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末字词组
灵均分均适均刑均运均鸿均清均覃均
不均楚灵均年均匀均陶均庠均户均力敌势均
成均齐均调均五均性行淑均廉均曲均声均
平均和均商均叔均厥罪惟均淑均明均 
天均七均大均音均幂平均殚均律均 
国均人均用均击均常均淳均土均 

词语解释:灵均  拼音:líng jūn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词语解释:不均  拼音:bù jūn
不公平;不均匀。《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汉书·文帝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西乡县杨河坝乡党支部正确地领导了互助合作》:“这样就克服了过去支部委员忙闲不均的现象,发挥了支部的组织作用。”
词语解释:成均  拼音:chéng jūn
(1).古之大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礼记·文王世子》:“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郑玄 注:“ 董仲舒 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2).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齿於成均,所以明其长幼;通於博望,所以昭其宾客。” 明 何景明 《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诗:“忆在成均共携手, 泉山 门下相知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莫葆斋》:“ 莫葆斋 晋 , 浙江 仁和 人。少入成均, 法时帆 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
词语解释:平均  拼音:píng jūn
(1).齐一。《礼记·乐记》:“脩身及家,平均天下。”《国语·楚语下》:“ 楚国 之能平均,以能復先王之业者,夫子也。”《史记·滑稽列传》:“天下平均,合为一家。” 明 李贽 《晁错》:“夫 申 商 之术,非不可平均天下。”
(2).均匀,没有轻重或多少之别。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分肉甚平均,父老善之。”《北史·苏绰传》:“然宜令平均,使天下无怨……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徵贫弱,不纵姦巧而困愚拙。” 萧军 《大连丸上》:“‘到 青岛 去--’,我心脏的跳动不平均了。”如:平均发展;平均分摊。
(3).犹平易。指人的品格态度。《北史·皮景和传》:“ 景和 於武职中兼长吏事,又性识平均,故颇有美授。”
(4).按份儿均匀计算。 赵树理 《三里湾》十二:“说起地面来,一个人平均种不到二亩。”
词语解释:天均  拼音:tiān jūn
见“ 天钧 ”。
词语解释:天钧  拼音:tiān jūn
亦作“ 天均 ”。
(1).谓天然均平之理。《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均。”《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南朝 宋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两仪,无害天均。”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章炳麟 《四惑论》:“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
(2).指极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事之成败,犹兵之胜负,固不可以此动我天钧。”
(4).指钧天广乐。神话中的一种天界音乐。 唐 皮日休 《上真观》诗:“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词语解释:国均  拼音:guó jūn
(1).国家政务的权柄。均,同“ 钧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圆盘,引申为权柄。《诗·小雅·节南山》:“ 尹氏 大师,维 周 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毛 传:“均,平。” 陈奂 传疏:“均,《汉书·律历志》《诗》作‘钧’。均、钧同。”《北史·隋纪下·炀帝》:“强臣豪族,咸执国均,朋党比周,以之成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均。”
(2).国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已矣余何叹,輟春哀国均。”
词语解释:分均  拼音:fēn jūn
名分相等。《荀子·王制》:“分均则不偏。”
词语解释:楚灵均  拼音:chǔ líng jūn
即 屈原 。因其为 楚 人,字 灵均 ,故称。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旧称 楚灵均 ,此处殞忠躯。” 五代 齐己 《行路难》诗:“君不见 楚灵均 ,千古沉冤 湘水 滨。”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 班定远 飘零 玉关 ; 楚灵均 憔悴 江 干。”
词语解释:齐均  拼音:qí jūn
平均;整齐均一。《荀子·赋》:“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帝不齐均。”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八》:“隆,与‘降’同。示,本作‘施’,俗音之误也……帝,本作‘常’,字之误也。”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房室齐均,堂庭如一。出此入彼,欲反忘术。”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挺球玉之纯美兮,就巧琢而齐均。”
词语解释:和均  拼音:hé jūn
同“ 和韵 ”。 协调;谐和。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乐正后夔一足》:“和均五声,以通八风。”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挚别而有和均之德,淑顺而有坚贞之力。”
同“ 和韵 ”。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七:“ 东坡 《水龙吟》咏杨花,和均而似原唱; 章质夫 原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词语解释:七均  拼音:qī jūn
古代以七音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为宫音,以律为宫所建立的七种音阶,称为“七均”。《隋书·音乐志中》:“ 译 遂因其所捻琵琶,絃柱相饮为均,推演其声,更立七均。”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三:“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参见“ 七音 ”。
词语解释:七音  拼音:qī yīn
(1).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陆德明 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
(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通志·总序》:“天籟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 明 宋濂 《〈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参阅《通志·七音略》
词语解释:人均  拼音:rén jūn
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天节,自然之乐也。人均,人为之乐也。”
