词语解释:牛埭  拼音:niú dài
设有用牛力拉船装置的土坝。《南齐书·顾宪之传》:“寻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僦以纳税也。当以风涛迅险,人力不捷,屡致胶溺,济急利物耳。”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浙 中诸堰,以牛车舟而过,《顾宪之传》云‘始立牛埭’……堰,始於此。”
词语解释:塘埭  拼音:táng dài
塘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今 顺安 至 西山 ,地虽数军,路才百里,纵有丘陵冈阜,亦多川瀆泉源,儻因而广之,制为塘埭,则可戢敌骑,息边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