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圮下圮毁圮坼圮阙圮泐圮隔圮缺 
圮族圮地圮坏圮溺圮滞圮纽  
圮废圮剥圮倾圮裂圮垝圮绝  

词语解释:圮下  拼音:pǐ xià
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洼。《六韬·战车》:“圮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
词语解释:圮族  拼音:pǐ zú
(1).毁害族类。《汉书·傅喜传》:“ 傅太后 又自詔丞相御史曰:‘ 高武侯 喜 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 丹 同心背畔,放命圮族。’”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放弃教令,毁其族类。”《梁书·武帝纪上》:“公威同夏日,志清姦宄,放命圮族,刑兹罔赦。”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朝请郎 吴处厚 向以不逞之心,怀苟得之计,挤陷劳旧,贬死遐陬,圮族误朝,凶慝甚大,身逃显戮,没有餘辜。”参见“ 圮 ”。
(2).指衰败的旧家族。 宋 邵雍 《与人话旧》诗:“圮族綺紈故,朱门车马新。”
词语解释:圮废  拼音:pǐ fèi
毁弃;荒废。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之胶庠,不闻絃歌,而室庐圮废,生徒衰少。”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曲江 , 开元 天宝 中旁有殿宇, 安 史 乱后尽圮废。” 明 李东阳 《新修平阳府城记》:“ 平阳城 ,国朝 洪武 三年都督 冯公 某所建也,歷百有餘年,日益圮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寧夏城 北二里许,有 海宝塔 ,古道场也,圮废久矣。”
词语解释:圮毁  拼音:pǐ huǐ
坍塌毁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重阁累榭,层臺洞户。旌召高僧,式昭 景福 ;然虽圮毁,尚曰奇工。”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累圣已来,深惩覆辙, 驪宫 圮毁,永絶修营。”
词语解释:圮地  拼音:pǐ dì
指难于通行的地方。《孙子·九变》:“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孙子·九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词语解释:圮剥  拼音:pǐ bāo
(1).毁伤。《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 晋国 之难,祸起於 丽 。惟家之索,牝鸡之晨。专权擅爱,显己蔽人。陵长閒旧,圮剥至亲。”《陈书·高祖纪下》:“ 梁氏 以圮剥荐臻,歷运在极,钦若天应,以命于 霸先 。”
(2).毁坏剥蚀。 明 李东阳 《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三十八年,復南巡,见 明太祖 陵圮剥,詔依 周 封 杞 宋 例,授 明 裔一官,俾世守弗替。”
词语解释:圮坼  拼音:pǐ chè
犹圮裂。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自中州圮坼,上国崩离, 魏氏 忘其宝图, 齐 人弄其神器。”
词语解释:圮坏  拼音:pǐ huài
毁坏;废弛;坍塌。《魏书·礼志三》:“于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心,使情礼俱损,丧纪圮坏者,深可痛恨。”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其餘,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復其故常。”《明史·循吏传·王源》:“城东有 广济桥 ,岁久半圮坏, 源 歛民万金重筑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 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词语解释:圮倾  拼音:pǐ qīng
坍塌,倾颓。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祭禹陵》:“顾瞻殿宇圮倾,礼器缺略,人役寥寥,荒凉增嘆。”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七:“昨者故人过,见我墻圮倾,貽貲俾脩葺,渐喜燕雀鸣。”
词语解释:圮阙  拼音:pǐ quē
见“ 圮缺 ”。
词语解释:圮缺  拼音:pǐ quē
亦作“圯闕”。 倾毁,残缺。 宋 苏辙 《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 宋 叶适 《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
词语解释:圮溺  拼音:pǐ nì
淹毁。《宋史·钱暄传》:“ 台 城恶地下,秋潦暴集,輒圮溺,人多即山为居。”
词语解释:圮裂  拼音:pǐ liè
破碎;分裂。《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慟,肝心圮裂。”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伏惟大 晋 应符御世,运无常通,时有屯蹇,神州丘墟,三方圮裂。”《魏书·李苗传》:“昔 晋 室数否,华戎鼎沸,三 燕 两 秦 ,咆勃中夏,九服分崩,五方圮裂。” 唐 元稹 《蛒蜂》诗序:“中手足輒断落,及心胷则圮裂。”
词语解释:圮泐  拼音:pǐ lè
毁坏开裂。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歷年踰百,则榱頽柱蠹,瓦飘甓毁,门牡飞亡,阶石圮泐。”
词语解释:圮滞  拼音:pǐ zhì
壅塞。《晋书·刑法志》:“大人革命,不得不荡其秽匿,通其圮滞。”
词语解释:圮垝  拼音:pǐ guǐ
犹坍毁。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 元 以视学涖止斯土,展省祠墓,圮陒实甚。宰木不捍于樵采,惊沙坐见其飞积。”
词语解释:圮隔  拼音:pǐ gé
隔绝。《周书·武帝纪下》:“昔天厌水运,龙战於野,两京圮隔,四纪於兹。”
词语解释:圮纽  拼音:pǐ niǔ
谓不能维系。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况天网弗禁,皇纲圮纽,侯民非復 汉 萌,尺土非復 汉 有。故皇父创迹於前,陛下光美於后。”
词语解释:圮绝  拼音:pǐ jué
(1).毁灭;断绝,隔绝。 汉 班固 《幽通赋》:“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絶而罔阶。”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微言圮絶,来者曷闻?”《后汉书·袁绍传上》:“ 操 见 授 谓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絶,不图今日乃相得也。’”
(2).谓哀痛欲绝。《魏书·礼志三》:“‘何图一旦祸酷奄钟,独见公卿,言及丧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 丕 对曰:‘伏奉明詔,羣情圮絶。’”
词语解释:圮缺  拼音:pǐ quē
亦作“圯闕”。 倾毁,残缺。 宋 苏辙 《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 宋 叶适 《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