按人平均。《人民日报》1983.11.17:“我国人均耕地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词语解释:适均  拼音:shì jūn
犹均等。 明 卢象昇 《请饬京民二运疏》:“务求调剂适均,勿得偏枯启衅。”《明史·食货志二》:“凡重者轻之,轻者重之,欲使科则适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於一,内外适均而敷於众也。”
词语解释:年均  拼音:nián jūn
一年平均。例如: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2%
词语解释:调均  拼音:diào jūn
(1).随和;和谐。《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陈奇猷 校释:“‘説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於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车摄轡,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词语解释:商均  拼音:shāng jūn
舜 之子。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 尧 有 丹朱 ,而 舜 有 商均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词语解释:大均  拼音:dà jūn
(1).谓平均。《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 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
(2).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 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 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 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词语解释:用均  拼音:yòng jūn
谓所施公平一律。《管子·四时》:“土德实辅四时入出……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 尹知章 注:“土无不载,无不生,故和而用均也。”
词语解释:刑均  拼音:xíng jūn
受到同样的刑罚。《荀子·君子》:“德虽如 舜 ,不免刑均。” 杨倞 注:“均,同也。谓同被其刑也。”
词语解释:匀均  拼音:yún jūn
均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準,自然匀均,此无足奇。”
词语解释:五均  拼音:wǔ jūn
(1).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 孔晁 注:“均,平也。言早暮一价。”
(2). 西汉 末 王莽 新朝 依托《周礼》古五均说,置五均官。《汉书·食货志下》:“﹝ 王莽 ﹞乃下詔曰:‘夫《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其(《乐语》)文云:‘天子取诸侯之土以立五均,则市无二贾,四民常均,彊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贫,则公家有餘,恩及小民矣。’”
五声的韵调。《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於律均兮” 唐 李善 注引《乐叶图徵》:“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均,古“韵”字。
词语解释:叔均  拼音:shū jūn
传说为 后稷 弟弟的儿子,他继承父辈的事业,播种百谷,并开始用牛耕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西周之国 , 姬 姓,食穀,有人方耕,名曰 叔均 。 帝俊 生 后稷 , 稷 降以百穀。 稷 之弟曰 台璽 ,生 叔均 。”又传说为 后稷 的儿子或弟子;或谓 舜 的儿子,即 商均 。参阅 袁珂 《山海经校注》
词语解释:音均  拼音:yīn jūn
同“ 音韵 ”。 《文选·成公绥〈啸赋〉》:“音均不恒,曲无定制。” 李善 注:“均,古韵字也。”《晋书·律历志上》:“若不知律吕之义作乐,音均高下清浊之调,当以何名之?” 章炳麟 《秦献记》:“《诗》有音均则不灭。”
词语解释:击均  拼音:jī jūn
攻击与己势均力敌的敌人。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 威王 曰:‘击均奈何?’ 孙子 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
词语解释:运均  拼音:yùn jūn
见“ 运钧 ”。
词语解释:运钧  拼音:yùn jūn
亦作“ 运均 ”。 陶瓷工人制作陶瓷器时所用的转轮。《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 尹知章 注:“均,陶者之轮也。”《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明 杨慎 《丹铅续录·月表》:“运钧,泥工圆转之器也。”
词语解释:陶均  拼音:táo jūn
见“ 陶钧 ”。
词语解释:陶钧  拼音:táo jūn
亦作“ 陶均 ”。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指治理国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髮,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借指圣王。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指天地造化。《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羣贤,峨峨英雋。” 唐 杜甫 《瞿唐怀古》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於陶钧之上。 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迴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司马光 《和王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7).比喻陶冶、造就。《宋书·文帝纪》:“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鎔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羣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词语解释:性行淑均
性格和善,品行端正
词语解释:厥罪惟均
其罪行是一样的
词语解释:幂平均  拼音:mì píng jūn
设a1,a2,…,an为n个正数,则mr(a1,a2,…,an)=ar1+ar2+…+arnn1r称为这n个正数的r次幂平均。当r=1时,即为算术平均;当r→0时,mr(a)的极限存在,即为几何平均;当r=-1时,即为调和平均。
词语解释:常均  拼音:cháng jūn
(1).指庸常之人。《晋书·文苑传论》:“ 子安 幼标明敏,少蓄清思,怀天地之寥廓,赋辞人之所遗,特构新情,岂常均之所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夫有逸羣之才,必思冲天之据,盖俗之量,则僨常均之下。” 胡三省 注:“常均,犹言平常也。”
(2).犹常法。《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吕向 注:“言人有大功如 管仲 者,则宜在寻常均禁之外。”
平常曲调,一般声韵。《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声悲旧笳,曲美常均。” 李善 注:“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词语解释:鸿均  拼音:hóng jūn
