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共11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北固负固纯固稳固占固党固偏固醇固
坚固巩固保固干固重固俭固根深柢固桢固
班固天固毋固凝固陋固倨固根深蒂固钳固
根固迁固胶固愚固仆固雄固根深本固执固
深固安固疾固恒固凡固隆固根根固固浅固
险固盘固密固掌固凋固靳固根牢蒂固歆固
自固必固确固鄙固蔽固严固根结盘固淳固
贞固宁固敦固闭固颛固骄固植固滞固
握固顽固阻固强固较固鲠固僻固摄固
牢固守固完固久固蟠固专固障固慎固

词语解释:北固  拼音:běi gù
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谓可为 京口 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刘孝标 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 元 萨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 江南 三月万花柳, 北固山 头一回首,东风吹緑 扬子江 ,灧灧红波泻春酒。”
词语解释:坚固  拼音:jiān gù
(1).结实;牢固。《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 宋 司马光 《乞罢修腹内城壁楼橹及器械状》:“楼櫓坚固,器甲精利。”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无产阶级的坚固的同盟者是农民。”
(2).坚定。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平伯嬴》:“ 伯嬴 自守,坚固专一,君子美之,以为有节。”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
词语解释:班固  拼音:bān gù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又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公元8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
词语解释:根固  拼音:gēn gù
植物通过根生长和分布固定在土壤里
词语解释:深固  拼音:shēn gù
牢固;坚固。《楚辞·九章·橘颂》:“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宋 司马光 《重微》:“朝夕狎玩,未覩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 李大钊 《史观》:“一部整个的 中国 史,迄兹以前,遂全为是等史观所支配,以潜入于人心,深固而不可拔除。”
词语解释:险固  拼音:xiǎn gù
险阻坚固。《吕氏春秋·长利》:“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曷逻闍国》:“国大都城周十餘里,极险固,多山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加以革军险固之砲垒则绵亘於前,完全之工事则施设於后,守之甚易,攻之极难。”
词语解释:自固  拼音:zì gù
巩固自身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 汉 扬雄 《州箴·执金吾箴》:“国以自固,兽以自保。”《汉书·佞幸传·董贤》:“ 贤 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后汉书·崔駰传》:“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迫之,因復散走,退保 朱雀 ,凭 淮 自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
词语解释:贞固  拼音:zhēn gù
(1).守持正道,坚定不移。《易·乾》:“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 孔颖达 疏:“言君子能坚固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此法天之贞也。” 高亨 注:“贞固,正而坚,即坚持正道。干是动词,主持,主办。”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明 吴海 《孙戣字序》:“若君子得之,以修己,则贞固而廉洁;以刑家,则整齐而如一。”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学术兴,则知慕爱国,性有贞固之操,不以虚言相塞。”
(2).主干;栋梁。 汉 蔡邕 《荐皇甫规》:“犹此言之,忠臣贤士国家之元龟,社稷之贞固也。” 唐 高适 《三君咏·狄梁公》:“ 梁公 乃贞固,勋烈垂竹帛。”
词语解释:握固  拼音:wò gù
屈指成拳。《老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魏源 正义:“握固,谓以四指握拇指也。”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实中藏,痰壅神昏不语言,口眼喎斜形气盛,两手握固紧牙关。”
词语解释:牢固  拼音:láo gù
(1).坚固。《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吾寧弃 江陵 而赴 西陵 ,况 江陵 牢固乎?” 唐 陆龟蒙 《散人歌》:“ 太宗 基业甚牢固,小丑背叛当歼夷。”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那砖石又硬又凉,好像钢铁一般牢固。”
(2).严密;巩固。《宣和遗事》后集:“帝所居观中,官给时至时不至……十月初三日,又添监者至十八人,牢固监之。”《水浒传》第五五回:“牢固寨栅船隻,保守滩头,晓夜提备。”
词语解释:负固  拼音:fù gù
依恃险阻。《史记·朝鲜列传论》:“ 右渠 负固,国以絶祀。”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王师平 河 南负固之地十有二州。”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在昔负固喧蚊虻,干鏌一扫无长鲸。”亦谓有所依恃而顽固。 冰心 《往事(二)》:“他也大声地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姊姊?’他负固的抵抗着。”
词语解释:巩固  拼音:gǒng gù
(1).坚固;稳固。 宋 梅尧臣 《送吴辩叔知巩县》诗:“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俺则待尽良忠开疆展土,辅助着万万年巩固皇图。” 明 陈大声 《斗鹌鹑·赏金陵八景》套曲:“创立起一统洪基,山川巩固,殿闕崔嵬。” 杨朔 《永定河纪行》:“靠什么?靠着巩固的工农联盟呗!”
