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锦囊智囊饭囊处囊装囊盘囊米囊阮囊
诗囊绛囊行囊纱囊解囊沙囊锦香囊豹囊
香囊倾囊枕囊悭囊隐囊贺囊银囊盗囊
空囊土囊缥囊赤囊酒囊臭皮囊束囊綀囊
书囊布囊钵囊麝囊私囊笏囊包囊橐囊
青囊倒囊绣囊破囊缣囊练囊子囊水囊
探囊括囊萸囊佩囊金囊印囊毛囊浮囊
皂囊皮囊客囊油囊鞶囊脱囊赵囊挈囊
奚囊罗囊赤白囊紫罗囊锥囊琴囊风囊茱萸囊
古锦囊衣囊珠囊革囊负囊紫荷囊窝囊压酒囊

词语解释:锦囊  拼音:jǐn náng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词语解释: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指优美的文句。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輒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宋 陈瓘 《蓦山溪》词:“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籤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亦省作“ 锦囊句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九字梅花诗》:“近观 卢赞元 《酴醿花》诗云:‘……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词语解释:诗囊  拼音:shī náng
贮放诗稿的袋子。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 梁启超 《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
词语解释:香囊  拼音:xiāng náng
(1).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悬于帐以为饰物。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后。”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红楼梦》第八七回:“小几上却搁着剪破了的香囊和两三截儿扇袋并那铰拆了的穗子。” 晓立 《节序·风俗和艺术》:“五月初五端午节,艾叶遍插,龙舟竞渡,孩子们额头点上雄黄,姑娘们巧手做着各种彩色粽子、香囊。”
(2).有香味的取暖器。 唐 白居易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唐 王建 《秋夜曲》之一:“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
(3).借指荔枝。 闽 徐夤 《荔枝》诗之一:“朱弹星丸粲日光,緑琼枝散小香囊。”
(4).指麝的藏香器官。《文汇报》1991.2.6:“而且偏偏又只有雄麝藏有香囊,平均杀死3头麝才能获取一个香囊,致使麝急剧减少。”
词语解释:空囊  拼音:kōng náng
(1).无钱的口袋。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唐 刘驾 《送友下第游雁门》诗:“况復挈空囊,求人悲路岐。”
(2).谓倾尽钱财。 清 周亮工 《云门赋》之三:“热泪还家酒,空囊北上书。”
词语解释:书囊  拼音:shū náng
盛书籍的袋子。 唐 岑参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诗:“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收拾琴剑背书囊。” 郑振铎 《集外诗·云与月》:“当你提了书囊出门时,我便要随了你。”
词语解释:青囊  拼音:qīng náng
(1).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 唐 刘禹锡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案头开縹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2).借指医术、医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四折:“披衣款步入茅堂,问寝慇懃似犹子行。这一丸神药赛青囊。”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爰负耒而横经,治青囊而业医。”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一方试病,妙詡青囊;三指杀人,怨深白刃。”
(3).古代术数家盛书和卜具之囊。借指卜筮之术。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题诗寄赠十韵》:“锦肆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雷轰宝剑无留迹,火借青囊为乞灵。”参见“ 青囊书 ”。
(4).古代盛官印的袋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也。”
(5).花名。古代外域异花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汤城淀 ﹞多异花,记其二种……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而色类蓝可爱。”
(6).花名。合欢的别称。《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知蠲人之忿,则赠以青囊。一名合欢,则忘忿。”参见“ 合欢 ”。
词语解释:青囊书  拼音:qīng náng shū
(1).《晋书·郭璞传》:“有 郭公 者,客居 河东 ,精於卜筮, 璞 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 璞 门人 赵载 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唐 杨巨源 《题赵孟庄》诗:“愿事 郭先生 ,青囊书几卷。”
