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昏垫 拼音:hūn diàn
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词语解释:湿垫 拼音:shī diàn
潮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江 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垫。” 唐 元稹 《虫豸诗》序:“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词语解释:愁垫 拼音:chóu diàn
谓极度的愁苦。《后汉书·明帝纪》:“日月薄蚀,彗孛见天,水旱不节,稼穡不成,人无宿储,下生愁垫。” 李贤 注:“垫,溺也。”《宋书·文帝纪》:“自顷在所贫罄,家无宿积。赋役暂偏,则人怀愁垫;岁或不稔,而病乏比室。”词语解释:沦垫 拼音:lún diàn
淹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滑州城 ,北枕 河 堤,常有沦垫之患。”词语解释:下垫 拼音:xià diàn
(1).谓人民有沉溺之患。语出《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注:“昬,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亦指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当降监之初辰,值积恶之云稔。寧方割於下垫,廓重氛於上墋。”
(2).被水淹没。《魏书·游肇传》:“ 胊山 蕞尔,僻在海滨,山湖下垫,民无居者。”词语解释:流垫 拼音:liú diàn
指灾民。 明 李东阳 《安平镇减水石坝记》:“今圣天子勤民思理,重餽餉,悯流垫,宵衣而南顾者累岁。”词语解释:键垫 拼音:jiàn diàn
木管乐器(如长笛或单簧管)音键上使音孔不漏气的衬垫词语解释:车垫 拼音:chē diàn
车上坐垫。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背靠在车厢的右角,伸起一条左腿斜搁在车垫上,时时向窗外瞥一眼,很用力地呼吸。”词语解释:赔垫 拼音:péi diàn
(1).为人垫付致使自己遭受损失。 清 卢文弨 《朝考时政疏》:“小民之应上差役者,必徵召於月餘之前,聚集守候,而后效用於一旦,官但案其听用之日,给其廩直,则恐赔垫之苦,未尽免也。”《红楼梦》第五一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梁启超 《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今 中国 诸官业中,有须赔垫者,有仅得微利者。”
(2).指赔垫的钱财。 吴晗 《况锺和周忱》:“所有这些巨大的运费和意外的赔垫,都要有农民负担。”词语解释:脚垫 拼音:jiǎo diàn
草地板球手投球时一只脚踩在上面的一块材料,由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
多因鞋袜不适,长时磨擦,气血受阻,肌肤失营而成。其证足底皮肤增厚,顽硬如板,行路作痛,影响步履词语解释:颓垫
塌陷。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魏 侍郎 瓘 知 广州 ,忽子城一角頽垫,得一古砖。砖面范四大字云:‘委於鬼工’,盖合而成‘魏’也。”词语解释:软垫 拼音:ruǎn diàn
一种用柔软物料做成的垫子。 茅盾 《子夜》十七:“他额角上的血管突突地跳,他身下的钢丝软垫忽然变成了刀山似的。”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里有一个软垫,几上搁几本经典和祈祷文。”词语解释:踒垫 拼音:wō diàn
骑马时因坐垫不当而扭伤。《医宗金鉴·四肢部·环跳》:“或因跌打损伤,或踒垫掛鐙,以致枢机错努,青紫肿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侧艰难。”词语解释:跷垫 拼音:qiāo diàn
唐 时内外用钱,每千文扣除若干,谓之跷垫。即后世所谓扣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布帛杂事·跷垫》:“ 宪宗 朝, 吴元济 、 王承宗 拒命,经费尽竭。 皇甫鎛 建议,内外用钱,每緡垫二十,民间垫陌至七十。 穆宗 即位来,米盐每陌钱垫七八,所在用钱垫不一,詔从风俗所宜。则蹺垫之起,自 唐 皇甫鎛 也。今俗谓明除者为蹺,暗蹺者为垫。”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词语解释:踏垫 拼音:tà diàn
放在房室门口,用以除去鞋上尘土的垫子。 萧军 《第三代》第八部六一:“ 卜教师 说完了这道理,已经是走过去,登进了屋子前廊,在门前踏垫边顿着鞋子,样子是准备到楼上去了。”词语解释:靠垫 拼音:kào diàn
半躺半坐时靠在腰背后的垫子。如:沙发靠垫。词语解释:底垫 拼音:dǐ diàn
喻基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这钱要在互助组进 终南山 割竹子的时候,给组员们做底垫。”词语解释:铺垫 拼音:pū diàn