(2).使牢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要巩固国家的统一,必需在构成封建国家的地主农民两大阶级间,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间,求得一定限度的妥协,否则统一是不可能的。”
词语解释:天固  拼音:tiān gù
谓形势天然险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溪南枕 大江 ,险峭壁立,信天固也。”《魏书·世宗纪》:“今京师天固,与昔不同。”
词语解释:迁固  拼音:qiān gù
(1). 汉 司马迁 和 班固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张衡 司史而惑同 迁 固 , 元帝 王后 ,欲为立纪,谬亦甚矣。”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入掌 迁 固 笔,出参 枚 马 词。”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昔 迁 固 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 章炳麟 《信史上》:“不知纬乃以经为记事,诚记事, 迁 固 优为之,安用 玄圣 ?”
(2).指代 汉 司马迁 所著之《史记》和 班固 所著之《汉书》《北史·李彪传》:“ 彪 与祕书令 高祐 始奏从 迁 固 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晚居 洛阳 ,著书数十万言,沉浸《庄》《骚》,出入 迁 固 。”
词语解释:安固  拼音:ān gù
(1).安定巩固。《荀子·强国》:“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后汉书·皇甫规传》:“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宗祧;所以启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
(2).犹平安。 宋 范仲淹 《与蔡钦圣殿丞书》:“近辱手笔,承动止安固。”
词语解释:盘固  拼音:pán gù
谓纠结牢固。《晋书·顾荣传》:“昔贼臣 陈敏 ,凭宠藉权,滔天作乱,兄弟姻婭盘固州郡。”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三代之臣,皆世族大家,枝叶扶疎,根株盘固。”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石守信论》:“自 唐 末至於 五季 ,方镇之祸纠连盘固,每一动摇,环顾而起。”
词语解释:必固  拼音:bì gù
固执,不知变通。语本《论语·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隐显默语,无所必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词语解释:宁固  拼音:níng gù
(1).犹巩固。《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改易时敝也。”
(2).谓安康长寿。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人主之自爱其身也,亦莫不欲其寿考寧固。”
词语解释:顽固  拼音:wán gù
(1).愚妄固陋,不知变通。《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况臣顽固,质非二圣,乃应天统,受终明詔。”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 老舍 《茶馆》第二幕:“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 民国 ,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
(2).指愚妄固陋不知变通的人。《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儒谨汎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唐 李绛 《兵部尚书王绍碑》:“顽固革心,疆内如春。”《邻女语》第六回:“要使洋兵知道 山东 官长并不与朝中的顽固,通同一气。”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人家把我们几个落后顽固编成一组,我们越得争气。”
(3).谓固执己见。 老舍 《微神》:“他们越这样,我越顽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三:“ 陈诚 看见我也顽固,却缓和下来了,他又考虑到了别的补救办法。”
(4).坚硬。 老舍 《茶馆》第三幕:“你呀,老大,比石头还顽固!” 沙汀 《祖父的故事》:“那黑色的瓦浪,蜿蜒的土墙,碉楼顶上的女墙,看去是顽固,而且丑恶。”
(5).立场反动,不肯改变。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之谓也。”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词语解释:守固  拼音:shǒu gù
(1).谓信守不变。《管子·君臣下》:“四守者,得则治,易则乱,故不可不明设而守固。” 尹知章 注:“明设上四法,固而守之。”
(2).引申为操守坚贞。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於心,不挫於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於心。” 唐 蒋防 《镇圭赋》:“藴五德之符采,写四镇之峯峦,其色正,其容端,乃直乃方,象名山而守固;不瑕不秽,配王室以常安。”