(2).指医书、医术。《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华佗 在狱,有一狱卒,姓 吴 ,人皆称为 吴押狱 。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 华佗 。 佗 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将死,恨有青囊书未传於世。感公厚意,无可为报;我修一书,公可遣人送与我家,取青囊书来赠公,以继吾术。’”
词语解释:合欢  拼音:hé huān
亦作“ 合懽 ”。亦作“ 合驩 ”。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沉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词语解释:探囊  拼音:tàn náng
(1).到袋中摸取。喻偷窃;剽窃。语出《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全写则揭篋,傍采则探囊。”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参见“ 探囊胠篋 ”。
(2).喻事情轻而易举。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桓帝》:“卖官之令行,则富者探囊而得。” 清 姚鼐 《戏赠宏夫兄》诗:“鬢华揽镜增霜雪,胸智探囊有甲兵。”
(3).解囊相助。 宋 苏轼 《西新桥》诗:“探囊赖故侯,寳钱出金闺。”
词语解释:探囊胠箧  拼音:tàn náng qū qiè
用手摸袋子,撬开小箱子。指偷盗。语本《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江西李某》:“少年曰:‘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探囊胠篋,而能以术取人财。’”
词语解释:皂囊  拼音:zào náng
亦作“皁囊”。
(1).黑绸口袋。 汉 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则以皂囊封之。《后汉书·蔡邕传》:“以 邕 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皁囊封上。” 李贤 注引 应劭 《汉官仪》:“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自 汉 置八仪,密奏阴阳,皁囊封板,故曰封事。” 唐 杜牧 《长安杂题》诗之四:“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皁囊封。” 明 李东阳 《送董子仁给事使琉球》诗:“归忆皂囊封事在,殿前风采尚崔巍。”
(2).指密封的奏章。 宋 梅尧臣 《大风》诗:“ 风伯 有罪五,孰肯进皂囊。”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官受京畿道御史,皁囊献替,白简绳纠。”
词语解释:奚囊  拼音:xī náng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楼钥 《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柳贯 《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籤鄴架盈。”
词语解释:古锦囊  拼音:gǔ jǐn náng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词语解释:智囊  拼音:zhì náng
称足智多谋的人。常指为别人划策的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樗里子 滑稽多智, 秦 人号曰‘智囊’。”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智囊推有在,勇爵敢徒争。”《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又有大司农 桓范 ,字 之则 ,颇有智谋,人多称为‘智囊’。”《十月》1981年第1期:“ 老秦 按住我的手,像电影里那种足智多谋的智囊似的。”
词语解释:绛囊  拼音:jiàng náng
(1).红色口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陈文忠 为枢密。一日,日欲没时,忽有中人宣召,既入右掖,已昏黄,遂引入禁中…… 尧叟 悚慄危坐,上语笑极欢。酒五六行,膳具中各出两絳囊置羣臣之前,皆大珠也。”
(2).喻草木之红色花果。 唐 皮日休 《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感而有寄》诗:“一夜春工绽絳囊,碧油枝上昼煌煌。” 宋 蔡襄 《荔枝谱》三:“暑雨初霽,晚日照曜,絳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
词语解释:倾囊  拼音:qīng náng
(1).谓尽出所有。 宋 苏辙 《王氏清虚堂记》:“ 钟 、 王 、 虞 、 褚 、 颜 、 张 之逸迹, 顾 、 陆 、 吴 、 卢 、 王 、 韩 之遗墨,杂然前陈,赎之倾囊而不厌,慨乎思其人而不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二折:“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张 亦失馆,度岁艰难,商於余,即以余貲二十金倾囊借之。”
(2).犹解囊,出钱。 清 王韬 《淞滨琐语·李延庚》:“今春讌赏牡丹,亦係六妹倾囊。”
词语解释:土囊  拼音:tǔ náng
(1).洞穴。《文选·宋玉〈风赋〉》:“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浸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 李善 注:“土囊,大穴也。” 唐 杜甫 《九成宫》诗:“曾宫凭风廻,岌嶪土囊口。” 宋 苏轼 《飓风赋》:“忽野马之决骤,矫退飞之六鷁,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 清 黄宗羲 《过云木冰记》:“南箕哆口, 飞廉 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
(2).盛满泥土用以堵水的袋子。《旧唐书·马燧传》:“ 燧 乃於下流以车数百乘,维以铁锁,锁絶中流,实以土囊以遏水;水稍浅,诸军毕渡。”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水旱祈祷》:“ 乾道 九年秋, 赣 吉 连雨暴涨。予守 赣 ,方多备土囊,雍诸城门以杜水入,凡二日乃退。”
