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楚囚 拼音:chǔ qiú
《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 观於军府,见 钟仪 。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 人所献 楚 囚也。’”本指被俘的 楚国 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九族分离作 楚 囚,深溪寂寞絃苦幽,草木悲感声颼颼。”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 楚 囚,萧萧空自佩 吴 鉤。” 清 孙枝蔚 《金山》诗:“此间风物异,无那客心愁。身世殊 张祐 ,歌吟类 楚 囚。”词语解释:拘囚 拼音:jū qiú
(1).拘禁;关押。 唐 颜真卿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嫂及儿女皆被拘囚。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临湖》:“忆昔身遭俘掳,驱驰千里拘囚,凄凉几度可怜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 信王 脱於拘囚,结集忠义,所得壮勇不啻数十万,日望王师相为策应。”《“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上编》:“北京大学法科已被军警占据,作为临时拘留所,拘囚被捕学生于内。”
(2).被拘禁的囚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近世之训蒙稚者……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清 曾国藩 《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士飢将困,窘若拘囚。”
(3).拘束,束缚。 唐 韩愈 《和归工部送僧》:“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又被更深的悔恨拘囚住,一时入于昏迷状态。”词语解释:缧囚 拼音:léi qiú
犹纍囚。《陈书·徐陵传》:“凡诸元帅,竝释縲囚,爰及偏裨,同无翦馘。”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诗:“縲囚为学切,掌故受经忙。” 宋 梅尧臣 《庙子湾辞》:“输卒引繂兮,蓬首躶体剧縲囚。赤日上煎兮,胶津蹙气塞咽喉。”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今得返归乡井,復为盛世之氓,吾志已伸,敢以縲囚之躯,有污章甫之荣也哉!”参见“ 纍囚 ”。
词语解释:累囚 拼音:léi qiú
被拘囚的人。累,通“ 縲 ”。 明 陈子龙 《灵曜之什》之六:“乃清岸狱,乃释累囚。”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遇敌无所宽假,而於累囚之苦,有同情焉。”
纍囚:被拘囚的人。《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 东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宋 司马光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诗:“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纍囚。”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次不以纍囚衅器,使服力役,於是有廝养隶圉。” 词语解释:幽囚 拼音:yōu qiú
囚禁。《战国策·秦策三》:“使臣得进谋如 伍子胥 ,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復见,是臣説之行也,臣何忧乎?”《后汉书·独行传·戴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明 徐元 《八义记·周坚替死》:“谅 屠贼 来不敢杀你,多应幽囚冷宫。” 邵燕祥 《中国又有了诗歌》:“不唱幽囚的痛苦,不唱遍体的鳞伤,唱的是扼杀不了的 中国 的希望!”词语解释:累囚 拼音:léi qiú
被拘囚的人。累,通“ 縲 ”。 明 陈子龙 《灵曜之什》之六:“乃清岸狱,乃释累囚。”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遇敌无所宽假,而於累囚之苦,有同情焉。”
纍囚:被拘囚的人。《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 东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宋 司马光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诗:“雷鼓千通破大幽,天开狱钥纵纍囚。”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其次不以纍囚衅器,使服力役,於是有廝养隶圉。” 词语解释:羁囚 拼音:jī qiú
亦作“羇囚”。
(1).拘留;囚禁。 唐 柳宗元 《首春逢耕者》诗:“农事诚素务,羈囚阻平生。” 宋 叶适 《题〈拙斋诗稿〉》:“ 昭武 虽佳山水,惜君羈囚掩躓,而余既七十,谢世待死,无復会期矣。” 吴梅 《风洞山·完忠》:“泥犂狱虽则是羈囚暂免,凄凉况早则是酸辛尝遍。” 田汉 《狱中杂咏》之四:“羈囚反觉孱躯健,苦斗由他华髮添。”