(3).防守得牢固。《管子·君臣下》:“是故明君审居处之教,而在可使,居治战胜守固者也。” 尹知章 注:“居处既治,战则胜,守则固。”《韩非子·存韩》:“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
(4).犹言保持缄默。《梁书·顾协传》:“臣识非 许 郭 ,虽无知人之鑑,若守固无言,惧貽蔽贤之咎。”
词语解释:纯固  拼音:chún gù
纯粹坚定。《国语·周语上》:“吾闻夫 犬戎 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 韦昭 注:“纯,专也;固,一也。”《三国志·魏志·和洽常林等传论》:“ 常林 素业纯固。” 宋 司马光 《上谨习疏》:“以纯固之士为鄙朴而不用,於是风俗日坏,入於偷薄。”
词语解释:保固  拼音:bǎo gù
(1).保卫巩固。《荀子·富国》:“境内之聚也,保固,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拨麷。” 杨倞 注:“其境内屯聚则保其险固,视其可进,谓观衅而动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 杨 读‘保固视可’为一句,非也。此当读‘境内之聚也保固’为句。保,安也。言境内之聚既安且固也。”《后汉书·侯霸传》:“及 王莽 之败, 霸 保固自守,卒全一郡。”
(2).指可资据守的险固之所。《六韬·犬韬》:“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絶其粮路,敌人必飢。”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羑里城》:“然则小城而实,皆古人因依立家,以为保固。”
(3).承办建筑工程,立期保证其坚固安全,称为“保固”。在保固期限内如有损坏,由承办者任赔修之责。参阅《清会典·工部·营缮清吏司》
词语解释:毋固  拼音:wú gù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
(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执滞也。”
词语解释:胶固  拼音:jiāo gù
(1).牢固。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越旬日而巢成矣……杂木枯枝,纵横重叠,不知何以得胶固无恙?”
(2).巩固团结。《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晋 陆机 《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周书·崔猷传》:“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 邹鲁 《中国同盟会》:“国之藉以胶固者,其力常在於民,主治者其末矣。”
(3).固陋;固执。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寧臣胶固,所宜膺荷。” 宋 苏轼 《再上皇帝书》:“自非见利忘义居之不疑者,孰肯终始胶固不自湔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大道冥冥,固非一知半解者所能妄测,若必以胶固之见解之,谬矣。”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学革命之回顾》:“前卫者的一群如 周作人 、 刘半农 、 钱玄同 辈,却胶固在他们的小资产阶级的趣味里。”
(4).互结不解。指某种集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申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谓门生,遂成胶固。”
(5).指密相勾结。《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丑, 李希烈 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 建兴王 ,与 朱滔 等四盗胶固为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嗟乎! 世祖 设是官,本以防权姦胶固、党与盘结之患,使之有所防范,击刺以正国势。”
词语解释:疾固  拼音:jí gù
谓憎恶世俗固塞鄙陋。《论语·宪问》:“ 微生亩 谓 孔子 曰:‘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 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 孔子 栖栖,疾固也; 墨子 遑遑,閔世也。”
词语解释:密固  拼音:mì gù
(1).细密牢固。 晋 张华 《瑰材枕赋》:“制为方枕,四角正端,会緻密固,絶际无间。”
(2).犹密封。《云笈七籤》卷七一:“其甘堝中安药了,以盖合之,密固入风鑪吹之。”
词语解释:确固  拼音:què gù
(1).坚固;坚定。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然则当其时而确固自守,蓄力秉志,不为嚮者之态,则於势之异也,固有望焉。”
(2).引申为固定。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特其为社会也,无确固之崇信。”
词语解释:敦固  拼音:dūn gù
(1).坚定不移。《荀子·成相》:“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2).敦厚坚贞。《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 齐国 吴良 ,资质敦固。”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寔在敦固。”