(3). 明 代的一种杀人刑具。用装满沙土的袋子压死或闷死囚人。 章炳麟 《思乡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极諫以干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谓奇节也。”
词语解释:布囊  拼音:bù náng
布袋。《汉书·杨王孙传》:“死则为布囊盛尸。”《晋书·祖逖传》:“ 逖 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餘人运上臺。” 唐 姚合 《喜贾岛至》诗:“布囊悬蹇驴,千里到贫居。”
词语解释:倒囊  拼音:dǎo náng
倾囊,倒出囊中所有的钱物。亦喻慷慨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士人﹞曰:‘前 尧山 令 樊泽 ,举制科,至此,马毙囊空,莫能前进。’ 执易 造焉,遽輟作乘马,倒囊济之。” 宋 叶适 《承事郎致仕黄君墓志铭》:“﹝ 黄正己 ﹞约嗇凡用……然客至,輒具酒食中礼,或一日忽倒囊与人钱,不吝也。”
词语解释:括囊  拼音:kuò náng
(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世说新语·言语》“ 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徽 在 潁川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 刘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僕屡欲辨驳,因惮主括囊。”
(2).犹囊括。包罗。《后汉书·郑玄传论》:“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清 薛福成 《论不勤远略之误》:“迨 元太祖 括囊 俄罗斯 ,席捲五 印度 ,餘威振於 欧罗巴 。”
词语解释:皮囊  拼音:pí náng
(1).皮制的袋。《晋书·刘聪载记》:“ 约 归,置皮囊於机上,俄而苏。”
(2).借喻人畜的躯体。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你敢化些淡虀汤,且把你那皮囊撑。”《红楼梦》第五六回:“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那里去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君如不忘夙好,勿坏我皮囊也。”
词语解释:罗囊  拼音:luó náng
(1).丝袋。《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明 王彦泓 《踏春词》:“偶因裙带换,忘却紫罗囊。”
词语解释:衣囊  拼音:yī náng
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宁子 职纳橐饘焉” 晋 杜预 注:“橐,衣囊。”《新唐书·杨再思传》:“初,调 玄武 尉,使至京师,舍逆旅,有盗窃其衣囊, 再思 遇之,盗窘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晋 王廞 之败,沙门 曇永 匿其幼子 华 ,使提衣囊自随。”
词语解释:饭囊  拼音:fàn náng
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 荀彧 犹强可与语,过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无人气,皆酒瓮饭囊耳。” 宋 陆游 《早饭后戏作》诗之一:“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禰衡 ﹞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 荀彧 可使吊丧问疾……其餘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词语解释:行囊  拼音:xíng náng
(1).出行时所带的钱袋。 宋 洪迈 《夷坚志补·蔡州小道人》:“吾行囊元不乏钱。” 明 邵璨 《香囊记·途叙》:“谁道人离乡贱,宝剑青毡,行囊儘餘沽酒钱,何处卸行躔,向 长安 都市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世间可有个行囊里装着两三千银子去找馆地当师爷的么?”
(2).借指出行时所带的钱。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分别》:“随身不虑无琴剑,虑只虑行囊缺欠。”
(3).行李。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你行囊在何处?”《西游记》第五三回:“ 唐三藏 攀鞍上马, 沙和尚 挑着行囊。”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臺、笔筒数件。”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踌蹰在车站里,终于提着简单的行囊走到他舅父那里。”参见“ 行李 ”。
词语解释:行李  拼音:xíng lǐ
(1).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 行理 ”。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 ,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 ,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5).引申为行程、行踪。《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7).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词语解释:枕囊  拼音:zhěn náng
枕心。 宋 黄庭坚 《观王主簿家酴醾》诗:“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 宋 陆游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参见“ 枕幃 ”。
