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城郭 拼音:chéng guō
亦作“ 城廓 ”。
(1).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为备,供有嘉菜,於是日满。” 孔晁 注:“廓与郭同。”《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孔颖达 疏:“城,内城;郭,外城也。”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但觉飘忽凌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见城郭宫殿。”
(2).泛指城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 宋 苏轼 《雷州》诗之六:“杀牛挝鼓祭,城郭为倾动。”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六:“二十八日早, 宜昌 各要地遍树汉帜,城郭人民为之一新。”词语解释:城头 拼音:chéng tóu
城墙上。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元 萨都剌 《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鲁迅 《无题》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词语解释:城市 拼音:chéng shì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愴。” 丁玲 《松子》:“他们只好在许多人后面乞讨着,走过了一些无人的村镇,也走过了一些贫乏的城市。”词语解释:城里 拼音:chéng lǐ
城市建成区内词语解释:城阙 拼音:chéng què
(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闕兮。” 孔颖达 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闕,非宫闕也。”
(2).都城,京城。 汉 张衡 《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轔轔,殿未出乎城闕,斾已返乎郊畛。”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翼》诗:“嘉宾填城闕,丰膳出中厨。”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歛贡城闕。” 仇兆鳌 注:“京师有闕,得称城闕。”
(3).宫阙。帝王所居之处。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九重城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后土词渎慢》:“即令黄衣人復引余过数城闕,止一殿庭。”词语解释:城隅 拼音:chéng yú
(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 卢谌 《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 药园 在东城隅,与 皋园 相望。”词语解释:城闉 拼音:chéng yīn
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魏书·崔光传》:“诚宜远开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宫庙。”《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注:“闉,城曲重门也。” 宋 陆游 《野兴》诗:“东望城闉十里遥,野人生计日萧条。” 清 姚燮 《岁暮》诗:“独立城闉移远目,忍将旧事説安饶。”词语解释:城楼 拼音:chéng lóu
城门上的了望楼。《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舍城楼上,披舆地图。”《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霖雨百餘日,城楼多坏。”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驛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这大厅就是城楼的中一间。”词语解释:城门 拼音:chéng mén
城墙上的门洞,设有可关闭的门,供人出入或用作防御词语解释:城池 拼音:chéng chí
(1).城墙和护城河。《墨子·备城门》:“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
(2).泛指城,城市。 唐 栖一 《武昌怀古》诗:“ 战国 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水浒传》第五九回:“见城池厚壮,形势坚固,无计可施。”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咱 白天王 起兵以来,攻破无限城池,杀伤许多官吏。” 杨朔 《昨日的临汾》:“虽然他们会得到这个城池,但他们永远得不到我们的民众。”词语解释:城角 拼音:chéng jiǎo
(1).犹城边。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望晓》:“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
(2).古代日暮于城上吹笳报时,称城角。 前蜀 韦庄 《饮散呈主人》诗:“更闻城角暮,烟雨不胜愁。”词语解释:城府 拼音:chéng fǔ
(1).犹官府。《后汉书·庞公传》:“居 峴山 之南,未尝入城府。”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櫬归 咸秦 。” 宋 王安石 《觉海方丈》诗:“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2).城池和府库。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 宣皇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宋史·傅尧俞传》:“ 尧俞 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明史·张居正传》:“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 沙汀 《淘金记》第二章:“本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见过的局面也不少了,他是能够沉住气的。”词语解释:城邑 拼音:chéng yì
城和邑。泛指城镇。《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程公 为是州,得 闽山 嶔崟之际,为亭於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四瞩。”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茅盾 《耶稣之死》:“城邑被火焚烧,田地为外邦人所侵吞。”词语解释:城隈 拼音:chéng wēi