词语解释:阻固  拼音:zǔ gù
(1).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唐 孔颖达 疏:“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2).险要和坚固。 明 陈子龙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气劲土深,山川阻固。”
词语解释:完固  拼音:wán gù
(1).完好坚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天将寒,必增屋瓦,补墙壁,使极完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山形完固,不犯水蚁,不近田畴,土膏明润,梧楸森鬱。死者之宅永安,子孙自阴受其庇矣。”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2).坚定。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自 祖禹 年未二十为举人时,臣已识之,今年四十餘,行义完固,常如一日。”
(3).饱满;充沛。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虽深藏静蓄,不必再试於天下,而志气之完固,神采之充溢,占诸寿祉,殆亦有徵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看看调养得精神完固,也不知服了多少药料。”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铭辞之体,义取该括,为地无多,不运以巧思,则气不完固,声亦不蹇越。”
词语解释:稳固  拼音:wěn gù
安稳牢固。 郁达夫 《出奔》三:“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一身结实的骨肉,使看他一眼的人,能感受到一种坚实、稳固、沉静的印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二:“那便是实力增强儿童的体格,使他更加强健,更加稳固。”
词语解释:干固  拼音:gàn gù
干练坚持。 明 李东阳 《山西布政司修造记》:“使无 陈公 廉直干固之能,节用爱民之惠,谋深虑远之计,而任劳举重苟焉而为之,祗见其烦,未见其益也。”
词语解释:凝固  拼音:níng gù
(1).犹稳重;稳健。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 崇礼 本末单厚,终始信实,啟发颖鋭而守以凝固,激励勇敢而行以和顺。” 清 戴均衡 《重刊〈方望溪先生全集〉序》:“ 周 、 汉 、 唐 、 宋 诸家义法,亦先生出而后揭如星月;而其文之谨严朴质,高浑凝固,又足以戢学者之客气而湔其浮言。”
(2).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七:“灯光把他的影子凝固在壁间,一丝不动。”
词语解释:愚固  拼音:yú gù
愚直鄙陋。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特屈慈奬,降申愚固。”
词语解释:恒固  拼音:héng gù
持久不变。 明 李东阳 《董公墓志铭》:“老益强力,而性行恆固,量度优远。”
词语解释:掌固  拼音:zhǎng gù
(1).官名。《周礼》官名。《周礼·夏官·掌固》:“掌固,掌脩城郭沟池树渠之固。”
(2).官名。见“ 掌故 ”。
(3).官名。 唐 代尚书省等中央部门的属官。《新唐书·百官志一》:“﹝尚书省﹞以掌固守当仓库及陈设。”《新唐书·百官志二》:“﹝秘书省﹞掌固八人……监掌经籍图书之事。”
词语解释:掌故  拼音:zhǎng gù
(1).亦作“ 掌固 ”。官名。 汉 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史记·儒林列传》:“是时 伏生 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 朝错 往受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久应旁求掌故,咨询天官,斟酌繁昌,经营高邑。” 南朝 宋 鲍照 《论国制启》:“伏见 彭城国 旧制,犹有数卷,虽多殊革,大纲可依,愚谓宜令掌固刊而撰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平原 犹豫不能决,欲留其人,处以掌故,其人力辞,竟去。” 清 卢文弨 《锺山札记·掌固》:“固,本与‘故’通,掌故亦可作‘掌固’……与《周礼·夏官》之掌固,其职自殊。”
(2).旧制旧例;故事,史实。《史记·龟策列传》:“ 孝文 、 孝景 因袭掌故,未遑讲试。” 宋 岳珂 《愧郯录·服章入衔》:“此南渡而后,掌故散讹之失也。”《明史·杨廷和传》:“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
词语解释:鄙固  拼音:bǐ gù
鄙陋,不通达。《楚辞·九章·怀沙》:“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后汉书·周荣传》:“每为詔文……辞多鄙固。” 清 张自超 《咏怀》:“ 阮生 何鄙固,往往泣途穷。”
词语解释:闭固  拼音:bì gù
犹禁止。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河北 盐法, 太祖皇帝 尝降墨勑,听民閒贾贩,唯收税钱,不许官榷。其后有司屡请闭固。”
词语解释:强固  拼音:qiáng gù
亦作“彊固”。
