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苑囿花囿墟囿诗囿词囿上囿局囿玄囿
园囿郊囿区囿九囿逸囿中囿籞囿 
灵囿禁囿辨囿具囿鹿囿俗囿罗囿 
文囿林囿自囿别囿辩囿射囿渊囿 
书囿野囿繁囿蛇渊囿儒囿学囿场囿 

词语解释:苑囿  拼音:yuàn yòu
(1).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园林。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桀 紂 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侈宫室,广苑囿,穷五采之变,极饰材之工。”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清 唐甄 《潜书·善游》:“臺榭太高,则不安;苑囿太旷,则不周。”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故虚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2).常握,驾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
(3).包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4).谓博览。《梁书·裴子野传》:“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苑囿经籍,游息文艺。”
词语解释:园囿  拼音:yuán yòu
(1).周以围墙,布置亭榭石木,间或畜有鸟兽的皇家花园。《孟子·滕文公下》:“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荀子·成相》:“大其园囿,高其臺。”
(2).泛指庭园,花园。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郑振铎 《埃娥》:“那末美的天气,我们俩到园囿里去走走吗?”
词语解释:灵囿  拼音:líng yòu
(1). 周文王 苑囿名。《诗·大雅·灵台》:“王在 灵囿 ,麀鹿攸伏。” 毛 传:“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囿,言灵道行於囿也。”《后汉书·班固传下》:“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 梁騶 ,义合乎 灵囿 。” 李贤 注:“此言鱼兽各得其所,如 文王 之 灵囿 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臣闻设苑以资观游……有国者所不废也。然而 灵囿 之咏,独归 周文 。”
(2).泛指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 三国 吴 韦昭 《从历数》诗:“凤凰栖 灵囿 ,神龟游沼池。” 南朝 梁 陆云公 《御讲般若经序》:“归倾宫之美女,共 灵囿 於庶人。” 侯仁之 《历史上的北京城》:“因为当时曾经在这里养过一些珍禽异兽,所以又叫做‘灵囿’,是皇家动物园的意思。”
(3).对苑囿的美称。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 灵囿 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4).指仙界的苑囿。《云笈七籤》卷九八:“琳瑯敷灵囿,华生结琼瑶。”
(5).比喻精粹汇集之所。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苟抽秘思,骋妍词,斯焉採摭,靡能尽者,抑亦文章之灵囿已。”
词语解释:文囿  拼音:wén yòu
(1).文章园地。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余监抚餘閒,居多暇日,歷观文囿,泛览辞林。”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又以家传素业,弋书林而骋志;少奉庭训,践文囿以渔魂。”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博载籍之渊粹兮,骋俊力於文囿。”
(2).指文学之士。《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吕延济 注:“文囿,谓文学之士。”
词语解释:书囿  拼音:shū yòu
犹言文章园地。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清襟胜託书囿文林,凡自洪荒,终乎 幽 厉 。”
词语解释:花囿  拼音:huā yòu
花圃。 唐 王勃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山南花囿,涧北松林。”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农场、林圃、花囿……徧于高山絶岛间。”
词语解释:郊囿  拼音:jiāo yòu
城外蓄养鸟兽的园囿。 明 宋濂 《赠刘俊民先辈》诗:“黄鬚年少儿,执矢列先后,一发巧中肋,驩声溢郊囿。”
词语解释:禁囿  拼音:jìn yòu
帝王的园林。《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 宜春下苑 、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 汉 马融 《广成颂》:“车弊田罢,旋入禁囿,栖迟乎昭明之观,休息乎高光之榭。”
词语解释:林囿  拼音:lín yòu
(1).林园。 三国 魏 曹植 《龙见贺表》:“圣德至理,以致嘉瑞。将栖凤於林囿,豢龙於陂池,为百姓旦夕之所观。”
(2).比喻人物聚集的地方。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士则别有士之渊藪者,儒则别有儒之林囿者,昧王霸之殊统,文质之异尚。”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词语解释:野囿  拼音:yě yòu
周 代王城郊外“野”地之苑囿。《周礼·地官·委人》:“凡疏材,共野委,兵器,与其野囿财用。” 郑玄 注:“野囿之财用者,苑囿藩罗之材。” 孙诒让 正义:“六遂之外,亦有苑囿为田猎之所,对囿人所掌郊内之囿言之,谓之野囿。”
词语解释:墟囿  拼音:xū yòu
村落园囿。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
词语解释:区囿  拼音:qū yòu
界限,范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条流殊述,若有区囿。”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诗:“区囿三百里,常闻駟马来。”
词语解释:辨囿  拼音:biàn yòu
辩士组成的圈子,言论界。辨,通“ 辩 ”。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参见“ 辩囿 ”。
词语解释:辩囿  拼音:biàn yòu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词语解释:自囿  拼音:zì yòu
自己束缚自己。 清 谭嗣同 《石菊影庐笔识·思篇十七》:“鳶飞鱼跃,《中庸》所以察上下,於以见大道为公,无容以自私者自囿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逮乎 法 衅告平之后,士大夫多谈洋务矣,而拘迂自囿之辈,亦颇欲驰域外之观,此风气之变革,亦强弱之转机。”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人的评论以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
词语解释:繁囿  拼音:fán yòu
繁茂的园囿。 晋 谢混 《游西池》诗:“惠风荡繁囿,白雪屯曾阿。”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东风扇繁囿,羣芳粲朱紫。”
词语解释:诗囿  拼音:shī yòu
诗的园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词语解释:九囿  拼音:jiǔ yòu
