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囚拘 拼音:qiú jū
(1).囚禁。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关龙逄 ﹞立而不去朝, 桀 因囚拘之。” 唐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诗之四:“岂知 晋 叔向 ,无罪婴囚拘。”
(2).指被囚禁的时期。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其治三《礼》,半在囚拘。死而后已,其生不虚。”
(3).受束缚。 唐 韩愈 《同冠峡》诗:“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羇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
(4).比喻受束缚的人。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四五年前作拾遗,諫书不密丞相知。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5).囚俘,俘虏。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高昌》:“ 麴 氏雄西北,别絶臣外区……臣 靖 执长缨,智勇伏囚拘。”词语解释:囚山 拼音:qiú shān
唐 柳宗元 作《囚山赋》,有句云:“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孙汝听 注:“ 永贞 元年,公謫居 永州 。 元和 九年,有此赋。” 王俦 补注引 晁补之 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也。 宗元 謫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穽也,故赋《囚山》。”后多以赋“囚山”指抒发对投闲置散生活的感慨。 金 元好问 《桐川与仁卿饮》诗:“海内斯文君未老,不须辛苦赋《囚山》。” 清 钱谦益 《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官罢故人稀折简,罪深明主勒投簪……漏屋书传君自圣,《囚山》赋就我真耽。”词语解释:囚系 拼音:qiú xì
(1).拘禁;拘押。《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餘万,身虽囚繫,其势足以倍畔。”《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王误信人言,囚繫尊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女夜梦父囚繫而至。”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
(2).指囚犯。《国语·晋语七》:“毕故刑,赦囚繫,宥閒罪,荐积德。”《三国志·吴志·吕岱传》:“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繫。”词语解释:囚虏 拼音:qiú lǔ
(1).罪犯与俘虏。《后汉书·第五种传》:“ 季布 屈节於 朱家 , 管仲 错行於 召忽 ……卒遭 高帝 之成业, 齐桓 之兴伯,遗其亡逃之行,赦其射鉤之讎,拔於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勋效传於百世,君臣载於篇籍。”
(2).指俘虏。 宋 文天祥 《闻马》诗序:“使吾舟迟发一时,顷已为囚虏矣!”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宫殿烧焚,身为囚虏。”词语解释:囚徒 拼音:qiú tú
囚犯。《史记·大宛列传》:“赦囚徒材官。” 唐 范摅 《云溪友议·杂嘲戏》:“六衙按覆囚徒。”《元史·世祖纪二》:“具盗贼、囚徒起数,月申省部。”《说唐》第二六回:“ 咬金 、 俊达 载着钱粮,随着许多囚徒,一齐过去。” 何洛 《冲出黑暗的牢笼》诗:“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从火线上捕来,从那阶级斗争火线上捕来。囚徒,不是囚徒,是俘虏。”词语解释:囚奴 拼音:qiú nú
(1).囚禁奴役。《书·泰誓下》:“屏弃典刑,囚奴正士。”
(2).囚犯和奴隶。 宋 曾巩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 箕子 諫而不从,至辱於囚奴。”
(3).借以骂人。《说岳全传》第十九回:“你这些囚奴,不知天理的!把中原天子如此凌辱。”词语解释:囚首 拼音:qiú shǒu
(1).头发蓬乱,形同囚犯。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毁冠而囚首,人不让席矣。”
(2).指不束发。 陈衍 《元诗纪事·陈孚》:“家居囚首,见客乃巾。”参见“ 囚首丧面 ”。
词语解释:囚首丧面 拼音:qiú shǒu sàng miàn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九:“那囚首丧面衣衫褴褛的乞儿--他们代表世界的悲哀,人间的不幸。”参见“ 囚首垢面 ”。词语解释:囚人 拼音:qiú rén
(1).囚犯。《宋史·刑法志一》:“今乃远方囚人,尽归象闕,配务役。”《水浒传》第六二回:“ 卢员外 一生财主,今做了囚人,无计奈何。” 方志敏 《狱中纪实》一:“入狱后……亲耳听到囚人们的悲叹和哀号。”
(2).受罪的人。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君笑谓 毅 曰:‘ 涇水 之囚人至矣。’”词语解释:囚俘 拼音:qiú fú
(1).俘虏。《左传·昭公十三年》:“ 平子 怒,令见 费 人执之,以为囚俘。”《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五年》:“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
(2).捕获俘虏。《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梟其渠帅,囚俘万餘口。”词语解释:囚籍 拼音:qiú jí
登记囚犯的名册。《新唐书·柳宗元传》:“假令万一除刑部囚籍,復为士列,亦不堪当世用矣!”词语解释:囚笼 拼音:qiú lóng
旧时拘禁或解送犯人用的木笼。《说唐》第三十回:“众人动手拿了,齐囚入囚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他老子叫了一乘囚笼似的小轿子,叫女儿坐了。”词语解释:囚衣 拼音:qiú yī
特制供罪犯穿的服装词语解释:囚牢 拼音:qiú láo
监狱,囚禁犯人的处所。《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文王 在囚牢之内,一一尽知,克日定时,并无分毫差错。”词语解释:囚梁 拼音:qiú liáng
汉 邹阳 为 梁王 门客,遭谗被囚。事见《汉书·邹阳传》。后以“囚梁”泛指被监禁。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三十韵》:“还 蜀 衹无补,囚 梁 亦固扃。”词语解释:囚絷 拼音:qiú zhí