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洪,大也。鸿与洪古字通。 毛萇 《诗传》曰:均,平也。”
词语解释:庠均  拼音:xiáng jūn
古代学校。均,成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闻祖是编纪事实,以广贤关嘉话者,似为闕典。”
词语解释:廉均  拼音:lián jūn
乐声清亮平和。
词语解释:淑均  拼音:shū jūn
善良公正。《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将军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吕向 注:“淑,善;均,平。”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挚刚又淑均,量己所能自苦辛。”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妇人之可贤,有以文慧,有以艺能,淑均不妒,宜其家室而已。”
词语解释:殚均  拼音:dān jūn
谓使极其均平。《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汉 郑玄 注:“ 尧 能殫均刑法以仪民。”
词语解释:淳均  拼音:chún jūn
见“ 淳鉤 ”。
词语解释:淳钩  拼音:chún gōu
亦称“ 淳均 ”。亦称“ 淳钧 ”。 古剑名。《淮南子·览冥训》:“ 区冶 生而淳鉤之剑成。” 高诱 注:“淳鉤,古大鋭剑也。”《淮南子·齐俗训》:“淳均之剑不可爱也,而 欧冶 之巧可贵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淳钧之锋,验於犀兕;宣慈之良,効於明试。”
词语解释:清均  拼音:qīng jūn
犹清韵。 南朝 宋 何承天 《远期篇》:“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词语解释:户均  拼音:hù jūn
每户平均。例如:去年全队户均收入五百元;这个村子全年户均售猪八头多。
词语解释:曲均  拼音:qǔ jūn
犹曲直。《管子·宙合》:“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物至而对形,曲均存矣。” 郭沫若 等集校:“均者平正也,与曲为对。故曲均亦犹曲直耳。”
词语解释:明均  拼音:míng jūn
严明公允。 宋 岳飞 《平荡盗贼功赏札子》:“首领虽众,并就生擒,一无遗类。向非赏罚明均,何以使人尽力如此。”
词语解释:律均  拼音:lǜ jūn
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 韵 ”的古字。《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於律均兮,意建始而思终。”旧注:“律,十二律。” 李善 注:“《乐汁图徵》曰: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词语解释:土均  拼音:tǔ jūn
(1).古代官名。《周礼·地官·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
(2).按土地质量以确定其等差。《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词语解释:覃均  拼音:qín jūn
广被均匀。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矧兹时雨降,远邇皆覃均。”
词语解释:力敌势均  拼音:lì dí shì jūn
同“ 力均势敌 ”。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扬州 根本所係,不可假人。”《周书·武帝纪论》:“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
词语解释:声均  拼音:shēng jūn
见“ 声韵 ”。
词语解释:声韵  拼音:shēng yùn
亦作“ 声韵 ”。亦作“ 声均 ”。
(1).指乐调。《三国志·魏志·杜夔传》:“ 夔 令 玉 铸铜鐘,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晋书·律历志上》:“考以正律,皆不相应;吹其声均,多不谐合。”《晋书·乐志上》:“ 泰始 九年,光禄大夫 荀勗 始作古尺,以调声韵。” 唐 杜牧 《今皇帝陛下一诏徵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 宋 张先 《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 元 彭芳远 《满江红·闻笛》词:“ 江 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
(2).指诗文的韵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然两韵輒易,则声韵微躁;百句不迁,则唇吻告劳。”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楶 质夫 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 东坡 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 明 李东阳 《孔氏四子字说》:“ 陈白沙 诗极有声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曰‘声依永’,言声韵之贵悠长也。” 吴庚舜 《浅谈李贺》:“ 李贺 的作品,声韵和谐。”
(3).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南齐书·文学传·陆厥》:“ 汝南 周顒 ,善识声韵。”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昙迁》:“﹝ 曇迁 ﹞常布施题经,巧於转读,有无穷声韵。”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时 王融 、 刘绘 、 范云 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识字之初,苦於形体之辨别,声韵之异同,惟恃记问。”按,我国 南朝 时文士受转读佛经之启发,创为四声之说,在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上都有影响。参阅 陈寅恪 《四声三问》
(4).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杨发》:“﹝ 发 ﹞工诗,亦当时声韵之伟者。”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自余束髮受书,即酷嗜声韵之学,间有拟作,輙稚钝弗能工。”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自壹郁无与语,时假声均以寄悲愤。”
(5).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歷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毅,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咏玫瑰花》词:“拂晓 谢娘 帘阁畔,忽逗卖花声韵。”
(6).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佩袋》:“凡大朝会时,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间,声韵甚美。” 清 陈维崧 《玉烛新·咏烛》词:“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釵声韵。”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大街两旁的树在凉风儿里摇动着叶儿,沙沙的有些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