上古指组成陆地的九个大区域。后被称为九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昔在 唐尧 ,洪水滔天, 鯀 功无成,圣 禹 嗣兴,导 江 疏 河 ,百川蠲脩,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 明 杨慎 《升庵经说·九丘八索》:“九囿,取育草木为义,即后世所谓九州也。”
词语解释:具囿  拼音:jù yòu
亦称“ 具圃 ”。 古代苑囿名,在今 陕西 凤翔县 附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 之有 原圃 ,犹 秦 之有 具囿 也。”《淮南子·墬形训》“ 秦 之 阳紆 ” 汉 高诱 注:“一名 具圃 。”参阅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原圃具囿》
词语解释:别囿  拼音:bié yòu
别苑。《西京杂记》卷三:“ 广陵王 胥 有勇力,常於别囿学格熊。”
词语解释:蛇渊囿  拼音:shé yuān yòu
春秋 鲁 囿名。在今 山东省 肥城县 南。《春秋·定公十三年》:“夏,筑 蛇渊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 蛇水 又西南逕 铸城 西,《左传》所谓 蛇渊囿 也。故 京相璠 曰:今 济 北有 蛇丘城 ,城下有水, 鲁 囿也。”
词语解释:词囿  拼音:cí yòu
犹词苑。 清 朱彝尊 《题颜习勋写照》诗:“吟伴皆 鲍 谢 ,丽泽拟 王 贡 ;手筑诗垒严,目邈词囿空。”参见“ 词苑 ”。
词语解释:词苑  拼音:cí yuàn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朕以亡事弃日,閲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悽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
(2).词坛。 明 高启 《春日怀十友诗·杨署令基》:“词苑擅高步,早岁许追随。” 清 杜岕 《同莘翁夜话》诗之一:“努力植词苑,藻火燁綺紈。”
(3).翰林院的别称。 元 王士熙 《次霍状元接驾韵》:“词苑恩波供染翰,秋风岁岁候鸣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果以科第为足贵,则 誥 固已领袖南宫,飞翔词苑矣。”
词语解释:逸囿  拼音:yì yòu
谓禽兽奔跑于苑囿。《楚辞·刘向〈九叹·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注:“言麒麟奔窜於九皋之中,熊羆逸踊於君之苑也。以言斥远仁德之士,而养贪残之人也。逸,一作溢。注云:满溢君之苑。”
词语解释:鹿囿  拼音:lù yòu
饲养鹿的园囿。《左传·成公十八年》:“筑鹿囿。”《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南朝 梁 陆倕 《思田赋》:“瞻鹿囿而窃高,仰疆臺而慕义。”
词语解释:辩囿  拼音:biàn yòu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词语解释:儒囿  拼音:rú yòu
犹儒林。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气高琼岳,心虚谷神。括羽儒囿,舟舆席珍。”详“ 儒林 ”。
词语解释:儒林  拼音:rú lín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儒林列传》。 张守节 正义引 姚承 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颜师古 注:“儒林, 贡 、 薛 、 韦 、 匡 之辈。”《后汉书·儒林传序》:“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孔丛子·执节》:“寡人闻 孔子 之世,自 正考甫 以来,儒林相继。”
(2).泛指儒生、读书人。《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祚”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 王闿运 《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旧唐书·韩愈传》:“而 独孤及 、 梁肃 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宋 苏轼 《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侍郎有《籜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
(4).指儒家著作。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復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5).指儒家经学。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 高燮 《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
(6).指学官。《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 谢蘥 命为儒林,不就。”
词语解释:上囿  拼音:shàng yòu
天子游猎的园林。 汉 班固 《西都赋》:“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泽,陂池连乎 蜀 汉 ,繚以围墙,四百餘里。”
词语解释:中囿  拼音:zhōng yòu
苑囿之中。《石鼓文·壬鼓》:“寓逢中囿,孔庶麀鹿。”《文选·班固〈东都赋〉》:“遂集乎中囿,陈师按屯。” 张铣 注:“中囿,苑中也。”
词语解释:俗囿  拼音:sú yòu
世俗的局限。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然,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强,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于俗囿者也。”
词语解释:射囿  拼音:shè yòu
犹射圃。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园囿》:“射囿,走马廊,流杯池,山洞,堂宇宏丽。”
词语解释:学囿  拼音:xué yòu
指学术领域。 唐 黄滔 《与沉侍御启》:“ 郑 门若市, 季 诺如金,为学囿之芝兰,作词林之杞梓。”
词语解释:局囿  拼音:jú yòu
局限,限制。 华罗庚 《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超越成规,不为前人的结论所局囿。”
词语解释:籞囿  拼音:yù yòu
古代帝王的禁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此外有夫人李、佛手柑、菩提果,皆籞囿中佳植也。”
词语解释:罗囿  拼音:luó yòu
传说中的天苑,神话中的园林。《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排帝宫与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 王逸 注:“罗囿,天苑。”
词语解释:渊囿  拼音:yuān yòu
比喻深奥隐密,事物荟萃的地方。《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修文则财衍,行武则士要;为政则化上,篡逆则难诛;进攻则百剋,退守则有餘:斯固帝王之渊囿,而守国之利器也。”
词语解释:场囿  拼音:chǎng yòu
犹场圃。借指事物萃集之处。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抗思乎文藻之场囿,容与乎道术之疆畔。”
词语解释:玄囿  拼音:xuán yòu
仙人的园囿。 唐 张仲素 《穆天子宴瑶池赋》:“絳宫玄囿,异故乡之楼臺;凤舞鸞歌,胜至乐之《韶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