(1).强大和败亡。《荀子·王霸》:“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彊固荣辱在於取相矣!” 梁启雄 注:“固,破败也,与彊义相反……《鲁语》:‘不识穷固又求自尔。’注:‘固,废也。’固训‘废’,与‘破败’义更相近。”
(2).强大巩固。《荀子·君道》:“故人主欲彊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固,坚固也。言国以礼义,四方钦仰,无有攻伐,故为彊而且坚固之本也。”
(3).坚毅;坚强。 唐 权德舆 《唐中散大夫沛国公武公神道碑铭》:“公即考功府君第三子也,肃而宽,简而廉,忠方抗直,纯厚彊固,博洽文谊,周通宪法。” 柔石 《二月》二:“象你这样意志强固的人,一定有高妙的主义的。”
(4).壮健;强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尝见一人服松脂十餘年,肌肤充溢,精神强固,自以为得力。” 清 恽敬 《说仙》三:“虽然,有以养得者,即有以不养得者,其骨肉必强固。”
(5).坚固;牢固。 周立波 《第一夜》:“我对于这事不感到兴味,比什么都要更强固的占据我的心思的是我现在的处境。” 杨朔 《英雄时代》:“ 轿岩山 上原本有敌人的强固工事,去年七月停战前十几天,被我们攻下来。”
词语解释:久固  拼音:jiǔ gù
(1).长期安定。《国语·周语下》:“龢平则久,久固则纯。” 韦昭 注:“固,安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 殷 周 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
(2).永远坚固。《法苑珠林》卷二一:“以 国城寺 塔,终非久固,古来帝宫,终逢煨烬,若依立之,效尤斯及。”
词语解释:占固  拼音:zhàn gù
强占把持。《宋书·孝武帝纪》:“前詔江海田池,与民共利。歷岁未久,浸以弛替。名山大川,往往占固,有司严加检纠,申明旧制。”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今观 安石 汲引亲党,盘据要津,挤排异己,占固权宠。”
词语解释:重固  拼音:zhòng gù
稳固。《国语·越语下》:“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
一道又一道防御工事。 汉 扬雄 《城门校尉箴》:“盘石唐芒,袭险重固。”
词语解释:陋固  拼音:lòu gù
谓孤陋寡闻,浅见薄识。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我鄙野之人也,陋固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词语解释:仆固  拼音:pú gù
复姓。 唐 有 僕固怀恩 。见《旧唐书·僕固怀恩传》。参见“ 僕骨 ”。
词语解释:仆骨  拼音:pú gǔ
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 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 ,隶 燕然都护符 。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铁勒 ,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 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 、 契苾 、 迴紇 、 都播 、 骨利干 、 多览葛 、 僕骨 ……等,散在磧北。”
词语解释:凡固  拼音:fán gù
平庸鄙陋。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穆氏 兄弟四人, 赞 、 质 、 员 、 赏 。时人谓 赞 俗而有格为酪; 质 美而多入为酥; 员 为醍醐,言粹而少用; 赏 为乳腐,言最凡固也。”
词语解释:凋固  拼音:diāo gù
毁坏废弃。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又得 甘州 状称,今年屯收,用为善熟,为兵防数少,百姓不多,屯田广远,收获难遍,时节既过,遂有凋固,所以三分收不过二。”
词语解释:蔽固  拼音:bì gù
亦作“ 蔽錮 ”。
(1).迂拙固执。《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时尚书令 韩歆 上疏,欲为《左氏》立博士, 范升 与 歆 争之未决……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至於困知勉行者,蔽錮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
(2).掩盖;隐匿。 宋 欧阳修 《相度铜利牒》:“鑛铜侧近居民,惧见官中兴置炉冶,各相蔽固,并称无铜。”《朱子语类》卷一一七:“盖天理在人,亘万古而不冺,恁甚如何蔽錮……无时不自私意中发出。”
词语解释:颛固  拼音:zhuān gù
(1).犹固执。顓,通“ 专 ”。 唐 杜牧 《上李中丞书》:“性顓固,不能通经。” 章炳麟 《说林下》:“ 甘泉 江翁 为《汉学师承》《宋学渊源》《记》,世多病其顓固。”
(2).犹专一。顓,通“ 专 ”。 唐 梁肃 《李晋陵茅亭记》:“ 仲山 约身临人,顓固简一。”
词语解释:较固  拼音:jiào gù
犹垄断。《唐律·杂律·卖买不和较固》:“诸卖买不和而较固取者。” 长孙无忌 疏议:“卖物及买物人,两不和同,‘而较固取者’,谓强执其市,不许外人买,故注云‘较,谓专略其利。固,谓障固其市’。” 唐 刘禹锡 《观市》:“於是质剂之曹,较固之伦,合彼此而腾跃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 嘉问 上建置三十﹝十三﹞条,其一云:‘兼并之家较固取利,令市易务觉察,申三司,按置以法。’帝削去此条。”《元典章·台纲一·行台体察等例》:“官员权豪之家,较固山林川泽之利,及妄生事端,恐喝小民田宅诸物,或恃势侵夺者纠察。”
