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图画图书府图功图记图样图工图画纸图片
图书图牒图全图谍图书馆图载图德图示
图史图绘图轴图子图鉴图表图墓图理
图经图任图利图国图说图谱图害图穷匕首见
图籍图回图录图书室图版图忏图论图板
图南图障图箓图文图卷图们江图案图穷匕见
图形图报图度图谋图典图乙图文并茂图堡
图写图治图谶图本图景图钉图议图式
图像图象图穷图法图南翼图馆图白忒图囊
图王图志图存图识图册图赞图画文字图纬

词语解释:图画  拼音: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词语解释:图书  拼音: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词语解释:河图洛书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亦作“ 河图雒书 ”。 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及《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 河 , 黄河 。 洛 , 洛水 。据 汉 儒 孔安国 、 刘歆 等解说: 伏羲 时有龙马出于 黄河 ,马背有旋毛如星点,称作龙图。 伏羲 取法以画八卦生蓍法。 夏禹 治水时有神龟出于 洛水 ,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 禹 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见《书·顾命》《洪范》之 孔 传、《汉书·五行志上》。古代认为出现“河图洛书”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祥瑞。《汉书·翟义传》:“河图雒书远自 昆仑 ,出於 重壄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 清 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图经、地志。 清 黄宗羲 《万公择墓志铭》:“河图洛书,先儒多有辨其非者;余以为即今之图经、地理志也。”按,今人 韩永贤 以为河图洛书是上古游牧时期的气象图和方位图。见《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词语解释:图谶  拼音:tú chèn
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徵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 秦 ,盛于 东汉 。《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讖、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图讖説 光武 云:‘ 刘 氏復起, 李 氏为辅。’” 李贤 注:“图,河图也;讖,符命之徵验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光武苻坚》:“ 苻坚 禁图讖之学,尚书郎 王佩 读讖, 坚 杀之,学讖者遂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古来帝王姓氏上应图讖,如 汉 号卯金, 晋 称典午,以及 刘秀 、 李渊 之先兆,大抵皆事后附会之説。”参见“ 讖纬 ”。
词语解释:图史  拼音:tú shǐ
图书和史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旧唐书·宋璟传》:“且 苍梧 之野, 驪山 之徒,善恶分区,图史所载。” 清 吴伟业 《赠钱臣扆》诗:“花萼一楼图史遍,竹梧三径管絃新。”
词语解释:图经  拼音:tú jīng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词语解释:图籍  拼音:tú jí
(1).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鲍彪 注:“土地之图,人民金穀之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上顾 俶 曰:‘朕固不欲尔,盖跋扈之恶势不可已,卿能自惜一方,以图籍归朝,不血于刃乃为嘉也。’”
(2).借指国家政权。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是 白 ( 白起 )、 项 ( 项羽 )之胤胄乎?”
(3).文籍图书。《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新唐书·魏徵传》:“ 徵 奏引诸儒校集祕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郭沫若 《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
词语解释:图南  拼音:tú nán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 明 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陈去病 《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词语解释:图形  拼音:tú xíng
(1).画像,图绘形象。《宋书·礼志四》:“自 汉 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新唐书·方技传·张果》:“有詔图形集贤院,恳辞还山,詔可。”
(2).图样。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形状。参见“ 图样 ”。
(3).几何图形的简称。
词语解释:图样  拼音:tú yàng
(1).为制造或建筑作依据而绘制的图形。《北史·宇文恺传》:“ 愷 博考羣籍,为明堂图样奏之。”《红楼梦》第四二回:“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緻图样。”
(2).指绘制图样。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姚玉调 , 苏州 人,工小楷,精於医。子 蔚池 ,有异才,善图样,平地顽石,搆製天然。”
(3).地图。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公子先进这十五座连城图样,小官将去,可也显的公子不失信与 赵公 也。” 雁翼 《写在宝成路上》:“他们依仗着人民的信任,寻找着秘密,把险山恶水的缩影绘进彩色的图样。”
词语解释:图写  拼音:tú xiě
图物写貌,绘画。《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慰抚 北狄 ,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餘卷,悉封奏上。”《陈书·顾野王传》:“ 野王 又好丹青,善图写。”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图写浑忘之。”
词语解释:图像  拼音:tú xiàng
同“ 图象 ”。 晋 傅咸 《卞和画像赋》:“既铭勒於鐘鼎,又图像於丹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