词语解释:枕帏  拼音:zhěn wéi
即枕心。 宋 黄庭坚 《见诸人唱和酴醾诗辄次韵戏咏》:“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幃。” 任渊 注:“《韵书》曰,幃,囊也。今人或取落花以为枕囊。” 金 元好问 《酴醾》诗:“枕幃餘韵最清真,梦里犹来著莫人。”参见“ 枕心 ”。
词语解释:缥囊  拼音:piǎo náng
用淡青色的丝绸制成的书囊。亦借指书卷。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於縹囊。” 吕向 注:“縹,青白色;囊,有底袋也,用以盛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西开善寺》:“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縹囊纪庆,玉烛调辰。”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縹囊披锦绣,翠轴卷琼琚。” 清 钱谦益 《移居》诗之二:“典库收藏三篋在,巾箱装载五车同。縹囊緗帙纷如画,好著移居物色中。”
词语解释:钵囊  拼音:bō náng
僧人盛放钵盂的袋子。《四分律·杂揵度之二》:“手捉鉢难护持,佛言:听作鉢囊盛,不繫囊口。鉢出,佛言:应绳繫,手捉鉢囊难护持。” 宋 苏轼 《题净因壁》诗:“瞑倚蒲团卧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
词语解释:绣囊  拼音:xiù náng
(1).绣花的袋子。 唐 陆龟蒙 《邺宫词》之一:“ 魏武 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可知遗令非前事,却有餘薰在绣囊。”
(2).比喻博学而文词丰富者。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武陵记》曰: 后汉 马融 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词语解释:萸囊  拼音:yú náng
盛茱萸的袋子。旧俗重九登高饮酒,人多佩带萸囊。见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唐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之三:“菊酒携山客,萸囊繫牧童。”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新亭洒泣》:“今日重阳佳节,虽无菊饮萸囊,相携问节,权共登高远眺。”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九:“明日黄花外,萸囊意倍亲。”
词语解释:客囊  拼音:kè náng
客中的钱袋。喻指所带钱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 元 方回 《喜晴行》诗:“漂流踪迹客囊空,迅驶光阴岁律穷。” 明 无名氏 《节侠记·围猎》:“自家牛羊满山,马驼蔽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这三月十五日,花月良辰,便好成亲。[生]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词语解释:赤白囊  拼音:chì bái náng
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汉书·丙吉传》:“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 唐 刘禹锡 《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上变飞腾赤白囊,两端首鼠疾奔忙。”
词语解释:珠囊  拼音:zhū náng
(1).指五星的躔度。《尚书考灵曜》:“天失日月,遗其珠囊。” 郑玄 注:“珠,谓五星也。遗其囊者,盈缩失度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三浓应铜爵之鸣,五纬叶珠囊之度。”
(2).指五星。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顾景范 著《方舆纪要》成, 孙宇台 谓其书若长河亙天,珠囊照地。”
(3).珠饰之囊。《旧唐书·玄宗纪上》:“上御 花萼楼 ,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已上金镜、珠囊、縑綵。”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4).即珠蕾。 元 马祖常 《赋王叔能宅芍药》诗:“并蒂当阶盘綬带,金苞向日剖珠囊。”参见“ 珠蕾 ”。
词语解释:珠蕾  拼音:zhū lěi
花骨朵。 元 王冕 《梅花》诗之三:“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
词语解释:处囊  拼音:chǔ náng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常以“处囊”比喻一个人的才智得到机会便显露出来。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 临淄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 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
词语解释:纱囊  拼音:shā náng
纱制的袋。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江 汉 之民﹞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採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
词语解释:悭囊  拼音:qiān náng
(1).聚钱器。即扑满。口小,钱易入不易出,故称。 宋 范成大 《催租行》:“牀头慳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2).喻悭吝者的钱袋。 宋 李之仪 《次韵见问》:“近免竹筒费月费,主人时亦破慳囊。”《黄金世界》第十九回:“ 建威 道:‘该总理既称殷实,何不自解慳囊,一定要招洋股做什么呢?’”