拘禁。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萧 樊 囚縶, 韩 彭 葅醢。”《旧唐书·裴度传》:“今被囚縶,太后未知,如卿处置未得,可更议其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五羖大夫》:“ 体元 为贼掠,囚縶一室。”词语解释:囚桎 拼音:qiú zhì
犹囚禁。 唐 沉佺期 《被弹》诗:“昆弟两三人,相次俱囚桎。”词语解释:囚阱
押进地牢词语解释:囚囊
囚根子,囚攮。囚犯。骂人话词语解释:囚伍
罪犯词语解释:囚犯 拼音:qiú fàn
关押在监狱里的犯人。《明史·刑法志二》:“凡逮繫囚犯,老疾必散收,轻重以类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刻没有事,其实应该放我们出去了,还当囚犯一般,关在这里做甚么呢?” 何洛 《冲出黑暗的牢笼》:“﹝牢头、禁子﹞平时都象凶神恶煞一样,对囚犯毫不客气。”词语解释:囚牛 拼音:qiú niú
传说中的怪兽。旧时多刻于胡琴头上。 明 李东阳 《记龙生九子》:“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渊鉴类函·鳞介·龙》引 明 陈仁锡 《潜确类书》:“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好音,形胡琴上。”词语解释:囚攮的 拼音:qiú nǎng de
亦作“ 囚囊的 ”。 詈词。《红楼梦》第九回:“ 贾菌 如何依得,便駡:‘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囊的暴发户。”囊,一本作“ 攮 ”。词语解释:囚杀 拼音:qiú shā
(1).谓牵制困扰。《庄子·在宥》:“汝慎无攖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 成玄英 疏:“溺心上下,为境所牵,如禁之囚,攖烦困苦。”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上下囚杀,言诡上诡下,使其心拘囚噍杀不自适也。”
(2).囚禁杀戮。《宋史·刑法志二》:“亦有豪强赂吏,罗织平民而囚杀之。”词语解释:囚囊的 拼音:qiú náng de
见“ 囚攮的 ”。
词语解释:囚攮的 拼音:qiú nǎng de
亦作“ 囚囊的 ”。 詈词。《红楼梦》第九回:“ 贾菌 如何依得,便駡:‘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囊的暴发户。”囊,一本作“ 攮 ”。词语解释:囚室 拼音:qiú shì
监禁犯人的小室。例如:住在囚室中。词语解释:囚执 拼音:qiú zhí
(1).囚禁。《汉书·萧望之传》:“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
(2).俘获;擒获。《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慈 因进住 涇县 ,立屯府,大为 山越 所附。 策 躬身攻讨,遂见囚执。”《晋书·姚泓载记》:“ 王国 为蛇画足,国之罪人,已就囚执,听詔而戮之。”词语解释:囚命 拼音:qiú mìng
谓自行拘囚以待处置,表示请罪。《国语·晋语四》:“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嬴 怒曰:‘ 秦 晋 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 韦昭 注:“囚命,自囚以听命。”词语解释:囚制 拼音:qiú zhì
象对待囚犯一样地加以处置。《晋书·温峤传》:“ 约 峻 凶逆无道,囚制人士,裸其五形。”词语解释:囚髻 拼音:qiú jì
唐 代妇女发髻的一种样式。《新唐书·五行志一》:“ 僖宗 时,内人束髮极急,及在 成都 , 蜀 妇人效之,时谓为‘囚髻’。”词语解释:囚禁 拼音:qiú jìn
关押;拘禁。 宋 欧阳修 《朋党论》:“ 后汉 献帝 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清 唐甄 《潜书·贱奴》:“儿畜公卿,奴使百司,狗奔将帅,天子孤矣……囚禁天子,羊驱天子,干戈起矣。” 方志敏 《狱中纪实》三:“凡判决徒刑的‘罪犯’,都送到这里来囚禁。”词语解释:囚绿记 拼音:qiú lǜ jì
散文。陆蠡作。1940年发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词语解释:囚解 拼音:qiú jiě
押送。《说岳全传》第二四回:“大元帅命将所擒番将,囚解大营,请旨定夺。”词语解释:囚锁 拼音:qiú suǒ
亦作“ 囚鏁 ”。 禁锢。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悲回风》:“精神囚锁着不能开展,气息束缚着难以平匀。”词语解释:囚饮 拼音:qiú yǐn
露发赤脚著械而饮酒。 宋 张舜民 《画墁录》:“ 苏舜钦 、 石延年 辈有名曰: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囚饮者露头围坐。”《说郛》卷二四引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 石曼卿 ﹞每与客痛饮,露髮跣足,著械而坐,谓之囚饮。”词语解释:囚首丧面 拼音:qiú shǒu sàng miàn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九:“那囚首丧面衣衫褴褛的乞儿--他们代表世界的悲哀,人间的不幸。”参见“ 囚首垢面 ”。
词语解释:囚首垢面 拼音:qiú shǒu gòu miàn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新安富人》:“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囚首垢面。”参见“ 囚首丧面 ”。词语解释:囚车 拼音:qiú chē
用于解运囚犯的木槛车词语解释:囚录 拼音:qiú lù
拘系;关禁。词语解释:囚首垢面 拼音:qiú shǒu gòu miàn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新安富人》:“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囚首垢面。”参见“ 囚首丧面 ”。
词语解释:囚首丧面 拼音:qiú shǒu sàng miàn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九:“那囚首丧面衣衫褴褛的乞儿--他们代表世界的悲哀,人间的不幸。”参见“ 囚首垢面 ”。
词语解释:囚首垢面 拼音:qiú shǒu gòu miàn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 宋 苏洵 《辨奸论》“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新安富人》:“女又引两青衣械一人至,囚首垢面。”参见“ 囚首丧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