词语解释:图王  拼音:tú wáng
图谋王业。 宋 苏轼 《白帝庙》诗:“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词语解释:图书府  拼音:tú shū fǔ
(1).国家藏书的地方。《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2). 宋 借指秘书监。《宋史·杨徽之传》:“ 咸平 初,加礼部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职,改兵部,仍兼祕书监。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性也。’”
词语解释:图牒  拼音:tú dié
亦作“ 图谍 ”。
(1).图籍表册。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道至深微,不可独议。郎中 刘洪 密於用筭,故臣表上 洪 ,与共参思图牒。” 唐 白居易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若其官邑之省置,风物之有亡,田赋之上下,盖存乎图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2).犹谱牒。 明 宋濂 《张氏谱图序》:“其迁 江阴 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3).指图谶。《北齐书·文宣帝纪》:“图谍潜藴,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 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词语解释:图绘  拼音:tú huì
(1).图画。《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益》:“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图绘。” 宋 孔平仲 《曹亭独登》诗:“白云依山起,点缀若图绘。”
(2).指地图或绘制地图。 严复 《救亡决论》:“即如行军必先知地,知地必资图绘,图绘必审测量。”
词语解释:图任  拼音:tú rèn
犹谋任。《书·盘庚上》:“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孔 传:“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 宋 秦观 《国论》:“图任元老,眷礼名儒。”
词语解释:图回  拼音:tú huí
(1).图谋运转。《荀子·儒效》:“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图回天下於掌上而辩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 王先谦 集解:“图,谋也。回,转也。言图谋运转天下之事,如在掌上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 亮 ( 诸葛亮 )乃以 管 乐 自许,宜其志虑之所图回,功业之所成就,止於区区一 蜀 耳。”
(2).犹营运。经营转运。 宋 范仲淹 《奏为陕西四路入中粮草及支移二税》:“如能依此减省,入中万数,及图回财用,不至亏误,即加奬擢。”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五:“禁富人豪家,碾磑芦苇茭荷陂塘,壅碍上流,而倣 钱 氏遗法,收图回之利,养撩清之卒,更番迭役以浚之。”
词语解释:图障  拼音:tú zhàng
指绘有图画的屏风,软障。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李益 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敕下后,人置被袋,例以图障、酒器、钱绢实其中,逢花即饮。” 宋 张先 《河满子》词:“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 瀟 湘 。”
词语解释:图报  拼音:tú bào
(1).谋求报答。 南朝 宋 颜延之 《谢子竣封建城侯表》:“恩往惧积,非臣髦蔽,所任图报,岂 竣 庸薄,所能奉服。”《红楼梦》第三回:“因向蒙教训之恩……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2).谓图谋报复。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夫 子胥 之入 吴 也,图报其父兄之讎而已矣。”
词语解释:图治  拼音:tú zhì
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抑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清史稿·颖毅亲王传》:“图治在人。”
词语解释:图象  拼音:tú xiàng
(1).画像;描绘。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如无形,不得为之图象。”《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为 雄 立碑,图象其形焉。”
(2).画成的人物形象;肖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故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蔡元培 《美术的起原》:“由静的美术,过渡到动的美术,是舞蹈,可算是活动的图象。”
词语解释:图志  拼音:tú zhì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县图志》、 清 魏源 有《海国图志》。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歷,现在检閲图志,先与督抚臣在省互相讲求。”
同“ 图志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海州 东海县 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 黄儿墓 。”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 门山 之公署,旧有 三老堂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词语解释:图功  拼音:tú gōng
图谋建立功业。 唐 白居易 《赠写真者》诗:“迢递 麒麟阁 ,图功未有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任人不任法者,法既敝,虽圣智犹不足以图功。”
词语解释:图全  拼音:tú quán
图谋保全自身。《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赞》:“游饮自晦,匿智图全。”
词语解释:图轴  拼音:tú zhóu
画轴;画卷。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玉画义》:“今古图轴,襞积繁伙,銓量必当,爱护尤勤。”
词语解释:图利  拼音:tú lì