(2).囚犯。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如羇囚兮在縲紲,忧虑万端无处説。”《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程万里 见説亦是羈囚,触动其心,不觉也流下泪来。”词语解释:俘囚 拼音:fú qiú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江左 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 、 刘 、 萧 、 韩 、 王 ,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 ,皆成禁臠。” 宋 苏轼 《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 汉王 之父 太公 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 汉 者。”
(2).拘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 金 高士谈 《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词语解释:系囚 拼音:xì qiú
在押的囚犯。《汉书·杜周传》:“ 王 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骾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繫囚无异。” 汉 张衡 《〈四愁诗〉序》:“郡中大治,争讼息,狱无繫囚。”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 明 文徵明 《山阴何公神道碑》:“郡苦秋旱。公至,首出繫囚而虑之。”词语解释:推囚 拼音:tuī qiú
审问犯人。 唐 白居易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山枇杷花〉之二》:“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一:“君不见 钱塘 游宦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词语解释:死囚 拼音:sǐ qiú
已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囚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硬拷》:“写完,发与那死囚,於斩字下押箇花字。” 郑振铎 《桂公塘》:“船上的人们如待决的死囚似的,默不出声,紧紧的挤在一处。”词语解释:山囚 拼音:shān qiú
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语本 唐 柳宗元 《囚山赋》:“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元 王恽 《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 柳子 初岂为山囚?”词语解释:诗囚 拼音:shī qiú
唐 孟郊 、 贾岛 耽于作诗,仿佛为诗所拘囚,人称诗囚。后泛指苦吟的诗人。 金 元好问 《放言》诗:“ 长沙 一 湘纍 , 郊 岛 两诗囚。”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 孟郊 ﹞, 东坡 比之空螯; 遗山 呼为诗囚,毋乃太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寧召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词语解释:遭囚 拼音:zāo qiú
被拘禁。《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我等主公遭囚 羑里 ,虽是﹝ 紂王 ﹞昏乱,吾等还有君臣之礼,不肯有负先王。”词语解释:穷囚 拼音:qióng qiú
(1).困顿的囚徒。 唐 沉佺期 《被弹》诗:“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蟣虱。”《天雨花》第二九回:“你看这个穷囚样,分明好似恼谁人。”
(2).指贫民。 宋 王安石 《收盐》诗:“穷囚破屋正嗟欷,吏兵操舟去復出。”词语解释:献囚 拼音:xiàn qiú
犹献俘。《诗·鲁颂·泮水》:“淑问如 皋陶 ,在泮献囚。” 郑玄 笺:“囚,所虏获者。” 清 戴名世 《〈李太常案牍〉序》:“然而献囚必於泮宫者,岂非以献囚固所以为教?”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献囚泮水,偃伯 灵台 ,画玉斧而不渝,巩金甌于无缺。”词语解释:虑囚 拼音:lǜ qiú
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虑,通“ 録 ”。《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寃滞与不也。今云‘虑囚’,本録声之去者耳。”《旧唐书·德宗纪下》:“庚午,命有司虑囚,旱故也。” 宋 王观国 《学林·虑囚》:“ 前汉 、 后汉 皆称録囚,《唐史》、《五代史》皆称虑囚,二字皆是也。” 明 归有光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君尝虑囚,一女子呼寃,君察其诬,繫狱已二十年,遂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令方虑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视令而大駡曰:‘如此憒憒,何足临民!’”词语解释:天囚 拼音:tiān qiú