词语解释:赤囊  拼音:chì náng
即赤白囊。 唐 袁傪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 宋 杨万里 《古路》诗:“白羽飞赤囊,碧油走红旗。” 明 唐顺之 《答赠胡柏泉》诗:“赤囊前日奏边书,皂帽何时掩故庐。”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赤囊传警举国惊,守险力扼熊本城。”参见“ 赤白囊 ”。
词语解释:赤白囊  拼音:chì bái náng
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汉书·丙吉传》:“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 唐 刘禹锡 《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上变飞腾赤白囊,两端首鼠疾奔忙。”
词语解释:麝囊  拼音:shè náng
瑞香花的别名。 明 程羽文 《花小名》:“瑞香曰麝囊。”《广群芳谱·花谱二十·瑞香》:“此花名麝囊,能损花,宜另种。”
词语解释:破囊  拼音:pò náng
破旧的诗囊或钱囊。 唐 喻凫 《送潘咸》诗:“时时齎破囊,访我息閒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富春子》:“ 史 尝得 李全 书,置之袖间,未启也。因扣曰:‘吾袖中书所言何事?’对曰:‘假破囊二十万耳。’” 清 周亮工 《送客过富沙》诗之三:“节得松霞客不贫,破囊老句近犹新。”
词语解释:佩囊  拼音:pèi náng
随身系带的用以放零星物品的小口袋。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成都恶事》:“莫晓其为何物,姑收置之佩囊中。”《清史稿·高宗本纪》:“二月甲午朔,获 林爽文 ,赏 福康安 、 海兰察 御用佩囊,议叙将弁有差。”参见“ 佩袋 ”。
词语解释:佩袋  拼音:pèi dài
以红纱制成的一种小袋子,专用以套在佩玉上。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古今制度,有一时创获,其后循用不可变者。如前代之笏囊,与本朝之佩袋是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敏行 惶怖伏罪,上特宥之。命自今普用佩袋,以红纱囊之。虽中外称便,而广除中清越之音减矣。”
装玉佩的纱袋。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世庙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因詔中外官俱製珮袋,以防勾结。”
词语解释:油囊  拼音:yóu náng
涂有桐油的可盛液体的布袋。 唐 张说 《苏摩遮》词之三:“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词语解释:紫罗囊  拼音:zǐ luó náng
用紫罗缝制的香囊。一种佩饰。《晋书·谢玄传》:“ 玄 少好佩紫罗香囊, 安 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仇兆鳌 注:“青玉案,谓古诗。紫罗囊,指戏具。暇日方饮,戒其勿纵酒以旷时。” 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籤玳瑁装。”
词语解释:革囊  拼音:gé náng
(1).皮口袋。《史记·殷本纪》:“﹝帝 武乙 ﹞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於炉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革囊,以革为之,用代筐筥罌盎……或谓之皮餛飩,盖俗呼也。”
(2).佛教称人的躯体。《后汉书·襄楷传》:“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 李贤 注:“《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於佛,佛曰:‘此是革囊盛众秽耳。’”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焚修》:“我心已如死灰,何以革囊见试。” 清 赵翼 《古玉琀歌》:“我笑古人太痴絶,一副革囊已破裂。”
词语解释:装囊  拼音:zhuāng náng
出行时所带的存放财物的口袋。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阎宪》:“男子 杜成 行於路,得遗装囊,开视有锦二十五疋,明送诣吏。”《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思明 乃执 承恩 ,索其装囊,得铁券及 光弼 牒。” 胡三省 注:“凡行者之装,盛以囊橐,故曰装囊。”
词语解释:解囊  拼音:jiě náng
(1).解开口袋。 宋 陆游 《宿村舍》诗:“解囊自取残编读,何处人间无短檠。”
(2).谓拿出钱财以帮助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作筵》:“适见四人来,欲捉我去。幸阿翁哀请,且解囊赂之,始去。”《中国现在记》第八回:“ 苏州 人秉性是良善的,晓得他是富翁一旦落魄,就有解囊相助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劝人解囊賑灾的文章,并不少见,而文中自述年纪曰‘余年九十六岁矣’者,却只有 马相伯 先生。”
词语解释:隐囊  拼音:yǐn náng
供人倚凭的软囊。犹今之靠枕、靠褥之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跟高齿屐,坐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於左右。”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补注:“隐囊如今之靠枕。”《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上倚隐囊,置 张贵妃 於膝上。” 胡三省 注:“隐囊者,为囊实以细輭,置诸坐侧,坐倦则侧身曲肱以隐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与都邑之士,隐囊麈尾,裾屐风流。”
词语解释:酒囊  拼音:jiǔ náng
(1).盛酒的袋子。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今则不然,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则物也。”
