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遗址余址原址金牛山遗址丰墙峭址定址周口店遗址玄址
旧址山址贯址阳址校址林西遗址灵址盘龙城遗址
基址交址会址颓址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寻址城子崖遗址 
故址居址阶址颓垣废址住址新址地址 
废址丕址选址半坡遗址界址商代城墙遗址坏址 

词语解释:遗址  拼音:yí zhǐ
亦作“ 遗阯 ”。 指年久被毁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今臺无遗址,沟池已平。” 唐 刘禹锡 《山阳城赋》序:“ 山阳 故城,遗址数雉,四百之运,终於此墟。”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旧池堙犹窳,遗址岿不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京师 广安门 内 慈仁寺 ,乃古 双松寺 遗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北磨石岔 一条小溪旁边,有一座茅棚的遗址。”
词语解释:旧址  拼音:jiù zhǐ
旧时的地址;原址;从前某个组织(机构)或某个建筑的地址
词语解释:基址  拼音:jī zhǐ
见“ 基趾 ”。
词语解释:基趾  拼音:jī zhǐ
亦作“ 基阯 ”。亦作“ 基址 ”。
(1).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 ……议远邇,略基趾,具餱粮,度有司,事三旬而成。” 杜预 注:“趾,城足。” 唐 元稹 《古社》诗:“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旧闻其子 择言 ( 蔡择言 )亲道之。后见诸郡兵火之后,瓦砾堆积,不能尽去,因葺以为基址者甚多,因悟 蔡氏 所见。”
(2).指一地之范围。《宋书·州郡志二》:“ 宋武帝 欲开拓 河 南,绥定 豫 土。九年,割 扬州 大江以西, 大雷 以北,悉属 豫州 , 豫 基址因此而立。”
(3).喻事业的根基、根本。《后汉书·仲长统传》:“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趾。” 唐 韩愈 《寄卢仝》诗:“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貽厥无基阯?” 杜笃生 《新湖南》:“是故国家之土地,乃人民根着之基址也,非政府之私产也。”
词语解释:故址  拼音:gù zhǐ
亦作“ 故阯 ”。旧址;遗址。《北史·刘芳传》:“宫闕府寺,僉復故址。”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旧祠故址,废莫能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明 首善书院为 邹南皋 、 冯少墟 二先生讲学之所,在 大时雍坊 宣武门 内,天主堂即其故阯。”
词语解释:废址  拼音:fèi zhǐ
已荒废的故址。 清 邵长蘅 《夜游孤山记》:“ 宋 贾似道 后乐园 废址,在今 葛岭 。”
词语解释:余址  拼音:yú zhǐ
残留的基址;遗址。《文选·潘岳〈西征赋〉》:“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餘址。” 吕延济 注:“ 豫章观 其高百寻,至今倾坏,只有数仞餘址也。”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词语解释:山址  拼音:shān zhǐ
见“ 山趾 ”。
词语解释:山趾  拼音:shān zhǐ
亦作“ 山址 ”。 山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 元 邓牧 《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 ,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词语解释:交址  拼音:jiāo zhǐ
见“ 交趾 ”。
词语解释:交趾  拼音:jiāo zhǐ
亦作“ 交阯 ”。 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 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 、 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 东汉 末改为 交州 。 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 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 。《礼记·王制》:“南方曰蛮, 雕题 、 交趾 。”《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鬱林 、 合浦 、 交阯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郡 。” 宋 赵汝适 《诸蕃志·交趾国》:“ 交趾 ,古 交州 ,东南薄海,接 占城 ,西通 白衣蛮 ,北抵 钦州 ,歷代置守不絶。”
词语解释:居址  拼音:jū zhǐ
住址
词语解释:丕址  拼音:pī zhǐ
犹丕基。 宋 蔡襄 《亲祀南郊诗》:“拥格纯禧,益厚丕址。”
词语解释:原址  拼音:yuán zhǐ
原来的地址。
词语解释:贯址  拼音:guàn zhǐ
籍贯。 明 张居正 《进职官书屏疏》:“顾人主尊居九重,坐运四海,於臣下之姓名、贯址尚不能知,又安得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乎?”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二折:“它问我那弹琴的姑姑,是何处人氏,几岁在此出家,这等聪明!我对它説师父的贯址来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年岁贯址之下,有职者序履歷,吏序参充,僧道序簪剃。”
词语解释:会址  拼音:huì zhǐ
协会或学会的地址
召开会议的地址
词语解释:阶址  拼音:jiē zhǐ
台阶的基址。亦借指台阶。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猛覷了那容姿,不觉的下阶址,下场头少不的跟官长厅前死。”
词语解释:选址  拼音:xuǎn zhǐ
选择地址。《光明日报》1988.7.28:“新建一个报刊亭,从选址开始,要经过市政管委会,规划局联系施工,公共交通批占地,还要通过煤气、自来水等部门,才能办执照。”
词语解释:金牛山遗址  拼音:jīn niú shān yí zhǐ
1974年在辽宁省营口金牛山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分上下两层上层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层为旧石器时期初期晚一阶段。1984年发现较完整的人类化石,命名为“金牛山人”
词语解释:阳址  拼音:yáng zhǐ
同“阳阯”。
南郊。
词语解释:阳阯  拼音:yáng zhǐ
南郊。 唐 张说 《大唐封祀坛颂》:“累封疆於高冈,筑泰坛於阳阯。”按,泰坛为祭天之处,在南郊。
词语解释:颓址
颓基。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径北原以东騖,陟 李 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頽址於榛荒。”
词语解释:颓垣废址
犹言颓垣废井。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今其江山虽在,而頽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愴。”
词语解释:半坡遗址  拼音:bàn pō yí zhǐ