(1).获罪于天的囚犯。《汉书·王莽传下》:“ 莽 召问羣臣擒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2).比喻受拘囿、束缚。 唐 卢仝 《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诗之五:“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 傅尃 《感秋八首用夜饮联句韵寄亚子梨里》诗之五:“自有情怀谁遣得,悔将身世作天囚。”
(3). 春秋 时王室衰微, 公羊 家以 周 王为天囚,后用以贬称帝王。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以无为有” 唐 徐彦 疏:“解云:《公羊经传》本无以 周 王为天囚之义,而 公羊 説及 庄 颜 之徒以 周 王为天囚,故曰以无为有也。” 唐 元结 《闵荒诗》:“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词语解释:虏囚
俘虏词语解释:抱官囚 拼音:bào guān qiú
谓做官不自由有如囚犯。指贪恋禄位的人。 宋 黄庭坚 《四休居士》诗:“富贵何时润髑髏,守钱奴与抱官囚。”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一折:“假若便功名成就,算来则是抱官囚。”词语解释:要囚 拼音:yào qiú
审察囚犯的供辞。《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孔 传:“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既得其辞,服膺思念五六日,至於十日,至於三月,乃大断之,言必反覆思念,重刑之至也。”
重要的囚犯。如:他是个要囚,得小心看守。词语解释:休囚 拼音:xiū qiú
(1).犹言失时,失运。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二人皆非以甲乙丙丁休囚旺相而求吉凶者也。”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论衡·命禄篇》:‘春夏休囚,秋冬旺相,非能为之也,天道自然。’按,阴阳家书,五行递旺于四时,凡动作宜乘旺相之气,如春三月,则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三月,则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故俗语以凡得时为旺相,失时为休囚也。”
(2).委靡,不振作。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军气休囚,武备多年偃不修,怎禁那祸生仓卒。”《天雨花》第二六回:“如何这等休囚样,令人不晓相公身。”词语解释:阶下囚 拼音:jiē xià qiú
堂下的囚犯。泛指在押的犯人或俘虏。《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布 告 玄德 曰:‘公为坐上客, 布 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石郎蓑笠墓》:“然则我恩人也,何得作阶下囚。”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而且如果是真正的扣留,还只是消极地做阶下囚而已。”词语解释:闭囚 拼音:bì qiú
关押;囚禁。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闭囚断外事,昧坐半餘期。”词语解释:邑囚 拼音:yì qiú
地方上的犯人。《宋史·张浚传》:“至 醴陵 ,释邑囚数百,皆 杨么 谍者。”词语解释:纵囚 拼音:zòng qiú
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限期自动归狱。史书载此,以为德政。 宋 欧阳修 撰《纵囚论》以为不足为治天下之常法。参阅《后汉书·独行传·戴封》、《新唐书·刑法志》。词语解释:絷囚 拼音:zhí qiú
囚犯。 宋 苏辙 《颍州择胜亭》诗:“我嗟世人,谁实与谋;生伏其庐,死安于丘;既成不化,窘若縶囚。” 元 麻革 《置酒半山亭》诗:“怀抱久不写,兀坐如縶囚。”词语解释:冤囚 拼音:yuān qiú
无辜的囚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太后幸 洛阳 寺,省庶狱,举冤囚。”《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常留心推按,是以狱无冤囚,死者吞声。” 贺锦斋 《沣沅歌》:“地上鲜血流成渠,狱中冤囚挤破壁。”词语解释:决囚 拼音:jué qiú
亦作“决囚”。 指判决囚犯死刑或执行死刑。《新唐书·刑法志》:“死者不可復生……决囚虽三覆奏。而倾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其时七月中旬,未是决囚之际。”《清史稿·圣祖纪三》:“十一月壬子,命停决囚。”昆曲《十五贯》第一场:“奉旨决囚,停留不得。”词语解释:情囚 拼音:qíng qiú
爱情的俘虏。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五:“万一青春不可留,自甘潦倒作情囚。”词语解释:鬼囚 拼音:guǐ qiú
被拘禁的鬼。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比似你做阴司下鬼囚,争似得他这天堂上阳寿。”词语解释:执囚 拼音:zhí qiú
(1).拘捕囚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长公主执囚 青 ,欲杀之。”
(2).指被拘捕囚禁。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身执囚而国几亡。”词语解释:报囚 拼音:bào qiú