城角;城内偏僻处。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半亩居》:“ 俍亭 禪师( 净挺 )《夜过半亩居》诗云:‘夜色满城隈,一鐙悬古屋。’”词语解释:城守 拼音:chéng shǒu
(1).城池的守备。《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 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
(2).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 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城守 睢阳 ,而使 韩安国 、 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 。”《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 , 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城守。”
(3).指防守地方的武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直等到钉封文书到了,在监里提了出来绑了, 歷城 县会了城守,亲自押出西关。”词语解释:城隍 拼音:chéng huáng
(1).城墙和护城河。《晋书·石勒载记上》:“时城隍未修,乃於 襄国 筑隔城重栅,设鄣以待之。”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南朝 违约塞 雁门 ,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或专指护城河。《文选·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李善 注:“城池无水曰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肥水》:“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引瀆城隍,水积成潭,谓之 东臺湖 。”或专指城墙。《梁书·郑绍叔传》:“﹝ 高祖 ﹞令 植 登临城隍,周观府署。”
(2).泛指城池。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儂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宋 范仲淹 《书碑阴》:“刺史暨官属州人咸欲弃城奔于南山,公按剑作色曰:‘奈何去城隍,委府库。’”
(3).守护城池的神。《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 郑玄 注:“所祭有八神也。” 孔颖达 疏:“水庸之属,在地益其稼穡。” 陆德明 释文:“水庸七。”后遂附会水庸为守护城池之神,称城隍。《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 芜湖 城隍祠建于 吴 赤乌 二年, 高齐 慕容儼 、 梁 武陵王 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则又不独 唐 而已。”《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下了马, 贾母 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见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便命住轿。”词语解释:城堞 拼音:chéng dié
(1).城上的矮墙。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及 翟 伐 卫 ,寇挟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
(2).泛指城墙。 唐 白居易 《大水》诗:“ 潯阳 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 宋 苏舜钦 《诣匦疏》:“闻 河东 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词语解释:城旦 拼音:chéng dàn
(1).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孙诒让 间诂引 应劭 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律説》:论决为髡钳,输边筑 长城 ,昼日伺寇虏,夜暮筑 长城 。城旦,四岁刑。”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叶衍兰秦淮八艳图咏》:“初 阮大鋮 以阉党论城旦,屏居 金陵 。”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由》:“若在文明国,轻则罚鍰,重则输城旦矣。”
(2).城旦书的省称。 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宋 苏轼 《送江公著知吉州》诗:“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3).鸟名。词语解释:城曲 拼音:chéng qǔ
城角。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祠骸府阿,掩骼城曲。” 清 厉鹗 《东城杂记·海神坛》:“今 太平桥 在 庆春门 内 东河桥 之东,地近城曲,平远虚旷。”词语解释:城根 拼音:chéng gēn
犹城脚。 唐 韦应物 《酬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寄》诗:“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唐 杜荀鹤 《寄温州朱尚书》诗:“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词语解释:城狐 拼音:chéng hú
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词语解释:城垒 拼音:chéng lěi
城池营垒。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强暴也。” 前蜀 韦庄 《过内黄县》诗:“云中粉堞新城垒,店后荒郊旧战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煞风景》:“目击煞风景者四事……一 金山 筑城垒。”词语解释:城窟 拼音:chéng kū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饮马 长城 窟,水寒伤马骨。”后以“城窟”称 长城 边的泉眼。 明 《送康元龙之灵武》诗:“城窟莫教频饮马,水声呜咽动乡愁。”词语解释:城墙 拼音:chéng qiáng