图谋私利。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 宋 欧阳修 《论茶法奏状》:“惟知图利,而不计其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且 大公 之相资,尚义也,非图利也。” 郭沫若 《〈侈靡篇〉的研究》:“山林有利可图,他们就砍伐木材来图利,因而市面就繁荣起来了。”
词语解释:图录  拼音:tú lù
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
∶亦称“图箓”;图忏命之书
词语解释:图箓  拼音:tú lù
图谶符命之书。《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 李贤 注:“ 光武 以赤伏符文,拜 梁 为大司空,又以讖文拜 孙咸 为大司马。”《旧唐书·儒学传下·柳冲》:“ 唐公 名应图籙,动以信义,豪杰响应,天所赞也。”
词语解释:图度  拼音:tú dù
揣测;揣度。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词语解释:图谶  拼音:tú chèn
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徵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 秦 ,盛于 东汉 。《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讖、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图讖説 光武 云:‘ 刘 氏復起, 李 氏为辅。’” 李贤 注:“图,河图也;讖,符命之徵验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光武苻坚》:“ 苻坚 禁图讖之学,尚书郎 王佩 读讖, 坚 杀之,学讖者遂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古来帝王姓氏上应图讖,如 汉 号卯金, 晋 称典午,以及 刘秀 、 李渊 之先兆,大抵皆事后附会之説。”参见“ 讖纬 ”。
词语解释:谶纬  拼音:chèn wěi
汉 代流行的神学迷信。“讖”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后汉书·方术传上·廖扶》:“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讖纬、风角、推步之术。”《隋书·经籍志一》:“ 煬帝 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讖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谶纬里包含着一部分天文、历法和地理的知识,还有很多古代的神话传说,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迷信的内容。”
词语解释:图穷  拼音:tú qióng
比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参见“ 图穷匕见 ”。
词语解释:图存  拼音:tú cún
(1).谋划国家存亡大计。《史记·淮阴侯列传》:“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2).谋求生存。《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 雄 感念怨痛,号泣昼夜,心不图存,常有自沉之计。”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七节:“ 中 日 战争的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 的严重危机,促使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词语解释:图记  拼音:tú jì
(1).方志。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考图记,言 汉 荆州 刘表 景昇 之立。”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 修 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2).印章的一种。《清会典·礼部九·铸印局》:“凡印之别有五:一曰寳,二曰印,三曰关防,四曰图记,五曰条记。”按, 清 代图记,铜质直纽方形,为领队大臣、八旗佐领等官所用。私人印于书籍帐册之章,亦称图记。但不拘形式,不限于铜铸。
(3).犹图谶。 清 顾炎武 《春半》诗:“ 汉 道昔中微, 白水 应图记。”
(4).标志。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这个图记是我们由十九军被俘的军官手里得来的,约有一寸宽、五寸长。”
词语解释:图谍  拼音:tú dié
见“ 图牒 ”。
词语解释:图牒  拼音:tú dié
亦作“ 图谍 ”。
(1).图籍表册。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道至深微,不可独议。郎中 刘洪 密於用筭,故臣表上 洪 ,与共参思图牒。” 唐 白居易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若其官邑之省置,风物之有亡,田赋之上下,盖存乎图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2).犹谱牒。 明 宋濂 《张氏谱图序》:“其迁 江阴 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3).指图谶。《北齐书·文宣帝纪》:“图谍潜藴,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 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词语解释:图子  拼音:tú zǐ
图形,图样。《朱子语类》卷七十:“此等要须画箇图子看便好。”
词语解释:图国  拼音:tú guó
为国谋利。《左传·昭公元年》:“图国忘死,贞也。”
词语解释:图书室  拼音:tú shū shì
保管或管理藏图书的一间房子或几间房子
词语解释:图文  拼音:tú wén
图谶之文。《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词语解释:图谋  拼音:tú móu
(1).谋划。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合党连羣,必有盟誓,其所图谋,皆何等邪?”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不能为子子孙孙图谋万年也。”《说唐》第四四回:“如今俺家被黑将杀败,难道军师终不肯与孤家图谋?”
(2).图财谋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众亲眷们,都是图谋的,我既穷了,左右没有面孔在 长安 ,还要这宅子怎么?”
(3).谋求。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你在图谋的职业也还是毫无把握罢?”