判决囚犯。《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初, 延年 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到 雒阳 ,适见报囚。” 颜师古 注:“奏报行决也。”《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 李贤 注:“报,犹论也。立春阳气至,可以施生,故不论囚。”词语解释:重囚 拼音:zhòng qiú
旧指犯有重罪的囚犯。《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列子·杨朱》:“重囚纍梏,何以异哉。”《宋书·刘燮传》:“遇其所生,弃若粪土;襤褸比於重囚,穷困过於下使。”《宋史·李衡传》:“﹝ 衡 ﹞知 溧阳县 ,专以诚意化民……歷任四年,狱户未尝繫一重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犴狴之设,原以禁重囚……重囚之中,有强盗,有人命;有已审结、未审结。”词语解释:木囚 拼音:mù qiú
用木雕的囚人。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李子长 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为人,象囚之形,凿地为埳,以卢为槨,卧木囚其中。囚罪正则木囚不动;囚冤侵夺,木囚动出。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乎?将精神之气动木囚也?”词语解释:轻囚 拼音:qīng qiú
判刑轻的囚犯。《隋书·刑法志》:“切见南北郊坛,材官、车府、太官下省、左装等处上啟,并请四五岁以下轻囚,助充使役。”词语解释:王囚 拼音:wáng qiú
阴阳五行家用语。犹兴衰。王,旺盛;囚,禁锢,引申为衰弱。 宋 苏轼 《今和》诗:“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参见“ 王相 ”。
词语解释:王相 拼音:wáng xiāng
(1).诸侯王之相。 三国 魏 王肃 《诸王国相宜为国王服斩缞议》:“王则国家所以封,王相则国家使为王臣,但王不与理人之事耳。”
(2).星座名。即王良。《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 梁启雄 解引 尹桐阳 曰:“王相,王良也。”参见“ 王良 ”。
阴阳家以王(旺盛)、相(强壮)、胎(孕育)、没(没落)、死(死亡)、囚(禁锢)、废(废弃)、休(休退)八字与五行、四时、八卦等递相配搭,以表示事物的消长更迭。五行用事者为王,王所生为相,表示物得其时。 汉 王充 《论衡·难岁》:“立春,艮王、震相、巽胎、离没、坤死、兑囚、乾废、坎休。王之冲死,相之冲囚,王相冲位,有死囚之气。”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风雨寒暑谓之感,五行王相谓之时……故审其徵候,内考情意,外考王相,即吉凶之符,善恶之效,庶可见也。” 汪继培 笺:“《五行大义》云:五行体休王者,春则木王,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则火王,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六月则土王,金相,火休,木囚,水死;秋则金王,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则水王,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观其山川形势,王相徵图,瞻拜高峦,宛如前梦。” 唐 白居易 《咏家酝十韵》:“井泉王相资重九,麴蘖精灵用上寅。” 清 梅曾亮 《书李林孙事》:“ 土鋆 与言,言形势王相,用兵奇正之道,皆不省。” 王文濡 等音注:“王相,阴阳家语。一作‘旺相’……俗以得时为旺相,失时为休囚。”词语解释:狱囚 拼音:yù qiú
被监禁的犯人。《史记·乐毅列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 唐 杜甫 《说旱》:“自中丞下车之初,军郡之政,罢弊之俗,已下手开济矣……独狱囚未闻处分,岂次第未到,为狱无滥繫者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招状》:“已成招禁者,称狱囚。”词语解释:谳囚 拼音:yàn qiú
审讯犯人。《金史·完颜兀不喝传》:“初到官,讞囚能得其情,人以为不寃。”词语解释:论囚 拼音:lùn qiú
定罪并处决囚犯。《后汉书·陈庞传》:“ 秦 为虐政,四时行刑,圣 汉 初兴,改从简易。 萧何 草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一年》:“初, 商君 相 秦 ,用法严酷,尝临 渭 论囚, 渭水 尽赤。” 胡三省 注:“决罪曰论。论,卢困翻。”《明史·刑法志二》:“十四年命法司论囚”词语解释:诏囚 拼音:zhào qiú
奉皇帝命令拘禁的囚犯。《晋书·高光传》:“是时 武帝 置黄沙狱,以典詔囚。”参见“ 詔狱 ”。
词语解释:诏狱 拼音:zhào yù
(1).关押钦犯的牢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大王之羣臣近幸素能使众者,皆前繫詔狱,餘无可用者。” 唐 李白 《秦女休行》:“壻为 燕国 王,身被詔狱加。”《明史·刑法志一》:“或本无死理,而片纸付詔狱,为祸尤烈。”
(2).奉旨办理的案件。《后汉书·百官志二》:“左平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平决詔狱。”词语解释:供御囚 拼音:gòng yù qiú
指供皇帝杀戮取乐的囚犯。《北史·齐纪中》:“繫徒罪至大辟,﹝ 文宣帝 ﹞简取随驾,号为供御囚,手自刃杀,持以为戏。”《隋书·刑法志》:“时僕射 杨遵彦 ,乃令宪司先定死罪囚,置於仗卫之中,帝欲杀人,则执以应命,谓之供御囚。”词语解释:锢囚 拼音:gù qiú