为防卫而建筑在城周围的高峻坚厚的围墙。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城墙之土,平地之壤也……国之功德崇於城墙。” 唐 白居易 《春至》诗:“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 徐迟 《财神和观音》:“这一道高墙里面,自然有亭台楼阁之胜,不过两道城墙外面的人是决看不到里面去的。”词语解释:城壁 拼音:chéng bì
城墙。《新五代史·杂传·李仁福》:“ 夏州 城壁素坚,故老传言 赫连勃勃 蒸土筑之, 从进 等穴地道,至城下坚如铁石,凿不能入。”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苟岁月迁延,使得修治城壁添兵聚粮而后取之,必倍费力。”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边陲之急慢,粮草之虚实,兵卒之强弱,城壁之坚脆,歷歷在目,朗然在心。”词语解释:城关 拼音:chéng guān
(1).城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今都城 德胜门 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 蓟门 遗址,亦曰 蓟邱 。”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城关待我闭,春漏听三商。”
(2).城郭之间的地方。亦泛指城区。 王振武 《最后一篓春茶》:“他, 老茶 师傅,都回城关去了。”词语解释:城鼓 拼音:chéng gǔ
(1).战时城上传令的鼓声。《墨子·备梯》:“令賁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
(2).报更的鼓声。 清 黄景仁 《对月咏怀》:“唾壶击缺月落去,静听城鼓挝过三。”词语解释:城脚 拼音:chéng jiǎo
城下;沿城墙一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总巡立即出了一道告示,勒令沿城脚的居民将晒臺拆去。”《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狗官尽找螺蛳壳》:“ 象州 官府带兵多,打起仗来乱鸡窝;天军城脚一声喊,狗官尽找螺螄壳。”词语解释:城壕 拼音:chéng háo
亦作“ 城濠 ”。 护城河。 南朝 梁 江淹 《刘太尉琨》诗:“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摘苍耳作》诗:“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忽若马蹶堕地,惊顾乃在城濠侧。”词语解释:城旦书 拼音:chéng dàn shū
《史记·儒林列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 辕固生 问《老子》书。 固 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汉书音义》曰:‘道家以儒法为急,比之於律令。’”后以“城旦书”泛称刑书。 宋 李石 《盖公堂》诗:“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我昔官其地,吏事困案牘。但翻城旦书,奚暇《尔雅》读。”词语解释:城戍 拼音:chéng shù
犹城堡。《魏书·司马天助传》:“ 天助 招率义士,欲袭 裕东平 、 济北 二郡及城戍,又破 裕 将 閭万龄 军,前后多所虏获。”《北史·齐纪上》:“ 神武 上言: 幽 、 安 、 定 三州北接 奚 、 蠕蠕 ,请放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魏 邢峦 至 汉中 ,击诸城戍,所向摧破。”词语解释:城堑 拼音:chéng qiàn
亦作“ 城壍 ”。
(1).护城河。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故其俗盖以洲渚为营壁, 江 淮 为城壍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陂水两分,一水自陂北,遶 慎阳城 四周城堑。”《宋书·谢惠连传》:“ 义康 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
(2).城池。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词语解释:城陴 拼音:chéng pí
亦作“ 城埤 ”。
(1).犹城堞。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野莲侵稻陇,亚柳压城陴。”
(2).泛指城郭。 宋 王安石 《云山诗送正之》:“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詰屈带城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 松风亭 在署右土山巔,松阴山色,遥接城埤,月夜尤佳絶。”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城埤之固,甲兵之多,以御寇也。”词语解释:城社 拼音:chéng shè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
(2).代指城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常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3).指邦国。《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华容侯 朱瑀 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4).喻靠山(含贬义)。 唐 李邕 《又驳韦巨源谥议》:“託城社之固,乱皇家之基。”《旧唐书·薛存诚传》:“僧 鉴虚 者,自 贞元 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中官视 胤 眥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为城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为城社,辗转撑拄,狱不能成。”参见“ 城狐社鼠 ”。
词语解释: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 敦 将为逆,谓 鯤 曰:‘ 刘隗 姦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 隗 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 城狐 ”。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诗:“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攖。”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词语解释:城柝 拼音:chéng tuò