词语解释:图本
图样
词语解释:图法  拼音:tú fǎ
(1).图录和法典。《吕氏春秋·先识》:“ 夏 太史令 终古 ,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章炳麟 《秦政记》:“要以著之图法者,庆赏不遗匹夫,诛罚不避肺府,斯为直耳。”
(2).犹法度。 宋 曾巩 《母薛氏追封汉国太夫人制》:“言为壼彝,动应图法,能教其子。”
词语解释:图识  拼音:tú shí
谓以图作标记。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颜光禄 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词语解释:图样  拼音:tú yàng
(1).为制造或建筑作依据而绘制的图形。《北史·宇文恺传》:“ 愷 博考羣籍,为明堂图样奏之。”《红楼梦》第四二回:“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緻图样。”
(2).指绘制图样。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姚玉调 , 苏州 人,工小楷,精於医。子 蔚池 ,有异才,善图样,平地顽石,搆製天然。”
(3).地图。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公子先进这十五座连城图样,小官将去,可也显的公子不失信与 赵公 也。” 雁翼 《写在宝成路上》:“他们依仗着人民的信任,寻找着秘密,把险山恶水的缩影绘进彩色的图样。”
词语解释:图书馆  拼音:tú shū guǎn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研究的机构。我国古代公私藏书之处,有石室、阁、观、库、楼、府、殿、堂、室、台、亭等名称,如 天禄阁 、 白虎观 等。 清 末始有图书馆之名。
词语解释:图鉴  拼音:tú jiàn
以图画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的著作(多用做书名)。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哺乳动物图鉴》等。
词语解释:图说
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如 宋 周敦颐 有《太极图说》, 明 王徵 有《诸器图说》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或具图説,请造作,则藉官本以兴创之,禁别家仿製以培植之。”
词语解释:图版  拼音:tú bǎn
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图片、插图或表格的一种印刷版,用铜、锌等金属制成。
词语解释:图卷  拼音:tú juàn
画卷。 明 董其昌 《历代鉴藏》:“予以丙申冬,得 黄子久 《富春大岭》图卷。”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他( 鲁迅 )的《故事新编》中的那些作品……全靠丰富的想象力编织成了绚烂的万花镜图卷。”
词语解释:图典  拼音:tú diǎn
图书和经典。《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擿 秦 政惨酷尤烦者,应时而蠲。如儒林刑辟,歷纪图典之用稍增焉。” 吕向 注:“图书经典稍益兴焉。” 唐 杜审言 《南海乱石山作》诗:“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词语解释:图景  拼音:tú jǐng
画面上的景物、景况。《中国小説史稿·概说》:“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本来很丰富,保存下来的虽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也已经反映出了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图景和我们祖先的精神面貌。”
词语解释:图南翼  拼音:tú nán yì
比喻志向远大。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参见“ 图南 ”。
词语解释:图南  拼音:tú nán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 明 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陈去病 《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词语解释:图册  拼音:tú cè
作为任一学科插图的表格、图表或整面插图的合订本。例如:一本周围神经损伤图册。
词语解释:图工  拼音:tú gōng
画工。《淮南子·氾论训》:“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
词语解释:图载  拼音:tú zǎi
谓以图像表达。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颜光禄 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词语解释:图表  拼音:tú biǎo
(1).指图谶之表徵。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臣闻古之至圣,必有奇相,是以黄熊之瑞,应於龙体;赤精之符,协於图表。”
(2).注明各种数字并表示各种进度情况的图册和表格的总称。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游行的工人举着各种各样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完成生产指标的图表。”
词语解释:图谱  拼音:tú pǔ
(1).谱牒。《隋书·牛弘传》:“至於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説,弥復为少。”《通志·氏族序》:“歷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於祕阁。”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而传记之属,溢为序録,为图谱,书牘之属。”
(2).泛指按类编制的图集。如植物图谱。
(3).乐谱,曲谱。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此谱即当宣付梨园,但恐俗手伶工,未諳其妙。朕欲令 永新 、 念奴 ,先抄图谱,妃子亲自指授。”
词语解释:图忏
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
词语解释:图们江  拼音:tú men jiāng
朝鲜北部边境与中国、俄罗斯之间的界河。源出白头山,注入日本海,全长521公里
词语解释:图乙  拼音:tú yǐ
谓对文章的涂抹勾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人事·笔削》:“《表异録》: 欧阳文忠 《诗补亡后序》云:‘增损图乙。’图者,涂抹也;乙者,勾止也。乙字义见《东方朔传》。”按,图乙,今本 宋 欧阳修 《诗谱补亡后序》作“涂乙”。
词语解释:图钉  拼音:tú dīng
帽大针短的钉子,用来把纸、布等钉在木板或墙壁上。
词语解释:图馆  拼音:tú guǎn
筹办私塾,谋求教职。《苦社会》第三回:“我也想过,只是近来图馆也不容易,就算招到十个学生,一个五角……总要亏空,断然不是长久的事。”
词语解释:图赞  拼音:tú zàn
亦作“圆讚”。 文体的一种,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旧唐书·蒋乂传》:“此 圣历 中侍臣图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类例》:“书之分四部也,实 魏 荀勗 始之。一曰甲部……一曰丁部,纪诗赋、图讚等书。”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词语解释:图画纸  拼音:tú huà zhǐ
