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坊陌 拼音:fāng mò
(1).指妓女居处。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 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 宋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 坊曲 ”。
(2).泛指街巷。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词语解释:坊曲 拼音:fāng qǔ
(1).泛指街巷。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圣旨严切,收繫者渐多,坊曲閭巷,靡不搜捕。”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 大中皇帝 多微行坊曲间,跨驴重载,纵目四顾,往往及暮方归大内。”
(2).指妓女所居之地。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 师师 无所归,有倡籍 李姥 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絶伦,遂名冠诸坊曲。” 明 杨慎 《词品·坊曲》:“ 唐 制,妓女所居曰坊曲。《北里志》有 南曲 、 北曲 ,如今之 南院 、 北院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下·攟馀》:“傖父、大贾多借坊曲为宴会、交易之所。”词语解释:坊市 拼音:fāng shì
犹街市。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綵为楼阁臺殿。”《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坊市恶少年因之报私仇,杀人,剽掠百货,互相攻劫,尘埃蔽天。”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引 清 梁同书 诗:“想见詅卖时,狼籍坊市遍。”词语解释:坊酒 拼音:fāng jiǔ
店肆所卖之酒。 宋 陆游 《三江》诗:“年丰坊酒贱,盗息海商多。”词语解释:坊场 拼音:fāng chǎng
官设专卖的市场。《宋史·食货志上五》:“今天下坊场,官收而官卖之,岁计緡钱无虑数百万,自可足衙前雇募支酬之直。” 宋 陆游 《村居书喜》诗:“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词语解释:坊巷 拼音:fāng xiàng
犹街道。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防隅巡警》:“官府坊巷近二百餘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 宋 史达祖 《阳春曲》词:“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词语解释:坊门 拼音:fāng mén
古时街巷之门。 唐 白居易 《失婢》诗:“宅院小墙庳,坊门帖牓迟。”《旧唐书·五行志》:“今暂逢霖雨,即闭坊门。”词语解释:坊曲 拼音:fāng qǔ
(1).泛指街巷。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圣旨严切,收繫者渐多,坊曲閭巷,靡不搜捕。”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 大中皇帝 多微行坊曲间,跨驴重载,纵目四顾,往往及暮方归大内。”
(2).指妓女所居之地。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 师师 无所归,有倡籍 李姥 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絶伦,遂名冠诸坊曲。” 明 杨慎 《词品·坊曲》:“ 唐 制,妓女所居曰坊曲。《北里志》有 南曲 、 北曲 ,如今之 南院 、 北院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下·攟馀》:“傖父、大贾多借坊曲为宴会、交易之所。”词语解释:坊院 拼音:fāng yuàn
南宋 临安 富家建于水上的货房。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坊院》:“富家於水次起迭塌坊十数所,每所为屋千餘间,小者亦数百间,以寄藏都城店铺及客旅物货。四维皆水,亦可避风烛,又免盗贼,甚为都城富室之便。其他州郡无此。虽 荆南 、 沙市 、 太平州 、 黄池 ,皆客商所聚,亦无此等坊院。”词语解释:坊官 拼音:fāng guān
坊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杂喊介]坊官那里?[浄扮坊官急上,跪介]禀大老爷,传卑职有何吩咐?”《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生恐有变,又命人去和坊官等説了,将番役仵作人等叫几名来,帮着办丧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 唐二乱子 也急得跺脚,大駡姓 师 的不是东西,立刻叫人去报了坊官,叫坊官替他办人。”词语解释:坊店 拼音:fāng diàn
店铺。 宋 陆游 《梅雨初晴迓客东郊》诗:“幼妇髻鬟簪早稻,近村坊店卖新醅。”词语解释:坊人 拼音:fāng rén
旧称刻印出售书籍的商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宾白》:“每成一剧,才落毫端,即为坊人攫去;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词语解释:坊中语 拼音:fāng zhōng yǔ
指俚俗之语。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 荆 襄 人呼提为堤, 晋絳 人呼梭为莝, 关中 人呼稻为讨,呼釜为付,皆讹谬所习,亦曰坊中语也。”词语解释:坊刻 拼音:fāng kè
坊间所刻;坊本。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又误取制举文之坊刻评论付之,西土人不别也,尽译之以归。”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 显鹤 病之。”词语解释:坊佐 拼音:fāng zuǒ