(1).城上巡夜敲的木梆。 明 王问 《赠吴之山》诗:“城柝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2).借指防范。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所喜者年兄已乃心王室,意在见功,事蔑不济。而彼时 耿 逆猜忌方深,城柝严密,片纸隻字,不能相通。”词语解释:城堡 拼音:chéng bǎo
(1).城垒。《晋书·刘牢之传》:“ 牢之 进屯 鄄城 ,讨诸未服, 河 南城堡承风归顺者甚众。”《元史·文宗纪四》:“谍知 秃坚 方修城堡,布兵拒守,无出降意。”
(2).特指西方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宅第或小城。今多泛指堡垒式的小城。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住的房子在山上,异常幽雅。房子的外形颇象一座中世纪的城堡。” 艾青 《光的赞歌》:“他们想把火扑灭,在无边的黑暗里,在岩石所砌的城堡里,永远维持血腥的统治。”词语解释:城寺 拼音:chéng sì
官舍。《后汉书·顺帝纪》:“自去年九月以来,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隶释·汉高阳令杨著碑》:“頎甫班爵,方授银苻(符),闻母氏疾病,孝烝内发,醳荣投黻,步出城寺。”词语解释:城濠 拼音:chéng háo
见“ 城壕 ”。
词语解释:城壕 拼音:chéng háo
亦作“ 城濠 ”。 护城河。 南朝 梁 江淹 《刘太尉琨》诗:“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摘苍耳作》诗:“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忽若马蹶堕地,惊顾乃在城濠侧。”词语解释:城雉 拼音:chéng zhì
城上短墙。亦泛指城墙。《魏书·李崇传》:“今水涸路通,公私復业,便可缮甲积粮,修復城雉,劳恤士庶,务尽绥怀之略也。”《北史·薛孝通传》:“据 华山 以为城雉,因 黄河 而为池壍。” 唐 白居易 《泛湓水》诗:“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词语解释:城围 拼音:chéng wéi
城墙。《三国志·吴志·陆逊传》:“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墻屋。”词语解释:城垣 拼音:chéng yuán
城墙。《史记·孝景本纪》:“ 上庸 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 繁昌 ﹞无城垣,而滨 大江 ,常编竹为障以自固。” 徐迟 《财神和观音》:“现在花蓝队沿着一个城垣似的高墙走,高墙里面又是一个城垣似的高墙。”词语解释:城陬 拼音:chéng zōu
城角。 唐 韦应物 《虞获子鹿》诗:“虞获子鹿,畜之城陬。”词语解释:城主 拼音:chéng zhǔ
一城之主。《六韬·兵徵》:“城之气出而復入,城主逃北。”《后汉书·邳彤传》:“明公既西,则 邯郸 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周书·梁椿传》:“别攻 阎韩镇 ,斩其镇城 徐卫 。城主 卜贵洛 率军士千人降。”词语解释:城廓 拼音:chéng kuò
见“ 城郭 ”。
词语解释:城郭 拼音:chéng guō
亦作“ 城廓 ”。
(1).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为备,供有嘉菜,於是日满。” 孔晁 注:“廓与郭同。”《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孔颖达 疏:“城,内城;郭,外城也。”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但觉飘忽凌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见城郭宫殿。”
(2).泛指城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 宋 苏轼 《雷州》诗之六:“杀牛挝鼓祭,城郭为倾动。”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六:“二十八日早, 宜昌 各要地遍树汉帜,城郭人民为之一新。”词语解释:城坞 拼音:chéng wù
作为屏障的小型城堡。《后汉书·西羌传·滇良》:“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 。”词语解释:城阿 拼音:chéng ā
城角。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朱路篇》:“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明 陈子龙 《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嘉宾集城阿,送客游旧京。” 清 方文 《无题》诗:“目挑復心与,徘徊立城阿。”词语解释:城郛 拼音:chéng fú
(1).城郭;城墙。《新唐书·窦群传》:“会水坏城郛,调 谿洞 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 开州 刺史。”
(2).泛指城市。 清 伍观澜 《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诗:“是时金鼓喧城郛,大吏仓皇挈妻孥。”词语解释:城险 拼音:chéng xiǎn
指城池险要处的防御设施。《尉缭子·攻权》:“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则虽有城无守矣。”词语解释:城沟 拼音:chéng gōu
城濠。《史记·晋世家》:“ 梁伯 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 唐 卢纶 《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泉清兰菊稠,红果落城沟。”词语解释:城阻 拼音:chéng zǔ
城池险要之地。词语解释:城苑 拼音:chéng yuàn
城池与宫苑。《晋书·秃发傉檀载记》:“ 张文王 筑城苑,缮宗庙,为貽厥之资,万世之业。”词语解释:城里人 拼音:chéng lǐ rén
城镇或都市的居民或城镇出身的人词语解释:城禁 拼音:chéng jìn
城市的警戒防卫。多指帝都而言。《南史·刘恢传》:“ 孝武 欲重城禁,故復置卫尉卿。”词语解释:城皋
城池山川。 明 高启 《梦余唐卿》诗:“路隔城皋万里关,何由得见故人还?”词语解释:城栅 拼音:chéng shān
围墙和栅栏。常指防御设施。《后汉书·东夷传·倭》:“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陈书·高祖纪上》:“ 賁 众数万於 苏歷江 口立城栅以拒官军。”《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二》:“南军东面人少,沿 河 城栅不固,可以攻之。”词语解释:城尖 拼音:chéng jiān