供绘画及工程画用的纸。用漂白化学浆制成。表面不光滑,不易起毛,耐水性较好。供绘制工程画、水彩画、铅笔画及木炭画等用。
词语解释:图德  拼音:tú dé
度量德行。图,通“ 度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图,一本作“ 决 ”。
词语解释:图墓  拼音:tú mù
相看墓地风水。
词语解释:图害  拼音:tú hài
谋害。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他将我这一双业种阴图害。”《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青州 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 荆 襄 被人图害。”
词语解释:图论  拼音:tú lùn
用数学方法研究“图”的一门新兴数学分支。所谓“图”,是指由一些点及连接其中某些点的线段构成的图形,用来表示具有某种二元关系的集合,因此它是处理离散数学模型的一种有力工具。图论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关于七桥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与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词语解释:图案  拼音:tú àn
(1).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构图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多用在纺织品、工艺美术品和建筑物上。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他们最喜欢可以生吞活剥的绘画,或图案,或广告画,以及只有一本的什么‘大观’。”
(2).引申指社会生活的蓝图或缩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在他,这几首诗已不止是空泛的憧憬,简直想认作实际生活的素描的图案了。”
词语解释:图文并茂  拼音:tú wén bìng mào
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
词语解释:图议  拼音:tú yì
(1).计议;商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陪图议於中,所报亦大,庸非其人哉!”
(2).图谋,算计。《隋书·天文志下》:“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
(3).筹划。《东观汉记·冯勤传》:“ 魏郡 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词语解释:图白忒  拼音:tú bái tuī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伯特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参见“ 图伯特 ”。
词语解释:图伯特  拼音:tú bó tè
清 代文献中对 西藏 及其附近地区的称谓。又作 图白忒 、 土伯特 、 退摆特 ,是 吐蕃 的音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旁行者自 衞藏 , 衞藏 者昔言 图伯特 。”
词语解释:图画文字  拼音:tú huà wén zì
文字的早期形态。汉字的图画文字多指图画性很强的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 唐兰 《中国文字学·三书》:“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 中国 文字。” 梁东汉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早期的图画文字是图画形式的文字,它比后来的象形字更‘象形’,更多图画的色彩。”
词语解释:图片  拼音:tú piàn
(1). 清 时由八旗佐领所出、盖有图章的保证文书,犹汉族官员之印结。
(2).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词语解释:图示  拼音:tú shì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词语解释:图理  拼音:tú lǐ
谓以图释其义理。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颜光禄 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词语解释:图穷匕首见  拼音: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见“ 图穷匕见 ”。
词语解释:图板  拼音:tú bǎn
制图时垫在图纸下面有一定规格的木板。
词语解释:图穷匕见  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
《战国策·燕策三》载: 战国 时, 燕太子 丹 派 荆轲 去刺 秦王 , 荆轲 以 燕督亢 地图卷匕首献于 秦王 ,展图将尽,匕首露, 轲 以匕首刺 秦王 ,不中被杀。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叶圣陶 《一个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所言。”亦作“ 图穷匕首见 ”。 孙中山 《敬告同乡书》:“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图穷而匕首见矣。”
词语解释:图堡  拼音:tú pù
旧时地亩的单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 伯衡 道:‘何以差得到那许多呢?你还记得那图堡四至么?’”
词语解释:图式  拼音:tú shì
测绘地图所依据的各种符号注记的格式。内容包括地图上所用符号的式样、尺寸和颜色,注记字体和排列,以及地图整饰形式和说明等。
词语解释:图囊  拼音:tú náng
装地图用的袋子。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不一会大家把图囊来做了枕头,睡下去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 小玲子 从图囊里找出一张附近的地图, 邓军 立即展开,铺在地上。”
词语解释:图纬  拼音:tú wěi
图谶和纬书。《后汉书·张衡传》:“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復附以訞言。”《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 李善 注:“图,河图也;纬,六经及《考经》皆有纬也。”参见“ 讖纬 ”。
词语解释:谶纬  拼音:chèn wěi
汉 代流行的神学迷信。“讖”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后汉书·方术传上·廖扶》:“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讖纬、风角、推步之术。”《隋书·经籍志一》:“ 煬帝 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讖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谶纬里包含着一部分天文、历法和地理的知识,还有很多古代的神话传说,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迷信的内容。”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