(2).喻无能的人。 明 吴炳 《西园记·冥拒》:“则我那酒囊还胜却诗囊润,饭肠更赛过文肠敏。”
词语解释:私囊  拼音:sī náng
犹私橐。私人的钱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只要肥了你私囊,也不管民间瘦。” 清 黄遵宪 《邻妇叹》诗:“官吏时时索私囊,私囊不许一钱蓄。” 李大钊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渐为以默许鸦片密输、自饱私囊的官吏的腐败所蚀毁了。”
词语解释:缣囊  拼音:jiān náng
细绢制成的袋子。《后汉书·杜根传》:“太后大怒,收执 根 等,令盛以縑囊,于殿上扑杀之。”《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是夜北风大作, 操 尽驱兵士担土泼水;为无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又以縑囊盛而封之,南人谓之简板。”
词语解释:金囊  拼音:jīn náng
放置黄金的袋子。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尉他 ﹞迺大説 陆生 ,留与饮数月。曰:‘ 越 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 陆生 槖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 唐 宋之问 《桂州三月三日》诗:“不求 汉 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诗:“宝剑终难託,金囊非易求。”
词语解释:鞶囊  拼音:pán náng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崩于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被服轻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李文定公 ﹞在 陕 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
词语解释:锥囊  拼音:zhuī náng
见“ 锥处囊中 ”。
词语解释:锥处囊中  拼音:zhuī chǔ náng zhōng
(1).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陈三立 《次韵再答王义门》:“书传圯上此人去,锥处囊中相士谁?”亦省作“ 锥囊 ”。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疏》:“昔 毛遂 , 赵 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
(2).借指 毛遂 。 清 姚鼐 《邯郸口号》:“锥囊有意来成市,玉貌无端亦被围。”
词语解释:负囊  拼音:fù náng
背负行囊。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丰》:“三人俱行,北求大牂,长孟病足,请季负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顷之,背患此疮,渐成此瘤,以衣覆之,即气闭闷,常露之,乃可,而重如负囊。”
词语解释:盘囊  拼音:pán náng
系在腰间的皮制囊袋,用以盛物。盘,通“ 鞶 ”。《晋书·良吏传·邓攸》:“﹝ 邓殷 ﹞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北堂书钞》卷七六、《太平御览》卷六九一引 王隐 《晋书》作“鞶囊”。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欲将碧字相教示,自解盘囊出素书。”
词语解释:沙囊  拼音:shā náng
(1).装着沙的袋子。《三国志·吴志·步骘传》“然时采其言”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后有 吕范 、 诸葛恪 为説 騭 所言,云:‘每读 步騭 表,輒失笑。此 江 与开闢俱生,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2). 楚 汉 相争时,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夹 潍水 作战, 信 令以沙囊堵 潍水 上流,待 楚 军渡水时,撤囊放水冲淹,大败 楚 军。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遂用为典实。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前锋纷其易帜,后骑决其沙囊。” 宋 苏辙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诗之二:“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 信 怯定非真。”参见“ 囊沙 ”。
(3).鸟类的消化器官。位于胃与小肠之间。
词语解释:囊沙  拼音:náng shā
指 韩信 囊沙破敌之计。 楚 汉 战争时 韩信 与 楚 将 龙且 隔 潍水 而阵。 韩信 夜令人以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军半渡,进击 龙且 。既战,佯败退走。 且 追 信 渡水, 信 使人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 军大半不得渡, 信 乘机击杀 且 ,大破 楚 军。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旧唐书·郑畋传》:“及至囊沙减灶,伐鼓扬旌,四凶方侈於兽心,一阵尽涂於 龙尾 。”
词语解释:贺囊  拼音:hè náng
李贺 的书囊。 唐 李贺 天才俊拔,年轻而有诗名。“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从囊取书,研墨迭纸,足成之。见 唐 李商隐 《李贺小传》。后因以为典实。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从此 贺 囊佳製,有新奇题目。” 明 吴炳 《绿牡丹·报闺》:“病餘情景,梦残心事,总入 贺 囊佳思。”
词语解释:臭皮囊  拼音:chòu pí náng