(1).铺放衬垫。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则见柳垂緑线草铺茵,星撒残碁月掛轮,石上鹿皮铺垫的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御道用文砖亚次,暂用石工,餘照二十二年定例,用土铺垫。”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墓坑很大……坑内再围置和铺垫木材作木椁。”
(2).指铺衬坐卧之具的垫子。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容园》:“初到 扬州 ,居旅店中,湫隘嚣尘,不可言状。州县官以六块铺垫,两合纱鐙,了之而已。”《传统相声集·开粥厂》:“一把红头绳儿,一包年饭果儿,二百大灯钱,一个铺垫儿。”
(3).指打通宫廷关节的财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一物之进,自外达内,处处必索铺垫,一处不饱其欲,物不得前也。”
(4).商店、作坊在营业、生产上应用的器具杂物的总称。 骆宾基 《父女俩》:“ 香姐儿 除了种着土改刚分到手的三亩土地之外,从丈夫手里还继承了做豆腐的全套铺垫。”词语解释:棕垫 拼音:zōng diàn
用棕丝制成的垫子。如:棕垫的用途很广,可以铺在床上,也可以垫在椅子上或地上。词语解释:床垫 拼音:chuáng diàn
垫在床上的用品词语解释:棕垫 拼音:zōng diàn
用棕丝制成的垫子。词语解释:座垫 拼音:zuò diàn
椅子或沙发上用的可移动的垫子词语解释:淤垫 拼音:yū diàn
(1).河床因淤积而增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徒阳运河》:“今 丹徒 、 丹阳 百里之间,为 江 潮淤垫,舟楫难行。”
(2).指淤积的泥沙。《清会典事例·工部·河工》:“水不四溃,则濬涤淤垫,沙去 河 深,隄岸益可无虞。”词语解释:漂垫 拼音:piāo diàn
浮沉。《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成都记》:“ 李冰 为 蜀郡 守,有蛟嵗暴,漂垫相望, 冰 乃入水戮蛟。”词语解释:扎垫 拼音:zhā diàn
结束停当,准备好。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谁不道你威凛凛,谁不道我瘦懨懨;谁不道你有奇能,谁不道我无扎垫。”词语解释:挖垫 拼音:wā diàn
旧时女红之一,把布帛镂穿成各种花样,在后面垫上不同颜色的布帛做衬托。词语解释:拜垫 拼音:bài diàn
行跪拜礼所用的垫褥。《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菖 、 贾菱 展拜垫,守焚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地下设了拜垫,两旁点了两排寿烛,供了十多盆菊花。” 巴金 《家》十五:“火盆前面另外铺上了一个大拜垫,上面再盖了一张绒毡。”词语解释:惛垫 拼音:hūn diàn
迷惘昏乱。《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鲁秀 、 竺超民 等犹为之爪牙,欲收合餘烬,更图一决,而 义宣 惛垫无復神守,入内不復出。”参见“ 昏垫 ”。
词语解释:昏垫 拼音:hūn diàn
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词语解释:气垫 拼音:qì diàn
一种可以注入空气的橡皮垫子,放在卧床病人的受压部位下缓解压力
从气垫船底喷出的高压气流,船身即因此悬浮词语解释:津垫 拼音:jīn diàn
津贴。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新兵於餉银之外,别无津垫,生计更艰。”词语解释:无扎垫 拼音:wú zhā diàn
谓没有本领,没根底。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谁不道你威凛凛?谁不道我瘦懨懨?谁不道你有能奇?谁不道我无扎垫?”词语解释:木垫 拼音:mù diàn
锯木厂运木车支撑圆木的部分词语解释:沈垫垫 拼音:shěn diàn diàn
同“ 沉甸甸 ”。亦作“沉垫垫”。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银角子放在制服的口袋里,沉垫垫地,确是易为主人翁所发见的,所以只得暂且放在枕头下。”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词语解释:沈垫 拼音:shěn diàn
亦作“沉垫”。 沉没,淹没。指水灾。 明 李东阳 《邳州即事有怀都宪张公》诗:“忆昔尚沉垫,适予南使辰。幸将一叶舟,避此千丈浑。”词语解释:筹垫 拼音:chóu diàn
筹措垫付。《清史稿·兵志十一》:“实因开炼以后经费,与造厂工程本係二事,必须先行筹垫一年。”词语解释:坐垫 拼音:zuò diàn
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词语解释:箱垫 拼音:xiāng diàn
谓于套埽之上钉厢散料。 清 魏源 《两淮都转运使婺源王君墓表》:“君事必躬亲,细而放淤、抽沟、戽水,大而抢险、下埽、箱垫、走溜,皆亲率厅营监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