街坊;邻居。词语解释:坊局 拼音:fāng jú
詹事府属下的左、右春坊和司经局的合称。 清 钱谦益 《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公之学博而敏,官史局以史事擅长,官坊局以公望倚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后 钱 童 以戊戌, 孙 以辛丑,皆成进士。入翰林,躋坊局,握文衡。”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二》。词语解释:坊子 拼音:fāng zǐ
指窑子,妓院。《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原来这条巷唤做 蝴蝶巷 ,里边有十数家,都是开坊子吃衣饭的。”词语解释:坊正 拼音:fāng zhèng
管理街坊的小吏。 前蜀 牛希济 《妖妄传·张和》:“或言坊正 张和 ,大侠也,幽房闺稚,无不知之。”《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时,太白昼见,民有仰观者,为坊正所拘,立断其腰领。”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一壁厢説与厢长,一壁厢报与坊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岂意其行如鬼蜮,毒甚蜂躉,买嘱坊正,执送官司。”词语解释:坊贾 拼音:fāng jiǎ
旧称书商。 缪荃孙 《〈京本通俗小说〉跋》:“藏书家不甚重之,坊贾又改头换面,轻易名目。”词语解释:坊本 拼音:fāng běn
旧时民间书坊刻印的书籍。区别于官本、书塾本。书坊包括 五代 时的书肆, 北宋 时的书林、书堂, 南宋 时的书铺以及 元 明 清 的书局、书店。坊本最著名的有 北宋 建阳麻沙 书林本, 南宋 临安 睦亲坊、行都坊本。 明 毛晋 《〈齐东野语〉后序》:“向见坊本混二书为一,十失其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渰字,《韵府羣玉》入覃韵,无仄声;《韵府拾遗》入俭韵,今坊本或收入平声,或平上兼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民营的书坊、书肆、书籍铺,分布更广,刻书、卖书成为世业。民营书坊刻印的书,后世称为坊本。”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坊刻书之盛》。词语解释:坊额 拼音:fāng é
街巷门上的匾额。 元 周霆震 《大风发屋雨雹交集》诗:“临江战楼飞,夹巷坊额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 滇 人畜象如中夏畜牛马焉……又有作架於背上,两人对坐宴饮者,遇坊额必膝行而过。”词语解释:坊肆 拼音:fāng sì
犹市肆,商店。多指书坊。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雷司空著述》:“予偶及司空各著,访之 丰城 司空后人及省城坊肆,皆乌有。”词语解释:坊隅 拼音:fāng yú
街头巷曲。《水浒传》第十二回:“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 杨志 ,逕投 开封府 出首。”《水浒传》第六六回:“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更有沉溺利欲之场,毁弃坊隅,节行亏丧者,亦著书鏤板,讥弹 陆 王 ,曰吾以趋时也。”词语解释:坊牌 拼音:fāng pái
牌坊和牌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明日要到 王父母 那里领先婶母举节孝的坊牌银子,顺便交钱粮。”词语解释:坊厢 拼音:fāng xiāng
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因以“坊厢”泛指市街。《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隣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听説这坊厢里有箇 花弧 ,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走路。”词语解释:坊夫 拼音:fāng fū
里坊的杂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寝堂两间,有三殯坑,皆埋旧县令, 潜 命坊夫填之。”词语解释:坊郭 拼音:fāng guō
城郭市街。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人欲使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 禼 初领 河东 漕,时 潞州 已再籍夫,械係坊郭民 王概 等,责夫钱六万三千餘緡,号诉於 禼 。”词语解释:坊间 拼音:fāng jiān
街市上。多指书坊,书店。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坊间有《今古奇观》一书,襍取古事,敷衍成书。”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的流行于复古时代的今日,又何足为奇呢!仅在这三四年中,不知坊间究竟出版了多少部这一类的小说。”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七:“不是普通坊间出售的那种,而是祖传秘制的。”词语解释:坊长 拼音:fāng cháng
坊正。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固邦本·择民之长》:“我朝稽古定制,於天下州县,每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甲,每甲有长,在城谓之坊长,或谓之厢长;在外谓之里长,或谓之社长、保长,十年而一役之。”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坊长、地保如保正。坊图皆有十甲,甲有管首,管首如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