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在 西安 东郊 半坡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3-1957年进行了五次发掘。遗址略呈椭圆形,北端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为居住区,其东北边有制造陶器的窑场。窑场、墓地和居住区之间有一大壕沟。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可能为记事记数的文字。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
词语解释:丰墙峭址  拼音:fēng qiáng qiào zhǐ
墙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阯,同“ 址 ”。 汉 扬雄 《太玄·大》:“次八,丰墙峭阯,三岁不筑,崩。” 范望 注:“墙大基峻,若不终岁加之版筑,故有崩坠之忧。”参见“ 丰墙墝下 ”。
词语解释:丰墙硗下
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丰墙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坏必先矣。”
词语解释:校址  拼音:xiào zhǐ
学校的所在地。如:武汉大学的校址在 武汉市 珞珈山 下 东湖 畔。
词语解释: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拼音:bā yī nán chāng qǐ yì zǒng zhǐ huī bù jiù zhǐ
在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洗马池。原为江西大旅社,是一座五层楼的洋房。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设此。1957年在此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解释:住址  拼音:zhù zhǐ
居住的地址,指城镇、乡村、街道的名称和门牌号数。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而我失其住址,无法回复。”
词语解释:界址  拼音:jiè zhǐ
土地分界之处。 元 袁桷 《松林行》:“阴阴松林八百里,相传昔日为界址。” 沙汀 《记贺龙》七:“为世仇,为正月里赛灯,为水,为界址,经常都是引起械斗的导火线。”
词语解释:定址  拼音:dìng zhǐ
①把建筑工程的位置设在(某地):轿车总装厂~武汉。②固定的住址:他成年东跑西颠,没有个~。
词语解释:林西遗址  拼音:lín xī yí zhǐ
内蒙古 林西 锅撑子山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 辽宁 西拉木伦河 一带,既有水草,又有耕地,农、牧业同时被经营着。 林西 遗址是这种经济的典型。”
词语解释:寻址  拼音:xún zhǐ
寻找地址
把信息存入记忆库或存储装置内
词语解释:新址  拼音:xīn zhǐ
新的地址。如:本店将于下月一日起迁至 东大街 十号新址营业。
词语解释:商代城墙遗址  拼音:shāng dài chéng qiáng yí zhǐ
在 河南省 郑州市 。城垣周长七公里,用土分层夯筑。城墙剖面为梯形,底面一般宽二十米,高约九米,部分城墙被掩埋在现今的地面之下。环城发现十一个缺口,某些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城墙附近有大量的 商 代文化遗址。西墙外 杜岭 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南墙、北墙外各发现一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 郑州 市内曾发现 商 代早期的房基、地窖、壕沟、水井、墓葬及雕刻字骨和陶文符号。
词语解释:周口店遗址  拼音:zhōu kǒu diàn yí zhǐ
中国 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周口店 的 龙骨山 ,在 北京市 西南约48公里,1927年开始发掘,是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曾陆续发现许多人类化石、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 中国 原始社会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解放后在该处建立展览室。
词语解释:灵址  拼音:líng zhǐ
对坛基的美称。《文选·潘岳〈藉田赋〉》:“结崇基之灵址兮,启四涂之广阼。” 刘良 注:“址,坛之基也。”
词语解释:城子崖遗址  拼音:chéng zǐ yá yí zhǐ
中国 黄河 下游以新石器时代 山东 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 山东省 章丘县 龙山镇 以东 城子崖 的台地上。1928年发现,1930——1931年两次进行发掘,编有考古报告集《城子崖》。遗址上层为 东周 时代遗存,下层是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该遗址对认识和研究 中国 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解释:地址  拼音:dì zhǐ
个人居住或通信地点;团体所在或通信地点。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余综诸説与地址印证。盖 广福寺 之南, 响闸 之西, 越桥 之北, 海潮寺 之东,地名 煤厰 , 文正 故第当在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我﹞只得要了几种书来,拣定了,也写了地址,叫他送去取价。”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食堂地址是借在村十字路口南边,富裕中农 孙有 家的旧车院里。”
词语解释:坏址  拼音:huài zhǐ
犹废址。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之二:“昔尝游乎废墟坏址,问故老而求其衰替之由。”
词语解释:玄址  拼音:xuán zhǐ
亦作“ 玄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文选·张衡〈西京赋〉》:“迺有 昆明 灵沼 ,黑水玄阯。” 李善 注:“黑水玄阯,谓 昆明 灵沼 之水沚也,水色黑,故曰玄阯也。” 晋 陆机 《七徵》:“於是登渐臺,理俊音,镜玄沚,望长林。”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诗:“清臺映罗叶,玄沚控 瑶池 。”
词语解释:盘龙城遗址  拼音:pán lóng chéng yí zhǐ
商 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 湖北省 黄陂县 叶店 。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城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城内东北隅,有大片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的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散水等,具有宫城性质。城的四周皆有 商 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其内涵基本为 二里岗 上层文化因素,属 商 文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