亦作“ 臭皮袋 ”。 喻指人之躯壳。释道以人体内多污秽不洁之物,如痰、涕、屎、尿等,故有是称。 宋 刘克庄 《寓言》诗:“赤肉团终当败坏,臭皮袋死尚贪痴。” 明 无名氏 《女姑姑》第四折:“终朝填满臭皮囊,何日超凡登彼岸。” 明 李贽 《复马历山书》:“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此自是恋臭皮囊者宜为之,非达人事也。”《西游记》第二三回:“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红楼梦》第八回:“ 女媧 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
词语解释:笏囊  拼音:hù náng
放笏的袋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笏囊笏架》:“ 会昌 以来,宰相朝则有笏架,入禁中,逐门传送至殿前,朝罢则置于架上。百寮则各有笏囊,亲吏持之。”《旧唐书·张九龄传》:“故事皆搢笏於带,而后乘马, 九龄 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过 江 同是从龙彦,也步金阶抱笏囊。”
词语解释:练囊  拼音:liàn náng
绢袋。《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仲翔 预製下练囊二箇,装 保安 夫妇骸骨。”
词语解释:印囊  拼音:yìn náng
古代装印信的口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平原 太守 刘邠 取印囊及山鸡毛著器中,使筮。 輅 曰:‘内方外圆,五色成文,含宝守信,出则有章,此印囊也。’” 清 赵翼 《题忠节金正希先生遗像为其族孙素中太守作》诗:“已联众志结成城,不藉印囊悬在肘。”
词语解释:脱囊  拼音:tuō náng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明 何景明 《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参见“ 脱颖 ”。
词语解释:脱颖  拼音:tuō yǐng
(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2).犹冒尖。 宋 马庄父 《朝中措·竹》词:“龙孙脱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
词语解释:琴囊  拼音:qín náng
贮琴之囊。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余家旧蓄琴一张……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蛮布)更为琴囊。”《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
词语解释:紫荷囊  拼音:zǐ hé náng
即紫荷。 宋 范成大 《耶律侍郎不识字如提刑运使等字亦指以问》诗:“乍见 华 书眼似麞,低头惭愧紫荷囊。”参见“ 紫荷 ”。
词语解释:紫荷  拼音:zǐ hé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宋书·礼志五》:“尚书令、僕射、尚书手板头復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 汉 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未详也。”《南齐书·舆服志》:“﹝尚书令、僕射、尚书﹞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词语解释:米囊  拼音:mǐ náng
瑒花的别名。与“米囊花”不同。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玉蘂杜鹃》:“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 长安 唐昌观 玉蘂,乃今瑒花,又名米囊, 黄鲁直 易为山矾者。”
词语解释:锦香囊  拼音:jǐn xiāng náng
指石榴。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蔬·石榴》:“ 庄布 《石榴歌》:‘霜风击破锦香囊,鸚鵡啄残红豆颗。’”
词语解释:银囊  拼音:yín náng
可以悬挂在帐中的银质香炉。 唐 白居易 《青毡帐二十韵》:“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器用·香炉》:“银囊,帐中炉也。”
词语解释:束囊  拼音:shù náng
收拾行囊。 唐 欧阳詹 《晨装行》:“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
词语解释:包囊  拼音:bāo náng
装杂物的小包袱;囊袋。例如:包囊中什么小东西都有。
低等动物在环境恶劣时分泌出一种蛋白质薄膜包围于体外
词语解释:子囊  拼音:zǐ náng
某些植物体内藏孢子的器官。
词语解释:毛囊  拼音:máo náng
包裹在毛发根部的囊。由表皮和真皮的组织陷入而形成,开口处稍隆起。
词语解释:赵囊  拼音:zhào náng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有“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之句,后遂以“赵囊”指空乏的钱袋。 宋 王禹偁 《谢赐御书字样钱表》:“臣等名慙 夷甫 ,才谢 鲁褒 。实 赵 囊而空荷君恩,探 禹穴 而难穷圣作。”
词语解释:风囊  拼音:fēng náng
(1).传说中行风的口袋。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雷部处上相与期,人身兽爪负鼓驰,后有同类挟且搥,次执电镜风囊吹。”
(2).古代乐器上鼓风的袋子。《续文献通考·乐十》:“﹝兴隆笙﹞用则设朱漆小架如座,前繫风囊于风口。囊面如琵琶,朱漆杂花,有柄。”
词语解释:窝囊  拼音:wō nāng
(1).方言。因受委屈而烦闷、难受。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卖糖,这末大的大姑娘!你还受戏耍,妈妈陪着出洋相,越想越窝囊。” 杨朔 《春子姑娘》:“她的脸忽地变得通红,又羞又愧,窝囊半天悄悄说道:‘同志,我实在对不起你!’”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我这个病死不了,只是害得不是时候,真窝囊!”