隔断与地球表面的接触,并靠冷锋会聚迫使其上升到热锋之上;亦指这种过程词语解释:贼囚 拼音:zéi qiú
贼人囚犯。多用为詈词。《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 朵那女 大怒,劈头劈脸打将过去道:‘你这该死的贼囚,瞎了眼,俺可是与你一类之人?’”《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金莲 駡道:‘贼囚,猛可走来唬我一跳。’”《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人家拿着当贼囚似的防备,门也不叫我出去!”词语解释:凡囚 拼音:fán qiú
非盗贼而因其他罪被拘禁的人。《周礼·秋官·掌囚》:“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 郑玄 注:“凡囚者,谓非盗贼自以他罪拘者也。” 孙诒让 正义:“谓盗贼及凡以罪囚者并械繫之於乡士遂士等狱,此官则守视之也。”词语解释:鞫囚 拼音:jū qiú
审理罪案。《宋史·余靖传》:“陛下諭之曰:‘朕不欲因鞫囚与人恩泽。’”词语解释:讯囚 拼音:xùn qiú
审讯囚犯。《尉缭子·将理》:“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脛者一分,拷悉依令。”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一日讯囚,严加夹击,终不肯承,视之若无苦者。”词语解释:录囚
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词语解释:髡囚 拼音:kūn qiú
秃头囚徒。对僧人的蔑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髡囚,怎敢把爷违抝。”《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案款已成,招状了遭刑,棒杀髡囚示万民。”词语解释:村囚 拼音:cūn qiú
詈词。犹言坏东西。《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 程大姐 ﹞立住駡道:‘那里的撒野村囚!一个良家的妇女烧香,你敢用言调戏!’”词语解释:逋囚 拼音:bū qiú
指逃犯。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望廷尉之逋囚,反 淮南 之穷寇。”词语解释:免囚 拼音:miǎn qiú
被释放遣送的囚犯。《战国策·秦策五》:“ 管仲 ,其 鄙人 之贾人也, 南阳 之弊幽, 鲁 之免囚, 桓公 用之而伯。”词语解释:宿囚 拼音:sù qiú
唐 代的一种酷刑。《旧唐书·酷吏传上·索元礼》:“或累日节食,连宵缓问,昼夜摇撼,使不得眠,号曰‘宿囚’。”《新唐书·刑法志》:“闭絶食饮,昼夜使不得眠,号曰‘宿囚’。”词语解释:滞囚 拼音:zhì qiú
拘禁未审决的囚犯。《宋史·孝宗纪一》:“辛酉,以淫雨,詔州县理滞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尚书 金纯 以疾在告,上令太医往视药,时上以天气炎热,勅法司疏决滞囚。”词语解释:拷囚 拼音:kǎo qiú
刑讯囚犯。《唐律疏议·断狱上·拷囚不得过三度》:“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总不得过二百。”词语解释:断囚 拼音:duàn qiú
处决囚犯。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天下死罪,各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词语解释:挛囚 拼音:luán qiú
拘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性情之偏》:“ 迎儿 年方十二,累行笞挞,穷冬髀缚,絶其饮食,挛囚至死。”词语解释:流囚 拼音:liú qiú
被流放的囚徒。《元典章·刑部一·迁徙》:“本部议得今之迁徙,即古移乡之法,比之流囚事例不同。”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他两次被配为流囚。”词语解释:徒囚 拼音:tú qiú
囚徒。《隋书·刑法志》:“ 旷 又告少卿 赵绰 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词语解释:禽囚 拼音:qín qiú
被擒获的俘虏。《后汉书·蔡邕传》:“ 非子 享土於善圉, 狼瞫 取右於禽囚。” 李贤 注:“《左传》曰:战於 殽 , 晋襄公 缚 秦 囚,使 莱驹 以戈斩之。囚呼, 莱驹 失戈, 狼瞫 取戈斩之,遂以为车右。”词语解释:愆囚 拼音:qiān qiú
治罪拘押。 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一离諐囚,乃永岁月。”词语解释:訹囚 拼音:xù qiú
透迫囚犯。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公既直其事,而尉、掾争不已,復移狱,竟杀盗。公坐訹囚罢官。”词语解释:罪囚 拼音:zuì qiú
罪犯。《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少为亭长,因解罪囚到 芒碭山 ,得逃避罪,断其白蛇,亦何豪强。”《明史·太祖纪一》:“己丑,雷震宫门兽吻,赦罪囚。” 郭沫若 《山中杂记·鸡雏》:“你这仓惶的罪囚!你这恐怖时代的张本人!毕竟也有登上断头台的时候!”词语解释:禁囚 拼音:jìn qiú
在押犯人。《宋史·儒林传七·程迥》:“州属 迥 决禁囚,辨其寃者纵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