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首字词组
垣墙垣衣垣堵垣翰垣窌   
垣屋垣墉垣宫垣屏    

词语解释:垣墙  拼音:yuán qiáng
亦作“ 垣墻 ”。 院墙;围墙。《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 唐 韩愈 《守戒》:“宅于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鐍以防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中建厅事,周以垣墻。” 巴金 《雪》第二章:“他们走过矿局的右边垣墙,那里站着几个窑工在低声谈话。”
词语解释:垣屋  拼音:yuán wū
(1).有围墙的房屋。《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2).围墙和房屋。《后汉书·杨震传》:“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
词语解释:垣衣  拼音:yuán yī
(1).墙上背荫处所生的苔藓植物。覆蔽如人之衣,故名。 南朝 齐 王融 《药名》诗:“石蚕终未蠒,垣衣不可裳。” 宋 陆游 《九月六日小饮醒后作》诗:“屋老垣衣茂,池深石髮长。”
(2).指地上的苔藓。 唐 陆龟蒙 《苔赋》:“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巖竇者石髮,补空田者垣衣。”
词语解释:垣墉  拼音:yuán yōng
墙。《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是以朴斵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唐 元稹 《度门寺》诗:“诸巖分院宇,双岭抱垣墉。”《明史·万景传》:“督治九门垣墉,市铜 江 南,皆勤於其职。”
词语解释:垣堵  拼音:yuán dǔ
墙。 明 陈子龙 《新乐府·小车行》:“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词语解释:垣宫  拼音:yuán gōng
诸侯的学宫。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诸侯曰泮宫者,半於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餘壅之。言垣宫,名之别尊卑也,明不得化四方也。”
词语解释:垣翰  拼音:yuán hà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垣,墻也。翰,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国家的重臣。 唐 白居易 《除某官王某魏博节度使制》:“为我垣翰,永孚于休。”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方镇乃国之垣翰,禁衞实予之爪牙。”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失守》:“御侮握兵权,卫国居垣翰。”
词语解释:垣屏  拼音:yuán píng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以“垣屏”指星空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晋书·文苑传·成公绥》:“垣屏络绎而珠连,三台差池而雁翔。”
词语解释:垣窌  拼音:yuán jiào
指藏粮处。《荀子·富国》:“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廩者,财之末也。” 杨倞 注:“垣,筑墙四周以藏穀也。窌,窖也,掘地藏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