(2).方言。无能;怯懦。 康濯 《东方红》第六章三:“外人只知道 小未 是调理菜园的一把神仙手,为人处事却是个比耗子胆还要怯懦的窝囊。”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你爹这个老实头儿,窝囊了一辈子,从来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这回也上台去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二:“只是他瘦削、弱小,光是这副窝囊样子就不能讨人喜欢。”
词语解释:阮囊  拼音:ruǎn náng
(1).见“ 阮囊羞涩 ”。
(2).绳床的别称。《宋史·外国传五·勃泥》:“王坐绳床,若出,即大布单坐其上,众舁之,名曰阮囊。”
词语解释:阮囊羞涩  拼音:ruǎn náng xiū sè
元 阴时夫 《韵府群玉·七阳》“一钱囊”:“﹝ 晋 ﹞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 ,客问:‘囊中何物?’ 阮 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手头拮据,身无钱财之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两月餘, 阮 囊羞涩,垂橐兴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三场:“[ 侯朝宗 ]:‘秀才点状元,那有不愿意的道理!只是我 阮 囊羞涩,难以为情。’”亦省作“ 阮囊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刘子仪膏药》:“年餘,母金耗尽,依旧 阮 囊。” 柯灵 《香雪海·小浪花》:“也时而掏掏羞涩的 阮 囊,向他买一两粒糖吃。”
词语解释:豹囊  拼音:bào náng
即豹皮囊。 明 麻三衡 《墨志·藏蓄》:“ 孙直公 颇与余有同志,而 直公 探元购胜倍於予。豹囊锦袭,极其矜慎。会风日清好,两家品藻,务为左右拒。”参见“ 豹皮囊 ”。
词语解释:豹皮囊  拼音:bào pí náng
豹皮做的袋子。用以藏墨,可防潮湿。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养砚墨笔纸》:“养墨以豹皮囊,贵乎远湿。”
词语解释:盗囊  拼音:dào náng
盗贼放赃物的袋子。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老亲之腹非盗囊也,何故常盛不道之物?”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词语解释:綀囊  拼音:shū náng
粗麻布袋。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词语解释:橐囊  拼音:tuó náng
盛粮食的口袋。语本《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 郑玄 笺:“乃裹粮食於橐囊之中。”《胭脂血·赴援》:“橐囊先罄将何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但他觉得地方还不够,又才准备起粮食在橐囊里面,又准备起弓矢干戈斧钺,要到邻近去辟土开疆。”
词语解释:水囊  拼音:shuǐ náng
古代军事上用以灭火的水袋。《旧唐书·浑瑊传》:“贼造云桥成,阔数十丈,以巨轮为脚,推之使前,施湿毡生牛革、多悬水囊以为障,直指城东北隅。”《武备志·器式·水囊图说》:“水囊,以猪牛胞盛水。敌若积薪城下,顺风发火,则以囊掷火中。”
词语解释:浮囊  拼音:fú náng
渡水用的气囊。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 宋 司马光 《潜虚》:“城堤浮囊,不可不完。”《三才图会·器用八·浮囊》:“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繫其空,束於腋下,人浮以渡。”
词语解释:挈囊  拼音:qiè náng
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周捨 又问 杳 :‘尚书官著紫荷橐,相传云“挈囊”,竟何所出?’ 杳 答曰:‘《张安世传》曰:“持橐簪笔,事 孝武皇帝 数十年。” 韦昭 、 张晏 注并云橐,囊也。近臣簪笔,以待顾问。’”
词语解释:茱萸囊  拼音:zhū yú náng
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长房 谓( 桓景 )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郭元振 《子夜四时歌·秋歌二》:“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亦省作“ 茱囊 ”。 明 郝明龙 《九日》诗:“寂寞园林 天宝 后,道傍谁復问茱囊。”
词语解释:压酒囊  拼音:yā jiǔ náng
宋 时一些官吏额外支领作酿酒用的粮食。囊,指粮袋。亦泛指俸给。 宋 苏轼 《初到黄州》诗:“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参见“ 料钱 ”。
词语解释:料钱  拼音:liào qián
唐 宋 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唐 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 汉隐帝 时,有人上言:‘州府从事令録,皆请料钱,自合雇人驱使,不合差遣百姓丁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 燕恭肃王 轻施厚费,不计有无,常预借料钱,多至数岁。”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