词语解释:蟠固  拼音:pán gù
(1).犹蟠据。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遂致蟠固狡兔之窟,犹欲睥睨化龙之都。”
(2).犹言根深柢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家奴结党以蠹我,其势蟠固。”
词语解释:党固  拼音:dǎng gù
见“ 党錮 ”。
词语解释:党锢
亦作“ 党固 ”。 东汉 桓帝 时宦官专权,士大夫 李膺 、 陈蕃 等联合太学生 郭泰 、 贾彪 等,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结为朋党,诽谤朝廷, 李膺 等二百馀人遭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 灵帝 时, 膺 等复起用,与大将军 窦武 谋诛宦官。事败 膺 等百馀人被杀,并陆续处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事见《后汉书·党锢传》。后泛指禁止党人担任官职并限制其活动。《隋书·卢恺传》:“自 周氏 之降,选无清浊,及 愷 摄吏部,与 薛道衡 、 陆彦师 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譖,遂及於此。”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西园 粥爵诚可耻,党錮忠士灾何延。” 清 方文 《宛陵哭梅郎三兼示令弟季升》诗之四:“昔曾忧党錮,今果见诛锄。”
词语解释:俭固  拼音:jiǎn gù
俭约固持。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
词语解释:倨固  拼音:jù gù
傲慢固陋。《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埶诈,术顺墨而精杂污。”
词语解释:雄固  拼音:xióng gù
雄伟坚固。《宋史·忠义传二·徐徽言》:“ 晋寧 号天下险, 徽言 广外城,东压 河 ,下堑不测,譙堞雄固,备械甚整。”
词语解释:隆固  拼音:lóng gù
高大坚固。 明 张居正 《请停止内工疏》:“今查 慈庆 慈寧 具以 万历 二年兴工,本年告完。当其落成之日,臣等尝恭诣閲视,伏覩其巍崇隆固之规,彩绚辉煌之状,窃以为天宫月宇,不是过矣。”
词语解释:靳固  拼音:jìn gù
(1).吝惜。《晋书·嵇康传》:“昔 袁孝尼 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絶矣!”《隋书·张定和传》:“其妻有嫁时衣服, 定和 将鬻之,妻靳固不与。”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鬼子》:“ 洪州 州学正 张 某,天性刻薄,老而益甚,虽生徒告假,亦靳固不与。” 清 李邺嗣 《集世说诗》:“里人适造坐,相求为作敍,近颇厌卖文,吾靳固不与。”
(2).宝爱。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 彦远 时未齔岁,恨不见家内所宝。其进奉之外,失坠之餘,存者纔二三轴而已。虽有豪势,莫能求旃,嗟尔后来,尤须靳固。”
词语解释:严固  拼音:yán gù
严密牢固;严密巩固。《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上言……请於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躬自临履,莫不严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纶 初筮仕,知 太和县 ,里俗险悍,喜搆虚讼,公至,以术渐摩,先设巨械,严固狴牢。”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女师大的许多教职员……本极以 章 杨 的措置为非,复痛学生之无辜受戮,无端失学,而校务维持会之组织,遂愈加严固。”
词语解释:骄固  拼音:jiāo gù
骄横顽固
词语解释:鲠固  拼音:gěng gù
刚直坚定。《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 洪诚 等校注:“鯁固:耿直,坚定。”
词语解释:专固  拼音:zhuān gù
(1).犹固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彊楷坚劲,用在楨干,失在专固。”《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 清 陈确 《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
(2).犹专擅。《后汉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
(3).坚定;专一。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 卢士玫 自居郎署,执政者言其温重不回,守法专固;副内史事,物议归之。” 唐 温宪 《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词语解释:偏固  拼音:piān gù
犹偏执。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其所发明,各当其分。”
词语解释:根深柢固  拼音:gēn shēn dǐ gù
同“ 根深蒂固 ”。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虽国家恩德在民,沦於骨髓,根深柢固,万无所虑。” 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於心,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条达而生色也。” 巴金 《家》二十九:“‘你不看见在这个社会里旧势力还是那样根深柢固吗?’ 黄存仁 站起来,搔着他的短发苦恼地说。”