城角。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仇兆鳌 注:“尖,城角也。”词语解释:城河 拼音:chéng hé
护城河。《老残游记》第三回:“这南门城外好大一条城河。”词语解释:城大 拼音:chéng dà
一城之长。犹城主。《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九年》:“ 柳城 都尉 石琮 、城大 慕舆埿 并力拒守。” 胡三省 注:“城大,犹城主也。一城之长,故曰城大。”参见“ 城主 ”。
词语解释:城主 拼音:chéng zhǔ
一城之主。《六韬·兵徵》:“城之气出而復入,城主逃北。”《后汉书·邳彤传》:“明公既西,则 邯郸 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周书·梁椿传》:“别攻 阎韩镇 ,斩其镇城 徐卫 。城主 卜贵洛 率军士千人降。”词语解释:城埤 拼音:chéng pí
见“ 城陴 ”。
词语解释:城陴 拼音:chéng pí
亦作“ 城埤 ”。
(1).犹城堞。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野莲侵稻陇,亚柳压城陴。”
(2).泛指城郭。 宋 王安石 《云山诗送正之》:“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詰屈带城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 松风亭 在署右土山巔,松阴山色,遥接城埤,月夜尤佳絶。”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城埤之固,甲兵之多,以御寇也。”词语解释:城墉 拼音:chéng yōng
城墙。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师旅痛於久勤,城墉闕於素备。” 宋 曾巩 《明州修城祭土神文》:“州有帝命,缮治城墉。”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伯》诗:“ 徐州 太守 苏长公 ,夜呼卒伍登城墉。” 王树枬 《武汉战纪》:“革军森列快枪,佐以土砲灰瓶石子,布满城墉。”词语解释:城阖 拼音:chéng hé
城门。《新唐书·裴寂传》:“今盗徧天下,城闔外即战场。”词语解释:城阈 拼音:chéng yù
犹城门。代称城郭。《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仰瞻城閾,俯惟闕廷。”词语解释:城谯 拼音:chéng qiáo
城上的望楼。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蔡天启 ﹞尝守 睦州 ,到任谢表有曰:‘城譙闃寂,一叶落而知秋;岛屿縈迴,二水合而成字。’”词语解释:城保 拼音:chéng bǎo
城堡。《后汉书·陶谦传》:“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餘, 泗水 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復行跡。”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又畍上严立关候,杜废閒蹊。城保之境,诸所课仗,竝加雕鐫,别造程式。”参见“ 城堡 ”。
词语解释:城堡 拼音:chéng bǎo
(1).城垒。《晋书·刘牢之传》:“ 牢之 进屯 鄄城 ,讨诸未服, 河 南城堡承风归顺者甚众。”《元史·文宗纪四》:“谍知 秃坚 方修城堡,布兵拒守,无出降意。”
(2).特指西方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宅第或小城。今多泛指堡垒式的小城。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住的房子在山上,异常幽雅。房子的外形颇象一座中世纪的城堡。” 艾青 《光的赞歌》:“他们想把火扑灭,在无边的黑暗里,在岩石所砌的城堡里,永远维持血腥的统治。”词语解释:城门楼 拼音:chéng mén lóu
城楼。《东观汉记·邓禹传》:“上至 广阿 ,止城门楼。”词语解释:城防 拼音:chéng fáng
城市的防卫。如:巩固城防;城防工事。词语解释:城治 拼音:chéng zhì
地方官署所在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涔水》:“傍山寻涧,五里有餘,盘道登陟,方得城治。”词语解释:城域 拼音:chéng yù
城区。《管子·八观》:“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词语解释:城乡 拼音:chéng xiāng
城镇和乡村。例如:城乡结合部。词语解释:城镇 拼音:chéng zhèn
城市;集镇。《周书·晋荡公护传》:“ 护 率轻骑为先锋,昼夜兼行,乃遣裨将攻 梁 临边城镇。”《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自餘城镇皆望风款附。” 魏巍 《火与火》:“多少城镇和乡村,在敌机滥炸下,已经成了混着白雪的焦土。”词语解释:城阃 拼音:chéng kǔn
犹城门。代指城市。阃,门坎。 元 张养浩 《寨儿令·春》曲:“爱 庞公 不入城閫,喜 陈摶 高卧烟云。”词语解释:城闬 拼音:chéng hàn
城门;代指城内。 宋 郑侠 《六环助潮士锺平仲纳官辄辞赠以诗》:“ 揭阳 繁富州, 钟子 处城閈,怡然保清操,不与世俗换。” 词语解释:城舞 拼音:chéng wǔ
古舞名。《旧唐书·音乐志二》:“《安乐》者, 后周 武帝 平 齐 所作也。行列方正,象城郭, 周 世谓之城舞。”词语解释:城观 拼音:chéng guān
犹城阙。词语解释:城堵
城墙词语解释:城邦 拼音:chéng bāng
古代的城市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一些村落形成的小国。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希腊曾产生过大批城邦。词语解释:城市化 拼音:chéng shì huà
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化进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词语解释:城市居民 拼音:chéng shì jū mín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词语解释:城市社会学 拼音:chéng shì shè huì xué
也称“都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相对。社会学分支学科。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社会变迁规律及其特殊社会问题等。词语解释:城编 拼音:chéng biān
指靠城边的房舍。《墨子·备城门》:“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 孙诒让 间诂:“此盖言先除附城室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