词语解释:根深蒂固  拼音:gēn shēn dì gù
亦作“ 根深蔕固 ”。 《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柢,一本作“ 蔕 ”。后以根深蒂固谓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将天意尚伺其根深蔕固,可与终毕者而命处之。” 元 耶律楚材 《三学寺改名圆明仍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根深蒂固常联万叶之芳,地久天长永祝一人之庆。” 明 陈大声 《满庭芳》词:“烟滋露养,根深蒂固,叶茂枝昌。”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在 哈尔滨 盘据着 中东路 的要津,已经根深蒂固,如今一旦动摇,他们就起恐慌,阴谋诡计百出。”
词语解释:根深本固  拼音:gēn shēn běn gù
《晋书·伏滔传》:“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深根固本,传之百世。”谓根基深厚牢固。
词语解释:根根固固  拼音:gēn gēn gù gù
犹言确凿实在。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戒争产》曲:“得了人几串青蚨,几片银边,把笔来写得根根固固,杜杜絶絶,土无一寸,瓦无一片。”
词语解释:根牢蒂固  拼音:gēn láo dì gù
根基牢固。《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説‘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词语解释:根结盘固  拼音:gēn jié pán gù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词语解释:植固  拼音:zhí gù
谓坚定固守。《管子·版法》:“植固不动,奇邪乃恐。” 尹知章 注:“言执法者必当深植而固守。”
词语解释:僻固  拼音:pì gù
偏执,固执。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至於他文章皆可喜,非如 唐 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词语解释:障固  拼音:zhàng gù
围堵。 宋 叶适 《觉斋记》:“喜相翫也,怒相寇也,障固其公共者使之狭小,阐闢其专私者而更自以为广大也。”
词语解释:醇固  拼音:chún gù
纯正坚贞。《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
词语解释:桢固  拼音:zhēn gù
犹支柱,骨干。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忠臣贤士,国家之元龟,社稷之楨固也。”
词语解释:钳固  拼音:qián gù
严密地控制、把持。《新唐书·逆臣传·安禄山》:“帝春秋高,嬖艷钳固, 李林甫 、 杨国忠 更持权,纲纪大乱。”
词语解释:执固  拼音:zhí gù
(1).犹坚持。《吕氏春秋·论威》:“深痛执固,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士容》:“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 高诱 注:“所搏执坚固。”
(2).犹固执。 明 宋濂 《苍云轩铭》:“尔宜则之,勿执固以违。”
词语解释:浅固  拼音:qiǎn gù
肤浅鄙陋。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然有语或浅固,弗极於道,疑后人增益,乃悉诛去。”
词语解释:歆固  拼音:xīn gù
西汉 《七略》作者 刘歆 和 东汉 《汉书·艺文志》作者 班固 的合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汉 世隐书十有八篇, 歆 固 编文,録之歌末。”
词语解释:淳固  拼音:chún gù
敦厚坚毅。《后汉书·卓茂传》:“前 密 令 卓茂 ,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周书·于谨传》:“太傅、燕国公 谨 ,执德淳固,为国元老,馈以乞言,朝野所属。” 宋 欧阳修 《荐布衣苏洵状》:“伏见 眉州 布衣 苏洵 ,履行淳固,性识明达。”
词语解释:滞固  拼音:zhì gù
固执而不变通。《后汉书·张曹郑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紜,互相诡激。” 李贤 注:“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宋史·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词语解释:摄固  拼音:shè gù
巩固。《国语·晋语四》:“异德合姓,同德合义……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凡张官置吏,为之律度,故能摄固其位,天下无覬覦也。”
词语解释:慎固  拼音:shèn gù
使谨严坚固。《书·毕命》:“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 传:“谨慎坚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
共11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